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第一章第一节概述教案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优秀教案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优秀教案

第一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为了这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了这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同学们快快行动吧!让我们一起来争做文明的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改掉各种陋习。

走在校园里,让我们自觉地弯腰拣起脚边的纸屑;走在教学楼里,让我们主动地向迎面走来的老师问好;步行在大街上,让我们认真遵守交通法规;坐在公共汽车上,让我们真诚地为身边的老人让座……其实“文明”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

如果你还没有做到,就从现在开始。

在家,争做孝敬父母的好儿女;在学校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让我们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朗朗的声和欢歌笑语在校园里回荡。

让我们在这里留下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当有一天我们步入社会,我们就一定会成为一名有公德、纪的好公民。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在自我监督与自我完善中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使习惯成为自然;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合格的、文明的小学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第二篇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一爱国、气节列宁说:“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传统美德,以及传统美德的重要性;2.学习尊重父母的重要性;3.学会如何尊重父母,懂得孝顺父母。

教学重难点1.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和内涵,并能够简单阐述其重要性;2.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尊重父母,了解父母的辛劳,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传统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1.首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其对传统美德的认识;2.通过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敬重师长、孝敬父母等;3.讲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包括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等。

二、学习尊重父母的重要性(10分钟)1.通过教材《学习尊敬父母》,跟学生一起阅读和朗读,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和付出;2.以例子为引,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父母对子女的辛勤劳动和母爱父爱之深;3.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父母的关键是理解,理解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三、学习如何尊重父母(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当中父母的表现,例如每天辛劳的工作等,然后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激之情;2.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例如购物、做饭等,然后引导学生找到学生自己能够帮助父母的事情,例如理货、擦桌子、剥蒜等;3.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父母,如何回应父母的建议和叮咛。

四、总结(5分钟)1.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简单阐述传统美德的含义和内涵;2.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懂得尊重父母的重要性;3.通过学生的表现和成果,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学会如何尊重父母。

总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学习尊重父母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尊重父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一、二课时(教案)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一、二课时(教案)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教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2. 如何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典型代表,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传统美德的内涵;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美德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代表性人物和故事。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美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一则关于传统美德的案例,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所体现的传统美德;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任务,如制作传统美德手抄报、撰写传统美德作文等;2. 学生分组完成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美德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践行传统美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2.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能力;3. 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2.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2. 如何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案一、教育目标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幼儿园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健康、自信、友善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内容1. 中华传统美德概述•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幼儿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渊源和历史。

2. 孝顺•讲解孝顺的内涵和重要性;•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向幼儿展示尊敬父母的行为;•帮助幼儿理解孝顺的表现,如尊敬父母、关心家人等;•引导幼儿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体验孝顺的行为。

3. 诚信•介绍诚信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幼儿明白诚信的好处和坏处;•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诚信意识;•组织幼儿进行小实验或角色扮演,加深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4. 礼貌•讲解礼貌的定义和作用;•向幼儿介绍常见的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礼貌;•开展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礼貌意识。

5. 勤劳•介绍勤劳的意义和价值;•向幼儿传达勤劳的习惯和行为,如勤奋学习、勤劳劳动等;•制定学习和家务活动计划,帮助幼儿养成勤劳的习惯;•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勤劳的一面。

6. 关爱他人•说明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故事和图片,向幼儿展示关爱他人的行为;•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模仿关爱他人的行为;•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互动等方式向幼儿传授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和技能。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3.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践过程。

4.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他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

5. 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如家务劳动、社区志愿服务等,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与乐趣。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2.体会传统美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价值。

2.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故事讲述法、体验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视频片段,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场景。

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传统美德?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美德呢?引出课题“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2.传统美德知多少知识讲解:教师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如仁爱、诚信、爱国、敬业、友善等。

故事分享:讲述一些体现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如苏武牧羊(爱国)、曾子杀猪(诚信)、孔融让梨(仁爱)等。

