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椭圆专题训练)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考试椭圆(含考试习题加详解)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1)---------椭圆一.椭圆标准方程1.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定义法、待定系数法①定位:确定焦点所在的坐标轴;②定量:求a, b 的值.2.,a b 为椭圆的定型条件,对,,a b c 三个值中知道任意两个(知二求三),可求第三个,其中,a b a c >>1.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F (-23,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2.已知椭圆C 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椭圆的一个焦点为()0,1,点⎪⎪⎭⎫ ⎝⎛26,23M 在椭圆上,求椭圆C 的方程;3.变式:与椭圆4x 2+y 2=16有相同焦点,且过点 的椭圆方程是 . 4.(2013山东)椭圆2222:1x y C a b +=(0)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2,F F ,离心率为,过1F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被椭圆C 截得的线段长为1(通径=2 ).求椭圆C 的方程;5.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过点(1,)作圆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 ,直线恰好经过椭圆的右焦点和上顶点,则椭圆方程是22221x y a b +=x 1222+=1x y AB二.离心率c e a ==椭圆上任一点P 到焦点的距离点P 到相应准线的距离e =一、 直接求(找)出a 、c ,求解e1. 已知椭圆2222:1x y C a b+=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1,0),F2(1,0),椭圆C 经过点 P( , ),求C 的离心率_______。
二、 根据题设条件构造a 、c 的齐次式方程,进而得到关于 e 的一元方程,解出e 。
1.若一个椭圆长轴的长度、短轴的长度和焦距成等差数列,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
三、采用离心率的定义以及椭圆的定义求解1.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过2F 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若21PF 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
高二圆锥曲线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圆锥曲线基础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椭圆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椭圆都是对称图形。
B. 椭圆的离心率大于1。
C.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相等。
D. 椭圆的焦点个数与离心率有关。
答案:D2. 设椭圆的长轴长度为10,短轴长度为6,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A. 3/5B. 1/2C. 2/3D. 5/6答案:C3. 下列关于双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双曲线都是开口向上的图形。
B. 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1。
C. 双曲线的长轴和短轴相等。
D. 双曲线的焦点个数与离心率有关。
答案:D4. 设双曲线的长轴长度为8,短轴长度为4,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2B. 3/2C. 4/3D. 5/4答案:B5. 下列关于抛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抛物线的焦点位于抛物线的顶点上。
B. 抛物线的离心率等于1。
C. 抛物线的长轴和短轴相等。
D. 抛物线的焦点个数与离心率有关。
答案:A二、填空题1. 设椭圆的长轴长度为12,短轴长度为8,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答案:2/32. 设直角双曲线的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3,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5,则该直角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答案:4/53. 设抛物线的焦距为6,顶点到焦点的距离为4,则该抛物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答案:3/2三、解答题1. 某椭圆的长轴长度为10,焦距为6,求离心率和短轴的长度。
解:设椭圆的离心率为e,短轴长度为b。
根据椭圆的定义,焦距的长度为ae,即6 = ae。
由此可以解得椭圆的离心率为e = 6/a。
又已知长轴长度为10,即2a = 10,解得a = 5。
将a = 5代入离心率的公式,可得e = 6/5。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离心率e = √(1 - b²/a²),代入已知的离心率和a的值,可得√(1 - b²/25) = 6/5。
将等式两边平方化简,得到1 - b²/25 = 36/25,即1 - b² = 36,解得b = √(1 - 36) = √(-35)。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右焦点为,方程的两个实根,,则点()A.必在圆内B.必在圆上C.必在圆外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本题只要判断与2的大小,时,点在圆上;时,点在圆内;时,点在圆外.由已知,,椭圆离心率为,从而,点在圆内,故选A.【考点】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若抛物线y2=4x上的点A到其焦点的距离是6,则点A的横坐标是( )A.5B.6C.7D.8【答案】A【解析】由抛物线的方程可知抛物线的准线为,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点到其准线的距离也为6,即,所以。
故A正确。
【考点】抛物线的定义。
3.设一个焦点为,且离心率的椭圆上下两顶点分别为,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直线与直线交于点.(1)求椭圆的方程;(2)求证:三点共线.【答案】(1)(2)详见解析.【解析】(1)利用椭圆的定义和几何性质;(2)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可以设而不求,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利用韦达定理结合题目条件来证明.试题解析:(1)由题知,,∴,3分∴椭圆.4分(2) 设点,由(1)知∴直线的方程为,∴.5分∴,,8分由方程组化简得:,,.10分∴,∴三点共线.12分【考点】1.椭圆的标准方程;2.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3.韦达定理.4.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若过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B.C.D.【答案】A【解析】由渐进线的斜率.又因为过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所以.所以.故选A.本小题关键是对比渐近线与过焦点的直线的斜率的大小.【考点】1.双曲线的渐近线.2.离心率.3.双曲线中量的关系.5.点P是抛物线y2 = 4x上一动点,则点P到点(0,-1)的距离与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答案】【解析】抛物线y2 = 4x的焦点,点P到准线的距离与点P到点F的距离相等,本题即求点P到点的距离与到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画图可知最小值即为点与点间的距离,最小值为.【考点】抛物线的定义.6.准线方程为x=1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A.B.C.D.【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1,∴p=2且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焦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故可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将p代入可得y2=-4x.选A.【考点】抛物线的性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基本性质以及计算能力.在涉及到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问题时,一定要先判断出焦点所在位置,避免出错.7.动点到两定点,连线的斜率的乘积为(),则动点P在以下哪些曲线上()(写出所有可能的序号)①直线②椭圆③双曲线④抛物线⑤圆A.①⑤B.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由题设知直线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均不为零所以kPA •kPB=,整理得,点P的轨迹方程为kx2-y2=ka2(x≠±a);①当k>0,点P的轨迹是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除去A,B两点)②当k=0,点P的轨迹是x轴(除去A,B两点)③当-1<k<0时,点P的轨迹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除去A,B两点)④当k=-1时,点P的轨迹是圆(除去A,B两点)⑤当k<-1时,点P的轨迹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除去A,B两点).故选C.【考点】圆锥曲线的轨迹问题.点评:本题考查圆锥曲线的轨迹问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合理运用.8.已知F1,F2是椭圆 (a>b>0)的左,右焦点,点P是椭圆在y轴右侧上的点,且∠F1PF2=,记线段PF1与y轴的交点为Q,O为坐标原点,若△F1OQ与四边形OF2PQ的面积之比为1∶2,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答案】-1【解析】根据题意,由于F1,F2是椭圆 (a>b>0)的左,右焦点,点P是椭圆在y轴右侧上的点,且∠F1PF2=,且有△F1OQ与四边形OF2PQ的面积之比为1∶2,则可知为点P到x轴的距离是Q到x轴距离的3:2倍,那么结合勾股定理可知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1 ,故答案为-1 。
圆锥曲线椭圆练习

椭圆练习1. 已知椭圆011216722=-+y x 上有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是5,则它到左准线的距离 为 。
2.若椭圆1522=+my x 的离心率510=e ,则m 值 。
3.(书本P 28习题3改编)已知12F ,F 为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两个焦点,过2F 作椭圆的弦AB ,若△1AF B 的周长为16,椭圆的离心率为2e =,则椭圆的方程为 。
