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图形教案

合集下载

正负图形教案

正负图形教案

正负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和特点;2. 学会绘制正负图形,并能够在坐标平面上表示正负图形;3. 掌握正负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活动板书或投影仪;2.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整合(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直线和曲线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探讨“正负图形”这一概念。

二、学习与实践(15分钟)1. 通过投影仪或教师活动板书,展示正负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解释正负图形是由两个或多个图形叠加构成的,其中一部分为正图形,另一部分为负图形。

2. 向学生展示几个典型的正负图形,如心形、星形等。

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绘制正负图形。

可以选择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也可以选择复杂一些的图形如五角星等。

学生可以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来帮助绘制,并可以通过涂色或填充等方式来表示正负图形的区域。

4.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的轮廓,在学生的坐标平面上绘制这些图形的正负图形。

三、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正负图形,并互相交流、讨论图形的特点和区域。

2. 引导学生思考正负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概述和总结正负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并提问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展示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绘制正负图形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适当增加绘制复杂图形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绘图技巧和创造力。

9. 正负图形的画面-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9. 正负图形的画面-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9. 正负图形的画面-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负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正负图形的组合方法;3.通过实践掌握正负图形的画法技巧;4.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审美观念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正负图形的特点和组合方法;2.正负图形的画法技巧;3.创作正负图形画面。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负图形的组合方法和画法技巧;2.难点:如何自由运用正负图形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领学生欣赏几幅正负图形画作,并带领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2. 提出问题(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正负图形是什么?”“正负图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来初步了解学生对正负图形的认知水平。

3. 观察正负图形(10分钟)老师放映幻灯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正负图形的形状和组合方式,并就其所表现的情感、氛围和特点与学生进行讨论。

4. 学习正负图形的画法技巧(15分钟)老师讲解正负图形的画法技巧,包括线条运用、颜色的搭配和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实物为例进行讲解。

5. 实践(30分钟)老师要求学生模仿老师所画正负图形,并从中自行组合出一个画面,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体验正负图形的艺术魅力。

6. 展示和点评(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进行点评,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创新。

五、教学手段1.幻灯片;2.实物;3.画纸、颜料、画笔等。

六、教学评估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正负图形的认知水平和画法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及学生创作的画面是否具有艺术价值。

七、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正负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组合方法;掌握正负图形的画法技巧;创作正负图形画面;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审美观念和表现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正负图形的组合方法和画法技巧,并通过实践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小学美术《正负图形》教案

小学美术《正负图形》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负图形的识别和创意设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负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正负图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剪纸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正负图形的基本原理。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交流、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被接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正负图形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我认为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正负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举例:通过实例分析,教授组合技巧,如形状的搭配、色彩的运用等,引导学生掌握组合方法。
(4)作品评价与表达: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举例:制定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创作思路、技巧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正负图形的定义及其特点:重点讲解正负图形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正负图形的特点,使学生理解正负图形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举例:以简单的剪纸为例,展示正形为剪纸部分,负形为剩余部分,说明正负图形的关系。
(2)正负图形的创意设计与表现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基本形状进行创意设计,掌握正负图形的表现方法,如重叠、组合等。

正负图形美术教案

正负图形美术教案

正负图形美术教案篇一:《正负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金湾一小教材分析:《正负图形的画面》是岭南版美术课本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9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本课内容是以正负图形欣赏为主,通过学生对一系列的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应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正负图形,拓展学生的直接想象空间。

考虑到大师作品虽然美,但却太难,让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因此我采用由简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最易理解的环节进行尝试体验。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设计的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设计技能,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他们对于新奇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喜欢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本课的教学正需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相信学生对此课会很感兴趣。

教学策略:本课的设计将结合我校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的。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感受和研究正负图形设计的方法。

然后教师小结,通过欣赏作品进而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正负图形的步骤。

学生选择符合自已要求的作业进行创作。

最后展示作品,生生评价、教师点评。

篇二:正负图形教案《正负图形》教学设计王丽黎一、教学目标1、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正形与负形之间的关系。

2、能设计出简单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独特魅力,拓展创新思维。

能将正负形的设计方法学以致用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赏析正负图形及第一次作业,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及基本设计方法。

难点:学生通过赏析、分析案例及第二次作业,能够尝试运用正负形创意手法设计出有一定关联的图形。

学生能将正负形的设计方法学以致用于生活。

三、教学准备(学生)2张卡纸、黑色记号笔、铅笔等(教师)课件、卡纸、记号笔等四、教学过程1、了解正负形的概念(1)圣诞帽圣诞帽的挂图,画出铃铛,引出正负图形的概念,(2)剪纸教师剪出鲁宾杯。

六年级美术上册-正负图形-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正负图形-教案-浙美版

正负图形教学目标:1.学生欣赏正负图形,有效强化观察的整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2.学生分析、体验大师的正负变异作品,初步了解大师设计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解构与重构、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构成方式和形成风格上的区别。

