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知识及内膛基本结构汇总.
弹道学考试知识点

《弹道学》考试知识点弹道学是兵器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通过掌握弹丸在膛内的运动规律、膛内压力的形成规律、弹丸在空气中运动规律、内外弹道诸元计算方法以及与弹道测试等有关的内弹道、外弹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但不同的学科对弹道学的知识面要求重点有所不同,其中弹药工程、弹箭飞行与控制工程学科对外弹道的内容要求更多,其他如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机动武器系统工程、武器系统与信息工程等学科在内弹道理论知识面要求更多。
第0章概述(了解)掌握弹道发射过程的高温、高压、高速、瞬时特性,了解弹道学在武器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整个弹道的过程及弹道学的发展历程。
1、结合火炮自动武器的射击过程、理解弹道全过程。
(掌握)2、理解内弹道学的研究对象、特点。
(理解)3、理解外弹道学的研究对象、特点。
(理解)4、了解内弹道学、外弹道学的发展及其实际应用。
(了解)第1章火药的燃烧规律(重点)理解火药的一般知识、熟练掌握定容密闭容器的火药气体状态方程、熟练掌握射击情况下的火药气体状态方程、熟练掌握火药的几何燃烧定律、掌握火药气体生成速率、熟练掌握形状函数、掌握燃烧速度定律;熟悉弹道学中火药燃烧建模的基本思路和简单公式推导,对其中的概念如爆温、火药力、药室容积缩径长、压力全冲量、装填密度等基本概念要熟记,并能结合工程实际的例题,进行火药燃烧的形状函数及其规律分析、火药力和余容的实验分析测定。
第一节:火药的基本知识(1)火药的分类(简单了解)(2)火药的能量特征量(掌握)(3)火药的形状参数(熟练掌握)第二节:火药气体定容状态方程(1)密闭爆发器基本结构(了解)(2)火药气体状态方程及Nobel-Alber(熟练掌握)(3)火药力和余容的测定方法(熟练掌握)第三节:变容情况下火药气体方程(1)假设条件(熟练掌握)(2)自由容积缩颈长及相关参数定义(熟练掌握)(3)变容情况下火药气体方程(熟练掌握)第四节:火药的几何燃烧定律及形状函数(1)几何燃烧定律及其应用条件(熟练掌握)(2)气体生成速率(熟练掌握)(3)简单形状火药形状函数的建立(熟练掌握)(4)简单形状火药形状函数的分析(熟练掌握)第五节:火药的燃烧速度定律(1)正比式、二项式和指数式火药燃烧速度分析比较。
燃烧理论(火药知识简介)郭

采用了复合推进剂中高分子预聚物为黏结剂
而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的特点,因而它是当时
已使用的推进剂中综合性能较好的推进剂之
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世界各国都开展发新型黏结剂和高能量密度材料的研
究,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高能物质。
燃 烧
黏合剂主要是一些侧链带有-N3、-NO2、-ONO2、
理 -NNO2等含能基团的聚醚和聚酯,目前报道较多的含能
战斗部的飞行速度和射程,完成预定的任务。对于固体
火箭推进剂是以比冲、密度、密度比冲和特征速度等表
示其能量性能。对于发射药是以爆热和比容及火药力大
小来表征其能量性能。
(2)燃烧性能
是指火药在燃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燃烧过
程可以控制,火药燃烧稳定,不产生不正常燃烧,更不
燃 烧
能产生燃烧转爆轰,否则就不能满足武器的弹道要求和
又研制了用奥克托今部分取代高氯酸铵的高
能、少烟的HTPB推进剂。同时,在双基和
燃 烧
复合推进剂的基础上发展了复合改性双基推 进剂,满足了战略导弹和大型助推武器对高
理
性能推进剂的需求。随后美国又研制出硝酸
论
酯增塑的聚醚类推进剂(NEPE),它是一
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的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
充分发挥了改性双基推进剂能量高的优点,
火药简介
1 火药定义
燃
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快速而有规律的
烧 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气体的物质。
理 论
2 火药具有的特征
(1)在同一体系中同时含有燃烧所需的可燃元素和氧
化元素;
(2)藉助于简单的点火装置能迅速而可靠的地被点燃;
(3)燃烧时按预定的设计规律呈平行层的稳定燃烧,同 时放出大量的热和生成大量的气体;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 ①有关点火药和火药的热化学性质、燃烧机理以及点火、传火的规律 ;
• ②有关火药燃烧及燃气生成的规律; • ③有关枪炮膛内火药燃气和火药颗粒的多维、多相流动及其相间输运
现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 内弹道学概述
第7章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 7.1 内弹道学概述 • 7.2 火药的基本知识
返回
7.1 内弹道学概述
• 7.1.1 火炮发射的内弹道过程
