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台空间的人性化设计_以北京地铁为例

合集下载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直接影响着乘客的
出行体验和城市形象。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地铁站设计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更要考虑到人文关怀和城市美学,让乘客在地铁站内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文化底蕴。

首先,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应该体现出便捷和高效。

地铁站的布局应该合理,
出入口位置要方便乘客的出行,站厅和月台之间的换乘要设计得简洁明了,让乘客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

此外,地铁站内的标识系统也要清晰明了,让乘客能够轻松找到自己的出行线路。

其次,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还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在地铁站内设置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同时,地铁站内的座椅、休息区等舒适设施也要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让他们在等车或换乘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休息和放松。

最后,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还要体现出城市美学。

地铁站的装饰和艺术品的设
置要与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相契合,为乘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地铁站的建筑风格和色彩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总的来说,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要以便捷高效、人文关怀和城市美学为核心,
为乘客提供舒适愉悦的出行体验,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一份文化底蕴和美丽风景。

希望未来的北京地铁站设计能够更加贴近人民生活,为城市交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是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是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是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

北京地铁作为中国首都的交通骨干,承载着数百万市民的出行需求。

在地铁站
的设计理念上,北京地铁不仅注重交通便利性,更注重人性化设计和文化内涵的融入。

首先,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

在地铁站的设计中,人性化的考量
贯穿始终。

比如,在站台和通道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和便利性,设置了无障碍通道、舒适的座椅和便民设施,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此外,地铁站的设计还充分考虑了老人、残障人士和儿童的出行需求,设置了专门的辅助设施和服务,让地铁站成为一个包容和便利的公共交通场所。

其次,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还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入。

在地铁站的装饰和布局上,北京地铁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合。

比如,在地铁站的装饰上,常常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和雕塑艺术,让地铁站成为一个文化艺术的展示空间。

同时,地铁站的布局也充分考虑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比如在地铁站的命名和标识上,常常采用了北京的地名和历史文化符号,让地铁站成为一个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地标。

总之,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和文化内涵的融入。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相信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会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出行体验。

试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试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交通科技与管理47规划与管理0 引言城市区域内的轨道交通车站是将空间建筑设施与工程结构性融合的一种特殊建筑,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现代建筑类型职业,合理的车站建筑结构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为旅客提供交通便利条件,基于此本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现状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中发现,其核心功能与常规的市场加交通运输方式具有一定雷同性,均是为了服务群体出行所提出的。

尽管其本质理念为服务社会,但基于其设计整体层面分析,仍存在较多的不足[1]。

例如,两个换乘的交通车站距离较远,且站点之间没有与之对应的衔接。

部分枢纽型交通车站位于城市中心,没有与火车站、机场等交通区域进行有效衔接,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车站,常年受到车辆拥堵等不良因素的干扰,导致交通车站的正常行驶受阻[2]。

相关交通车站设计师在进行线路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将乘客的需求及交通产业的可持续建设放在首位,一味地追求实用性,导致交通车站影响到了城市内部的美观化建设。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了交通车站的持续建设,也与社会群体需求呈现一定背离趋势,是十分不合理的。

因此,针对交通车站建筑现状,对其开展人性化设计工作,属于市场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必然性诉求。

2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2.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区域设计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部分进行人性化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车站建筑与非机动车换乘区域的衔接设计,另一部分为车站建筑与行人的换乘区域衔接设计。

非机动车与汽车、地铁、公交等均属于城市交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机动车的客流主要来源周围车站建筑附近,具体范围应当在450 m~1 500 m范围以内。

在非机动车与车站建筑连接的区域范围内,在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到车站周围建设非机动车换乘区域的可行性,并且判断建成后的区域是否能够为附近居民提供便利条件。

针对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设计应当结合车站建筑的出入口建设条件,在对其进行具体的设计安排。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内涵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内涵

精神, “ 美观”是环境人性化的要求之一。
路 电视 、影音 节 目传送 、互联 网等 各系统 的有 效运行 。
8 8
视 觉 杂 谈
FOr l n V i Lm 0 suaI r t A
+ l
莞 一
弗 一 口
# .

