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探究水的组成

合集下载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26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26
(4)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但自控水平不强,教师要注意 做好调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组成实验,体验人类理解物质世的信息交流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合作意识、与人交流的意识
(2 )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准确的理解观。
( 3)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水分子的微观分解图示的理解
难点
水的元素的组成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情景,导入新课
水对我们人类的意义至关重大,那么你知道从化学的角度来说水是由什么组成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各种图片及资料,让学生体会水在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及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 作 用,激发学生迫切了解水的欲望,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一:
视频:水的电解实验
师:边播放边介绍。实验装置,注意事项。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在两只试管中会出现 些什么样的现象?(产生气体的速度哪个快些呢?)两只试管中气体体积比是多少?两只试管中分别是什么气体?怎样证明?
生:观看视频,归纳实验 现象并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的化学式为:H2O。
讨论: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的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上述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
生:1、电解水的 实验里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在上述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教案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4.2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电解水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2)通过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正一反探究水的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节 的纯度,那如
【 何检验呢?我
氢 们看到了现在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气 收集了一试管
燃 氢气,用拇指
烧 堵住试管口,
实 移到酒精灯附
验 近,移开拇
】 指,听爆鸣声
的强弱。听到
了吗?
如果很尖锐,
则说明氢气不
纯净,其实所
有可燃性气体
如果不纯净,
点燃都会发生
爆炸。
现在我们来点
燃氢气,你们









一下以前我们
学过的化学反
应,高锰酸钾

加热就会分解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斯特里把他的
发现告诉卡文
迪许。
卡文迪许用不
同比例的“可
燃空气”和空
气混合物进行
实验,证实了
普利斯特里的
发现,并断定
生成的液体
是水。
在氧元素被确
认后,卡文迪
许用纯氧代替
空气,从而确
认2体积的“可燃气”与1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虔诚的“燃素学说”信徒,还始终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没有做出正确的解释。
早已装满无色


认真听故事

的“可燃空

4.2水的组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4.2水的组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4.2 水的组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了解水的组成。

3.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能够进行实验验证水的组成。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

2.水的理化性质。

3.水的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1.化学式和分子式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与水有关的事例,如洗澡、洗碗等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思考:“水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和组成?”2. 讲授1.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水的化学式为H2O,分子式为O=H-O。

2.水的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水的理化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它的密度为1g/cm³,它的沸点是100℃,其凝固点是0℃。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大部分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4.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它的酸碱性和参与化学反应。

例如,水和金属反应可以产生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

3. 实验1.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苏打粉固体,硫酸铜固体,锌粒,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实验步骤(1)实验一:用苏打粉和硫酸铜固体混合加水反应。

观察到起初混合物为蓝色,加水后变成了淡蓝色,发生了化学反应。

(2)实验二:用苏打粉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加水反应。

观察到起初混合物为白色,加水后变为透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三:用锌粒和硫酸反应,观察到有气体释放。

4. 总结教师可以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是什么?水由什么原子构成?水有哪些理化性质?水有哪些化学性质?”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水的组成以及水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水的化学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水组成》41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水组成》41

研究水的构成(教课方案第一课时)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理解水的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依据实验现象推行推理、剖析、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研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剖析,进一步得出结论。

在合作与议论中,学会主动与别人合作沟通、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理解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育勤于思虑、勇于创新的科学修养教课要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课难点:经过电解水的实验概括、剖析得出水的构成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图片展现,激趣引课有精巧的水的图片,让学生想到,水是什么构成的呢?二、研究新知:(一)水的生成学生回首:水的物理性质1、学生自学课本:P79页第三自然段,达成表格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颜色状态气味密度能否易溶于水氢气无色气态无味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上边表格中主要表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学生回答:氢气拥有可燃性。

教师重申:纯净的氢气可以寂静的焚烧,不纯的氢气焚烧时可能发生爆炸。

怎样查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仔细察看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焚烧实验。

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查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步骤现象与结论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发出尖利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凑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

氢气焚烧实验:学生察看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

描绘氢气焚烧的实验现象。

氢气焚烧的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有水滴产生思虑:a.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b.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响种类?点燃C写出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通电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焚烧能生成水以后,就会思虑水在必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边我们就经过实验来试一试。

(二)、水的分解。

活动研究一:演示实验,观看水电解的视频指导学生察看实验现象。

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组成 教案(表格型)

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组成  教案(表格型)

班级初三·班科目化学教学时数课时课题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学会用微观概念解释水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 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导思、实验探究等方法教具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复习检查1、物质依据其组分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类?2、纯净物依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哪些类?3、水属于以上的哪类?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板书设计§4.2 水的组成1、水的物理性质:纯水通常为无色、无气昧、无味道的透明液体,1 大气压下, 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4 ℃时密度最大, 为1克/立方厘米2、探究水的组成①电解水的反应式:(H2O)(H2)(O2)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③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即:H2O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西安市教育委员会监制课堂练习见教案中西安市教育委员会监制西安市教师教案专用纸副页(乙种)[演示]实验4-6: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引导学生观察两电极上的现象及产生气体的体积,气体少的一管产生约10mL气体时停止实验。

