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广东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广东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45.6 57.2 44.3 21.4 13353.15 3310 97.7 14891.76 6111.18 3589.56 2521.62 -2.3 16.3 -10.8 -11.5 -9.7 19.5
46.0 58.3 44.6 22.0 15500 3900 103.0 17100 6400 3800 2600 3左右 15 5左右 5.3 4.6 16左右
附件:
广东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2008年 计算单位 计划 实际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2009年 预计 增长(%) 绝对数 2010年 计划 增长(%)
一、经济规模
地区生产总值 其中:工业增加值 人均GDP
亿元
亿元
36796.71 17304.79 38748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
亿元 亿元 % 亿元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进出口总额
其中: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1-
2008年 计算单位 计划 实际 增长(%) 绝对数
2009年 预计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2010年 计划 增长(%)
增长(%)
2.11 39.07 27.0 72.0 2.43
6.6 10.1
2.28 40.11 28 78
8.1 2.8
2.45 43.86 28 79.9
16.1 12.3
2.7 46.0 28.5 83
10.2 4.9
6.1
2.49
4.2
2.53
4.1
2.63
4.0
十一、人口与居民收入
年末总人口(常住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万人 ‰ 元 元

2010年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1年2月25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8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8.07亿元,增长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9%;第三产业增加值20267.90亿元,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

在现代产业中,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66.35亿元,增长1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102.80亿元,增长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6.0%,房地产业增长2.1%。

民营经济增加值19620.96亿元,增长13.1%。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其中轻工业上涨1.7%,重工业上涨5.7%;生产资料上涨4.1%,生活资料上涨1.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3%,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7.8%,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6.6%,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7.8%,化工原料类上涨9.4%。

广东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10年10月

广东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10年10月
数据广东
广 东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1 0 1 0年 0月
( 东省 统 计 局 提 供 ) 广
圈 强 槐
省 __ _
- 一 ,■■■■■_
规模 以上 工业增 加值
在 总 计 中 : 轻 工 业 重 工 业
亿 元
亿 元 亿 元
14 .9 8 28
7 08 3 .1 1 l .8 1 20
货 运量 客 运量 主 要港 口货物 吞吐 量 邮 电业务 总 量


1 7 5 .4 6 3 7 9 3 5 9 .4 8 4 4 7 93 4O 64 .0 34 .5 9 5 1
1 . 63 34 . 1. 71 2 . 17
万 人 万 吨 亿 元
全社 会固定 资 产投 资
按种 类分 :基 础设 施 城 市 建设 房 地产 开 发
■ 唯_ ● i jt 昴E ; j 骊
亿 元
亿 元 亿 元 亿 元 亿 元 亿 元
亿 元
10 79 22 .7
4 3 .8 0 14 12 .2 7 69 2 7 .4 77 6 I 8 .3 5 5 5 1 6 .0 3 9 5
1 . 56 29 . 1. 43
, 吼 ^ 【 ■ ,
进 出 口总额 出 口总额 进 口总额
68 0 7 .0 3 27 9 .0 25 3 8 .0
6 7 .O 2 28 3 0 .0 6 05 2 7 .0 6 23
2 . 29 1 . 79 3 . 05
3 . 01 2 . 67 3 . 50
1 61 6 .5
3 .8 23 5 4 .7 6 5 I
2 . 82

广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201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筹备和举办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为重心,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201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0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0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950.64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6464.79亿元,增长13.2%。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37.2∶61.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38.4%和61.2%。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8亿元,增长26.1%。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057亿元,增长28.0%;地税部门组织收入887亿元,增长17.6 %。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72.65亿元,增长24.2%。

其中,营业税177.73亿元,增长17.2%;增值税159.42亿元,增长15.9%;企业所得税93.52亿元,增长27.7%;个人所得税47.22亿元,增长21.1%;房产税41.70亿元,增长19.3%。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978.22亿元,增长23.8%。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12亿元,增长11.8%;环境保护支出24.33亿元,增长184%;教育支出112.63亿元,增长2.5%。

价格消费市场价格:消费价格明显上升。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1%,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2%。