西 美
1 1

吏 高 用
●让

性化 ”的 程度 。今 天已经 进入 了文化 多元 的 时代 , “ ”在 各方 人
面 受到关 注 ,提 出 “ 人性 化 ”的研究 课题 ,站 在 “ 以人 为本 ”的
人性 角度 上 ,强 调 多学科 的综合 研究 ,探 讨我 国地 铁建 筑空 间环 的和 谐共 存为最 终 目标 。

●有 马
五 场所感和领域 感
●融 / ^

往 与 私


应缄域 该 有
能 生 安

活 莆
表 气
甜白
心理 方面 ,应包 括主 观性 心理 因素值 ,诸 如空 间感 知、私 密性 、 视野景 观 、感官体 验 、人际 环境 、回 归 自然等 。 绿 色 生 态强 调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共 生和 可 持续 发 展 的原 则 , 引入 自然界 的元 素 ,唤起 人美 好的情 感 ,尊 重人 们 回归 自然 、亲 近 自然 的本性 。
境的人性化具有时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健 康的住区环境必须有利于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生理方 面 ,包括 良好 有阳 光 、水 质 、空气 、温 湿度 、无噪 音 ,以


美观性
及人 工环境 中使 用建 材的绿 色环 保 ,无害 无污染 等物 质 的要求 :

关于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体现思考

关于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体现思考

关于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体现思考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是指对地铁车站内部的布局、材质、色彩、灯光、声音等元素的规划和设计。

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在车站中添加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来让乘客有更为舒适的出行体验。

首先,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通道设置。

通常来说,地铁车站的进出口处、换乘口等通道都设置得比较窄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车站建设成本,还能够方便控制人流量。

但是,这种设置会给乘客带来不便,特别是对于身体较胖或者有轮椅的乘客来说,就更加困难。

因此,在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提高通道宽度,这样也可以增加车站的舒适度。

其次,地铁车站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安全性。

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应该贯穿整个车站装饰,例如在火车站中设置警戒线、地铁车站中设置防滑地砖、照明设备等。

这些设计能够提高乘客通过车站的安全性,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害。

再次,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门的设置也需要考虑到人性化因素。

车站的进出口们都是自动的,一个是敏感点触式自动门,与手动开启机械门相呼应,还有外形美观的识别条门,都需要设置在门的位置十分准确的操作按钮,这些需要迎合乘客的身高,特别是对于身高较矮的儿童和身高较高的成年人。

此外,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更需考虑人性化因素的是座椅的设置。

在车站内部,应该有足够的座位供乘客休息,如果没有座位,乘客就会不满,感到不舒服。

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车站的装修布局和实际状况,合理的摆放一些坐椅,并且充分考虑无障碍的调整和高度小角度。

最后,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更需要考虑到人性化因素是卫生间的设置。

现在许多地铁车站都设置了儿童卫生间和夫妻卫生间,让需要照顾孩子或夫妻情侣在出行时能够更为方便自如,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措施。

此外,在卫生间设计的时候,也应该加强简便、清洁以及无障碍设计。

总的来说,地铁车站空间设计需要根据人们出行的实际需求和习惯,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打造一个更加便捷、安全、舒适、人性化的地铁车站。

浅谈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

浅谈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

浅谈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作者:徐乐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5期摘要:伴随我国交通的日益发达,地铁在日常交通工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地铁车站的建筑显然已经成为城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铁车站的设计也需提上日程,尤其是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的设计,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乘客,因此应以满足乘客的需要而服务为宗旨。

对此,本文笔者主要以地铁车站内部空间为着眼点进行环境人性化设计,希望能够为广大乘客提供更舒心、更便捷的服务。

关键词:地铁车站内部空间人性化设计1、引言空间是地铁站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们在空间环境中进行的活动会有意无意受控于该环境,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双重感受。

作为封闭性公共空间,内外环境隔断,环境的可识别性差,人易产生不安感;视界受到限制,使方向感和定位能力变弱;自然光线不足,噪声不易传出,湿度大,空气不新鲜,易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

因此对地铁车站内部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具有远大的现实意义。

2、人性化设施的总体设计原则2.1 统一的形象人性化设施范围广泛、体量小,但遍及空间的每个部位。

全线应尽量与整体装饰风格,与模数协调,统一造型、统一材质和色彩。

统一设置原则与模数,有利于塑造整体的装饰空间,使人性化设施与空间装饰融为一体。

当然,个别站点也可以结合该站装饰风格做适当调整,以便与该站装饰风格更加协调。

2.2 鲜明的识别性在人性化设施的色彩元素中适当加入线路识别色,另外,不同线路采用不同的造型与色彩,以体现鲜明的识别性。

地铁车站与同一条线上的其他车站以及不同线路的众多车站构成繁复的地下轨道交通网络,各条线路之间的识别性是地铁空间装饰设计必须体现的要点。

3、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地铁车站内部空间人流相对集中,所以在设计中必须有序地组织人流进站和出站,并方便地铁换乘,满足客流高峰时所需的各种面积规定及楼梯、通道等的宽度要求,上下楼梯位置的设置能均匀地接纳客流,另外要有足够的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以满足技术设备的布置及运行管理的要求,使车站具有与之要求的完善的使用功能。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理解
北京地铁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对于城市的交通运
行和居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应当体现出人性化、便利性、安全性和美观性四个方面。

