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胎息小周天贯通法张延生

合集下载

气功知识 周天搬运

气功知识 周天搬运

气功知识周天搬运真气抟聚法及真气抟聚论真法提高班部分介绍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经数十年的躬亲实践,普及推广,临床观察,简明易学,可在短期内贯通任督二脉。

凡能持恒实践者,均可收到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良好效果,且向炼神还虚的高级阶段迈进,可达到长生久视,返朴归真的终极目的。

然而部分学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未能坚持习练,甚为可惜!这或多或少和学者未能掌握进一步提高功力层次的具体方法有关。

李教授在数十年的修持中,常在窈兮冥兮,昏昏默默时,自然提示,元神驶气,循行如仪;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相育,圣度天机;生理自运,重复规距,归真返朴,三宝抟聚。

窈冥之中,真法动静结合、直指上乘的高级功法——真气抟聚法,在实修中相继诞生,即:混元坐、下河车搬运、上河车搬运、五行攒簇、五龙蛰法。

以真气抟聚法锻炼,手势一动真气随之而动,再无杂念产生的机会,使修炼者更好达到静定的目的,直指上乘。

这就为真气运行学者提高功力、追求高层次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首先是上下河车搬运。

河车搬运是《内经图》里“阴阳玄踏车”的具体练法,为使任督环流而设。

真法五步静功,多用意念与呼吸运动配合。

河车搬运是提高功力的方法,就不再用不稳定的意念支配练功,只是用手势、动作导引真气下行或上行,因势利导运周天,功效更优于前者。

抱神以静,虚无行气,真气旺盛,任督畅行,各种疾病也就在充足的真气运行作用下,渐次化解。

河车搬运能促进任督真气畅旺运行,五行攒簇更进一步协调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五行攒簇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同样是采用手势、动作来加强五脏的生理功能,促使人体精、气、神的抟聚。

有关天地生成数、五行应五脏、河图三五归一等理论都在练功中自然体现。

其中金水相生,木火交融,“三家相会结婴儿”,正是达到精、气、神抟聚高级功夫境界的重要手段。

五龙蛰法是华山“睡仙”陈抟的首创。

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 二

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 二

窍门一:金漩涡聚能法1.准备:松静站立,轻闭双眼,呼吸如常。

左手放于腿侧,手指向地,手心向右;右手心对准肚脐,手指向左,时间1分钟。

2.过程:意想整个宇宙的金光像逆时针旋转的大漩涡一样涌入身体,凝聚在百会至会阴一线上,形成一根光柱。

时间3-10分钟。

再意想这根光柱逐渐缩短,变成金光闪闪的圆球,止于下丹田。

时间2分钟。

3.收功:将双手相叠放在肚脐上,静捂1分钟,意想周围散落之气归丹,然后睁开双眼,轻拍全身。

说明:(1)松静站立以舒适为度。

(2)手势相反时意想顺时针旋转气流。

(3)可以用两种手势交替练功。

(4)病气从下垂的手指尖及两脚的涌泉穴排出。

(5)放在腹前的一只手指示旋转聚能方向。

窍门之二:金柱驱邪功1.准备:松静站立,轻闭双眼,呼吸如常,双手自然下垂,时间1分钟。

2.过程:意想宇宙中有一根根金色光柱旋转而来,进入百会至会阴一线,延伸至地。

金色光柱发出的强光旋转散出,将身体里的病气驱赶出体外,消失在宇宙的尽头。

时间3-10分钟。

3.收功:做金漩涡聚能法8分钟(如何分配8分钟时间由修练者自定)。

说明:(1)本功治一切疾病。

(2)将金色光柱改为火拄专治感冒,改为水柱可用于降火。

-此小功法最好在午时练习首先打坐入静.然后调息一会儿!两手心朝下自然放在膝盖上.两眼轻闭内视.然后意念从浩瀚宇宙引一束青光经头顶到肝,然后不断冲洗肝部(大约9次),把肝部黑气冲洗的干干净净,黑气经由涌泉穴排入地下很深处.收功,叩齿九下,咽液九次.晓蝉居士写于中华气功网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武立波(2011-02-24 14:48:54)转载标签:保健杂谈很多气功爱好者,习练气功半年到一年时间,却没有练出丹田气来。