• 火药(发射药)为发射弹丸提供了能源。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 火药自身能在密闭条件下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 温燃气。在内弹道过程中,身管中的固体火药通过燃烧将蕴含在火药 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弹后空间中的热气急剧膨胀,从而驱动弹丸 在身管内声速前进。
上一页
返回
7.2 火药的基本知识
• 7.2.1 火药的化学成分、制造过程和性能特 点
• 传统的火炮或轻武器都以火药作为射击的能源,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这 样一些优点:首先,火药是一种固体物质,其生产、贮存、运输、使 用比较方便;其次,在射击过程中,经过点火作用产生急速的化学变 化,火药分解出大量的高温气体,这些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膨胀做功 ,从而使炮膛中的弹丸获得较大的速度;通过火药的成分、形状和尺 寸的变化可以控制它的燃烧规律,从而控制射击现象,达到我们所要 求的弹道性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Hale Waihona Puke 7.1 内弹道学概述• 一维模型假定参数p、W、T和ρ只随时间t变化,二维模型假定这 些参数随两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三维模型假定这些参数随空间的3 个坐标变化。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7.1 内弹道学概述
• 传统底火被击发后,底火产生的火焰穿过底火盖而引燃火药床中的点 火药,使点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和灼热的固体微粒,通过 对流换热的方式,首先将靠近点火源的发射药点燃;然后,点火药和 发射药的混合燃气逐层地点燃整个火药床。这就是内弹道过程开始阶 段的点火和传火过程。
第7章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 7.1 内弹道学概述 • 7.2 火药的基本知识
返回
7.1 内弹道学概述
• 7.1.1 火炮发射的内弹道过程
• 火药(发射药)为发射弹丸提供了能源。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 火药自身能在密闭条件下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 温燃气。在内弹道过程中,身管中的固体火药通过燃烧将蕴含在火药 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弹后空间中的热气急剧膨胀,从而驱动弹丸 在身管内声速前进。
• 内弹道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只有几毫秒到十几毫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 内弹道学概述
• 因此,从一般力学的范围来看,膛内的各种相互作用和输运现象具有 瞬态特征,它属于瞬态力学范畴;从热力学范围来看,膛内射击过程 是一个非平衡态不可逆过程;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膛内射击现象 又属于一个带化学反应的非定常的多相流体力学问题。
• 为了发射弹丸,首先要点燃发射药。击发是整个弹道过程的开始,通 常利用机械方式(或用电、光)作用于底火(或火帽),使底火药着 火。现代大口径或者大威力火炮中普遍采用中心传火管,这对于提高 药床的点火一致性、减小压力波、提高发射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图7-1显示了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底火和传火管。
• ④有关膛内压力波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抑制技术; • ⑤有关弹带挤进膛线的受力变形现象,弹丸以及炮身的运动规律; • ⑥有关膛内能量转换及传递的热力学现象和燃气与膛壁之间的热传导
火炮火药装药结构及其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12.1 火炮火药装药结构
• 高膛压火炮能使穿甲弹获得高初速。现有的高膛压火炮膛压可接近8 00MPa,弹丸初速能达到1800m/s。滑膛炮常用于发射高 速穿甲弹,这有助于减少炮膛烧蚀,增加火炮使用寿命。该类装药有 如下特点:
• ①较高的装填密度,常采用多孔粒状药和中心点火管点火; • ②有尾翼的弹尾伸入装药内占据部分装药空间,点火具长度有限制; • ③常用可燃的药筒和元器件,有助于提高装药总能量和示压效率;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1 火炮火药装药结构
• 药包之间的传火会受到药包布的阻碍,因此,对药包布就必须提出一 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要有足够的强度;其次 是不能严重地妨碍火焰的传播;最后是在射击后不能在膛内留有残渣 。目前常用的药包布材料有:人造丝、天然丝、亚麻细布、棉麻细布 、各种薄的棉织布(平纹布等)、硝化纤维织物、赛璐珞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1 火炮火药装药结构
