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识字《对韵歌》人教(部编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对韵歌》中的基本韵母知识,如声母、韵母的搭配规律;
(2)认识并熟练读写本课生字词,如“花、鸟、鱼、虫”等;
-在朗读、背诵环节,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发音、停顿、情感等方面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运用汉字音韵规律,进行简单的对韵创作;
(2)正确区分形近字、同音字,避免读写错误;
(3)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识字量和词汇积累。
举例解释:
-在对韵创作环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尝试创作对应的词语,如给出“t”声母,学生可以创作出“天、田、条”等词语,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音韵搭配能力。
-针对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分,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组词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别和记忆,如区分“花”与“虫”的笔画和结构,避免混淆。
-在实际语境应用方面,教师可设计一些识字游戏、情景对话等,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识字量和词汇积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对韵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诗歌中的韵律美?”(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汉字音韵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对韵歌》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之一,主要内容围绕着对仗歌谣展开,通过对仗歌谣的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 2. 教材特点这首歌谣简单易懂,韵味十足,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和朗诵。
通过这首歌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韵感知能力。
二、说课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歌谣,体验其中的音韵美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发现美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歌谣的朗诵和节奏感的培养。
•难点:音韵美感的体验和感悟。
3. 教学过程1.初步体验:播放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对韵歌》,感受其中的韵律和音韵美感。
2.教学导入:通过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歌谣,注意语音语调。
3.合作学习:分小组让学生一起排练歌谣,强化节奏感。
4.辅助教学:老师逐句解释歌谣中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歌谣内容。
5.标准朗读:让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标准朗读,加深对歌谣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朗读《对韵歌》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朗读方法,也培养了自己的音韵感和语感。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朗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练习1.请学生准备一段自编的对仗歌谣,并进行朗读。
2.分组进行歌谣朗诵比赛,评选最佳表现小组。
四、教学反馈在课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课笔记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对韵歌》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就是本堂课的说课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对韵歌》这首歌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韵感知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SZ5《对韵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对韵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对韵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等7个生字。
2.会写生字“山”和基本笔画竖折。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学生背诵古诗词。
(展示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导入读题。
刚才听孩子们背诵古诗,声音那么好听,黄老师就陶醉了,我爱你们。
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孩子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自然景物有关的《对韵歌》。
来,孩子们,请读课题——对韵歌。
2.认识“对”字。
课件出示“又”,再出示“寸”。
边演示边说顺口溜:好朋友,手拉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这个字宝宝念“对”,齐读三遍。
出示字卡:对随机贴字卡。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过渡:音乐课上,黄老师听孩子们唱歌非常好听,其实,韵文读好了,也像你们唱歌一样好听。
不信,你听---播放课文音频。
1.自由练读。
请孩子们自己学着读一遍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文。
谁来试着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后,同桌两人听读。
3.师生合作读两遍。
(老师当大喇叭,孩子们当小喇叭。
)三、图文对照,随文识字。
1.过渡:孩子们,看!动听的读书声把谁吸引来了?(出示:乌云图片)2.出示字卡“云”,指名学生领读。
3.再指名读。
4.谁来给“云”字找个好朋友?学生组词,随机粘贴字卡。
5.你看到的乌云是什么样的?看谁的眼睛最亮,最会观察。
出示课件,展开语言训练。
6.小结:黄老师很喜欢你,因为你有一双会观察的慧眼。
云是怎么形成的呢?黄老师告诉你们:云是水蒸汽在空中遇到冷气形成的。
这个小知识,我也是从书上看到的,希望孩子们多多看课外书。
看到黑压压的乌云,那就说明天气将要下雨了。
7.过渡:知识丰富的孩子们,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字?认识“雨”。
(出示雨的演变过程)8.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雨”。
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6篇

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6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6篇《对韵歌》是一篇优美的语文上课课文,特意整理出X篇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整理的这些对韵歌教案,都是老师细心创作的优质教案,对韵歌教案专门的剖释《对韵歌》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分享精品对韵歌教案,让更多的教者有更好的教案写作思路。
【对韵歌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优秀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
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
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6篇