4.椭圆31222y x +=1的一个焦点为F 1,点P 在椭圆上.如果线段PF 1的中点M 在y 轴上,那么点M 的纵坐标是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焦距为2c .以点O 为圆心,a 为半径作圆M .若过点P ⎝⎛⎭⎫a2c ,0所作圆M 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6.以椭圆22221(0)x ya b a b +=>>的左焦点(,0)F c -为圆心,c 为半径的圆与椭圆的左准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7.已知椭圆的对称轴在坐标轴上,短轴的一个端点与两个焦点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焦点到同侧顶点的距离为3,求椭圆的方程。
8. 椭圆22194x y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1PF 2为钝角时,求P 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9.(书本P 297改编)已知定点A 、B 间的距离为2,以B 为圆心作 半径为P 为圆上一点,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l 与直 线PB 交于点M ,当P 在圆周上运动时点M 的轨迹记为曲线C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C 的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ABC 的边OA 、O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如图),且OC =1,OA =a +1(a >1),点D 在边OA 上,满足OD =a . 分别以OD 、OC 为长、短半轴的椭圆在矩形及其内部的部分为椭圆弧CD . 直线l :y =-x +b 与椭圆弧相切,与OA 交于 点E .(1)求证:221b a -=;(2)设直线l 将矩形O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 的方程;(3)在(2)的条件下,设圆M 在矩形及其内部,且与l 和线段EA 都相切,求面积最大的圆M 的方程.参考答案1. 已知椭圆011216722=-+y x 上有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是5,则它到左准线的距离为4。
2024数学高考前冲刺题《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含答案

黄金冲刺大题06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精选30题)1.(2024·山东·二模)已知椭圆的焦点分别是)()12,F F ,点M 在椭圆上,且124MF MF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y kx =,A B 两点,且OA OB ⊥,求实数k 的值.2.(2024·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1F ,2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过2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l ,2l ,直线1l 与C 交于A ,B 两点,直线2l与C 交于D ,E 两点,且12AF F 的周长是4+(1)求椭圆C 的方程;(2)当32AB DE =时,求ODE 的面积.3.(2024·河北邯郸·二模)已知椭圆C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 轴、y 轴,且过()2,0,1,M N ⎛ ⎝两点.(1)求C 的方程.(2),A B 是C 上两个动点,D 为C 的上顶点,是否存在以D 为顶点,AB 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已知椭圆222:1(08x y C b b+=<<,右顶点为E ,上、下顶点分别为12,,B B G是1EB 的中点,且121EB GB ⋅=.(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过点()4,0D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点,M N ,点()2,1A --,直线,MA NA 分别交直线4x =-于点,P Q ,求证:线段PQ 的中点为定点.5.(2024·辽宁·二模)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面积为9的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且23OP OA = ,记动点P 的轨迹为曲线Γ.(1)求Γ的方程;(2)过点()4,1E 的动直线l 与曲线Γ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时,在线段MN 上取点Q ,满足||||||||EM QN QM EN ⋅=⋅.试探究点Q 是否在某条定直线上?若是,求出定直线方程;若不是,说明理由.6.(2024·福建厦门·三模)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为F ,过F 的直线l 与C 交于,M N 两点,且当l 的斜率为1时,8MN =.(1)求C 的方程;(2)设l 与C 的准线交于点P ,直线PO 与C 交于点Q (异于原点),线段MN 的中点为R ,若3QR ≤,求MNQ △面积的取值范围.7.(2024·浙江丽水·二模)已知抛物线2:4E y x =,点,,A B C 在抛物线E 上,且A 在x 轴上方,B 和C 在x 轴下方(B 在C 左侧),,A C 关于x 轴对称,直线AB 交x 轴于点M ,延长线段CB 交x 轴于点Q ,连接QA .(1)证明:OM OQ为定值(O 为坐标原点);(2)若点Q 的横坐标为1-,且89MB MC ⋅= ,求AQB 的内切圆的方程.8.(2024·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已知点(1,0)A ,(0,1)B ,(1,1)C 和动点(,)P x y 满足2y 是PA PB ⋅ ,PA PC ⋅的等差中项.(1)求P 点的轨迹方程;(2)设P 点的轨迹为曲线1C 按向量31,416a ⎛⎫=- ⎪⎝⎭平移后得到曲线2C ,曲线2C 上不同的两点M ,N 的连线交y 轴于点(0,)Q b ,如果MON ∠(O 为坐标原点)为锐角,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如果2b =时,曲线2C 在点M 和N 处的切线的交点为R ,求证:R 在一条定直线上.9.(2024·江苏南通·二模)已知双曲线E的渐近线为y =,左顶点为()A .(1)求双曲线E 的方程;(2)直线:l x t =交x 轴于点D ,过D 点的直线交双曲线E 于B ,C ,直线AB ,AC 分别交l 于G ,H ,若O ,A ,G ,H 均在圆P 上,①求D 的横坐标;②求圆P 面积的取值范围.10.(2024·江苏南京·二模)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与双曲线2222:1x y E a b-=(0a >,0b >)有公共的焦点F ,且4p b =.过F 的直线1与抛物线C 交于A ,B 两点,与E 的两条近线交于P ,Q 两点(均位于y 轴右侧).(1)求E 的渐近线方程;(2)若实数λ满足1111||||||||OP OQ AF BF λ⎛⎫+=- ⎪⎝⎭,求λ的取值范围.11.(2024·重庆·三模)已知()2,0F ,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点F 的距离是到直线12x =的距离的两倍.(1)求曲线C 的方程;(2)已知曲线C 的左顶点为A ,直线l 过点F 且与曲线C 在第一、四象限分别交于M ,N 两点,直线AM 、AN 分别与直线12x =交于P ,H 两点,Q 为PH 的中点.(i )证明:QF MN ⊥;(ii )记PMQ ,HNQ ,MNQ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3S ,则123S S S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2.(2024·河北·二模)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 +=>>的离心率e =(1)若椭圆E过点(,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1l ,2l 均过点()()*,00,n n P p p a n <<∈N 且互相垂直,直线1l 交椭圆E 于,A B 两点,直线2l 交椭圆E于,C D 两点,,M N 分别为弦AB 和CD 的中点,直线MN 与x 轴交于点(),0n Q t ,设13n np =.(ⅰ)求n t ;(ⅱ)记n a PQ =,求数列1n a ⎧⎫⎨⎬⎩⎭的前n 项和n S .13.(2024·辽宁沈阳·二模)P 为大圆上一动点,大圆半径OP 与小圆相交于点,B PP x '⊥轴于,P BB PP ⊥'''于,B B ''点的轨迹为Ω.(1)求B '点轨迹Ω的方程;(2)点()2,1A ,若点M N 、在Ω上,且直线AM AN 、的斜率乘积为12,线段MN 的中点G ,当直线MN 与y 轴的截距为负数时,求AOG ∠的余弦值.14.(2024·广东佛山·二模)两条动直线1y k x =和2y k x =分别与抛物线()2:20C y px p =>相交于不同于原点的A ,B 两点,当OAB 的垂心恰是C 的焦点时,AB =(1)求p ;(2)若124k k =-,弦AB 中点为P ,点()2,0M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N 在抛物线C 上,求PMN 的面积.15.(2024·广东深圳·二模)设抛物线C :22x py =(0p >),直线l :2y kx =+交C 于A ,B 两点.过原点O 作l 的垂线,交直线=2y -于点M .对任意R k ∈,直线AM ,AB ,BM 的斜率成等差数列.(1)求C 的方程;(2)若直线//l l ',且l '与C 相切于点N ,证明:AMN 的面积不小于16.(2024·湖南·一模)已知双曲线2222:1(1)x y C b a a b-=>>的渐近线方程为y =,C 的半焦距为c ,且44244a b c ++=.(1)求C 的标准方程.(2)若P 为C 上的一点,且P 为圆224x y +=外一点,过P 作圆224x y +=的两条切线12,l l (斜率都存在),1l 与C 交于另一点2,M l 与C 交于另一点N ,证明:(ⅰ)12,l l 的斜率之积为定值;(ⅱ)存在定点A ,使得,M N 关于点A 对称.17.(2024·湖南岳阳·三模)已知动圆P 过定点(0,1)F 且与直线3y =相切,记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E .(1)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1)-、(2,1),直线AP 、BP 的斜率分别为1k 、2k ,证明:121k k -=;(2)若点()11,M x y 、()22,N x y 是轨迹E 上的两个动点且124x x =-,设线段MN 的中点为Q ,圆P 与动点Q 的轨迹Γ交于不同于F 的三点C 、D 、G ,求证:CDG 的重心的横坐标为定值.18.(2024·湖北·二模)已知双曲线P 的方程为()()221,,0,,04x y B a C a -=-,其中()()00002,,,0a D x y x a y >≥>是双曲线上一点,直线DB 与双曲线P 的另一个交点为E ,直线DC 与双曲线P的另一个交点为F ,双曲线P 在点,E F 处的两条切线记为121,,l l l 与2l 交于点P ,线段DP 的中点为G ,设直线,DB DC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1)证明:12114k k <+≤(2)求GBGC的值.19.(2024·湖北·模拟预测)已知椭圆2212:1x C y a +=和()2222:10x C y a b b +=>>的离心率相同,设1C 的右顶点为1A ,2C 的左顶点为2A ,()0,1B ,(1)证明:12BA BA ⊥;(2)设直线1BA 与2C 的另一个交点为P ,直线2BA 与1C 的另一个交点为Q ,连PQ ,求PQ 的最大值.参考公式:()()3322m n m n m mn n +=+-+20.(2024·山东·二模)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离心率为12,设C 的右焦点为F ,左顶点为A ,过F 的直线与C 于,D E 两点,当直线DE 垂直于x 轴时,ADE V 的面积为92.(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连接AD 和AE 分别交圆22(1)1x y ++=于,M N 两点.(ⅰ)当直线DE 斜率存在时,设直线DE 的斜率为1k ,直线MN 的斜率为2k ,求12k k ;(ⅱ)设ADE V 的面积为1,S AMN △的面积为2S ,求12S S 的最大值.21.(2024·山东潍坊·二模)已知双曲线C :()222210,0x y a b a b -=>>的实轴长为2F 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1.