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傩文化之三:保护民族文化原生态.doc

合集下载

傩文化在中国古代祭祀中的作用

傩文化在中国古代祭祀中的作用

傩文化在中国古代祭祀中的作用傩是指我国南方地区民间传统的一种祭祀仪式,是一种流传至今的古老文化,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傩文化是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也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傩文化在中国古代祭祀中的作用做出一些阐述。

一、傩文化的起源和传承傩文化起源于唐朝,而其后的历史中,傩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在中国古代,各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类型的祭祀活动,而其中傩文化则是在南方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

傩文化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宗教文化传承,也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

二、傩文化在祭祀中的特点傩文化在中国古代祭祀中具有很强的特点,例如:1.跳跃舞蹈跳跃舞蹈是傩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傩仪式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由传统的神职人员(傩神)扮演,以一系列的跃起、下蹲、回旋动作和手势进行舞蹈。

这种舞蹈形式在整个傩仪式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2.神具的使用在傩仪式中,神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神职人员需要使用各种符号和物品来表达傩神的存在和影响,例如佩戴面具、手持符文等。

3.有神信仰傩文化还具有深厚的宗教信仰内涵。

传统傩仪式中的傩神被视为死者的灵魂,用来接受祭祀和开展祷告仪式,并通过祷告获取神的保佑和帮助。

不同地区的傩神形象不一,皆有突出的特性,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作为受人祭祀和祷告的存在。

三、傩文化在祭祀中的作用傩文化在中国古代祭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1.加强信仰傩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信仰内涵的文化形式。

在傩仪式中,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来表达对神的信仰和虔诚,从而加深人们与神存在的关系和信仰的内在联系。

2.增强社会凝聚力傩文化是南方地区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民俗习惯。

在傩仪式中,人们不仅会对神进行祭祀和祷告,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方式。

通过参与傩仪式,人们得以切实感受到自身作为社会一员的身份和地位。

3.弘扬祖先文化傩文化作为一种宗教和民俗文化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方式和手段,也是一种代表祖先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傩文化的概念

傩文化的概念

傩文化的概念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祭祀、舞蹈、音乐等形式表现,又称为“神傩”、“傩戏”或“傩仪”。

傩文化起源于古代巫术和神道信仰,是一种通过模仿神明或恶鬼形象,以达到祈福、驱邪、祓病的目的的民俗活动。

傩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代和西周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传说中的观音菩萨也被视为中国傩戏的主神之一。

在古代皇帝统治时期,很多宫廷和宗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傩仪仪式。

傩戏一般在农历的正月或五月举行,但也有一些地方会在其他时间进行。

傩戏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在庙宇中,有时在村庄、市集等场所表演。

傩戏演员通常都是男性,他们会穿着华丽的戏装,戴着面具,以蜡染或描绘出来神灵或恶鬼的形象。

傩仪的仪式通常会持续数天甚至一个月。

在仪式中,演员们会表演各种舞蹈、武术、杂技等节目,同时还会在街头巡游,为村民祈福驱邪,并为他们治病。

有时,他们也会进行扮演神灵与恶鬼之间的对话和戏剧表演,以让人们在欢笑与忧虑中感受到神灵的力量。

傩文化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首先,傩文化反映了人类对于生活的探索和对自然的敬畏。

人们通过模仿神灵和恶鬼的形象,希望能够借助神灵的力量为村民祈福、祓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傩文化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秩序观念。

在傩仪中,演员们以神灵的形象出现,给人们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尊者的地位。

同时,傩仪中也会扮演恶鬼的角色,这些角色代表着人们内心中的畏惧和恶意,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让人们借此消除内心的恐惧,平衡好与邪恶的关系。

傩文化还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它将舞蹈、表演、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演员们用独特的舞蹈姿势、戏剧化的表演,配以鼓乐和音乐,使得整个傩仪仪式充满了激情和节奏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然而,在当代社会,受到传统文化衰退和大规模流行文化的影响,傩文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

