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估算》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
(完整word版)关于听吴正宪老师《估算》的心得体会 张世琦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心得体会化起镇老乌山小学:张世琦2018年5月14日我片区组织了观看吴老师教学视频的活动,她的课堂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
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
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1、真诚的教学感情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
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
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
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吴老师的课堂上的自始自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
让学生自己建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新知.总结出要有规律的搭配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处处有数学。
3、善于欣赏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吴正宪老师的课有的只是真情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是的,当一个老师挚爱教育,用生命上课,不但你感动,大家都会感动,用吴老师的话是“让每个学生有尊严地留在集体中”,课堂上吴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关照课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学生快快乐乐、真真实实地构建数学的模型。
听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 (2)

听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利用听课学习的机会,我看到了吴老师《估算》这节课,吴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中吴老师先是介绍了曾经学过的计算方法的一种--估算,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自己的困惑,或者是自己想知道的关于估算的知识。
其实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多生活实践中的认知,比如估算的发明家,以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了估算,当我听到学生提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我的心里有一阵恐慌,如果是我的课堂,我是无法给与孩子们一个完美的答复的,所以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不仅要钻研书本上的教学知识,还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给予孩子们更加有趣完美的课堂。
紧接着吴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和精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与学生一起研讨估算的方法或者说估算的策略,在解决选择题下列哪种情况用到了估算的时候,同学们有的选二,有的选三,唯独没有选择一的同学,在学生没有按照老师预定的情况回答时,吴老师异常的淡定,我想如果换作是我平时的课堂,可能会比较着急,完全做不出吴老师如此冷静的应对,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在问题中,出错中学习新知,我想这一点我应该积极的学习,其次在解决曹冲称象的数学问题时,吴老师积极发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板演自己的计算方法,不同的同学写出了不同的答案,针对如此五花八门的解答,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些不同的估算方法,并给这些估算方法命名。
通过取名字这一过程,我们作为旁观者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那种积极踊跃,那种参与学习的欲望。
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给这些估算方法取了很多既好听、好玩又很恰当的名字,比如大估、小估、中估、大小估、凑调估、五上四下估等。
这个过程中师生对话是很自然的,是很精彩的。
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语言和课堂调控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最后在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要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六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六估算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1“加强估算”是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来的一项明确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教什么?怎么样教?在一次数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有幸听了一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估算》。
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你们二年级经历过估算吗?师: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估算知识。
(板书:估算)师:在学习估算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怎么去估算?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生4:估算有什么用?生5:估算用在哪里?师:你们遇到过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确计算?课件:生:选a。
课件:师: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多重吗?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汇报并板书:生1:300×6=1800小估生2:400×6=2400大估生3:350×6=2100中估生4:300×7=2100大小估生5:300×6+300=2100凑、调估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问:生1你是怎么想的?生1:这六个数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师: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小估。
生哈哈乐。
师: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请坐。
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小估。
问:生2你是怎么想的?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师:你是往大里估的,对不对,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2:大估。
师:大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大估。
问:生3你是怎么想的?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估算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学前准备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吴正宪老师的《估算》观课有感

吴正宪老师的《估算》观课有感我观看了远程研修中展示的课例——吴正宪老师的《估算》。
课堂直接导入主题。
“学习估算时遇到过什么困惑,困难?有什么问题?”这样的导入既开门见山,又启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吴老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出来,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数学来源于生活。
