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与染色观察

合集下载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步骤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组织、细胞和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它通过使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互结合,然后使用酶、免疫荧光等标记物来检测这种结合,从而实现可视化染色和定位目标分子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步骤。

步骤一:蜡块去蜡石蜡切片通常是由固定的组织样本制备而成,这些样本在处理过程中会被包埋在石蜡中。

因此,第一步是将蜡块去蜡。

首先,将蜡块放在温水中加热,使蜡块软化。

然后,将蜡块用刮刀从玻片上刮下。

这样可以得到蜡块去蜡后的组织样本。

步骤二:样本再固定在蜡块去蜡后,为了更好地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通常需要对样本进行再固定。

常用的再固定方法是将样本放入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中,在室温下固定4-24小时。

固定后,将样本从福尔马林中取出,用PBS(磷酸缓冲盐溶液)洗涤数次,以去除残余的福尔马林。

步骤三:切片制备在样本再固定后,需要将样本制备成切片。

首先,将组织样本放入甲醇中脱水,然后转移到乙醚中脱脂。

脱脂后,将样本放入苯骚酸乙酯中浸泡,使样本渗透均匀。

在苯骚酸乙酯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样本转移到石蜡中浸泡。

石蜡具有很好的切片性能,可以更好地保持组织的结构。

最后,将样本放入石蜡包埋机中,进行加热和固化,制备成为石蜡块。

之后,使用旋转切片机将石蜡块切成4-6微米厚的切片。

切片后,将切片浸泡在热水中,使其展开并粘附在玻片上。

步骤四:抗原修复切片制备完毕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是为了使样本中的抗原能够更好地暴露出来,增加抗体的结合效率。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有热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

热处理通常是将切片浸泡在含有缓冲盐的蒸馏水中,然后加热至高温(如95摄氏度)保持一定时间。

化学处理通常是将切片浸泡在含有抗原修复试剂的溶液中,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

抗原修复的时间和条件需根据具体实验的要求来确定。

步骤五:非特异性结合阻断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需要对切片进行非特异性结合阻断。

植物切片相关实验报告(3篇)

植物切片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切片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2. 掌握植物组织切片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 通过观察植物切片,了解植物组织的结构特征。

二、实验原理植物切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学研究方法,通过将植物组织制成薄片,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

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法,将植物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最后进行封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等。

2. 仪器设备:切片机、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镜头、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酒精、二甲苯、甲醛、石蜡、刀片、剪刀、镊子、滴管、烧杯、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固定:将植物材料放入装有甲醛的烧杯中,浸泡24小时。

2. 脱水:将固定后的植物材料依次放入50%、70%、90%、95%、无水酒精中,每级酒精浸泡30分钟。

3. 透明:将植物材料放入二甲苯中,室温下浸泡,使组织透明。

4. 包埋:将透明后的植物材料放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其成为石蜡块。

5. 切片:将石蜡块放入切片机中,切取5-10微米的薄片。

6. 染色:将切片放入染液中,如苏木精-伊红染色液,室温下染色30分钟。

7. 水洗:将染色后的切片用蒸馏水冲洗,去除多余的染液。

8. 封片:将冲洗后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片,制成植物切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洋葱鳞片叶切片观察:- 表皮细胞: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细胞核较大,染色较深。

- 保卫细胞:位于表皮层,呈肾形,细胞壁较薄,细胞核较小。

- 保卫细胞间隙: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空隙,有利于气体交换。

- 气孔: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开口,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2. 马铃薯块茎切片观察:- 表皮细胞: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细胞核较大。

- 薄壁组织:位于表皮下方,细胞较大,细胞壁较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 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3. 胡萝卜根切片观察:- 表皮细胞: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细胞核较大。

植物组织切片制作以及注意事项

植物组织切片制作以及注意事项

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以及注意事项1 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⑴固定:用50%或70% FAA固定液(50%或70%酒精:甲醛:冰乙酸=16:1:1; 幼嫩材料用50 % FAA;老的材料用70%的FAA),置于4℃固定24 h。

