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学名言解释
海德格尔林中路的名言

海德格尔林中路的名言1.向生而死,向死而生的意思据说是犹太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
本人对哲学所知寥寥,也不了解海德格尔,只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两句话。
向死而生:对于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它都在朝着死亡迈进。
(因为生命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有生就有死。
一旦诞生,就意味着它总要死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是朝向死亡而生存着的。
)向生而死:对于一个生命群体来说,它的死,是为了更好的新生。
(新陈代谢,旧的、老的死去,换来新的、进步的诞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死不是无谓的,而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死,是为了更好的新生的死。
)==================个人理解,不当之处,楼下批评哈。
2.马丁•海德格尔对死亡有怎样的观点海德格尔认为个体的死亡不得不从“他们”那里夺取过来。
“他们”认为死亡是普遍的、冷漠的,但是死亡不是特别发生在某人身上的。
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自己的事”,真实的存在需要对某人的死亡作出坚决的预期。
这完全是一种“关心需求”的意识,是让人关注自己的死亡。
问题是“存在”不能被完成直到“存在”不复存在。
当“存在”终结时,存在就不属于具体的个体,而且,个体的死亡就没有意义了。
海德格尔用这一观点来解释被我们经常称为“不存在”一词的意思。
“不存在”是“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用术语“一直凸显”来表示这一本质。
人们一直会对“存在”产生原始焦虑。
海德格尔的意思是我们未来死亡的事实总会让我们非常焦虑。
当然,如果我们的死亡出现了,我们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人类不得不接受我们会死亡这一事实,正如我们不得不接受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活着这一事实。
3.海德格尔对于死亡有什么见解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之中,对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人存在价值的看法。
他认为,“我将要死”并不是世界中的一个外在的和公开的事实,而是我自己存在的一种内在可能性。
我随时都可能要死,因此死就是我现在的可能性,而且我也肯定会死,无论是死于哪种方式,因此死又是我存在的极端性。
经典哲学名言与解释

1.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泰勒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伊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哲学家。
早年是商人,后游历巴比伦,埃及等国,学到数学和天文知识,后从事政治和工程活动,晚年转向哲学。
几乎涉足人类的全部思想和活动领域,被尊为“希腊七贤之首”。
认为水是世界的本源。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2.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亚里士多德哲学家与船夫的故事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
同样,哲学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着哲学中,人说到底是“哲学的”存在。
所以,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本性。
3.聪明的人应该像猪一样不动心皮浪古希腊怀疑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认为,感觉是我们感受外在世界的唯一通道,但是感觉又是不真实的,所以,感觉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错误。
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他们,应该保持不介入,无意见,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
提出: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
就是中止,不肯定也不否定,首先应该沉默,然后就是没有任何烦恼。
“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就像影子随着形体一样。
”4.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居里夫人: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5.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因为万物皆变,此河流已经不是彼河流了。
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回到过去,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自悲切,还不如珍惜现在,把握现在。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叔本华拥有的想放弃,没有的想拥有,也许这就是生活。
但生活也同时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可能失而复得,如健康,金钱,地位,朋友等,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会再有,如青春,生命。
6.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世界公认十大哲学家名言名句

世界公认十大哲学家名言名句世界公认十大哲学家名言名句1.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作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笛卡尔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他提出的这句名言意指:明确自我存在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现实。
2. "爱因斯坦时空相对论"-爱因斯坦阐释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发现了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奥秘,他的相对论理论是人类认知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3. "天真者以为他已了解了一切;愚蠢者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伏尔泰这句名言反映了人类对自我认知和审慎分辨的需求。
只有深刻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和局限,才能够更好地探索外界的领域,实现认知上的跨越式发展。
4. "自由、平等、博爱"-伏尔泰伏尔泰没有局限在个人领域的思考,他的这句名言针对随时随地不同受众,它是所有进步思想的源头之一。
自由、平等、博爱三个关键词,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世界范围内没有机会的情况下良知和道德的源头。
5. "人民无所依,洒尽血沾衣"-张宗祥这句名言出自《保路会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首反抗外来侵略的歌曲。
它反映了人民渴望温饱和和平的内心,又展现了他们为了自由和尊严而英勇抗争的决心。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易经》是一部中国传统哲学经典,它深刻地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句名言点明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选择和坚持,它强调了奋发向上和诚实谦虚的品质。
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反映了道家的理念和思想。
这句名言旨在表达了宇宙万物皆有其讲究,一切皆追求动静互相平衡,而人应当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
8. "孔子望城而彻"-孔子作为中国孔子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关注到的是文化发展和人类关系领域。
老子名言100句解释哲学人生

