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及管控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施工灾害防控技术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施工灾害防控技术
地铁盾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众多的安全风险,并且如果发生施工灾害往
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对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
的施工灾害防控技术非常重要。
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地层失稳、掘进过程中的涌水、瓦斯爆炸和火灾等。
在
进行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对掘进段进行分析,确定地质风险,同时对可能发生的
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监测地下水位,及时发现
涌水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水灾事故的发生。
瓦斯爆炸和火灾是盾构施工的另一个重要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存在煤层的地区。
在施
工前,需要进行瓦斯体和火灾隐患评估,制定安全防控措施,如加强通风系统的设置,设
置火灾报警装置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测,如瓦斯体浓度、氧气浓度、温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盾构施工中也存在其他的安全风险,如坍塌、物体打击、电击等。
在进行施工前,需
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如安装安全网和周围遮蔽物,布置警示标志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现场巡视和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
为了降低地铁盾构施工的灾害风险,采取一些先进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先进的
盾构机和刀具,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并减少工人的受伤风险。
使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
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

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其实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建地铁不容易啊。
施工现场就像是一座“动感乐园”,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机器在轰轰作响,地下也暗藏玄机。
其实说到盾构机,大家脑海中是不是想到了那种巨大、像怪兽一样的机器?对,就是那种不停转动的圆盘,钻进地下挖掘隧道,顺便还带走一些“意外的惊喜”。
不过别看它外表威风凛凛,里面的风险可是大得吓人。
想象一下,一个不小心,这么庞然大物偏偏又没刹车,地下又多是水泥、钢筋,万一发生点啥,那可不得了。
说到安全风险管理,首先得讲清楚盾构施工中常见的几个隐患。
比如,隧道周围的地质环境可能会发生突然的变化,这就像你走在大街上,突然路面塌陷,哦,心情一下子就down了。
那种不稳定的土层或者岩石,一旦处理不好,整个盾构机就像打滑的冰刀,突然掉进坑里,真是得不偿失。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盾构机的防护性。
盾构机这个大家伙内部的温度和气压都特别高,如果机器本身出现故障,可能就会给施工人员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简直就像是站在火山口旁边,谁敢不小心啊。
再说说现场的作业人员。
你看,他们一天到晚都在地下干活,环境幽闭,视线也差,工作压力山大。
如果个别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培训或者安全意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后果可能就会很严重。
比如说,某个工人没戴好安全帽,或者没穿好防护服,一不小心就被飞溅的碎石给砸到,或者被从盾构机里掉下来的工具给砸到。
这个安全隐患,看似微小,实际上伤害性不小,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可能大家会想,那我们是不是该设个“全能”盾构机,啥问题都能自动解决呢?当然不能!这不现实。
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然后马上想办法解决。
你看看,现在很多项目现场都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他们就像是“防火墙”,时刻检查工地的每个细节。
比如,盾构机的运行状态、隧道的土层稳定性,还有地下的水位等等。
只要有一点异常,立马就会有人员进入现场,检查一番,确保不出事。
要知道,在这些“幕后英雄”的努力下,地铁工程能安全顺利推进,确实是个大大的功劳。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交通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而地铁盾构隧
道作为地铁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
的安全,有必要对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的风险进行分析与控制,以期有效地保障工程的
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风险分析
1. 地质条件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如软土地质、岩溶地层等,在施工过程
中可能会出现地基沉降、管片破损等问题,从而造成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2. 地下管线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管线的穿越,如果未对地下管线进行
充分的调查和定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管线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城市的供水、供
电等基础设施。
3. 施工环境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通常位于城市地下,施工环境受到限制,可能存在通风不畅、
尘土扬起、噪音污染等问题,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4. 安全管理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涉及很多施工人员和大型机械设备,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可