(1)求C 的方程;(2)过C上一点(1P 作C 的切线1l ,1l 与C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R ,S 两点,2P 为点1P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过2P 作C 的切线2l ,2l 与C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M ,N 两点,求四边形RSMN 的面积.(3)过C 上一点Q 向C 的两条渐近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1H ,2H ,是否存在点Q ,满足122QH QH +=,若存在,求出点Q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23-24高三下·湖北武汉·阶段练习)已知抛物线2:=E y x ,过点()1,2T 的直线与抛物线E 交于,A B 两点,设抛物线E 在点,A B 处的切线分别为1l 和2l ,已知1l 与x 轴交于点2,M l 与x 轴交于点N ,设1l 与2l 的交点为P .(1)证明:点P 在定直线上;(2)若PMN ,求点P 的坐标;(3)若,,,P M N T 四点共圆,求点P 的坐标.23.(2024·福建漳州·一模)已知过点()11,0F -的直线l 与圆2F :()22116x y -+=相交于G ,H 两点,GH 的中点为E ,过1GF 的中点F 且平行于2EF 的直线交2G F 于点P ,记点P 的轨迹为C .(1)求轨迹C 的方程.(2)若,A B 为轨迹C 上的两个动点且均不在y 轴上,点M 满足OM OA OB λμ=+(λ,μ∈R ),其中O 为坐标原点,从下面①②③中选取两个作为条件,证明另外一个成立.①点M 在轨迹C 上;②直线OA 与OB 的斜率之积为34-;③221λμ+=.注:若选择不同的组合分别解答,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24.(2024·福建福州·模拟预测)点P 是椭圆E :22221x y a b +=(0a b >>)上(左、右端点除外)的一个动点,()1,0F c -,()2,0F c 分别是E 的左、右焦点.(1)设点P 到直线l :2a x c =的距离为d ,证明2PF d 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2)12PF F △的重心与内心(内切圆的圆心)分别为G ,I ,已知直线IG 垂直于x 轴.(ⅰ)求椭圆E 的离心率;(ⅱ)若椭圆E 的长轴长为6,求12PF F △被直线IG 分成两个部分的图形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25.(2024·福建三明·三模)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真命题:函数(0,0)ny mx m n x =+≥>的图象是双曲线,其渐近线分别为直线y mx =和y 轴.例如双曲线4y x=的渐近线分别为x 轴和y 轴,可将其图象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π4得到双曲线228x y -=的图象.(1)求双曲线1y x=的离心率;(2)已知曲线22:2E x y -=,过E 上一点P 作切线分别交两条渐近线于,A B 两点,试探究AOB 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则说明理由;(3)已知函数y x =Γ,直线:30l x -=,过F 的直线与Γ在第一象限交于,M N 两点,过,M N 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直线,MD NC 交于点H ,求MNH △面积的最小值.26.(2024·浙江绍兴·二模)已知抛物线C :()220y px p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2,过点()2,2A 作直线交C 于M ,N 两点,点()1,1B -,记直线BM ,BN 的斜率分别为1k ,2k .(1)求C 的方程;(2)求()121232k k k k -+的值;(3)设直线BM 交C 于另一点Q ,求点B 到直线QN 距离的最大值.27.(2024·浙江绍兴·模拟预测)已知抛物线C :22y px =的焦点F ,直线l 过F 且交C 于两点M N 、,已知当3MF NF =时,MN (1)求C 的标准方程.(2)令,02p F ⎛⎫'- ⎪⎝⎭,P 为C 上的一点,直线F P ',FP 分别交C 于另两点A ,B .证明:·1AF PF PF BF '='.(3)过,,A B P 分别作C 的切线123,,l l l , 3l 与1l 相交于D ,同时与2l 相交于E ,求四边形ABED 面积取值范围.28.(2024·河北保定·二模)平面几何中有一定理如下:三角形任意一个顶点到其垂心(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的距离等于外心(外接圆圆心)到该顶点对边距离的2倍.已知ABC 的垂心为D ,外心为E ,D 和E 关于原点O 对称,()13,0A .(1)若()3,0E ,点B 在第二象限,直线BC x ⊥轴,求点B 的坐标;(2)若A ,D ,E 三点共线,椭圆T :()222210x y a b a b+=>>与ABC 内切,证明:D ,E 为椭圆T 的两个焦点.29.(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设双曲线22:12x C y -=,直线:l y x m =+与C 交于,A B 两点.(1)求m 的取值范围;(2)已知C 上存在异于,A B 的,P Q 两点,使得PA PB QA QB t ⋅=⋅=.(i )当4t =时,求,P Q 到点()2,m m --的距离(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ii )当2t =时,记原点到直线PQ 的距离为d ,若直线PQ 经过点(),m m -,求d 的取值范围.30.(2024·湖北·一模)已知椭圆2222:1(0)x y M a b a b+=>>的离心率为12,A ,B 分别为椭圆的左顶点和上顶点,1F 为左焦点,且1ABF(1)求椭圆M 的标准方程:(2)设椭圆M 的右顶点为C 、P 是椭圆M 上不与顶点重合的动点.(i )若点31,2P ⎛⎫⎪⎝⎭,点D 在椭圆M 上且位于x 轴下方,直线PD 交x 轴于点F ,设APF 和CDF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若1232S S -=,求点D 的坐标:(ii )若直线AB 与直线CP 交于点Q ,直线BP 交x 轴于点N ,求证:2QN QC k k -为定值,并求出此定值(其中QN k 、QC k 分别为直线QN 和直线QC 的斜率).黄金冲刺大题06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精选30题)1.(2024·山东·二模)已知椭圆的焦点分别是)()12,F F ,点M 在椭圆上,且124MF MF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y kx =,A B 两点,且OA OB ⊥,求实数k 的值.【答案】(1)2214x y +=;【分析】(1)根据所给条件求出,a b ,即可得出椭圆标准方程;(2)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及OA OB ⊥,列出方程求k 即可.【详解】(1)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由题意可知22224c a a b c ⎧=⎪=⎨⎪=+⎩,解得2,1,a b c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4x y +=.(2)设()()1122,,,A x y B x y ,如图,联立方程2214y kx x y ⎧=⎪⎨+=⎪⎩,消去y ,得()221440k x +++=,则12122414x x x x k +==+,从而(1212y y kx kx =+()212122k x x x x =+++222414kk-=+,因为,0OA OB OA OB ⊥⋅=,即12120x x y y +=,所以22222424640141414k k k k k --+==+++,解得k =或,经验证知Δ0>,所以k.2.(2024·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1F ,2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过2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l ,2l ,直线1l 与C 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C 交于D ,E 两点,且12AF F的周长是4+(1)求椭圆C 的方程;(2)当32AB DE =时,求ODE 的面积.【答案】(1)2214x y +=【分析】(1)由椭圆离心率和焦点三角形的周长,列方程组求出,a b ,得椭圆C 的方程;(2)设直线1l ,2l 的方程,与椭圆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和32AB DE =求出DE 和2l 的方程,再求出O 到直线2l 的距离,可求ODE 的面积.【详解】(1)由题意知,222224a c ca b a c ⎧+=+⎪⎪=⎨⎪=-⎪⎩,解得2,1,a b c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2214x y +=;(2)若直线1l 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2l 的斜率为0,不满足32AB DE =,直线1l 的的斜率为0,则12,,A F F 三点共线,不合题意,所以直线1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1l的方程为x my =由2214x my x y ⎧=⎪⎨+=⎪⎩,消去x得2211044m y y ⎛⎫++-= ⎪⎝⎭,设()()1122,,,A x y B x y,则12y y +=1221414y y m =-+,()2241.4m AB m +∴===+同理可得()222214141.1144m m DE m m ⎛⎫+ ⎪+⎝⎭==++,由32AB DE =,得()()2222414134214m m m m++=⋅++,解得22m =,则43DE =,∴直线2l的方程为y x =,∴坐标原点O 到直线2l的距离为d ==1423ODE S =⨯= 即ODE【点睛】方法点睛:解答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题目时,时常把两个曲线的方程联立,消去x (或y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借助根与系数的关系,并结合题设条件建立有关参变量的等量关系,涉及到直线方程的设法时,务必考虑全面,不要忽略直线斜率为0或不存在等特殊情形,强化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后的运算能力,重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弦长、斜率、三角形的面积等问题.3.(2024·河北邯郸·二模)已知椭圆C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 轴、y 轴,且过()2,0,1,M N ⎛⎝两点.(1)求C 的方程.(2),A B 是C 上两个动点,D 为C 的上顶点,是否存在以D 为顶点,AB 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214x y +=(2)存在,3个【分析】(1)设椭圆C 的方程为221(0,0,)mx ny m n m n +=>>≠,根据条件得到41314m m n =⎧⎪⎨+=⎪⎩,即可求出结果;(2)设直线DA 为1y kx =+,直线DB 为11y x k=-+,当1k =时,由椭圆的对称性知满足题意;当21k ≠时,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求出,A B 的坐标,进而求出AB 中垂线方程,根据条件中垂线直经过点(0,1)D ,从而将问题转化成方程42710k k -+=解的个数,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由题设椭圆C 的方程为221(0,0,)mx ny m n m n +=>>≠,因为椭圆过()2,0,1,M N ⎛ ⎝两点,所以41314m m n =⎧⎪⎨+=⎪⎩,得到1,14m n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2214x y +=.