• 85mm加农炮的药筒长为558mm,就需要有附加的点火元件。 • 56式85mm加农炮装药结构如图12-3所示。 • 85mm加农炮的全装药用14/7和18/1两种火药,14/7
火药占全部火药的88%,18/1管状药占12%。装药时,先将 18/1药束放入药袋内,然后倒入14/7火药;再放除铜剂,药 袋外包钝感衬纸后装入药筒内。装药用底-4式底火和1#黑火药制 成的点火药包点火,18/1管状药束起传火管作用。 • 85mm加农炮杀伤榴弹还配有减装药。装药量减少后,装药高度达 不到药筒长度的2/3。太短的装药燃烧时易产生压力波,使膛压反 常增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1 火炮火药装药结构
• 56式152mm榴弹炮的装药结构和54式122mm榴弹炮的装 药是相似的。它的八个附加药包是用12/7火药制成的,同样分成 上、下两组。基本药包也是采用4/1火药制成的。在点火系统上, 由于它的药室容积比122mm榴弹炮的更大,若采用一个点火药包 点火,则强度显得不够,因此,在基本药包下部和上部缝有两个用黑 火药制成的辅助点火药包。下点火药包的点火药量为30g,位于底 -4式底火之上、基本药包之下;上点火药包的点火药为20g,位 于基本药包和附加药包之间,如图12-8所示。
军用火炸药重点

绪论1.火炸药是一类高能量密度材料,它具有高温、高速、高压的反应特征和瞬间一次性效应的特点。
2.火药是指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气体的物质。
分为发射药和推进剂。
3.火药用于枪炮(身管武器)发射弹丸装药时又叫发射药。
发射药装在药筒或弹壳内。
4.发射药在枪、炮膛内燃烧时,所达到的最大压力称为最大膛压(简称膛压)。
弹丸在离开枪、炮出口处的速度称为初速。
5.膛压和初速是衡量枪、炮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也是生产厂家交验装药产品的重要指标。
6.炸药是指无外界供氧时,在一定能量作用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物的物质。
7.燃料-空气炸药:以固体或液体燃烧与空气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爆炸性混合物。
第一章1.爆热、爆温、爆速、爆压、爆容(1)在规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炸药爆炸时放出的热量。
爆热分为定容爆热及定压爆热。
(2)炸药爆炸时放出的热量使爆炸产物定容加热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
爆温越高,气体产物的压力越高,做功能力越大。
(3)爆轰波在炸药中传播的速度。
(4)爆轰波C-J面上的压力。
(5)在规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炸药爆炸时生成的气体产物在标准状态下所占的体积。
2.炸药的爆炸性能:作功能力。
猛度。
聚能效应3.主发药与被发药之间发生殉爆的概率为100%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
主发药与被发药之间发生殉爆概率为0%的最小距离称为殉爆安全距离。
4.发射药的燃烧性能:燃烧速度、燃烧压力指数、燃烧温度系数、火焰温度等5.推进剂的燃速压力指数小于1是火箭发动机稳定工作的必要条件第二章1.向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引入硝基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
2.硝化剂:硝酸(酸的浓度越高,硝化能力越强,而氧化能力则相对减弱,反之亦然。
提高硝化温度,硝化速度增高,但氧化副反应也加剧。
)3.芳香族化合物硝化中的主要副反应是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第三章1.tnt主要原材料为:甲苯、硝酸、硫酸、亚硫酸钠甲苯的两相硝化的基本特点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着传质,传质速度与化学反应速度都影响硝化速度。
关于火药的简介

关于火药的简介
火药,作为古老的中国发明,从最初的应用就被广泛用于军事、烹饪和宗教活动等多种场合,在战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阐述火药的历史、成分组成、应用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火药。
火药的历史
火药的发明被认为是古老的中国发明,相传发明者钱钟书受到了一个隐士的指引,写出了这篇记录发明历史的文字,叫做《开炮》,据说由此发明的火药可以产生极大的威力。
火药最初的应用是用来生产烟火,但是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为现代军事。
火药的成分组成
火药主要由四种基本成分组成,分别是硝酸钾(硝石粉)、木炭、硫磺和沥青。
硝酸钾为主要燃料,木炭作为发烟剂,硫磺作为氧化剂,沥青作为一种粘合剂。
这几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制成黑色的火药,需要以相对高的温度燃烧,以获得最大火力。
