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讲义第四章5系统频率特性及稳定性汇总
信号与系统-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稳定性_图文

劳斯(Rooth)判据 霍尔维茨(Horwitz)判据 简单详细介绍这两个判据,然后介绍由这两个判据得到的适用3阶或3阶 以下系统稳定的简化的判别方法。
霍尔维茨(Hurwitz)判断法
考虑因果系统的稳定性。
连续时间LTI系统为因果系统的充要条件为
连续时间、因果LTI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冲激响应绝对可积,即
二.系统稳定性的判断
由系统函数判断连续时间、因果LTI系统系统稳定性 H(s) 的假分式时,不稳定。
H(s) 的真分式,有可能稳定。 由系统函数的极点分布可以判断连续时间、因果LTI系统系统稳定性
(1)当 H(s) 的所有极点全部位于平面的左半平面,不在虚轴上,则系统
是稳定的。
(2)当H(s)在平面虚轴上有一阶极点,其余所有极点全部位于
平面的左半平面,则系统是临界稳定的。
(3)当H(s)含有右半平面的极点或虚轴上有二阶或二阶以上
的极点时,系统是不稳定的。
二.系统稳定性的判断
当系统的参数都是给定具体数值时,当然可以应用上面讨论的方法,计算 出系统函数的每一个极点,然后根据极点位置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
(2)阵列中首列元素有变号时,则含有 右半平面根,右半平面根的个数 为变号次数,则系统为不稳定系统。
通常联合使用罗斯—霍尔维茨准则:(简化判别过程)
(1)使用霍尔维茨准则剔除不稳定的系统。 (2)满足霍尔维茨准则的,还不能确定系统的稳定的性。可以罗斯准则最终确
定其稳定性。
【例5-7-6】已知某因果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为使系统稳定,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信号与系统 吴大正 第四章 傅立叶变换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4.2 傅里叶级数
3 .f(t)为奇谐函数—f(t) = –f(t±T/2) 此时 其傅里叶级数中只含奇次谐波分量,而不含偶 次谐波分量即 a0=a2=…=b2=b4=…=0
f(t) 0 T/2 T t
4.3 周期信号(Periodic Signal)的频谱
周期信号的频谱 周期矩形脉冲的频谱 从广义上说,信号的某种特征量随信号频率变化的关 系,称为信号的频谱,所画出的图形称为信号的频谱图。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指周期信号中各次谐波幅值、相位 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即将An~ω和n~ω的关系分别画在以ω 为横轴的平面上得到的两个图,分别称为振幅频谱图和相 位频谱图。因为n≥0,所以称这种频谱为单边谱。 也可画|Fn|~ω和n~ω的关系,称为双边谱。若Fn为实 数,也可直接画Fn 。
“非周期信号都可用正弦信号的加权积分表示”
——傅里叶的第二个主要论点
4.2 傅里叶级数
周期信号展开的无穷级数成为傅里叶级数,分“三角型傅里 叶级数”和“指数型傅里叶级数”,只有当周期信号满足狄 里赫利条件时,才能展开成傅里叶级数。 狄利赫利条件(Dirichlet condition)
t 0 T
2 T bn 2T f (t )sin(nt ) d t T 2
任意函数f(t)都可分解为奇函数和偶函数两部分, 由于f(-t) = -fod(t) + fev(t) ,所以 f (t ) f (t ) f (t ) f (t ) f e v (t ) f od (t ) 2 2
4.2 傅里叶级数
三角形式 指数形式 奇偶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e jx e jx 由于 cos x 2
A0 f (t ) An cos( n t n ) 2 n 1
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

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第一章:信号与系统概述1.1 信号的分类与特性1. 按照幅度是否连续: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2. 按照时间是否连续: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3. 按照周期性: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4. 按照能量与功率: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连续信号:在任意时间点上都有确定值的信号,如正弦波、矩形波等。
离散信号:在离散时间点上才有确定值的信号,如采样信号、数字信号等。
连续时间信号:时间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如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等。
离散时间信号:时间轴上离散变化的信号,如数字音频、数字图像等。
周期信号: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复出现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非周期信号:不具有周期性的信号,如爆炸声、随机信号等。
能量信号:信号的能量有限,如脉冲信号。
