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小品的语言魅力
赵本山小品语言幽默性的评价理论解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赵本山小品语言幽默性的评价理论解释
◎孙荣荣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摘 要 小品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 其艺术性和幽默性历来就有很多艺术学家, 文学家做个研究和分析, 并得出了 不同角度的解释和认识, 而对小品语言做语言学分析的人不多, 解释全面的甚少。本文以现在小品喜剧界有代表性的赵 本山小品系列为研究素材, 用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 以量化研究为基础, 分析了其小品语言幽默性的因素。 关键词 小品语言 幽默性 评价理论
2008 年第
10 期
安徽文学
301
说 文 解 字
了” 通过自嘲, , 对老伴儿的错误进行善意的批评。在点题部 分中, 赵利用 “飞白” 的手法, 曲解了主持人 “昨天今天明天” 的 意思, 形成了崔和赵宋之间的小冲突, 赵对崔的裁决是 “你问 这~~~有点毛病” 宋的裁决是 , “对, 没有这么问的。可以看出 ” 赵宋夫唱妇随, 对主持人进行埋怨, 因为自身的误解却让崔有 口难辩, 让观众为崔叫屈, 收到喜剧效果。 赵宋二人的打油诗 朗诵, 文土夹杂, “真争气” 如用 “齐心合力” “抖精神” “没咋 和 的, 那旮啦挺闹心” 对刚刚过去一年的国内外形势进行鉴赏, 夸赞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心, 抨击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主义, 赞扬 国家的安定团结, 评说国际风云多变幻, 深化了主题, 又妙趣 横生。而崔用 “让人心烦的事儿” 、 “高兴的事儿” 巧妙地引导 话题的指向。赵对宋进行裁决, 指责她的诗写得不行。而宋 对赵的发言则用 “没事儿~~~挺成功的” 进行正面鼓励和支持。 但对赵放松时把鞋脱掉则表示 “不礼貌呢~~~” 作负面的裁决。 通过借言的方式, “俺们村人” 宋借 表示对崔的夸奖, 用了情感 意义的词汇, “可喜欢你了” 你主持那节目可好了” 同时 如 、 “ , 也作出鉴赏, “就是人长得坷碜点~~~” 结果, , 崔当然觉得不 好听, 也招致赵对宋的裁决, “你咋这样呢!” 反而, , 他的辩解 更是过犹不及, 因为他的鉴赏是 “说一笑像哭似的” 、 “一哭像 笑似的” 这种强词夺理是通过改变语序体现, 。 达到了幽默的 效果, 令观众忍俊不禁。难怪, 崔非得自找台阶下不可, 用了 一个含蓄的裁决, “他们村都这么夸人啊他们村” 。在进展部 分, 体现态度意义的成分更多了,小品逐渐发展到情节的高 潮。 他们先是回顾过去两人的罗曼史, 赵自我鉴赏是 “小伙长 得比较帅呆了” 这是正宗的猪腰子脸!” 而宋的自我鉴赏是 , “ , “柳叶弯眉樱桃口, 谁见了我都乐意瞅” 赵对宋的自我鉴赏予 , 以裁决, “拉倒吧!”崔负面裁决了赵的观点, “大叔这么说不 对” 接着对宋的鉴赏, , “其实大妈现在看上去挺精神的” ,而 宋的自我鉴赏还有 “现在头发也白了, 皱纹也增长了, 两颗洁 白的牙齿也光荣下岗了~~~” 。其中“下岗”本来指离开工作 岗位, 移用到此处指牙齿脱落这一生理现象。不仅增添了语 言的幽默感, 而且新颖别致、 情趣隽永, 又和当时的社会热门 话题 “工人下岗” 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还有一处飞白, 就是 对 “秋波” 的曲解, 而更让人捧腹的还是宋对赵的裁决, 秋波 “ 是啥玩意儿你咋都不懂呢这么没文化呢” 关于送定情物, 。 赵 对宋的鉴赏是 “她心眼儿太实” 以及对宋的裁决, 你蚝羊毛 ; “ 偏可一个蚝, 蚝的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 送定情 物不成, 主持人又提及送彩礼, 宋对赵的裁决是 “他家穷得啥 玩意儿没有, 而赵马上以牙还牙, ” “别巴瞎, 当时还有一样家 用电器呢!” 原来是个手电筒。在回顾过去之后, 主持人通过 对二人的鉴赏,大叔大妈……, “ 过得挺好的, ……值得我们年 轻人学习,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将话题引入对现在的评说。 而赵则叙述了二人现在发家致富, 盖起楼房, 宋学习外语后, 二人产生 “感情危机” 用了句时髦用语作为鉴赏, 距离拉开 , “ 了, 美没了!” 而宋作出 “你咋不实话实说呢?” 的裁决, 接着赵 的裁决是 “你心眼儿小。 于是二人唇枪舌剑, ” 各不相让, 使得 冲突不断升级, “咋地” 而赵则用 宋用 、 “爱咋咋地” 来表达各自 的强烈感情色彩。