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宪益《卖花女》译本的探究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两英译本死亡委婉语翻译的文化比较

《红楼梦》两英译本死亡委婉语翻译的文化比较

《红楼梦》两英译本死亡委婉语翻译的文化比较一、引言作为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之一,《红楼梦》对中国文学史影响非同凡响。

它突出的文学成就以及艺术魅力吸引了许多翻译家把它翻译成各种语言。

自19世纪以来,已经有多种英译本陆续问世,这些译本为跨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一个是英国出版的David Hawkes 译本 T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个是1978年在出版的杨宪益、戴乃迭(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译本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两个英译本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译者都显露了自己深厚的文学造诣。

同时,他们在文学翻译都有各自的得失。

二、两个英译本的比较作为源语语言文学和译语语言文学的中间人,译者在完成翻译任务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在对源语读者语言、风格、文化信息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译者会考虑如何把他们所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

他们应该跟源语的想法一样:比如,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把正确的意思翻译出来,如何把场景描述生动,如何让人物形象更有魅力,如何体现写作风格,以及如何传达原文化等等。

这本身就是一个重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就算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译者的译文也不尽相同。

为了说明这点,笔者将从《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引用一些例子,并从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理解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否则翻译将是空中楼阁。

大多数翻译错误都是由译者的误解造成的。

没有正确的理解,译者传达的就不是原文的意思。

其实任何对原意的改动都是对原著的不忠诚。

抛弃了原有观点的翻译,已经不是那个翻译了。

对汉语的理解包括对词意和句子的理解以及背景知识的理解。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个社会的一切特点诸如等级制度,伦理道德等都渗透在字里行间。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差距很大的语言,很多习惯说法不好懂,这也增加了翻译的困难。

语境理论下戏剧《卖花女》的方言翻译策略比较

语境理论下戏剧《卖花女》的方言翻译策略比较
会地 位 ", 表 示 人 物 关 系 的 亲 疏 远 近
主题 的一种 重要方 式 】 l 拍。
语 言特 征 。此 外 , 所 有 的研 究 都 只关 注 到 主要 人 物 卖 花女 和 其父 亲 。事实 上 , 戏剧第 1 幕 中还 有 两位 路 人 讲 的 是 方 言 , 一位 身份 为“ 旁边 的人” ( T h e B y s t a n d e r ) , 另一 位 身 份 为 “ 刻 薄 的旁 观者 ”
( T h e S a r c a s t i c B y s t a n d e r ) , 载 着 卖 花 女 离 开 的 出 租 车 司机也操 一 口伦敦 东 区方 言 。这 些人 物对 白 中的变 异特 征常 被研 究者们 忽 略 。 方 言 翻译 并 非简 单 的语言转 换 。人 物对话 处 于一 定 的情 境 之 中 , 因此 翻译 与语 境 密 不 可 分 。 罗莎( R o s a ) 曾指 出 , 方 言 翻译 涉 及 的不 只是 语 言 形 式 的翻译 , 真 正 的难 度来 自于既要 再现 形式 , 还 要 表 现方 言所包 含 的情 境 意 义 ( 包 括 交 际 意义 和 社 会符 号 意 义 ) J 。本 文从 语 境 理 论 的视 角 , 考
( C o n t e x t o f C u l t u r e ) 和情 景 语 境 ( C o n t e x t o f S i t u a —
t i o n ) 。 系统功 能语 言 学将 语 境 分 为 三层 : 文 化语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1 2 - 1 0 基 金项 目: 中央民族 大学科研 项 目“ 英汉汉英方 言翻译特征 的比较研 究” ( 2 0 1 6 K Y Q N 3 1 ) ; 中央民族大 学团队建设项 目“ 中 国 少数 民族 文化 典 籍 英译 研 究 ” ( 2 0 1 5 M D T D 0 2 C ) 作者简介 : 姜静( 1 9 7 6 一) , 女, 湖 南长 沙人 , 北 京 外 国语 大 学 中 国 外 语 与 教 育 研 究 中 心博 士 研 究 生 ,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讲 师。

意境论视角下《边城》三个译本的比较分析

意境论视角下《边城》三个译本的比较分析

意境论视角下《边城》三个译本的比较分析作者:施洪梅莫运夏来源:《科技视界》2017年第03期【摘要】《边城》是我国田园牧歌派小说的典型代表作,是一个时代和一片土地的标志,作者沈从文致力于湘西乡土人情的描写富有魅力地展现出了中国文学中独有的神韵和意境。

