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1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主备教师:王耀文备课组长:秦金平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师寄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张海迪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2.揣摩文章语言,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3.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预见:初步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展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二、目标展示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磐石()喧嚣()深邃()重荷()门槛()2.解释词语:重荷:不见天日:杂乱无章:小心翼翼:惹人注目:深邃:四、自学指导(听课文录音,完成下列问题)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2.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五、当堂训练1.本文对人物外貌特征是如何描写的?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2.“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3.贝多芬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六、合作释疑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七、拓展延伸忆冼星海茅盾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
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
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
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
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
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I)导入语;“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勇者、强者、一个真正的英雄----贝多芬,解读苦难对于人生的价值。
1了解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他出生于音乐世家,少年便显出音乐天赋。
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28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与人交流只能借助谈话册。
但他仍创作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
如九部交响乐(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命运》),歌曲《费黛里奥》等。
他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一生。
2学生自渎课文2----3遍。
3参照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二)导学练习1 生字注音厌恶.()深邃.()门槛.()下颏.()重荷.()踌躇..()磐.石()2解释词语徒劳:踌躇:杂乱无章;惹人注目:凝重:巴望:(三).自学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 请闭眼,用心聆听贝多芬著名乐曲《命运交响曲》,说说你能从歌曲中听到什么?2 学生迅速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品读相关段落,找出关于贝多芬肖像描写(如:身材、服饰、面容、神态)的句子,揣摩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作者简介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又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2、名著导读:《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二、预习自测1、给下列字的注音。
门槛()重荷()下颏()磐石()深邃()喧嚣()模仿()踌躇()2.根据拼音写汉字。
tú____劳流máng___含xù____péng____勃gé____绝头lú_____踌chú___倒méi____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喧嚣:杂乱无章:惹人注目:含蓄:磐石:重荷:愁苦:深邃:巴望:【探究案】一、内容探究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2、课文写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中,写了哪几件事?3、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写法探究1、读完全文,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他的什么精神?2.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2.贝多芬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拓展案】课外阅读《名人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
2、揣摩语言,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3、体会伟人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预习】1 •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音乐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
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
b5E2RGbCAP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3女佣()重荷()丧()失p1EanqFDPw佣{荷{丧{佣()金荷()花丧()乱DXDiTa9E3d深su 1() ch du ( )躇喧xi a o () RTCrpUDGiTn ing ()重p印()石(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杂乱无章:惹人注目:3 •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2)课文写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中,写了哪几件事?4 .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研读赏析】:1、勾画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想想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两肩:衣服:手:脸:头发:眼睛:鼻子:嘴:下颌:2、文中还有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1)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2)贝多芬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一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5PCzVD7HxA(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淌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精 习
时 习
点拨:肖像描写能反映 1. 跳读全文勾画关 一、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 人的性格特点,要抓住典型 于贝多芬的外貌描 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 写的句子,分析内 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 特征去描写。 1. 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 心。 内心世界。 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 2. 外貌描写方法总 二、外貌描写之写法指导 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 结。 三、实践:人物速写 (选取同 脸 谱化。 3.人物速写练习。 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 2. 外貌描写后要加上提示 可,不提及姓 名,文成朗读大家 性格特点的语言。 4.交流—评 价 一起猜,你写的这个人是班上的 3.进行外貌写作可用修辞, 哪位同学。 要求: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 如比喻、夸张,以其更好地 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切忌脸谱 表现人物性格。 指导—评价 化。 1.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你能举例说说吗? 2.与命运抗争的名言: 3.推荐阅读《贝多芬传》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 4.推荐欣赏曲目《英雄》 、 《田园》 、 《欢乐颂》等曲目。