功率信号:信号的功率有限,如正弦波、方波等。
1.2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1. 按照输入输出关系: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2. 按照时间特性:时变系统和时不变系统3. 按照因果特性:因果系统和非因果系统4. 按照稳定性:稳定系统和不稳定系统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和齐次性原理的系统。
即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输出信号也是相应输出的线性组合。
非线性系统:不满足线性系统条件的系统,如饱和非线性、幂次非线性等。
时变系统:系统的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如放大器的增益随时间衰减。
时不变系统:系统的特性不随时间变化,如理想滤波器、积分器等。
因果系统:当前输出仅取决于当前及过去的输入,与未来的输入无关。
非因果系统:当前输出与未来输入有关,如预测滤波器等。
稳定系统:对于有界输入,输出也有界;或者输入趋于零时,输出也趋于零。
不稳定系统:对于有界输入,输出无界;或者输入趋于零时,输出不趋于零。
第二章:线性时不变系统2.1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性质2.1.1 叠加性LTI系统对多个输入信号的叠加响应,等于这些输入信号单独作用于系统时的响应之和。
这意味着系统可以处理多个信号而不会相互干扰。
2.1.2 齐次性如果输入信号放大或缩小一个常数倍,那么系统的输出也会相应地放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
信号与系统第四章-连续信号复频域分析

j
0
(可以用复平面虚轴上的连续频谱表示) 实际上是把非周期信号分解为无穷多等幅振荡的正
弦分量 d cost 之和。 《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F ( )
f (t )e jt dt
ZB
3. 拉普拉斯变换
2 j f (t ) F ( s)
称 为衰减因子; e- t 为收敛因子。 返回《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ZB
取 f(t)e- t 的傅里叶变换:
F [ f (t )e
t
]
f (t )e
t jt
e
f (t )e ( j )t dt dt
它是 j的函数,可以表示成
拉普拉斯变换(复频域)分析法 – 在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方面十分有效 – 可以看作广义的傅里叶变换 – 变换式简单 – 扩大了变换的范围 – 为分析系统响应提供了规范的方法
返回《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ZB
4.1 拉普拉斯变换
4.1.1 从傅里叶变换到拉普拉斯变换
单边拉氏变换的优点: (1) 不仅可以求解零状态响应,而且可以求解零输入响应 或全响应。 (2) 单边拉氏变换自动将初始条件包含在其中,而且只需 要了解 t=0- 时的情况就可以了。 (3) 时间变量 t 的取值范围为 0 ~ ,复频域变量 s 的取 值范围为复平面( S 平面)的一部分。 j S 平面 当 >0 时, f(t)e- t 绝对收敛。
ZB
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信号:如 e t ,0 =
比指数信号增长的更快的信号:如 e 或t t 找不到0 , 则此类信号不存在拉氏变换。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章

A0 An j ( nt n ) j ( nt n ) [e e ] 2 n 1 2
A0 1 j n jnt 1 An e e An e j n e jnt 2 2 n 1 2 n 1 第
23 页
指数形式的傅里叶形式
2 an T 2 bn T
T 2 T 2
f ( t ) cos(nt )dt f ( t ) sin ( nt )dt
第 11 页
T 2 T 2
例题1
an 0 n 2,4,6, 0, bn 4 , n 1,3,5, n
• 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为:
上式中第三项的n用–n代换,A– n=An、 – n= – n
A0 1 j n jnt 1 上式写为: An e e An e j n e jnt 2 2 n 1 2 n 1
令A0=A0ej0ej0t ,0=0 1 所以 f ( t ) An e j n e j nt 2 n
f (t )
n
F e
n
jnt
1 j cos(n )e jnt n n
第 19 页
四、周期信号的功率 —— Parseval 等式 A
f (t )
0
2
An cos(nt n )
n 1
周期信号一般是功率信号,其平均功率为
1 T
2
2
a0 f ( t ) an cos(nt ) bn sin( nt ) 2 n 1 n 1
2 .f(t)为奇函数——对称于原点
f (t ) f ( t )
4 an =0, bn T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4章 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4.1.10)
根据频率特性的定义可知,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G ( j ) Xi ( ) G ( j ) A ( ) X o ( )
(4.1.11)
