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中医治疗难点分析样本
肛肠科 痔病(外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痔病(外痔)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症状:发生于齿线以下的肛缘赘皮红、肿、疼痛或形成圆形肿物。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自觉疼痛,肛门坠胀,有异物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年)。
(1)炎性外痔:肛缘皮肤由于炎症刺激引发肛缘肿物,伴红、肿、疼痛。
(2)血栓性外痔:痔外静脉破裂,血液凝结于皮下,在肛缘形成圆形肿物。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由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
舌紫暗,舌苔薄黄,脉弦涩。
2.湿热下注证: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或局部有分泌物,便干或溏。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化瘀。
推荐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川芎、当归尾、赤芍、丹皮、苏木、桃仁、枳壳、槟榔、大黄、瓜蒌仁等。
2.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萆薢渗湿汤或四妙丸加减。
萆薢、薏苡仁、茯苓、滑石、鱼腥草、丹皮、泽泻、防风、黄柏、当归、升麻、柴胡、苍术、牛膝等。
(二)中药熏洗主要采用苦参汤加减。
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石菖蒲、忍冬藤等煎水,每日2次,7次为一疗程。
操作方法:熏洗前应先揭去敷料、排空二便。
熏洗温度40~45℃为宜,熏洗时间为5分钟/次。
年老体弱者应有家属或护工陪护,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每天2次,7天为一疗程。
在熏洗期间护理人员应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并观察创面及周围皮肤情况。
如有皮疹、湿疹、皮肤瘙痒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中药外敷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九华膏等。
外涂于患处,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
(四)健康指导1.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不要挤压。
痔疗效评价样本

痔疗效评价样本(一)痔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估分析1、诊疗常规执行情况:住院患者按诊疗方案治疗,从症论治,分为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四型论治,随症加减;外治法根据患者肛门局部伤口情况选择应用。
2、疗效评价方法:(1)、评价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改善明显,痔核明显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75%。
有效:症状轻度改善,痔核略有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30%。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手术创面未愈合,疗效指数<30%。
(2)、评价方法:疗效指数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1)便血正常 0分轻度 2分带血中度 4分滴血重度 6分射血2)坠痛正常 0分轻度 2分下坠为主中度 4分坠胀,有轻度疼痛重度 6分疼痛较重3)脱垂正常 0分轻度 1分能复位4)痔粘膜正常 0分轻度 2分充血中度 4分糜烂重度 6分有出血点5)痔大小正常 0分齿线部2-4 7-9 10-11粘膜突起为正常轻度 1分一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中度 2分二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或一个痔核超过2个钟表数重度 3分三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或一个痔核超过3个钟表数3、中医治疗效果评估:中医治疗痔,内服、外治、手术联合,方法多样。
配合物理治疗,可以促进水肿吸收,促进创面收敛、愈合,缩短疗程。
大多数痔疗效良好。
在痔的治疗中,肛肠科始终遵循《痔治疗规范进行》,注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长来治疗,对于所有收治患者,根据每位痔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治疗,分型分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型,治疗方面以中药塌渍疗法为主,并且采用手术疗法,以及局部填塞药物、外敷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中药、中成药治疗,经统计中药塌渍治疗参与率达100 %,中药治疗参与达95%,其中中药治疗参与治疗有所提高。
临床分析痔疮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评估

临床分析痔疮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评估痔疮是指直肠或肛门部位发生的血管和组织扩张、变形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易复发,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痔疮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痔疮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估。