崔首先对赵进行裁决, “大叔, 认为 这么说 不对~~~” 赵的自我裁决是 , “错了, 行不?” 而宋对赵的裁决是 “没文化呢!” 结局是, 赵要按照全家人的意思向宋道歉。 崔用 “话题太沉重” 结束对现在的评说, , 将话题导入对未来的畅 想。宋的打算是想写本书, 招致赵的负面裁决 “哎呀, 打住。 拉倒吧, 看书都看不下来写啥书啊……竟能吹牛啊” 对当时 , 名人出书热予以讽刺。而赵对未来的畅想是运用鉴赏, 点出 今后的打算--去旅游,生活好了, “ 越来越老了, 时间也越来越 少了” 。崔则用富有感情意义的祝愿结束这个话题, “祝大叔 大妈永远年轻, 生活幸福!” 最后的尾声部分, 宋首先以一句体 现感情意义的话 “十分想见赵忠祥” 作为肺腑之言结束自己 , 的活动, 而赵则对此话耿耿于怀, “拉倒吧!干啥玩意儿!” 用 、 “这么丢人呢!没正事儿, 让你说一句话你说这干啥玩意, 丢不 丢人!不说点关键的!” 等进行负面裁决。 通过以评价系统的态度子系统为理论框架, 对赵氏小品 语篇所作的语言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语言裁决手段和鉴 赏手段的使用不仅收到喜剧小品的幽默特质和喜剧效果, 而 且对小品中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升华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 用。小品中的老夫妇来自东北农村, 他们采用日常生活中的 活的语言结合俚语俗话, 既符合人物的身份, 又体现时代特 征, 不仅营造了诙谐幽默的氛围, 使得小品的表演淳朴自然, 风趣俏皮, 而且这些都带有明显的鉴赏和裁决意义, 表达了说 话人对他人、 自己行为或事物的评价, 既有负面的, 也有正面 的, 有利于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 如同相声中的 “捧” “逗” 与 。 在评价对象上, 包括对本人、 老伴儿和主持人的事、 行为等的 裁决与鉴赏, 突出了老夫妇人老而心依然年轻, 与时俱进的精 神风貌。 “干啥玩意儿” 这么没文化呢” 你咋不实话实 如: 、 “ 、 “ 说呢” 拉倒吧” 别巴瞎” 这叫鞋拔子脸那?这是正宗的猪 、 “ 、 “ 、 “ 腰子脸” 怎地” 咋地” 爱咋咋地” 长得坷碜点” 竟能 、 “ 、 “ 、 “ 、 “ 、 “ 吹牛, 吹呗” 等等。 正面的如: 可好” 帅呆了” 挺精神的” “ 、 “ 、 “ 、 “这词儿整的” 、 “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等等。在突出小品主 题方面, 两位老人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 赞美中国自改革开放 以来, 国富民安,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好形势; 歌颂党的领导; 称赞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齐心合力战胜自然灾害的勇气; 评论国际事务的不安定和不公平等。 语言上小品巧妙地利用 了带有评价意义的词语和句子, 反映出他们历经坎坷人生路, 终于喜逢盛世, 透过他们有限的观察和文化水平, 表达出他们 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感想和憧憬, 表达了对国内稳定发展大 好局面的赞颂, 容易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真争气” 齐 如: 、 “ 心合力” 一场大水没咋地” 抖精神” 挺闹心” 不得了” 、 “ 、 “ 、 “ 、 “ 、 “安居乐业” 人民军队天下难找” 国外比较乱套、 、 “ 、 “ 成天勾心 斗角” 风景这边更好” 小品利用评价手段调侃当今的社 、 “ 等。 会现象, 充满时代感、 时尚感和现代感, 具有讽刺幽默效果。 如: 时下的 “名人出书热” 外语热” 美容热” 旅游热” 以 、 “ 、 “ 、 “ ; 及过去 “乱扣帽子” 虽然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眼前的是 等。 是非非, 但少不了去裁决和鉴赏。 因此, 小品语言的互动离不 开评价系统。 五、 结论 本文以赵本山春晚小品为语料, 利用评价系统尤其是其 态度系统来分析喜剧小品中的语言特色, 揭示喜剧小品在营 造幽默气氛, 突出人物形象, 升华主题, 从而更好地达到喜剧 效果方面, 裁决、 鉴赏和情感手段都有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裁 决和鉴赏手段的有效使用。当然, 评价系统中其他的子系统 如介入和级差也都有显著的解释力, 由于篇幅有限, 只能谈到 这里。