学生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体现传统美德的故事或身边的事例。

3.传统美德的价值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体现传统美德带来积极影响的案例,以及缺乏传统美德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传统美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代表发言: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总结传统美德对个人修身立德、家庭和谐幸福、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价值。

4.传承传统美德体验活动: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美德,如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体会尊老美德;进行诚信考试承诺,感受诚信的重要性等。

制定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传统美德的行动计划。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互相学习和鼓励。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践行传统美德,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体会到了传统美德的价值和魅力。

初中传统美德教案

初中传统美德教案

初中传统美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 激发学生传承中华美德,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华传统美德的定义与内涵。

2. 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4. 新时代好少年的标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定义与内涵,让学生对传统美德有初步的了解。

2. 讲解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传承传统美德的责任。

3. 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努力方向。

4. 讲解新时代好少年的标准,激发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传承中华美德方面的感悟。

4. 激励法: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传承中华美德的认识。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评价自己在传承中华美德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传统美德相关教材或读物。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美德案例。

3. 视频资料:播放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承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传统美德》第一章第一节概述--教案2014(9月28日版)

《传统美德》第一章第一节概述--教案2014(9月28日版)
看看其逻辑推理:有伦理道德的人才有孝心,才有责任感,这样的人才会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国家的栋梁,所以伦理道德才是教育培养人大根大本的事,五伦八德解决的是人生大根大本的事。(重点,重复一遍)。
对比人本、神本、物本
提问互动
分析“三无”
人本主义重要激励启迪:承认价值是自我提升的前提
先分析后图示
运用孝的感染力和“理论逻辑”
(二)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反映
以表格方式归纳: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表现。
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其中变化是永恒的辩证思维深刻影响我们。传统美德要有生命力,就要适应时代变化。
作为服刑人员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勤奋学习(特别是学好中华文化)、努力改造,立志把自己铸就成合格的社会公民上,增强家庭责任感,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结合事例提问导入法
激起思辨
简介框架
结构概述
指出重点
指出关键词
概念简介
流程图
简要概括
概念通俗化口语化
个读、领读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内容及进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时间分配
二、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我们是谁?)
(一)人本主义是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核(重点)
“人本”是相对于“神本”和“物本”来说的。这里所说的人本主义是一种精神,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充分注重、尊重人格尊严的精神。
简介教材第一章内容,进入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这是人类文明七大发源地,这是几千年前古墓出土的文字。说中国话,写方块字。传统文化是传统美德的基石,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灵魂)。要了解传统美德,先得了解传统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人,其实是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
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我们从哪里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久远流长》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久远流长》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久远流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传统美德久远流长》,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涵。

2. 研究中国古代的美德故事和典籍。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什么是传统美德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相关问题引入传统美德的概念。

2. 课文导读:研究课文《传统美德久远流长》,了解其中传达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总结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作用。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美德故事1. 课文导读:研究《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如《为政篇》和《仁篇》。

2.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所给的中国古代美德故事,了解其中传达的美德价值观。

3. 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他们所读的美德故事,分享思考和感悟。

4.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中国古代美德故事的内涵。

第三课:如何践行传统美德1. 课文导读:研究课文中的案例,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传统美德。

3. 小组讨论:学生就角色扮演中的经验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践行传统美德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活动表现。