吴老师出示的几个情景都来自于生活:青青购物,曹冲称象,春游租车,安全过桥。
学生身边的事,学生感觉自然,贴近自己,有趣也有用,所以学生容易接受。
值得赞赏的还有,上课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估算?”“估算有什方法?”“什么时候用估算?”“为什么要估算?”“估算有什么用处?”在完成新知识的传授中不留痕迹的一一做了解答。
估算大象的的体重,是课堂的高潮,也是这节课最精彩之处。
吴老师没有去干预、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自由的尽情地发挥。
让学生自己归纳方法。
于是课堂沸腾了,各种方法一一出现:大估,小估,大小估,中估,四舍五入,调凑估。
创新思维的不断涌现。
吴老师没有说过多的话,去干预学生,而是关键时去引导。
对学生每一种方法给予肯定和引导和鼓励。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比起物质奖励,要长久得多,自然达到乐学的目的。
追问是本节课又一个特色。
数学的根本之一,是寻根问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吴老师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请看一个重难点的破解:和一个学生的对话。
师:“结果没出来,但思路已经有了,你是怎么想的?”生:“比较准确地往大估。
”师:“比较准确地往大估,这话很有分量!啥叫准确?你把它看作什么?”生:“我把它看作整十数。
”师:“听懂了吗?生:“听懂了。
”师:“都是一个一个的整十数,我想,在你的心中悄悄的有了标准,,你为什么把328作而看作330,而不看作320呢?”生:“看成320就变小。
”师:“也就是说,当个位上是8,你就往上怎么样啊?”生:“往上估,往大估。
观吴正宪《估算》报告

观《估算》有感观看了吴正宪老师《估算》一课的教学视频和课例评析,无论是她的教学态度、语言艺术,还是教学方法、学生观念等方面都深深地感动着我,收获颇丰,很受启发。
针对吴老师的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联系生活在教学中,吴老师善于创设学生熟悉的并能够引发思考的情境,如“青青购物”,“曹冲称象”,“春游租车”,“安全过桥” 等,利用多个不同生活面的例题,让学生分析、探讨、交流、回报、总结估算的方法。
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
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方法多样化吴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小估、大估、大小估、中估、四舍五入估、凑调估,教师轻松、幽默、自然的语言,使学生冲破“四舍五入”估算的束缚,使学生对估算的多种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体验了估算方法的多样法,并从中得出了估算的最优算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对话是很自然的,是很精彩的。
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语言和课堂调控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三、富有创造性在巩固练习环节,吴老师不拘泥于教材,不是让学生用做题的形式完成,而是巧妙地设计了“小猫储鱼过冬”这个故事。
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而且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达到了乐学的效果。
四、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在本节课中,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究和获取知识,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数学,她没有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这一点,是最难学会的。
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
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总之,本节课吴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探究新知创设条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见解,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让学生在理解估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吴正宪老师估算的观后感

吴正宪老师估算的观后感看了吴正宪老师讲估算那课,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吴老师一出场,那气场就不一样,感觉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对数学的热爱,而且这种热爱就像会传染一样,一下子就把我也给带进去了。
她讲估算的时候啊,可不是那种干巴巴地说概念。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吧,什么买东西估算钱够不够之类的。
这一下子就把高大上的数学和咱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我就想啊,原来估算在生活里无处不在呢,以前咋就没发现呢?就像我平时逛街买东西,经常心里没个准数,要是早学会这估算的本事,也不至于有时候超支了才反应过来。
课堂上那些孩子们也特别可爱,吴老师问个问题,孩子们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抢着回答。
不过吴老师可厉害啦,不管孩子们的答案是对是错,她都能从中找到闪光点,然后慢慢引导。
这就像是在带着一群小探险家在数学的大森林里寻宝一样,走错了路没关系,吴老师总能把大家带回到正确的方向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教估算的方法。
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感受数字之间的关系。
她就像个魔法师,把那些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比如说估算一个数大概是多少的时候,她引导孩子们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数或者整百数,就像给数字找“邻居”一样。
这让我想到,其实数学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轻松愉快。
而且吴老师特别注重孩子们的理解。
她会问一些特别巧妙的问题,像挖陷阱一样,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时候孩子们就像小侦探一样,眼睛里都闪着光呢。
这让我明白,好的数学教学不是把知识硬塞给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看完吴老师的课,我感觉自己对估算都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估算就是个大概算一下的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里面蕴含着长成参天大树的力量。
我想啊,如果我小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我的数学成绩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吴正宪老师的这堂估算课,就像一道美味的数学大餐,不仅让我吃饱了知识,还让我回味无穷呢。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1仿照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
称得六筐石头的重量分别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学生估算大象的质量。
出现如下几种状况:1、精算〔许多〕,2、先精算出精确值再四舍五入,3、300+400+350+400+300+400=2150,4、300+400+400+400+300+400=2200,5、330+400+350+380+310+370=〔比较多〕。
无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师的一再启发:有没有比较简洁的估法,老师想看到一种简洁的估算方法!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学生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
我如获至宝,马上请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学生都认为这样估算是错的`!缘由是没有一个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不是有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吗?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