一、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中医诊断痔疮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望诊等方法。
一般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症状,如便秘、便血、肛门灼痛等,再结合望诊,如肛周皮肤出血点、增生、鼓肠等,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痔疮。
接下来根据病情不同,中医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的不同类型进行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和胃止泻、调理脾胃等。
中医常采用中药口服、外敷、配合针灸、艾灸等综合治疗方法对痔疮进行治疗。
二、中医药治疗效果评估方法评估痔疮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1.症状缓解程度评估:通过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排便通畅程度、便血情况、肛门灼痛等,以及患者自我评估症状的缓解程度,比如通过VAS评分等方法,来评估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2.望诊和实验室检查:通过观察肛门及周围区域的变化、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及进行血液或组织样本的实验室检测,来评估中医药治疗对痔疮的疗效。
3.生活质量评估:使用生活质量评估问卷,如SF-36等,了解患者在中医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变化。
这些问卷可以覆盖例如疼痛、功能障碍、情绪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等。
三、临床分析和评估结果基于以上的评估方法,我们对痔疮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病例,应用相关的评估工具,了解痔疮患者在中医药治疗后的症状变化、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得出以下结论:1.症状缓解:中医药治疗在缓解患者的痔疮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患者的排便通畅度明显提高,便血情况减少,肛门灼痛明显缓解。
同时,患者自我评估的症状缓解程度也较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术后愈合不良30例

给予 抗炎 、 药 对 症 治 疗 , 者 创 面 4周 后 仍 不 能 愈 换 患 合 , 时疼 痛 , 创 面 见 7 1 便 查 、 1点 未 完 全 愈 合 , 一 约 有
0 3 m×1 5 m 的裂 未 愈 合 , .c .c 随后 给 予 中药 坐 浴 , 外
祛腐 生肌 的作用 , 改善 局部 血液循 环 , 炎 性 区毛细 降低
需要 2~4周可 以完 全 愈 合 , 以上 任何 一 阶段 受 到 影 响, 均可 以导致 愈合 迟 缓 ; 因有 感 染 、 原 缺血 、 异物 、 引 流不畅、 机械刺 激 , 管皮肤 缺损过 多等 局部 因素或 全 肛 身性疾 病 , 般认为 凡是一个 月 以上不 愈合 , 一 常规治 疗 愈合 迟缓 , 称为愈 合 不 良¨ , 疮 术 后愈 合 慢 , 因 被 痔 多
・
3 0・ 3
光明中医 21 0 2年 2月 第 2 7卷 第 2期
C G C F bur 0 2 V l 72 JM M era 2 1. o2 . y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痔疮 术 后 愈合 不 良 3 O例
孙 建新 席顺 利
关键词: 痔疮术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硝酸甘油软膏
手 足心 热 , 质 红绛 , 舌 大便 干 , 加用 滋 阴凉血 清热 药 , 如 水 牛角 1 5~3 g 生地 l 3 g 旱莲 草 1 g 丹 皮 1g 0, 5— 0 , 5, 0。 2 2 5 湿 热 两旺 , 现面 目皮 肤发 黄 , .. 出 尿黄 口干 , 黄 苔 腻 质红 , 重用 清 热利 湿药 , 如龙 胆 草 6 , g 半支 莲 3 g 苦 0, 参 1g 茵 陈 l 3 g 2, 5~ 0 。 2 3 辅 助治 疗 . ①卧床休息 , 限钠 饮 食 , 制 摄 入 水 控 量 。每 E进 食 蛋 白质 15~2 / k d , 蛋 白饮 食 l . g ( g・ ) 高
痔疮的中医硬化注射疗法现状分析

( 文校 对 :韩世辉 本 收稿 日期 :2 1.21 ) 0 20 .9
痔疮 的中医硬化注射疗法现状分析
张双喜
( 河南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肛肠科 ,郑州 4 0 0 ) 5 0 0 摘 要 :痔疮治疗方法众多 ,中医硬化 注射疗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国 内对适应症 、作 用机制、操作方法、药物选择 、并发症 的报道较
研 究认为[:针对 出血痔 ,硬化疗法 具有 独特 的优势 , 2 】 近期疗效 明显,但远期疗 效不被肯定 ,且缺乏 大样 本 的 跟踪调查 。而对于脱垂 痔 , 硬化剂 注射治疗 并未能体现 优势 。
2 作 用 机 理
硬化注射疗法起于祖 国医学 ,其 设计理 念为 “ 阻而 不 断,塞而不死 ”l,希望通过硬化 药物 的压迫和 硬化 3 】 作 用,纤维化 完成的同时亦有血 管形 成,达到完全的硬 化 而不至于坏死 。实验研究l 为,注射后 2 h 内发生 4 】 认 4 “ 凝固性坏死 ”伴轻度炎细胞浸润 ;7h 后 ,肉芽组织 2 开始修复并逐渐纤维化 。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粘连 固定 的 同时 ,血管不阻塞 ,组织不坏死 ,从而达到硬化 、止血 的效果 。2 2例患者[ 5 】 在硬化剂注射治疗 前后进行 肛管测 压 。结果表 明,治疗后肛管 内外括约肌松弛 ,致使肛 管
◎ 健 E O徼 啤IEUF MvTCC E'AA D.NT育 CR ̄Ot IEC程I 厦 N NA I D远O N 为 IJ g  ̄ D
