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国民党败退的根源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1.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纷争剧烈。
南京政府在最初的十年中,一直受到内部倾轧和内战的困扰。
虽然应付了这些危机,但本来可用于国家重建的经历和资源,却被大大的消耗掉了。
南京政府要不是两次从张学良处获得了帮助的话,命运或许就更不一样了。
2.宣传工作很差。
共产党在拯救、建立新中国伤所使用的方法和口号较之国民党相比对长期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而言更具有诱惑力,更容易被广大普通民众响应。
3.虚有其表的军事力量内战中,国民党的军事实力徒有其表,虽然国民政府此时在军队的装备和训练上比以往更加精良,但却是一直疲惫不堪的军队。
这支军队在最后也只是靠着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对盟军即将胜利的憧憬而继续奋斗。
日本的头像给了他们解脱感。
这是对他们来说:内战?!开什么玩笑!4.美国调停和援助的失败美国在抗战头四年如果能加大对华的援助力度或许可以使国民党的财政悲惨的状况得以缓解,后来国民政府财政方面的问题也可能会防患于未然,失控状态也许也不会发生。
另外,如果美国坚持最开的战略,美国士兵将从中国沿海登陆,从日军那里抢夺领土,再将多的的领土交给国民政府而不是完全绕开中国从太平洋进攻日本。
这项决策将国民党中国置于一种战略上无足轻重的地位。
除此之外,美国至少失去了三次通过外交对中国发挥决定性影响的机会。
第一,如果赫尔利在1945年8到10月毛泽东访问重庆期间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他或许能说服蒋介石接受毛毛泽东提出的“临时协议”,从而避免内战的直接爆发。
这个大好的机会却被轻易地放弃了。
第二,毛歇尔更轻盈的“压迫”国民政府和蒋遵守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战事也坑能被遏制。
第三,当1948年春国民政府处于大溃败之际,美国还有一次实施军事干预的机会,但他没有选择这样做。
5.国民政府通货膨胀,经济崩溃。
通货膨胀和财政失措损坏了千百万计中国人民的生计,并彻底破坏了政府的信誉。
6.国民政府社会和经济改革长时间停止不前。
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原因

没落反动的思想文化(影响因素)
南京国民党代衰若没的思想文化已经不能为杜会 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反动政权以后,就着手进行为其政权服务的 思想理论建设。首先,歪曲和发挥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其次,攻击和 低毁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再次,宜扬和倡导封建伦理道德与法西 斯主义。 在执政方式上,南京国民党既采取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也倡导德国、 意大利的法西斯独裁制度。并提出了“一个主义”、“一个政党”、 “一个领袖”的口号再现了中国封建大一统的思想实质上是维护了大地 主、大资产阶级、大官僚资产阶级的特权强化了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压 制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如此没落反动的思想文化既吸引不了国民党内 的成员更形不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
官僚主义祸害——举例
①“抗战胜利后, 四大家族利用“ 接 收” 的名义搜刮、掠夺了大批财产, 使官僚资本猛增到拥有20 0 亿美元 的巨大财富, 控制了国民党统治区的 经济命脉。” ②“1 9 4 6 年全年军费支出为6 万 亿元, 占其全部支出的86 % , 岁入为 22 0 0 0 亿元, 财政赤字达支出总额 的70 % 左右。蒋介石政府弥补巨大 财政赤字的办法, 就是滥发纸币。” ③“有人曾经讽刺说: 在百业不振的 情况下, “ 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 的工业, 是印刷钞票”
解 放 战 争 国 民 党 失 败 原 因 分 析
国民党失败原因分析
1 国民党党内的腐败(根本原因)
重 要 关 联
2 3
军队矛盾的不断(直接原因) 缺乏群众基础(失民心)
4 官僚资本的祸害。(重要原因) 5 没落反动的思想文化(影响因素)
国民党党内的腐败统治(根本原因)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关于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

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生物科学三班第三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以及美国的支持,发动了旨在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内战。
但是,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就在自己发动的内战中被彻底打败,并于1949年12月退守台湾,结束了在大陆22年的统治。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国民党之所以会败得如此彻底,主要是其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国民党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对和平、安定的追求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潮流。
抗日战争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的曙光初现,人民迫切希望停止内战、实现和平,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动了全面内战,将自己推到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人民对国民党当局已经不抱幻想。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是它走向失败的又一原因。
国民党的政治可以说是蒋介石一人的政治,他是最终的决策者,一旦他作了决策,不管你是军事专家、经济专家还是外交专家一概没有说话的余地。
而且,下面的人也并没有团结在他的周围。
党内派系林立,纷争不断,贪污成风;地方割据势力长期与中央对抗,严重削弱南京政权的统治效能。