怎样才能快速练出丹田气来,并能迅速结成金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练功方法和心得体会,总结出几种方法供同道们参考。

1.上吸下呼法端坐或盘坐均可,以自然舒适为度。

眼帘微垂,舌尖轻抵在上齿龈处,双手虎口相交,叠放于下丹田处,自然呼吸。

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 二

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 二

窍门一:金漩涡聚能法1.准备:松静站立,轻闭双眼,呼吸如常。

左手放于腿侧,手指向地,手心向右;右手心对准肚脐,手指向左,时间1分钟。

2.过程:意想整个宇宙的金光像逆时针旋转的大漩涡一样涌入身体,凝聚在百会至会阴一线上,形成一根光柱。

时间3-10分钟。

再意想这根光柱逐渐缩短,变成金光闪闪的圆球,止于下丹田。

时间2分钟。

3.收功:将双手相叠放在肚脐上,静捂1分钟,意想周围散落之气归丹,然后睁开双眼,轻拍全身。

说明:(1)松静站立以舒适为度。

(2)手势相反时意想顺时针旋转气流。

(3)可以用两种手势交替练功。

(4)病气从下垂的手指尖及两脚的涌泉穴排出。

(5)放在腹前的一只手指示旋转聚能方向。

窍门之二:金柱驱邪功1.准备:松静站立,轻闭双眼,呼吸如常,双手自然下垂,时间1分钟。

2.过程:意想宇宙中有一根根金色光柱旋转而来,进入百会至会阴一线,延伸至地。

金色光柱发出的强光旋转散出,将身体里的病气驱赶出体外,消失在宇宙的尽头。

时间3-10分钟。

3.收功:做金漩涡聚能法8分钟(如何分配8分钟时间由修练者自定)。

说明:(1)本功治一切疾病。

(2)将金色光柱改为火拄专治感冒,改为水柱可用于降火。

-此小功法最好在午时练习首先打坐入静.然后调息一会儿!两手心朝下自然放在膝盖上.两眼轻闭内视.然后意念从浩瀚宇宙引一束青光经头顶到肝,然后不断冲洗肝部(大约9次),把肝部黑气冲洗的干干净净,黑气经由涌泉穴排入地下很深处.收功,叩齿九下,咽液九次.晓蝉居士写于中华气功网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武立波(2011-02-24 14:48:54)转载标签:保健杂谈很多气功爱好者,习练气功半年到一年时间,却没有练出丹田气来。

怎样才能快速练出丹田气来,并能迅速结成金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练功方法和心得体会,总结出几种方法供同道们参考。

1.上吸下呼法端坐或盘坐均可,以自然舒适为度。

眼帘微垂,舌尖轻抵在上齿龈处,双手虎口相交,叠放于下丹田处,自然呼吸。

练习运转小周天的方法

练习运转小周天的方法

小周天只需打通任督二脉即可,大周天则需要打通3条以上经脉,不同功法大周天运转经过的经脉不同,在这里只能给你大同小周天的功法:练法首先,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阖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

坐时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

双手相握置于腹下。

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

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纭,时灭时起,可采取随息法消除之。

呼吸要求由缓慢细柔逐渐达到深长,若有若无,一似龟息。

呼气时,意识随气息经胸胃直达小腹,心窝略内陷(即心窝下降法)。

这时,练功者有气息下沉的感觉,即气贯丹田。

意识若不随之而下,即无此感觉,也即有了杂念。

所说随息、心窝下降、气贯丹田,全是意识暗示,现实的呼吸仍然是鼻吸鼻呼,仅在呼气时意识暗示气贯小腹,用此法沉气既可避免产生杂念,又可避免久练后出现胃满胸梗之弊,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练习三月,小腹必然产生热气,此时即可运气,使通小周天。

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循环不息。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

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

小周天所说丹田,为脐下一寸五分之气海穴。

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

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

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

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

小周天通达后,即可运用此法治病,但需事前弄清楚病区病灶与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关系,然后才能引气循经运行,气攻病所,取得预计的效果。