浅论赵氏小品中的“飞白”艺术

摘要:赵本山小品之所以能在众多喜剧小品中独树一帜,是因为他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飞白”即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收到了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
本文将从飞白的性质、分类、作用入手,分析赵氏喜剧小品中的这种修辞手法的特殊表达效果。
关键词:赵氏小品飞白修辞手法喜剧小品是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以诙谐幽默、讽刺滑稽的特点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
每年的春晚,小品成为广大观众期待的文化大餐,而赵本山的小品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菜,成为春晚上最亮丽的风景而妇孺皆知、蜚声海外。
赵本山小品在之所以喜剧小品中独树一帜,除了他精湛的表演才能之外,还因为他为了提高自身语言修辞效果,而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各种审美手段,“飞白”是其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收到了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
飞白属于一种高级的修辞手法,随着新语汇的不断涌现和表达方式的不断多样化,这种特殊的修辞手法的使用渐趋广泛,经常被用作调侃逗趣的工具。
它的智性色彩很浓,在传情达意上的优势取决于使用者的智慧,也依赖于读者的会心理解。
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中飞白属于一种积极修辞,其解说道:“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名叫飞白。
所谓白就是白字的…白‟。
白字本应如《后汉书·伊敏传》那样写做…别字‟,但我们平常却都叫做白字。
故意运用白字,便是飞白。
”[i]即飞白是一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明明知道是错误的语言,故意实录或仿效的修辞格。
“飞”有“凭空或任意运用”的意思,“白”有“错字”的意思。
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滑稽、幽默,甚至是给人揶揄之感。
其作用是不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语言的感染力,而且往往有助于体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纵观近年来的文学艺术作品,飞白在相声、小品、笑话、喜剧、幽默诗词、广告语、网络语中均广泛被采用。
赵本山在《送水工》、《奥运火炬手》等喜剧小品中对飞白这一修辞格的应用比较典型,给人以新鲜活泼,妙趣横生而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艺术美感。
《逻辑与幽默》:谈谈赵本山

谈谈赵本山(小沈阳,王小利,宋丹丹等团队小品“生活逻辑”与“通俗幽默”)简介:赵本山,一个家喻户晓的小品演员,自1990年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在春晚这个舞台上一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并被大家称为“小品王”。
他的小品不仅能给大家带来精神上那个的娱乐,也能在娱乐之余带来精神上的思考,他和他的团队所创作的小品以其“通俗的幽默”达到娱乐观众的效果,而“通俗幽默”中蕴含的“生活逻辑”则是给观众带来思考的本源,这也许就是赵本山及其团队的小品能够频繁亮相春晚舞台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的重要原因吧。
关键字:语言艺术生活艺术通俗幽默生活逻辑正文:赵本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现在见到(在电视上看到)的赵本山,虽然已过半百,但仍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他对艺术(虽然仅限于小品,二人转等)执着地追求,让我们年轻人都深感佩服。
那么,赵本山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小品演员?“赵氏小品”为什么会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讨论的问题。
