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亿以上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秋)(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亿以上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秋)(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亿以上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秋)(含答案)

《亿以上数的认识》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830020600读作( )

A. 八亿三千零二万六百

B. 八亿三千零二万零六百

C. 八亿三千二万零六百

2.一个数的亿位上,百万位上,十位上,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

A. 500500505

B. 550000055

C. 505000550

D. 505000055

3.八亿零五百零二万零六十写作()

A. 805206000

B. 850200600

C. 805026000

D. 805020060

4. 365809009 读作()

A. 三亿六百五十万九千九百

B. 三亿六千五百八十万九千零九

C. 三亿六千五八万九千

D. 三亿六百五十八万九千九百零九

5.五十亿零八百三十一写作()

A. 5000008031

B. 5000080031

C. 5000000831

D. 500000831

6. 170002088米读作()

A. 一亿七千二百八十八米

B. 一亿七千万二千零八十八米

C. 一千七百万二千零八十八米

D. 一亿七万二千零八十

7. 450911432读作()

A. 四亿五千九十万二千四百三十二

B. 四千万五千零九十一万一千三百二十

C. 四亿五千零九十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二

D. 四亿五千九十一万零四千三百二十

8. 531104250读作()

A. 五亿三百一十万四千二百五十

B. 五亿三千一百一十万四千二百五十

C. 五亿三千一十万四千二百五十

D. 五十三亿一千一百一十万四千二百五十

9.“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000米,合149500000千米”.横线上的数分别读作()

A. 一百四十九亿五千万,一千四百九十五万.

B. 十四亿九千五百万,一百四十九万五千.

C. 一千四百九十五亿,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

D. 一千四百九十五万,一千四百九十五万.

二、判断题

10.判断对错

3457200000读作:三十四亿五千七百二十万

11.判断对借

82030054040读作八百二十亿三千零五万四千零四十

12.判断对错.

500300400000读作五千零三亿零四十万.

三、填空题

13.读出下面各数.

256000000________

750000000________

14.根据要求填表.

15.写出下面的数.

一百二十九亿零四十三万________

九亿七千八百四十五万零九十二________

16.有一个数,亿级的第二位数是9,万级的第四位是3,第二位是6,个级的第四位是2,最低位是5,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

17.六亿零五十万零六百写作________.

18.写出下面各数.

九亿九千万________

三亿三千四百万________

19.读出下面各数.

119000000________

660000000________

20. 2070703002读作________,读数时共读了________个零,________位、________位上的零不读.

21.先说出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再写一写.

一百零五________

一百零五万________

一百零五亿________

22.读一读下面横线上的数.

地球是人类诞生和居住的地方,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一个星球.它的年龄是4600000000岁.读作:________

23. 700000070007 这个数的正确读法是________

70007007 这个数的正确读法是________

7000700070 这个数的正确读法是________

700070007000 这个数的正确读法是________

24.先写出下面的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四十亿三千零一十万=________=________

25.“四亿六千零二十八万”,写作________,再用“亿”作单位写出它的近似数是________.

26.一个成年人的毛细血管总长约四千万米.人的脑神经细胞有一百二十亿到一百四十亿个.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题中数的顺序填写)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二、判断题

10.【答案】正确

11.【答案】正确

【分析】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a.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b.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

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

c.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

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2.【答案】正确

三、填空题

13.【答案】二亿五千六百万;七亿五千万

14.【答案】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13亿;十亿二千七百万;10亿;一亿四千五百五十万;1亿;一亿六千三百九十万;2亿;二亿七千三百一十三万;3亿

【解答】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和改写与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和改写相同。先读出各数,再根据亿以内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的方法分别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或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解答:

中国: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13亿

印度:十亿二千七百万,10亿

俄罗斯:一亿四千五百五十万,1亿

巴西:一亿六千三百九十万,2亿

美国:二亿七千三百一十三万,3亿

15.【答案】12900430000;978450092

16.【答案】9030602005;九十亿三千零六十万二千零五

17.【答案】600500600

18.【答案】990000000;334000000

19.【答案】一亿一千九百万;六亿六千万

20.【答案】二十亿七千零七十万三千零二;两;亿;万

【解答】二十亿七千零七十万三千零二,两,亿,万或二十亿七千零七十万三千零二,两,万,亿

21.【答案】105;1050000;10500000000

22.【答案】四十六亿

23.【答案】七千亿零七万零七;七千万七千零七;七十亿零七十万零七十;七千亿七千万七千

24.【答案】4030100000;403010万

25.【答案】460280000;5亿

26.【答案】40000000;12000000000;14000000000

2014·全国新课标1(理科数学)

20142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科数学)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集合A ={x |x 2-2x -3≥0},B ={x |-2≤x <2},则A ∩B =( ) A .[-2,-1] B .[-1,2) B .[-1,1] D .[1,2) 1.A [解析] 集合A =(-∞,-1]∪[3,+∞),所以A ∩B =[-2,-1].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i )3 (1-i )2=( ) A .1+i B .1-i C .-1+i D .-1-i 2.D [解析] (1+i )3(1-i )2=(1+i )2(1+i )(1-i )2=2i (1+i ) -2i =-1-i.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 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f (x )|g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3.C [解析] 由于偶函数的绝对值还是偶函数,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积为奇函数,故正确选项为C.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F 为双曲线C :x 2-my 2=3m (m >0)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3 B .3 C.3m D .3m 4.A [解析] 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x +my =0.根据双曲线方程得a 2=3m ,b 2 =3,所以c =3m +3,双曲线的右焦点坐标为(3m +3,0).故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3m +3| 1+m = 3. 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为( ) A.18 B.38 C.58 D.78 5.D [解析] 每位同学有2种选法,基本事件的总数为24=16,其中周六、周日中有一天无人参加的基本事件有2个,故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为1-216=78 .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全国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英语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10页,第II 卷11至13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 第I卷听力部分满分30分,不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录取时提供给高校作参考。 5.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称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如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Find a place. B. Buy a map. C. Get an address. 2.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 A. Repair her car. B. Give her a ride. C. Pick up her aunt. 3. Who might Mr. Peterson be? A. A new professor. B. A department head. C. A company director. 4.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 A. Quite difficult. B. Very interesting. C. Too simple.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eather. B. Clothes. C. New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7题。 6. Why is Harry unwilling to join the woman? A. He has a pain in his knee. B. He wants to watch TV. C. He is too lazy. 7.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next? A. Stay at home. B. Take Harry to hospital. C. Do some exercise.

2014年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六年级数学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一块干海绵吸水后,体积增加 10 1,如果再把海绵彻底晾干,体积会减少()。 A. 111 B.101 C.121 D.131 2.一个圆形广场的半径是150米,在它的边缘每隔3米在一棵树,一共可以载()棵数。 A.313 B.341 C.315 D.316 3.如果甲数的70%与乙数的3 2相等,(甲乙两数都大于0)那么(). A. 甲数>乙数 B 甲数=乙数 C 甲数<乙数 4.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用了5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返回时速度提高了( )。 A. 41 B.51 C.81 D.91 5.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价格不断降低。某品牌电脑按原价降低200元后,有降低了20%,先售价为1600元,那么该电脑的原售价为( )元。 A.2000 B.2200 C.1800 D.1600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6.5013505013150501351=?+=? ( ) 7.两个圆的周长相等,他们的半径一定也相等。 ( )