首先,人性化是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重要方面。

地铁站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乘
客的舒适感和便利性,例如设置无障碍通道、舒适的候车区域、清晰的导向标识等,以确保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出地铁站,并且在站内能够轻松找到目的地。

其次,便利性是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关键。

地铁站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乘客的
出行需求,例如设置便利的换乘通道、合理的站点布局、便捷的票务系统等,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安全性是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重要内容。

地铁站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乘客的安
全需求,例如设置有效的紧急疏散通道、安全的站台屏障、完善的监控系统等,以确保乘客在地铁站内能够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

最后,美观性是北京地铁站设计理念的重要方面。

地铁站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城
市形象和乘客的舒适感,例如设置美观的装饰元素、合理的灯光设计、清新的空气环境等,以提升地铁站的整体形象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总的来说,北京地铁站的设计理念应当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
安全保障,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只有这样,北京地铁站才能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的服务。

北京大型交通综合体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

北京大型交通综合体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

北京大型交通综合体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人口密集、交通繁忙的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北京大型交通综合体的建设成为解决交通难题的重要举措。

在这个背景下,空间人性化设计成为提升交通综合体品质的关键。

首先,北京大型交通综合体的空间人性化设计应该注重便捷性。

随着人们对出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交通综合体应该提供快捷、便利的出行方式。

例如,在地铁站设计中,可以设置缓冲区域,使得人群能够有序地进出,避免拥堵。

此外,为了方便行人,交通综合体可以设置直通通道,将不同交通工具的换乘过程简化,减少等待时间。

其次,空间人性化设计还应注重舒适性。

长时间的等待和拥挤的环境往往会给人带来不适,因此,在交通综合体的设计中应该考虑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

例如,在地铁站的候车区域可以设置座椅、休息区,供乘客休息和等待。

此外,为了增加空气流通和减少噪音,交通综合体的设计应该注重通风和隔音。

另外,空间人性化设计还应注重安全性。

在交通综合体中,人们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设施的设置。

此外,交通综合体应该设置监控设备,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们的人身安全。

最后,空间人性化设计还应注重美观性。

作为城市的门面,交通综合体的设计应该注重美学价值。

例如,在建筑外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创意的造型和艺术元素,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此外,交通综合体的内部装饰也应该注重美观,营造舒适、愉悦的环境。

综上所述,北京大型交通综合体的空间人性化设计对于提升城市交通品质至关重要。

通过注重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等方面的设计,可以提高交通综合体的功能性和形象,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空间人性化设计将在交通综合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空间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0No.5王欣地铁具备快捷、安全、高效、环保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解决现代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

地铁站台作为特定的公共空间,位于相对封闭的地下,乘客周围非但没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缤纷的街景,反而还充斥着冰冷的机器设备、人群散发的气味、列车行驶的噪音……这种环境的局限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负面的影响,但随着地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深化,站台空间的人性关怀和内在品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站台空间的环境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不仅要注重以安全、便捷来满足交通出行的需求,还应多层面多方位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舒适美观、富有特色的地铁站台环境。

一满足交通功能需求1空间形式地铁车站由地面出入口、站厅、通道、站台等几个部分组成。

站台是乘客候车和上下车的平台,按照空间形式分为侧式站台和岛式站台。

站台中乘客的流动是大量的、集体性的,以快速通行为主,短暂停留为辅。

因此,站台空间应该具备简洁清晰、开放高效的特点。

国外发达城市的地铁站台一般为侧式设计,双向列车轨道在中间,去往不同方向的乘客在两边通行。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在人群进入站台之前就做好导向和分流,动线流畅、井然有序,更能体现人性化的要求。

但是国内现有地铁包括新建地铁大多依然是采用中间双向人流混合、两边为列车车轨的岛式站台设计,去往相反方向、进出站台的大量人群集中在一起,很容易出现动线交叉、拥挤混乱的状况。

另外,岛式站台中间排布两列高大粗壮的结构柱,既阻碍视线又容易形成空间死角。

这些因素都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的人群流量,妨碍了人流速度。

2安全因素首先,要保证站台硬件设施的性能安全。

作为地下公共空间,站台装修材料的选用、安装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性,使用防火防滑、无毒无味、不易霉变、稳固耐用的材料。

