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老兵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 我更想上阵杀敌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doc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doc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唯一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抗日战争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那些在抗战中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至今依然鼓舞着我们。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篇1:抗日女英雄关玉梅深夜奇袭日军军火库她是全国惟一一名锡伯族女地下工作者和抗联女团政委,她的抗日壮举虽然在历史档案中尘封了88年,可时至今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党史部门的历史文献中,仍能看到有关她的抗日英雄事迹。

她就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镇盘古台锡伯族村女青年——关玉梅。

"在日伪时期,关玉梅秘密地来到了中共满洲省委。

从此改名为李芳,在陈为人、刘少奇等人领导下,与日伪当局和日寇进行殊死斗争。

"《锡伯族民间故事书》的编写者王兴华向记者介绍他在锡伯族村采访挖掘民间故事时的意外收获——"李芳"的抗日传奇故事。

悦来客栈撒传单机智果敢躲搜身1920xx年8月1日上午,一对衣着整洁的年轻夫妇,乘坐列车来到了当时被日本殖民者控制的沈阳南站。

男的是中共满洲团省委书记饶漱石,女的就是李芳。

饶漱石手提皮箱走在前面,李芳怀抱着孩子紧跟在后面。

两个人假扮夫妻,像是去外地旅行。

不一会儿,一列客车进站了。

饶漱石和李芳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检票口,直奔沈阳南站广场前一家最大的旅馆"悦来客栈"。

进了客栈,二人包租了一个临街的房间住了下来。

傍晚,中共满洲省委地下党员孟坚和于培珍也假扮夫妻拎着两个礼品盒,以探望亲属的名义来到"悦来客栈"与饶漱石和李芳接头。

四人见面后,孟坚迅速打开礼品盒,从里面拿出几摞传单交给了李芳。

为防止外人怀疑,四人故意在房间多聊了一会儿,然后孟坚和饶漱石离开了旅馆。

晚上8点多钟,天已大黑,又一列客车驶进了沈阳南站。

下车的旅客蜂拥走出检票口,"悦来客栈"是他们进入市中心的必经之路。

西峡口战役 抗战老兵自述生死经历

西峡口战役  抗战老兵自述生死经历

西峡口战役抗战老兵自述生死经历:胳膊里还留着一颗子弹阅读提示丨西峡口战役中,中国军民众志成城,抗击敌寇,谱写热血诗篇。

4月19日,大河报记者在西峡口战役老兵69年后再次相聚的现场,采访了5名亲历过这场惨烈战役的老兵,听他们讲述当年血战疆场的生死经历。

□记者朱长振实习生朱笛文记者洪波摄影我击毙了一名日本指挥官西峡口战役中我是机枪手,我们的部队先是在下河和日本的部队打,后来到重阳(现西峡县重阳镇),刚去时樱花正开着哩,没多长时间,山都打没了,日本的武器比咱先进,天天往阵地上扔炮弹,把山都炸成了土灰。

我那时候握着机枪,看见日本兵攻阵地,只管打,一梭子200发子弹,一扫一大片,刚开始咱吃亏,后来日本人就占下风了,有一次咱们部队人多,把2000多日本鬼马中格,机枪手,89岁现住址:南召县南河店镇所在部队:78军子困在一道沟里,打到一个不剩,尸体都堆成山,那天下点小雨,河水都红了。

那几天打死人太多,饭也吃不进去,光知道渴。

有一回我打死一个日本指挥官,也不知道他是啥级别,看打死了,我就赶紧跑过去把他手里的指挥刀拿回来,结果被连长好骂一顿:“你要命不要了?找死!”后来上级奖我几千大洋,我交给连长,连长买了肉,我们连一起吃了好几天。

胳膊里现在还有一颗子弹石庭堂,步兵,88岁现住址:叶县常村乡饮牛坑村所在部队:85军23师68团我也是在西峡口战役中打的仗,具体啥仗我说不好,只知道命令一到,不管白天黑夜,都得背着枪上阵地,先是挖工事,后来就打开了,我那胳膊就是在马鞭桥那打着了,后来被送到后方医院,医生也不敢取,因为子弹离神经很近,怕伤着神经胳膊就废了。