二、经济上的腐败和混乱加剧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通货膨胀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人民的生活急剧恶化,工商业活动遭受了灭顶之灾,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被迫放弃耕作,背井离乡,甚至在死亡的威胁下,许多人走上了抗争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战争打的就是钱,所以经济的崩溃也加速了国民党的军事失败。
三、军事上溃败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在军事上,蒋介石名义上是最高指挥。
但事实上国民党军队内却是多头指挥,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甚至是相互拆台,试问这样的一支军队又怎能取得胜利呢?诚如电视剧《亮剑》中所说过的一句话:国民党作战指挥部发出的命令大多是天才制定的,但却交给了蠢材去执行。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一、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二、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
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三、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
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
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四、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
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
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
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
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
国民党在本应分权的社会层面却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并对地方势力施行削弱和消灭政策。
国民党败退原因之浅见

国民党败退原因之浅见六十多年前,内战打响,国共双方在战场上搏命厮杀,最后国民党不敌共产党,败退台湾。
这场战事属于内战,双方战场上死伤的都是中国人,实在是一民族悲剧。
那么究其国军失败之原因,总说纷纭。
本人总结,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军事上国民党和共产党实力此消彼长首先是人员士气的逆转。
在抗日战场上,国军承担了正面作战的任务,历经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因而损兵折将甚重。
据统计,抗战战场上,国民党光将军就牺牲206位,中级军官阵亡10多万,士兵损失四百多万。
这些都是军队里的精华,对军队的战斗力损害极其严重,尽管抗战胜利后兵员得到迅速补充,但战斗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况且,历经了惨烈的抗日战争后,国军将士很少有人愿意打内战,所以面对共军作战也就士气不高。
共产党由于力量弱小,抗战战场上承担的任务不能跟国民党相比,主要战争方式是游击战,损失就小的多。
自己在敌后开辟根据地,实力得以不断壮大。
整个抗日战争,共军参与的恶战不多,不仅实力保存完整,还能不断扩充地盘。
及至内战爆发,共军上下摩拳擦掌士气高涨,面对士气不高精神疲惫的国军以逸待劳,战而胜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是援助。
当时国军主要靠美国援助,后期因为腐败太严重,美国就没有把援助继续下去,宋美龄去美国什么也没得到。
反观共产党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1945,苏军攻占东北,日本投降后,苏军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此地,并将全东北和91万关东日伪军的装备全部移交给了共产党,并派军事顾问和武器专家指导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
预料到国共战争必将重新开始的斯大林,马上把在苏联养伤的林彪等人送到东北,管理行政,又将大批军需物资运进东北,加上林彪卓越的才能,东北解放军发展到近两百万,所以解放战争的第一战——辽沈战役就由此开始。
再次。
国军内部派系森罗,山头主义处处可见。
表面上,蒋介石的军队异常强大,实际上真正属于他的嫡系部队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军阀派系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军队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不仅造成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为共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迅速败亡的原因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结束
左图是华君武先生作于 1947年的一幅漫画 名为《 年的一幅漫画, 1947年的一幅漫画,名为《磨 好刀再杀》 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 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 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 一手正在磨刀霍霍, 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 和平”之羊头, 内战” “和平”之羊头,卖“内战” 的狗肉。漫画寥寥数笔, 的狗肉。漫画寥寥数笔,揭穿 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 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 真内战”的伎俩。 真内战”的伎俩。
内部原因
贪 官 横 行 统 治 腐 败
外部原因
结束
国民党政治上的反动必然带来统治上的 腐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小官吏把对沦陷 区的接收变为“劫收”,“想中央,盼中央, 中央来了更糟殃”,就是这一变化的真实写照。 腐败的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崩溃,物价飞涨,人 民在死亡线上挣扎。腐败现象蔓延的直接后果 是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