该篇的英译本也是众多学者分析的语料,本文以我国特有的本土翻译理论,即茅盾先生的艺术创造性翻译(意境论)为理论基础,对《边城》的三个不同时代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阐释文学翻译中的艺术意境再现过程。

【关键词】《边城》;艺术创造性翻译理论;意境【Abstract】Biancheng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ypical pastoral eclogue in China. What Shen Congwen depicted about the landscape where the custom cultivated unfolded the particular special shenyun and yijing in Chinese literature. Based on Maodun’s theory of the artistic creativ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Biancheng and elucidates the process of reproduction of artistic yijing in literary translation.【Key words】Biancheng; Theory of the artistic creative translation; Yijing0 前言《边城》是我国乡土文学大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期四川与湖南交界的小城茶峒,作者用平淡的笔墨勾勒出翠翠和二老朦胧且富有悲剧色彩的爱。

接受美学视角下《卖花女》汉译本戏剧效果对比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卖花女》汉译本戏剧效果对比研究
一引言卖花女是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的著名剧作之一作者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语言风格的细致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伊莉莎eliza语体风格的变化更是推动了剧情的向前发展凸显了全剧的主题意义把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
第 27 卷第 4 期 � � V l . 27, N .4 � � � � � � � � 2� 01 � 3 年 8月 � J a l fB a ic h e gN a lU i e i A g ., 2 01 3
[1] 美的感受 � " 杨宪益和林语堂都对此剧本进行过 汉译 , 但对译本的语言风格 , 文本隐含信息以及特
殊词类的处理皆有所不同, 由此在译入语读者中产 林译本无论是在词的选择还是句式处理上, 都充满 生的戏剧效果也不尽相同 � � 以下结合实例进行阐 书卷气� 以下结 合伊 莉莎 ( El i a)� 息金 斯 ( Hig � � 述 � � � g i ) 和杜立特 ( D l i l e) 的对白, 分析两译本对不 二, 主要人物语体风格的不同处理 同人物语言的处理 � 1 . 伊莉莎语言的翻译 � 通常情况下 , 戏剧是演员以舞台表演形式 , 通过人物对话来 说话者
一, 引言 � 卖花女� 是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的著名剧作之 , 一 作者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语言风格的细致描写,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伊莉莎( El i a ) 语体风格的变化 更是推动了剧情的向前发展, 凸显了全剧的主题意 义, 把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作者通 过大量使用方言, 土语, 俚语, 俏皮话等, 使每个人的 形象生动而鲜明, 在英国戏剧界大获成功� 作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经典戏剧具有促进 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然而, 戏剧文本本身只是一 个客观存在, 在接受美学看来 , 只有通过读者的阅 读, 才能实现其意义 � 因此 , 要将这样一部经典的 作品成功译介到中国, 译者除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 底, 同时必须考虑文化差异以及译入语读者的阅读 "使读者在读 习惯 �正如茅盾所言, 文学翻译应该 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 感动和

戏剧对白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卖花女》剧本对白翻译述评

戏剧对白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卖花女》剧本对白翻译述评

戏剧对白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卖花女》剧本对白翻译
述评
何远秀;陈秀南
【期刊名称】《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4)004
【摘要】戏剧对白翻译贵在形神兼备.如若不能,则先神似而后形似.文章引用实例就<卖花女>汉译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杨宪益的译本是形神兼备的典范,值得从事戏剧对白翻译的译者学习借鉴.
【总页数】5页(P94-97,177)
【作者】何远秀;陈秀南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外语系,重庆,408100;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6
【相关文献】
1.舞台性对戏剧翻译的影响r——以《卖花女》两个汉译本为例 [J], 谢莉
2.戏剧对白中的话语标记语与人物性格关系--以《卖花女》为例 [J], 张丽;秦红梅
3.从视听性角度论戏剧对白翻译——以《茶馆》中的对白翻译为例 [J], 彭羽佳;蔡玉辉
4.论言语行为理论对文学作品中对白翻译的指导作用——以《红楼梦》两种译本的
对白翻译为例 [J], 蒋慧
5.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从本体诗歌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江枫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翻译 [J], 彭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方言话语的翻译转换分析——以《苔丝》和《卖花女》为例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方言话语的翻译转换分析——以《苔丝》和《卖花女》为例

2021年3月第29卷第1期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 f X i' 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Mar. 2021Vol. 29. No. 1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方言话语的翻译转换分析—以《苔丝》和《卖花女》为例姜静(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_81)摘要:文本体裁和话语模式是文学翻译中常需考虑的因素。

本文对英文小说《苔丝》和戏剧《卖花女》汉译本中语言变异和零散句式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方言话语的转换特征。

