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名家名画》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名家作品欣赏》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名家作品的基本概念、艺术风格和绘画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名家作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难点举例:如何区分山水画与油画在表现自然景观时的差异。
(2)绘画技巧的掌握: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可能存在操作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步骤讲解和示范。
难点举例:水墨画中如何掌握水分与墨的比重,使画面具有层次感。
(3)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可能缺乏自信,教师需要通过鼓励、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名家作品,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2.艺术表现力:学习各位名家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3.文化理解:了解各位名家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时期的艺术特点,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4.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创新,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能够围绕“名家作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小学美术《名家名画》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欣赏名家名画: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画,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骏马图》、梵高的《向日葵》等。教师应着重讲解每位画家的艺术特点、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寓意,以便学生掌握名家名画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以确保学生理解透彻,并能在创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名家名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一些美丽的画作?”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名家名画的魅力。
2.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绘画表现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绘画艺术特点,拓宽文化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发挥想象,勇于尝试,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小学美术《名家名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名家名画》章节,主要内容包括:
1.名家名画作品欣赏: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画,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骏马图》,梵高的《向日葵》等,引导学生欣赏并了解画家及其创作特点。
2.绘画技法学习:分析名画中的绘画技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
小学美术赣美版 六年级下册第18课《名家的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8课《名家的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中国画以独特绘画形式而闻名世界,创作出大量以人物、山水、花鸟为内容的中国艺术瑰宝。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和精湛技艺创作的绘画作品,为华夏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课本选用了中国人物画鼎盛时期的唐朝画家周昉的代表作《簪花仕女图》。
还选用了以花鸟为内容的宋代画家赵佶的作品《芙蓉锦鸡图》。
山水画作品选用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大师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课本通过欣赏三幅名家名画,使学生了解中国画不同的内容。
教材还补充了明代画家徐渭的《黄甲图轴》、清朝画家朱耷的《墨鱼图》、近代画家齐白石的《西部蛙声当鼓吹》等,为学生体验中国水墨画提供了参考。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分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以欣赏名家的画为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以感受和体验水墨画为主要内容。
2学情分析学生缺乏对中国画的了解,知道的名家名画也很少,学生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没有有效的培养。
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年级学生更强,能够上网收集学习资料,预习学习内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名家的画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用笔用墨。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古代的绘画作品,有请两位同学展开,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画面中都表现了那些内容? (人物、性别。
这是一幅“仕女”画。
什么是仕女画?代表中国古代那些美丽聪慧的女子,也是历代画家热衷描绘的对象。
) (场景、工具、观察衣服他们是贵族还是平民?) 2、通过我们刚刚了解的内容你能猜一猜这些人在做什么? (木棍、抻布、熨烫) 3、教师小结: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既然跟捣练缝衣有关,所以画家给这幅作品起的名字叫《捣炼图》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仿真作品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六年级美术下册《名家的画》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组织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名家画作的认识和理解。
3.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名家画作,进行分析和鉴赏,撰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简要介绍齐白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名家的代表作品,分析他们的绘画风格、技法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名家画作的形式、色彩、构图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我国绘画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年级美术下册《名家的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六年级美术下册的学习中,《名家的画》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和了解我国历代名家的画作,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本案例以课程主要内容为依据,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用性,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名家的画作,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探讨名家画作的艺术魅力。
2.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模拟创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名家画作的高清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
4.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我国历代名家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名家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名家名画】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名家名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名家名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 通过学习名家的绘画技巧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绘画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名画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六册教材中选取的名家名画作品。
2. 每位名家的绘画风格、技巧和艺术特点。
3. 名画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和分析名家名画,了解名家的绘画风格和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名画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每位名家的代表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与名画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资料。
3. 准备绘画材料,以便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展示名家名画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2. 教学内容展示:a. 向学生介绍每位名家的绘画风格和技巧。
b. 分析名家的代表作品,讲解名画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故事。
3. 学生绘画实践:a.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风格进行绘画创作。
b. 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
c. 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a. 学生自评: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b. 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
c.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5. 课后作业:a. 学生回家后,找寻其他名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b. 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接触和欣赏更多的名家名画。
2. 开展名家名画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绘画才华。