8.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95,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 4。( ) 9.一件商品先降价15%,在涨价15%。这件商品的价格不变。( ) 10.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 三、填空。(每题1分,共19分) 11.%3.0()():()== ???? ??= 12.8:15的前项加上4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 13.花篮里玫瑰花和百合花枝数的比是4:5,玫瑰花比百合花少( )(填分数),百合花比玫瑰花多( )%。 14.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4cm 和5cm,他们的直径的比是( ),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15.右图是一块玉的示意图,外半径是9cm , 内半径是4cm,这块玉的面积是( )cm 2。 16.取稻谷600g ,烘干后,还有510g 。这种稻谷的烘干率是( ),含水率是( )。 1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2:2:5,这个三角形即是一个( )三角形,又是一个( )三角形。 18.1+3+5+7+9+7+5+3+1=( ) 19.一根绳子减去它的51,正好剪去了5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 )米,还剩下( )米。 20.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现有一批树苗,如果一对单独种,需要6小时,如果二队种,需要8小时。现在两对合作,( )小时能种完。 四、

2014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和陕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I英语试卷解析版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I英语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第I卷听力部分满分30分,不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录取时提供给高校作参考。 5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称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如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Find a place. B. Buy a map. C. Get an address. 2.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 A. Repair her car. B. Give her a ride.. C. Pick up her aunt. 3. Who might Mr. Peterson be? A. A new professor. B. A department head. C. A company director.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汉语拼音部分要求做到: (1)能读准声母、韵母,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四声及轻声音节。 (2)能背诵《声母表》。熟悉《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 (3)能按要求在四线格里规范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 具体复习内容: 一、熟背并默写会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1.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共23个) 注意:(1)zh ch sh r和z c s的位置,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错。 (2)分清b和d、p和q. (3)特别注意f、t、j三个字母小弯的方向。 (4)分清翘舌音(zh ch sh r)和平舌音(z c s ). 2.韵母表:a o e i u ü(单韵母6个)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复韵母9个) an en in un ün(前鼻音韵母5个) ang eng ing ong (后鼻音韵母4个) 注意:(1)分清ei和ie、ui和iu、üe和ün. (2)特别注意“ou和er”,很容易出错。 3.整体认读音节表: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共16个) 注意:(1)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要直接读出。 (2)分解开需注意: yu(y——ü) yue(y——üe) yuan(y——ü——an) yun(y——ün) 二、标调规则: 1.按照六个单韵母(a o e i u ü)的先后顺序,有a声调就标在a头上,没a就找o e,以此类推。 2.特别注意:小i小u并排站,谁在后面给谁带。 三、去点原则: 1.小ü见到y时,一定去掉两点。如:yu 2.小ü见到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如:ju qu xu 四、音节的拼读: 1.两拼音节:声母+韵母。

2019年小升初模拟试卷 人教新课标(2014秋)(含解析)

2019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共20分) 1.湖北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比海平面高3105.4米,记作+3105.4米。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________米。 2.我国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据专家们粗略估算,二孩政策放开后,到2030年我同人口约是1450000000人,横线上的数读作________,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亿。 3.在一幅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公路长14厘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7小时,平均每小时行________千米。 4.0.27m2=________dm2 7小时30分=________小时 5.一件衣服打六折销售,“六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________%。如果这种商品原价是200元,付款时只需付________元。 6.王师傅用地砖铺一间房间的地面,用边长为6分米的地砖来铺,需要5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3分米的地砖来铺,需要________块。 7.如图,先将甲容器注满水,再将水倒入乙容器,这时乙容器中的水深为________cm。 8.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的比是________;如果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9.李叔叔把一根铁丝截成一些小段后,正好焊接成一个长5cm、宽4cm、高3cm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cm3,这根铁丝原有________cm。 10.中国农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这一天,北京的白昼时间与黑夜时间的比大约是5:3,这一天的白昼时间大约是________小时,黑夜时间大约是________小时。 11.图中的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如果在图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两个锐角的顶点分别确定在(5,7)和(1,3)的位置上,那么直角的顶点位置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2。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学科网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

201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

201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一、数和概念 (一)填空 1、看图写数。 ()()()()2、 写作()写作()写作() 读作()读作()读作()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个十和()个一()里面有()个十 合起来是()。和()个一。 4、 ()个十和()()个十是()。 67添上3是()个十,个一合起来是()。就是()。 百十个百十个 百十个百十个 百十个 百十个 百十个