首先,傩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需要时刻保持其纯粹性和传统性。

浅析傩文化的发展演变与传承保护

浅析傩文化的发展演变与传承保护

浅析傩文化的发展演变与传承保护傩文化是源自于中国西南部的一种民间信仰文化,主要流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关于傩文化的起源,各方面的研究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

但是,傩神降服疫魔的故事流传已久,正是因为这个神话传说,傩文化深入民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形式。

傩文化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最早的阶段,傩文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是一些原始宗教信仰和喜庆祭祀活动的结合。

如唐代陈德昭《西川记》所述:“交州,……戏虞,蛊灶神,扼蛇神,安桓神,一时来会,男女歌舞。

须臾之间,奔泻流盼。

既而解衣而卧,相逢者对食。

”这是傩文化最初的面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傩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复杂的民间信仰文化。

在宋明时期,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傩文化趋于繁荣。

民间信仰逐渐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傩戏也渐渐形成。

傩戏通常在清明或端午等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时演出,具有祭祀仪式的性质。

到了现代,傩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间风情的文化形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傩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冲击。

在20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傩文化被一些人视为封建迷信和“四旧”文化的代表,遭到了严厉的打压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形态,政府与民间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傩文化得以逐渐恢复和发展。

政府在支持和维护傩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发掘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使得傩文化得以更好地发展壮大。

同时,民间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传承活动,推动傩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傩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它承载着人们对神话、宗教、美学和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表达,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在对傩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同时,更好地发掘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文化特征,让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傩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各种瑰奇的文化竞相绽放共同组成演绎了美丽的中华文化。

其中,神秘悠远的傩文化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人存在于世界上,必定会在心里有一些寄托心灵的崇拜,或是图腾,或是宗教等等。

而傩文化也属于我国的一种精神崇拜,它是我国远古先民为了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而运用浪漫主义心性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地方文化。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

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正因为它的神秘原始并且极具原生态文化价值,所以它也就毋庸置疑地成了我国保护的对象。

傩文化是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文化记忆,它的每一寸都暗藏古时的气息,它所记载的不仅是当时的文化概念,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在各方面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年复一年默默诉说着当年的神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而傩文化则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傩文化的传承必须依赖人们的口耳相传。

如今的傩文化最突出的省份应当是江西。

赣傩,不仅比周边省份的傩文化更古老,更具原生态文化价值,而且江西还是傩文化重要输出地之一,国内一些著名的傩舞、傩戏,都与赣傩有一定的亲缘。

傩文化包容了乡村祭祀仪式,民间信仰习俗,以及舞蹈、音乐、器乐、咒语、卜辞、面具等方面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空间,属于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所以,傩文化属于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破坏与流失的尴尬境地当中,傩文化也在所难免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应该动员大家一起保护傩文化。

