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Q: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合集下载

湖北省钻孔灌注桩桩基检验要求

湖北省钻孔灌注桩桩基检验要求

湖北省钻孔灌注桩桩基检验要求一、参考资料: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程》JGJ 106-20144、《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省地标DB42/242-20145、武汉市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若干问题技术规定市城建委关于发布《武汉市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若干问题技术规定》的通知,武城建〔2014〕24号二、工程桩施工前的检验:1、检验目的: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2、检验要求: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抗拔试验应加载至破坏,对承载力很高的桩,加载量不应小于预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2倍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摘自:省地标15.1.2)疑问:“很高”指多少?3、检验要点:a、详国标地规:附录Q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详页后附图附录T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要点。

详页后附图 b、不应利用工程桩作试桩;试桩在静载荷试验前、后均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摘自:省地标15.1.2)4、检验数量:(1)抗压桩:a、单栋建筑物试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当预估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摘自:武城建〔2014〕24号五.1条)b、场地存在多栋建筑物时,对岩土工程条件相同、桩型和桩径及单桩承载力相同、桩端持力层相同及桩长相近的桩,每单栋建筑不应少于1根,每施工单位施工的试桩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根。

试验结果离散性大时应按每单栋建筑的要求进行检测。

地质情况简单时,可适当减少试桩数量。

(摘自:省地标15.1.14)(2)抗拔桩:暂无依据二、工程桩的验收检验:1、桩身完整性检测:(1)、采用低应变方法检测时,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全数进行低应变检测;其他桩基工程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10根;每个承台下的检测数量不得少于1根,且单桩、两桩承台下的桩应全数检测;抗拔桩应全数检测。

(摘自:省地标15.1.18)注:检测开始时间: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摘自:国标桩基检测规范3.2.5)(2)、a、大直径灌注桩,应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单栋建筑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预制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预制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摘要:本文通过对靖远县某工程预制桩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简要叙述预制桩的施工工艺对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预制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贯入度1工程概况1.1工程场地地质概况该工程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地貌单元为黄河右岸Ⅱ级阶地。

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地基土从上至下为杂填土、黄土状粉土、粉土、细砂、卵石和泥岩及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①杂填土,层厚为1.9~2.9m。

层底高程1399.70~1400.25m。

土黄色或杂色,松散,稍湿。

以粉土及卵石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及炉渣,该层遍布整个场地表面。

②粉土,层厚1.9~3.8m。

层底高程1396.34~1398.18m。

土黄色,稍密,稍湿~湿。

干强度中等,低韧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局部含钙质结核并夹粉质粘土。

③粉砂,层厚0.7~3.0m,层底高程1395.15~1395.64m。

黄褐色,稍密,很湿~饱和。

为均粒土,级配极不均匀,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局部含卵砾。

该层仅在局部钻孔中出露。

④粉质粘土,层厚1.8~2.2m,层底高程1394.5~1395.46m。

棕红色,软塑~硬塑,湿~很湿~饱和。

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稍有光泽,约含10%的钙化物。

该层在局部钻孔中缺失。

⑤卵石,层厚0.6~1.5m,层底高程1393.96~1395.04m。

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

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和石英岩,骨架颗粒约占70~80%,粒径以2~6cm 为主,最大13cm,磨圆度好,分选性较好,粉土及砂土充填,充填物约占10%。

⑥细砂,层厚0.2~1.1m,层底高程1393.26~1394.15m。

褐色,稍密,饱和。

级配不均匀,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局部含卵砾。

⑦卵石,钻入深度2.8~10.5m(该层未穿透),层顶埋深7.1~9.0m,相应高程1393.26~1395.18m。

青灰色,密实,饱和。

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灰岩和石英岩,骨架颗粒约占70%,圆砾20%,余为粉土及砂土充填。

技术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大全

技术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大全

2023至2023年度地基基础检测选择入围单位项目技术标目录1.检测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试验规定及目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检测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或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静载荷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低应变法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锚杆基本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锚杆验收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水安静载试验静载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高应变法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质量目旳..........................................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及要点

论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及要点

论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及要点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及要点: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是通过
确定桩的几何参数:包括桩的直径、长度和桩身形状等。

这些参数对于计算桩的承载力至关重要。

了解地质条件:需要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地层的类型、强度、厚度以及地下水位等。

这些地质条件对于计算桩的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

进行静力触探或取样测试:通过静力触探或取样测试,可以获取桩底部的地层信息,包括地层的强度和压缩性等。

这些测试结果可用于确定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

计算桩的侧阻力:侧阻力是桩在地层中由于土体的侧向抵抗产生的阻力。

根据土壤力学原理和试验数据,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侧阻力,如皮尔逊公式、桩侧阻力系数法等。