“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会有那么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赵本山的童年可以说是充满坎坷的。
赵本山6岁时成为孤儿,并开始跟二叔(盲人)学艺。
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
苦难的童年成了赵本山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本山的童年,包括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让他对生活这门艺术有着独特的体会,因此,他需要找到一个舞台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这份独特的理解,于是就开始了他二人转及小品演艺之路。
在90年第一次上春节联欢晚会之后,他的艺术人生可谓从此开始辉煌,而且不断有着突破。
当然,赵本山的成功是你不开他的创作团队的。
和他合作过的人很多很多,比如宋丹丹,高秀敏,范伟,王小利等。
小品作为一种艺术,是让观众得到听觉,视觉和内在精神的享受。
因此,品评赵氏小品,我们不得不从这些作品中极具特色的语言艺术说起。
赵氏小品最大的语言特色首先是丰富、生动的口语,赵本山从“二人转”继承了一份重要的艺术遗产,这便“说口”,他不但能准确掌握传统说口的节奏和韵律,还能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用现代词语以及乡村俚语创造出崭新的说口风格,语言节奏鲜明,十分上口,富有韵味,而且内含一种极富魅力的幽默感,一张嘴便妙语成珠,最没效果的词儿到了他嘴里也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应,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的修辞手法运用一稿

赵本山喜剧小品的艺术风格作为从东北崛起的具体地方特色的喜剧小品,赵本山从辽宁到整个东北直至红遍全国,小品从1990年打入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连续三年居最佳节目之首,并在以后十年间长盛不衰,形成了稳定的风格,被人们成为“赵氏小品”。
我们认为,小品语言无疑是构成赵本山小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小品短而精,对语言的要求自然要高,而喜剧小品需要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既要融入相当的思想文艺、艺术内涵,制造出精妙的喜剧效果,让观众笑起来,语言锤炼的工夫就更见琢磨。
赵本山自己对此也有过深刻体会。
他曾说:“今天观众进剧场,总是带着一把尺子进来的,尤其看喜剧和相声,一听到喜剧,人们自然想到了笑,也有可能有人花钱买票进剧场是想要受教育。
但我知道,要看我演出的观众都是想要开心大笑的观众,你如果让观众得到了满足,他都会第二次花钱买票接着笑……”如何使广大的观众都是发自内心的笑起来,每一句台词都不能随意。
本文将以赵本山主演的小品为对象,运用大量语言实例,从修辞的角度对小品语言进行充分的解析,探究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幽默。
一、多种修辞格的运用修辞格是修辞策略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亦是切实有效的修辞手段。
修辞格的熟练、巧妙的运用,可以是作品的语言变得幽默风趣,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
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修辞格所体现的艺术效果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他的小品中,最常见的是对偶、排比、双关、仿拟等,但最有特色的应属于飞白、别解、易色降用、换序、装佯等。
1、对偶在1999年春节晚会《昨天今天明天》中,有这样一段台词,接近比较严整的新体格律诗,大叔(赵本山饰):“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
齐心协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另外还有一段内容更为典型:“大家好!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撵跑。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国家比较乱套,整天勾心斗角。