火药的应用
火药可用于军事、烹饪甚至宗教活动等各种场合。
军事上,火药可用于大炮、军用火箭、火把、兵器、军械等很多武器;烹饪上,火药可以用作烧烤剂,以提高烧烤的温度;此外,火药也是烟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喜、庆贺等宗教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火药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发明,由四种基本成分组成,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烹饪和宗教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火药的发明标志着中国的军事技术的重大突破,为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贡
献了许多。
火药的组成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火药的组成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2.1 技术要求2.1.1 质量要求在仿制药透皮贴剂的研发过程中,质量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仿制药透皮贴剂的药物含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确保每片贴剂中的药物含量准确可靠。
此外,药物应符合药典对其纯度和化学稳定性的要求,以保证透皮贴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药物透皮贴剂的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有效成分的释放速率和时间,确保药物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被皮肤吸收。
透皮贴剂在持续时间内应具有稳定的释放速率,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2.1.2 透皮性能要求透皮性能是衡量透皮贴剂功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透皮性能使药物能够有效地穿透皮肤并被吸收。
因此,在仿制药透皮贴剂的研发中,透皮性能的要求十分关键。
首先,透皮贴剂应具有足够的透皮性能,以确保药物能够顺利穿透皮肤屏障。
透皮性能的好坏与贴剂中的渗透剂有关,渗透剂应具有适当的渗透性和增透性。
其次,透皮贴剂应具有良好的皮肤粘附性能,以保证贴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牢固地粘附在皮肤上,不易脱落。
良好的皮肤粘附性能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率,还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另外,透皮贴剂还应具备较好的稳定性,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较佳的透皮性能和质量。
稳定性的好坏涉及到贴剂配方的选择、药物和辅料的相容性等因素,需要在研发过程中进行充分的验证和优化。
总之,技术要求是仿制药透皮贴剂研发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质量要求和透皮性能要求的达标,将为仿制药透皮贴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保障,促进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通过清晰的结构安排,将火药的组成成分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火药的组成成分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火药的基本信息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接下来,给出了本文的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探讨火药的组成成分,深入了解其对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就可以制成溶塑火药。由于所用的溶剂不同,就可制成 不同类型的溶塑火药。现代的溶塑火药主要有以下三类:
火药的基本知识
到目前为止,火炮或轻武器仍然以火药作为射击的能源。
1、火药的分类和性质 火药所以能成为火炮的良好能源,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
优点:
火药是一种固体物质,使用比较方便。 它可以在密闭的情况下,经过点或作用产生急速的化
学变化,分解出大量的高温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膨 胀做功,从而使炮膛中的弹丸获得较大的速度。而且 还可以通过火药的成分、形状和尺寸的变化,控制它 的燃烧规律,从而控制射击现象,达到我们所要求的 弹道性能。