内部原因
军 队 厌 战 士 气 低 落
外部原因
结束
国民党敢于发动反革命内战,凭借的是 占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但是,短短 三年,国民党就输掉了这场战争,根本的一条 是它发动的内战不得人心。战争性质决定人心 向背,人心向背促成了国民党军事优势迅速向 劣势转化。所以,在战争胜负中经常起主导作 用的是战争的性质和士兵的政治素质。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结束
解放战争 中国民党军费 开支浩繁赤字 剧增, 剧增,法币发 行垂直上升, 行垂直上升, 贬值幅度蔚为 壮观。 壮观。这是 1948年 1948年3月的发 薪奇景。 薪奇景。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结束
美 援 断 绝 蒋 桂 分 裂
扶蒋反共,通过国民党控制中国,是 二战后美国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蒋 介石集团政治上丧尽民心,军事上一败涂地, 使美国产生换马意图,欲以李宗仁的桂系取 代蒋系,以支撑残局。美国的动向鼓舞了桂 系。白崇禧发难。蒋介石众叛亲离,被迫下 野。蒋桂矛盾表面化。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一、先天不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党人并未掌握政权,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掌握了政权。
1916 年袁世凯死了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不容易到了1928 年12 月29 日-东北易帜,”国民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但也只是名义上而已。
1929 年3 月,桂系反蒋;1929 年5 月,冯玉祥反蒋;1930 年2 月,冯玉祥和阎锡山共同反蒋;1931 年6 月,两广军阀共同反蒋;1933 年11 月,十九路军反蒋。
虽然所有的叛乱都让蒋介石镇压下去了,但也大大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
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各地军阀的混战也为红军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时间。
后来,虽然不再有军阀明目张胆的反蒋。
但是,各地军阀依然与国民党中央同床异梦。
红军长征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给红军让道,抗日战争时期50 万地方军投降日本当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军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以及后期的纷纷投诚,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国民党政权的先天不足。
二、不顾民生。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讲的是“民族、民权、民生”“平均地权”也是国民,党的爸爸-同盟会的主要纲领和口号。
但是,国民党又是如何做的呢?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资料,30%的农民完全没有土地,依靠当佃农为生;佃户要交纳50%至70%的地租,如此高的地租和其他苛捐杂税使上亿农民处于赤贫状态;全国投资资本70%流向政府,从而流出了工商企业,私营企业为了获得商业贷款,要支付18%至20%的年利率,如此高的利率使绝大多数工业无法支付,因而工业活动转向商业投机;政府开支主要用于军费,用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例如:1934 年至1936 年政府开支总额只有4%用于经济发展,而如此微薄的资金也浪费严重;严重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更使得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1937 年至1945 在年的8 年里,平均价格指数从1 上升到2491,而后来的的内战时期,物价更如脱缰之野马无法控制,以至于1948 年时民众购物时是拿着成袋的钞票;政府对于民众的疾苦极其冷漠,以1942 年至1943 年发生在河南的饥荒为例,这场饥荒导致两三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三百万人逃荒到外省。
极度腐败断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前途

极度腐败断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前途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
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三天。
北平城里的广大干部群众蹦着高地庆祝,感慨天亮了,感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好好做人过日子了。
但北平城里的群众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迎来的一场经济大浩劫。
北平作为沦陷区,日本投降后,急需建立起新的行政秩序和社会管理结构,自然就需要大批素质高、道德水平高的干部人才。
这批国民党干部给北平的人民群众留下的是一段穷困潦倒的生活境遇,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大笑话。
作家张恨水因此而写了一本书,叫《五子登科》,内容大致是讲国民党干部在抗战胜利后如何与民争利,腐败丑陋,五子是讲,这些国民党干部嘴上跟着蒋介石先生讲“礼、义、廉、耻”,在大会小会上讲三民主义,而在生活中却完全放弃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竭力地追求帽子、位子、房子、票子、婊子这“五子”,另一说是房子、车子、女子、票子和(金)条子。
总之,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利用一切机会臵房产、购洋车、包二奶等等,利用手中的权利尽一切可能获得个人利益。
“五子登科”成为众多领导们相互追逐、争夺的最高目标和行为准则。
接收敌伪资产当然是最好的生财手段,这些国民党领导干部各显神通,四处接受,除了北平,上海,武汉,南京一下子雨后春笋般地冒出40多个各不相属的接收机关,他们穿着各式各样让老百姓眼花缭乱的制服,戴着大沿帽,揣着盖有各种大印的封条沿街张贴,有的还在门口放上两个枪兵。
这拨刚走,那拨又到,撕去别人的,贴上自己的。
有的一张门扇上贴著10多个封倏,有的干脆破门而入,先是金银现钞,接著是贵重物品,後来有的连灯泡也没了。