(2)由(1)知(0,1)D ,易知直线,DA DB 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0,不妨设(0)DA k k k =>,1DB k k=-,直线DA 为1y kx =+,直线DB 为11y x k =-+,由椭圆的对称性知,当1k =时,显然有DA DB =,满足题意,当21k ≠时,由22114y kx x y =+⎧⎪⎨+=⎪⎩,消y 得到221()204k x kx ++=,所以2814A k x k =-+,222281411414A k k y k k -=-+=++,即222814(,)1414k k A k k--++,同理可得22284(,44k k B k k -++,所以()2222222222222414(4)14(4)(14)1414888(144)5414AB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设AB 中点坐标为00(,)x y ,则2220228812(1)1442(4)(14)k kk k k k x k k -+-++==++,22222022144151442(4)(14)k k k k k y k k --+-++==++,所以AB 中垂线方程为222222215512(1)()(4)(14)1(4)(14)k k k k y x k k k k k -+=--++-++,要使ADB 为AB 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直AB 中垂线方程过点(0,1),所以222222215512(1)1(0)(4)(14)1(4)(14)k k k k k k k k k -+=--++-++,整理得到42710k k -+=,令2t k =,则2710t t -+=,4940∆=->,所以t 有两根12,t t ,且121270,10t t t t +=>=>,即2710t t -+=有两个正根,故有2个不同的2k 值,满足42710k k -+=,所以由椭圆的对称性知,当21k ≠时,还存在2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综上所述,存在以D 为顶点,AB 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有3个.【点睛】关键点点晴:本题的关键在于第(2)问,通过设出直线DA 为1y kx =+,直线DB 为11y x k=-+,联立椭圆方程求出,A B 坐标,进而求出直线AB 的中垂线方程,将问题转化成直线AB 的中垂线经过点(0,1)D ,再转化成关于k 的方程的解的问题.4.(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已知椭圆222:1(08x y C b b+=<<,右顶点为E ,上、下顶点分别为12,,B B G是1EB 的中点,且121EB GB ⋅=.(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过点()4,0D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点,M N ,点()2,1A --,直线,MA NA 分别交直线4x =-于点,P Q ,求证:线段PQ 的中点为定点.【答案】(1)22182x y +=(2)证明见解析【分析】(1)通过椭圆的性质和中点的坐标,然后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得到等量关系即可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2)设出直线l 的方程并与椭圆方程联立,化简写出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点,P Q 的坐标,进而证得线段PQ 的中点为定点.【详解】(1)由题可得()28,,0a E a = ,()()120,,0,B b B b -,1EB ∴的中点为,22a b G ⎛⎫ ⎪⎝⎭,2221233(,),1,2,2222a b a bEB GB a b b ⎛⎫⋅=-⋅--=-=∴= ⎪⎝⎭ 故椭圆C 的方程为22182x y +=;(2)依题意可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4y k x =+,由()224182y k x x y ⎧=+⎪⎨+=⎪⎩消去y 并化简得()222214326480k x k x k +++-=,由()()422Δ10244146480k k k =-+->,得2111,422k k <-<<.设()(),,,M M N N M x y N x y ,则222232648,1414M N M N k k x x x x k k -+=-=++,依题意可知直线,MA NA 的斜率存在,直线MA 的方程为()1122M M y y x x ++=++,令4x =-,得()2442422M M M M P M M k x x y x y x x -+-----==++()()()2184212424221222M M M M M k x k k x k k k x x x ------+--+===---+++,同理可求得42212Q N k y k x +=---+,()N 4242114242422222P Q M N M k k y y k k k x x x x ⎛⎫++∴+=----=---++ ⎪++++⎝⎭()()4424224M N M N M N x x k k x x x x ++=---+⋅+++()22222232414424242(42)064832241414k k k k k k k k k k -++=---+⋅=--++=⎛⎫-+-+ ⎪++⎝⎭,∴线段PQ 的中点为定点()4,0-.【点睛】方法点睛:对于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我们一般将直线和圆锥曲线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带入计算求解.5.(2024·辽宁·二模)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面积为9的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且23OP OA = ,记动点P 的轨迹为曲线Γ.(1)求Γ的方程;(2)过点()4,1E 的动直线l 与曲线Γ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时,在线段MN 上取点Q ,满足||||||||EM QN QM EN ⋅=⋅.试探究点Q 是否在某条定直线上?若是,求出定直线方程;若不是,说明理由.【答案】(1)22143x y +=(2)点Q 在定直线上,定直线方程为330x y +-=【分析】(1)设点,,P A B 的坐标,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消参得0032x x y ⎧=⎪⎨⎪=⎩,结合正方形面积得Γ的方程;(2)设:14l y kx k =+-,,,Q M N 的坐标,与椭圆联立并根据韦达定理得,M N 横坐标关系,再根据线段乘积关系化为比值关系得01120244x x x x x x --=--,化简得0243kx k+=+,代入直线方程即可0y ,从而求出定直线方程.【详解】(1)设()()()00,,,0,0,P x y A x B y ,由0000222(,0))()333OP OA x y x y ==+=,得0023x x y y ⎧=⎪⎪⎨⎪=⎪⎩,所以032x x y ⎧=⎪⎨⎪=⎩,因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29AB =,即22009x y +=,所以223())92x +=,整理可得22143x y +=,因此C 的轨迹方程为22143x y +=.(2)依题意,直线l 存在斜率,设l :1(4)y k x -=-,即14y kx k =+-,设点()00,Q x y ,()11,M x y ,()22,N x y ()102x x x <<,由22143412y kx kx y =+-⎧⎨+=⎩,消y 得2234(14)12x kx k ++-=,即222(34)8(14)4(14)120k x k k x k ++-+--=,由()()()2222Δ64141634143k k k k ⎡⎤=--+--⎣⎦()()()()()22222216144344834483414k k k k k k ⎡⎤⎡⎤=--+++=+--⎣⎦⎣⎦()()22481282966410k k k k =-++=-++>,k <<所以3k ≠-,可得1228(14)34k k x x k -+=-+,21224(14)1234k x x k --=+,由||||||||EM QN QM EN ⋅=⋅ ,得||||||||QM EM QN EN =,所以01120244x x x x x x --=--,可得222121201228(14)4(14)124234344()28(14)8()834k k k k k x x x x x k k x x k ⎡⎤---⎡⎤--⎢⎥⎢⎥+++-⎣⎦⎣⎦==--+⎡⎤--⎢⎥+⎣⎦()()2222232148142432128128648242432824248k k k k k k k k k k k----+-+-+-+==++-+1632242483k kk k++==++,所以()()200143243914333k k k k ky kx k k k k-++-=+-=+=+++,因为00612393333k kx y k k+-+=+=++,所以点Q 在定直线上,定直线方程为330x y +-=.6.(2024·福建厦门·三模)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为F ,过F 的直线l 与C 交于,M N 两点,且当l 的斜率为1时,8MN =.(1)求C 的方程;(2)设l 与C 的准线交于点P ,直线PO 与C 交于点Q (异于原点),线段MN 的中点为R ,若3QR ≤,求MNQ △面积的取值范围.【答案】(1)24y x =;(2)(.【分析】(1)先设l 的方程为2px my =+,()11,M x y ,()22,N x y ,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及抛物线定义即可求解;(2)先设出()221,2R m m +,进而可求,P Q 的坐标,可得直线//QR x 轴,求出QR 的范围,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1)不妨先设l 的方程为2px my =+,()11,M x y ,()22,N x y ,代入22y px =,可得2220y mpy p --=,所以122y y mp +=,212y y p =-,则()21212222MN x x p m y y p m p p =++=++=+,由题意可知当斜率为1时,1m =,又8MN =,即228p p +=,解得2p =,所以C 的方程为24y x =;(2)由(1)知2p =,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抛物线方程24y x =,124y y m +=,124y y =-所以R 的纵坐标1222R y y y m +==,将R 的纵坐标2m 代入1x my =+,得221x m =+,所以R 的坐标()221,2m m +,易知抛物线的准线为=1x -,又因为l 与C 的准线交于点P ,所以P 的坐标21,m ⎛⎫-- ⎪⎝⎭,则直线OP 的方程为2m x y =,把2mx y =代入24y x =,得22y my =,即2y m =或0y =,因为点Q 异于原点,从而Q 的纵坐标为2m ,把2y m =代入2m x y =,得22mx y m ==,所以()2,2Q m m ,因为R 的坐标()221,2m m +,所以R ,Q 的纵坐标相同,所以直线//QR x 轴,且222211QR m m m =+-=+,所以MNQ △面积1212MNQ MRQ NRQ S S S QR y y =+=- ,因为()22212121241616y y y y y y m -=+-=+,所以12y y -==,所以()332222112122MNQS m m QR =+⨯=+= ,因为点Q 异于原点,所以0m ≠,所以210m +>,因为3QR ≤,所以13QR <≤,所以3222QR <≤MNQ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7.(2024·浙江丽水·二模)已知抛物线2:4E y x =,点,,A B C 在抛物线E 上,且A 在x 轴上方,B 和C 在x 轴下方(B 在C 左侧),,A C 关于x 轴对称,直线AB 交x 轴于点M ,延长线段CB 交x 轴于点Q ,连接QA .(1)证明:OM OQ为定值(O 为坐标原点);(2)若点Q 的横坐标为1-,且89MB MC ⋅= ,求AQB 的内切圆的方程.【答案】(1)1(2)221499x y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图形,设出直线AB 的方程,与抛物线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即可求解;(2)根据(1)的结论及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进而得出直线AB 的方程,利用直线的斜率公式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圆的标准方程即可求解.