能会导致施工人员受伤、设备事故、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四、结论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对保障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充分的风险分析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的安
全性和质量。
在施工前期,需要充分认识到施工风险的存在,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期为地铁盾构区间隧道的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盾构技术是一种在地下施工隧道的先进技术,可以高效地完成隧道的开挖和支护。
然而,由于隧道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
在施工中,科学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首先,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地质风险、施工风险和安全风险。
地质风险主要指地层条件、地下水位等地质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如地下水突泉、地层塌方等。
施工风险包括施工设备故障、材料供应延误等非地质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安全风险主要指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如坍塌、火灾等危险。
为了有效管理和应对这些风险,施工方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
首先,在盾构隧道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充分了解地质环境、地下水位等情况,以便提前预判和评估地质风险。
可以借助地质雷达、地下水位监测等技术手段来辅助勘察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为后续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变化和施工风险。
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如监测探头、监测系统等,对地下环境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以提前预警施工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另外,为了防范安全风险,施工方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比如,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安全巡查和检查,及时排除隐患;设置有效的安全警示标识和围挡,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应对风险。
与设计院、监理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沟通和交流风险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施,并实时进行反馈和优化。
风险管理应是一个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工作,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在施工现场形成风险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常见风险及规避对策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常见风险及规避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地铁隧道盾构施工中常见的风险以及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地铁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常见风险;规避对策1、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常见风险分析1.1盾构进出洞存在的风险盾构进洞施工而言,其操作原理主要是运用反力架以及始发基座等设备,在始发井中进行施工操作,保证盾构机在脱离了盾构基座以后,能够在预先设置好路线的情况下,顺着井壁上挖凿的洞口,按照计划好的方向,展开后续施工操作。
对于盾构机而言,其操作原理主要是盾构机顺着竖向井洞的外侧方向进行逐渐挖掘,在挖掘到竖向井洞内部之后,对基座上相关内容展开操作。
根据实际调查研究能够了解,盾构出洞的具体流程为:盾构出洞准备工作、拆除洞门、施工进入、封堵洞门。
1.2开挖面失稳存在的风险在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开挖过程中,前方遇到了流沙或者管涌,导致盾构机出现突然下沉或者磕碰机头的情况。
地层空洞问题存在于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挖掘工作中,会使盾构机的轴线在挖掘过程中出现塌方、沉陷、偏移等众多问题。
覆盖地面的沙土厚度比较浅,在盾构机进行推进操作的过程中,会导致冒顶问题的产生。
另外,如果有大量的水突然在盾构机运行过程中涌出,则很容易使大面积的塌方出现在盾构机的正面位置。
此外,当运用在盾构机开挖过程中的水泥浆,具有的性能难以满足施工要求时,不仅开挖土地无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还会使周围地表产生大幅度的变形,对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以及进度造成严重影响。
1.3盾构机穿越密集建筑群沉降存在的风险我国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存在的众多风险中,盾构机在穿越密集度较大的建筑群时存在的沉降风险,对地铁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的影响极大,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是众多风险中程度最大的。
主要是因为地铁隧道盾钩机在进行前进挖掘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周围的地表发生严重变形,其变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挖掘之前沉降、初期挖掘沉降、盾构挖掘沉降、盾钩空隙沉降、挖掘后期沉降。
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

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盾构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因此,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和工人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风险,并提供一些建议用于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的措施。
一、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风险1. 地质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常常难以预测,例如地下水位、岩层变化等。
这些地质风险可能导致隧道坍塌、水浸等意外情况,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工人安全。
