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合集下载

数学公式(全部编小学三年级上下册)

数学公式(全部编小学三年级上下册)

数学公式(全部编小学三年级上下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考/高考的胜利是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拼搏出来的。

而在学生们拼搏的路途中,老师是指路人、掌舵人,老师引领的方向对了,学生们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一、测量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4、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1年=4季1年=12个月1季度=3个月二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二、有余数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时、分、秒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2、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

)1年=12月四、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大全一、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沪教版小学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1、正方形构成的图形〔边与边重合〕叫多连块。

一连块有1种,二连块有1种,三连块有2种,四连块有5种,五连块有12种。

2、互换两个加数的地点,和不变。

在连加运算中,后边两个数先算,和不变。

互换两个因数的地点,积不变。

在连乘运算中,后边两个数先算,积不变。

在连减、加减混淆运算中,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连除、乘除混淆运算中,括号前面是除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加减混淆或乘除混淆运算中,带着符号一同互换,获得的结果不变。

加减乘除混淆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乘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末端有零的乘法①一位因数的书写地点与多位因数末端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②多位因数末端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端上添几个0。

4、阳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阳历年份是整百数的,一定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平闰年的方法:不是整百年的,看后两位,后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是整百年的,看前两位,前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5、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别月。

闰年2月29天,整年366天,平年2月28天,整年365天。

一年分四个季度,每3个月一个季度。

一个礼拜有7天。

平年第一季度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91天;第三季度92天,第四时度92天。

6、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哪位不够用0来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7、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先看余数,假如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假如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能否=被除数。

8、单价×数目=总价总价÷单价=数目总价÷数目=单价9、1km=1000m1m=10dm=100cm1dm=10cm1cm=10mm10、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对称轴为折线两边能完整叠合在一同。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上册

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上册

三年级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数学公式,这些公式不仅是他们日常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整理一份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表,以供学生参考和背诵。

一、加减法公式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减法公式:a - b = c,其中 c + b = a 或 c + a = b二、乘法公式1.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2.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三、除法公式1. 除法定义:a ÷ b = c,其中b × c = a2.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a ÷ b = a × (1 ÷ b)四、小数公式1.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 0.5 = 分数 1/22. 小数加减法:0.3 + 0.4 = 0.7,0.8 - 0.2 = 0.63. 小数乘法:0.5 × 0.2 = 0.14. 小数除法:0.6 ÷ 0.2 = 3五、倍数和约数公式1. 倍数定义:a 是 b 的倍数,即a = b × n,其中 n 为整数2. 约数定义:a 能被 b 整除,则称 b 是 a 的约数3. 最大公约数(最大公因数):a 和 b 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数4. 最小公倍数:a 和 b 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六、面积和周长公式1.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 a × a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 = a × b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 底× 高4.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5.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4 × a6.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2 × (a + b)7. 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边1 + 边2 + 边38. 圆的周长公式:周长= 2 × π × r七、时钟和时间公式1. 时钟的时针公式:时针每走一格,时针角度变化为30°2. 时钟的分针公式:分针每走一格,分针角度变化为6°3. 时间的计算公式:一小时 = 60 分钟,一分钟 = 60 秒八、位置区域和方向公式1.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东经和北纬分别用正数表示,西经和南纬分别用负数表示2. 方向的表示方法:东、南、西、北分别用 E、S、W、N 表示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表,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 百度_20200522_124041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 百度_20200522_124041
下载客户端 搜索文档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人气浏览三年级数学公式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4.3分(超过78%的文档) 1.7W阅读 39下载 2018-07-13上传 4页 56KB 满20减10 领取您还有百元代金券待领取 ¥20 下载文档 收藏 分享 举报 认领 付费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 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一、测量 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4、时间单位:年、月、日 时、分、秒 1年=4季 1年=12个月 1季度=3个月 二月(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二、有余数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时、分、秒 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2、1天=24小时 (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1年=12月 四、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电脑维修电话上「58同城」一公里内派单! 广告 电脑维修电话就上「58同城」本地500+商家,维修师傅就在

