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总体设计规划

合集下载

潍坊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说明书

潍坊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说明书

潍坊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说明书
潍坊市中心城市竖向专项规划
说明书
编制时间:2009 年 07 月 委托单位:潍坊市规划局 编制单位: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潍坊市规划局 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目录
1.总则
1.1 项目背景 1.2 工作技术思路 1.3 规划技术路线 1.4 规划依据 1.5 规划范围 1.6 规划高程系统
2.3.2 现状排水系统概况
河道承担城市雨水排放主要功能,是潍坊市城市排除雨水的总渠和蓄水库。
目前城市雨水排放规划基本上是排水管网按城市道路布置,采用分散就近排入河 道的方式。要求当发生一定强度的暴雨时,能及时地排除雨水,不出现积水现象。
(1)雨水量计算 雨水采用潍坊市暴雨强度公式,雨水流量公式为:
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5.1 城市用地竖向分区规划 5.1.1 大于河流域 5.1.2 白浪河流域
潍坊市规划局 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
潍坊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说明书
潍坊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说明书
5.1.3 虞河流域 5.1.4 浞河流域 5.2 城市道路竖向控制规划 5.2.1 道路竖向控制原则 5.2.2 主次干道交叉口竖向控制 5.2.3 道路竖向控制 5.2.4 道路横断面规划 5.3 城市用地竖向控制规划 5.3.1 城市生命线系统设施用地竖向控制 5.3.2 城市大型广场、绿地用地竖向控制 5.3.3 城市桥梁及道路立体交叉等基础设施用地竖向控制 5.3.4 城市重要景观点、文物保护单位用地竖向控制 5.3.5 防洪(潮、浪)堤顶及堤内地面的控制标高 5.3.6 无洪水灾危害的河岸最低控制标高 5.4 竖向规划对排水规划的导向和排水规划对竖向规划的反馈
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3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3号潍坊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复〈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潍政呈〔2023〕2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潍坊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潍坊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73.9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73.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14.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96.71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7.02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46.86%。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评估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评估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评估一、评估背景(1)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间跨度长,需摸清发展现状现行的《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于2005年启动编制,2016年获得批复,十余年间潍坊市城市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区域发展背景和城市建设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2005年确定的规划框架和规划内容的实施情况需要摸清。

(2)潍坊总规面临新一轮修编,需要实施评估作为基础根据国家和山东省要求,潍坊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应尽早启动。

考虑到总体规划编制周期(含纲要)多为2-3年,为实现2020年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现在开展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尽早获得省市两级政府的批复,作为下一轮修编的基础文件。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于2004年启动编制,于2016年底方获国务院批复,实施后即面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人民政府要求,潍坊市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前,须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估。

二、评估概况1、评估对象:《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对发展方向、空间布局、阶段性目标、规划制定与实施、决策机制、相关政策、规划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评估。

2、评估范围:与《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范围一致,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图1 潍坊市域、中心城区界线示意图3、评估期限:《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现状数据基准年至本次评估数据基准年,即2010-2017年。

三、评估技术路线本次实施评估首先统筹梳理2017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范围(226平方公里)用地现状图,形成基于1:1000地形图的成果,作为评估基础。

本次实施评估进行了规划实现程度评估。

分别针对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职能、城市规模进行评估,分析并判断潍坊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目标实施程度。

本次实施评估进行了规划实施综合影响评估。

潍坊土地整治规划

潍坊土地整治规划

潍坊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文本潍坊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目录前 言 (1)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 (2)第一节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3)第三节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5)第四节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目标 (11)第一节指导思想 (11)第二节规划原则 (11)第三节规划目标 (12)第三章 土地整治潜力 (14)第一节土地整治潜力汇总 (14)第二节土地整治潜力分级 (15)第四章 土地整治区域安排 (21)第一节推进全域土地整治 (21)第二节土地整治综合分区 (21)第三节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 (23)第五章 土地整治任务安排 (25)第一节大力开展农用地整理 (25)第二节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27)第三节积极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再开发 (30)第四节积极开展土地复垦 (31)第五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33)第六章 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 (36)第一节科学划定重点区域 (36)第二节合理确定重点项目 (38)第七章 投资和效益 (40)第一节资金供需 (40)第二节效益分析 (41)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43)第一节指标体系的构建 (43)第二节方案环境影响比选 (43)第三节负面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4)第九章 实施保障措施 (46)第一节严格执行土地整治规划 (46)第二节强化土地整治制度建设 (46)第三节强化土地整治机制创新 (47)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基础建设 (48)附表 (50)附图 (65)前言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6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依据《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5-2020年)》和《山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分解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充耕地等指标,遵循《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的要求,开展潍坊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7潍坊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8.5.1实施

