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围绕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
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
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及主要改革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现代化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现代化起源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解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等历史事件。
(2)明治维新的过程:详细介绍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改革措施。
(3)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等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假设自己是明治时期的日本人,面对国家危机,会如何进行改革。
4. 例题讲解:以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影响为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教学设计)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下危机的表现;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及过程;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和概括能力;通过材料研读以及图片、表格等的分析,认识到改革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仍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材料研读、以古鉴今等方式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坚持改革开放。
同时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也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强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本课中出现的一系列名词如“辞官纳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理解有难度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之日本的片段。
让我们回到视频中的问题: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着日本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看一个屌丝是如何完美逆袭的。
新课讲授整体感知:尝试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把握课文三个子目之间的联系。
(抽取几位学生的思维导图,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拍照同步到一体机上进行展示。
)展示教师设计的本课思维导图:一、危机四伏的幕府统治——背景日本从1192年开始,进入长达700多年幕府统治时期。
到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才是实际统治者。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呢?1.严重的社会危机(1)幕府统治之下等级森严结合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讲述:幕府建立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把全国居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掌握明治维新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对比等方法掌握日本的改革概况,并了解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日本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幕府统治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作用。
一、新课导入播放《大国崛起》第七节:日本。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而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教师介绍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而这一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教师提问:列强怎样打开日本国门?学生思考作答。
目标导学二:倒幕运动1.引导学生观察《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封建社会等级如何划分?(天皇→士[将军—大名—武士]→民[农、工、商])2.让学生阅读第15页“相关史事”,了解倒幕运动的背景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的史事。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教学设计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的改革措施来了解明治维新。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了解,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掌握和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明治维新,学生能够掌握明治维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发展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学生活动:课前搜索并且整理资料想一想:为什么他要提出明治维新?教师总结: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幕府将军大权独揽,天皇形同虚设。
幕府对地方藩国拥有最高统治权,但各藩在其领地之内都享有年征收权和行政权、司法权,还有自己的武装。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渐兴起,不断腐蚀着封建制度的肌体。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材料呈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了解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以及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3)明确明治维新对日本全面现代化的作用。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明治维新所带来的利弊。
(2)能够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日本现代化历程的兴趣。
(2)让学生深刻领会一代人的努力与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以及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3)明确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作用。
2、难点:(1)如何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如何分析明治维新所带来的利弊。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堂练习法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流程及具体内容Step 1 导入新课1、引言: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佐藤信成率领的“黑船”来到了日本的江户湾,进而威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使得幕府政权开始觉醒。
2、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不仅为日本制定了现代化的目标和理念,更将日本带往了一个更加明亮的未来。
Step 2 授课1、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1)1 、黑船来航(1853年):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遭到了挑战。
(2)2、天皇复位(1867年):幕府政权面临崩溃,天皇复位成为维新的契机。
2、改革的措施(1)废藩置县:将藩的地位变为县,彻底取消封建士族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政府体系。
(2)重赋税制:建立现代化的税制,使日本的财政获得了一定的平衡。
(3)征服台湾:1895年日本成功地征服了台湾,这标志着日本进入了殖民扩张的时期。
3、变革的意义(1)加速了日本现代化的目标与进程。
(2)实现了西方文明的融合和转化,从而创造出属于日本的现代文化。
(3)为日本在20世纪中的各种历史事件作出了一个先河,也为日本在二战之后重建起了现代化的国家。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下历史教材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国旗、地图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历史发展,进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1)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戊辰战争。
(2)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
(3)影响:促进日本现代化进程,为日本崛起奠定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明治维新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明治维新的简答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七、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3. 明治维新的影响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答案:(1)黑船来航、尊王攘夷、戊辰战争。
(2)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
(3)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现代化进程,为日本崛起奠定基础。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历史发展,进一步认识日本现代化进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重要,对学生了解日本历史和东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讲述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明治维新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众多人物、政策和措施,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过程中各项政策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治维新的政策措施。
4.图片资料:运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图片:收集与明治维新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
接着,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有更直观的了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过程与方法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治维新后的日本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3)倒幕的结果怎样?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附图解)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附图解)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倡“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
促进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提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史实进行佐证。
原因依据佐证
原因1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较薄弱幕府制下中央统治较薄弱
原因2 倒幕派势力强大,有自己的武装,
得到西南四藩和天皇支持
武装倒幕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原因3 国际环境相对较宽松处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原因4 改革措施得当,行之有效政治、经济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和应对举措
4.拓展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项目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不同点
背景
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
国,资本主义发展比中国充分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本主
义发展缓慢力量
对比
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
府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封建势力较强大,维新力量
弱小,顽固派阻挠改革途径
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
进行的
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依靠没有
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国际
环境
日本改革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
际环境较为宽松
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结果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失败了,仍处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相同点①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都存在着严重民族危机(内
忧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发展
②内容: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③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
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
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
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
它说明:不触动封
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
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