例如,足少阳胆经所属病区病灶或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有疾病痛痒,即可引气循足少阳胆经运行。

胎息功法——精选推荐

胎息功法——精选推荐

胎息功法【⼀、初级胎息功法】【丹闾式胎息法】呼⽓时想尾闾关发热(尾间⽳⾄命门⽳,道家称这⼀部位为尾闾关),吸⽓时想丹⽥贴命门或尾闾关。

如此⼀呼⼀吸反复循环⼀段时间后,丹⽥呈脉冲式向命门跳动。

当丹⽥跳⾄命门时,稍停数秒钟之后再复跳回原位,⼜静⽌数秒钟再向命门跳动,如此往来循环,产⽣⾃动节律时,丹闾式胎息便成功了。

【天凤式胎息法】天即⽞关窍(⽞关窍在两⽬之间由表⼊⾥1—2⼨处),凤代表下丹⽥。

练功时,吸⽓时意守下丹⽥,并⽤⼒将⽞关窍的真⽓吸⼊下丹⽥,稍停⼀会,接着将下丹⽥的真⽓呼升⾄⽞关窍。

反复如此循环⼀段时间后,使⽞关与下丹⽥之间产⽣蕴蕴之⽓,逐渐导致⽓海⽳与下丹⽥之间产⽣拆⼒,即将丹⽥拆向命门,如此循环。

当下丹⽥产⽣⾃动节律时,天凤式胎息便练成了。

【脐阴式胎息法】脐是肚脐,阴是会阴。

会阴是任脉和冲脉的起点,脐是任脉经上的窍⽳,⼜是⼗⼆经脉所会聚之⽳,是⼈之元⽓所藏。

吸⽓时意念会阴产⽣真⽓,并将真⽓⽤意念从会阴沿任脉上升⾄肚脐,呼⽓时意守肚脐,并⽤意念将肚脐的真⽓徐徐沿任脉降⾄会阴。

如此反复循环⼀段时间,肚脐和会阴之间就会发热、发胀、发紧,然后产⽣氤氤氲氲之内⽓。

⽓海与下丹⽥产⽣⾃动节律时,脐阴式胎息便成功了。

初级胎息的注意事项:(1)初级胎息最重要的是意念和导引问题,因为上述的三种⽅法不是短时间修炼就能成功的,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为练功时间长,故练功者对意念和导引往往不能持久,意念和导引⼀停,则杂念丛⽣,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

(2)形体⼀定要放松,因为初次练功者,体内的真⽓微弱,如果形体不放松,那么微弱的真⽓在经络中运⾏就会受到阻碍。

真⽓不能到达特定的部位,就不能发挥特定的内功效应,也就练不出胎息。

(3)胎息起动时,在呼⽓和吸⽓之间,有两个双闭⽓的过程。

处在双闭⽓时,练功者第⼀次感到胸闷憋⽓,呼吸困难,甚⾄难以忍受,⼼⾥往往害怕会憋死,总想⽤凡息代替胎息。

凡息⼀起,胎息的⾃动节律尚未形成,所以,很容易被⼲扰⽽抑制住。

天之易——张延生

天之易——张延生

天之易——张延生2005-11-8天之易——张延生如何理解“伏羲之易”,即“先天八卦”;再讲讲“文王之易”,即“后天八卦”;最后,再谈“孔子之易”。

当然,这中间还应该有“连山易”、“归藏易”。

“连山”、“归藏”之易现在差不多都失传了。

现在又有人提到“科学之易”、“现代之易”、“数理之易”等等。

他们为此高喊“科学易”,我想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研易方法有别于古代传统之易学研究,说明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要比传统的研究和理解“科学”的多。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易学系统”就够科学的了。

