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着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

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

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

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的不同。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如果说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那么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自然冲淡为美的天地。

他的诗作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

“语淡而味腴,各粹之气,悠然流露。

最耐玩味。

”(伍涵芳《读书乐趣》)指出了陶渊明有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

自然流露于诗。

因之其诗才具有平淡自然之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怡然超脱的情趣、恬淡深远的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纯净简洁、质朴无华的纯净美,多用白描手法。

加以点染勾画。

使之现出深远恬淡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构建出冲淡之美。

著名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是这一特色的典型代表,这首诗不刻意雕琢却高度艺术化传神,平白的语言却达到诗意语言的极致之境。

“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

用质朴而自然的风格营造出了一种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表达的是纯真情怀。

而非矫饰的感情。

诗的美感,不仅来源于淡雅、纯净语言。

更来自于诗人自然、率真、超脱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向往的闲适淡泊的人生。

陶渊明的田园诗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天地。

他的诗是心与自然合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意味隽永,韵味醇厚。

诗人将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

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育。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找到了人生真谛的喜悦之情,是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美风格的诗作之一。

二、日常生活的诗化。

蕴藏着高洁情怀与深刻哲理将日常生活涛化。

使之充满诗意。

他擅长在日常劳作中发现生活的美感,作品因此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对艰辛的劳作,诗人表现出的是平静乐观的心态,宁肯躬耕田垅也不肯同流合污的执著、乐观情怀与风骨,成为高洁之士理想人格精神的楷模。

在平淡的语言中蕴含朴厚悠远的诗韵。

诗人用欣赏的艺术眼光来审视田园,他的田园诗似乎信手而作,却有超出常人的旷远与清淡,形成浑然天成的意境。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作者:潘琳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5期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思想主题上,他的诗歌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善于从平凡事物中营造出不平凡的意境,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并且他的诗含蓄深厚,意境深远。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主题;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127-02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分裂,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在这一动乱时期,我国涌现出嵇康、刘玲、谢灵运等一大批杰出诗人,而陶渊明则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陶渊明因厌倦官场的黑暗与浮华,毅然归隐田园,过起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并以此为素材,创造了大量优秀诗歌,开创了田园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之前的中国古典诗歌相比,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在动荡不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文人生活糜烂,意志消沉,老庄道学兴起,文人多纵情山水,以逃避现实,于是玄言诗和山水诗开始盛行。

而另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深感官场黑暗,于是弃官归隐,寻求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最典型代表,他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充分反映了这一现状。

(一)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作于作者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之后,因此这些诗主要表达了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乐趣,反映了作者冲破藩篱后的怡然自得的心境。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文化名人,他的田园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背景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在唐代盛行的“山水田园”文化的背景下诞生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情怀和深刻的人文思想。

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是在这个时期中诞生的。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自然美的表现陶渊明的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了自然美。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在他的诗中,山水树木、花草鸟兽、风雨雷电等自然元素得到了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神秘。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和《归园田居》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都表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2、人文情感的抒发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表现了自然美,还表达了他对人文情感的深刻抒发。

他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感悟和思考。

在他的诗中,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的美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等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意境的营造陶渊明的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境的营造。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妙。

在他的诗中,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等诗句,表现了陶渊明对人类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价值1、传承中华文化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通过对自然美的表现和人文情感的抒发,陶渊明的田园诗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简洁的语言描绘田园风光,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不凡境界。

他的田园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寄托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人生理想。

他的诗歌作品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客观描绘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趣,营造出一种自然淳美的境界,使人倍感亲切。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韵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的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情韵天成的田园乡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厚感,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田园与归隐、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从中体现出了生逢乱世的知识分子复杂的思想感情。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大诗人,二十九岁入仕,但事与愿违,便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躬耕不复出仕。

陶渊明归隐后,逐渐接近了劳动人民,因而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农村景物,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

本文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他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赋有韵味,咀嚼又让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大自然,带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这个朝代的诗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

晋代末年,出现了一位家喻户晓的田园诗人,这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从而导致了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在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因而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他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诗歌平淡、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格平淡自然,富有韵味。

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平淡朴素关系很大,且读起来琅琅上口。

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了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分校: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稿日期: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导言 (2)一、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 (3)(一)、用白描的手法创造出高远超俗的意境 (3)(二)、语言平淡自然而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三)、情、景、事、理的浑融 (6)二、结论 (7)参考文献 (8)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是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成就最大。

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田园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的田园诗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平淡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导言: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他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就是其“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这一风格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个性倾向于自然,不喜拘束,于是在与现实官场不合后,便转而求本性的发挥,转向自然。

加上自汉、魏后,儒家经学渐衰,老庄思想兴起,正配合了他爱好自然的本性,道家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余外物,顺乎自然。

觉察到了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摧残,希望能超越世俗的人际关系网,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自在。