地下人工照明要达到一定的照度,并尽可能地强化与地上自然光源感受的相似性。

层次清晰、明快敞亮的环境可以减轻对地下空间灰暗、压抑的联想,引发人们心理上的安全感以及空间可控感。

其次,安全保障不能停留在表层,应该深入乘客使用站台空间及其设施的每一个环节。

例如北京地铁铁轨上带高压电,然而多条运营线路的站台边缘除了一条黄色警戒线外没有其他的安全维护设施,这与北京地铁日均约500万人次的庞大客流量不相匹配,人群拥挤时乘客不慎跌落站台的危险性很大。

同时,考虑到弱势群体也要安全地乘坐地铁,为他们提供的无障碍服务应该落实到细微之处。

无障碍通行性能是地铁站台空间人性化的重要指标,无障碍设计不仅仅针对残障人士,还包括老年人、病人、孩子连同携带较大行李的乘客都能够没有阻碍地安全通行。

这就要求将地面上较小的高差尽量设计成和缓的坡道以保障人们顺畅地通过。

在级数较多的楼梯梯段设置栏杆扶手,为行动不便、步履缓慢的人们提供保护。

在垂直电梯、盲道等残障人士经常使用的设施周围,必须使用无滑倒、碰撞、擦伤危险的材料,并且从声音提示、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导向标识地铁站台位于相对封闭的地下,各个车站内部的空间形式及尺度也非常相似,人们难以参照外部环境来辨别信息,方向感和定位能力变弱。

这就要求设计明确、完善的信息导向标识来帮助人们理解地铁空间,如地图、列车行驶线路图、出口及换乘方向、服务设施位置等等。

这些信息为人们勾勒出各个空间组成部分相互衔接的脉络并明确行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由于迷路和不熟悉引起的焦虑情绪。

导向标识的设置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导向标识应形成一个与空间设计结合良好的完整的系统,引导乘客顺利地完成整个使用过程。

第二,信息设施要布局合理、规范,使人们在匆匆一瞥的短时间内能够对信息快速识别和清晰掌握。

第三,导向标识应造型简洁、设计精美、便于维护,传达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丰富站台景观。

4配套服务设施人们在站台候车时,也会短时间地休息、等人、交谈、东张西望、翻看报纸杂志、打电话等等。

使用人群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地铁空间中必须具备细致周到的配套服务设施,尽量为人们创造舒适便利的环境条件。

北京地铁五号线全线的配套服务设施采取通盘设计,电子时钟、休息座椅、垃圾桶、公用电话统一使用不锈钢材质、流线造型,点缀紫色标识色,突出了简约流畅、充满活力的现代气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1突出车站文化特色地铁不仅是交通性、技术性的空间,而且是文化性、标志性的空间。

地铁代表着城市的整体服务水平,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引领人们去认识、感受城市的人文风貌,产生摘要现如今,地铁已经成为解决现代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影响着人们的交通出行和日常生活。

站台空间是地铁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设计中应给予更多的人性关怀,立足于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空间的细节品质,营造高质量、人性化、美观和富有特色的地铁站台环境。

关键词:地铁站台人性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地铁站台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以北京地铁为例257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5艺术空间在文化层面上的心理共鸣。

地铁站台空间应注重与地上的城市环境相协调,与特定区域的历史和文化相呼应,营造车站的场所气质,使各个站点彼此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

北京地铁早期建设的重点是解决功能性、技术性的问题,因此导致车站环境普遍存在单一、雷同的现象。

以奥运为契机,新的地铁建设有了显著变化,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总体秉承“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更具有“一站一景”、“站站迥异”的文化特色。

北土城站是奥运支线的起始站,也是一个换乘站,车站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元大都遗址,这一文脉关系成为设计的主题。

古典文化的精髓———青花瓷作为主体视觉元素被引入空间,在宽敞明亮的站台上,28根青花柱分列两旁,结构圆柱披上了变化多姿的青花瓷图案,蓝花白底儿,满花、半花交叉错落、卷舒有致。

站台上屏蔽门、导向标识的设计也透露着青花图案古香古色的韵味,人在其中犹如置身古典文化的展览馆。

奥林匹克公园站建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附近,所以空间的主题为“水元素”。

进入站台,1000多个大小不等、蓝白相间的“水泡”组成的吊顶十分引人注目。

有的“水泡”通体发光,直接充当环境中的照明光源,感觉光线是穿过水面照射在站台上,可谓亲切宜人、趣味十足。

以上两个成功的案例,打破单纯考虑表皮装饰的设计观念,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从全局入手,将空间形态、材质肌理、色彩配置、环境照明等诸多要素通过“文化语汇”有机地整合起来。