评价时注 意外貌描写 和内在品质 的紧密结合 ; 注意学生真 情实感的流 露;同时注意 语言的训练。
贝
板 书 设 计
内心孤独 善良可爱
善良可爱 生活简单 善良可爱 热爱生活
遭受苦难 坦荡真诚
坦荡真诚 充满希望 坦荡真诚 不屈不挠
神态 语言 (描写) 外貌 衣着多 芬Fra bibliotek教 学 反 思
第 13 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导学目标 2.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 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文章的语言描写及意义。 课 型 现代文略读课 课 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预见性问题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及对策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 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 3.作者介绍:何为,笔名晓芒、夏奈蒂等,著有《第二次考试》成为当时中学语文正式教材,并被翻 译成多国语言文字发行世界各地、 《织锦集》 、 《 临窗集》 、 《小树与大地》 、 《闽居纪程》等散文集多部, 备 习 其中《何为散文选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4.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字词。 5.本文的体裁。 6.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 独立思考;对子间 注 意 言 必 有 备习检查(交流) 曲》录音,以此导入课文(板书课 互问互答;学生交 据。 复 题) 二、 检查预习情 况(板书 流查阅到作者何为 情境导入 习 课题)出示检测 学案。 和贝多芬的有关资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料。进行报告。 一、初步感知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 初步感知学习 注 意 引 导 学 初读 习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提 目标。 生倾听,并按 课文,感知 内容 1. 速读课文。 示:课文写的是“客人”访 默读课文。 要求进行评 全文内容。 (不出声,每分钟不 问贝多芬的全过程,基本上 对子交流, 价。 少于 500 字。 ) 是按时间顺序。 ) 组内交流, 注意过程的 2. 理清“ 客人”访 巡视指导—组织报告 组间交流。 完整性,抓住 研 习 问贝多芬的全过 评价指导---明确答案 代表报告,其他 主要事件。 程,说说其间写了 倾听学生的质疑, 理 出 同学补充评价。 哪几件事。 研习思路。 备习中的质疑, 三、在备习过程中, 小组内交流后提出 有哪些疑问,请提 来,供研习交流。 出来。 一、勾画关于贝 引导把握主要情节, 分 1. 边 默 读 边 圈 引导学 精读 多 芬 的 描 写 的 句 析贝多芬形象特点。从课文 画重点词语。从课 生 通 过 理 解 研讨,理解 子,用几句话概括 中找出评价贝多芬的语句, 文中找出评价贝多 重 点 词 句 感 课文主旨。 一下课文中的贝多 结合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芬的语句,结合外 受形象。感受 芬的形象。并想想 动作描写等,归纳出贝多芬 貌描写、语言描写、 形 象 的 过 程 动作描写等归纳出 中 理 解 课 文 重 点 研 读 你 是 怎 样 看 出 来 的主要性格特征。 的? 指导学生结合人物特点 贝多芬的主要性格 主旨。提升分 研 赏析对贝 二、文中贝多芬 句式特点深入理解贝多芬 特征。 2. 组员互相 析理解能力 习 多芬的描 的哪些话深深触动 写。 的话。形象分析:独立而骄 说说对这些词句的 了你,你是怎样理 理解。3、组内探究 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 解的? 关键语句,谈感受。 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三、从他的身上 4.报告-补充-评价 我 们 得 到 哪 些 启 献身音乐。 巡视—指导—评价 --- 明 示? 确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作者简介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着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又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2、名着导读:《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二、预习自测1、给下列字的注音。
门槛()重荷()下颏()磐石()深邃()喧嚣()模仿()踌躇()2.根据拼音写汉字。
tú____劳流máng___含xù____péng____勃gé____绝头lú_____踌chú___倒méi____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喧嚣:杂乱无章:惹人注目:含蓄:磐石:重荷:愁苦:深邃:巴望:【探究案】一、内容探究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幺?2、课文写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中,写了哪几件事?3、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写法探究1、读完全文,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他的什幺精神?2.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2.贝多芬为什幺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
音乐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10篇)

音乐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10篇)音乐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篇一一、教学目标: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3、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昂的《命运》钢琴曲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兴趣盎然专注地倾听,沉思遐想。
)播放《命运交响曲》。
师追问:谁知道这首热情奔放,催人奋进的交响曲是什么曲子吗?(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师:你对它有什么了解?或者你对它的作者了解吗?请大家谈一谈生:(略,这里只要学生说出就给予肯定)出示贝多芬名言——师:同学们了解大师的情况还真不少。
……我们了解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成就和坎坷的命运,现在我们来走近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的怎样的?(出示幻灯片,课题)(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3课,简介作者及贝多芬(幻灯片),看看课文注释1,要记住的是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我们请四位同学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点生)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生字词。
生读(师适当评价)出示生字词重荷(hè)荷,负担。
凌乱不堪(kān)堪,能忍受。
杂乱无章下頦kē怜惜lián女佣yōng深邃(suì)邃,踌躇(chóuchú)犹豫。
磐(pán)石磐,大石头。
2、整体感悟: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围绕什么内容来写的?)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师寄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张海迪【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聚焦】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表现在哪里?。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
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