3.学生能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正负形,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在一个正负图形中,一般包括有图案的部分及衬托图案的部分。

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做“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按照“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这一物理学原理,正负线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

正是由于这种抗衡、这种矛盾而显示出艺术化图形的特殊魅力和视觉上的满足与快感。

图底关系,有时就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

大师们精到掌握和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正负形作品大放光彩。

设计师们利用正负图形这种形式,让我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

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如: 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图形——中国先哲们很早就认识到阴和阳对立的互补性,并且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所有自然现象和天地人关系的本质。

同时本课中借助了埃舍尔的较多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在常人看来,理性的思考与生动自由的想象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在设计家眼里,这二者的结合正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途径。

世界上一切相反的事物,往往都互为其根,相互依存。

教学重点:欣赏大师作品,学生感受“正负图形”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学生对“正负变异”图式的创作尝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彩纸和剪刀等。

(教师)课件,彩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1.观察“错觉图式”的导入。

(1)游戏激发兴趣。

提问:是你的眼睛骗了你,还是精心设计的图形迷惑你了?它们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吗?引导学生找出共用的关键线形,同时课件显示“图”与“地”的区别。

正负图形教案

正负图形教案

正负图形教案正负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正负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画出简单的正负图形。

3. 能够分析和描述正负图形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 正负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画出简单的正负图形。

三、教学难点1. 正负图形的分析和描述。

2. 正负图形的练习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以一个实例引入正负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用黑板和粉笔画出一个简单的正负图形,例如正方形和三角形,并问学生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 理论阐述讲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向学生解释正负图形是由正数和负数组成的图形,正数表示图形内的内容,负数表示图形外的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讲解正负图形的基本要素和特点,例如:正负图形的形状、面积、周长等。

3. 实践操作教师给学生讲解如何画出正负图形,并进行实践操作演示。

教师用黑板、白板或纸张,画出一个图形的轮廓,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正负图形。

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填充图形内外。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正负图形的游戏或拼图。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各种各样的正负图形游戏或拼图,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加深对正负图形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正负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明确正负图形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如果有必要,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正负图形游戏或拼图,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六、拓展应用教师让学生用正负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负图形解答,例如:某个图形的面积是正数,周长是负数,让学生计算图形的实际面积和周长。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 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正负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正负图形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五、教学资源1. 黑板、白板或纸张。

四年级美术--正负图形-教案

四年级美术--正负图形-教案

四年级美术《正负图形》教学设计长乐市仙岐小学王建桃一、教学目标1.欣赏正负图形,提高整体、局部观察图形的能力。

2.初步了解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方面的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创新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正负图形是指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造成在一个大图形结构中隐含着两个小图形的创意图形。

在正负图形中,一般包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的背景部分。

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作“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

正负图形的正形与负形之间相互统一又相互排斥,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抗衡和矛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显示出创意图形的特殊魅力。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

通过欣赏正负图形,使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激发学生设计创意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学会举一反三,设计出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难点: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三、课前准备(学生)铅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彩纸、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2.欣赏认知。

(1)教师出示《鲁宾杯》,并提问:观察这幅图,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黑色部分是两张对视的脸;白色部分是花瓶。

)(2)教师介绍《鲁宾杯》,指出鲁宾杯是图的转换图形,也称正负图形。

(3)欣赏正负图形作品,并进行正负图形作品分析。

(4)欣赏经典的正负图形作品。

(5)思考:正形与负形是怎样融洽的联系在一起的?总结正负图形的特点:正形和负形共用了一条边缘线。

3.设计思路探究。

(1)教师出示以苹果为正形的设计思路(2)学生分小组讨论,由“苹果”联想相关事物或由“苹果具有的象征意义”联想相关事物。

.(3)教师列举:如何将联想到的事物与苹果图形巧妙结合,设计独特的正负图形。

【原创】《正负图形》教案

【原创】《正负图形》教案

《正负图形》教学目标1.欣赏正负图形,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创新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2.初步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

3.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教学难点: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图画本、卡纸等。

(教师)课件、记号笔、卡纸、自制教具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高脚杯。

(出示高脚杯)不过设计师的奇思妙想让它有了新的变化。

(出示鲁宾杯)你看见了什么?(人脸杯子)设计师利用人头部的特征和高脚杯的外轮廓相结合设计出了这个著名的《鲁宾杯》。

在设计中,我们把属于图案的部分(比如这个杯子)称为“图”,也叫做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人脸)称为“底”,也叫做负形。

(课件出现“图”“底”)在图形创意中,往往把两部分形有机的结合起来。

而“图与底”则可以随时转换,就如:(出现第二张“鲁宾杯”),这时候,正形是?负形是?(学生回答)(课件出现“图(正形)”“地(负形)”)小结:这种“图与底”也就是“正与负”可以随时转换,巧妙隐藏,互为图底的神奇图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索的正负图形。

