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学案】

合集下载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拓展延伸
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而发生于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却以失败而告终。两个性质一样的事件却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试从时代背景、领导者、参加者、改革内容等几个方面比较,为什么两个事件的结果迥异?
师:中外历史相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生:列表归纳,形成对知识的系统认识。
三、内容
阅读教材“明治维新”一目第二段,探究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由弱变强,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四、影响
阅读教材最后一段,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有哪些?
师:提要求及问题,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
生:按要求参与活动,交流成果。
(1)19世纪中期,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徳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教材,梳理知识点。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背景
【问题1】阅读教材“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一目,结合图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简单介绍: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问题2】阅读教材“倒幕运动”一目,结合图片《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回答问题:幕府统治是怎样结束的?
二、时间、目的
阅读教材“明治维新”一目第一段,找出明治维新发生在哪一年?目的是什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围绕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

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

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及主要改革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现代化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现代化起源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解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等历史事件。

(2)明治维新的过程:详细介绍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改革措施。

(3)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等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假设自己是明治时期的日本人,面对国家危机,会如何进行改革。

4. 例题讲解:以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影响为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教案: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中的“日本明治维新”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如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2. 使学生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美国黑船强迫日本开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方面。

3. 课堂讲解: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黑船压力对日本的冲击,阐述国内矛盾的激化。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必要性。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子为例,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的特点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现场回答,检验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看法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日本明治维新背景:黑船压力、国内矛盾内容:1. 废藩置县2. 殖产兴业3. 文明开化特点:自上而下、全面西化、深刻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 请列举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 请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1.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压力、国内矛盾。

2.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学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学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目标】1.知道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通过比较认识,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比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改革的性质,认识他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学习重难点】1.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正确认识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一、黎明的前夜—幕府的腐朽统治阅读教材,找出日本幕府统治推行的对外政策及其危害。

二、黎明的来临——倒幕运动1.阅读教材,找出倒幕运动发生的原因及时间、过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日本社会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另一方面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

同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也因自己经济情况的日益恶化,对现实不满情绪增加。

(1)材料一反映了倒幕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1853年,美国司令官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在武力威過之下,面对美军的强硬态度,第二年,日本幕府只好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神奈川条约》和《下田条约》。

这是锁国以来,外国军人首次踏上日本国土,从此打开了日本的大门。

西方列强风闻日本开国,纷纷来到日本强行与其签订各自的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面临什么样的危险?三、光明照耀大地一明治维新1.阅读教材,知道明治维新的时间、领导人、内容、性质、影响(局限性)。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首先剥夺藩主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

后来又“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知事由中央任免。

材料二明治政府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主要讲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4课,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其对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个时期日本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a. 黑船来航,迫使日本开放国门。

b. 幕府统治的危机。

c. 倒幕运动。

(2)明治维新的过程a. 王政复古。

b.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

c. 殖产兴业。

d. 文明开化。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a. 政治体制的改革。

b. 经济政策的改革。

c. 社会文化的改革。

(4)明治维新的影响a. 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

c. 奠定了日本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3. 例题讲解a. 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b.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c. 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 随堂练习a. 列出明治维新的三个主要内容。

b. 解释明治维新对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意义。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2. 内容:a. 明治维新的背景b. 明治维新的过程c.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d.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b. 请说明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c. 请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2. 答案:a.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幕府统治危机,倒幕运动。

b.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政策的改革,社会文化的改革。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发展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日本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但学生对明治维新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明治维新的各个方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明治维新中的某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解,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意义,理解改革是强国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如倒幕运动、明治政府的政治改革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重要意义。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资料,如文章、图片等,以备学生课堂探究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发生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有何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如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引导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原因。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2. 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1)背景: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来航,迫使日本开放国门,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2)过程:18年明治天皇发动政变,推翻幕府统治,开始明治维新。

(3)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

(4)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日本现代化奠定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过程3.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4.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要点:(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奠定基础。

(3)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反思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明治维新背景:包括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

2. 明治维新过程:明治天皇即位,推翻幕府统治,进行一系列改革。

3. 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农业改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日本明治维新背景、过程和主要改革措施。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2.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背景、过程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黑船来航图片,引发学生对明治维新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治维新背景、过程和主要改革措施。

(1)背景: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内忧外患,被迫开放国门,面临民族危机。

(2)过程:明治天皇即位,推翻幕府统治,进行一系列改革。

(3)主要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农业改革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明治维新时期不同角色,如天皇、幕府将军、武士等,进行讨论和分享。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明治维新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背景2. 明治维新过程3. 主要改革措施4. 明治维新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主要改革措施。

(3)谈谈你对明治维新认识。

2. 答案:(1)明治维新背景: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内忧外患,被迫开放国门,面临民族危机。

(2)主要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农业改革等。

(3)认识: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日本实现现代化,为日本崛起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提纲
【课标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学习难点】
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
【自学导航】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统治之下。

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
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面对,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

一部分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二、明治维新
3.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
“”。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实现;军事上,实行,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为口号,大力发
展;社会生活上,提倡“”,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的道路。

【合作探究】
1、归纳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
2、列举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异同点
【当堂检测】
1.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
A.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天皇要求改革
2.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19世纪后期,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实行明治维新,其中使天皇政府权力得到加强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文明开化”
D.发展近代工业
4.经由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度,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犯扩张。

这是因为()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树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例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5.“……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文中的“社会变革”是指()
A.武装倒幕B.明治维新C.签订《美日亲善条约》D.迁都东京
6.“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

”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7.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共同的根源是( )
A.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B.都是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
C.都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发生
D.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8.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不包括()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9.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A.吸收外来文化 B.摆脱落后状态
C.成为中央集权国家 D.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0.阅读下列材料: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到日本)的,从此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一位日本官员语为了实现材料中日本官员所说的“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日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亚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学案答案
【自学导航】略
【合作探究】
1、相同点:背景:两国都面临封建统治危机,资本主义发展都受到阻碍
内容: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都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改革后,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点:背景不同:日本有民族危机而俄国没有。

2、不同点①时代背景不同:明治维新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环境较宽松;戊成变法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②发展程度不同: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得到初步发展。

③力量对比不同:日本改革前,改革派力量已经得到发展壮大;戊成变法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日本封建力量相对薄弱。

而中国专制统治力量异常强大。

④明治维新是在旧政权被推翻,新政权建立后颂布了一系列措施,并得到贯彻;而中国变法者手中无实权,也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

⑤结果不同: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中国改革失败了,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同点: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都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内忧外患);资
本主义在两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当堂检测】
CDACBDADD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积极: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