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单元分析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精美课件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精美课件

透明
玻璃光泽 半透明
云 母 珍珠光泽
透明
石英 金刚石 石膏 赤铁矿 石墨 滑石
棕红色
做爽身粉
呈六角形、透明
做铅笔的主要原料
最柔软
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
最坚硬 白色、光泽很暗淡
做钻头 做颜料Βιβλιοθήκη 容易被擦干净做石膏像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
• 学习目标:
• 1、了解和认识岩石与矿物的区别及关系; • 2、用感官和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矿物; • 3、观察和描述常见矿物的一些性质特点; • 4、了解矿物的用途。
• 矿物和岩石的比较:
• 岩石是由一种单纯的成分构成,没 有一定的形状结构,而矿物集中含 有一些其它物质成分,有一定的形 状结构。
• 矿物的概念:
• 集中含有某些其它成分、并具有一定形状 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 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是构成 岩石的“积木”。
半透明
不透明
透明
我们可以从矿物的 颜色、条痕、软硬、 透明度、光泽、轻 重等来描述。
矿物名称 反光情况
透明度
石英 长石
玻璃光泽

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和矿物》AB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和矿物》AB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和矿物》AB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和矿物》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形成过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在本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岩石和矿物的定义、分类,掌握各种岩石和矿物的特征,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会如何鉴别岩石和矿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常见的岩石和矿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系统性地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分类、性质和形成过程方面,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形成过程,学会鉴别岩石和矿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形成过程。

2.难点:岩石和矿物的鉴别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岩石和矿物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岩石和矿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岩石和矿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岩石和矿物的概念:介绍岩石和矿物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岩石和矿物的基本特征。

3.岩石和矿物的分类:讲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4.岩石和矿物的性质:通过观察实物标本和实验,让学生掌握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介绍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来源。

6.鉴别岩石和矿物:教授鉴别岩石和矿物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 认识常见岩石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

2、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制作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3、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岩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

4、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1)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2)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3)用滴稀盐酸(或放在水里)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

5、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6、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7、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

8、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

这种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9、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的搬运,然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这些沉积物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后会形成沉积岩,这种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沉积岩往往具有明显的层次。

沉积岩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

10、当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往往会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由这种方式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11、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12、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

13、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会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14、石油是重要的工业燃料,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汽油是汽车、飞机的“粮食”。

15、像面包一样的岩石,还有许多小孔,这是浮石,它是火山喷发时地下熔化的岩石从火山喷发流淌出来的。

2 认识矿物的性质1、大自然中,哪些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科学五年级下第 四 单元 岩石与矿物

科学五年级下第 四 单元   岩石与矿物
1、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矿物,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小组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情况,并展示矿物性质记录表。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矿物的?知道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5、引导学生总结:矿物都有哪些性质?
活动三、认识矿物的用途
补充修改
板书设计
4-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1.岩石和矿物的开采
2.矿物资源面临枯竭
3.保护矿物资源的措施
教学反思
第5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备课人:张红茹
课题
5-1大脑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敲手的系列活动作出解释,并最终得出结论;●能按要求测试自己的记忆力;●在阅读资料和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体出现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了解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沉着、勇敢地应对各种、实验;●体验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
教学难点
认识到大脑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指挥中心。
2、学生分组观察各种岩石标号标本,用写或画的形式表达岩石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3、每组汇报观察的方法及标号岩石的特征,其他组予以补充完善。
4、思索:这些岩石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滴上稀盐酸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各组同学试一试,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发现。
5、活动时注意事项:
1、告诉学生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很强的腐蚀性,千万不要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尤其不要溅到眼睛里。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全部教案(共3课时)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全部教案(共3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全部教案(共3课时)1.认识常见岩石【教学目标】1.知道岩石是天然的,能区分岩石与非岩石;了解岩石分形成方式。

2.能利用工具观察常见岩石,并能对岩石的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对比,能发现不同岩石的各自特征。

3.培养孩子收集和研究岩石的兴趣;用科学的视角,在生活中寻找岩石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4种岩石标本,放大镜,硬币。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用展台展示宝贝提问:你认为是什么?2.在道路的铺设、高楼的建立中、它们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你们说它是不是宝贝呀?咱们的地质学家给它取了一个专业的名称。

它的名字叫“岩石”。

岩石广泛的分布在地球表面。

组成了它厚厚的外壳。

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一起认识常见的岩石。

3.现在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岩石的奇妙世界吧。

播放视频。

二、明确岩石的概念1.岩石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

提问:同学们,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岩石呢?为什么觉得它是岩石?(用追问引出辨别岩石的窍门)2.分享判别岩石的小窍门:岩石是天然形成的,人为加工的混合物不是岩石。

3.辨别岩石与非岩石挑选出图片中的岩石,将课件页面发送到学生机上,学生勾选出认为是岩石的图片。

4.小结:岩石是天然形成的,人为加工的混合物不是岩石。

5.欣赏壮丽山河岩石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广泛分布,地球上的山脉、丘陵、岛屿、江河湖海以及平原的基底,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三、探究岩石的特征1.出示四块岩石,学生观察四块岩石有什么不一样。

2.提供工具,放大镜和硬币。

提问:用这两样工具你想研究岩石的哪些方面?3.实验前出示实验要求,学生阅读。

4.分组展开实验,填写在实验记录表。

5.学生上传记录单内容。

进行汇报。

6.总结:实验观察中用到的方法有,看、摸、敲、划。

四、了解岩石的形成方式1.使用3D视频,再次进入岩石的大千世界。

2.提问:通过刚才的视频,你对岩石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五、拓展科学素养1.学生讲讲今天的收获。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教学设计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教学设计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的主要内容包括:岩石与矿物的概念、分类、特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岩石与矿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学习岩石与矿物方面,可能存在对概念理解不深、分类混淆、特性辨别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岩石与矿物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与矿物的概念、分类、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岩石与矿物进行观察和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与矿物的概念、分类、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2.难点:岩石与矿物的鉴别方法以及特性辨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岩石与矿物的相关知识,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岩石与矿物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准备岩石与矿物的标本、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岩石与矿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岩石与矿物的概念、分类、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岩石与矿物的特性。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岩石与矿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与矿物》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与矿物》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与矿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与矿物》这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性质,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岩石和矿物方面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认识和区分岩石和矿物,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

2.难点:岩石和矿物的鉴别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岩石和矿物的特征。

2.利用多媒体展示岩石和矿物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构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岩石与矿物概念的讲解: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分析:观察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分析它们的外貌、结构和成分等特征。

4.岩石和矿物的分类:根据特征,将岩石和矿物进行分类,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分类方法。

5.实地考察:学生到户外,观察周围的岩石和矿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别。

6.实验操作:进行矿物鉴定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岩石和矿物。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鉴别方法等。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地球物质”内容来进行构建的。

是在学生学习了组成地球的物质“水、空气、土壤”之后,学习的又一个组成地球的物质——岩石以及矿物。

本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

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二、收集证据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三、科学知识
1、能描述常见岩石的特征,如颜色、颗粒、软硬等,能列举岩石的功用。

2、知道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合而成的,知道铜、铁等金属的来源。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前两课的设计思路大致相同:先来认识岩石、矿物的性质,再根据不同的性质介绍其用途;在学习相关的知识中,渗透全面细致观察物体、从细微的变化中找不同、根据物体的性质推测用途的能力训练。

第3课,融人了科学、技
术、社会相互作用的STS思想,引发学生关注资源枯竭问题,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保护资源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