只有当今科技进入到一个相当发达文明的时代,人们才能深刻地认识到它其正的科学内涵。

所以出现以上的一些提法,我认为这些个提法说明他们对易学思想在概念上的认识与理解就是含糊的。

我想他们主要的目的是想说明他们是用当今现代的思想方法来解释古代的“易经”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什么易什么易的提法,也只不过是把易学思想运用在数学方面叫“数理易”;用在物理学方面叫“物理之易”;用在化学方面叫“化学易”,或者把易学思想方法用在其他领域,叫其他什么什么易而已。

因为易学解决的是世界观问题,其思想方法哪个领域都能通用。

基本上中国的传统中,主要的就是这么四种文化系统。

这四种文化系统的规律全掌握了,就可排列组合、交错灵活的使用了。

比如咱们平常讲的《梅花易数》这种判断方法,无非是把易学“十翼”中的“先天八卦”及“后天八卦”的规律和“五行”(为什么叫“梅花”?因为“五行”以五个花瓣来表示,类似梅花。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梅花易数》的辩证方法。

《卜筮正宗》的判定方法,成卦的时候,是根据、运用《易传》中“筮草法”演变的方法“摇出来的”。

“摇”出卦形来以后,如何推导判断?在各爻上按规矩配上“六亲”、“六兽”、“天干、地支”,“冲”、“合”、“世”、“应”、“刑克”等之类的进行分析,这中间就再也没有运用“易学”规律的事了。

实际上,它基本上是“干支”文化加上“五行”文化,再加“易学”中的一种成卦的方法组成的判断方法。

大小周天速通法

大小周天速通法

大小周天速通法内丹功(内丹术)古代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来练。

即(1)练精化气(小周天)过三关通任督,百日筑基。

(2)练气化神(大周天)通奇经八脉,约4年。

(3)练神还虚(所谓成仙上天)约需9年,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称之延年益券。

前两个阶段是有科学性的,对防治疾病,健康长寿有显著功效,应该发扬。

但时间太长。

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说:一年而小成,三年而大成,以至九年功满。

笔者将近五年自创小周天功与三搭桥静功等融合在一起来锻练,大小周天3个月便通。

如练功多年,1个月便能通,特简介如下:1.开始松静立松静站立,两脚平行同肩宽,舌轻抵上腭,自然呼吸,眼平视,排除杂念。

2.贯气通中脉掌心向上,两臂慢慢向两侧举过头顶,同时紧吸一口气,吸气要深、慢、细、长、匀,意念头顶百会穴,然后掌心向下,十指相对,呼气慢慢向五脏六腑下贯,意念会阴穴。

共三次。

3.拍打三关所谓三关即尾闯关、夹脊关、玉枕关,这三处肌肉少、骨骼多,能量流不易通过,可左右手轮流拍打各三次,也可用手按摩或意守这三个部位各半分钟。

4. 蛹动贯气脊椎前俯后仰,激发能量。

5.颤抖通周全身抖动,激发能量,打通周天。

6.三搭桥静坐上身坐正,百会与会阴成一直线,进行舌舐上腭(上搭桥)、合掌放于脚前(中搭桥)、合脚(扣脚、下搭桥,即将两脚心涌泉穴及十趾相对扣合)。

三搭桥静坐能使全身能量激发,周流畅通快速,手脚心发热,对打通大周天有显著效果。

在三搭桥静坐姿势下再练以下功法。

7.腹式呼吸顺逆腹式均可,呼吸锻练可激发能量循经穴流通。

8. 意念通周以意领气,意念由下丹田逆督而上,顺任脉而下,循环锻练,形成条件反射气路,也可用吸气呼气法循环锻炼,但呼吸时气要细匀缓长,防止积气生偏。

也可依次意念小周天路线上穴位如下丹田会阴一尾间命门夹脊玉枕百会上丹田上下鹊桥中丹田下丹田,这样环流运转,打通小周天,通过三搭桥再打通大周天。

9.养气通周主要意念下丹田。

10.聚气通周全身放松,用手劳宫穴对着下丹田放气划圈,圈由里向外,再由外向内,意念将宇宙之气尽收入下丹田中。

少林秘传:任督二脉打通法——小周天!

少林秘传:任督二脉打通法——小周天!