痔疮治疗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痔疮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痔疮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报告旨在总结痔疮的治疗方法,分析各种治疗手段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痔疮的病因及分类1. 病因- 长期便秘或腹泻-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饮食不当,如辛辣食物摄入过多- 肥胖- 妊娠- 肠道感染- 肠道肿瘤2. 分类- 内痔:发生在肛门齿线以上的痔疮,主要症状为出血、脱出。
- 外痔:发生在肛门齿线以下的痔疮,主要症状为疼痛、肿块。
- 混合痔: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三、痔疮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药物治疗:使用痔疮膏、栓剂等药物治疗,如马应龙痔疮膏、九华膏等。
- 物理治疗:采用热水坐浴、红外线照射等方法缓解症状。
2. 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包括痔疮切除术、吻合器痔切除术等。
- 微创手术:如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HAL-RAY(超声痔疮环切术)等。
3.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对痔疮进行治疗。
- 冷冻治疗:通过冷冻痔疮组织,使其坏死脱落。
- 电凝治疗: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使痔疮组织凝固坏死。
四、治疗方法分析1. 保守治疗- 优点:简单易行,对患者生活影响小。
- 缺点:效果有限,对于严重的痔疮治疗效果不佳。
2. 手术治疗- 优点:治疗彻底,复发率低。
- 缺点: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3. 微创手术- 优点: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
- 缺点:费用较高,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4. 其他治疗方法- 优点:治疗方法多样,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 缺点: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治疗方法存在一定风险。
五、治疗案例及效果分析1. 案例一- 患者:男性,45岁,混合痔。
- 治疗方法:PPH手术。
- 治疗效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无复发。
2. 案例二- 患者:女性,30岁,内痔。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在中医学中被归为“痔疮”范畴。
传统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阳气不足、湿热毒邪内蕴、气血不畅所致。
针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饮食调理等。
一、中药治疗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是根据个体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治疗痔疮方面,根据中医的理论,常见的辨证施治方法如下:1. 湿热内盛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一般表现为肛门湿热、肿胀、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案主要是清热利湿,可选用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进行内服。
同时,还可以搭配朱砂、冰片等药物进行外用治疗。
2. 气血不足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常见症状为肛门出血、脉搏弱等。
治疗方案主要是补益气血,可选用当归、黄芪、白芍等中药进行内服。
此外,还可以使用草乌、甘草等药物进行外用治疗。
3. 气滞血瘀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主要症状为肛门疼痛、坠胀等。
治疗方案主要是活血化瘀,可选用桃仁、川芎、赤芍等中药进行内服。
外用治疗方面,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三黄片等药物。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个体的辨证结果来定。
二、针灸疗法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痔疮的治疗也是具有一定疗效的。
在针灸治疗痔疮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辨证结果来选择相应的穴位。
1. 湿热内盛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中脘、大肠经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2. 气血不足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命门、足太阴脾经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3. 气滞血瘀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痔疮时,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针灸的方法和穴位选择。
三、推拿按摩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流通,缓解痔疮的症状。