故 G ( j ) G ( j ) e
j G ( j )
就是系统的频率特性,它是将 G ( s )
d dt
微分方程
dt
s 传递函数 s
系统
j
频率特性
j
图4.1.2 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 函数和频率特性相互转换关系图
中原工学院
机电学院
4.1.4 频率特性的特点和作用
第1
系统的频率特性就是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的Fourier变换,即频谱。 所以,对频率特性的分析就是对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的频谱分析。
第2
K
所以
A
X o Xi
1 T
2
2
arctan T
或
K 1 T
2 2
e
j arctan T
中原工学院
机电学院
2. 将传递函数中的s换为 j (s=j )来求取
由上可知,系统的频率特性就是其传递函数G(s)中复变量s j 的特殊情况。由此得到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与方法,即将系统的传递
G
j 端点的轨迹即为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或称为Nyquist 图, 如
中原工学院
机电学院
图4.2.1所示。它不仅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而且也表示实频特性和
虚频特性。图中的箭头方向为从小到大的方向。
正如4.1节所述, 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
性分别为
A ( ) X o ( ) Xi G
信号与系统第四章(2)

二. 零极点分布与h(t)的关系
∑ ∑ h(t)
=
L−1[H (s)] =
n
L−1 [
i =1
ki s− p
i
]=
n i=0
ki e pit
2 k1 eαt cos(ωt + θ )
jω
正弦振荡 (等幅)
h(t) 减幅的自由振荡
h(t)
2 k1 eαt cos(ωt + θ )
0
t
p 位于左半平面
+
R1
+
R2
H (s)与U s (s)无关, 由网络结构和参数决定
∴H (s) = I2(s) =
R1CS
U (s) s
R1LCS 2 + (R1R2C + L)S + R1 + R2
转移导纳函数
3、H (s)的一般性质。
(1 ) h ( t ) = L − 1 [ H ( s )]
证 : Q H (s) = Rzs (s) E(s)
当e(t) = δ (t)时E(s) = 1,
故rzs (t) = h(t) = L−1[H (s)]
此时Rzs (s) = H (s)
例3、试求图示电路的冲激 响应u1(t)。
2Ω
L
R1
SL
+ R1
2H
+ 1
is (t ) u1(t ) 1F
C
2Ω R2
Is (s) U1(s)
CS
R2
−
−
解:H (s) = R(s) = U1(s) — —策动点阻抗 E(s) Is (s)
+
Us (s) −
信号与系统第四章 复频域分析

7
4.1 拉普拉斯变换
• 拉氏变换对:X (s) x(t)est d t 说明:
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x(t) 1 j X (s)estds
2 j j
① X s Lx象t 函 数,自然界中不存在,复函数,无法直接测量;
xt L1X s原函数,实际存在,实函数, 可以感觉和测量.
2
• 三、本书用到的信号的变换域
自变量 基本信号单元 变换名称
连续信号 离散信号
复频域 s j est
频域
j
e jt
复频域 z re jΩ zn
频域
e jΩ
e jΩ
拉氏变换 傅氏变换 z变换 傅里叶变换
3
• 四、拉氏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优势
1、将系统在时域内微分方程转换为复频域的代数 方程,降低求解难度.
傅里叶反变换:x(t) 1 X ()e jt d 2
e x(t) 可以分解为 的j线t 性组合.
条件:信号 x必(t须)满足绝对可积条件
x(t) dt
映射:傅里叶变换与傅里叶反变换是一对一的变换对。
6
4.1 拉普拉斯变换
•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x(t)e t ]ej tdt x(t)e( j)tdt
② 复频域移位性质:e at x(t) X (s a)
例4.3.5: 求衰减正弦 e at sin(的0拉t普) 拉斯变换.
解:
正弦函数的变换为
e at sin( 0t)
sin( 0t)
0
0
s2
2 0
(s
a)2
2 0
余弦函数的变换为
cos(0t)
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的串联)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4.11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系统
有限(界)激励,产生有限(界)输出,稳定系统 有限(界)激励,产生无限(界)输出,为不稳定系统
r(t) h(t)*e(t) h( )e(t )d
4.8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分析频响特性
一、系统的频响特性
1、频响特性
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稳态响应随频率的变化
H( j) H( j) e j()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分析正弦信号e(t) Em sin 0t u(t)激励下系统的响应?