研究表明,话语模式和翻译目的影响着方言翻译策略的类型,以及方言标记使用的频率。

从方言话语在小说和戏剧中的翻译转换特征可以看出,与方言话语翻译相关的参数中,文本体裁、语域和方言的人际功能是文学文本中影响方言翻译抉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方言;语域;语篇功能;文学体裁;文学文体学;文学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76(2021)01-0094-05Abstract :Genre and mode are crucial factor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Through a stylistically quantitative study of dialectal fea­tures and minor sentences in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ess o f the d' Urbervilles and Pygmalio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ype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he frequency of dialect features in translations are concerned with text genre and textual function of the dialect in the origianl text. By delving into the dialectal features of the transl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ext genre,register, and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a dialectal discourse constitute the commonly used variables for dialect translation.Key words:dialect;register;textual function;literary stylistics;literary translationi•引言G reg〇ry(1967)根据传播媒介的差异提出了话语模 式分类,使话语突破了对话和书写的简单划分。

杨宪益翻译思想及语言运用评价

杨宪益翻译思想及语言运用评价

杨宪益翻译思想及语言运用评价杨宪益,文学家与翻译家。

该文通过对杨宪益翻译作品所体现出的翻译思想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虽然杨译的作品确实存在些许问题与不足之处,但是从整体上的翻译效果以及其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与文化传播作出的贡献来说,杨宪益确是中国难得的翻译家与学者。

一、杨宪益的翻译思想评价杨宪益一生从事翻译工作,在他演讲与出书序言中谈过自己对翻译的一些看法,即翻译要坚守严复的“信达雅”三准则,做到忠实与通顺;翻译的可译性。

后人又在其翻译的作品中总结了另外两个翻译思想:归化与异化结合,异化为主;直译与意译结合,直译为主。

下面我就将对这四个翻译思想逐一进行举例说明评价。

(一)、坚守严复“信达雅”三原则,重忠实与通顺“信”“达”“雅”是由思想家严复提出的。

杨宪益认为,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三个字。

总的原则是对原作的内容,不许增加和减少。

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表达原作的神韵。

译者要忠实于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尊重原作者的创造性工作。

针对杨宪益的忠实与通顺,下面以《卖花女》中杨宪益译本来分析:The bystander:You be careful:give him a flower for it. There’s a bloke here behind taking down very blessed word you’re saying.The flower girl:I aint done nothing wrong by speaking to the gentleman. I’ve a right to sell flowers if I keep off the kerb.—杨译如下:旁边的人:你留点神:给他一支花。

后面有个人可把你说的话全给记下来了。

卖花女:咱跟那位先生说句话不能算是作坏事呀。

咱卖花也不犯法,又没在人行道上。

—《卖花女》讲的是语言学家希金斯与友人打赌,说可以将来自下层社会的语言极其不标准的卖花女伊莉莎训练成贵妇的故事。

杨宪益先生翻译生涯研究

杨宪益先生翻译生涯研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杨宪益先生翻译生涯研究苗雪松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摘 要: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与杨宪益的人生经历,分析其翻译生涯。

杨宪益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翻译生涯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止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本文根据杨先生不同时期不同的翻译状况,将其长达半世纪的翻译生涯分为四个阶段:业余译者阶段、职业译者阶段、译作高产阶段、功成名就阶段。

本文以期向读者展示杨宪益的翻译生涯,为将来的学者研究翻译家杨宪益打下基础。

关键词: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生涯作者简介:苗雪松(1993-),女,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方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20-02杨宪益是中国当代资深翻译家、文学翻译巨匠,为中国翻译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与夫人戴乃迭默契合作,将中国优秀古典、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风采;同时杨先生独自将许多世界优秀文学作品从英语、法语、古希腊语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为中国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

杨宪益先生既促进了中国文学作品在世界的传播,又推动了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流传。

(一)业余译者阶段这一时期,国内动荡不安,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国土,国民政府战势不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抗敌。

1936年至1940年,杨宪益先生就读于牛津大学默顿学院。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戴乃迭,后两人相恋。

杨宪益先生最初开始翻译是为了帮助爱人戴乃迭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所选翻译作品都是二人所喜爱的。

杨宪益先生毕业后,携恋人戴乃迭回国。

俩人任教于大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翻译。

杨益宪少时接受了优秀的国学教育,饱读中国古典文学,为文学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爱人戴乃迭在牛津大学研修了中国文学专业,受杨宪益先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喜欢中国文学。

