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园艺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小园艺师教案

幼儿园小小园艺师教案

幼儿园小小园艺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艺启蒙教材第四章《认识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的基本构成、生长条件、简单的园艺操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的基本构成,知道植物生长的需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园艺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爱护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基本构成和生长条件。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园艺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图片、实物植物、园艺工具、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小铲子、小花盆、种子、泥土。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美丽的花园图片,让幼儿谈论他们看到的植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植物的基本构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生长条件(阳光、水分、空气、土壤)。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种植一颗小花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园艺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园艺操作,每组种植一颗小花。

六、板书设计1. 《小小园艺师》2. 内容:植物的基本构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生长条件:阳光、水分、空气、土壤园艺操作步骤: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画出它的基本构成,并描述它的生长条件。

2. 答案示例:植物名称:仙人掌基本构成:根、茎、刺生长条件:阳光、水分、空气、土壤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了基本的园艺操作。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种植植物,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植物的基本构成和生长条件: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幼儿可能难以理解。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小小园艺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小小园艺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小小园艺师一、教学内容主题:小小园艺师内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植物如何生长、植物的生长需求、小小园艺师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生长需求,认识小小园艺师的作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动手实践,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植物的生长需求、小小园艺师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植物的生长规律,如何创造条件提高植物生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们介绍小小园艺师的作用,询问学生们是否喜欢园艺、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2. 提出问题和讨论(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植物为什么会生长?请学生们讨论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3.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图书、图表、实物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详细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需求,并结合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4. 创造性思维训练(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围绕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们自己提出提高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并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出最好的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将方案画成图解并向大家展示。

5. 实践操作(30分钟)老师和助手协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们将课堂上讨论的方案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能够自己创造最好的条件来提高植物的生长,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知。

6. 讲评总结(10分钟)老师对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进行讲评,鼓励学生们在园艺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们多思考,加深学生对园艺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成果评价:通过学生们操作的结果、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过程评价:通过实践操作的全过程、思维训练的活动、讲评总结的反思等环节来评价教学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我是小小园艺师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我是小小园艺师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我是小小园艺师教案活动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种子,懂得将种子种在土地里,并照顾它们生长的人,就是一个小小的园艺师。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活动“我是小小园艺师”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园艺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这个活动的参与对象是小学生,年龄在8-10岁之间。

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园艺活动,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感。

活动的时间安排为4周,每周进行一次植物养护和观察,最后一周进行总结和分享。

活动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老师首先要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如向日葵、小白菜等。

然后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花盆、土壤和种子。

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介绍,向孩子们解释种植过程和注意事项,如给予适量的阳光和水分。

第一周,孩子们将在教室里进行种子的播种。

老师可以将花盆、土壤和种子分发给每个孩子,然后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播种。

孩子们可以在花盆上标记自己的名字,并在播种完后放置在教室里的阳光充足的地方。

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细心和耐心。

第二周,孩子们开始进行植物的养护。

他们需要每天浇水,并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植物的变化,如叶子的颜色和生长情况。

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责任感。

第三周,孩子们将继续进行养护,并观察植物的更多变化。

在这一周中,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如不给植物充足的水分,观察植物的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需求,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第四周,活动进入尾声。

孩子们将进行总结和分享。

他们可以用图片或文字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并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收获。

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一个小小园艺师活动,孩子们不仅仅可以亲身参与园艺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和表达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小小园艺师》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小小园艺师》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小小园艺师》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周围的环境》,详细内容为“小小园艺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关爱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常见的园艺工具。

2. 学会照顾植物,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对园艺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掌握园艺工具的使用方法。

重点:学会照顾植物,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园艺工具一套,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植物种子,花盆,土壤。

学具:小铲子,水壶,花盆,土壤,植物种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植物角,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课堂互动(10分钟)(1)分发园艺工具,让幼儿认识并学会使用。

(2)组织幼儿分组,每组负责照顾一盆植物。

(3)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种植,教他们如何松土、播种、浇水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植物的生长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2)我们为什么要照顾植物?(3)你会使用哪些园艺工具?让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种植成果,评选出最佳“小小园艺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园艺师2. 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2)园艺工具的认识与使用(3)关爱植物,保护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小花园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种植一盆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拍照留念。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了关爱植物,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关注植物的生长,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小小园艺师》试讲稿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小小园艺师》试讲稿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
《小小园艺师》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一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内容是《小小园艺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盆景吗?你们知道如何制作盆景模型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小小园艺师》;二、作品鉴赏:
师:(课件出示几幅盆景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盆景的外形具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制作盆景模型?
师:大家观察的很到位,说明大家是十分具有观察能力的小朋友;
三、实践展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尝试制作一个盆
景模型;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的作品很有创意,让我也深受启发;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以上是我的试讲内容《小小园艺师》,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

小小园艺师教案

小小园艺师教案

小小园艺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小小园艺师”。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学会如何照顾植物。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植物、土壤、水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可能的答案。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4. 实践与应用(10分钟)(1)教师提出实践任务:如何照顾家里的植物?(2)学生制定照顾植物的计划,并与同学分享。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小园艺师1.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2.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3.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七、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情况。

答案:略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花园、植树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小小园艺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小小园艺师》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小小园艺师》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小小园艺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环境》,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小园艺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园艺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的植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园艺的基本概念,认识常见的植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园艺的基本技巧,如种植、浇水、施肥等。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种子、花盆、园艺工具、浇水壶、肥料等。

学具:小铲子、小水壶、观察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花园或植物园,观察不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园艺的基本概念和工具。