(出示课题——正负图形)环节二: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的眼力。

观察这几幅图,它们中,有一个不是正负图形拿起你的点答器,把它找出来!(点答器选择)请选*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能够互为图底,巧妙隐藏在一起的是正负图形。

环节三正负图形在各种类别的设计中也经常被运用到。

让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你找到隐藏的什么形吗?(抢答)小结:是你的眼睛骗了你,还是精心设计的图形欺骗了你?环节四:要想设计巧妙的正负图形,我们要从联想入手,找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的关联。

(板书:关联)1)比如:这一幅,你看到了什么?生:苹果,鸽子谁是正形?谁是负形?这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想一想。

生:苹果象征着和平,和平鸽也象征着和平,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
王丽黎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正形与负形之间的关系。

2、能设计出简单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独特魅力,拓展创新思维。

能将正负形的设计方法学以致用
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赏析正负图形及第一次作业,了解正负图形的概念及基本设计方法。

难点:学生通过赏析、分析案例及第二次作业,能够尝试运用正负形创意手法设计出有一定关联的图形。

学生能将正负形的设计方法学以致用于生活。

三、教学准备
(学生)2张卡纸、黑色记号笔、铅笔等
(教师)课件、卡纸、记号笔等
四、教学过程
1、了解正负形的概念
(1)圣诞帽
圣诞帽的挂图,画出铃铛,引出正负图形的概念,
(2)剪纸
教师剪出鲁宾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引出正形和负形,学生明白正负形的概念。

(3)揭示课题
正负图形。

(4)欣赏大师埃舍尔的作品
师简单介绍《骑士》和它的画家——埃舍尔。

提问: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的特征?让学生思考。

正负图形如何共同存在于一副画中?他是怎么来表现的?(都有一条共同的轮廓线,来连接正形与负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初步了解埃舍尔,认识了正负图形带来的视觉变化。

通过观察天与水,开始关注鱼和雁的共生问题。

2、关注正负形的共生问题
(1)分析太极图
<课件演示图>教师提问:“太极的正负图形是如何共生的?”因为他们有一条共同的线,这条线即是正形的轮廓线,也是负形的轮廓线。

有此得出结论:他们共用一条轮廓线。

(2)学生感悟
学生来找共同轮廓线,上来演示画出鲁宾杯的共同轮廓线。

(3)欣赏优秀作品
欣赏正负图形<图9、图10>,寻找共同轮廓线,重点《百货公司海报》做简单介绍。

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张海报用那么多脚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寻找共同轮廓线,使学生学会观察、理解正负图形的含义,重点介绍《百货公司海报》,为接下来正负图形之间的关系打下伏笔。

3、第一次作业
(1)作业1:
我们以“人脸”为负形,人脸线做共同轮廓线,以其他图形为正形,设计一个奇特的正负图形。

参考图如下:
(图11)(图12)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评价作业
【设计意图】初次设计正负图形,主要让学生运用正负形轮廓线,检验学生是否有设计的能力,为第二次作业做准备。

4、正负形的关系
正、负形像好朋友,那正形喜欢找什么样的负形做好朋友呢?
<出示图13>,师问鲨鱼有什么特征?(凶恶,吃人,牙齿很锋
利等)
师问:“我们给鲨鱼牙齿添加白色的负形,你们会选什么?”
A:鱼骨B:一条鱼c:松树
学生研究,决定选择A。

因为鱼骨的外形与鲨鱼牙齿形状接近,
而且鲨鱼爱吃鱼,它们之间有关联。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正负形的关系:形相近,有关联。

(2)欣赏评析
说说下面的正形选择哪些形相近,有关联的负形来设计的?为什么选择?
(图14)(图15)(图16)(图17)
图14:猫的脊梁骨用鱼骨来表现。

(猫爱吃鱼)
图15:苹果被虫子咬了一口。

苹果烂了。

(虫吃苹果)
图16:苹果缺了一口,是张人脸。

(乔布斯创造了苹果品牌)
图17:苹果被拉链拉开了,设计成了苹果的包(苹果形状的包)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析互动,让学生有意识的观察正负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了教学,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接下来第二次作业打基础。

5、第二次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以下图形之间的关系,设计一组奇特的正负图形。

<图18>,学生创作第二次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必要
时提供帮助。

展评时,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正形是什么?
负形是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介绍,互相欣赏,感受自我创作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快乐。

6、生活中的正负形
正负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标志、海报等设计中。

(图19)(图20)(图21)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和正负形有关的事物。

我们不仅要关注正形,也要学会关注负形,这是一种新的观察方法。

它就像我们的第三双眼睛,如果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就会比别人发现的更多。

7、课后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利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设计一组奇特的正负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