7潍坊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8.5.1实施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章ຫໍສະໝຸດ 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4
第一节 建筑间距................................................................................................................................. 4 第二节 日照标准控制与日照分析.....................................................................................................6 第三节 建筑退让.................................................................................................................................... 7 第四节 建筑高度与城市景观............................................................................................................. 9 第五节 停车设施.................................................................................................................................. 11 第六节 绿地....................................................................................................................................... 15 第七节 居住区配套设施................................................................................................................... 16 第四章 交通设施规划管理....................................................................................................................... 19

潍坊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潍坊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16, 4(4), 40-45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6 in Hans. /journal/ulu /10.12677/ulu.2016.44005文章引用: 杨培玉, 李明军, 李秀雯. 潍坊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城镇化与集约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Land Use Planning in Wei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Peiyu Yang 1, Mingjun Li 2, Xiuwen Li 11Economic Zone Branch, Weifang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 Weifang Shandong 2The Th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TianjinReceived: Oct. 23rd , 2016; accepted: Nov. 13th , 2016; published: Nov. 16th ,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land use planning relate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fields, so it is bound to face all kinds of problems. W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land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ei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ving measures. KeywordsThe Overall Land Us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roblem, Proposal潍坊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杨培玉1,李明军2,李秀雯11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经济区分局,山东 潍坊 2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杨培玉等收稿日期:2016年10月23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13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6日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故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潍城区望留街道总体规划

潍城区望留街道总体规划

潍城区望留街道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望留街道办事处军埠口综合项目区管理委员会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1)第三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四章社区发展规划 (3)第五章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4)第六章空间管制规划 (5)第七章旅游发展规划 (6)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6)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10)第十一章环卫环保规划 (10)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11)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12)第十四章规划实施建议 (12)第十五章附则 (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望留街道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引导与控制城镇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望留街道城乡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在望留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5.《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1997年10月);6.《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7.《潍城区望留镇总体规划》(2007-2020);8.《潍城区军埠口镇总体规划》(2012-2030);9.其他有关法规、规章、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2014--2020年;远期:2020--2030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望留街道辖区,总面积107.53平方公里。

其中福缘街以北,西外环以东约4.87平方公里区域为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潍坊市中心城区范围,在潍坊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按照潍坊市城市规划管理要求进行。

因此本规划在该范围之内的用地布局是对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向性调整,本规划中所提及的建设用地规模及人口规模均不包括潍坊市中心城区部分。

《潍坊港总体规划》

《潍坊港总体规划》

潍坊市交通运输局潍坊市港航局- 1 - 前言一、本次规划工作背景及目的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山东省东西沿海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是山东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

潍坊港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西临淄博、东营,东连青岛、烟台,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畅通,区位条件优越。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港稳步发展,建成了一批千吨级泊位,为潍坊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沿海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合理开发沿海岸线,指导港口科学、可持续发展,2006年潍坊市编制了《潍坊港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以中港区为主体,以内河港区相配套,以东、西港区为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近年来,伴随着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潍坊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运输需求迅速增长,但港口基础设施薄弱,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难以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同时港口航道等级偏低,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此外,港口功能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出台将推动潍坊港腹地经济高速发展,货物运输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为适应上述两个规划的实施,2010年底,山东省政府批准潍坊港由地方一般性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

另外,小清河的复航也指日可待,如何实现海河联运,为内河沿线经济腹地提供快捷、畅通的运输服务,也是潍坊港当前面临的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新起点、新高度,需要重新审视和确定未来潍坊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岸线资源、协调港口、城市与产业的关系,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修编《潍坊港总体规划》来适应新形势和要求。

为此,潍坊市交通运输局、港航局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和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潍坊港总体规划》。