2. 机械故障:盾构机是隧道施工的关键设备,机械故障可能导致施工停工、延误或甚至事故。
盾构机的维护和检修至关重要,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性能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突泥突水:地下水源丰富的地区,隧道施工中常常面临突泥突水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水文勘探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水和排水措施。
4. 各种事故风险:隧道施工中还存在火灾、爆破、坍塌等各种事故的风险。
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计划,并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二、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措施1. 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和标准,包括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施工规范等。
2. 预防性控制:在隧道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计划。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恶劣气候条件,以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3. 严格的质量管理:加强材料的选用和质量监控,遵循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要求,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
4. 安全培训和管理:组织全体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对工人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定期检查和维护:盾构机和其他施工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正常。
每天对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6.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计划,包括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流程。
盾构隧道建设风险分析与控制(典型案例)

(4)盾构上、下穿建筑物风险
运营地铁隧道、越江公路隧道及立交桥、高速铁路、房屋等重要构 筑物的变形要求极其严格。在盾构的穿越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易对高 灵敏度软土产生相对较大的扰动,从而引起较大的地层损失率,导致被 穿越的重要建造物产生过大不均匀的变形,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对 社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
检查洞门加固效果。 在洞门处安装止水橡胶帘布和扇形压板;
密封装置安装前应对帘布橡胶的整体性、硬度、老化程度等进行检查,对圆环 板的成圆螺栓孔位等进行检查。盾构机进入预留洞门前在外围刀盘和帘布橡胶板 外侧涂润滑油以免盾构机刀盘挂破帘布橡胶板影响密封效果。盾构推进中注意观 察、防止刀盘周边损伤橡胶带;洞圈扇形钢板要及时调整,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 ;备好注浆堵漏及承压水井点的施工条件,以应洞口涌水时急用。 应合理选择围护结构的破除时机,确保破除过程中端头处土体的稳定; 对盾构机始发姿态进行人工复测,确保盾构机始发姿态满足施工要求。 盾构始发前,从刀盘开口向盾构土仓内填塞土坯(基本充填满土仓),可使盾 构机在切入掌子面时就可建立一定的土压,防止始发时掌子面发生大面积坍塌。
4、吊件起升过程中,操作必须平稳,速度均匀,避免吊索受冲击力。 5、根据盾构各个部件的重量、尺寸、场地条件和吊装设备性能,制定完善 的吊装方案。 6、吊装过程中应派专人看守,尤其重点巡视吊装设备承重处地面情况。
(3)盾构始发与到达、过站及平移风险
盾构始 发与到 达是盾 构施工 中风险 较大的 环节之 一,极 易发生 安全质 量事故 。
层、高粘性土层、矿山法隧道盾构空推段等等)
(6)盾构机下穿江河水体风险 (7)盾构掘进遇障碍物施工风险 (8)盾构开仓作业风险
(1)地质与盾构选型风险
盾构机的选型应依据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及开挖面稳定性能 ;隧道埋深、地下水位;隧道 设计断面、路线、线性、坡度 ;环境条件、沿线场地;管片 衬砌类型;工期造价等。所以 如果盾构机选型失误,对地质 条件不适应,是盾构施工最大 的风险。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一、引言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铁线路的重要节点。
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是地铁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施工风险较大,需要针对性地进行风险分析与控制,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对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为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地质情况不确定性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中,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盾构隧道施工是在地下进行的,地下地质情况多变且不易预测,存在地层不稳定、地下水涌入、地下岩体破碎等问题,造成隧道施工困难。
2. 施工空间受限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一般位于城市地下,施工空间受限,加之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繁多,施工空间狭小、复杂多变,施工难度大。
3. 盾构机故障盾构机是盾构隧道施工的主要设备,一旦盾构机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4. 地下水问题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的涌入是一个常见问题,将对施工过程造成严重影响。
5. 安全管理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地下操作繁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车辆碰撞、工人受伤等。
