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古诗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古诗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古诗赏析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诗多是忧国忧民的风格。

登岳阳楼就是杜甫的作品,本诗是一首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观景象,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有关登岳阳楼的原文译文及赏析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登岳阳楼》原文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及注释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古诗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登岳阳楼》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登岳阳楼》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登岳阳楼》年代: 唐作者: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分类标签:山水诗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注释】: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带。

【简析】: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

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

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注释](1)岳阳楼:游览胜地。

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

(2)坼[音“撤”]:裂开,分开。

(3)乾坤:天地。

(4)戎马:比喻战事。

(5)涕泗:眼泪。

【译文】过去早就闻说洞庭湖,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

吴国和楚国从湖的东南分开,天地好像日日夜夜在湖上浮动。

亲戚朋友没有一封信给我,年老多病只有一条孤舟。

北方的边关正在鏖战,我望着岳阳楼的栏杆老泪纵横流。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

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原文】《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品简介】《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译文鉴赏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译文|鉴赏'杜甫晚年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登岳阳楼二首宋代: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高楼。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晴空万里,湖面风平浪静,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驶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晚秋后异乡旅人登楼望景,落日缓缓落在君山之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向北看只见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则看见枫叶红艳似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一路只顾观赏风景很少留神思考,结果到了巴陵还未作出好的诗篇。

注释: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xǐ)倚(yǐ)湖山欲暮时。

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杜甫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杜甫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杜甫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1《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

5、凭轩:靠着窗户。

【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评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杜甫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2登岳阳楼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译文及注释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篇1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及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登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1.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2.吴楚:春秋时二国名,
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裂开。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3.坼:分开,裂开。

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4.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5.乾坤:此指日月。

6.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

7.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8.戎马: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9.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10.戎马关山北: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i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鉴赏: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
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由喜悦之心来观赏洞庭湖,真是辽阔无边,分裂
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气势宏伟,气象万千。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
南,长期浮舟江上,与亲朋隔绝,无一消息,加上年已五十七岁,老病缠身,孤身飘零。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写诗人的博大襟怀。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是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