H (s)为稳定系统,极点在左半开平面,自由响应为暂态响应
➢ 系统的极零点图 ➢ 确定系统的时域响应特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 绘制系统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特性曲线,通频特性分析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作业
4-39(a)(e) 4-42 (b) 4-45
自读4.9节内容 预习 4.12 4.13章节内容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H ( j)
K
0
系统的零、极点分布→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零、极点分布特点??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全通系统的零、极点分布
•极点在S左半平面,零点在右半平面 •极点数=零点数,且与虚轴成镜像对称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二、最小相移系统
e(t) Me
r(t) Me h( )d
要 使r(t) 有界,则 h( )d<
稳定系统的充要条件: h( )d<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2、根据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判断稳定性
系统稳定的条件
H(s)全部极点在s左半开平面,稳定 H(s)的极点在右半开平面,或虚轴上有二阶以
若函数有一对非常靠近jω轴的零点,则ω在 零点附近,副频特性出现下陷,相频特性迅 速上升
若系统函数的零、极点远离jω轴,则对频率 响应特性曲线的影响较小,只是大小有所增 减。
2020/3/10
信号与系统ຫໍສະໝຸດ j2020/3/10
信号与系统
4.10全通系统和最小相移系统
一、全通系统
全通系统是指系统的幅频特性为常数,也就是说对于全 部频率的正弦信号都能按同样的幅度传输系数通过。
R2 k
s
V1 ( s)
R1
1 sc1
R2
1 sc2
R1c1 (s 1 )(s 1 )
R1c1
R2c2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1 1 R1C1 R2C2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小结: (232页)
若函数有一对非常靠近jω轴的极点,则ω在 极点附近,幅频特性出现峰点,相频特性迅 速下降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例:RC高通滤波网络的频响特性 H (s) V2(s) s
V1(s) s 1/ RC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H (s) s s 1/ Rc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例:RC低通滤波网络的频响特性 H (s) V2(s) 1/sc 1 1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例:图示反馈系统,求系统函数分析稳定性 Q(s)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系统函数小结:
➢ 系统函数的确定方法
➢ 由定义式确定:已知输入信号和零状态响应或冲激响应 ➢ 由系统数学模型得出 ➢ 由系统的S域模型求解 ➢ 由系统的模拟框图确定
➢ 系统函数的应用
➢ 由系统函数求解系统响应:零状态响应 ➢ 自由响应、强迫响应、暂态响应、稳态响应的分析 ➢ 特定情况下零输入响应的确定
H ( j) K
j 1 n
( j pi )
i 1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 H ( j) | K N1N2...Nm
M1M 2 ...M n
() (1 2 ... m ) (1 2 ... n )
由系统零、极点图绘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包括幅 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上高阶极点,不稳定 H(s)虚轴上单极点,不稳定(边界稳定)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例:如图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为无限大,输出信号VO (s)
与差分输入信号V1(s)和V2 (s)之间满足关系式:
Vo (s)
A[V2 (s)
V1(s)],求:(1)H(s)
Vo (s) V1 ( s)
(2)A满足什么条件,系统稳定?
E(s)
Em0 s2 02
,
极点p1,2 j0
稳态响应分量
rss (t) Em H ( j0 ) sin(0t (0 )) H ( j0 ) H ( j0 ) e j (0 )
H ( j) H (s) s j
条件:系统稳定或系统函数 的收敛域包含j轴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2、滤波器的滤波特性
根据幅频特性的不同,可划分成如下几种
2020/3/10
截止频率--下降3dB的频率点
信号与系统
二、由极、零点分布分析频响特性
m
(s zj )
H(s) K
j 1 n
(s pi )
i 1
s沿虚 轴移动s j
m
( j z j )
V1(s) 1/ sc R Rc s 1/ Rc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H(s) 1 1 Rc s 1/ Rc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例 : 二 阶RC滤 波 网 络 的 频 响 特 性 ,图 中k v3为 受 控 电 压源,且R1c1 R2c2
LP
HP
k1
H (s) V2 (s) sc1
考察下列系统的频率特性的区别:
零、极点在左半平面
极点在左半平面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100
最小相移
50
非最小相移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0/3/10
信号与系统
最小相移系统的极零点分布:零点全部分布在S平面 的左半平面或jω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