硝化二乙二醇火药的威力稍低于硝化甘油火药,但它对炮膛的烧蚀 比硝化甘油火药要小,这是它的一个主要优点。
(c)硝基胍
为了克服双基药烧蚀性较大的缺点,在双基火药中加入硝基胍,就 是硝基胍火药。由于硝基胍中含氢和氮比较多,含氧很少,所 以硝基胍火药的燃烧温度比较低,对炮膛的烧蚀比较小,因此 长称硝基胍火药为“”冷火药。又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有三种, 即硝化棉、硝化甘油或硝化二乙二醇和硝基胍,所以又称三基 药。
火药的基本知识
火药通常分为混合火药和溶塑火药两大类:
(1)混合火药 混合火药是以某种氧化剂和某种还原剂为主要成分,并配 合其他成分,经过机械混合和压制成形等过程而制成。黑 药就是一种典型的混合火药,公元808年左右由炼丹家清虚 子记载。它由硝石75%、木炭15%和硫磺10%三种成分组 成。过去,这种火药曾作为发射药使用。它的能量较小, 燃烧后由有较多的固体残渣使炮膛污染,因而在出现了溶 塑火药之后,很快就被淘汰了。但是,由于它的着火速度 很快,燃烧后所形成的炽热固体粒子易于起引燃作用,所 以目前仍被广泛地作为点火火药使用。
火药的基本知识
事实上,现在的所谓双基药已不单纯是指硝化甘油火药,凡是与硝 化甘油性质类似的爆发性物质并能代替硝化甘油而与硝化棉制 成溶塑体的,都可以制成双基药。例如,以硝化二乙二醇作为 硝化棉的溶剂所制成的硝化二乙二醇火药也是双基药。常用的 硝化二乙二醇火药的型号有两种:一种是在其中加入降温剂二 硝基甲苯,称乙芳火药;不加的就称双乙火药。
水分 0.8~1.5%
安定剂(二苯胺) 1~2%
硝化棉火药按其成分来讲,硝化棉是唯一的主要成分,故称单基药。
而按溶剂性质来讲,醇醚是属于易挥发的溶剂,故又称为挥发
性溶剂火药。
硝化棉火药在制造成形时,为了使得溶剂易于排除,火药厚度不能
不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这类火药常应用于中小口径的武器中。
这类火药含有挥发性溶剂和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因而在保存期
根据武器的弹道性能及实际装药的需要,火药都要有一定的形状和 尺寸。这是因为火药燃烧时气体生成的速度是与火药的表面面 积有关的,而在燃烧过程中火药的表面面积的变化决定于火药 初始尺寸和形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火药形状和初始尺寸的 改变来改变来调整单位时间内火药气体的生成量,从而调整膛 内压力变化的大小和规律,以保证在射击时得到所需要的弹丸 速度。因此,火药的形状和初始尺寸是火药分类的一个重要标 志。
火药的基本知识
(2)溶塑火药 溶塑火药的基本成分是硝化纤维素。纤维素脱脂后,用浓硝酸和 浓硫酸组成的混酸处理,经过硝化作用,就可以制成硝化纤维 素。由于一般都采用棉纤维为原料,习惯上都称之为硝化棉。 如果混酸的组成不同,硝化的程度又将不同,因而制成硝化棉 的化学组成也就不同。通常都以单位重量硝化棉的含氮量百分 数来表示这种组成。现在溶塑火药所采用的硝化棉,按含氮量 来区分,主要有以下三种:
间,随着溶剂的挥发和水分的变化,火药的弹道性能将会发生
变化。为了保证弹道的稳定性,这类火药在保存时应该具有良
好的密封条件。
火药的基本知识
(b)硝化甘油火药 硝化甘油是一种难挥发的液态爆炸性物质。它可以溶解含氮量较低
的3号硝化棉,形成可塑体,压制成形后,也可以制成溶塑火药。 这类火药的成分一般包含有:
火药的基本知识
(a) 硝化棉火药这类火药是 Nhomakorabea1号棉和2号棉的混合物溶于醇醚溶剂中,形成可塑压
制成型,再经过浸泡把醇醚溶剂排出,最后烘干而制成。火药
成品中含有少量的水分和剩余溶剂。为了防止保存期间的分解
作用,还附加有像二苯胺这样的安定剂,所以硝化棉火药的成
分一般包含有:
硝化棉 94~98%
挥发性溶剂 0.2~5.0%
火药的基本知识
溶塑火药是属于固态胶体。根据火药的成分及厚度的不同,呈半透 明或不透明状。硝化棉火药一般为灰黄色略带绿色,硝化甘油 火药为棕褐色。在强度方面,前者比较坚硬,后者比较柔软并 有弹性。在外观方面,前者比较粗糙无光泽,后者比较光滑, 略有光泽。
步兵武器用的小粒火药,为了增加装填密度,并避免互相摩擦产生 静电,表面都滚有石墨,所以小粒枪药的外观不但光滑,而且 有黑色光泽。
硝化棉 30~60% 硝化甘油 25~40% 安定剂 1~5% 水分 0.5~0.7% 其他成分 1~3%
同硝化棉火药的成分相比较,这类火药具有两种主要成分,即硝化 棉和硝化甘油,故称双基药。从溶剂的性质来讲,这类火药中 的硝化甘油是难挥发性溶剂。为了与硝化棉火药的挥发性醇醚 溶剂相区别,故又称难挥发性溶剂火药。
为了降低这种火药对炮膛的烧蚀现象,可在其中加入一些降温剂。 目前常用的降温剂大都是芳香族化合物,如二硝基甲苯,它们 本身是缺氧物质,所以加入双基药后能降低火药的氧平衡,从 而降低了火药的燃烧温度。此外,二硝基甲苯还是增塑剂,对 硝化棉有溶解能力,使火药结构更加致密,不易吸湿。这种火 药可用在大口径火炮中。它们又称为双芳型火药。
火药的基本知识
同硝化棉火药的性能相比较,这类火药由于在制造过程中没有挥发 性溶剂的排除问题,因而生产周期较短,并适宜制造厚度较大 的火药,所以这类火药常应用于较大口径的火炮中。因为硝化 棉和硝化甘油的比例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所以这类火药的 能量能满足多种弹道性能的要求。但是,这种火药的燃烧温度 较高,使炮膛易于产生烧蚀现象。此外,在保存期内,硝化甘 油易于渗出,出现的“渗油”现象,影响安定性,增加贮藏的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