3. 引导学生进行名家名画的研究,深入了解名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名家名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有所提高。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名家的绘画技巧和风格进行创作。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名家名画】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名家名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名家名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 通过学习名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名画的技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欣赏与分析教学内容:欣赏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教学目标:了解毕加索及其作品《格尔尼卡》的背景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现代派绘画。
2. 第二课时:创作与实践教学内容:创作一幅现代派绘画作品教学目标:学习现代派绘画的技巧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现代派风格的作品。
3. 第三课时:欣赏与分析教学内容:欣赏莫奈的名画《睡莲》教学目标:了解莫奈及其作品《睡莲》的背景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印象派绘画。
4. 第四课时:创作与实践教学内容:创作一幅印象派绘画作品教学目标:学习印象派绘画的技巧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印象派风格的作品。
5. 第五课时:欣赏与分析教学内容:欣赏齐白石的名画《虾》教学目标:了解齐白石及其作品《虾》的背景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中国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名画的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
2. 欣赏法:学生欣赏名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画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3.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五、教学资源1. 名画图片和资料。
2. 绘画材料和工具。
3. 投影仪和白板。
六、第六课时:欣赏与分析教学内容:欣赏梵高的名画《向日葵》教学目标:了解梵高及其作品《向日葵》的背景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后印象派绘画。
七、第七课时:创作与实践教学内容:创作一幅后印象派绘画作品教学目标:学习后印象派绘画的技巧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后印象派风格的作品。
八、第八课时:欣赏与分析教学内容:欣赏张大千的名画《山水》教学目标:了解张大千及其作品《山水》的背景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中国画。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名家名画-赣美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名家名画-赣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并掌握名家名画中的艺术元素;2.能够通过美术作品赏析,了解各种绘画技法;3.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赏析和自我创作,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2.能够通过追溯和对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意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赏析名家名画中的艺术元素,提高审美能力;2.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创作,表现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把握各种绘画技法;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解析,理解名家名画中的艺术元素;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赏析名家名画,包括《夜郎自大》、《十面埋伏图》、《清明上河图》等。
同时,通过自我创作,让学生发挥创意和想象力,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名家名画中的色彩、构图、形象等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名家名画教师概述名家名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对名家名画中的艺术元素进行详细讲解。
第三步:赏析名家名画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名家名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细节和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来理解和表达艺术。
第四步:自我创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同时使用各种绘画技法,如线条、色彩、透视等。
第五步:分享和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梳理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点。
四、教学评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赏析、自我创作等,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答题、个人陈述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讲评等方式,对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品鉴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美术名画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世界名画,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名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高中美术课程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名画课件、多媒体设备、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世界名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哪些名画是值得我们欣赏的?为什么?二、名画欣赏1. 教师展示名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色彩、构图、技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名画的感受和看法。
三、名画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画的艺术特点,如:色彩、构图、技法、主题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名画的艺术价值和创作背景。
第二课时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学生根据名画的特点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名画欣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名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画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运用了所学知识和技能。
3. 学生是否能够从名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如:对名画的了解程度、创作能力等。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让学生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第18课名家名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中国画名家的不同内容的名画的欣赏和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和内答,以及中国画的发展概况。
2.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名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
3.分析、探讨过程中渗透相关的美术术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4.通过画水墨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他们去观察和认识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接受艺术感染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生活美、艺术美的追求。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交流讨论
三、欣赏描述
《簪花仕女图》
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取材于宫廷妇女的生活,表现他们簪花、赏花、戏犬、漫步和舒适悠闲的情景。
画家很了解贵族妇女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画中丽人丰颊厚体(代表唐朝的审美形象),而眉头细蹙,杏眼含愁,流露出寂寞空虚的内心情绪。
画家善于用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突出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特点。
《芙蓉锦鸡图》
画家赵佶是宋朝皇帝,也是宋朝造诣非常高的画家。
他提倡写实,常常身临自然,观察花鸟情态。
画中锦鸡仰望,双蝶飞舞,形象生动,精密不苟,是宋代工笔花鸟的登峰造极之作。
《富春山居图》
画家描绘富春山景致,画中峰峦起伏,云山烟树,平溪村舍,野渡茅亭,渔舟出没。
画中笔势干净利落,富有变化。
用笔或尖或秃、或干笔皴擦,笔势潇洒
而秀润,墨色透明而凝重。
熟练而概括的笔墨技巧,使画面达到既丰富而又单纯的艺术效果。
这幅画曾被视为后代数百年间学习山水画的第一范本。
四、赏析评述
明代画家《徐渭黄甲图轴》
清朝画家朱耷《墨鱼图》
近代画家齐白石《西部蛙声当鼓吹》
《西部蛙声当鼓吹》>
简单了解齐白石的生平,尝试评价其艺术作品,品味作品表现的情趣,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生活情趣,从而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如齐白石的作品涉及题材领域多,有山水、人物、花鸟,表现方法有工笔、兼工带写、写意。
相传齐白石从不画没有见过的东西,他所画的题材都是他亲身经历、体验过的对象。
他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用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前所未有的境界。
他的画充满了泥土芳香、生活气息。
画家用墨、用笔洗练、肯定、痛快淋离。
在作品《西部蛙声当鼓吹》中,画家用浓、淡、干、湿笔墨恰到好处地描绘出姿态各异、生动可爱的青蛙形象。
五、学习评价
1.学生是否认识到中国画注重“传神写照”的文化精髓,是否在中国画材料、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领悟。
2.学生能否从中国画传神的角度准确地评价传统中国画魅力所在,是否具备-定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赏析作品。
3.教师是否能够提示、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能否用中国画的写意方法,大胆地进行花鸟画练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