⑵脱水:将固定液倒去,加入50%乙醇,室温静置30 min;重复一次,室温静置20 min。

换成1%番红O溶液(用70%酒精配制),室温脱水染色过夜。

次日继续脱水,酒精浓度梯度和时间依次为:80% 乙醇1h、95% 乙醇1h、无水乙醇1h、40min(2次)。

⑶透明:1/2无水乙醇+二甲苯混合液1h,纯二甲苯1h、40 min(2次)。

最后加入少量二甲苯(浸没材料即可)和碎蜡,放入38℃温箱中过夜。

⑷浸蜡:将温箱温度调至56℃,计时1h;换成二级蜡1h;三级蜡(3次)各1h、1h、40min(从温度上升到56℃开始计时)。

⑸包埋:将带有材料的液体蜡倒入叠好的纸槽中,迅速放入冰水中使蜡凝固,防止气泡产生,以及凝蜡不匀。

⑹切片:修整蜡块,用Lica RM2126切片机切片,厚度5-10 μm。

⑺贴片: 在载玻片上涂少许粘片剂,将切好的蜡带放入温水中,捞至载玻片上,最后置于37℃恒温箱过夜烤片。

⑻脱蜡及染色:①番红-固绿对染ⅰ脱蜡:二甲苯60min,二甲苯5 min、1/2无水乙醇+1/2二甲苯混合液5 min、无水乙醇5 min、无水乙醇5 min、95%乙醇5 min、80%乙醇5 min、1%番红室温过夜。

ⅱ染色:80%乙醇5 min,1%固绿(用95%酒精配制)迅速蘸一下,大约10s,直接放到95%乙醇5min 、无水乙醇5min、无水乙醇5min、1/2无水乙醇+1/2二甲苯混合液5min、二甲苯5 min(2次)。

②甲苯胺蓝染色ⅰ脱蜡:二甲苯60 min、二甲苯5 min、1/2无水乙醇+1/2二甲苯混合液5 min、无水乙醇5 min、无水乙醇5 min、95%乙醇5 min、80%乙醇5 min、70%乙醇5 min、50%乙醇5 min 、30%乙醇5 min、蒸馏水5 min。

植物组织机构石蜡切片的制备与染色观察

植物组织机构石蜡切片的制备与染色观察

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与染色观察一.实验器具与试剂1.器具小培养皿、锡箔纸、尖头和平头镊子、剪刀、刀片、吸水纸、移液枪、1枪头、移液器和移液管、量筒(50,100,250,500)、废液瓶、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瓶、真空锅、烘片箱、木筷、石蜡切片机、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2.试剂100%酒精、100%二甲苯、100%叔丁醇、石蜡块、蒸馏水、多聚甲醛、中性树胶、甲苯胺蓝()染色剂等二. 实验步骤1.溶液配制10×溶液:(国药或生工)75.95g24.12H2O(国药)25.07g24.2H2O (国药) 4.68g充分溶解后,用(国药)调7.0,定容1000,高压灭菌25,4℃保存。

4%多聚甲醛固定液:1×1001 0.5水浴加热至60-70℃,在通风橱中加入4g多聚甲醛,待溶解后冷却至4℃,加入100µl的10%的浓硫酸调节为7.0。

2.材料准备⑴固定取幼嫩的植物材料,将植物组织剪成合适大小的小块,立即放入一个装有新配制的4%多聚甲醛固定液的小器皿中,固定液体积视材料多少而定,一般材料少时10材料较多时可放15,小器皿置于冰上。

上面用锡箔纸盖好后扎孔。

抽真空使得材料浸没其中(反复真空和非真空状态,并保固定液不要沸腾),待材料下沉到管底。

具体操作如下:①放置在冰上的器皿放入真空锅里,盖上锅盖,拧开盖上螺旋,拧紧侧面螺旋,打开开关当压力表上显示到0.2时可计时10分钟。

②关上锅盖螺旋,拧松侧面螺旋,外面空气会进入真空锅内,当内外压力相等时计时10分钟。

③再重复步骤①,换一次新的固定液,4℃过夜固定,但不要超过16h。

(2)漂洗用1×缓冲液(7.0)漂洗组织块2次,每次4℃放置30。

注意容易结晶可75℃水浴加热。

(3) 脱水在翻转下进行梯度乙醇和叔丁醇脱水:30%、40%、50%、60%、70%乙醇(此步可保存可过夜)、10%叔丁醇+20%水+70%乙醇、20%叔丁醇+10%水+70%乙醇、30%叔丁醇+70%乙醇、50%叔丁醇+50乙醇、70%叔丁醇+30%乙醇、90%叔丁醇+10%乙醇、100%叔丁醇(2次),30次。