少林秘传:任督二脉打通法——小周天!
此方法用于打通任督二脉!是少林气功修炼的关键!附上之前的气功训练法:少林火珠训练法
方法:
取平坐姿势,仍从意守“丹田”开始,随吸气意想“火珠”由“丹田”吸向“命门”,顺脊柱上行过“大椎穴”至顶到“百会穴”。

随之呼气,意想“火珠”由头顶顺骨而下,沿脊柱下行原路返回,经大椎穴、命门穴、长强穴至会阴穴,然后分左右,沿髋关节分别顺两腿骨向下,经膝关节、踝关节至足部大指端。

然后随之吸气,意想“火珠”再由足趾端沿腿骨向上至“会阴穴”会合,沿“长强穴”顺脊而上引至顶。

如此上下反复升降。

次数可根据个人身体、病情及练功情况灵活掌握。

要点:
(1)“会阴穴”至顶“百会穴”要意想“火珠”基本成垂直线升降。

古时称为“中宫直透法”。


(2)意想导引过程中,“火珠”所走路线要沿骨内髓腔运行。

(3)呼吸要柔缓、均匀、深长、自然,初学时如感呼吸不足,可中间适当进行呼吸调节,但总的呼吸规律不可变动。

(4)练功结束前将“火珠”引至“丹田”或足趾端意守均可,但不宜上引“百会”意守。

效果:
透骨升降贯通法可使真气循骨而行,促其周围诸经穴疏通,使其达到平补平泻、调整阴阳平衡、加强气机运行、促进气血畅通、排泻补清和扶正祛邪的作用。

元代医学家、气功家朱丹溪指出,人的生命活动就靠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所以经常练习此功课使肝肠上逆、阴虚阳亢、上实下虚的顽疾沉疴得到升降,泻其实症,清热降火,滋阴济阳,平复疾患。

又可使肾阳虚、肾阴虚等诸症得其升降,补其元虚,进而达到补脑、补精、补气、补血、补神、强筋壮骨之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胎息小周天贯通法张延生
转载胎息小周天贯通法张延生
何为通周天,近十几年来,有通意念周天,通经络周天,通丹道周天诸说,其"通"的标准五花八门,通的方式大相庭径,通的功法层出不穷,然大道至简,此将自己十几年修炼的技术诀窍和盘托出,供同道参考。

你注意到你的丹田--小腹,你的气就从四面八方都向这个地方压缩了(都往丹田这里来)。

大家知道热力学定理有个特点:当空气的体积被压缩缩小的时候,会放出热量。

所以意守丹田时,不断地往里面压缩气体的时候,就会感到里面有热感。

空气经过一定的压缩,热能失掉到一定的时候,压力达到一定压力的时候,就不是气体了,变成液体了,如液氧液氮等。

当液体继续受到压缩的时侯,它就继续放出热量,最后凝结成晶体,如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等。

那么你练功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过程,你就向下丹田压气吧,压到一定情况下,就产生了精,再压到一定程度,把这个精调上来(肾水调上来),心火调小去。

与此同时,身体还存在着水气向下行,火气向上炎的过程,二气上下一交合,成了"蒸气"。

这时候你再把"蒸气"吸收起来。

吸收起来,到一定时候一冷却,又凝成水珠降下来,这就是"甘露"下降,甘露降下以后,再往下走,在继续压缩这些东西,结成固体的东西,即咱们常说的"玉粟粟米"--丹,这道理与大自然的一般空气压缩的概念是一样的。