现在也没啥感觉,就是刮风下雨了会疼,不过忍一忍就过去了。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1945年8月17日,日本投降之后,有一个部队的几千个兵可能是没接到通知,还不投降,继续打,咱人多,把他们围起来,打到一个不剩。

西峡口“吃”了我一只眼申自成,警卫,92岁现住址:南阳方城县拐河所在部队:85军110师师部警卫连我所在的部队,军长吴绍周,师长廖运周,连长茹连娣,我到现在都记得可清,一辈子忘不了。

抗战老兵典型事迹

抗战老兵典型事迹

抗战老兵典型事迹
抗战老兵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其中有一位老兵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这位老兵叫做杨师群,曾任抗日战争期间红十军团的营长。

在战争中,他率领部队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连队受到了日军的猛烈攻击,身边的战友纷纷倒下,但是他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挺身而出,率领部队进行顽强抵抗。

最终,他和同志们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并成功解围。

这次胜利成为了他军旅生涯中的一个最耀眼的篇章。

退役后,杨师群并没有甘于退休生活,他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中,为祖国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尤其是在抗洪、抢险、救灾等方面,他多次作为志愿者前往灾区,为受灾人民提供帮助。

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伟大的抗战老兵杨师群,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诠释了一个军人的担当和忠诚,他的事迹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永远坚定信仰,追求梦想。

讲述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

讲述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

讲述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
在二战期间,日军入侵中国,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在这场战争中,有无数的中国军人英勇抗敌,其中许多老兵至今仍在世,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

有一位老兵叫李大爷,他当年是中国军队中的一名士兵。

当日军进攻他的家乡时,他毅然加入了抗日队伍并参加了几年的战斗。

在战争中,他曾被炮弹炸伤,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战斗。

最终,他幸存了下来,但他的许多战友都牺牲了。

另一位老兵王大爷,他是抗战时期的一名狙击手。

他在战争中一度被日军围攻,但凭借着他的勇气和技能,他成功逃脱了。

他说:“在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拼命战斗。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必须放下一切,即使面对死亡也不能退缩。


还有一位老兵张大爷,他是在战争中受了伤的。

他在医院里度过了长达数月的康复期,但他从未放弃过战斗。

他说:“我是为了祖国而战,如果我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会觉得非常遗憾。

我必须坚持下去,直到战争结束。


这些老兵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勇气和坚韧。

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们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战斗。

他们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 1 -。

老兵吴金山的抗日故事

老兵吴金山的抗日故事
队只得撤 退 , 但在
酷 。吴 金 山经历 了生死 考 撤退 的过 程 中 ,还是 受 到
验, 他变得有胆有识 了。 瑞 昌之战 ,他 们 一个
了日 本 鬼 子 的重 创 。就这
在 给 部 队训 话 时 才 会 出 营最后剩 1 4人 现, 师长 说 , 作战要勇敢 , 1 9 3 8年 2月 ,吴金 山 不 怕牺 牲 ,如果 谁 当了逃 9师 在 淞 沪 战役 兵, 就地 正法 。这 个 时候 , 所在 的 8 结束后 ,从 湖 南来 到江西 , 在瑞 昌一 带和 日本 军 队展开 了两个 多月阵 地拉锯 战 。 战斗打得 极其残酷 。 白 我方 士兵 冲锋 天 , 日本鬼子 吴 金 山才知 道 当兵 这碗 饭 的飞机 像蝗 虫一 样在 战 区 不 是那 么好 端 的 ,他心 里 的上 空盘旋 轰炸 ,部 队只 想 ,既然来 了 ,就不 能退 能 在 黑 夜 和 敌 人 进 行 周 缩。 旋 。 日本 鬼子 打仗 最大 的 吴 金 山说 ,第 一次 上 特点 是集 体排 成横 队往 前 战场 ,听到枪 声心里 有些 冲 , 他们 端着 长枪 , 气势 汹 紧 张和害怕 , 可是 , 几 次仗 汹 ,而 国 民党 军 队在 和 日 打下来 , 就有一种拼劲 了。 本 鬼子 进行 交锋 时 ,多是 日本 鬼 子为 了发 动更 采 取 两 面 夹 击 的 战 术 , 时