[提问]1、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2、分别与正极、负极连接的两支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怎样?3、通电后, 产生的分别是什么气体?4、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验?[演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

使体积较多的气体通过干燥管,在玻璃尖嘴外点燃。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水组成》1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水组成》1

4.2 水的构成教课目的使学生认识水的物理性质。

经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

培育学生察看研究水平;经过察看实验,培育学生宏观和微观相联合的剖析研究水平。

经过电解水的实验,培育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电解水的实验和依据实验现象剖析确立水分子的构成。

教课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说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剖析的推理过程。

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器具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教课过程[引入新课]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那些元素构成?本节将经过实验来研究水的构成。

[讲解]为何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将瓶子冻裂?冰为何能浮在水面上?高原地域烧开水为何要用高压锅?[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纯水往常为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

101.3KPa时水的凝结点是0℃,沸点是100℃。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设问引入]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水由哪些元素组成?如何证明水的构成?[板书]二.研究水的构成[研究活动]实验4-6 电解水现象:通电后两个玻璃管内产生气泡,液面降落,说明产生气体。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

查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气体体积小的玻璃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把燃着的木条伸到气体体积大的玻璃管口,气体能焚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这是氢气。

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H 2)(O2)(HO)[讲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反响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水是化合物并且是氧化物。

[讲解]经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氧原子联合成1个氧分子,好多氧分子齐集成氧气;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好多氢分子齐集成氢气。

这个实验考证了: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再分红原子,而原子却不可以再分。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44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44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二、课型实验探究课.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理解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所以,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在科粤版教材《水的组成》这个节,首先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介绍了水的物理性质。

在水的组成专题下,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实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

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教材中给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供学生利用,从而推理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我认为这个部分对学生的信息综合水平要求较高,教师理应予以适当简化。

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能够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通过度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所以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

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个部分存有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

而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理解,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能够增强他们实行多视角的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理解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理解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理解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水平。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2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2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 水的组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认识水的组成。

4.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及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1.对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概念的理解。

2.研究化合物组成的基本方法。

[展示图片]湛蓝的大海、奔腾的长江、巍巍的雪山、清澈的山泉、洁白的云朵、多彩多姿的水世界;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各种不同的饮用水。

[设问]自然界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水,是否都有相同的组成?如何探究水的组成?[设置情景]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一般都在60%以上。

水这么常见,你们了解它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

[简史导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都被看成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科学家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一起揭示水的组成的奥秘吧!1.氢气的燃烧实验[演示]教师展示预先收集的一瓶氢气,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教师补充]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讲解]氢气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若氢气不纯,在空气中点燃后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演示实验]氢气纯度的检验及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触摸烧杯外壁,感到发烫。

[补充]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氢气可以燃烧,所以氢气可以用点燃气体来检验,若气体燃烧则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约是正极气体的体积的2倍,即:V负极:V正极=2:1 【氢二氧一】 2、正极氧气,负极氢气。 • 二)结论: • 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2.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水的化学式: H2O
作业:
• 完成: • 1,练习册,P45-47,其中:2,3,7,9,13,14不做。 • 2,课本P110课后练习。
(NaOH)或硫酸(H2SO4) 增加水的导电性)。
•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负极产生的气
体约是正极气体的体积的2倍,即:V负极:V正极=2:1
• 2. 负极产生的气
体能被点燃,
产生蓝色的火 焰——氢气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氧气
目录:
水的物理性质 电解法探究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 常温常压下,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压强为 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4℃时水 的密度最大,为1g • cm-3.所以冰浮在水面上。
固态水
液态水
气态水
二. 探究水的组成
• 我们已知水的化学式是H2O,科学家是如何确定的呢? • 目的:探究水的组成。 • 方法:电解法。 • 实验仪器:水电解器,原理图 • 方法过程: • 1.往电解器中注满水(其中加入少量烧碱
负极
正极
微观解释:
结论: 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水的化 学式:H2O
小结:
• 一。水的物理性质 • 常温常压下,纯净的水的是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4℃时水的密度最大, 为1g cm-3. • 二。水的组成。 • 一)现象: • 1.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负极产生的气
• 下节课前检查。
4.2水的组成
新世纪中学王广霞
课前复习: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 判断:
1,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 2,硬水就是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就是不含这
些化合物的水。( ) 3,经过过滤和沉淀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的水。( ) 4,用肥皂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 5,煮沸是一种常用的将硬水转变为软水的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