计算桩的端阻力:端阻力是桩在桩底部由于土体的抵抗产生的阻力。

端阻力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静力触探法、静载荷试验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土壤力学原理,结合试验数据,通过相关公式或图表计算桩的端阻力。

考虑桩的荷载作用范围:桩的承载力不仅与桩身形状和地层条件相关,还与荷载作用范围有关。

因此,在确定桩的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荷载的作用范围,例如单桩、桩组或桩墩等。

进行承载力的计算:根据所选定的计算方法和桩的几何参数、地
质条件以及荷载作用范围,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

要点:
确定桩的几何参数,包括直径、长度和桩身形状。

详细了解地质条件,包括地层类型、强度、厚度和地下水位等。

进行静力触探或取样测试,获取桩底部的地层信息。

计算桩的侧阻力,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皮尔逊公式、桩侧阻力系数法等。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

地基专业作业指导书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版本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1. 目的为了规范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后三种国标或行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4.1 检测数量及预期最大加载量的确定静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按规范的要求执行。

对于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桩静载荷试验,要求加载至破坏,预期最大加载量为设计采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试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

对于工程桩静载试验,当拟定的试验终止荷载小于设计采用特征值的2倍时,应由委托方明示或书面委托,并在合同书或报告中说明。

静载试验前,一定要告知委托方拟测各桩的预期最大加载值并得到委托方的认可。

4.2 现场准备4.2.1 安排组成静载试验小组,该小组由项目经理、现场检测工程师和测试工人组成。

4.2.2 由项目经理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拟测桩周围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

加载型式(天然地基或锚桩)、预计最大加载值、桩型、桩长、桩端持力层、是否存在明显的负摩擦力因素(预压、大量抽排水);拟测桩桩身砼强度等级及龄期、委托方要求工期、检测数量、锚桩砼龄期、天然地基承载力等。

了解桩身钢筋伸出桩顶长度及强度:伸出桩顶长度不少于40d+500mm(d为钢筋直径)。

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方案

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方案

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方案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衡量桩基竖向承载力的关键试验之一,对于桩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方案的详细说明,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装置、试验参数和试验数据处理等内容。

一、试验目的1.测定桩基的竖向静载荷性状曲线,确定桩的竖向承载力、刚度和变形特性。

2.观察桩基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识别桩基的安全性能。

3.研究桩基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桩土系统的力学特性参数。

二、试验方法1.分段加载法:根据预测的载荷-沉桩曲线,按照一定的加载步骤逐渐增加荷载,观测桩身沉桩量和变形情况,并记录荷载与沉桩量之间的关系。

2.恒定荷载法:在试验中持续施加恒定荷载水平,观测桩身的变形,并记录荷载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3.反应法:在桩顶布置反力传递装置,通过将荷载施加到桩底,测量桩顶的反力大小来确定桩基的承载性能。

三、试验装置1.试验桩:试验桩的选取应符合工程要求,通常为标准桩或模拟桩。

试验桩的长度和直径要足够满足试验需要,并且具备较好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2.荷载施加装置:荷载施加装置要能够精确控制施加荷载的大小和速度,通常采用液压试验机、液压缸或液压顶杆等装置。

3.变形观测装置:变形观测装置包括沉桩量测量仪、顶升测量仪、倾斜传感器、应变计和沉桩孔的测量设备等,用于实时观测和记录试验桩的变形情况。

4.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数据采集装置进行试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便于后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试验参数1.试验荷载:根据桩基的设计荷载水平和工程要求确定试验荷载的大小。

试验荷载一般按照逐步增加或恒定荷载两种方案进行。

2.试验步骤及加载速度:根据试验目的和桩土体力学特性确定试验的加载步骤和加载速度。

通常采用分段加载法,每段荷载持续时间应适当,以充分观察桩身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变形特征。

