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后习题参考复习资料部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部分习题及答案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区域可分为3个变形区:①第一变形区(基本变形区):是切削层的塑性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②第二变形区(摩擦变形区):是切屑与前面摩擦的区域;③第三变形区(表面变形区):是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
它们之间的关联是: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此处的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就在此处与工件基体发生分离,大部分变成切屑,很小的一部分留在已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7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答:(1)车削时的切削运动为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为了实际应用和方便计算,在实际切削时将切削合力分解成沿三个运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分力。
(2)各分力作用:切削力是计算车刀强度、设计机床主轴系统、确定机床功率所必须的;进给力是设计进给机构、计算车刀进给功率所必需的;背向力是计算工件挠度、机床零件和车刀强度的依据,与切削过程中的振动有关。
2-11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如何运用这一定律知道生产实践?答:不一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4-1 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为什么外圆磨床头夹中的顶尖不随工件一起回转,而车床主轴箱中的顶尖则是随工件一起回转的?解:主轴回转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差值表示主轴回转精度,它分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
车床主轴顶尖随工件回转是因为车床加工精度比磨床要求低,随工件回转可减小摩擦力;外圆磨床头夹中的顶尖不随工件一起回转是因为磨床加工精度要求高,顶尖不转可消除主轴回转产生的误差。
4-2 在镗床上镗孔时(刀具作旋转主运动,工件作进给运动),试分析加工表面产生椭圆形误差的原因。
答:在镗床上镗孔时,由于切削力F 的作用方向随主轴的回转而回转,在F 作用下,主轴总是以支承轴颈某一部位与轴承内表面接触,轴承内表面圆度误差将反映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承内表面若为椭圆则镗削的工件表面就会产生椭圆误差。
4-3 为什么卧式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答:导轨在水平面方向是误差敏感方向,导轨垂直面是误差不敏感方向,故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
4-4 某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15/1000m m ,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25/1000m m ,欲在此车床上车削直径为φ60m m 、长度为150mm 的工件,试计算被加工工件由导轨几何误差引起的圆柱度误差。
解:根据p152关于机床导轨误差的分析,可知在机床导轨水平面是误差敏感方向,导轨垂直面是误差不敏感方向。
水平面内:0.0151500.002251000R y ∆=∆=⨯=mm ;垂直面内:227()0.025150/60 2.341021000z RR-∆⎛⎫∆==⨯=⨯ ⎪⎝⎭mm ,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1-5 试为某车床厂丝杠生产线确定生产类型,生产条件如下:加工零件:卧式车床丝杠(长为1617mm ,直径为40mm ,丝杠精度等级为8级,材料为Y40Mn );年产量:5000台车床;备品率:5%;废品率:0.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机械静联接多数属于(A)A可拆联接 B不可拆联接 C焊接 D以上均不是2、铣削较薄零件时,夹紧力不能太大,常采用(C)铣加工。
A 逆铣B 端铣C 顺铣D 均可3、板料在冲压弯曲时,弯曲圆弧的弯曲方向应与板料的纤维方向(C)。
A 垂直B 斜交C 一致D 任意方向4、下列加工工序中(C)不是自为基准加工的A 浮动镗刀镗孔B 无心磨床磨外圆.C 齿轮淬火后磨齿面D 浮动铰刀铰孔5、在下列凸轮机构中,从动件与凸轮的运动不在同一平面中的是(D )。
A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B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C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6、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且以最短杆为机架,则机构有( B )个。