在推拿按摩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按摩方法。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痔病(混合痔)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继续实施对痔病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对痔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定期进行实施效果评估、分析和总结,并将工作进展情况上报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和肛瘘协作组组长单位。
近半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429例,完成356例,平均住院日11.2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院内制剂)、中药熏洗剂(院内制剂)、中药栓剂、中药外敷、耳穴压豆、穴位注射、手法复位、消痔灵注射术和手术治疗(内痔结扎术、外痔切除术、外剥内扎术、外剥内注术、分段齿形切扎或切注术、PPH术、TST术、内痔套扎术、超声多普勒痔动脉结扎术等)。
一、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1.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356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8%,特色疗法使用率99.4%,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352例(98.5%),手术治疗356例(100%),口服中药汤剂356例(100%),中药熏洗治疗356例(100%),中药栓剂治疗356例(100%),耳穴压豆治疗296例(83.1%),穴位注射治疗101(28.3%)例,中药外敷223例(62.6%),针灸治疗135例(37.9%),其他疗法107例(30.1%)。
2.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成药,手术治疗,口服中药汤剂,中药熏洗治疗,中药栓剂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注射治疗,中药外敷,针灸治疗和其他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痔中医治疗难点分析样本
一、中医治疗难点
经过我科多年来的临床治疗表明:中医疗法在治疗痔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明显消除或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但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问题。
具体如下:
1.术后镇痛的问题。
部分患者术后肛门伤口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中医疗法在肛门疾病术后镇痛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不持久。
2.术后继发性出血的问题。
部分患者痔术后由于残端过早脱落引起继发性大出血,中医药治疗不能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3.痔术后肛门狭窄的问题。
由于患者肛门部痔核呈环状,手术损伤过多的组织,导致术后肛门狭窄。
4.痔术后创缘水肿的问题。
我科痔术后病例,发生创缘水肿的机率较高,使用各种治疗措施后水肿消退比较缓慢。
5.痔术后创面生长缓慢的问题。
肛门疾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长,一般病人创面愈合接近一月,严重者超过一月,患者住院周期较长,病人周转率较低。
6.环状混合痔术后,保留皮桥与粘膜桥有可能后遗痔的问
题.
二、针对难点提出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及措施:
1.针对肛门术后疼痛的问题,我科在目前的治疗过程中,不断尝试使用长效镇痛药物,如采用亚甲蓝创面注射;加强中药肛门局部熏洗、外敷药物疗法,作具体的观察和总结;并挖掘传统中医精髓,开展长强穴埋线治疗用于肛门疾病的术后镇痛。
2.针对术后继发性出血的问题,手术过程中严密操作,充分止血,尽量避免发生继发性出血;发生创面渗血,可使用止血粉、桃花散外敷或凡士林纱条田赛填塞压迫;对于搏动性出血,必须充分暴露出血点,进行缝扎,彻底止血。
3.针对痔术后肛门狭窄的问题,遵循护肛微创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医学整形原理,缩小创面,手术过程中充分保留皮桥,防止损伤过多的组织;对于面积广泛的混合痔,不可一次切除过多组织,可采用分段齿形结扎术,或分次进行手术治疗。
4.针对痔术后创缘水肿问题,术后创缘水肿是由于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形成,西医认为是因血液、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水分在组织间隙中潴留过多而致。
这与肛门解剖的特殊性有关,患者由于术时应用麻醉剂,肛门松弛,手术将肛内或肛管组织向下牵拉,术后若复位不完全,待麻醉药效消失,肛门括约肌痉挛,致局部组织淋巴回
流受阻而发生水肿。
术后应完全复位,保证引流通畅,减少渗出;若发生水肿,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使用中药熏洗疗法、药物外敷疗法(三黄贴痔膏外敷),结合物理治疗(红外线治疗等),并应用调节静脉功能药物,促进水肿吸收。
5.针对肛门疾病术后创面生长缓慢问题,我科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经验,全身、局部相结合,全身治疗主要予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局部治疗根据伤口情况使用拔脓去腐之九一丹,根据我科治疗经验,可以使用康复新液、炉甘石散等,辨证换药,加速创面愈合,提高床位周转率.。
6.手术是治愈痔核的根本方法,但仍存在着复发、遗留痔的可能性,特别是环状混合痔,针对此问题,我们向病人做好知情谈话工作,术前与病人很好的沟通,理解手术的风险性,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创面辨证换药,并做好预防与调护;严重的病人,告知病人须分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