用直观的环境信息取代了抽象的站名信息,使人们将周边文脉环境直觉地投射到脑海中,从而识别车站并确定自身在城市中的方位,充分提高人们对站台环境的认知与空间归属感,将站台营造成为公众乐于体验、分享和回味的公共空间。

2体现公共艺术之美公共艺术是把地铁空间的物质环境向人们的精神世界延伸的手段,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互动关系形成的重要媒介。

乘客在站台步行或是候车的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艺术之美,会使地铁空间更具人性化。

北京地铁于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那时候集中国内著名的艺术家在地铁站内创作了一批主旋律的作品,表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品形式以大型壁面装饰居多,如西直门站的《燕山长城图》、《大江东去图》,建国门站的《四大发明》、《中国天文史》等。

这些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地下环境潮湿、列车行驶频繁震动,作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动和缺损,而且几十年前对地铁环境的认识在现代地铁交通和城市生活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已经显得过于单一。

地铁公共艺术应走出局限,以更多元、开放的面貌与时代接轨、与现实生活契合。

和发达国家相比,可以看出国内的地铁公共艺术在形式拓展上的不足。

洛杉矶地铁市政中心站(Civic Center)的站台上,巴洛斯基的幽默作品《梦见我飞翔天际》就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几个如真人般的雕塑仿佛从地面一跃而起,张开四肢悬浮在半空中,乘着梦想的翅膀自由翱翔于天际。

公共艺术如同一种奇妙的力量,使人们在匆匆脚步中多了一些人生边上的遐想,不由得会心一笑。

是啊,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谁不梦想有一天能飞上天际、遨游四方、自由来去呢?作品让人们见识到创作者面对艺术时的轻松自然,丝毫没有借作品“文以载道”的沉重压力,而是运用诙谐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发观者的共鸣,还可以明显减轻地下空间带来的压抑不安,舒缓烦躁情绪,给人轻松、亲和的感觉。

在地铁站台设置公共艺术,其所处的环境和受众对象都具有特殊性,为了适应这些特殊性,以下两点值得注意:首先,地铁站台上的公共艺术以特定环境为依据,即艺术在空间中展开,与空间是有机整合的统一体。

站台上人流密集,艺术作品在乘客活动范围内占据的体量需谨慎控制,尽量与地面、柱面、墙体、天顶等空间界面设计相结合。

优美生动的公共艺术作品往往会成为站台的主要视觉趣味点和记忆点,然而作品自身孤立的美感并不是重点,“空间艺术化、艺术空间化”两者合而为一才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其次,艺术品的设置需要考虑乘客的行为模式。

地铁运营的正常情况下前后列车之间的间隔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人们在站台步行到各个车门的位置、排队稍作等待,然后就乘坐列车离开站台。

在这个连续移动的行为状态中,视觉焦点随之不断地变化,人们对于周边事物深入观察的能力降低。

固定位置与形式的大型公共艺术往往成为乘客视觉上的过客,无法长时间欣赏阅读,更难以产生互动。

相比较之下,站台空间需要有更适合动态视觉焦点的公共艺术呈现。

北京地铁奥林匹克公园站以“水元素”为概念主题,站台的屏蔽门都印上了半透明的海星、鱼类等海洋动物的图案,人们在行走中宛如参观一组连续的水族箱;在候车时,伴随着列车进站,屏蔽门一开一合,又引发动物在水中游动的联想。

作品与站台空间的主题、功能、设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与乘客的视觉节奏相呼应,带给人们愉悦的空间体验和艺术享受。

另外,地铁环境里还有一个组成部分,其传播效应不容小视,那就是广告。

站台空间使广告更加集中醒目,广告使站台空间更加丰富生动,两者相得益彰。

应以公共艺术品的标准严把广告质量关,规范广告设置的位置、面积、翻新周期,杜绝视觉污染,保证公益广告所占的比例。

使站台里的广告不仅成为宣传促销的手段,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

一方面传递着日常生活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又是设计师施展才华和想象力的舞台,采用或幽默、或温馨、或前卫、或肃穆的设计手法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和生活乐趣。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地铁的作用与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它几乎成为衡量一个城市运营能力、现代化程度以及城市形象的标志。

作为地下交通空间,地铁站台的设计与其他公共空间会有所不同,但最终都归于“设计以人为本”。

营造人性化的地铁站台环境并不依靠高昂的造价和投入,关注人们多样化的物质功能、精神文化需求,并通过设计实践尽力予以解决,就能够降低地下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升空间的内在品质,真正赋予人们一场便捷舒适且美不胜收的身心之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