三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公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公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公式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的公式有:
1、加法:a + b = c (a和b之和等于c)
2、减法:a - b = c (a减去b等于c)
3、乘法:a × b = c (a乘以b等于c)
4、除法:a ÷ b = c (a除以b等于c)
5、立方:a³ = b (a的立方等于b)
6、平方:a² = b (a的平方等于b)
7、立方根:∛a = b (a的立方根等于b)
8、平方根:√a = b (a的平方根等于b)
9、指数:a^b = c (a的b次方等于c)
10、百分数:a/b = c% (a除以b等于c%)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是小学生研究数学的基础,上面列举的十个公式是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中最常用的公式,这些公式都是有普遍意义的,在今后的研究中,都会经常用到。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操作,只要掌握了这四个公式,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很多简单的数学题目。

立方、平方、立方根、平方根是小学生最常用的四个数学公式,只要掌握了这四个公式,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很多复杂的数学题目。

指数和百分数是小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数学公式,要想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就需要耐心细致地认真练。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了上面提到的十个公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比如平均数、分数、组合数等,要想掌握这些公式,就需要平时勤于练,只有不断地练,才能真正掌握这些公式,才能在研究中取得好成绩。

总之,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十个公式是小学生研究数学的基础,要想学好数学,就一定要把这十个公式掌握好,并多多练,只有勤于练,才能在研究中取得好成绩。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加减法1. 加法:加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加法的重点内容包括:-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减法: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

重点内容包括:-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二、乘法3. 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1-9的乘法口诀,熟练记忆。

4. 两位数乘一位数: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理解进位的概念。

5. 数的积:学生需要理解乘法的概念,明白乘法的结果叫做“积”。

三、除法6. 除法口诀表:除法口诀表也是重点知识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口诀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

7.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除法,理解除法的原理和步骤。

8. 余数:学生需要理解余数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余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四、分数9. 分数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和图形认识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10. 基本分数: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基本分数,如1/2、1/4、1/3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大小比较。

11. 分数的加减:学生需要学会分数的加减运算,包括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和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五、时间12. 日期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

13. 时间的读法:学生需要学会阅读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的时间读法,以及其他时间的读法。

14. 时间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时间的加减运算,包括分钟和小时的加减运算。

六、量15. 重量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感受重量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

16. 重量的比较:学生需要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大小。

17. 体积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感受体积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容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

上海沪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上海沪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 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a×(b+c)=a×b+a×c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9,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0,分数大小的比较:A: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B: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1,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2,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3,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15,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篇1: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一、年月日: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2、3、5、7和11,13后面是17,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83、89、97。

(八三、八.九、九十七)三、多位数读法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一万结尾读一万,一亿结尾读一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与大小相同,高位已知。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追及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

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例2小明和梁肖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

小明跑了40秒。

他们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出发,朝同一个方向跑。

小明第一次赶上梁肖时跑了500米。

梁肖每秒的速度是多少?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
1,加法交换律: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 a×b=b×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
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9,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0,分数大小的比较:
A: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B: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1,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2,分数的乘法则:
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3,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4,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5,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16,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二.几何图形计算公式
(1)周长:即围绕物体一周的长度。

①长方形周长=(长+宽)×2 C=(a+b)×2
②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2)面积: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②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2
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⑥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环=S外-S内
【相互联系】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的。

如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圆拼成长方形的长时1/2C,宽是R.
三.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5、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7、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注意:0.3÷0.2=1 。

0.1 除数与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不变,余数也扩大100倍。

9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10、平均速度问题
平均速度=总路程÷(顺流时间+逆流时间)注意:折(往)返=路程×2
四: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五: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一个人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另一个人的速度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六: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七:面积,体积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

666平方米(5)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八:重量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九: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十: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十一: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
十二:份数/速度/路程/倍数
1、每份数×份数=总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4、单价×数量=总价
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