1 9 3 8 年9 月 ,吴 金 山跟 随
部 队 从 商 丘 坐 火 车 到 无 习 惯 这 样 称 呼 自 己 的 父 本鬼 子 , 你 怕吗 ? ” 吴 金 山 锡 。车厢里 都是 第一 次走 屏 亲) ,如今政府就 是要 寻找 脸一 别 ,坚 定地说 : “ 鬼 子 向 战 场的 新 兵, 大 家 都 有l

抗战老兵段锦先口述访谈

抗战老兵段锦先口述访谈

抗战老兵段锦先口述访谈段锦先,男,中华人民共和国籍,江苏省苏州市人,抗战老兵。

参加抗战期间,曾在华东抗日游击队中担任干部职务,参与了多次战役和战斗,为保卫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突出贡献。

段锦先的口述访谈记录如下:问:您好,段先生,请问您是在抗战何时参军的?参军的原因是什么?答:我是1937年参军的,那时候日本军队侵略中国,战火随时可能蔓延到我们家乡。

家里人都希望有人能够去投身军队,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贡献。

我年纪还小,但是我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决定参军保家卫国。

问:您加入的是哪支部队?在抗战期间,您参加了哪些战役和战斗?答:我当初加入的是华东抗日游击队,这是一个地下组织,为了应对日本的侵略,进行游击战。

抗战期间,我参加了很多次战役和战斗,最具代表性的是淞沪抗战和太行山大战。

我曾经在上海、南京等地与日军激烈交战,为保卫家园,保护人民财产做出了很多努力。

问:请问您在抗战期间最危险的时刻是什么?答:抗战期间,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危险。

我记得有一次,在淞沪会战中,我所在的游击队突袭了一个日军据点,打得日军不敢抬头。

但是在准备撤退的时候,我们被日军包围了,遭受了猛烈的炮火袭击。

当时我左脚中弹,还有几个战友牺牲了。

我很幸运能够活下来,但是那场战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问:您在战场上是如何保持勇敢和顽强的心态的?答:战场上的压力是巨大的,我相信大部分战友们都有过害怕和疲惫的时候。

但是我们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保家卫国,保护人民,不畏艰险。

战友之间的团结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战场上,我们相互扶持,互相鼓励,这种精神力量是很强大的。

我们也经常进行政治教育,坚定我们对抗日战争的信心和决心,这对于保持战斗力是非常重要的。

问:抗战结束后,您有何感触?答:抗战取得了胜利,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牺牲换来的。

我们为能够保卫祖国而自豪和骄傲,感到非常欣慰。

但是抗战对于我个人来说也付出了很多代价,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

抗战结束后,我感到一种深深的空虚和苦闷,因为战争过去了,我们的青春和生命也消逝了很多。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1:抗战老兵王启超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街道的一处普通居民老宅,笔者见到了现年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王启超。

得知来意,老人从座椅上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紧紧握住记者的双手。

眼前的老人,显得非常平和。

谁能想到,这张如此慈祥平和的面容下,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传奇:70多年前,在抗日战场上,他与日本侵略者大小交战了百余次,右腿被子弹贯穿,先后4次闯过了鬼门关,一腔热血染红了战袍。

细细回忆往事,王启超老人眼眶里泛起泪花:“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脑袋其实是别在裤腰带上的。

身边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也让我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我是1938年10月入的伍,那年十九岁。

家里共有三个兄弟,必须要出一个壮丁去参军,我舍不得亲兄弟上战场,自己就主动要求去了,在当地的地炮连当文书。

”王启超向记者介绍,他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参军,当年11月就上了战场,那是自己参军后抗日的第一仗。

部队与日军激战时,日军已打到霍山漫水河镇,他们与日军打得非常惨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死尸成山,血流成河。

河道里漂的都是日本士兵的尸体。

“我和战友临时学了几句日语,就跑去前线喊话让他们投降。

”王启超老人说到这里,不禁坐直了身板,他思路清晰,所经历过的大小战争至今还历历在目,并清楚地喊出了当时学的几句日语:“放下武器,优待战俘。

”1938年12月,经过漫水河的激战,部队伤亡惨重,战斗非常激烈,绝大多数战友都是在战争中牺牲了。

随后,王启超所在的地炮连去毛坦厂镇进行休整,正好遇上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考学生。