表1:2010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领域价格:生产价格持续上涨。

2010年广东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广东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广东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0年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金融业主动配合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条件逐步向常态水平回归,证券和保险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东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广东将继续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战略,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广东金融业将继续保持稳健运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4)(一)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总量逐步向常态水平回归 (4)(二)证券业加快发展,融资效率大幅提高 (8)(三)保险业持续发展,积极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建设 (8)(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直接融资步伐明显加快 (8)(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10)二、经济运行情况 (10)(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内外需动力相对均衡 (10)(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11)(三)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基本控制在预期目标内 (12)(四)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13)(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13)(六)房地产市场交易放缓,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13)三、预测与展望 (14)附录: (16)(一)广东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6)(二)广东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7)专栏专栏 1:把握区域融合发展新趋势 加快推进珠三角金融一体化 (6)表表 1 2010年广东省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4)表 2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5)表 3 2010年广东省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6)表 4 2010年广东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8)表 5 2010年广东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8)表 6 2001-2010年广东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9)表 7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9)表 8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9)图图 1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图 2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图 3 2009-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图 4 2009-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图 5 1978-2010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10)图 6 1980-2010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10)图 7 1978-2010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1)图 8 1978-2010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1)图 9 1984-2010年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11)图 10 1992-2010年广东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12)图 11 2001-2010年广东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2)图 12 1978-2010年广东省财政收支状况 (13)图 13 2002-2010年广东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4)图 14 2004-2010年广州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14)一、金融运行情况2010年,广东省金融业主动配合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方针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六项建设”,千方百计破解难题,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积极增长的良好态势。

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3. 1%;第二产业增加值314.7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97.7亿元,增长11.2%。

二、农业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全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 6.9 亿元,增长 3.1%。

全年粮食总产量15.7万吨,比上年增长0.83%。

其中:夏粮产量7.9万吨,增长1 %;秋粮产量7.8万吨,比上年增长0.65%。

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水果产量24416吨,比上年增长11%。

蔬菜总产量46183吨,比上年增长9.3%,油料产量 4959吨,比上年增长4.4%,棉花产量461吨,比上年下降29.3%。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6家,其中,郑州市级12家,2家农业企业进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新申报认定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郑州市级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

造林绿化有序进行。

全年成片造林面积达2390.6公顷,比上年下降31%;成林抚育面积 6598公顷,比上年下降10.6%;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592公顷/次;当年新育苗面积145.8公顷,四旁植树101万株。

畜牧业平稳发展。

全年肉类产量23105吨,比上年增长 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794吨,比上年增长4 %;禽蛋产量9359吨,比上年增长2%;奶类总产量5019吨,比上年增长0.9%;水产品产量980吨,比上年下降15.4 %。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2010年中国各省gdp

2010年中国各省gdp

2010年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GDP完成情况中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GDP)历年汇总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增长10.3%2010年广东预计地区生产总值45636亿元增长12% 201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40903亿元增长12.6%2010年山东实现生产总值39416.2亿元增长12.5% 201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27227亿元增长11.8%2010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增长12.2% 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20197.1亿元增长12.2%2010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18278亿元增长14.1% 2010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16898.6亿元增长15.1% 2010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16872.42亿元增长9.9% 2010年湖南生产总值15902.12亿元增长14.5%2010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15125.8亿元增长12.4% 2010年福建生产总值13800亿元增长13.8%2010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增长10.2% 2010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12263.4亿元增长14.5% 2010年内蒙古生产总值预计11620亿元增长15%2010年黑龙江地区生产总值10235亿元增长12.6% 2010年陕西生产总值预计10012亿元增长14.8%201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9502.39亿元增长14.2% 2010年江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亿元增长14%2010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9108.83亿元增长17.4% 2010年山西实现生产总值9088.1亿元增长13.9%2010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77.06亿元增长13.7%2010年重庆实现生产总值7894.24亿元增长17.1%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实现7220亿元增长12.3%2010年新疆生产总值5000亿元增长10.5%201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4594亿元增长12.8%2010年甘肃生产总值4100亿元增长11.5%2010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2052.12亿元增长15.8%2010年宁夏生产总值1643亿元增长13.4%2010年青海地区生产总值1350.43亿元增长15.3%201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507.46亿元增长12.3%经济总量之名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12月15日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09年,GDP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41190亿美元)、日本(50689.96亿美元)、中国(49854.61亿美元)、德国(33300.32亿美元)、法国(26493.9亿美元)、英国(21745.30亿美元)、意大利(21127.80亿美元)、巴西(15734.09亿美元)、西班牙(14602.50亿美元)、加拿大(13360.68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owArticle2008.asp?ArticleID=210207201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8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8.07亿元,增长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9%;第三产业增加值20267.90亿元,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

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66.35亿元,增长1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102.80亿元,增长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6.0%,房地产业增长2.1%。

民营经济增加值19620.96亿元,增长13.1%。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其中轻工业上涨1.7%,重工业上涨5.7%;生产资料上涨4.1%,生活资料上涨1.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3%,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7.8%,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6.6%,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7.8%,化工原料类上涨9.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0%。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7.9%,其中,谷物上涨7.8%,蔬菜上涨15.6%,水果上涨14.6%,油料上涨14.4%,畜产品下降0.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6.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6.00万人。