傩文化不是一种单一独立的文化,而是丰富饱满的多元文化,它贯穿当地人民的方方面面面,戏剧、面具、服装、舞蹈和传说,每一项都如此打动人心。

简析傩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简析傩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一 )保 护 现 状 傩文化作 为民俗文 化而存在 ,是对 民族 文化心理 、思 维 、价 值 观 念 、审美 追 求 的重 要 反 映 。 我 国对 傩 文化 的 重 视 源于 20世纪 30—40年代 ,从 50年代 开始 ,有研究 院对 傩 舞开展一系列调查 工作 ,使傩 文化 逐渐走进更多社会 公 众 的 视 野 中 。从 80年 代 起 ,我 国 对 傩 文 化 的 研 究 有 进 一 步 的深 化 。自 1988年 11月起 ,我 国正 式 成 立 傩 戏 学 研 究 会 。掀 起 一 股 傩 学 研 究 热潮 。2001年 5月 份 ,昆 曲艺 术 被 列 人 人 类 口头 与非 物 质 遗 产 代 表作 名 录 ,但 是 ,我 国 专 家 学者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意识 觉 醒 较 晚 ,所 以 对 傩 文 化 的保 护 起 步 也 相 对 较 晚[21。 (二 )存 在 问题 纵 观 傩 文化 保 护 现 状 ,虽 然 有部 分 人 员 能够 对傩 文 化 保 护 工作 给予 高 度重 视 ,并 采 取一 系列 有 效 的保 护 措 施 , 但 仍 然存 在 一 定 的 问题 。首 先 ,政 府 在 傩 文化 保 护 中未 能 充分 发 挥 带 领 性 作 用 。 政 府 对 社会 公 众 行 为 的 影 响 力 较 大 ,但政府未能推 出规定 政策 等 ,难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 对傩文化的重视。其次 ,对傩文化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以 傩 面具 、傩戏服饰为例 ,破损较 为严重 ,无法修补 ,而市场 流动 的仿制品却失去傩 文化原有 的神秘韵味 。再次 ,缺乏 专 业 的传 承 人 才 。有 研 究 表 明 ,从 事 傩 文 化 表 演 的人 员 大 多在 四五 十岁左 右 .而年轻人却 如同凤 毛麟角 ,不利于傩 文 化的传承 。最后 ,傩文 化的发 展空间越来越 狭窄 ,其生

傩文化调研江口傩文化传承、保护的建议—调研报告

傩文化调研江口傩文化传承、保护的建议—调研报告

傩文化调研江口傩文化传承、保护的建议—调研报告江口傩文化传承、保护的建议接到县城一个老贤士“关于傩文化艺术有快失传绝灭的危险”反映后,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到江口县民间傩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

现将江口傩文化传承简史、传承现状以及建议作探索如下:一、傩文化简介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

傩活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傩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

经历了两三千年历史的积淀和衍化。

傩,有的发展为傩戏艺术,有的仍停留在祭仪阶段。

人们今天看到的傩,就其内容或形式来讲,乃是夹杂着巫、儒、道、释的混合体。

傩的活动主要有两大类,即:“冲傩”、“还愿”。

“冲傩”一般是临时性的,主要是傩信仰者家中一旦发生了不幸;如家中有人生了急病,受了灾害等,就及时请傩法师(即掌坛师)来“冲傩”。

他们以为傩法师法术高超,可以上通天曹,下通地府,凭借手中平时养着的几十万神兵神通广大,威力无穷,用法术惩罚鬼邪,强制他们远离主家永不再来。

这种仪式比较简单,一般只要两个法师一个晚上便可完成。

“还愿”则不同,这是主人事先许下的“愿”,其“愿”的种类很多,祈求老人长寿的“寿愿”,求子的“子童愿”,孩子满十二岁许的“过关愿”,还有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家人四季平安许下的愿等等。

凡许下的愿如愿之后,主人就要选定良辰,请掌坛师来举行傩祭“还愿”。

“还愿”是一种酬谢神灵的活动。

因此,比较隆重,少则三天,多则十天半月。

“还愿”的仪式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坛”,这阶段包括“请师”、“还神”、“发文”、“立楼”、“搭桥”、“调兵”、“差兵”等内容;第二阶段为“开洞”,即由和尚通过地盘请出唐氏太婆,打开桃园上、中、下三道洞门,请出24个正戏;第三阶段为“和坛催愿”,把主人许下的愿催交愿官;第四阶段为“勾愿送神”,即是由判官勾销主人许下的愿,由掌坛师收兵、送神(闭坛)。

“还愿”结束这天,亲朋好友要前来祝贺,晚间还要唱戏祝贺主人平安,款待来贺亲友。

贵州傩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与保护

贵州傩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与保护

贵州傩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与保护贵州傩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傩文化是一种祭祀活动,包括过傩、下傩、解傩等一系列传统仪式,主要体现在贵州省的土家、苗族、侗族等民族中。