3.变形观测点位置和观测时间:根据桩身的变形特点和实际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变形观测点位置,并在试验过程中连续观测和记录桩身的沉桩量、弯矩和应变等数据。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试验过程
(2)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下的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卸载到零;然后进行下一 循环,直到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 (3)快速维持荷载法:每级荷载维持一小时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直到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 件,然后分级卸载到零。 3、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现场天气变化情况。 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或异常情况,应 及时向试验负责人反映,并同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及时协商处理。
试验资料的整理
6、确定单桩轴向极限荷载:划分桩侧总极限摩阻力和总极限羰承力,并由此求出桩侧平均限摩 阻力(当进行分层测试时,应求出各层土的极限摩阻力)和极限端承力。 7、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 降的起始点; (2)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缓变型Q—S曲线一般可取S=40~60mm对应的荷载,对于 大直径桩可取S=0.03~0.06D(I)为桩羰直径,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 对于细长桩(d>80)可取S=60~80mm对应的荷载; (3)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 级荷载值。
内容摘要
这些试验大多数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量,不进行破坏试验,就像是魔法师按照一定的规范 施法,不会过度使用力量导致自身受损。加载至预定最大试验荷载后即终止加载,就像魔法师在 达到预设的目标后,及时停止施法,保持自身的魔力储备。 所以,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就像是一场深藏不露的魔法表演,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基 桩的承载力,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魔法的力量。
感谢观看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建筑物基桩上, 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曲线及s—lg t等辅助曲线, 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1、试验方法(1)方法选择本次静载荷试验采用堆载反力法,加载采用快速试桩法。

(2)加何与量测荷载由油压千斤顶反力加压,量测系统使用压力传感器、电子秤及高精度大量程百分表。

(3)荷载分级依据规范及设计的要求,确定试验的最大荷载为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

加载时,每级维持1小时,测读时间为5′、15′、30′、45′、60′,加下一级。

卸载时,每级卸载测读15分钟,按5′、15′测读二次。

卸至零荷载时,测读两小时,测读时间为5′、15′、30′、60′、90′、120′。

(5)终止加载条件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荷:①在某级载荷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

②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量且沉降稳定。

③达到桩身材料的极限强度以及试桩桩顶出现明显的破损现象。

④按总沉降量控制:总沉降量宜按100mm控制。

2、试验设备(1)反力架装置:保证提供不小于最大试验荷载》1.2的反力;(2)千斤顶:200t分离式油压千斤顶;(3)量测系统:油压、或200t压力传感器,电子显示器;50mm量程高精度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

3、现场准备(1)试验场地必须道路畅通平整;(2)场地需提供三相动力、220V照明电、堆载所需的黄砂;(3)临时住房一间。

4、试验要求(1)静载荷试验宜在龄期(休止期)28天后进行;(2)设备安装(见附图1)①反力系统能提供足够的反力;②千斤顶、反力架的重心应与试桩重心一致;③基准桩与试锚中心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④量测系统的精度、量程满足规范要求,并定期校验。

低应变动力测试低应变动力测试采用应力波反射法。

即锤击桩顶,激发一瞬态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传至波阴抗界面(缺陷或桩底)而产生反射波。

通过安装在桩顶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来接收反射波,并结合应力波各种特征,综合判断桩身质量。

1、测试要求检测前要求开挖至桩顶标高,保证被检测桩桩身直立,桩头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Q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Q.0.1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按慢速维持荷载法。

Q.0.2加载反力装置宜采用锚桩,当采用堆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堆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堆载的限值可根据其对试桩和对基准桩的影响确定。

3,堆载量大时,宜利用桩(可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的支点。

4,试验反力装置的最大抗拔或承重能力应满足试验加荷的要求。

Q.0.3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Q.0.3的规定。

注:d-试桩或锚桩的设计直径,取其较大者(如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尚不应小于2倍扩大端直径)。

Q.0.4开始试验的时间:预制桩在砂土中入土7d后。

黏性土不得少于15d。

对于饱和软黏土不得少于25d。

灌注桩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

Q.0.5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每级加载量宜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8~1/10。

Q.0.6测读桩沉降量的间隔时间:每级加载后,每第5min、10min、15min时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

Q.0.7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0.1Imm时可视为稳定。

Q.0.8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当荷载一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2,Δs
n+1/Δs
n
≥2,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
3,25m以上的非嵌岩桩,Q-s曲线呈缓变型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m~80mm;
4,在特殊条件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大于100mm。

注:1,△s n——第n级荷载的沉降量;△s n+1——第n+1级荷载的沉降量;
2,桩底支承在坚硬岩(土)层上,桩的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荷载的两倍。

Q.0.9 卸载及卸载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两倍;
2,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3,全部卸载后,隔3h再测读一次。

Q.0.10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作荷载-沉降(Q-s)曲线和其他辅助分析所需的曲线。

2,当陡降段明显时,取相应于陡阵段起点的荷载值。

3,当出现本附录Q.0.8第2款的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4,Q-s曲线呈缓变型时,取桩顶总沉降量s=40mm所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的弹性压缩。

5,按上述方法判断有困难时,可结合其他辅助分析方法综合判定。

对桩基沉降有特殊要求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

6,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桩数量并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极限承载力。

对桩数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桩台,取最小值。

)。

Q.0.11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