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9.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2%,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年末共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34个,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84.70万人,转移就业人数147.10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15.72亿元,增长23.8%;其中税收收入3801.88亿元,增长21.5%。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大而人均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资源环境约束突出,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31.9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3%;糖蔗种植面积136.42千公顷,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337.42千公顷,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1204.64千公顷,增长5.8%。

全年粮食产量1316.50万吨,增长0.2%;糖蔗产量1134.35万吨,增长1.6%;油料产量88.16万吨,增长4.2%;蔬菜产量2721.29万吨,增长6.0%;水果产量1128.73万吨,增长6.3%;茶叶产量5.26万吨,增长2.2%。

全年肉类总产量441.21万吨,增长3.3%。

其中,猪肉产量275.46万吨,增长5.1%;禽肉产量152.99万吨,增长0.3%。

全年水产品产量730.57万吨,增长3.9%。

其中,海洋捕捞153.95万吨,增长0.8%;海水养殖249.07万吨,增长6.2%;淡水捕捞12.88万吨,增长1.8%;淡水养殖314.67万吨,增长3.9%。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137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63.62亿元,增长16.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8%,民营企业增长22.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5%,股份制企业增长18.8%,集体企业增长19.4%,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10.5%。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4%,重工业增长17.1%。

九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长16.2%,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增长17.2%,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三大潜力产业增长18.6%。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8%,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1.0%,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5.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7.0%,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1.9%,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2.5%。

先进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4%,钢铁冶炼及加工业增长16.0%,石油及化学行业增长9.9%。

装备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及修理业、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9.9%、14.5%、5.8%和8.4%;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中,炼铁业下降43.5%,炼钢业和钢材加工业分别增长2.6%和17.3%;石油及化学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6.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5%,橡胶制品业增长22.8%。

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20.2%,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19.9%,食品饮料业增长11.1%,家具制造业增长18.9%,建筑材料业增长21.3%,金属制品业增长20.2%,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21.6%。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6.0%,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6.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2%。

1-11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9.1。

资产贡献率13.0%,资本保值增值率116.4%,资产负债率59.8%,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6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4%,全员劳动生产率144310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6.9%。

实现利润总额3713.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5%。

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49.6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6%。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510个,比上年增长3.6%;实现增加值1543.26亿元,增长11.3%;实现利润总额194.96亿元,增长12.5%;利税总额364.37亿元,增长10.9%。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1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2870.25亿元,增长23.9%;农村投资3242.94亿元,增长9.4%。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5150.08亿元,增长22.4%;民间投资8625 .20亿元,增长24 .0%;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2337.91亿元,增长6.8%。

分地区看,珠三角地区投资11355.80亿元,增长18.2%;东翼投资1475.51亿元,增长29.7%;西翼投资1100.32亿元,增长35.4%;山区投资2181.56亿元,增长21.3%。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1.83亿元,增长40.0%;第二产业投资5234.92亿元,增长17.5%,其中工业投资5204.29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10696.44亿元,增长22.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5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按地区分,珠三角地区3118.66亿元,增长20.7%;东翼118.49亿元,增长33.1%;西翼164.23亿元,增长55.8%;山区258.31亿元,增长40.6%。

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538.02亿元,增长21.4%;办公楼投资144.46亿元,增长13.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49.31亿元,增长25.0%;其他投资627.90亿元,增长35.3%。

城镇保障性住房投资82.37亿元,增长32.1%。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853.20亿元,增长17.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61.46亿元,增长16.0%。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521.26亿元,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93.40亿元,增长14.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2.8%,中西药品类增长26.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6%,金银珠宝类增长37.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1.8%,家具类增长30.3%,通讯器材类增长20.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2%,汽车类增长36.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9.1%。

六、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784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

其中,出口4531.99亿美元,增长26.3%;进口3314.64亿美元,增长31.5%。

进出口差额(出口-进口)1217.3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49.20亿美元。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641个,合同外资金额246.0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8%和40.1%。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02.61亿美元,增长3.7%;其中制造业占56.1%,房地产业占1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5%,批发和零售业占9.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2.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2.8%。

全年经核准境外投资协议金额22.7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84亿美元,下降1.8%;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共3.85万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1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3300万吨,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900万吨,增长15.7%。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500万标准箱,增长22.3%。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8.6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834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9.8%。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83.5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8.7%;其中私人汽车628.99万辆,增长21.7%。

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420.52万辆,增长22.1%;其中私人轿车380.46万辆,增长23.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083.98亿元,增长22.8%。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7.26亿元,增长25.0%;电信业务总量4706.72亿元,增长22.7%。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169.1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235.9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933.18万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