6. 人员技术素质不足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需要熟练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旦人员技术素质不足,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1. 地质勘探与预测在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和预测,了解地下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地质勘探技术,对施工地点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及时发现危险信号,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施工空间优化在盾构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施工空间,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和施工工序,采取有效的排水、通风、供电和照明措施,确保施工空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盾构机设备维护在盾构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定期对盾构机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设备故障带来的风险。
4. 地下水管控对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地下水进行管控,采取有效的排水、围堰、防水、加固等措施,减少地下水对施工的干扰,降低地下水带来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穿越地下连续墙刀盘磨损严重
2、深覆土施工中轴 线纠偏时,总推力 不足影响纠偏效果
发生事故
采取措施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及管控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常见风险 第三部分 应急物资 第四部分 管控平台
一、引言
盾构法隧道施工,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效率。 19世纪下半叶起,这项技术在欧美国家得到快速发展。 1917年,日本成为欧美国家以外第一个引进盾构法的国家,并于 20世纪50年代起,广泛应用于城市市政管道和地铁隧道的施工。
采用地质雷达进行监测
5、地基承载力差的房屋盾构穿越容易发生事故
2009年6月盾构下穿程桥二村6-8号居民楼,施工中 严格控制施工参数,最终结果造成,墙体开裂、倾 斜等,居民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很大。
将三幢房屋的居民 搬迁安置,房屋拆 除,旧地重建。
原因分析
地基承载力差的房屋一旦盾构 穿越扰动土体,必将对上方建 筑物造成损坏。
经验教训
施工前对穿越房屋应进行结构检测和评估 ,对有缺陷的事先进行补加固措施,对评 估为危房应事先向设计、业主反映,最好 通过调整线路或拆除等措施。对一些还不 能拆除的房屋,施工中应事先考虑人员撤 离、安置等措施。切忌存有侥幸态度。
楼号 6~8号居民楼 11~12号居民楼 52~53号居民楼
最大倾斜率 16.55‰ 6.55‰ 17.97‰ 4.05‰ 1.5‰ 1.95‰
地面
米加固区 在开挖过程中槽壁移位
渗水通道
Hale Waihona Puke 80 槽壁60 结构
盾构机
5洞门封堵不牢靠
①及时封堵洞圈 ②洞圈注浆加固
注浆 洞圈封堵
6、施工中安全意识、 应急材料和措施不到位
教训
施工中各个部位防火器具、通风都要严格按规 定执行,施工前组织防火培训和应急演练,确 保人员、设备的安全。
二、盾构掘进风险
因为进洞过程中由于土体流失,另外盾构与 管片之间的空隙不能及时充分补充,沉降变 形大容易引起管线和周边环境的事故。
经验教训
地基加固单位资质、设备、原材料、人员等一 定要认真审核和把关,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 求进行施工,完工后要对加固质量进行取样检 测和判断,一旦发现异常应进行补加固措施, 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上海
杭州
杭绍城际
盾构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工程风险与质量隐患依 然较大,影响工程顺利建设。
二、常见风险
盾构法施工主要有6大环节容易出现重大的事故
1、始发接收 2、盾构掘进 3、盾构设备 4、联络通道 5、井接头 6、盾构吊装
一、始发接收风险
1、地基加固缺陷 2、盾构基座变形 3、止水装置失效 4、后靠体系变形 5、洞门封堵延误 6、应急物资不到位
倾斜方向 向北 向西 向北 向西 向南 向东
三、盾构设备风险
1、盾构机刀具不合理切削障碍物易发生事故 2、深覆土总推力不足影响纠偏效果发生事故 3、盾构机在深覆土施工发生盾尾变形事故 4、盾构机三大密封忽视保养发生事故
1、盾构机刀具不合理切削障碍物易发生事故
盾构 穿越4号线 80公分厚 的玻璃纤 维地下连 续墙,前 后共用了 整整5个月 ,平均每 天推进5毫 米。
不明土层,参数或出土稀薄,出现轴线失控, 应停止推进,从土仓、刀盘正面、壳体进行 压泥、压浆等
1018
1007
4、在掘进中遇地表存在空洞及复杂的复合地层( 上面粘土下面砂性土、砂卵等)容易发生的事故
经验教训
掘进施工中要控制好施工参数,上方建筑 物必须加强监测,一旦沉降数据异常,停 止施工,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用措施, 千万不能熟若无睹,(可以利用半夜车少 、人少的时间进行排摸,如地面钻孔监测 ,发现异常,及时回填。)
1、江中遇地质探孔螺旋机、盾尾突发喷涌处置不当 2、遇到不明气体,尤其是沼气 3、盾构掘进中土层突变,尤其遇暗河容易发生事故 4、盾构在掘进中复合地层容易发生的事故 5、地基承载力差的房屋盾构穿越容易发生事故
1、江中遇地质探孔螺旋机、盾尾突发喷涌处 置不当
5号土 6号土 7号土
如处置不及时,很 有可能隧道淹掉或 轴线偏离,影响以 后地铁运营。
1863.1英国伦敦世界第一条地铁建成。
随着中国大力发展地下空间和立体交通线网,盾构法隧道行业兴旺繁 荣且潜力巨大。
➢ 2017年,中国33个城市运营轨道交通,里程数约达4475公里。 ➢ 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城轨交通投资规模将达到 1.7-2 万亿元,新增城轨
通车里程超过 5000 公里,达翻番增长。 ➢ 远期规划全国城轨地铁通车里程有望达 2 万公里,潜力巨大。
2盾构基座变形
曲线段始发接收
3止水装置失效
袜套是盾构出洞常用的止水装置,止水箱体是在袜套基础上的 加强装置,多用在对洞圈渗漏要求更高的工况,如泥水盾构出洞。
袜套
止水箱体
干海带
海绵和海带
在接收措施中也尝试了很 多方法、有气囊、反帘布
拉紧装置,甚至海带
结构
两道海绵
最保险措施
如果对那些土层比较差、周边管 线和建筑物又比较近或车流量比较大 的交通要道,难度和风险就特别高的
部位,为确保万无一失,还需采取回 填泥土、水或钢套筒或泡沫混凝 土箱体工艺。
凿除洞门必须在钢套筒安装好后,方 可破除
泡沫混凝土箱体
4后靠体系变形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合理控制盾构的总推力。 尽快完善整个后靠支撑体系。
5洞门封堵不牢靠
盾构进洞时,外部水 土易通过洞圈和盾构的间 隙中渗漏,一旦渗漏加剧, 将影响周边环境,严重时 将危及隧道。
1、地基加固缺 陷-加固范围
旋
搅
喷 桩
3.5米
拌 桩
盾构全长9米
按照每小时200方流速 ,一般工作井20米 ×12米,估计6小时淹 没盾构。
南京地铁2号线高含砂地层盾构接收井洞口喷涌
地基加固缺陷-施 工质量
(1)洞口封堵困难,造成 渗漏。
(2)对周边有管线或建 筑物,造成损坏。
8米
37.5米
经验教训
施工中必须做好以下措施: 过江河施工前对盾构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重点螺旋机出口和盾尾 部分,同时事先准备好应急物资。
消防局的排 水泵
2、遇到不明气体,尤 其是沼气
陆地上勘察沼气喷射
采取措施
江河施工中隧道工作面应有气体 检测仪,有条件的话请专业单位 事先进行排查。
3、盾构掘进中土层突变,尤其遇暗河容易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