5、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90 86 85 82 45 50 60 6、4个一和2个十合起来是()。 100里面有()个十。 7、3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8、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 9、与4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在22和30这两个数中,()接近27. 10、比100小1的数是(),40比()大1,比()小1。 11、6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1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9,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 ) 13、50以内个位上是8的两位数有: 14、写出62前面的4个数:、、、 15、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多( )。 16、60连续减8,60 、、、 17、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42 24 78 59 90 62 18、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9、92十位上数是(),表示()个十,个位上数是(),表示()个()。 20、比69多21的数是(),比69少21的数是()。 21、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两位 数比最大的一位数多()。 22、和7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3、(1)写出一个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 (2)写出一个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

2014全国新课标1数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1 理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2 {|230}A x x x =--… ,{|22}B x x =-<…,则A B ?=( ). A .[]2,1-- B .[)1,2- C .[]1,1- D .[)1,2 2.3 2 (1)(1) i 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g x f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是双曲线C :2 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3 B .3 C .3m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 A .18 B .38 C .58 D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 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A . 203 B . 72 C . 165 D .158 8.设(0, )2π α∈,(0,)2 π 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 A .32 π αβ-= B . 32 π αβ+= C .22 π αβ-= D .22 π αβ+= 9.不等式组1 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 A .2p ,3P B .1p ,2p C .1p ,4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点,若4FP FQ =,则||QF =( ). A . 72 B . 3 C .5 2 D .2 11.已知函数3 2 ()31f x 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0x >,则a 的取值范

新课标全国卷II_2014年_高考英语真题(附答案)_历年历届试题(详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 英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前,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A Late in the evening, the phone rang. It was a stranger. He was trying to pronounce my husband’s name and was asking him a lot of questions. Then he said they had found a pile of

papers in their trash can(垃圾桶)that had been left out on the footpath. My husband rushed to their home to find a kind family holding all his papers and documents. Their young daughter had gone to the trash can and found a pile of unfamiliar papers. Her parents had carefully sorted them out, although they had found mainly foreign addresses on most of the documents. At last they had seen a half-written letter in the pile in which my husband had given his new telephone number to a friend. That family not only restored the important documents to us that day but also restored our faith and trust in people.We still remember their kindness and often send a warm wish their way. 【小题1】.What did Rashid plan to do after his arrival in Sydney? A.Go shopping B.Find a house C.Join his family D.Take his family 【小题2】.The girl’s parents got Rashid’s phone number from_______. A.a friend of his family B.a Sydney policeman C.a letter in his papes D.a stranger in Sydney 【小题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restored”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 A.Showed B.Sent out C.Delivered D.Gave back 【小题4】.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From India to Australia. B.Living in a a New Country. C.Turning Trash to Treasure. D.In Search of New Friends.

最新2014年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上册)

2014-2015学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人教新课标(2014秋)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和顺序。 2.借助学具操作,建立数概念,感受数的意义,结合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初步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感。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百”。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百”,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农家小院去看看(见图1)。看,老奶奶家丰收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图1 预设:有辣椒、玉米、大蒜……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玉米有多少个? 预设2:辣椒有多少个?……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及时评价并板书:“玉米有多少个?”“辣椒有多少个?”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借助直观,理解28的意义 1.数玉米,初步认识“28”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1号作业纸(见图2),独立数一数,有多少个玉米?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玉米的个数,若有分歧,可引导学生一起数一数。 2.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进一步认识“28” (1)借助小棒,摆出“28” ①学生动手操作 师:刚才同学们会数28了,你能用小棒摆出28吗?小组合作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②全班交流 汇报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摆法。 预设有以下两种摆法:

第一种:第二种: 师:为什么这样摆? 预设1:一根一根的数出28根。 预设2:这样能一眼看出是28个。 学生交流摆的理由。 追问: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预设:喜欢第二种,因为第二种能一眼看出是28根。 ③提升交流 谈话:怎么能一眼看出是28根? 引导学生初步发现: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捆小棒表示2个十,8根小棒表示8个一。 (2)借助计数器,拨出“28” ①独立操作: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8,边拨边说。 ②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拨珠的过程。 追问:为什么这样拨? 预设:2是2个十,所以拨在十位上,8是8个一,所以拨在个位上。 小结: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十位上的2个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8个珠子表示8个一。 3.借助写数,进一步认识“28” 师:刚才我们拨出了28,那你会写28吗?看着计数器在本上写一写。(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因为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所以在十位下面写2,在个位下面写8。 4.沟通联系,深化认识“28” 师:我们刚才用小棒摆了28、计数器拨了28,又写了28,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预设:它们里面都有2个十和8个一。 (二)借助半直观,迁移认识其它数 1.拨珠数数,明确接近整十数时怎样往下数 (1)学生操作,从28拨到30 学生接着28边拨边数,一个一个的拨到30,重点关注怎样从29拨到30。 (2)汇报交流,展示拨的过程 师:从29拨到30,你是怎么拨的?

2014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课标1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搽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已知集合A={x |2 230x x --≥},B={x |-2≤x <2=,则A B ?= A .[-2,-1] B .[-1,2) C .[-1,1] D .[1,2) 2. 32 (1)(1)i i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 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时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f x |()g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 已知F 是双曲线C :2 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A B .3 C D .3m 5. 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 的概率

A .18 B .38 C .58 D .78 6. 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 为射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7. 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A . 203 B .165 C .72 D .158 8. 设(0, )2π α∈,(0,)2 π 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A .32 π αβ-= B .22 π αβ-= C .32 π αβ+= D .22 π αβ+= 9. 不等式组1 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A .2p ,3P B .1p ,4p C .1p ,2p D .1p ,3P 10. 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

2014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II贵州卷完全校对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完全校对版) 英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前,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学科网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A Arriving in Sydney on his own from India, my husband, Rashid, stayed in a hotel for a short time while looking for a short time while looking for a house for me and our children.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his stay, he went out one day to do some shopping. He came back in the late afternoon to discover that his suitcase was gone. He was extremely worried as the suitcase had all his important papers, including his passport. He reported the case to the police and then sat there,lost and lonely in strange city, thinking of the terrible troubles of getting all the paperwork organized again from a distant country while trying to settle down in a new one. Late in the evening, the phone rang. It was a str anger. He was trying to pronounce my husband’s name and was asking him a lot of questions. Then he said they had found a pile of papers in their trash can(垃圾桶)that had been left out on the footpath. My husband rushed to their home to find a kind family holding all his papers and documents. Their young daughter had gone to the trash can and found a pile of unfamiliar papers. Her parents had carefully sorted them out, although they had found mainly foreign addresses on most of the documents. At last they had seen a half-written letter in the pile in which my husband had given his new telephone number to a friend. That family not only restored the important documents to us that day but also restored our faith and trust in people. We still remember their kindness and often send a warm wish their way. 1. What did Rashid plan to do after his arrival in Sydney? A. Go shopping B. Find a house C. Join his family D. Take his family 2. The girl’s parents got Rashid’s phone number from_______. A. a friend of his family B. a Sydney policeman C. a letter in his papers D. a stranger in Sydney 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estor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 A. Showed B. Sent out C. Delivered D. Gave back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From India to Australia. B. Living in a a New Country. C. Turning Trash to Treasure. D. In Search of New Friends. B Since the first Earth Day in 1970,American have gotten a lot “greener” toward the environment . “We didn’t know at that time there even was an environment, let alone that 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it,” says Bruce Anderson, president of Earth Day USA. But what began as nothing important in public affairs has grown into a social movement .Busin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