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6篇《对韵歌》是一篇优美的语文上课课文,特意整理出X篇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整理的这些对韵歌教案,都是老师细心创作的优质教案,对韵歌教案专门的剖释《对韵歌》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分享精品对韵歌教案,让更多的教者有更好的教案写作思路。
【对韵歌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优秀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
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
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对韵歌》教案8篇

《对韵歌》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对韵歌》。
该教材详细内容涉及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学习对仗工整、韵律感强的对韵歌,让学生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的魅力。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韵歌的基本知识,如韵脚、对仗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仗和韵脚的运用。
重点:诗歌的朗读、感悟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录音机、挂图。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韵脚、对仗等基本知识。
b.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
c.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诗歌的对仗关系和韵脚特点。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对韵歌。
b. 各组展示作品,全班共同评价、欣赏。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经典对韵歌,让学生理解其韵脚、对仗的运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首对韵歌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对韵歌》2. 重点词汇:韵脚、对仗、意境3. 诗歌结构:AABB、ABAB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对韵歌。
2. 答案示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了解诗歌的流派、历史背景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对韵歌》作为教学内容,应注重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对仗技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5《对韵歌》说课稿

识字5《对韵歌》说课稿一、说教材《对韵歌》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5的教学内容。
它是一首优美的对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这首对子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
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
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对、云、雨、”等7个字。
2.会写“虫、云”等3个字和基本笔画竖折。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重点)2.用不同形式的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重点)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教法】从本课对对子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法。
把孩子带进学习的氛围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采取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表演演练法等。
对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于是我带着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最贴近生活的对子。
六、说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趣促学1.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词语,学生边拍手边说出它的反义词。
如:老师说“天”,学生说“地”。
2.教师在几组反义词中间分别加上“对”字,让学生再次朗读。
3.导入读题。
同学们玩对对子游戏特别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自然景物有关的《对韵歌》。
来,孩子们,请读课题——对韵歌。
对韵歌的说课稿

对韵歌的说课稿一、说教材《对韵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汉语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本文在课文中起到了丰富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作为一首经典的韵文,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本文主要内容为对韵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其在文学中的价值。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对韵歌的历史渊源,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1)作用与地位《对韵歌》作为韵文的一种,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对韵歌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增强语文素养。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对韵歌:1. 对韵歌的定义及分类;2. 对韵歌的特点;3. 对韵歌在文学中的价值;4. 对韵歌的鉴赏与创作。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对韵歌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文学中的价值;(2)感受对韵歌的音韵美,提高语言审美能力;(3)学会鉴赏对韵歌,尝试进行简单的对韵创作;(4)增强对母语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韵歌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文学中的价值;对韵歌的鉴赏与创作。
(2)难点:对韵歌的音韵特点及其在创作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韵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对韵歌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法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自己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1. 启发法:在教学中,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介绍对韵歌的特点时,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对韵歌与我们平时所读的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
亮点:我与其他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我更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对韵歌》说课稿
五道沟小学牛芳
一、教材分析
《对韵歌》是一首优美的对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苹果葡萄硕果累累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心情。
这首对子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
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李苦、瓜甜、习习、绵绵”等词的意思,并练习说对子。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简单的对子。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
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教法分析
从本课对对子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
学法。
四、学法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采取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流程
1.复习检查。
通过检交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苹果园和葡萄架多美呀!(教师出示苹果园和葡萄架)。
教师趁机提问:
a.串串葡萄挂在什么地方?
b.苹果结在什么地方?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幻灯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老师想把这五颜六色的水果送给你们。
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
想着,想着,你置身在一个大果园里,有好多好多的水果,你都能想到哪些呢?
教师再出示李子和西瓜的图片,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
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即范读指导。
接着进行引读激情。
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采用逻辑引读。
(1)葡萄对什么?
(2)李苦对什么?
(3)风什么?
(4)地对什么?
(5)南对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入飘香的果园。
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
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
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
在这较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这样学生就不只围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具体做法是:
a.自由演读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4.创作想像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丰收的果园。
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六、板书设计
葡萄————苹果
李苦————瓜甜
风——————雨
地——————天
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