A一个曲柄,B两个曲柄,C无曲柄,D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两个。
7、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连续加工完成零件一部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称为(B)。
A 安装B 工序C 工步D 工作行程8、机械加工安排工序时,应首先安排加工(D)。
A 主要加工表面B 质量要求最高的表面C 主要加工表面的精基准D 主要加工表面的粗基准9、加工Φ20mm以下未淬火的小孔,尺寸精度IT8,表面粗糙度Ra3.2-1.6,应选用(C)加工方案。
A 钻孔-镗-磨B 钻-粗镗-精镗C 钻-扩-机铰D 钻-镗-磨10、车削细长轴时,为防止工件产生弯曲和振动,应尽量减少(D)。
A 轴向力B 前角C 主偏角D 径向力11、车削的特点是(C)。
A 等面积、断续切削B 变面积、断续切削C 等面积连续切削D 变面积断续切削12、在正交平面中测量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是(B)。
A 前角B 后角C 主偏角D 刃倾角13、顺铣与逆铣相比较,其优点是(A)。
A 工作台运动稳定B 刀具磨损减轻C 散热条件好D 生产效率高14、有三点和工件相接触的一个自位支承,限制工件的(A)个自由度A 1B 2C 3D 415、在大批量生产中一般不使用(C)。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1)一、填空1、机械加工中,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四种。
2、切削加工中,工件上通常存在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三个表面。
3、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4、切屑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崩碎切屑四种。
5、刀具磨损的形式有前面磨损、后面磨损、前后面或边界三种。
6、刀具磨损的原因硬质点磨损、粘接、扩散、化学四个方面。
7、刀具磨损经历初期磨损、正常磨损、急剧磨损三个阶段。
8、目前用得最多的刀具材料仍为高速钢、硬质合金两种。
9、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切削用硬质合金分为YG类、YT类、YW类三类。
10、切削液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个作用。
11、常见的切削液的使用方法喷淋法、高压冷却法、喷雾法有三种。
12、按照万能程度分机床可分为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三种类型。
13、为了实现切削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运动,机床必须具备执行件、动力源、传动装置三个基本部分的元件。
14、车刀按其用途,可分为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切断车刀三种类型。
15、砂轮的特性取决于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和组织五个参数。
16、工业上常用的人造磨料有刚玉类、碳化硅类、高硬度磨料类等三类。
17、砂轮的组织是指磨料、结合剂和孔隙三者体积的比例关系。
18、外圆磨削方式可分为纵磨法和横磨法两种形式。
19、无心外圆磨削有贯穿磨法和切入磨法两种磨削方式。
20、齿轮加工按其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类。
21、齿轮精加工常用剃齿、珩齿和磨齿三种方法。
22、圆周铣削有逆铣和顺铣两种方式。
23、在孔加工中,钻孔和扩孔统称为钻削。
24、刨床类机床主要有牛头刨床、龙门刨床和插床三种类型。
25、配合选择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计算法和实验法三种。
26、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27、加工表面质量是指表面粗糙度、波度、及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
28、表面层冷作硬化程度,从冷硬层深度h、表面层的显微硬度及硬化程度N表示。
机械制造基础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是跳动、各外圆、孔的设计基准
②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③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定位夹紧简单方便(三爪卡盘)
◆精A基5面2准m—6选外—择圆限:—制— 3个限自制由2个度自(由z, x度, y()x, y)
右下侧面— —限制1个自由度(z) ①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②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短V形块限制
Y,Z
1.26 根据图中所示的工件加工要求,试确定工件 理论上应限制的自由度,并选择定位元件,
这些定位元件实际上限制了哪些自由度?
1.26 根据图中所示的工件加工要求,试确定工件 理论上应限制的自由度,并选择定位元件, 这些定位元件实际上限制了哪些自由度?
图a)过球心钻一小孔
理论上应限制 X ,Y
走刀次数 8
3.5 试选择图示支架和法兰盘零件加工时定位的精基准
和粗基准
◆精基准选择:
A面— —限制3个自由度(z, x, y)
①基准重合
是跳动、15、52等尺寸的设计基准
②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③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定位面积最大且平整
◆精A基5面2准m—6选外—择圆限:—制— 3个限自制由2个度自(由z, x度, y()x, y)
③计算: 90=130+X-150
X=110
0.4=0.1+ ESX –(-0.1) ESX=0.2
0=0+EIX-0.1
EIX=0.1
X 11000..21 110.200.1
3.16 轴套零件如图所示,其内外圆及端面A、B、D均已
加工。现后续加工工艺如下: ①以A面定位,钻¢8孔,求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②以A面定位,铣缺口C,求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
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习题5-10图解:如图a),A0是封闭环,A1, A2, A4, A5, A7, A8是增环,其余均为减环。
机械制造技术复习题样本

机械制造技术复习参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背吃刀量ap 和进给量f 一定的条件下, 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C ) 。
A. 刀具前角;B.刀具后角;C.刀具主偏角;D.刀具负偏角;2、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 B ) 变形的重要原因。
A. 第I变形区;B.第U变形区;C.第川变形区;3、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 A ) 。
A. 切削速度;B.切削深度;C.进给量;4、车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C ) 。
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介质;5、车外圆时, 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 A ) 。
A. 刃倾角大于0;B. 刃倾角小于0; C . 前角大于0; D. 前角小于0;6、车削较重或形状不规则的工件应用( B ) 机床附件。
A. 三爪自定心卡盘B. 四爪单动卡盘C. 顶尖及鸡心夹头7、车削细长轴类零件时,为了减小径向力F p的作用,主偏角K r,采用(C ) 角度为宜。
A.小于30°B.30 。
〜45°C.大于60°8、齿轮铣刀所加工的齿轮精度较低原因是( C )A. 机床精度低B. 加工时分度精度低C. 铣刀采用刀号制D. 制造公差大9、加工一些大直径的孔, ( D )几乎是唯一的刀具A. 麻花钻B. 深孔钻C.铰刀D. 镗刀10、钻头安装不正会将孔( A )。
A. 钻大B. 钻偏C. 钻扁D. 钻小11、长径比大于15的细长轴工件的粗加工, 常见( B ) 装夹工件A. 三爪卡盘B. 双顶尖中心架C. 一夹一顶跟刀架12、背吃刀量是指主刀刃与工件切削表面接触长度( D ) 。
A. 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B. 在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C. 在基面上的投影值;D. 在主运动及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13、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C ) 。
A.切削平面;B.进给平面;C.基面;D.主剖面;14、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B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简述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组成。
首先,组成机器的每一个零件要经过相应的工艺过程由毛坯转变成为合格零件;其次,要根据机器的结构与技术要求,把某些零件装配成部件;最后,在一个基准零部件上,把各个零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
3-1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什么?试述前角、切削速度改变对切削变形的影响规律。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在机床上通过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利用刀具从工件上切下多余的金属层,形成切屑和已加工表面的过程。
γ增大,剪切角ϕ也增大,变形减小;前角前角直接影响剪切角ϕ。
前角还通过摩擦角β影响剪切角;切削速度的影响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层金属变形不充分,第I变形区后移,剪切角ϕ增大,切削变形减小;在积屑瘤的增长阶段,随切削速度的提高,γ增大,切削变形减小。
而在积屑瘤减小阶段,随切积屑瘤增大,刀具实际前角γ变小,切削变形又增大。
削速度的提高,积屑瘤高度减小,实际前角3-3什么是切削层?切削层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切削加工时,刀具的切削刃从加工表面的一个位置移动到相邻的加工表面的另一个位置,两表面之间由刀具切削刃切下的一层金属层称为切削层。