所以你在意守丹田,往里面压气的时候,气体体积变小了,就会释放出热量。

因此你意守丹田就会感到热。

当你将气压缩到一定程度,气要向四处膨胀。

外面是腹肌、腰肌等肌肉群。

这些肌肉有反弹力,气被反弹压回来以后,四面八方往丹田返回的反弹力的合力点就是你的丹田所在的位置。

因为每个人全身的肌肉是根据每个人的身躯、生理结构,或每个人的体重、运动等情况来构成的,分布和弹性大小
是不一样的,所以合力点位置多少有点差异。

所以说每个人下丹田的位置是有差异的。

你继续将气往丹田压缩时,你就会感到中间有一个集中点开始有点紧或有点跳,或者收缩,甚至感到收紧,形成了这么个合力点。

压力如果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感到体内突然出现一个包。

形成这个"包"以后,这个"包"内的压力就很大了。

这个包内的压力大了,它还要往外膨胀。

根据一般气体的特性,它是要冲破薄弱环节的。

这团气就会首先冲破阻力小的地方进入到经络通道中间,这就如高压锅有个保险阀。

当主阀被堵住了以后,锅内压力再继续曾得很大的
时候,为了防止锅受压爆炸,那么人为有意地形成了这么个薄弱环节。

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锅中的蒸气就把保险阀这个薄弱环节给顶开了,气就从中泻出来。

气泻出来了,锅内压力就会下降。

那么,一个人的"周天"也是一样。

压力增大,大到一定程度,气就自己沿着你身体最薄弱的环节运行并把经络的通道冲开了。

冲开了以后,气一下子就到了"会阴"。

尾闾这个地方是经络拐弯的地方。

拐弯的地方是气比较难以通过的。

比如用橡胶自来水管子浇花,你浇完花的时候想关上自来水龙头,一看水龙头离你站的这边挺远,这个时候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既不关龙头又不浪费水呀?就是将橡胶管子对折起来,水就不会从水管里流出来了。

然后,你再走过去把水龙头关上。

尾闾这个地方就是因为处在拐弯处,缝隙很窄,"管壁"往往贴得很紧,气通过这一关就很困难。

有时练功气至尾闾,这个地方跳呀、热呀、难受呀,有时闹心,就是因为气要过而过不去,在那儿盘旋。

这时候你不用管,还是往丹田里"打气"(意守丹田),你只管打气,打得压力足够到一定程度,"噌"气把"管子"撑开,它就过去了。

如果你不信的话,想一想,救火车上的救火龙头,那是高压水枪,如果在高压射水的情况下,射水管子两人一起用力往往都弯不过来。

因为水流的压力、惯性大,你想克服这个惯力将管子弯过来,是很难的。

练功也是这样:当你"压气"
压到一定程度时,气就把经络通道撑开了。

撑开经络通道以后,气就沿着经络通道过去了。

气已过去,气体的体积增大,单位面积的压强就减少了。

等气行到了背部这个地方,因为人平时经常弯着背干活,这个地方的肌肉非常薄,往往有很多部位产生粘连。

而且这个地方的管道(经络通道)也比较偏细,气到了这里的时候,压力已不够,故而就顶不过去。

这时候,你还是不管他,还继续往下丹田里面"打气",打到足够的时候,"噌"又顶过去了。

一顶过去,气的体积又增大了,压强就又减少了。

等气运行到后头,后脖子这里(玉枕穴)就又过不去了。

最后就在这(玉枕)儿闹腾。

这儿闹腾是最难受的。

脖子酸痛、脑袋里轰轰乱响,疼时扎针、吃中药,按摩,用什么方法都不管用。

你反正还得坐在那里老老实实"打气"(意守丹田)往下丹田里送气,送到一定情况下,你坐在那里有一天突然"呼!"的一下好像你自身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吸气的话,好像怎么吸都行,吸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你光吸气就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一样。

如你有意识想去呼,就使劲呼!行,不用呼;
你怎么呼,好像怎么都呼不完,还可以继续呼。

这就是进入了胎息状态。

说明你已经通了"小周天"。

"小周天一通,必然进入胎息"。

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

一般道家书里都讲到"通三关",咱们这里也讲"过三关"。

过完三关最后必然进入"胎息"。

假如讲通周天时没给你讲这个胎息过程,说明他本人就没通"小周天"。

一通了小周天,首先第一个感觉就是进入了"胎息"。

这时你感觉到好像你自己的脑袋"呼'的一下,好像变得很大很大,好像没有了似的。

好像身上什么都没有了。

你如果想体会感受一下自己胳膊在哪儿,好像胳膊腿不知在哪似的。

什么肢体位置感觉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你就使劲吸吧,吸足了再呼,呼完了再吸…随便呼吸,随心所欲,特别舒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