植物石蜡切片法显微制片技术

植物石蜡切片法显微制片技术

取材
用锋利的刀片切取新鲜的植物材料,选定适宜的材料,立即固定。 取材的注意事项如下: (1)取材料要新鲜。动作要迅速,以免挤压损坏组织;取病理材料时,应设置
对照材料。 (2)所取材料大小要适当:根和茎一般直径≤5mm,切取成5-10mm小段;叶
片一般取过中脉处,切成2-5mm宽、5-8mm长。在切材料时,必须注意 刀片与中轴成直角,两切面平行,否则制成的切片细胞是斜的。 雌、雄 蕊一般不需分割。 (3)取材时间可根据切片要求有所区别。如:在进行植物发育的研究过程时, 需要找到细胞分裂相,一般在晴天的早晨9:00-10:00时取材,此时植 物细胞分裂活动较明显。 (4)取材不易过老,否则制片有难度(过老的材料须在滑走切片机上进行); 对纵切的材料适当多取材,如根尖、茎尖等,因为切到材料正中的概率 较低。
(五)脱水
• 材料经洗涤后含有部分水分,会使材料分 解。而且透明剂与水是不相混合的,不利 于材料的透明和包埋等后期处理。因此需 用脱水剂逐渐除去材料中的水分,以便让 石蜡渗透进细胞。所以,脱水是制片的关 键环节。脱水剂要求能与水混合,而且能 与其他有机溶剂互相替代。
• 脱水必须在有盖的玻璃器皿中进行,防止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更换高一级的脱水 剂时,最好不要移动材料,以免损坏材料。
• 浸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用的正丁醇。
• 每次浸蜡的时间,视材料大小而调节。
(八)包埋
• 材料经过足够时间的浸蜡后,需包入蜡 块,以备切片。
• 操作方法:根据切片材料大小,确定所 需纸盒的尺寸,用表面光滑的磅纸预先 叠好纸盒。
(九)切片
• 即(二)固定
• 将已切好的材料尽快地浸入相当于材料10-15倍体积的固 定液中。借助固定液的作用,使细胞的新陈代谢瞬时停止, 并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构造及其内含物的状态不发生变 化。从而达到使组织变硬从而便于切片、增强内含物的折 光度、令细胞易于着色的目的,同时具有防腐作用。以新 鲜配制固定液效果较好。固定的时间依材料的种类、性质、 大小等而定。材料固定完毕,保存于加盖的容器内,贴上 标签。

石蜡的切片实验报告

石蜡的切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2. 掌握石蜡切片的染色技术。

3. 了解石蜡切片在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石蜡切片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制片方法,其原理是将组织标本进行脱水、浸渍、浸蜡等处理,使其在石蜡中充分浸渍,然后用微型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最终制成组织学切片。

石蜡切片具有切片厚薄均匀、染色效果好、保存时间长等优点,是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器材:石蜡切片机、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酒精灯、剪刀、镊子等3. 实验试剂:卡诺氏固定液、FAA固定液、各种浓度的酒精、二甲苯、石蜡、埃利希苏木精染液、1%伊红酒精溶液、1%盐酸酒精溶液等四、实验步骤1. 取材:取小白鼠肝脏组织,用剪刀剪成小块。

2. 固定:将剪好的组织块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

3. 脱水:将固定好的组织块依次放入70%、80%、90%、95%、100%酒精溶液中,每级酒精溶液浸泡1小时,使组织逐渐脱水。

4. 透明:将脱水的组织块依次放入三个二甲苯溶液中,每缸浸泡1小时,使组织逐渐透明。

5. 浸蜡:将透明的组织块依次放入三个石蜡溶液中,每缸浸泡1小时,使组织完全浸渍在石蜡中。

6. 包埋:将浸好蜡的组织块放入熔蜡中,待石蜡凝固后取出,用剪刀修整蜡块。

7. 切片:将修整好的蜡块固定在石蜡切片机上,调整切片厚度为4微米,制成石蜡切片。

8. 展片:将切好的石蜡切片展平在载玻片上。

9. 脱蜡:将展平的石蜡切片依次放入二甲苯、无水乙醇中,使切片脱蜡。

10. 染色:将脱蜡后的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10分钟,然后放入1%盐酸酒精溶液中分化,最后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30秒。