劫收多少,一靠先下手为强,二凭人多枪多后台硬。
汤恩伯的第3方面军,与上海警备司令部争夺一所日本俱乐部,开枪互击,死伤多人。
“接收”被老百姓称呼为“劫收”。
南满铁路在沈阳房产1千2百栋,最後只剩下两栋。
武汉180多座工厂,劫收过后,能开工的只有30多座。
长沙和岳阳有3千4百多辆汽车和100多吨汽车零件,10多个劫收单住抢红了眼,势均力敌,算是没有被劫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子登科,国民党败退的根源
五子登科,国民党败退的根源
(2010-05-07 09:09:09)
究竟是重视人民,还是重视财产,这是一个有为政权和短命政权的分水岭。
《论语》“颜渊第十二”有云“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可见,在孔子看来,维系国家最重要的因素是民心,至于武器装备乃至粮食都是第二位的。
孔子这一看法,在其去世后300多年的楚汉相争时,得到了集中体现。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叔侄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举起义旗。
不久,便召集了20余万兵马,拥立楚王第12皇孙13岁的熊心为王,并与刘邦所部会于薛城。
众将约定:项羽北向救赵,解巨鹿之围后,从北路向西攻秦,刘邦从南路西进向关中进发。
两路人马在击败秦军后,谁先入秦
都咸阳,谁当关中王。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避实就虚,剿抚并用,一路夺关斩将,直抵关中。
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
秦王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
于是,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咸阳城。
将士们见秦都宫殿巍峨,街市繁华,顿时忘乎所以,纷纷乘乱抢掠金银财物,连沛公也忍不住,趁着空闲,跑到秦宫去东张西望。
他看见华丽的宫室,古怪的摆设,成堆的金银珠宝,猎狗骏马,珍奇玩物,还有一群群的美女,不觉眼花缭乱,飘飘然起来,甚至贪恋秦宫的富贵而不忍离开。
他神魂颠倒地拥着美女走进胡亥的寝宫,往龙床上一躺,便进入了温柔乡。
突然,大将樊哙破门而入,大声说道:“沛公想取天下,还是想当富家翁?这些奢华之物,正是秦亡的祸根。
切勿迷恋于此!”与此同时,张良等人也来陈述利害,刘邦这才幡然自悟当下命兵士查封皇宫府库,然后率众将士返回灞上。
惟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
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
因为,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
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
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
萧何做官多年,当然知道这些。
对此,全军上下无不佩服,刘邦在惭愧之余,说:“萧何确是异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场。
”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当初的做法跟历代草寇没有什么两样:一旦打下江山,一心想要的就是金银财宝公室美女。
幸好在他身边有足智多谋的萧何——萧何重视的是人民,他知道只有掌握了人民,江山社稷才有坚实基础。
因而,他做的事情是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户籍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项羽。
打下秦国后,项羽做的是什么?据《史记》记载“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心中,最重要的是财富,所以他的做法就是对观众抢掠一空,而后一把大火,其结果,也
只能是自刎乌江。
其实,这样的事情贯穿古今。
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刚宣布投降,国民党要员就借收复之机大捞一把.他们不顾法规,原则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给收复区工商业带来了新的一轮浩劫. 军统局实际负责人戴笠,擅令"忠义救国军"进入上海围缴日军枪械,造成很大混乱,甚至蒋介石也不得不加以"严词斥责".!上海是重点接收区,也是中国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蒋介石派嫡系汤恩伯前去负责接收,汤与日伪方面合作融洽,对此,侵华日军总司令十分满意."但汤的第三方面军却为争相接收一所日人俱乐部,与上海警备司令部互相开枪射击,死伤多人.俱乐部如此,各类工商企业就更不在话下了:政府各部门在接收中同样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对于同一接收对象,"一接再接,甚至三接四接"的现象到处发生.如,华北"各地之产
业物资先由地方机关接收,后经中央机关接收,至少经过两道手续,甚或先由私人接收,再经地方机关接收,或先由中央军事或其它机关接收,再经主管机关接收……接收之次数愈多,物资走漏,产生损失亦愈大".官员们乘机作弊,千方百计将沦陷区资产化归私有.抢住房,抢汽车,抢物品,抢钱财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海军总司令部派至天津的接收大员刘乃沂上校,不到半年成为巨富, "有大小别墅五六处,姨太太五六个,汽车数辆,金条数百,珍珠数百,成为当时接收中的一大丑闻".又如列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序列的94军军长牟廷
芳在天津私吞敌伪物资价值两千万元.国民党上海党部主任
委员吴绍澍私吞房舍一千余栋,汽车八九百辆,黄金万余条,还有珠宝无数.上海市长钱大钧则私卖敌伪物资四十二亿元。
胜利者的接收,就这样成为贪官污吏的“劫收”。
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汉奸的妻妾)是“
接收大员”巧取豪夺的对象,被人戏称为“五子登科”。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这句民谣,直观生动地说明了民心向背的瞬息之变。
国民党一位负责接收的要员也不能不承认此点,向蒋介石进言:“像这样下去,我们虽已收复国土,但我们将丧
失人心!”有人意识到,这样的接收使政府“
基础动摇,在一片胜利声中早已埋下了一颗失败的定时炸弹。
”当时即有舆论称这种“光复”是
“胜利的灾难”。
如此浩劫,使得沦陷区工商业元气大伤,奄奄一息。
更重要的是:国民党从此失去工商业对他们的支持,企业家和商人转而同情共产党。
结果如何,大家都有目共睹。
总之,国家的存在兴盛之道在与民共始,藏富于民。
而不重视人民,只孜孜以求人民手中的财富,变着法子的算计金银财宝,则灭亡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