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垂直于加工表面的切削层尺寸,称为切削层公称厚度;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平行于加工表面的切削层尺寸,称为切削层公称宽度;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切削层横截面面积,称为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3-4分别说明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改变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在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影响最小。
因为,背吃刀量增大后,切削宽度也增大,切屑与刀具接触面积以相同比例增大,散热条件显著改善;进给量增大,切削厚度增大,但切削宽度不变,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长度增加,散热条件有所改善;切削速度提高,消耗的功增加,产生的热量增多,而切削面积并没有改变,所以切削是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3-5 刀具磨钝标准与刀具耐用度之间有何关系?确定刀具耐用度有哪几种方法?要提高刀具耐用度,前角和主偏角应如何变化?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磨钝标准为止的总切削工作时间,称为刀具耐用度。
确定刀具耐用度,可以用刀具寿命、达到磨钝标准前的切削路程或加工的零件数表示等方法。
前角增大,变形系数减小,切削力、切削温度都降低。
但前角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呈“驼峰型”,它的峰顶前角是耐用度最高的前角;主偏角减小,使刀尖 圆弧半径增大,增加了刀具强度和改善了散热条件,所以刀具耐用度增大,允许切削速度也提高。
3-8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涂层刀具有哪些优点?有几种涂层材料,它们各有何特点?性能:(1)硬度和耐磨性(2)强度和韧性(3)耐热性(4)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5)抗粘结性(6)化学稳定性(7)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涂层刀具的镀膜可以防止切屑和刀具直接接触,减小摩擦,降低各种机械热应力。
使用涂层刀,可缩短切削时间,降低成本,减少换刀次数,提高加工精度,且刀具寿命长。
涂层刀具可减少或取消切削液的使用。
它办好地解决了材料硬度及耐磨性与强度及韧性的矛盾。
常用的涂层材料有TiN 、TiCN 、TiAiN 和超硬材料涂层。
3-11什么叫相对加工性指标?用材料的哪些性能高低来衡量切削加工性好坏?以切削正火状态45钢的60c V 作为基准,而把其它各种材料的60c V 同它相比,比值r k 称为材料的相对加工性。
即60(60)jc r c V k V 。
用材料的刀具耐用度指标、切削力、切削温度指标、加工表面质量指标及断屑难易程度指标来衡量切削加工性的好坏。
4-1 简述车削加工的工艺范围。
答:车削加工的工艺范围包括:车外圆、车端面、车槽、切断、钻孔、钻中心孔、镗孔、铰孔、车内外圆锥面、车螺纹、车成形面、滚花、攻丝、车台阶等。
4-2 简述车床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卧式车床 应用最普遍、工艺范围最广泛的一种类型。
可完成各种类型内外回转体表面的加工,还可进行钻、扩、铰、滚花等加工。
自动化程度低,加工生产率低,加工质量受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影响较大;落地车床与立式车床 适合于加工直径较大面长度较短的工件。
转塔车床 成批加工形状复杂的工件时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4-3 普通车床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普通车床的组成包括:基础件、主轴箱、刀架、进给箱、尾座、溜板箱几部分。
(1)床身——车床其他部件的安装基础;(2)主轴箱——改变齿轮的啮合获得合适的主轴转速;(3)进给箱——传递运动,改变进给速度;光杠和丝杠——用于传递运动;(4)溜板箱——改变运动方向,并有互锁保护装置;(5)刀架——固定和安装刀具;(6)尾座——安装孔加工刀具,并可支承长工件;4-6 可转位车刀常用的结构有几种?答:可转位车刀常用的结构有偏心式、杠杆式、楔销式、上压式。
4-7 车刀有哪些类型,各自适用于哪些加工场合?答:车刀有:整体式高速钢车刀、硬质合金焊接式车刀、机夹重磨式车刀和可转位式车刀等几种类型。
整体式高速钢车刀一般用于较复杂的成形表面的低速精车。
硬质合金焊接式车刀在一般的中小批量生产和修配生产中应用较多。
机夹重磨式车刀可转位式车刀适于大批量生产和数控车床使用。
4-9 车床夹具由哪几部分组成?答:车削夹具的基本组成包括夹具体、定位元件、夹紧装置、辅助装置等部分。
5-1与车削相比,铣削过程有哪些特点?与车削相比,铣削过程的特点是:1.铣削加工生产率高2.断续切削3.容屑和排屑4.同一个被加工表面可以采用不同的铣削方式、不同的刀具。
5-3试分析比较圆周铣削时,顺铣和逆顺的优缺点。
1.逆铣铣削时,铣刀切入工件时切削速度方向与进给方向相反。
逆铣时,刀齿的切削厚度ac从零逐渐增大。
刀齿在开始切入时,由于切削刃钝圆半径的影响,刀齿在工件表面上打滑,产生挤压和摩擦,使这段表面产生严重的冷硬层,使刀齿容易磨损,同时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增大,垂直切削分力向上易引起振动。