或院于山林,或隐于阡陌,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

他不慕名利、喜爱山水,其《归园田居》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青山。

”通过《桃花源记》可以看出他对美好淳朴社会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理想世界。

那里土地平阔,屋舍俨然;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而这和老子笔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生活图景何其相似,于是在他 41 岁时辞去了仅任职 83 天的县令一职,并欣喜地认为“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隐柴桑,真正回归了他理想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诗歌风格一:平淡自然、情真味永。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

诗歌的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诗歌风格二:浑融完备,意境深刻。

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

这些句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面前展示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

诗歌风格三:语言质朴,生动绝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核心思想,在诗歌的著作中当然也不例外。

他的语言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

就如同本人一样,陶渊明在仕途上始终保持着品德节操的纯洁。

因人格的'坚定与生活体验高度合一,创作出来的诗句就很有感染力。

诗歌风格四:题材广为,风格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五大类,有田园诗、咏怀诗。

咏史诗、行役诗和赠答诗。

田园诗和咏史诗是陶渊明的主要创作,也是他成就的代表。

田园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向往追求的田园生活,抒发悠然自在、知足淡泊的思想情感,体现陶渊明追求真的人生哲理;咏史诗是陶渊明继承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咏史的同时又抒发情怀,展现一种大气豪迈的风格。

1、太少并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3、未言心相醉,无此直奔杯酒。

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人生似幻化,终山药空无。

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7、不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存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

10、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11、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风流。

1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13、勤学如春起至之苗,不见踪影其减,日有所长。

1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5、不足为外人道也。

1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17、奇文共欣赏,疑义自得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

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

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

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的不同。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未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山气飞鸟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购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表露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体了。

(二)以热情劳动、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表现出热情劳动的作品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景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基,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十。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诗中描写劳动的艰辛,写到辛勤劳作一天之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欣慰,都很真切。

陶渊明有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

表现出他的生活很辛勤很劳苦的还例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表现出诗人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的作品有如《归园田居》其四中借问路过的“采薪者”,始知“死殁无复馀”。

不由悲叹“一世异朝市,后更体悟到:生命是虚幻的,最终不过归于空无。

短短八十字,情、景、事、理浑融,可以说达到了物我一体、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之美境。

(三)他也揭露仕途的险恶、社会的腐朽黑暗如作品有《述酒》中,借用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但这首诗依旧流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同时也将自然景象融入作品中以明喻事理。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他从田园生活这个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于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

我们可以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

所以陶的田园诗内容不管在表现宁静自然和悠然自得;热爱劳动、穷困和农村的凋蔽方面,还是揭露仕途险恶、社会黑暗方面事理融入情景之中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之意境美和语言之美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

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⑴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⑵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

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

他的田园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

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

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之美陶渊明田园诗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自然宁静的冲淡之美。

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就是说其诗风的平淡,表现极为自然,毫无矫饰。

由此可见,陶诗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意境中平淡而有无限的丰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

陶诗常常取“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

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之所以能千古激动人心,就在于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人、山川、空气、飞鸟,都是自然平淡之物。

这样一个精神境界,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

此外,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於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鮑、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这句话是说陶诗外表上很质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

说明他的诗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也就是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

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之美的境界是最主要的艺术成就。

沈德潜说:“陶渊明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

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

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

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淡’之美。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之美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诗人通过对荆扉、披草、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象生动的画面。

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而外,几乎看不见什么是形容词,可是大家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明。

陶渊明能形成“质而实绮,癯面实膄”的的语风格,与他的任真自得的本性有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练、去芜存精后方显的平淡而自然质朴美。

因此:我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内容之美、意境之美及语言之美三方面的探讨,不难看出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而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特别是在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上,别开生面,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

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他们各自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吸取了某些艺术之美,但还是不能从整体上超越陶渊明。

见证了陶渊明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不朽的地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今天,仍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倍受现代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1]《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版.第2页[2]《饮酒序》.陶渊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版.第4页[3]《溪诗话》.黄彻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版.第46页[4]朱光潜《诗论》(第十三章:陶渊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5]苏轼著、顾之川校点《苏轼文集(下)》岳麓书社出版,2005版;二0一五年五月四日参考文献摘要武民周[1]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版.第2页摘要: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1也,亦不详2其姓字3。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7忘食。

性嗜8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9知其如此10,或11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12,期在必醉13;既14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5。

环堵萧然16,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7,箪瓢屡空18,晏如19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0。

赞21曰:黔娄22之妻有言:“不戚戚23于贫贱,不汲汲24于富贵。

”其言25兹26若人27之俦28乎?衔觞29赋诗,以乐其志30,无怀氏31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饮酒序》.陶渊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版.第4页摘要:饮酒序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3]《溪诗话》.黄彻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版.第46页摘要:黄彻在中国古代文学诗话中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著有《巩溪诗话》十卷存世,《四库全书》有载。

按:黄彻弃官寓居兴化莆田巩溪的五年间,写成《巩溪诗话》十卷。

宋乾道四年九月,陈俊卿在拜相前夕为之作序。

黄彻早已去世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