今儿个内阁下台,明儿个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勃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从修辞角度看,这段属于宽式对偶,整而不齐。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摘要】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
本文将运用文体分析的方法从修辞方法应用、语言层面偏离两个方面来阐述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从而分析出赵本山小品语言能够广泛深植于大众心中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语言设置技巧修辞偏离1.语言设置技巧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
其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格如押韵,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使语言生动化、形象化;运用了语言层面的各类偏离,如语音偏离、语体偏离、语义偏离等手法,利用人们对习惯思维的迷信,来惩处和捉弄他们;对语句的艺术处理,使得语言巧妙诙谐。
1.1修辞手法的应用文艺要刻画人物,语言形象化是最基本的要求,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无疑会加强作品的人物和主题思想的表达。
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用到各种修辞格,如: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
比喻:你咋不实话实说呢?你让大伙瞅瞅你那老脸长得跟鞋拔子似的我能上赶子追你呀?(《昨天今天明天》)反问:她心眼儿太实,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你薅羊毛偏可一个薅,薅得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昨天今天明天》)夸张:宋丹丹:我不稀得说你那些事儿就拉倒了你,给你留着面子。
我不稀得说他!你说就他吧,就好给人出去唱歌,你这嗓子能唱吗?那天呢,就上俺们敬老院给人家唱去,拢共底下坐着七个老头儿,他“嗷”一嗓子喊出来,昏过去六个。
崔永元:那不还有一个吗?宋丹丹: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那家伙可劲儿摇啊,“大姐呀,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了,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说事儿》)交错配列:怕就是爱,爱就是怕(《小九老乐》)设问:睡的腰生疼,吃的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
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钟点工》)拟人:在《策划》中谈及下蛋公鸡时,大爷描述公鸡心理状态时说道:“当时这个鸡——心里特别矛盾,他一个公鸡,居然要下蛋,不是他的活我要干。
不差钱 语言点分析

分析:我们知道field(语场)指的是what
and why (即是什么,为何事),这里赵本山 并没有搞清楚主题是什么,为何事,因而产 生了“我和你”(是小沈阳和毕福剑还是歌 曲名字)的笑料。再加上他本方言的特色, 不禁引人发笑。
Tenor
毕福剑:我找莲花乡文化站站长赵铁柱。 赵本山:找对了,这就是赵铁柱的爹。 丫蛋: 不是,赵铁柱是我爹。 赵本山:我是赵铁柱的爹,你不找爹么?不是, 找着对了。
2 Register: ① Field
3 Regional Dialect
②Tenor
③Mode
CP and its maxim
Definition:Make your conversational contribution such as is required, at the stage at which it occurs, by the accepted purpose or direction of the talk exchange in which you are engaged.
爷爷却说已经培养她四十多年了,明显违背了质 的原则第一条。这里爷爷之所以这么说,体现出 “望孙女儿成凤”的心情。同时也产生了幽默。
反
赵本山:菜要做一会儿。丫蛋来了,你看 看这孩子,从小就是一身的艺术细菌啊! 毕福剑:艺术细胞。 赵本山:是,你给看看能不能上你那大道。 才艺那是了不得!