2.顺铣铣削时,铣刀切入工件时切削速度方向与进给方向相同。
顺铣时,刀齿的切削厚度从最大逐渐减至零,避免了逆铣时的刀齿挤压、滑行现象,已加工表面的加工硬化程度大为减轻,表面质量也较高,刀具耐用度也比逆铣时高。
同时垂直方向的切削分力始终压向工作台,避免了工件的振动。
5-5铣床主要有哪些类型?各用于什么场合?铣床主要有升降台铣床、工作台不升降铣床、龙门铣床、工具铣床、仿形铣床、仪表铣床和各种专门化铣床等。
万能升降台铣床广泛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车间、工具车间及机修车间;工作台不升降铣床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铣削中小型工件的平面;龙门铣床广泛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大中型工件的加工;工具铣床适用于工具、刀具及各种模具加工,也可用于仪器仪表等加工行业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5-7简述镗铣加工中心主轴结构特点。
主轴部件前后支承采用专用的主轴轴承(NSK轴承),具有较高的回转精度和支承刚度。
轴承润滑采用高性能的润滑脂,以适应高转速的要求。
5-8什么是工具系统?为什么要发展模块式工具系统?把通用性较强的几种装夹工具(如装夹铣刀、镗刀、扩孔刀、钻头和丝锥等)系列化、标准化,就成通常所说的工具系统。
模块式工具系统克服了整体式结构工具单一、加工尺寸不易变动的不足,显示出其经济、灵活、快速、可靠的特点,所以要发展模块式工具系统。
6-3深孔加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深孔加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于直径较大的深孔(孔深度与直径之比大于5~10),由于切削量很大,必须较好地解决排屑和冷却问题;当加工直径较小的深孔时,由于孔径的限制,钻头的刚性很差。
要保证被加工孔的深度,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导向问题。
6-4标准麻花钻的缺点是什么?群钻与麻花钻相比有哪些改进?答:结构缺点:(1)横刃处负前角较大,造成轴向抗力大,钻头易弯曲钻偏;(2)主切削刃上各点的前角、后角是变化的,刃口易磨损,切削条件差。
(3)主切削刃长,切削宽度大,排屑难。
群钻在以下做改进:(1)磨短横刃(2)修磨前刀面,以增大钻心处前角(3)在主切削刃上开分屑槽,把主切削刃修磨成折线刃或圆弧刃。
6-11卧式镗床有哪些成形运动?说明它能完成哪些加工工作。
卧式镗床的成形运动有:(1)主运动镗轴的旋转运动和平旋盘的旋转运动,且二者是独立的,分别由不同的传动机构驱动。
(2)进给运动卧式镗床的进给运动有:镗轴的轴向进给运动、主轴的垂直进给运动、工作台的纵向进给运动、平旋盘上的径向刀架的径向进给运动。
(3)辅助运动包括主轴箱及工作台在进给方向上的快速调位运动、后立柱的纵向调位运动、后支架的垂直调位移动、工作台的转位运动。
镗床主要用于进行镗孔,加工机座、箱体、支架等外形复杂的大型零件上的孔径较大、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有位置要求的孔和孔系。
此外,还可进行钻孔、车削和铣平面等工作。
6-12简述坐标镗床的特点和用途。
坐标镗床的特点是具有坐标位置的精密测量装置。
依靠精密的坐标测量装置,能精确地确定工作台、主轴箱等移动部件的位移量,实现工件与刀具的精确定位。
坐标镗床的特点主要用来镗削精密孔(IT5级或更高)和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孔系(定位精度达0.002~0.01mm);可以作钻孔、扩孔、铰孔及较轻的精铣工作;此外还可以作精密刻度,样板划线,孔距及直线尺寸的测量等工作。
6-14钻床夹具怎样分类?各类型的结构和应用范围是什么?钻床夹具可分为:固定式、回转式、翻转式、滑柱式和盖板式等。
固定式钻模,在使用过程中,钻模相对于工作的位置保持不变,一般用于摇臂钻床、立式钻床上,加工精度较高;回转式钻模,加工过程中钻套一般固定不动,分度装置带动工件实现预定的回转或移动,一般用于加工同一圆周上的平行孔系或同一截面内径向孔系或同一直线上的等距孔系。
6-17钻、扩、铰和镗孔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应用于什么场合?7-1 砂轮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如何进行选择?砂轮的特性主要由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和组织五个因素所决定。
1. 磨料的选用:棕刚玉类磨料适用于磨削碳钢、合金钢、铸铁;白刚玉类磨料适用于磨削淬火钢、高速钢;黑碳化硅磨料适用于磨削铸铁、黄铜、非金属材料;绿碳化硅磨料适用于磨削硬质合金等;氮化硼磨料适用于磨削硬质合金、高速钢;人造金刚石磨料适用于磨削硬质合金、宝石。
2. 磨粒粒度选择的原则是:精磨时,应选用磨料粒度号较大或颗粒较小的砂轮;粗磨时,应选用磨料粒度号较小或颗粒较大的砂轮,以提高生产效率;砂轮速度较高时,或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较大时选用颗粒较粗的砂轮;磨削软而韧的金属时,用颗粒较粗的砂轮;磨削硬而脆的金属时,选用颗粒较细的砂轮。
结合剂的选用:陶瓷结合剂适用于各类磨削加工;树脂结合剂适用于高速磨削、切断、开槽等;橡胶结合剂适用于切断、开槽;青铜结合剂适用于金刚石砂轮。
3.砂轮硬度的选用原则是:工件材料越硬,应选用越软的砂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