老子名言100句解释哲学人生1.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解释: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含义,但其中必定有很多深奥的内涵,并不是人们能够一窥既定模式后就弄懂了。
2.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
”解释:人们应该在无关激烈的行动中缜密思考,不要看起来像是放任自流的样子,其实每个行动都是有目的的。
3. 《道德经》:“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解释:宇宙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潜能和可能性的庞大机器,我们每个人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应当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4. 《道德经》:“万物皆有宗。
”解释:每件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某种本质上的共性,勿忘物我同源,唯有敬重这种本质,才能彼此笃信以及协助相辅。
5. 《道德经》:“吾日三省吾身。
”解释:每个人一旦做出任何事情,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而不管当天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都只有自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6. 《道德经》:“慎终追远。
”解释: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慎重考虑,不要只管收获当下的成功,而是做到终身受用。
7. 《道德经》:“止而后有。
”解释:在追求任何事情之前,要确定自己心中的定位,理清前因后果,活在当下也要把自己未来在其中的每一步都规划好,停下脚步一定会有收获。
8. 《道德经》:“大道泛入,处处乎哉!”解释:“大道”便是指“道”,无处不在,实质上便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知,这份认知以及自身思想的形成都是人们进行“修行”的重要过程。
9. 《道德经》:“其言,义之言者,而非施之言者。
” 解释:意思是不要只是施行表面上的义务,而是把用心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这样的施行才是有深远的意义。
10. 《道德经》:“至柔至和,虽勇不强。
”解释:语出温和,博取众人善意,不是强求,而是心怀一股细腻的柔软之恩,哪怕勇敢,也要适度,不可执迷。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经典名言全解析

一名言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咱们的感觉而存在,为咱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二、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算了。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动身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此刻: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大体领域③实践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体,而是进程的**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进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五、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括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六、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处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熟悉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顶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方式论前提。
②现代科学研究方式及其功效丰硕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式。
八、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快来看看吧!《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马克思哲学名言赏析

马克思哲学名言赏析
1. "世界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句话是马克思最为著
名的名言之一。
意思是人类社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之一。
2. "哲学的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 ——这句话强调
了哲学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哲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人
们发现和改变社会的不公和不足,实现真正的人类解放。
3. "物质决定意识" ——这句话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重
要表述。
意思是人类的意识和思想都是由物质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而不是相反。
这一思想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4. "无产者没有失去的东西,只有要夺取的一切"——这句话强
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没有任何东西可
以失去,只有通过革命夺取一切,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解放。
5. "劳动使人自由" ——这句话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和人的自由。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也是实现人类自由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真正自由。
世界著名哲学家名言名句及解释

世界著名哲学家名言名句及解释
1. 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万物流转不息,一切皆为变化。
这句名言来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它表达了赫拉克利特对世界的观察和
哲学见解。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变化过程,一切事物都在持续不断地流动和变化。
这个观点强调了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无常性,暗示着我们不应该对事物抱有固定的观念和期望,而应该适应和接受变化。
赫拉克利特的这个名言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哲学思考方式,提醒我们要以开放的
心态去看待世界和人生。
事物的变化和流动并非消极或令人困惑,而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获得真正的智慧和自由。
2. 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名言来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是他提出的一种道德原则。
它表达了“仁”
的思想,即善待他人、待人如己的道德准则。
孔子强调了人们应该通过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感受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对我们做某些不好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应该避免做同样的事情。
这个原则教导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关心他人的感受,以及抱有善意和慈悲的心态对待他人。
孔子的这个名言强调了道德和伦理意识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
行为选择时要以善意和公正为依据。
它鼓励人们培养内心的宽容和善良,并以温和的方式影响他人,为社会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名言解释
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事物。
人贵有自知之明;无巧不成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心隔肚皮——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鬼容易画人难——意识要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识对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推动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
出门问路,入乡随俗;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识时务者为俊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主观要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闭着眼睛捉麻雀;高不成,低不就——不从从实际出发,主客观相分离。
生死由命,宝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思想。
烧钱化纸一堆灰,披麻戴孝假慈悲——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思想是错误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树下面好乘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瑞雪兆丰年;人看自小,马看蹄爪;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睛带雨伞,饱带军粮;磨刀不误砍柴工;远水解不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上梁不正下梁歪;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水有源,树有根——事物存在时间上的联系。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无风不起浪,无鱼水不深;无利不起三分早;无事不登三宝殿;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根据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部分离不开整体。
小不忍则乱大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重视部分,以大局为重。
站得高,看得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好汉不吃眼前亏——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对部分起统率作用。
因此,我们要立足整体,综观全局,从长远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一颗耗子屡搅坏一锅汤;一失足成千古恨——事物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火烧眉毛顾眼前——从实际出发解决目前急需问题;只顾局部和现在,不能顾全大局和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树挪死,人挪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山不转水转;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是三截草,三穷三富不到老;士别三日,当刮
目相看;光阴四季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再返;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筵席;丹桂有种,富贵无根;一朝天子一朝臣;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好汉不提当年勇——事物变化发展的普遍性。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事物发展的普遍性。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乌云遮不住太阳;时势造英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黄泉路上无老少——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顺藤摸瓜,顺水求源;因风吹火,用力不多;量力而行——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强扭的瓜不甜;逼犊牛下崽——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不怕学不好,就怕不用脑——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趁水和泥,趁热打铁;艺高人胆大;拾到也要弯一下腰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多行不义必自毙——违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人,必然受到历史的惩罚。
一个巴掌拍不响;山有高低,水有深浅;河有两岸,事有两面——事物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关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两点论”认识对处理问题,反对“一点论”。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长痛不如短痛;纸包不住火——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