我们一般老师的课堂上怎么一个也没有?好不简单启发出一个大估,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我们的课堂咋了?我们的学生咋了?是教师的引导出了问题?静心思索,应当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把估算的精确性放在第一位的。
而估算的价值在于方便、快捷,我告知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我们是为了简便而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这种估法。
看来要想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需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目的和价值。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2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认真观看,擅长思索,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好玩。
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留意是否与实际状况相符合。
期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关于估算的几点思索:《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始终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
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精选5篇)

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精选5篇)第一篇: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真的很珍惜能有此次研修机会。
从中能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思路方法,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可谓是受益匪浅。
听吴正宪教师《估算》一课我认为是一种享受,课堂上吴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积极互动、大胆提问并能讲述自己的想法,学生完全沉静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现就吴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视频估算1是这节课导入的部分。
吴老师引导学生就估算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就此进行讨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也大胆积极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吴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的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学生的提问激发学生对估算的求知欲望和浓浓的兴趣,也为整节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有一位同学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意思一样的问题,教师:“重复的问题就不再提”。
我觉得虽然这位学生提了相应的问题,学生难免心理有些气馁,没有被老师认可而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我认为此时应该及时的鼓励该学生,虽然问题意思相同,能大胆积极的举手提出问题都是很棒的!视频估算2是这节课的探索过程部分。
由于视频模糊了一点,吴老师设计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的解题步骤看不清楚,可谓是有点遗憾!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时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避免课堂上出现尴尬的局面,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学习的过程也是积极活跃。
吴老师很尊重学生的想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给予肯定。
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围绕学生的活动为主,更多的让学生答题讲述自己的想法及解题的思路,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视频估算3是这节课的练习提升部分,吴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结合实际,间接的回答了视频估算1学生提出的问题,(1)我们为什么估算?(2)估算有什么好处?(3)生活中有什么好处?吴老师的这节课我反复的看了好几遍!看完以后再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慢慢挖掘比较,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楼玲玲工作室
1
第二届研修员课堂实录
值得?) 生:估算和准确算谁算得快? 生10:估算和准确计算它们的相同是什么?不同是什么? 师:真是名不虚传呐!我在北京就听说你们是最棒的,所以选你们来 上课。我们班的同学真会思考,还没有上课,你们就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 问题。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估算。 二、购物称象 形成估算方法 购物:体会估算与精算 【课件视频演示】青青和妈妈去超市购物。 师:请看小青青在超市里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展示】五种商品的价格。 牛奶48元/盒 果汁23元/盒 巧克力69元/盒饼干16元/盒 水杯 31元/个 师:青青和妈妈买了五种商品。妈妈在想:我只带了200元,这钱 到底够不够?收银员阿姨在想:我怎么把数据输入到收银机里? 师:吴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考虑什么问题呢? 【课件展示】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 A: 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B:当销售员将每种食品的钱输入收银机时; C: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的时候。 师: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你认为哪种情况下用估算?是估还是精呐? 用手势告诉我。 师:大部分小朋友选第一种,这个小青青选的是第三种。小青青你过 来,为什么选择第三种呢? 师:比如我是收银员。你花了186元,186元接近多少元? 生:200元。 师:那我就这样说:小青青,给我200元吧,给吗? 小青青:不给。
小学数学楼玲玲工作室
3
第二届研修员课堂实录
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大约有多重吗? 师:现在我们要研究有什么好的估算方法?你有什么招,把你估的过 程记在你的练习本上,也可以到前面来写在黑板上。谁来? 学生做题,请7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巡视。 师:好了,同学们把你估完的结果大声告诉我。 学生分别回答:1400、1600、2000、2200… 师:有一千多的,有两千多的,没有估出来的。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黑板上这些同学写的,到底有什么好的方法?我们来总结总结哈!先看这 位同学的。(圈出400×6=240)这谁写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吗?你把这6个数都怎么样了? 生:先都看成300,我认为有的不满350,有的又比350多。 我想就把它估成400。 师:哦,你这个估法是把这6个数都看成几了?300多,多得多, 就把它看成400了,是吗? 生:6个400很快算出来是2400。 师:非常好!那请问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他的做法起个名字?本来 这数有大点的,有小点的,有中点的,他这是往哪里估啊? 生:往400估。 师:那你能给它起一个简洁点的你名字吗? 生:我给他起个名字叫做大数估算法。 师:再简单点。 生:同估法。 师:都看成400是同估法,都看成300是同估法。有什么更有特 点的名字没有? 生:统一法。 师:400是统一,这个同学是300也统一。怎么区别啊? 生:大数估法叫大估,小数估法叫小估。 师:你真有招呢!我听明白了,同看成一个数,把这些数都往大点的 数估,叫大估法(板书:大估);谁估成300了?(请估成300的女生
小学数学楼玲玲工作室
2
第二届研修员课堂实录
师:为什么不给?