为了帮戴乃迭提高中文水平,两人将翻译活动当做业余爱好,翻译了一批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杨宪益《卖花女》译本的探究内容摘要:戏剧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特别是伴随着我国国内翻译理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戏剧被翻译成汉译本。

但是相较于普通文本而言,国外戏剧译本的可读性比较差,无法有效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此,对于戏剧译本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杨宪益的《卖花女》译本为例,就其具体的翻译特征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我国戏剧翻译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卖花女》译本研究翻译特征《卖花女》作为英国戏剧史上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目前,其已经被翻译成众多语言版本,同时也已经被翻拍成许多电影和电视剧等题材,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当前我国众多《卖花女》的汉译版本中,杨宪益先生的汉译版本无疑是最为经典的一个翻译版本,其再现了原作中的文学精髓,提升了翻译质量。

因此,对于杨宪益先生的汉译《卖花女》版本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卖花女》简介《卖花女》是世界伟大戏剧作家萧伯纳的经典作品,其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全球读者的欢迎。

截至今日,其魅力依旧不减,并且已经被拍摄成电视剧和电影等影视节目。

《卖花女》实际上就是讲述一个行为举止粗鲁,口音浓重的贫穷卖花姑娘伊莉莎在希金斯教授(语言学家)的培养下而逐步成为一个行为规范、谈吐举止高雅的上流名媛故事。

而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对其进行了详细地翻译,实际的翻译贴合原文,具有很强的流畅性和幽默性,同时翻译语言简练。

因此,其译本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下面就其具体的翻译特征进行详细地阐述。

二.杨宪益《卖花女》译本的翻译特征1.词汇简单,便于理解词汇是翻译过程中的基本单元,其质量直接关乎后续翻译句子和语篇翻译的整体质量,所以在词汇方面,相应的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翻译情况,本着“准确、生动、形象”的原则,合理选择翻译的汉语对应其会,遣词斟酌,确保所翻译词汇的准确性,切不可一味地追求文本翻译的华丽而使翻译失去了其原有的翻译语句含义。

否则就会得不偿失,极大地影响了其翻译的整体质量。

然而,当前西方戏剧等的译本中,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于词汇翻译的准确度不够,部分翻译人员单纯地按照文本的具体语句来进行逐词翻译,却没有考虑具体的文本含义,以至于使我国国内读者在阅读这些译本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困惑感,甚至也会造成读者的无解。

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文本翻译信息,在考虑受众思维的基础上,对相关词汇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以在确保翻译信息质量的基础上,提升翻译的整体质量。

此外,词汇作为翻译过程的基本单元,是遣词造句的重要条件,其合理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读者理解翻译原文的具体含义,同样可以显著增强翻译的整体形象性、生动性,尤其是可以借助生动、传神的简单词汇来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理解原文所要反应的具体含义,从而可以显著提升文本翻译的质量。

可以说,词汇是翻译的基础,是确保翻译整体质量的重要条件。

通过对于杨宪益《卖花女》译本进行研究可知,在词汇翻译方面,杨宪益先生所用的各种词汇大都比较简单,读者很容易即可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的具体含义,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翻译的理解难度,这点和林语堂译本中所用的词汇具有显著差异,后者在选择词汇的过程中会更加倾向于保守,同时在遣词方面的词汇量也更加丰富。

例如,针对《卖花女》中的这句语句:“I don’t eat less heart than him;and I drink a lot more. I want a bit of amusement,cause I’m a thinking man. I want cheerfulness and a song and a band when I feel low.”杨宪益关于这句话的翻译为:“咱吃的比人家少;喝酒的比人家也多。

咱还需要一点娱乐,因为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要是咱不痛快的时候,咱喜欢热闹一下,唱个歌儿,来点音乐。

”杨宪益将语句当中的“I”、“cheerfulness”、“song”和“band”分别翻译为了咱、热闹一下,唱个歌儿,这种翻译方式简明易了,很容易就可以使读者来理解。

2.句子简单,句意明确如果将词汇比作为翻译过程中的基本单元,那么句子就好比翻译的“细胞组织”,其同样会对翻译的整体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语句通顺性和含义协调性方面。

否则,如果所翻译的语句结构过于复杂,那么势必会增加翻译人员翻译的难度,同时也会对影响读者理解句子具体含义的准确性和效率性。

纵观当前的文本翻译而言,因句子结构错误问题所引发的翻译质量问题是文本翻译错误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词汇内容简单,即便存在翻译错误,那么也不会对读者的翻译造成影响。