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加强传承保护的同时要注重创新,将其发展成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承保护傩文化的重要性傩文化是贵州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保护傩文化对于推动贵州省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民族文化综合实力、丰富全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保护傩文化不仅与贵州省的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更是彰显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重要载体。

只有充分认识傩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恰当地传承保护。

二、傩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傩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显然具有非常良好的旅游资源价值。

传统傩文化活动中的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极为精彩,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欣赏性,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科学有效地利用,推广传统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傩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保护优先原则,防止旅游开发过程中对文化遗产造成的不良影响。

2、积极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并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维护,通过社会教育、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游客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增强文化遗产的观赏性、欣赏性。

三、创新驱动承传保护为保护和发展傩文化,需要加强科学技术和文化人才的培训与传承,形成区域化和特色化的文化产业链。

同时,还需挖掘傩文化中的商业潜力,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活动。

1、鼓励依托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推动傩文化的线上推广和营销,提高文化遗产的可传承性和可持续性。

2、夯实文化人才队伍,注重傩文化传统技艺的培训和传承,引导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进传统技艺的现代化应用。

4、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对傩文化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文化的传承和地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双重考虑。

傩戏文化传承方案

傩戏文化传承方案

傩戏文化传承方案背景傩戏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傩戏以其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音乐等元素,深受民众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逐渐失去其传承和发展的土壤。

为了保护和传承傩戏文化,制定了这一傩戏文化传承方案。

传承方案文化保护针对傩戏文化保护方面,本方案提供以下保护方案:1. 保护傩戏资源对于传统傩戏所涉及到的人物、故事、习俗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傩戏文化保护数据库。

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文物保护和培训人才,确保傩戏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

2. 修缮寺庙傩戏在宗教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寺庙的大殿中表演,因此需要对寺庙进行修缮和保护,以确保傩戏的表演场所和表演环境。

同时,寺庙还是傩戏文化的重要场所,需要维护其原始风貌和神明的形象。

传承推广傩戏文化传承既要注重保护文化遗产,也要重视传承和推广。

下面是本方案的传承推广方案。

1. 普及傩戏知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加人们对傩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公众对傩戏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关注。

此外,实施普及傩戏知识的培训计划,提高傩戏传承者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增加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

2. 组织展演和比赛通过组织傩戏文化展演、比赛等形式,扩大傩戏文化的影响力,增加傩戏文化的知名度,加强傩戏文化的传承意识。

比赛和展演还可以激发传承者和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推动傩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束语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傩戏文化传承方案,旨在保护和发展这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傩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共同为继承和发扬傩戏文化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瑰宝”。

然而这一不可再生的瑰宝,今天却
亟需我们的保护。

在流传至今的傩戏表演中,我们看到的是原始崇拜和生命意识的冲动。

色彩艳丽的傩画像、造型夸张的傩面具,透视出原始人类心灵深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未来美好追求的强烈欲望。

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傩文化,涉及民俗、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戏剧等许多艺术门类,也涉及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等诸多研究领域。

然而,这些多姿多彩的原生态资源在讲述先人故事的同时,也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

粗制滥造的仿制品大量流传,真正古老的面具却因为得不到有效地保护而变质、损害。

在一些地区,傩文化正在变调、变味,它的学术价值也受到影响。

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化形态,傩戏、傩文化在人类历史文化轨迹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环,而保护、研究和发展傩文化,首当其冲就是保护文化的原生态。

这意味着傩技、傩仪、傩戏不能脱离它们赖以生存的乡村土壤,成为死气沉沉的观赏品。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说:“它们(傩文化)和现代社
会,特别是和现代的生产力、现代的科技,它有时候是格格不入的,它们产生了一种冲撞,在现代科学时代,它们将会逐渐的消失,因此,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让它们消失下去呢,还是应该把它们保存下来。

还是应该把它们保存下来,因为它们毕竟代表我们中国,古代人类所走过的历史的足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