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难点突破】勾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表现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背景追溯】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
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代表作《命运》等。
被称为乐圣。
【拓展链接】贝多芬名言①即使为了国王的宝座,也永远不要欺骗、违背真理。
②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③真正的友谊,只能基于相近性情的结合。
④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自主学习案】1.给加点字的注音。
门槛.(kǎn) 深邃.(suì) 磐.石(pán )喧嚣..(chïu chú)..( xuān xiāo) 下颏.(kē)踌躇2.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xiào校规kã弹壳cánɡ躲藏hánɡ行列校壳藏行jiào校订qiào地壳zànɡ宝藏xínɡ行动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深邃:深的,幽深。
凝重:庄重踌躇:犹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册)
余国福 2011-3-7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2、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他是谁?——贝多芬。
看过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创作时间表,你会发现什么?——贝多芬最辉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渐失去之后创作的。
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3、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引入正课。
上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我心中的贝多芬。
很多同学写得不错。
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一个
什么也听不见的人,却能用音乐展现出这样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现出这样纯洁高尚的理想,这真是奇迹,怎能不使千千万万人为之感动呢?”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4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
2、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本文内容并不复杂,但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这一段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贝多芬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外貌描写还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进行外
貌描写时使用修辞,如比喻、夸张,以其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
3、外貌描写的实战演练
其实可以不止是班上的同学,在座各位,包括我们听课的老师,都可以成为我们描写的对象,看同学们能否做到以形传神。
请几位同学来念念他们所作的人物描写。
4、贝多芬自己的言行?
外貌只是对一个人外在形象客观的描绘,要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好是通过他自己的言行来展现。
请同学们找出对贝多芬自己的言行描写的句子。
来看看,透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怎样的贝多芬?
四.品读人物,感受灵魂的对话
1、走近贝多芬之凡人贝多芬?
2、走近贝多芬之伟人贝多芬?。
3、走进贝多芬
从凡人到伟人,这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要跨越这道鸿沟,贝多芬告诉我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鲁迅先生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感悟
走进贝多芬,让我想起了傅雷先生翻译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写的,以贝多芬为原型的长篇小《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译者献辞。
我们一起来高声朗诵吧!
五、结束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是跪着的。
”同学们,如果你不想成为平庸的奴隶、世俗的奴隶、命运的奴隶,那么,请把你跪着的双腿站立起来吧!
下课!
六达标练习
(一)基础部分
1.注音
A.厌恶()打扰()惹人
()
B.弹奏()纽扣()下颌()
C.含蓄()凝重()怜惜
()
D.深邃()女佣()牛氓()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门槛无端孤独整理
B.徒劳梳头沉重稍微
C.悲剧坚韧凝结倒霉
D.篷勃嗓子耳聋捏弄
3.选词填空。
(1)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一再再三苦苦)要求。
(2)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乱七八糟)。
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被称为“乐圣”。
B.贝多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
C.“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属于肖像描写。
D.本文层次清楚,写作顺序是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
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
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
……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①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②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lú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他的灵魂锁闭在pán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牢,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5.按照拼音写出汉字。
lú()pán()石
6.解释加点的词语。
小心翼翼:巴望:
7.对“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来人胆大妄为,竟然无所顾忌。
B.作为音乐巨人很傲慢不愿让人来访。
C.这是一个比喻,一般人都以为贝多芬很可怕,很难接近,有人来访他很吃惊。
D.来访的人很勇敢。
8.谈一谈对文中画曲线的两句的理解。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
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
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
那些成年人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
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这些天赋。
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
④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
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
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⑤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呆滞()熟视无睹()健康无恙()
惦()念
10.第①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后一个“事”的意思
是。
11.第②、③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12.作者在第②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
13.在第④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14.改正下面报刊上出现的病句。
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七.个性化备课
八.教学反思:
余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