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引流护理
T管引流的护理

T管引流的护理1、妥善固定:将T管妥善固定于腹壁,防止翻身、活动时牵拉造成管道脱出。
2、加强观察:观察并记录T管引流出胆汁的色、质、量。
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且具有一定黏性。
术后24h内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如胆汁过多,提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如胆汁浑浊,应考虑结石残留或胆管炎症未完全控制。
3、保持通畅:防止T管扭曲、折叠、受压。
引流液中有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时要定时挤捏,防止管道堵塞。
必要时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用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操作时需注意避免诱发胆管出血。
4、预防感染:长期带管者,定期更换引流袋,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
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引流管口平面,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引流管口周围皮肤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5、拔管护理:若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14天,试行夹管1-2天;夹管期间注意观察病情,若无黄疸、发热、腹痛等症状,可经T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持续引流24h以上;如胆道通畅,无结石或其他病变,再次夹管24-48h,病人无不适可拔管。
年老体弱、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激素者可适当延长T管留置时间,待窦道成熟后再拔出,避免胆汁渗漏至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拔管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可自行闭合。
若胆道造影发现有结石残留,则需保留T管6周以上,再做取石或其他处理。
腹腔引流护理1、引流管:妥善固定,标识清楚,保持通畅,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流出口,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2、引流袋:普通引流袋每日更换,抗反流型引流袋可2-3日更换一次,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引流液: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病人伴有腹胀、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堵塞或引流管是否滑脱;对行负压引流者需根据引流液抽吸情况及时调整负压,维持有效引流。
t管引流护理措施

t管引流护理措施
t管引流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常用于排出胃肠道内的液体和气体。
在t管引流的过程中,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t管引流护理措施:
1. 观察引流量:护士应每3小时观察t管引流液量,并记录下来。
如果引流量超过正常范围,应及时通知医生。
2. 观察引流液性质:护士应观察t管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和性质等方面,并记录下来。
如果呈现混浊、异味、出现血液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 维持引流畅通:护士应每隔6小时左右,用生理盐水冲洗t 管,以保持引流通畅。
4. 防止感染:护士应每隔12小时左右更换t管周围的敷料,并定期清洗t管。
同时,应注意消毒手部和操作工具。
5. 维持患者舒适:在t管引流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疼痛。
护士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并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不适。
6. 饮食护理:在t管引流的过程中,患者应遵守医生的饮食要求,以防止引起胃肠道不适。
总之,对于t管引流患者,护士应密切关注引流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且维护好患者的舒适和安全,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1 -。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T管引流护理是指对于患者进行腹腔脏器切除术后使用的引流管进行护理的过程。
T管是一种用于引流腹腔脏器的引流管,通常置于胆囊切除手术后的胆总管或肝胆管术后的引流管。
T管引流护理的目的是避免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和康复。
一、术后密切观察T管引流情况:在T管引流置管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排出的引流液量和性状。
正常情况下,引流液应该是淡黄色或无色透明的,且量逐渐减少。
如果引流液呈现浑浊、有异味、颜色深、量明显增多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二、保持T管引流通畅:定期按医生嘱咐对T管引流进行冲洗,以保持引流通畅。
冲洗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疼痛或出血。
同时要注意观察冲洗后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
三、定期更换T管引流袋:T管引流液需要定期倒出并更换引流袋,避免引流袋内的引流液满溢。
更换引流袋时要做好无菌操作,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四、避免T管引流带移位或拉扯:患者在床位转移或活动时,要避免T管引流带移位或拉扯,以免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
特别是需要患者进行转位或床边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T管引流带。
五、定期检查T管引流部位:定期检查T管引流部位皮肤情况,观察是否有渗液、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六、监测患者体温和症状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症状变化,观察是否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感染症状。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七、及时处理T管引流异常情况:如果出现T管引流过多、过少、堵塞、脱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避免延误引发并发症。
总之,T管引流护理是重要的术后护理环节,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细心操作,确保患者引流通畅、皮肤完整、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希望上述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T管引流是一种外科技术,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细枝及多发性充血性疾病,其也被用于
机能产瘤和疝气的引流。
T管引流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减少尿液流出量和头水压力,改
善病人质量生活;同时,由于疗程长,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以确保病人有良好的恢
复和安全护理。
1.确保密封性:护士在放置T管时应在引流器的粘连表面覆以涂病浆,并在一定压力
下确认T管完全固定。
2.定期处理:护士应定期检查T管的附件,包括针头、联接夹和引流器的附件;同时,定期检查T管的准确安装位置,确保没有异物堵塞和脱落。
3.注意水位:护士应定期给病人做水位点测量,每次检查时应记录水位测量结果,同
时及时隔离污染物,尤其是阶段性尿液偏颜色时。
4.清洁处理:定期清洗引流器及其附件,保证引流器无异物污染;同时应每周在病人
体表查看引流器所处的区域,确保没有发炎、出血等异常情况。
5.安全护理:在T管引流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要点及安
全措施,正确处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6.营养支持:T管引流需要一段较长的疗程,病人易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情况,所以护士要对病人进行营养支持,以确保病人的恢复及护理质量。
7.病情危险状况:护士要及时观察病人的生理状况,如低血压、出血、抽搐、呼吸困
难等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及做好有关抢救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简述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简述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要点T管引流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它的作用是通过管道引导体内的液体或其他物质外流,以达到治疗或减轻疾病症状的目的。
T管通常被用于胆道手术或胆道疾病的治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T管引流的目的和护理要点。
一、T管引流的目的T管引流主要是为了减轻胆道手术后的胆汁淤积和炎症,防止胆汁外溢导致感染和伤口裂开等并发症。
同时,T管还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胆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T管引流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手术部位,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病痛。
二、T管引流的护理要点1.定期观察引流情况T管引流后,我们需要定期观察引流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颜色、量和质地等。
如果引流液呈现深黄色、棕色或呈现鲜红色,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胆汁淤积、出血等问题,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此外,如果T管引流不畅或堵塞,也应及时处理。
2.防止感染T管引流的患者容易感染,因此我们需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手部接触引流管。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以免引起感染和腹泻。
3.保持引流管的通畅T管引流需要保持管道的通畅,避免堵塞,这需要我们经常进行引流管的冲洗和清理。
在进行清理时,我们需要注意操作的卫生,保证不会造成二次感染。
4.定期更换引流管T管引流需要定期更换引流管,通常是每周一次。
更换时,我们需要注意卫生,保证换管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和感染。
5.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T管引流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留置管道,容易造成患者身心压力,因此我们需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关心患者的生活。
同时,我们还需要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和引流管的护理方法,以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管道的护理和康复。
T管引流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治疗方法,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注意手术安全和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证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T型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观察引流情况: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以及T管的位
置和固定情况。
一旦发现引流液量明显减少或引流液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2.定期更换引流瓶:T管引流的患者一般会配备引流瓶,应定期更
换,通常为每4-8小时更换一次。
更换引流瓶时要注意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状态。
3.注意皮肤护理:由于T管需要通过切口插入体内,因此周围皮肤
需要定期清洁、消毒。
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酒精棉球擦拭T管周围的皮肤,并注意保持T管周围干燥清洁。
4.防止导管脱落:要将导管妥善固定,观察导管的位置,以防导管
脱落导致引流失败,或引起创面感染。
5.保持管周卫生:保持置管周围皮肤清洁卫生,不可长期处于潮湿
环境下,以防继发感染。
6.保持休息:对于T管引流的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
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引流通畅。
7.饮食注意:带管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8.保持引流管通畅:平时注意引流袋位置勿高于引流口,平卧时不
高于腋中线,勿打折,勿堵塞,防止逆流及感染。
9.淋浴时的保护:沐浴时应采用淋浴方式,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
伤口处,敷料被渗湿时,应及时更换,以防感染。
禁止盆浴。
10.标记和观察:可在T管上标明记号,以便观察T管是否脱出。
若
发现胆汁引流不通畅,则要看管道内部是否发生堵塞,可以尝试挤压T管,同时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11.注意保暖:注意腹部保暖勿受凉。
术后t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术后t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术后 T 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
1.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或折叠,定期冲洗引流管,防止堵塞。
2. 观察引流液: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3. 妥善固定:T 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患者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牵拉。
4. 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
5. 注意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 观察伤口: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处理。
7. 功能锻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量的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8.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检查 T 管的位置、通畅情况及肝功能等。
9. 注意自身症状:患者要注意自身的症状,如出现发热、腹痛、黄疸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10. 心理护理:患者可能会因为 T 管的存在而感到不适或焦虑,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如有疑问或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继续向我提问哦。
T管引流的护理