2. 学生对课文和美德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总结。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实践活动,如参与志愿者活动或关怀他人。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博物馆,加深对传统美德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几十年,儒家特别重视活好这辈子,活出模样来。举例:古代逆境积淀发酵,终成大器的例子!
3、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个人都追求有尊严的美好生活,特别是服刑人员期盼获得尊重的心理更加强烈。
•一个人如何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内求VS外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必自尊然后才受人尊重。战胜“三无”(无用无助无望)感觉,绝不能自暴自弃。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换一种说法容易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为贵”意指人是万物之灵,把人与禽兽区别开来(大脑图片),既承认了人的作用和价值,又指出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自我提升空间。
教学内容及进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时间分配
缺德事例(图片)导入:
这些问题严重吗?
追根溯源:审视当今个人和社会出现的很多问题,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源头——利益驱动,道德迷失。
在国际上中国的形象被说成这样,大家请看网络上的一则报道(兰德)。讲仁爱、重道义,以德服人的中华文明古国,怎么会是这样?
今天,我们就在这样一个全球化背景下,学习、探讨一个话题:中华传统美德。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华传统美德
课题名称
传统美德概述
课型
新授课
民警教师
工作单位
海口监狱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题目(章,节或项目):
部局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传统美德概述
教材简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篇之讲,在课程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主要内容有三: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内涵、弘扬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是传统美德的基石,人本主义是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核,对后面各章系统阐述传统美德的核心理论起到概况理解、引起兴趣的作用。
道德,简单说即“天道人德”,什么是天道,大自然的规律,何为人德,人顺天而为就是有德,逆天行事就是悖德。
2、传统美德是指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升华、凝聚的优秀民族精神,包括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民族品质、民族情感以及由此派生的行为习惯、礼仪规范、风俗习惯。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1.人性为本,别于禽兽。孟子: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生命来自父母、祖先,孝是爱心的原点,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触动内心柔软部位唤醒人性道德良知。孝触动心灵爱的开头)动物有没有五伦八德?
2.人有价值人有尊严
中国现世主义务实传统:把生活过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服刑人员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体验和认同,深刻认识传统美德对人的重要影响,提高服刑人员愿意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树立法德并重的时代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2、教学难点: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人本主义是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核。
简介教材第一章内容,进入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这是人类文明七大发源地,这是几千年前古墓出土的文字。说中国话,写方块字。传统文化是传统美德的基石,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灵魂)。要了解传统美德,先得了解传统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人,其实是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
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我们从哪里来?)
2.整体观和民族观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因此,传统美德高度重视整体主义和民族大义。以钱老榜样说明。“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有人会说,我能和这些大人物比吗?能!请问,有谁不是在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介绍华传统文化三大支柱。
以“传统伦理思想演变”说明中华民族传统:修身重德立身治国,讲明白“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有四个层面,物质、制度、行为变化很大,但精神内核相对稳定。中华文化的内核就是中华传统美德。
(二)传统美德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
由于服刑人员年龄结构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心理失衡、道德缺失普遍存在,一些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封闭现象严重,对强制性学习缺乏兴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服刑人员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事例的探究交流,使服刑人员理解传统美德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辨析传统美德丰富内涵的能力;培养其传承美德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教学准备:统编教材、参考资料、教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服刑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其以往的生活经验,以丰富、新颖的信息来吸引服刑人员的注意力,缓解由单调、简单、固定的狱内生活带来的压抑感,体现了狱内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改造性。
教案主页
结合事例提问导入法
激起思辨
简介框架
结构概述
指出重点
指出关键词
概念简介
流程图
简要概括
概念通俗化口语化
个读、领读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内容及进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时间分配
二、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我们是谁?)
(一)人本主义是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核(重点)
“人本”是相对于“神本”和“物本”来说的。这里所说的人本主义是一种精神,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充分注重、尊重人格尊严的精神。
“人本主义“对服刑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连自身的价值都得不到肯定,就失去了学习和提高的载体,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才有希望,这一点对于服刑人员更具积极意义。
(二)注重整体主义和民族大义
1.从历代名臣看整体主义和民族大义。
历朝历代都有一些人,他们爱人爱己、爱国爱家的感人故事被传颂至今,他们有着标准的中国人的胸怀,他们胸怀天下,他们的人生路线图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图互动:找找名言中意思相近的字)
(一)传统文化
从语言和文字引入感受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介绍传统文化。
1、广义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从远古至清晚期(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典文化体系,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的积淀物。
2、狭义的传统文化:儒释道传统经典,是文化之核心。儒家伦理文化是主体,现世主义世俗幸福,修身重德,齐家家庭责任,达则兼济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