分析:这里赵本山明明知道是艺术细胞却故 意说成是艺术细菌,违背了质量准则第一条, 把星光大道省略为大道,不仅违背了质量准 则,也违背了方式准则。产生了歧义——” 你那大道“。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关 联 准 则 违 反
Be relevant
本来是关于有无龙虾, 鲍鱼的问题,但小沈阳话 锋一转,谈论起与点菜无 关的人生,这里刻意违反 了关联原则,把一位又想 摆阔却又吝啬,还碍于面 子狡辩的爷爷刻画得淋漓 尽致,其中还蕴含一定哲 理让观众大笑之余对其话 语不禁思索。
赵氏小品语言偏离现象

赵氏小品语言偏离现象小品这个短小精悍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广大群众中喜闻乐见,它是一门表演艺术,同时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不同的小品具有不同的表演艺术特色,更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
赵氏小品在中国小品界独树一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原因除了演员高超的演技外,其别具一格的语言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赵氏小品的语言堪称魅力无穷,在社会中形成一次次语言流行,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主要在于它大量使用了修辞学中的偏离理论,使语言离开人们所习惯的轨道,突破人们惯有的思维模式,能够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
这种超常规的偏离是一种成功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修辞学界吸收法国新修辞学和比利时列日学派修辞学的成果,引入了零度和偏离两个概念。
所谓零度就是正常、规范、中性的话语修辞状态;偏离是对零度的局部性的、非系统性的违反状态。
偏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能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首先根据所达到的修辞效果可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
好的积极的正面值的偏离叫做正偏离;不好的反面的消极的负面值的偏离叫做负偏离。
正偏离是语言的修辞价值所在,是修辞学所注重的对象。
其次根据偏离度的大小可分为大偏离和小偏离。
大偏离是交际双方明显地感觉到了它的出现,因为它的出现也明显地改变了交际的效果;小偏离是说话和听话的人,写作和阅读的人都不太关心的或者还没有察觉到的偏离形式。
同小偏离相比,修辞学更重视大偏离,把注意力放在能够引起交际效果重大变化的大偏离上。
最后偏离还可分为语言偏离和非语言偏离,语言偏离又可分为语音偏离、语义偏离和语法偏离。
本文试图通过使用语言偏离理论来分析赵氏小品语言的偏离现象,从而揭示赵氏小品如此火爆的原因。
纵观20年来赵氏小品的语言,我们把它的经典语言分为七类实行分析。
(1)老母猪戴口罩——还挺重视这张脸。
(《老拜年》)(2)耗子给猫当三陪——赚钱不要命。
(《拜年》)(3)猪也是这么想的/那驴也是这么想的。
(《功夫》)(4)这个世界太疯狂,耗子都给猫当伴娘了!(《功夫》)(5)鸡先笑了。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语音修辞手段的妙用

在 赵 本 山 的 许 多 小 品 中 ,都 充 分 运 用 了同韵相 协 、 同音多 解、 语音 飞 白、
节 奏 突 变 、 方音 土 语 等 多种 语 音 修 辞
( 赵 本 山 :就 兴你 们年 轻 人连 1) 蹦 带跳 , 搂又 抱 , 又 我们 老 年人 就只 能
干 靠。 (《 亲 》 ) 相 手段 , 凸显 了其 滑稽 幽默 的喜剧 效 果 , “ 、 、 ” 跳 抱 靠 同属 “ 条 ” 。“ 遥 辙 连 给 观 众 带 来 美 的 艺 术 享 受 ,这 也 是 赵 蹦 带跳 ”、 “ 搂又 抱 ”、 “ 能干靠 ” 又 只 本 山小 品 在 近 二 十 年 来 常 盛 不 衰 ,形 四字 格 连 用 ,念 起 来 节 拍 和 谐 匀 称 , 成 了稳 定风格 的重要原 因之一 。 十 分上 口。 ( 2)宋丹 丹 :有人 花钱 吃 喝 ,有 同韵 相协 ,朗朗上 口 “ 音 者 , 人 心 者 也 。 情 动 于 人花 钱 点歌 ,有 人 花 钱 美 容 ,有人 花 凡 生
辙 韵。 一 出场 就 把 人 物 的 身 份 、 工作 情 并 茂 地 表 达 出意 义 ,就 离 不开 语 音 交待 清楚 ,用 押 韵 的 方 式 让 人 记 忆 深 的 配合 ,和 谐 优 美 的 语 言 韵 律 ,听起 刻。 来 悦 耳动 听 ,给 人 以美 感 ,声 音 的 美 妙 同押 韵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赵 本 山 出演 的小 品 正 是 利 用 汉语 语 音 的特 点 , 成 了 大 量 平 仄 相 对 , 形 音 节 单 双 交 替 的 “ 口段 子 ” ,这 些 上 段 子利 用 语 音 上 的 同韵 相 押 形 成 朗 朗 上 口的 顺 口溜段 子 ,让 观 众 感 受 到 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氏小品语言魅力