潍坊市交通运输局潍坊市港航局- 2 -二、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参考资料(一)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潍坊市港航局关于开展“潍坊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委托书;(2)交通部《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2006年8月);(3)《潍坊港总体规划》,中交一航院,2006.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目录一、城市现状概况 (1)1.1.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区位优势 (1)1.1.1地理位置1.1.2政区建制1.1.3区位优势1.2.自然条件 (3)1.2.1 土地资源1.2.2 水资源1.2.3 森林资源1.2.4 矿产资源1.2.5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建设1.3.经济社会概况 (3)1.3.1 经济概况1.3.2 社会概况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4)2.1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编制依据 (4)2.1.1指导思想2.1.2编制规划依据2.2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4)2.2.1城市性质2.2.2城市人口规模2.3 城市发展目标 (5)三、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6)3.1郊区空间发展规划 (6)四、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7)4.1城市总体布局现状及布局规划 (7)4.1.1居住用地4.1.2公共设施用地4.1.3工业用地4.1.4道路广场用地4.1.5绿地建设五、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0)5.1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1)5.1.1公路5.1.2铁路5.1.3港口5.1.4机场5.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7)六、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6.1 现状概况 (18)6.2 用地规划 (19)6.2.1商业用地布局6.2.2 文化设施用地布局6.2.3体育设施用地布局6.2.4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6.2.5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布局七、居住用地规划 (20)八、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1)8.1工业用地 (21)8.2仓储用地 (21)九、绿地系统规划 (22)9.1规划布局 (22)9.2中心城区绿化 (22)十、城市景观规划 (22)10.1城市风貌分区 (23)10.2城市景观骨架 (23)10.3中心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框架 (24)十一、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24)11.1潍坊市域名胜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24)11.2重要文物古迹恢复规划 (25)11.3 中心城市名胜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25)十二、远景规划期限及目标 (27)12.1 规划期限 (27)12.2 规划理念和目标 (27)12.3远景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28)12.4 远景城市空间扩展方向 (28)12.5 远景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28)12.5.1 总体布局结构12.5.2 居住用地布局12.5.3 工业用地布局12.5.4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现状概况1.1.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区位优势1.1.1地理位置潍坊市位于半岛中部,东邻、,西连、东营,南接、日照,北濒渤海莱州湾,是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东西连接沿海与陆、南北承接环渤海湾与长江三角洲的枢纽城市,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

1.1.2政区建制现辖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四区,青州、诸城、寿光、高密、安丘、昌邑六市和临朐、昌乐两县,土地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08.62万人。

1.1.3区位优势潍坊市不仅是联系东西经济的中间站、沟通半岛与陆的连接带,同时也是环渤海和环黄海经济带陆上联系的最佳通道,是得天独厚的“旱码头”。

与日本、国、朝鲜三国隔海相望,为发展对日、经济以及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南、北向通过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构建新的连接通道,融入“京津冀”、牵手“长三角”。

依托、日照,加强潍坊同、、等发达省份的联系,方便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城市要素的交流和产业的转移。

北部通过莱州湾连接渤海,与、天津、等城市紧密相连,有利于发展同发达的京津唐、辽中南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潍坊的区位特点确定了其为半岛城市群联系“中转站”的地位,市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运输等一应俱全,奠定了潍坊市作为全省交通枢纽发展的基础条件。

市区对外交通,有胶济、胶新铁路大动脉和大莱龙、青羊铁路支线;有济青、潍莱、东青3条高速公路,309国道、206国道和近20条省道在境穿过或起讫,形成较为发达的对外交通网格,陆路运输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历为鲁中地区的交通要冲。

潍坊是全国七大航空货邮运输骨干节点城市,央子港、潍坊港以及下营港的建设为发展海洋运输和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1.2.自然条件1.2.1 土地资源潍坊市土地总面积15859 km2,其中耕地7829 km2,园地1087 km2,林地1342 km2,牧草地5 km2,交通用地516 km2,水域1334 km2,未利用土地1704 km2,拥有4462 km2的浅海、滩涂和滨海平原。

截至2004年底潍坊市耕地面积共计782946公顷,人均耕地0.092公顷,为全国人均耕地的86%。

潍坊市现有草地面积5.7万公顷,湿地总面积394979公顷,其中天然湿地面积317579公顷,人工湿地面积77400公顷,主要在寿光、昌邑、寒亭北部。

1.2.2 水资源潍坊市河流众多,共有大小河流112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有55条。