由于他成绩优异,表现出色,通过推荐和层层考核,最终被西安以南四十里的王曲镇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录取,入校时并被编入第十七期学员。

由于当时黄埔军校的教学非常严格。

对新入伍的学员先要培训六个月,合格后才能进行第一期军官教育,六个月后考核再合格后才能进入第二军官区,继续为期六个月的学习。

战火中的荣耀抗战胜利的军民英勇事迹

战火中的荣耀抗战胜利的军民英勇事迹

战火中的荣耀抗战胜利的军民英勇事迹战火中的荣耀——抗战胜利的军民英勇事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是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忆,是中国人民勇敢坚决抵御外敌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中,军民结合、英勇奋斗,书写了无数壮丽的荣耀事迹。

本文将带您回顾那段伟大岁月,讲述那些战火中的荣耀。

一、前线英勇壮举1. 炮火硝烟中的铁血战士抗战中无数军人在敌人的炮火下勇往直前,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铁血胆魄。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远东舰队舰长黄绍清率领战舰逆流冲向日军舰队,英勇舍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

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通过埋伏和集中火力,一举粉碎了日军突袭,取得了重要战役胜利。

2. 空中豪杰的硬起中国空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极其有限的资源对抗强敌。

空军英雄戴笠航空队长于1941年11月成功执行了轰炸敌军重要目标的任务,为中国空军争得了可贵的荣誉。

何挺蛟中校领导的中国航空兵团在对日空战中表现出色,多次成功击落敌机,保卫了国家的领空。

二、后方奉献无私1. 白求恩——“中国的良心”在中国抗战史上,加拿大医生白求恩被誉为“中国的良心”。

白求恩抛弃舒适的生活,来到中国忍受艰苦条件,为中国抗战的士兵和平民提供救治。

无论是战乱区域还是贫困地区,白求恩都将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2. 工厂里的黄河精神在战争背景下,中国的工人们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著名的“黄河工匠”刘志丹将他的工厂改造成强大的抗战后援基地,不仅为军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还为前线官兵生产物资,支援了整个抗战。

三、普通人的英雄事迹1. 乡村抗日志士抗战中,许多乡村抗日志士以普通人的方式展现了伟大的英勇。

安徽贫农雷锋在敌占区秘密携带军情,为解放军提供情报,屡次冒险。

安徽女英雄杨惠妍带领村民组织民兵,奋起抵抗日寇,保卫家乡。

2. 投笔从戎的作家许多文化人也投身抗战,并以自己的力量支援抗日事业。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撰写了《七律·长征》等一系列激励民众的诗作,激励人们奋勇向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17名老兵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我更想上阵杀敌
导语:17名老兵在宁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其实我更想上阵杀敌坦克教练教出200多人但“其实我更想上阵杀敌” “教了那么多人用坦克,其实我还是最
17名老兵在宁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其实我更想上阵杀敌
坦克教练教出200多人
但“其实我更想上阵杀敌”
“教了那么多人用坦克,其实我还是最想上前线参加战斗。

”91岁的冯宗尧老人回忆起抗战时期发生的事,重复最多的便是这句话。

70年前,冯宗尧与班里150个同学接到上级命令,奔赴印度,入伍中国远征军坦克部队,并被分到战车第七营,成为了一名坦克教练。

“当年我才21岁,但是我在班里是开坦克用坦克最好的,营长一眼相中了我,让我教同志们用坦克,营里200多人都是我手把手教的。


冯宗尧1924年4月生于江苏宜兴,虽然已有91岁高龄,但满头银丝的老人思维很是清晰,精神也相当矍铄,不仅对当年抗战时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还不时向记者发问一些军事知识,“你们知道一个坦克里有多少人么?至少要有5个人,一个车长、一个主驾驶、一个副驾驶、一个机枪手、一个炮手。

而要培养其中任何一个兵种,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打仗很辛苦,但别人不知道成为一名优秀的坦克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年中国太缺人,优秀的人才很少,有人说文盲都去打仗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能去打好仗,而不是一味的蛮干。

”作为一名坦克教练,冯老在云南边界的部队里一待便是两年,除了一个营里的200多名战友成功出师,其他战壕里的同志也慕名而来向冯宗尧学习。

“即便不能上战场拼杀,我也要为部队做贡献,为胜利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