小青青:多给了钱。 师:你大概估一估不就200元吗?给吧?200元。 生:不给。 师:那你们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告诉你的是准确值还是估算值? 生齐说:准确值。 师:这就应该是186元。你们都是选1吗?为什么? 生:我们把每种商品的价钱看成整十数,加起来再给200元比一比。 师:对,只要加起来比200元少,就怎么样?(生:够。)比200 元多呢?(生:不够。)你看,是不是估一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收银员 把价格输入电脑时,一定输入的是什么值啊? 生齐答:精确值。 师:对给钱记账的时候一定是精确数。估计钱够不够的时候,估算就 可以了。到底什么时候估一估,什么时候精确算?我们来慢慢体会,好吗? 称象:探究算理与算法 【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看谁的眼力好。看啊,石头上来了,它们一样重吗? 生:不一样。 师:石头和刚才那个大象的质量不一样重? 生齐答:一样。 师:你咋知道就一样了?上来指一指吧! 生:(指图上船边的红色刻度线)这里有个记号。 师:好眼力啊,他发现红的标志在同一位置上。说明船装大象和石头 都是在同样的刻度上。他们的质量相等吗? 生:相等。 师:那么我们就称称石头呗!对不对?称啊,称啊,称啊,一共称了 几次? 生齐答:6次。 【课件展示】六次称石头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第二届研修员课堂实录
估算
一、新课伊始 讨论估算方法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估算的问题。(板书:估算)
关于估算大家已经学过,但是我不知道在你们过去的学习当中碰到过哪些 困难、问题?还有你今天特别想和我们一起讨论讨论的,凡是有关估算的 事儿都可以提出来。听懂了吗? 生:有一次,我做一道题:499×3,不知道怎么算,我就用估算解决 的问题。 师:噢,他用估算解决了问题。到底 499×3怎么估啊?别着急,这节 课就来研究估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吗?(板书:估算的方法) 生:什么叫估算? 师:对呀,什么是估算?(板书:什么是估算?) 生:估算的时候用哪些符号? 师:什么意思?我没听懂。 生:比如:精确计算要用“=”,估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其它符号? 师:平时计算用的是直直的等号,估算用什么符号呢?好,记在这儿, 看今天能不能遇到这问题?碰到了就站起来提醒大家哦!板书(“=”?) 生:把我们想估的数字估成什么样的数字呢? 师:估成几就合适了?有什么好的方法?是吗?(板书:怎样估?) 生:为什么要估算? 师:嗯,问得越来越深刻了。这茬接得好啊!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 (板书:为什么要估算?) 生:估算与实际算有什么不同? 师:是呀,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有什么不同呢?(板书:有什么不 同?) 生:估算在什么时候能够用上了呢? 师:我们学习过精确计算,那到底什么时候才估?什么时候用精确计 算?这个问题提得就更有思考了!(板书:在什么时候) 生:什么样的估算比我们的准确计算还值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估算学了半天,到底值得不值得呢?(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