主要有潍河、弥河、白浪河、胶莱河、小清河5大水系。

其中,潍河、白浪河、弥河纵贯潍坊市域南北。

过境河流有小清河、胶莱河。

受自然地理等条件的限制,潍坊市地表径流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1.2.3 森林资源潍坊全市林地面积达20万公顷,农田林网53万公顷,植树7000万株,林木蓄积量695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20.2%,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其区防护林、用材林面积达到7万公顷,干鲜杂果基地4万公顷,封山育林6万公顷,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9%;平原农区800万亩农田基本实现了林网化;沿海地区已建成了长108公里、宽100米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较好地构筑起了立体高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

潍坊市现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20处,面积42574公顷。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分别为临朐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青州仰天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7处,分别为寿光市渤海省级森林公园、青州驼山省级森林公园、临朐嵩山省级森林公园、昌乐孤山省级森林公园、安丘城顶山省级森林公园、诸城竹山省级森林公园、诸城马耳山省级森林公园;市级森林公园11处。

1.2.4 矿产资源截至2004年底潍坊市共发现矿产80种,探明储量的矿产46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6种,非金属矿产34种,水气矿产2种。

天然卤水、水泥用石灰岩、蓝宝石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矿产规模以中小型为主,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明显,已发现非金属矿产达65种,占已发现矿产的81.25%,非金属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90%以上。

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区域矿产特色明显,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矿产资源分布。

1.2.5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潍坊市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中部为昌潍平原,海洋气候和陆气候兼而有之,复杂多变的地形和多种多样的小微域气候环境形成众多的森林生态系统,并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全市共有种子植物142科502属1049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3属18种,被子植物137科489属1031种。

全市共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纲27目76科185属363种,其中鸟纲18目51科140属298种,兽纲5目13科29属37种,爬行纲3目7科11属19种,两栖纲1目5科5属9种。

另外还有陆生野生无脊椎动物1600余种,其中节肢动物1500余种,原腔动物60余种,扁体动物30余种。

1.3.经济社会概况1.3.1 经济概况(1)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从1980年开始,潍坊市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了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2004年全市经济运行良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 1246.41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6.9%。

人均GDP达到1467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775美元),比上年增长16.7%。

(2)增长速度不断加快: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潍坊市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几年潍坊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升,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6.9%。

(3) 通过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潍坊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二产、三产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

而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进入2000年后第一、三产业所占比例逐年下降1.3.2 社会概况2004年潍坊市全市城镇人口中,仅有四分之一左右集中在中心城市建成区。

潍坊市的人口总基数虽然位居省第二,但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偏小,人口集聚首位度较低。

从市域人口密度上看,人口分布中密北疏,呈现出明显的核心——外围人口密度差异,即中心城区奎文区最高,其次为潍城区、坊子区,其余人口密度都在600人/ km2以下。

潍坊市域近1.6万km2的围,各县市区的人口城镇化水平也不均衡。

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1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编制依据2.1.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上来,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

2.1.2编制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省实施《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办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5)1995版《潍坊市城市远景规划》;(6)国家及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7)建设部及省建设厅有关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规定和要求;(8)潍坊市城市建设的现状实际情况。

2.2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2.2.1城市性质: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

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半岛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纺织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文化教育产业基地;联系半岛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2.2.2城市人口规模市域总人口:2010年874万人;2020年905万人。

市域城镇化水平为:2010年50%;2020年58%。

市域城镇人口为:2010年437万人;2020年525万人。

中心城市人口规模:2010年130万人,2020年175万人。

2.2.3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近期118m2/人,远期110m2/人。

2.3 城市发展目标(1)建设世界风筝都,扩大城市品牌效应潍坊历来以风筝而闻名于世。

自1984年首届世界风筝会在潍坊举行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22届,其影响力早已超出了风筝本身。

目前,已有6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世界风筝协会,其总部就设在潍坊。

潍坊市应利用这一独特的文化优势,进行风筝品牌的立体塑造。

风筝不仅仅可以提升潍坊的知名度,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产业类型,有其市场开发潜在优势,可以实施引进来或走出去的战略,将风筝品牌的塑造、产品的开发、文化的传播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推广,成为拉动城市经济、活跃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基础平台。

(2)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人口密度增加、植物比例失调、野生动物稀缺、微生物活动受限、生态环境自净能力下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瓶颈”,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中存在问题成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