11. 封片:将染好的切片放入封片液中封片。

五、实验结果制作完成的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肝脏组织的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血管等。

六、实验讨论1. 石蜡切片技术是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具有切片厚薄均匀、染色效果好、保存时间长等优点。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显微镜下的观察。

二、实验原理石蜡是一种固体烷基烃化合物,常用于组织学中的切片制备。

在制备石蜡切片时,需将所需组织样本固定于载玻片上,并使用石蜡作为嵌塑剂进行与样本的包埋。

待到石蜡固化后,便可使用石蜡切片机或手动微调器进行切片。

切片后,可对切片进行染色及显微镜观察。

三、实验步骤1、取一张干净的载玻片,涂上少量的胶水并晾干。

2、取所需组织样本进行处理。

如为植物组织,可直接在生长期较长的表皮或叶片上进行取样;如为动物组织,可通过手术操作或解剖等方法获取所需组织。

取出组织样本后,清洗干净并切成合适大小。

3、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倒入石蜡中,将组织样本包埋于石蜡内。

4、等待石蜡凝固,调整切片机或手动微调器,进行切片。

5、将石蜡切片玻片用甲苯或二甲苯进行脱蜡。

6、选择所需颜色及染料进行染色。

7、将染色后的玻片用苏木精固定,晾干后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取像。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石蜡切片,并选择了适合的颜色进行染色。

显微镜观察后,能够清楚地看到组织细胞、细胞核等结构,对于组织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

五、实验结论本次石蜡切片实验证明了石蜡作为组织学研究中的嵌塑剂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合适的嵌塑剂与染料,在切片之后可以得到良好的显微镜照片,有助于对细胞和组织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总之,石蜡切片制备是组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个实验的成功进行,不仅让我们深入理解了组织切片的制备过程,也提高了我们对组织细胞结构的深入认识。

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

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
34
• (1) 明胶液:这是粘片最常用的胶液,简便优良,配法 是100毫升纯水中,加明胶4毫克,加热熔化,过滤即 得。
• (2) 梅氏蛋白质: • 鸡蛋清 50ml • 甘 油 50m1 • 水杨酸纳 1g • 用蛋白与甘油搅拌,同时加入水杨酸纳,调匀过滤,
应用时以滤液15滴,放入纯水50毫升中即得。 • (3) Land氏液: • 阿拉伯胶 1克 • 重铬酸钾 0.2克 • 纯 水 100毫升
酒精、50%酒精、70%酒精、83%酒精、95%酒 精、100%酒精、二甲苯、中性树胶、2% 氨水、 爱氏苏木精染液。 • 3.实验器具:解剖器,双面刀片,青霉素小 瓶。
10
• 四、实验步骤:
• 1.取材:依据生物组织取材的各项注意 事项。
• 2.固定:卡诺固定液、FAA固定液固定 24小时。
• 3.复水:卡诺固定液(1h)→50%酒精 (1h)→爱氏苏木精染液
20
• 4.包埋:先提升恒温箱的温度至60℃, 换纯蜡3次,每次1-2h,用硬的电光纸、 牛皮纸叠纸盒,置于45-60℃的烫板上, 倒入材料,摆放好材料,把标签(正面 向外置于底部),补足石蜡,倒好后轻 轻的置于冷水盆中,注意底面要接触盆 中凉水,待石蜡全部凝固后可取出晾干, 也可在凉水盆中放置过夜。
• ⑨切下的蜡片是否良好,此时应先行检 查。
• ⑩切片工作结束后,仍将刀片用具擦拭 干净。
32
• 3.贴片:贴附牢固,在染色时不易脱落; 是皱褶的蜡片伸展平整。
• 用具:载玻片、粘片剂、解剖刀、蒸馏 水、展片机及铐片机。
33
• 材料切成薄片后,须将切片粘在玻璃片上,加 热展开,这叫粘片。
• 所用载玻片必须清洁才能使用。粘片时,需把 胶液(或称粘贴剂)置簿玻片上,再取切片,浮 置胶液上,然后置烘片台上,使切片展开烫平, 材料不现皱纹为度。最后将切片依次排好,用 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同时以记号笔在玻片上编 号,放入温箱中烘干,温度30~40℃约1小时 即干。常用的胶液有下列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与染色观察
一.实验器具与试剂
1.器具
小培养皿、锡箔纸、尖头和平头镊子、剪刀、刀片、吸水纸、移液枪、1枪头、移液器和移液管、量筒(50,100,250,500)、废液瓶、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瓶、真空锅、烘片箱、木筷、石蜡切片机、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2.试剂
100%酒精、100%二甲苯、100%叔丁醇、石蜡块、蒸馏水、多聚甲醛、中性树胶、甲苯胺蓝()染色剂等
二. 实验步骤
1.溶液配制
10×溶液:
(国药或生工)75.95g
24.12H2O(国药)25.07g
24.2H2O (国药) 4.68g
充分溶解后,用(国药)调7.0,定容1000,高压灭菌25,4℃保存。