但是如果语句结构存在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文本翻译的质量,甚至会歪曲文本的本身句意,从而影响了翻译的实际质量,影响读者的理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理解某种文本的过程中,主要按照自身母语的语言逻辑思维来进行解读,所以针对国外文本信息的译本信息而言,翻译者需要结合我国母语思维结构来对相关的语句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切不可单纯地按照外国文本信息的具体语句结构来安排翻译内容,以全面确保翻译语句信息可以符合受众的阅读思维,避免对受众造成阅读障碍。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语句翻译的质量,就必须要彻底解决当前我国文本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华而不实”问题,即过度注重文本翻译的华丽性,却忽视了内容翻译要保持“精简”这一翻译根本原则。

因此,翻译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的翻译内容和情况来确保句子结构形式的完善性以全面确保文本翻译的整体质量。

通过对于杨宪益《卖花女》译本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可知,在句子层面上,杨宪益《卖花女》译本的句式结构比较简单,相应的语句句意也非常明确,语言的整体流畅性比较好。

而通过对杨宪益的译本进行分析和研究可知,其翻译的目标更加侧重于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而没有过多的注重保持原文的叙事内容和风格,从而可以提升相关人员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提升翻译的整体质量。

例如,针对《卖花女》中的这句语句:“I tell you,it is easy to clean up here. Hot and cold water on tap,just as much as you like,there is,Woolly towels,there is;and a towel horse so hot,it burns your fingers. Soft brushes to scrub yourself,and a wooden bowl of soap smelling like primroses. Now I know why ladies are so clean. Washing is a treat for them. Wish they saw what it is for the like of me!”杨宪益的具体翻译原文为:“咱告诉你,在这儿打扮起来可省事呢。

冷热自来水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还有毛巾,还有滚烫的毛巾架子,热得烫手。

擦身子用的软刷子,还有一木碗的肥皂,像莲馨花那么香。

咱现在才明白太太小姐们怎么那么干净。

他们洗澡真舒服啊。

咱希望她们也能看看咱们怎么洗。

”由此可知,在不同语言环境条件下实际上所产生的实际翻译效果差异可能存在过大的差异,但是如果对比二者的具体长度而言,可以指导不必对二者的长度进行对比,所以杨宪益的翻译语句更加简单、精练,一语道破具体事情的大致含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语篇连贯,衔接自然在词汇和语句翻译质量得以确保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语篇结构的协调布置工作,否则前面基本单元的翻译质量再好,总体的翻译质量也未必好。

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合理构建语篇结构,以确保其连贯性,同时需要做好各个语句之间衔接的连续性和自然性,从而全面确保翻译的整体质量。

否则势必会影响翻译的质量。

理论上而言,针对文本翻译的语篇结构而言,保持翻译连贯性和衔接自然性是翻译的根本原则。

但是当前的文本翻译却过度重视翻译的华丽性,却忽视了翻译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读者的理解度这一根本翻译目的,以至于当前我国文本翻译中存在着诸多翻译问题。

此外,就文本翻译语篇连贯方面的要求而言,其重点在于连接词的分析和思考,确保在词汇和语句翻译准确性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运用连接词来增强翻译语句结构的整体连贯性,提升翻译的整体质量。

通过对于杨宪益《卖花女》译本进行分析可知,在语篇层面上译本中大量使用了连词和代词等连接词,尤其是可以显著增强翻译译文衔接的自然性和流畅性,从而全面提升了译文的整体质量,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针对《卖花女》中的这句语句:“……and calling everything filthy and beastly;though I do think it horrible and unladylike. But this last is really too much. 杨宪益的具体翻译原文为:“……可是我已经听习惯了,虽然我还是觉得这种话不雅,不像小姐们说的话。

可是现在这一句话真太过了。

”通过这种分析可知,这些连词的运用可以从整体上提升语篇结构的连贯性,从而可以提升翻译的整体质量。

总之,戏剧翻译是一门学术,其需要充分在充分借鉴各种翻译原则、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外翻译的文化差异、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因素来全面确保戏剧翻译更加贴合原文含义,增强其翻译的准确性、生动性和表现性。

本文着重就杨宪益《卖花女》译本的翻译特征进行了探究,以期推动我国戏剧翻译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1]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120-121.[2]王丽军.通过杨译《卖花女》看翻译中归化和异化[J].理论研究.2010,12(7):51-52.[3]孙艳洁,李金涛.《卖花女》翻译技巧赏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5,15(4):167-168.[4]韦铭.戏剧《卖花女》中的转喻及其汉译研究[J].语文学刊.2014,23(11):82-83.(作者介绍:周亚楠,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2012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