【详解】(1)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1220,,,,x my t m A x y B x y =+>,则()()11,,,0C x y M t -,由24x my ty x =+⎧⎨=⎩,消去x ,得2440y my t --=,()22Δ1600m t m t =+>⇒+>,所以12124,4y y m y y t +==-,直线BC 的方程为()211121y y y y x x x x ++=--,化简得1221214y y xy y y y y =---,令0y =,得124Q y y x t ==-,所以(),0Q t -因此1OM t OQt==-.(2)因为点Q 的横坐标为1-,由(1)可知,()()1,0,1,0Q M -,设QA 交抛物线于D ,()()()()11221144,,,,,,,A x y B x y C x y D x y -,如图所示又由(1)知,124y y =-,同理可得144y y =,得42y y =-,又()212121211242x x my my m y y m +=+++=++=+,()22212121214416y y y y x x =⋅==,又()()22111,,1,MB x y MC x y =-=-- ,则()()()221121212111444MB MC x x y y x x x x m ⋅=---=-+++=- ,故2844,9m -=结合0m >,得m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330,x -=又12163y y -===,则141414221214141412443444AD y y y y y y k y y x x x x y y y y ---======--+--,所以直线AD 的方程为3430x y -+=,设圆心(,0)(11)T s s -<<,因为QM 为AQB ∠的平分线,故点T 到直线AB 和直线AD 的距离相等,所以333354s s +-=,因为11s -<<,解得19s =,故圆T 的半径33253s r +==,因此圆T 的方程为221499x y ⎛⎫-+= ⎪⎝⎭.8.(2024·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已知点(1,0)A ,(0,1)B ,(1,1)C 和动点(,)P x y 满足2y 是PA PB ⋅ ,PA PC ⋅的等差中项.(1)求P 点的轨迹方程;(2)设P 点的轨迹为曲线1C 按向量31,416a ⎛⎫=- ⎪⎝⎭平移后得到曲线2C ,曲线2C 上不同的两点M ,N 的连线交y 轴于点(0,)Q b ,如果MON ∠(O 为坐标原点)为锐角,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如果2b =时,曲线2C 在点M 和N 处的切线的交点为R ,求证:R 在一条定直线上.【答案】(1)23122y x x =-+;(2)0b <或1b >;(3)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结合等差中项的定义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根据题意,由平移公式可得曲线2C 的方程,然后与直线MN 的方程联立,由平面向量的夹角公式,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结果;(3)根据题意,求导可得在点,M N 处的切线方程,联立两条切线方程,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由题意可得(1,)PA x y =-- ,(,1)PB x y =-- ,(1,1)PC x y =--,则22(1)()()(1)PA PB x x y y x y x y ⋅=-⋅-+-⋅-=+--,22(1)(1)()(1)21PA PC x x y y x y x y ⋅=-⋅-+-⋅-=+--+,又2y 是PA PB ⋅ ,PA PC ⋅的等差中项,()()22222212x y x y x y x y y ∴+--++--+=,整理得点(,)P x y 的轨迹方程为23122y x x =-+.(2)由(1)知2131:22C y x x =-+,又31,416a ⎛⎫=- ⎪⎝⎭ ,∴平移公式为34116x x y y ⎧=-⎪⎪⎨⎪=+'⎩'⎪即34116x x y y ⎧=+⎪⎪⎨⎪=-'⎩'⎪,代入曲线1C 的方程得到曲线2C 的方程为:213331164242y x x ''⎛⎫⎛⎫-=+-++ ⎪ ⎪⎝⎭⎝⎭',即2y x ¢¢=.曲线2C 的方程为2y x =.如图由题意可设M ,N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kx b =+,由2y x y kx b⎧=⎨=+⎩消去y 得20x kx b --=,令()11,M x y ,()()2212,N x y x x ≠,则1212x x kx x b +=⎧⎨=-⎩,()()21111,,OM x y x x ∴== ,()()22222,,ON x y x x == ,又MON ∠ 为锐角,cos 0||||OM ONMON OM ON ⋅∴∠=>⋅,即2212120||||x x x x OM ON +>⋅ ,2212120x x x x ∴+>,又12x x b =-,2()0b b ∴-+->,得0b <或1b >.(3)当2b =时,由(2)可得12122x x kx x b +=⎧⎨=-=-⎩,对2y x =求导可得2y x '=,∴抛物线2C 在点,()211,M x x ∴=,()222,N x x 处的切线的斜率分别为12M k x =,22N k x =,∴在点M ,N 处的切线方程分别为()2111:2M l y x x x x -=-,()2222:2N l y x x x x -=-,由()()()211112222222y x x x x x x y x x x x ⎧-=-⎪≠⎨-=-⎪⎩,解得交点R 的坐标(,)x y .满足12122x x x y x x +⎧=⎪⎨⎪=⋅⎩即22k x y ⎧=⎪⎨⎪=-⎩,R ∴点在定直线=2y -上.【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以及切线问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联立方程结合韦达定理计算以及转化为坐标运算.9.(2024·江苏南通·二模)已知双曲线E 的渐近线为y =,左顶点为()A .(1)求双曲线E 的方程;(2)直线:l x t =交x 轴于点D ,过D 点的直线交双曲线E 于B ,C ,直线AB ,AC 分别交l 于G ,H ,若O ,A ,G ,H 均在圆P 上,①求D 的横坐标;②求圆P 面积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3x y -=(2)①⎫⎪⎪⎭;②27π16S >且7π4S ≠【分析】(1)根据渐近线方程及顶点求出,a b 得双曲线方程;(2)①设(),0D t ,由四点共圆可得1AG OH k k ⋅=,根据斜率公式转化为,B C 点坐标表示形式,由直线与双曲线联立得出根与系数的关系,据此化简即可求出t ;②求出G 点坐标得出OG ,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外接圆的半径,根据均值不等式求出半径的最值,即可得出圆面积的最值.【详解】(1)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关于坐标轴及原点对称,又顶点在x 轴上,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2221x y a b-=(0a >,0b >),从而渐近线方程为:b y x a =±,由题条件知:b a =因为双曲线的左顶点为()A ,所以a =1b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2213x y -=.(2)如图,①(),0D t ,设直线BC 的方程为:my x t =-,将x my t =+代入方程:22330x y --=,得()2223230m y mty t -++-=,当230m -≠且()22Δ1230t m =+->时,设()11,B x y ,()22,C x y ,则12223mt y y m +=--,212233t y y m -=-.设直线AG 的倾斜角为α,不妨设π02α<<,则π2AGH α∠=-,由于O ,A ,G ,H 四点共圆知:HOD AGH ∠=∠,所以直线OH 的倾斜角为π2α-,πsin πsin 2tan tan 1π2cos cos 2AG OH k k αααααα⎛⎫- ⎪⎛⎫⎝⎭⋅=⋅-=⨯= ⎪⎛⎫⎝⎭- ⎪⎝⎭.直线AC的方程为:y x =,令x t =,则y =H t ⎛ ⎝,所以OH k=AGABk k==1=((1212t y y t x x ⇒=,又11x my t =+,22xmy t =+代入上式得:((1212t y yt my t my t =++,((()(22121212t y y t m y y m t y y t ⎡⎤⇒=+++⎢⎥⎣⎦,(((2222222332333t t mtt t m m t t m m m ⎛⎤---⇒⋅=⋅+⋅++ ⎥---⎝⎦,化简得:2430t +-=,解得:t =(舍)或t =故点D 的坐标为⎫⎪⎪⎭.②直线AG 的方程为(tan y x α=⋅,由①知:t =所以G α⎫⎪⎪⎭.直线OH 方程;1tan y x α=,所以H ,若G ,H 在x 轴上方时,G 在H 的上方,即tan 0α>α>若G ,H 在x 轴下方时,即t an 0α<α<所以tan α>tan α<又直线AG 与渐近线不平行,所以tan α≠所以0πα<<,tan α>tan α<tan α≠因为OG ==设圆P 的半径为R ,面积为S ,则2sin OG R α==所以()()()2222222125tan 125tan sin cos 3164sin 64sin R αααααα+⋅++=⨯=⨯()()22222125tan 1tan 33125tan 2664tan 64tan ααααα++⎛⎫=⨯=++ ⎪⎝⎭327266416⎛⎫≥= ⎪ ⎪⎝⎭,当且仅当22125tan tan αα=即tan α=tan α>tan α<tan α≠所以22716R >且274R ≠,从而27π16S >且7π4S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利用直线的倾斜角与圆的内接四边形的角的关系,得出πsin πsin 2tan tan 1π2cos cos 2AG OHk k αααααα⎛⎫- ⎪⎛⎫⎝⎭⋅=⋅-=⨯= ⎪⎛⎫⎝⎭- ⎪⎝⎭这一关键数量关系,再转化为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化简求参数的常规问题.10.(2024·江苏南京·二模)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与双曲线2222:1x y E a b-=(0a >,0b >)有公共的焦点F ,且4p b =.过F 的直线1与抛物线C 交于A ,B 两点,与E 的两条近线交于P ,Q 两点(均位于y 轴右侧).(1)求E 的渐近线方程;(2)若实数λ满足1111||||||||OP OQ AF BF λ⎛⎫+=- ⎪⎝⎭,求λ的取值范围.【答案】(1)y x =(2)10,2⎡⎫⎪⎢⎣⎭【分析】(1)由两曲线有公共的焦点F ,且4p b =,得2c b =,a ,可求渐近线方程;(2)通过设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借助韦达定理,表示出11||||OP OQ +和11||||AF BF -,由1111OP OQ AF BF λ⎛⎫+=- ⎪⎪⎝⎭求λ的取值范围.【详解】(1)抛物线2:2(0)C y px p =>与双曲线2222:1x y E a b-=(0a >,0b >)有公共的焦点F ,设双曲线E 的焦距为2c ,则有2pc =,又4p b =,则2c b =.由222+=a b c,得a ,所以E的渐近线的方程为y =(2)设:l x my c =+,()()1122,,,P x y Q x y ,1与E 的两条近线交于P ,Q 两点均位于y 轴右侧,有23m <,由x my cy x =+⎧⎪⎨=⎪⎩,解得1y =2y =,11112OP OQ y +=+设()()3344,,,A x y B x y , 由22x my cy px=+⎧⎨=⎩,消去x 得2220y pmx p --=,则有234342,y y pm y y p +==-,1AF2p =由1111OP OQ AF BF λ⎛⎫+=- ⎪⎪⎝⎭,2pc =,有2p λ==由23m <⎡∈⎢⎣,所以10,2λ⎡⎫∈⎪⎢⎣⎭.【点睛】方法点睛:解答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题目时,时常把两个曲线的方程联立,消去x (或y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借助根与系数的关系,并结合题设条件建立有关参变量的等量关系,涉及到直线方程的设法时,务必考虑全面,不要忽略直线斜率为0或不存在等特殊情形,强化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后的运算能力,重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弦长、斜率、三角形的面积等问题.11.