【摘要】近二十年来,赵氏小品成为春晚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多次获得“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一等奖、二等奖。
“赵氏风”已逐步蔓延到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作品分期语言风格;修辞格
一、语言风格
(一)作品分期
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活动,要想长久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得求变,求创新,不断给观众带来视觉及听觉上的冲击,才能得到认可,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赵氏小品而言,其主题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初期围绕家庭,这个大众化的主题来歌颂党的领导和表达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的喜悦。
如1990年的《相亲》讲的是中年人的情感问题,1991年的《小九老乐》讲的是夫妻间矛盾的产生和化解问题,1992年《我想有个家》通过相亲表达心中对伴侣的渴望。
2、第一个转型期从家庭琐事到直指社会风气 1995年《牛大叔提干》一改以往家庭温馨及颂歌风格,转而批评当下社会贪污腐败风气,以幽默讽刺批评社会不正之风,让观众在笑过之后进行反思。
3、第二个转型期(1995-1999)歌颂农村新生活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走上康庄大道,作品开始直白的歌颂党和国家,高唱幸福生活基调。
如《红高粱模特队》通过农村模特进城表演的事情,展现出农村人民的生活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丰收,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极大提高。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色在于加入了舞蹈,使表演不再那么单一,形成说、唱、舞三位一体。
4、转向调侃在唱完社会主旋律之后,转向纯粹调侃功能。
从《卖拐》开始,相互嘲讽的台词间少了真正的人文关怀,同时寓意社会之险恶,缺乏正义之气和教育意义。
(二)风格特点
一种作品或是风格的形成,是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赵本山自身的艰难生活经历、自身的文艺创作活动以及周围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为赵氏小品的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这才形成了后来别具一格的赵氏
小品。
整体来说,赵氏小品的语言风格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俗”。
这个“俗”不是“俗不可耐”,是“俗而不媚”,是通俗易懂、是生活化、直接化、趣味化。
这是因为,在表演过程中,两三个人物,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憨厚耿直,把生活的故事用生活的话讲出来,用生活的形式展现出来,效果是真真切切
2、“活”则表现在机智幽默、灵活多变、一语双关、时代性强等方面。
不管小品主题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是否针砭时弊,我们都能在言语间体会到另一层意思,笑而不忘。
观众的思维随着语言而动,不只是纯粹的看。
简单的讲,赵氏小品玩儿的是文字游戏,玩儿的是智慧。
二、修辞运用
语言是一种艺术。
艺术家们通过魅力语言,对生活进行加工创造,于是就有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修辞的运用在语言中至关重要,有了修辞,语言才有活力。
赵氏小品如何能在多届春晚上拿到奖项,红遍大江南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语言的魅力——辞格的运用。
(一)多格并用
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格,将所要描述的对象表现的活灵活现。
如在《策划》中宋丹丹有这样一段台词:被狗仔队发现的呗。
第二天全县的鸡鸭鹅狗猫全知道啦。
俺们家这只鸡一夜之间就成名鸡了。
那家伙——过去俺们家那鸡走道是挺胸抬头,器宇轩昂;卡卡——自打生了公鸡蛋,走道变样了,变这样的了,我瞅着爪子搁地上划拉啥那,仔细一看,明白了,练签名儿呢。
这里,首先是谐音。
“狗仔”和“狗崽”谐音双关,幽默风趣,时代感强,同时还具有讽刺意味。