4%多聚甲醛固定液:
1×100
1 0.5
水浴加热至60-70℃,在通风橱中加入4g多聚甲醛,待溶解后冷却至4℃,加入100µl的10%的浓硫酸调节为7.0。

2.材料准备
⑴固定
取幼嫩的植物材料,将植物组织剪成合适大小的小块,立即放入一个装有新配制的4%多聚甲醛固定液的小器皿中,固定液体积视材料多少而定,一般材料少时10材料较多时可放15,小器皿置于冰上。

上面用锡箔纸盖好后扎孔。

抽真空使得材料浸没其中(反复真空和非真空状态,并保固定液不要沸腾),待材料下沉到管底。

具体操作如下:
①放置在冰上的器皿放入真空锅里,盖上锅盖,拧开盖上螺旋,拧紧侧面螺旋,打开开关当压力表上显示到0.2时可计时10分钟。

②关上锅盖螺旋,拧松侧面螺旋,外面空气会进入真空锅内,当内外压力相等时计时10分钟。

③再重复步骤①,换一次新的固定液,4℃过夜固定,但不要超过16h。

(2)漂洗
用1×缓冲液(7.0)漂洗组织块2次,每次4℃放置30。

注意容易结晶可75℃水浴加热。

(3) 脱水
在翻转下进行梯度乙醇和叔丁醇脱水:30%、40%、50%、60%、70%乙醇(此步可保存可过夜)、10%叔丁醇+20%水+70%乙醇、20%叔丁醇+10%水+70%乙醇、30%叔丁醇+70%乙醇、50%叔丁醇+50乙醇、70%叔丁醇+30%乙醇、90%叔丁醇+10%乙醇、100%叔丁醇(2次),30次。

补充:若没有叔丁醇,可替换一下步骤进行30%、40%、50%、60%、70%、80%、95%、100%乙醇,然后1/4二甲苯+3/4乙醇、1/2二甲苯+1/2乙醇、3/4二甲苯+1/4乙醇、100%二甲苯(2次),每步均30 。

(4) 浸蜡
用刀片将石蜡块切成碎末,逐步加入到上述最后一步的材料中大约是1/4的量,37℃烘箱过夜;继续加石蜡,同时放入到42℃,待石蜡不继续熔化时放入到60℃烘箱中,等待全部融化后,将叔丁醇和石蜡的混合物换成纯蜡,每天上午下午(9点)各换纯蜡一次,持续3天。

(5) 包埋
最后将材料包埋备用。

在切片前将包埋块4℃冰箱中保存,可保存至少一年。

3.组织切片
⑴切片
将包埋的材料用切片机进行组织学切片,切成8μm厚度的连续的薄片,用刀片把蜡片切成合适的长度(能放在载玻片上即可)。

⑵展片和烘片
转入42℃的水中展片2-3,用氨基载玻片将其捞出,放置于42℃过夜烘片(烘过的片子可以再放干燥剂的条件下保存数周。

⑶脱蜡
将烘过的片子浸没在100%的二甲苯脱蜡两次,每次15;
⑷复水
梯度乙醇复水:100%、95%、85%、70%、60%、30%、水两次,每步3。

⑸染色
0.05% (甲苯胺蓝)染色37℃,30 。

染色时间不要太久,中间可以拿出来看一下。

然后把片子置于一个盛水的容器中,把片子浸入再提出,不要直接用水冲,直至水变清,拿出晾干。

二甲苯:无水乙醇=1:1 10 s 。

100%二甲苯2, 2次。

滴上1—2滴中性树胶(加拿大树胶)后盖上盖玻片(不要有气泡)。

⑹镜检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