(2024·重庆·三模)已知()2,0F ,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点F 的距离是到直线12x =的距离的两倍.(1)求曲线C 的方程;(2)已知曲线C 的左顶点为A ,直线l 过点F 且与曲线C 在第一、四象限分别交于M ,N 两点,直线AM 、AN 分别与直线12x =交于P ,H 两点,Q 为PH 的中点.(i )证明:QF MN ⊥;(ii )记PMQ ,HNQ ,MNQ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3S ,则123S S S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2213y x -=(2)(i )证明见解析;(ii )是,12【分析】(1)设曲线C 上任意一点坐标为(),x y ,利用坐标可得曲线C 的方程;(2)(i)设直线MN :2x my =+,()11,M x y ,()22,N x y ,联立方程组可得1221231my y m +=--,122931y y m =-,求得直线AM :()1111y y x x =++,求得P ,H ,进而可得Q 的坐标,求得FQ 的坐标,直线MN 的方向向量的坐标,利用向量法可证结论.(ii) 法一:利用(i )可求得()226113mMN m +=-;QF=()()322329112213m S MN QF m+=⋅=-,进而求得()1212114S S PH x x +=⋅+-,代入运算可求得()()32212291413m S S m++=-,可求结论.法二:(利用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由(1)知,1122MF x ⎛⎫=- ⎪⎝⎭,同理2122NF x ⎛⎫=- ⎪⎝⎭,计算可得1218S S PH MN +=⋅,又312S MN QF =⋅,12314PH S S S QF +=,进而计算可得结论成立.【详解】(1)设曲线C 上任意一点坐标为(),x y ,则由题意可知:()2222222212444441123y x y x x x y x x x ⎛⎫-+=-⇒-++=-+⇒-= ⎪⎝⎭,故曲线C 的方程为2213y x -=.(2)(i)设直线MN :2x my =+,()11,M x y ,()22,N x y ,其中m <<且11x >,21x >()22222311290330x my m y my x y =+⎧⇒-++=⎨--=⎩,故1221231my y m +=--,122931y y m =-;直线AM :()1111y y x x =++,当12x =时,()11321y y x =+,故()1131,221y P x ⎛⎫⎪ ⎪+⎝⎭,同理()2231,221y H x ⎛⎫⎪ ⎪+⎝⎭,Q 为PH 中点,故()()()()1221121212111332211411Q y x y x y y y x x x x +++⎛⎫=⋅+=⋅ ⎪++++⎝⎭;()()()()()()222212121212293693111333931m m m x x my my m y y m y y m -+-++=++=+++=-2931m =--;(*)()()()()()122112211212221836181133233131m m my x y x y my y my my y y y m m -+++=+++=++==---;故3183492Q m m y =⋅=,即13,22m Q ⎛⎫⎪⎝⎭,则33,22m FQ ⎛⎫=- ⎪⎝⎭ ,直线MN 的方向向量(),1a m =,33022m m a FQ ⋅=-+= ,故QF MN ⊥.(ii)法一:12y y -===(**)故()2226113m MN y m +=-=-;QF==又QF MN ⊥,故()()322329112213mSMN QF m+=⋅=-.()12121211111122224S S PQ x HQ x PH x x ⎛⎫⎛⎫+=⋅-+⋅-=⋅+- ⎪ ⎪⎝⎭⎝⎭;()()222121222311293133113m m m x x m y y m m +-+-+-=++==--;()()()()()()1221121212113332121211y x y x y y PH x x x x +-+=-=++++,()()()()()()12211212123339211211y my y my y y x x x x +-+-==++++,由(*)知()()12291113x x m ++=-,由(**)知12y y -=,故291329m PH -==故()()()3222122231911413413m mS S m m+++=⋅=--,则12312S S S +=.法二:(利用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由(1)知,1122MF x ⎛⎫=- ⎪⎝⎭,同理2122NF x ⎛⎫=- ⎪⎝⎭,故()()12121111488S S PH x x PH MF NF PH MN +=+-=⋅+=⋅,又312S MN QF =⋅,故12314PH S S S QF +=,又()()12129411P H y y y y x x =++,且由(*)知229993194431P Hm y y m -==--,记直线PH 与x 轴相交于点K ,由94P Hy y =可得2PK HK FK ⋅=,即PK FK FK HK =,即PKF PFH ∽△△,故PF HF ⊥;又Q 为PH 的中点,故12QF PH =,即1231142PH S S S QF +==.【点睛】方法点睛:直线与双曲线联立问题第一步:设直线方程:有的题设条件已知点,而斜率未知;有的题设条件已知斜率,点不定,都可设出直线方程.。
高二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练习题

高二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练习题高二圆锥曲线练习题1. 设椭圆E的离心率为e,焦点F1是E的一焦点,P是E上一点,直线PF1与椭圆E交于另一点Q。
证明:PF1 = QF1。
解析:设椭圆E的中心为O,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
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PF1 + PF2 = 2a,其中F2是E的另一焦点。
又由于椭圆的对称性,QF1 = PF2。
因此,PF1 + QF1 = PF2 + PF2 = 2a。
得出结论:PF1 = QF1。
2. 设双曲线H的离心率为e,焦点F是H的一焦点,P是H上一点,直线PF与双曲线H交于另一点Q。
证明:PF = QF。
解析:设双曲线H的中心为O,焦距为2c,所以焦点F距离中心O的距离为c。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 - PF' = 2a,其中F'是双曲线的另一焦点。
又由于双曲线的对称性,QF = PF'。
因此,PF - QF = PF' - PF' = 2a。
得出结论:PF = QF。
3. 已知双曲线H的上焦点为F1(4, 0),离心率为2。
双曲线H上一点P的坐标为(2, 5),求直线PF1的方程。
解析:设双曲线H的中心为O,焦点距离中心的距离为c。
由于离心率e为2,即c = ae = 2a,所以a = c / 2。
又因为双曲线H的上焦点为F1(4, 0),所以中心O的横坐标为c = 4。
又由于双曲线H上一点P的坐标为(2, 5),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c - a = 4 - 2 = 2。
根据焦点的定义,得到PF1的距离为PF1 = PF' = 2a,其中F'为双曲线H的下焦点。
又根据双曲线的定义,PF1 - PF' = 2a。
代入已知值:2a - 2a = 2a,得到PF1 = 2a。
因为点P的坐标为(2, 5),点F1的坐标为(4, 0),所以直线PF1的斜率为:k = (5 - 0) / (2 - 4) = -5/2。
高中数学选修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的性质专题练习(附详解答案)

椭圆的性质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已知椭圆C:+=1的一个焦点为(2,0),则C的离心率为()A.B.C.D.2.已知椭圆+=1过点(﹣4,)和(3,﹣),则椭圆离心率e=()A.B.C.D.3.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A.(1,+∞)B.(﹣∞,1]C.(0,1) D.(﹣1,0)4.曲线=1与曲线=1(k<9)的()A.长轴长相等B.短轴长相等C.离心率相等D.焦距相等5.已知F1,F2是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A是C的左顶点,点P在过A 且斜率为的直线上,△PF1F2为等腰三角形,∠F1F2P=120°,则C的离心率为()A.B.C.D.6.设P是椭圆=1上的动点,则P到该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A.2 B.2 C.2 D.47.椭圆x2+=1(0<b<1)的左焦点为F,上顶点为A,右顶点为B,若△FAB的外接圆圆心P(m,n)在直线y=﹣x的左下方,则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A.(,1)B.(,1)C.(0,)D.(0,)8.已知F1,F2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P是C上的一点,若PF1⊥PF2,且∠PF2F1=60°,则C的离心率为()A.1﹣B.2﹣C.D.﹣19.设椭圆的左焦点为F,直线l:y=kx(k≠0)与椭圆C交于A,B两点,则|AF|+|BF|的值是()A.2 B.C.4 D.10.已知函数f(x)=x3+3mx2+nx+m2在x=﹣1时有极值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B.C.或D.11.已知点P(x0,y0)(x0≠±a)在椭圆C:(a>b>0)上,若点M为椭圆C的右顶点,且PO⊥PM(O为坐标原点),则椭圆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A.(0,)B.(,1)C.(,1)D.(0,)12.F1、F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P在椭圆C上,|PF1|=6,过F1作∠F1PF2的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M,则|OM|的长为()A.1 B.2 C.3 D.4二.解答题(共13小题)13.已知椭圆C:=1(a>b>0)过点P(﹣2,1),且椭圆C的离心率为.(1)求椭圆C的方程;(2)过点Q(2,0)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且PA⊥PB,求直线1的方程.14.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PF1F2的周长是6.(1)求椭圆C的方程;(2)设圆T:(x﹣t)2+y2=,过椭圆的上顶点M作圆T的两条切线交椭圆于E、F两点,当圆心在x轴上移动且t∈(0,1)时,求EF的斜率的取值范围.15.直线L的方程为,其中p>0;椭圆E的中心为,焦点在X轴上,长半轴为2,短半轴为1,它的一个顶点为,问p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椭圆上有四个不同的点,它们中的每一点到点A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直线L的距离.16.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右焦点F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且△PQF1的周长为4.(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过点F1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且|AB|=,求△AF2B的面积.17.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C,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长轴长为6,离心率为(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已知点P在椭圆C 上,且PF1=4,求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18.已知椭圆=1(a>b>0)的短轴长为,离心率为,点A(3,0),P是C上的动点,F为C的左焦点.(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若点P在y轴的右侧,以AP为底边的等腰△ABP的顶点B在y轴上,求四边形FPAB面积的最小值.19.