T管引流的护理
1、密闭和妥善固定
引流的装置衔接紧密避免渗漏,T管不宜太短尽可能不固定床上,T管出皮肤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对外露部分做好标记,引流早期不慎滑出,会到致胆汁型腹膜炎,后果严重。
2、有效引流
通常,是保持有效引流的前提,若引流不畅会到致胆道压力增高,胆汁溢出,流入腹腔引起感染;半卧位、平卧时引流管远端不高于腋中线;站、坐、行走时不高于腹部切口。
3、观察引流量、色、质
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术后24h分泌300-500ml;恢复进食后600-700ml;以后每日减少至200ml。
正常胆汁黄绿色、清亮、沉渣有一定粘性、术后1-2日颜色可呈淡黄色浑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突然减少甚至无流出:提示管道阻塞、扭曲、折叠或脱出,对症处理;引流过多:提示胆道下梗阻。
4、分阶段观察
术后48小时、3-5天、术后1周,术后10天引流情况。
5、严格无菌预防感染
定时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引流袋、定时做胆汁常规和细菌培养;引流管接头应不少于4㎝;严防向上挤压引流管,冲洗时勿加压,用自然大气压的速度冲入液体。
6、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出血:结扎线脱落、肝断面渗血、凝血功能差肝叶切除术者卧床休息改善和纠正凝血功能加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引流液。
胆瘘:胆管损伤、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滑脱。
感染:膈下感染、引流液逆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管引流护理
(一)目的:
1.防止患者发生胆道逆行感染。
2.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
3.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病情。
(2)评估患者“T”管引流情况。
2.操作要点:
(1)做好准备,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T”管及右腹壁,注意遮挡患者。
(2)将固定于腹壁外的“T”管,连接引流袋,引流袋应低于“T”管引流口平面。
(3)维持有效引流,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嘱患者保持有效体位,即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者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
(4)观察胆汁颜色、性质、量,并记录。
(5)根据患者情况每天或者隔日更换引流袋一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具体方法是:铺垫巾于所换引流管口处的下方,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近端,将新引流袋检查后挂于床边,出口处拧紧;一手捏住引流管,一手捏住引流袋自接口处断开,将旧引流袋放于医用垃圾袋中;消毒引流管口周围,将新的引流袋与引流管连接牢固,观察有无引流液引出并妥善固定。
(6)“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放置或者更换引流袋的注意事项;
(2)指导患者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保护“T”管。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
2.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T”管脱落。
3.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