其次,由“名人”造出“名鸡”,属于仿拟,将鸡拟人化。
三格同用,极具潮流和时尚。
(二)摸仿
通过模仿新造词、句、段、仿行业用语等,以熟悉的语言形式表达心得内容。
1、仿句。
《说事儿》“没有新闻的领导不叫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那算不得名人”是仿造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造。
2、仿段。
《说事儿》“啊, 白云,黑土向你道歉,来到你门前,请你睁开眼,看我多可怜,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这些看似非常随意的摹仿中包含着丰富的笑料。
3、仿行业语。
《功夫》“猪撞树上, 你撞猪上了吧! 追尾了是吧?!”仿交通行业语。
“我说你这个人不讲究啊,你不按套路出牌!”“师父领进门, 忽悠在个人。
”仿武术行当语。
“这是什么造型啊? 挺别致啊! 非常6+7啊?”仿央视娱乐节目。
(三)谐音与双关
谐音就是利用字词音同或音近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词来代替本字词, 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如《说事儿》中白云大妈说道自己下乡去给企业剪裁去了,黑土大叔直率,说出了实情“那是养鸡场,她剪完就禽流感了,当时死了一万多只鸡, 最后送她个外号, 叫“一剪没”,谐音“一剪梅”,将说话人内心的矛盾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达到损人的效果。
还有《捐助》“小子长的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长啊。
”其中,“长”与“强”谐音,将二人身高拿来做比喻,显得诙谐幽默。
双关就是言在此意在彼。
《说事儿》中:
黑土:你就飘吧,说不定哪天风大,把你给飘走了。
白云:你黑土有能耐,你也飘啊。
黑土:我飘起来那是沙尘暴!
白云和黑土本是人名,俩人在白云和黑土基础义上增加了一层意义,即自然界的白云和黑土,听来让人忍俊不禁。
(四)顺口溜、押韵
顺口溜在赵氏小品中几乎随处可见,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读来朗朗上口,听来自然流畅,理所应当。
《昨天今天明天》“大家好! 九八九八不得了, 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 齐夸党的领导。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国外比较乱套, 成天勾心斗角。
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
纵观世界风云, 风景这边更好! 多谢!”
这段台词,为了是句式工整,结构上做了些调整,做到了押韵。
不仅把当年国家大事呈现出来,还通过国内外对比,歌颂党的领导和人民幸福生活。
毛毛:爷,你念反了,这是苏格兰情调。
赵本山:啊,情调哈。
就搁.这吃。
两个“搁”是“在”的意思,相当于介词,不用“在”而用“搁”,有语言新鲜感,东北特色。
1、老
毕福剑:爹, 不是,我找您儿子
赵本山:他在乡里等你呢,诶呀,乡里布置的老.隆重了,乡长及书记都在那排队等你了。
“老”字,形容词,形容人或物年龄大,但在这里是“非常”的意思,表示惊叹。
赵氏小品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众多的观众支持,除了其表演内容的生活化、平民化,语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在东北这片民间文化浓厚的肥沃土地上,养育出了具有东北特色的赵氏小品。
只要我们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赵氏小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
就像赵氏小品的发展一样,这需要的是实践的过程。
赵氏小品的语言在运用修辞方面,绝不仅此而已,还需要更多善于发现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刘全花.刍议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点[J].文化广场,2010,8.
[2]梁玉琳.从论元角度看东北方言中“整”字的运用[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3.
[3]崔凯。
书写东北的风情[N].人物,1996,3.
[4]孙莉.论赵本山喜剧小品的辞格运用[N].绥化学院报.2010,2.
[5]范文静.论赵本山小品语言形态的变迁[N].南京大学电视研究.
[6]李海英.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J].修辞学习.2003,1.
[7]邵丽娟.赵本山小品语言的修辞手法[N].艺文论坛电影评介.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