已知椭圆C:(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设点A(0,b),在△AF1F2中,∠F1AF2=,周长为4.(1)求椭圆C的方程;(2)设不经过点A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M,N两点,若直线AM与AN的斜率之和为﹣1,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过点(),焦点F1(﹣,0),F2(,0),圆O的直径为F1F2.(1)求椭圆C及圆O的方程;(2)设直线l与圆O相切于第一象限内的点P.①若直线l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点P的坐标;②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若△OAB的面积为,求直线l的方程.21.已知椭圆(a>b>0)的左焦点F(﹣2,0)左顶点A1(﹣4,0).(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已知P(2,3),Q(2,﹣3)是椭圆上的两点,A,B是椭圆上位于直线PQ两侧的动点.若∠APQ=∠BPQ,试问直线AB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22.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椭圆C与y轴交于A,B两点,且|AB|=2.(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设点P是椭圆C上的一个动点,且点P在y轴的右侧.直线PA,PB与直线x=4分别交于M,N两点.若以MN为直径的圆与x轴交于两点E,F,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及|EF|的最大值.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两条准线之间的距离为4.(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已知椭圆的左顶点为A,点M在圆x2+y2=上,直线AM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B,且△AOB 的面积是△AOM的面积的2倍,求直线AB的方程.24.已知椭圆(a>b>0)的离心率为,点在椭圆上.(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设AB是椭圆的一条弦,斜率为k(k≠0),N(t,0)是x轴上的一点,△ABN的重心为M,若直线MN的斜率存在,记为k',问:t为何值时,k•k'为定值?25.已知椭圆E:+=1(a>b>0)过点,且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1,0),(1,0).(1)求E的方程;(2)若A,B,P为E上的三个不同的点,O为坐标原点,且,求证:四边形OAPB 的面积为定值.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解:椭圆C:+=1的一个焦点为(2,0),可得a2﹣4=4,解得a=2,∵c=2,∴e===.故选:C.2.解:椭圆+=1过点(﹣4,)和(3,﹣),则,解得a=5,b=1,∴c2=a2﹣b2=24,∴c=2,∴e==,故选:A.3.解: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可得m∈(0,1).故选:C.4.解:曲线=1表示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为10,短轴长为6,离心率为,焦距为8.曲线=1(k<9)表示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为2,短轴长为2,离心率为,焦距为8.对照选项,则D正确.故选:D.5.解:由题意可知:A(﹣a,0),F1(﹣c,0),F2(c,0),直线AP的方程为:y=(x+a),由∠F1F2P=120°,|PF2|=|F1F2|=2c,则P(2c,c),代入直线AP:c=(2c+a),整理得:a=4c,∴题意的离心率e==.故选:D.6.解:椭圆=1的焦点坐标在x轴,a=,P是椭圆=1上的动点,由椭圆的定义可知:则P到该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a=2.故选:C.7.解:方法一:如图所示,B是右顶点(1,0),上顶点A(0,b),左焦点F(,0),线段FB的垂直平分线为:x=.线段AB的中点(,).∵k AB=﹣b.∴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x﹣),把x==m,代入上述方程可得:y==n.由P(m,n)在直线y=﹣x的左下方,则m+n<0,∴+<0.化为:b<,又0<b<1,解得:0<b<.∴e==c=∈(,1).∴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1).故选A.方法二:设A(0,b),B(a,0),F(﹣c,0),设△FAB的外接圆的方程x2+y2+Dx+Ey+F=0,将A,B,F代入外接圆方程,解得:m=,n=,由P(m,n)在直线y=﹣x的左下方,则m+n<0,∴+<0,整理得:1﹣c+b﹣<0,∴b﹣c+<0,∴b﹣c<0,由椭圆的离心率e==c,∴2e2>1,由0<e<1,解得:<e<1,∴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1).故选:A.8.解:F1,F2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P是C上的一点,若PF1⊥PF2,且∠PF2F1=60°,可得椭圆的焦点坐标F2(c,0),所以P(c,c).可得:,可得,可得e4﹣8e2+4=0,e∈(0,1),解得e=.故选:D.9.解:如图,设F2是椭圆的右焦点,∵O点为AB的中点,丨OF丨=丨OF2丨,则四边形AFBF2是平行四边形,∴AF=BF2.∴|AF|+|BF|=丨BF丨+丨BF2丨=2a=4,故选:C.10.解:∵f(x)=x3+3mx2+nx+m2∴f′(x)=3x2+6mx+n依题意可得即:,解得,或,当m=1,n=3时函数f(x)=x3+3x2+3x+1,f′(x)=3x2+6x+3=3(x+1)2≥0,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函数无极值,舍去,椭圆,m=2,n=9,则a=9,c=77,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故选:B.11.解:由题意知M(a,0),点P(x0,y0),则=(﹣x0,﹣y0),=(a﹣x0,﹣y0),∵PO⊥PM,∴•=(﹣x0)(a﹣x0)+(﹣y0)(﹣y)=0,∴=ax0﹣>0;又﹣a<x0<a,代入椭圆方程中,整理得(b2﹣a2)+a3x0﹣a2b2=0;令f(x)=(b2﹣a2)x2+a3x﹣a2b2=0,x∈(﹣a,a);∵f(0)=﹣a2b2<0,f(a)=0,如图所示:△=(a3)2﹣4×(b2﹣a2)×(﹣a2b2)=a2(a4﹣4a2b2+4b4)=a2(a2﹣2c2)2≥0,∴对称轴满足0<﹣<a,即0<<a,∴<1,∴>,∴e=>;又0<e<1,∴<e<1;则椭圆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1).故选:C.12.解:延长F1M和PF2交于N,椭圆,可得:a=5,由椭圆的定义可得|PF1|+|PF2|=2a=10,由|PF1|=6,可得|PF2|=4,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PF1|=|PN|=6,可得|NF2|=6﹣4=2,由OM为△F1F2N的中位线,可得|OM|=|F2N|=1.故选:A.二.解答题13.解:(1)由椭圆的离心率e===,则a=2b,将P(﹣2,1)代入椭圆方程:,解得:b2=2,则a2=8,∴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2,A(x1,y1),B(x2,y2).联立,整理得(m2+4)y2+4my﹣4=0,则y1+y2=﹣,y1y2=﹣,x1+x2=m(y1+y2)+4=,x1x2=m2y1y2+2m(y1+y2)+4=,由PA⊥PB,则•=0,即(x1+2,y1﹣1)(x2+2,y2﹣1)=0,x1x2+2(x1+x2)+4+y1y2﹣(y1+y2)+1=0,整理得:3m2﹣4m﹣64=0,解得:m=﹣4,或m=,当m=﹣4时,直线l:x+4y﹣2=0,过点P,舍去,当m=,直线l:3x﹣16y﹣6=0,∴直线l的方程为:3x﹣16y﹣6=0.14.解:(1)由e=,即=,由△PF1F2的周长是6,由椭圆的定义可得2a+2c=6,解得a=2,c=1,b==,所求椭圆方程为+=1;(2)椭圆的上顶点为M(0,),设过点M与圆T相切的直线方程为y=kx+,由直线y=kx+与T相切可知=,即(9t2﹣4)k2+18tk+23=0,可得k1+k2=﹣,k1k2=,由,得(3+4k12)x2+8k1x=0.解得x E=﹣,同理x F=﹣,则k EF=====.当0<t<1时,f(t)=为增函数,故EF的斜率的范围为(0,).15.解:因为椭圆上有四个不同的点到点A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所以由抛物线的定义知:这四个不同的点在是以A为焦点的抛物线,所以点P的方程为y2=2px.又根据题意,椭圆的方程为:(x﹣2﹣)2+4y2=4,则联立椭圆与抛物线的方程,消去y,可得:x2﹣(4﹣7p)x+2p+=0,此方程必有正实数根,所以△=(4﹣7p)2﹣4(2p+)≥0,且4﹣7p>0,p>0,解得:0<p<.故p在(0,)范围内取值时,椭圆上有四个不同的点,它们中的每一点到点A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直线L的距离.16.解:(Ⅰ)∵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1分)∵过右焦点F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且△PQF1的周长为4.∴4a=4.故a=,c=…(3分)故b=1.…(4分)故椭圆C的方程为:.…(5分)(Ⅱ)若直线AB的方程为x=﹣,则|AB|=,不符合题意.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得(1+3k2)x2+6k2x+6k2﹣3=0,…(6分)显然△>0成立,设A(x1,y1),B(x2,y2),则x1+x2=﹣,x1x2=…(7分)所以|AB|=•|x1﹣x2|=•.…(9分)由已知•=,解得k=±.…(10分)当k=时,直线AB的方程为y=(x+),即x﹣y+=0,点F2到直线AB的距离d=.…(11分)所以△AF2B的面积=|AB|d=.…(12分)同理,当k=﹣时,△AF2B的面积也等于.综上,△AF2B的面积等于.…(13分)17.解:(1)根据题意:,解得,∴b2=a2﹣c2=4,∴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2)由椭圆的定义得:PF1+PF2=6,可得PF2=2,设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d,根据第二定义,得,解得:.18.解:(Ⅰ)依题意得,解得,∴椭圆C的方程是;(Ⅱ)设,设线段AP中点为M,A(3,0),∴AP中点,直线AP斜率为,由△ABP是以AP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可得BM⊥AP,∴直线AP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x﹣),令x=0得,∵,∴,由F(﹣2,0),∴四边形FPAB面积,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四边形FPAB面积的最小值为.19.(1)解:由,∴,①又△AF1F2的周长为,∴,②联立①②,解得,∴椭圆方程为;(2)证明:设直线l方程:y=kx+m,交点M(x1,y1),N(x2,y2),由.,依题:,∵y1=kx1+m,y2=kx2+m,∴,∴.∴直线l方程为:y=kx+m=kx﹣2k﹣1=k(x﹣2)﹣1,则过定点(2,﹣1).20.解:(1)由题意可设椭圆方程为,∵焦点F1(﹣,0),F2(,0),∴.∵∴,又a2﹣b2=c2=3,解得a=2,b=1.∴椭圆C的方程为:,圆O的方程为:x2+y2=3.(2)①可知直线l与圆O相切,也与椭圆C,且切点在第一象限,因此k一定小于0,∴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k<0,m>0).由圆心(0,0)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圆半径,可得.由,可得(4k2+1)x2+8kmx+4m2﹣4=0,△=(8km)2﹣4(4k2+1)(4m2﹣4)=0,可得m2=4k2+1,∴3k2+3=4k2+1,结合k<0,m>0,解得k=﹣,m=3.将k=﹣,m=3代入可得,解得x=,y=1,故点P的坐标为(.②设A(x1,y1),B(x2,y2),由⇒k<﹣.