(2)讲解种植植物的基本步骤,如松土、播种、浇水、施肥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分发植物种子、花盆和工具,让幼儿动手尝试种植植物。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让幼儿展示自己种植的植物,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园艺师》2. 板书内容:(1)园艺的基本概念和工具(2)种植植物的基本步骤(3)植物的特点和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生长过程。

2. 答案:(1)植物名称:________(2)种植日期:________(3)生长过程记录:_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园艺有了基本的了解,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植物的特点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植物观察日记活动,持续关注植物生长。

(2)开展家庭园艺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培养家庭亲子关系。

六年级上册《小小园艺师》教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小小园艺师》教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小小园艺师》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园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园艺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园艺的定义和作用。

探讨园艺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园艺作品,引发学生对园艺的好奇心。

邀请园艺师分享园艺的经验和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园艺对环境和生活的意义。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与养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养护方法。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照顾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和花朵开放等。

教授植物养护的基本方法,如浇水、施肥、修剪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进行植物养护实践,如浇水、施肥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植物养护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三章:植物的繁殖与育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方法。

培养学生对植物繁殖和育种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等。

教授育种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

3.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了解其特点和适用情况。

进行简单的育种实验,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

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繁殖和育种的意义和应用。

第四章:蔬菜种植与采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种植方法和采摘技巧。

培养学生对蔬菜种植和采摘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蔬菜的种植方法,如土壤选择、播种、浇水等。

教授蔬菜采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3 教学活动学习蔬菜种植的基本方法,进行蔬菜种植实践。

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记录蔬菜的采摘时间。

进行蔬菜采摘实践,学习正确的采摘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盆栽制作与养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盆栽的制作方法和养护技巧。

培养学生对盆栽制作和养护的兴趣和创造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盆栽的制作方法,如选择合适的植物、选择合适的容器等。

教授盆栽养护的技巧,如浇水、施肥、修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园艺师(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盆景的一般容、造型手法,能根据材料特性,合理搭配组合成缩小的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对盆景、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关注自然、热爱绿色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合理搭配组合成缩小的景观
教法学法
欣赏、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1.请学生按组将上节课制作的模型(树、凉亭、小桥、船)组合成盆景。

2、揭示课题,盆景设计,造型加工,布置于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才”。

二、对比释疑、发现特点
1.学生欣赏作,思考:自己组合的盆景与作有何区别,你认为哪些盆景最美,美在哪里?
2.小结盆景组合时的要求:布局合理,有聚有散,有高低层次,形状大小各异,有诗情画意。

三、反馈指导
1.教师演示盆景的组合过程:
①选择合适的单元模型。

②构思、设计并组合。

③调整完善,使其更有意境。

2.小结:强调材料的运用的巧妙性,注意布局的合理性,大小、高矮的搭配,疏密伸展的关系,突出意境。

四、分工制作
1.作业要求:将石块、野草、树枝等加上简单的模型,在盘中组合成微缩景观。

2.学生分组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观摩、学习拓展
1.将制作好的作品放到教室前面的展台上点评。

2.总结:人类对自然有一种天生的向往。

置身于优美的园林环境中,就会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田间的精灵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乡村,开拓视野,了解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善于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教学
1、检查学生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

2、教师讲叶圣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二、分组尝试,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三、相互学习,解决难点
1、师生讨论:形态不美(身体高矮比例失调,头轻脚重分配不匀)。

松散不稳(轻轻一碰即倒下,部分结构松散未扎紧)。

没有做完(合
作不利,分配不公)。

2、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介绍制作步骤。

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态;
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拓展方法
1、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作品欣赏,课件展示。

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

主材:稻草、棕榈叶、果实。

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一。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示,评析交流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一些特殊的材料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描绘与、雪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特点,用线描、色彩表现雨、雪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生命之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特殊的材料呈现画面效果画法的特殊技法掌握。

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
二、作品欣赏
1、出示水彩画作品。

2、猜猜画家是如何表现出这些独特的风景的。

3、教师讲解作品中云雾雨雪的画法。

4、揭示学习目标:学生特殊的技法。

三、尝试练习
1、自学教材中的三种技法,探究原理。

蜡笔画、撒盐法、滴水法。

2、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尝试绘画。

3、评析学生的练习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归纳:这些特殊的材料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注意控制画面的水分。

四、自由表现
1、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一,选择你喜欢的绘画方式描绘雨雪的情景。

2、学生动手作业,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五、展示评价
评价有特点的学生作业。

劳动最光荣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

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

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

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

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
体验。

(1)动作模拟。

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

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2)尝试练习。

小组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

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

)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

)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3)交流作品。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

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

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例。

四、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废物新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初步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收集的废弃物,能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制作一件艺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合成的有趣的艺术作品,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

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冶生活情趣,享受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利用收集的废弃物,能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制作一件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出课题
1、你见过凤凰吗?
2、今天,介绍一件很特别的《凤凰》作品。

二、分析讨论,感悟认知。

1、了解《凤凰》的制作背景及制作过程。

2、欣赏几个局部:头颈、翅膀、尾巴,分别用了哪些废弃物的材料?
3、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料制作的凤凰,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①彩绘木雕;②铜鎏金材料;③草编工艺品。

三、自主探究,获得方法。

1、怎么利用卫生纸圆筒制作工艺品。

2、学习单种废弃物材料制作工艺品的方法:
①认识材料属性。

②转换不同角度观察。

3、学习综合材料制作工艺品的方法:
①材料的选择和收集;②确定制作主题;③设计草图,加工,处理。

四、制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件手工制作。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

五、作品交流展示
六、拓展延伸:欣赏各种废弃物合成的有趣的艺术作品,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

1、学生自主回答。

2、欣赏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