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得(4k2+1)x2+8kmx+4m2﹣4=0,|x2﹣x1|==,O到直线l的距离d=,|AB|=|x2﹣x1|=,△OAB的面积为S===,解得k=﹣,(正值舍去),m=3.∴y=﹣为所求.21.解:(Ⅰ)由题意可得,a=4,c=2由a2=b2+c2,得b2=42﹣22=12,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Ⅱ)当∠APQ=∠BPQ时,AP,BP的斜率之和为0,设直线PA的斜率为k,则直线PB的斜率为﹣k,设A(x1,y1)B(x2,y2),PA的方程为y﹣3=k(x﹣2).联立消y得(3+4k2)x2+8(3k﹣k2)x+4(4k2+9﹣12k)﹣48=0所以,同理,所以,,所以k AB===,所以AB的斜率为定值.22.解:(Ⅰ)由题意可得,2b=2,即b=1,,得,解得a2=4,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Ⅱ)方法一、设P(x0,y0)(0<x0≤2),A(0,﹣1),B(0,1),所以,直线PA的方程为,同理:直线PB的方程为,直线PA与直线x=4的交点为,直线PB与直线x=4的交点为,线段MN的中点,所以圆的方程为,令y=0,则,因为,所以,所以,设交点坐标(x1,0),(x2,0),可得x1=4+,x2=4﹣,因为这个圆与x轴相交,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所以,解得.则()所以当x0=2时,该圆被x轴截得的弦长为最大值为2.方法二:设P(x0,y0)(0<x0≤2),A(0,﹣1),B(0,1),所以,直线PA的方程为,同理:直线PB的方程为,直线PA与直线x=4的交点为,直线PB与直线x=4的交点为,若以MN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交,则,即,即.因为,所以,代入得到,解得.该圆的直径为,圆心到x轴的距离为,该圆在x轴上截得的弦长为;所以该圆被x轴截得的弦长为最大值为2.23.解:(1)设椭圆的焦距为2c,由题意得,=,=4,解得a=2,c=b=.∴椭圆的方程为:+=1.(2)△AOB的面积是△AOM的面积的2倍,∴AB=2AM,∴点M为AB的中点.∵椭圆的方程为:+=1.∴A(﹣2,0).设M(x0,y0),则B(2x0+2,2y0).由+=,+=1,化为:﹣18x0﹣16=0,≤x0≤.解得:x0=﹣.代入解得:y0=,∴k AB=,因此,直线AB的方程为:y=(x+2).24.解:(Ⅰ)由已知可得:,结合a2=b2+c2,解得,∴椭圆方程为:.(Ⅱ)设A(x1,y1),B(x2,y2),则重心,,.由于AB斜率为k存在且k≠0,故,则∵则要使为定值,则当且仅当t=0,即N(0,0)时,k•k'为定值为.25.解:(1)根据题意,椭圆E:+=1的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1,0),(1,0).则c=1,又由椭圆经过点,则2a=+=2,即a=,b==1,则E的方程为;(2)证明:根据题意,分2种情况讨论:①,当直线AB的斜率不为零时,可设AB:x=my+t代入得:(m2+2)y2+2mty+t2﹣2=0,设A(x1,y1),B(x2,y2),则,△=8(m2+2﹣t2),设P(x,y),由,得,∵点P在椭圆E上,∴,即,∴4t2=m2+2,,原点到直线x=my+t的距离为.∴四边形OAPB的面积:.②当AB的斜率为零时,四边形OAPB的面积,∴四边形OAPB的面积为定值.。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经典习题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经典习题1.已知圆$x^2+y^2-6x-7=0$与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相切,则抛物线方程为$y^2=8x$。
2.与双曲线$2x^2-2y^2=1$有公共焦点,离心率互为倒数的椭圆方程为$\dfrac{x^2}{9}+\dfrac{y^2}{16}=1$。
3.方程$k-\dfrac{35}{k}+\dfrac{x^2}{y^2}=1$表示双曲线,则$m$的取值范围是$(-\infty,-7)\cup(0,7)$。
4.经过点$M(3,-2),N(-2,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dfrac{x^2}{16}+\dfrac{y^2}{9}=1$。
5.与双曲线$x^2-y^2=53$有公共渐近线且焦距为8的双曲线方程为$\dfrac{x^2}{16}-\dfrac{y^2}{9}=1$。
6.过点$P(-2,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dfrac{1}{8}(x+2)^2$。
7.以$\dfrac{x^2}{4}-\dfrac{y^2}{12}=-1$的上焦点为顶点,下顶点为焦点的椭圆方程为$\dfrac{x^2}{16}+\dfrac{y^2}{48}=1$。
重点二:1.椭圆$16x+25y=400$的焦点为$F_1,F_2$,直线$AB$过$F_1$,则$\triangle ABF_2$的周长为$10$。
2.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y^2=8x$上,且动圆恒与直线$x+2=0$相切,则动圆必过定点$(-1,2)$。
3.椭圆$\dfrac{x^2}{25}+\dfrac{y^2}{9}=1$上的一点$M$到左焦点$F_1$的距离为$2$,$N$是$MF_1$的中点,则$ON=\dfrac{4}{3}$。
4.设椭圆$\dfrac{x^2}{a^2}+\dfrac{y^2}{b^2}=1$和双曲线$\dfrac{x^2}{a^2}-\dfrac{y^2}{b^2}=1$有公共焦点$F_1,F_2$,点$P$是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则$\cos\angleF_1PF_2=\dfrac{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
3cos,
sin,
x
y
θ
θ
=
⎧
⎨
=
⎩
(θ为参数),直线l的参
数方程为
4,
1,
x a t
t
y t
=+
⎧
⎨
=-
⎩
(为参数).
(1)若a=−1,求C与l的交点坐标;
(2)若C上的点到l
a.
2、已知椭圆C:(a>b>0),四点P1(1,1),P2(0,1),P3(–1
,P4(1
,)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
(1)求C的方程;
(2)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
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
22
22
=1
x y
a b
+
2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22
22:1(0)x y E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
别为12,F F ,离心率为
1
2
,两准线之间的距离为8.点P 在椭圆E 上,且位于第一象限,过点1F 作直线1PF 的垂线1l ,过点2F 作直线2PF 的垂线2l . (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12,l l 的交点Q 在椭圆E 上,求点P 的坐标.
4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E :22
221x y a b
+=()0a b >>,焦距为2.
(Ⅰ)求椭圆E 的方程;
(Ⅱ)如图,动直线l :1y k x =交椭圆E 于,A B 两点,C 是椭圆E 上一点,直线OC
的斜率为2k ,且12k k =
M 是线段OC 延长线上一点,且:2:3MC AB =,M 的半径为MC ,,OS OT 是M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S T .求SOT ∠的
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直线l 的斜率.
6、过x 2/a 2+y 2/b 2=1的右焦点F 斜率为1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且OA+OB 与a=(3,-1)共线,求e
7、x 2/a 2+y 2/b 2=1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e=2/3, A 、B 为椭圆上不同的两点,线段AB 的中垂线与x 轴交于Q (1,0)。
(1)点M 为线段AB 中点,求M 横坐标。
(2)AF 2+BF 2=3,P 为椭圆上一点,角F 1PF 2=60°,求三角形F 1PF 2的面积
2、(1)由于
34,P P 两点关于y 轴对称,故由题设知
C 经过34,P P 两点 又由
2222
1
113
4a b a
b
+>+知,C 不经过点1P ,所以点2P 在C 上 因此2221
1,1314b a b ⎧=⎪⎪⎨⎪+=⎪⎩解得224
1a b ⎧=⎪⎨=⎪⎩
故C 的方程为2
214
x y += (2)设直线2P A 与直线2P B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如果l 与x 轴垂直,设:l x t =,由题设知0t ≠,且||2t <,可得,A B 的坐标分别为
(,,22
t t -
则121k k +==-,得2t =,不符合题设
从而可设:(1)l y kx m m =+≠,将y kx m =+代入2
214
x y +=得 222(41)8440k x kmx m +++-=
由题设可知2
2
16(41)0k m ∆=-+>
设1122(,),(,)A x y B x y ,则2121222844
,4141
km m x x x x k k -+=-=++
而121212
11
y y k k x x --+=
+
121211
kx m kx m x x +-+-=+
121212
2(1)()
kx x m x x x x +-+=
由题设121k k +=-,故1212(21)(1)()0k x x m x x ++-+=
即222448(21)
(1)04141
m km
k m k k --++-=++ 解得1
2
m k +=-
当且仅当1m >-时,0∆>,于是1
:2
m l y x m +=-+, 所以l 过定点(2,1)- 3、(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
因为椭圆E 的离心率为
1
2
,两准线之间的距离为8, 所以2
12,
82c a a c
== 解得2,1a c ==
,于是b =
因此椭圆E 的标准方程为22
143
x y +=. (2)由(1)知,12(1
,0),(1,0)F F - 设00(,)P x y ,因为P 为第一象限的点,故000,0x y >>, 当01x =时,2l 与1l 相交于1F ,与题设不符 当01x ≠时,直线1PF 的斜率为
001y x +,直线2PF 的斜率为001
y
x - 因为1122,l PF l PF ⊥⊥,所以直线1l 的斜率为001x y +-
,直线2l 的斜率为00
1
x y --,
从而直线1l 的方程:001
(1)x y x y +=-
+
①
直线2l 的方程:00
1
(1)x y x y -=-
- ②
由①②,解得20001,x x x y y -=-=,所以2
000
1
(,)x Q x y --
因为点Q 在椭圆上,由对称性,得2
0001x y y -=±,即22001x y -=或22
001x y +=
又P 在椭圆E 上,故2200
143
x y +=, 由220022001143x y x y ⎧-=⎪⎨+=⎪⎩
解得00x y ==
;22
0022001
14
3x y x y ⎧+=⎪
⎨+
=⎪⎩无解 因此点P
的坐标为. 5
(Ⅰ)由题意知c e a =
=,22c =,
所以1a b =,
因此椭圆E 的方程为2
212
x y +=.
(Ⅱ)设1122(,),(,)A x y B x y ,
联立方程2
211,2
x y y k x ⎧+=⎪⎪⎨⎪=⎪⎩
得(
)
22114210k x x +--=, 由题意知0∆>,
且()
12122
111
221x x x x k +=
=-+,
所以121AB x =-=.
由题意可知圆M 的半径r 为
12||3r AB =
由题意知12k k =,
所以21
k =
由此直线OC
的方程为1
y =
.
联立方程22
1
1,2
,x y y ⎧+=⎪⎪⎨⎪=⎪⎩
得22
2
122
1181,1414k x y k k ==++,
因此OC =由题意可知1
sin
21SOT r
OC r OC
r
∠==++
,
而
1OC r
=
令2112t k =+, 则()1
1,0,1t t
>∈,
因此
1OC r
=
==≥,
当且仅当11
2
t =,即2t =时等号成立,此时1k =,
所以1
sin 22
SOT ∠≤,
因此
26
SOT π∠≤, 所以SOT ∠最大值为
π
.
7 9/4 tan30° b 25 3
3
6、e=
63
a 2
=3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