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综述
白芷的有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白芷的有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白芷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眉棱骨痛、鼻塞、牙痛、疮疡肿痛等症,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主产于我国四川、杭州等地,其有效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香豆素类和挥发油。
本文就白芷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及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白芷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表明白芷具有镇痛、抗菌、平喘、兴奋运动和呼吸中枢、光毒性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白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但白芷的部分作用机制还未明确,尤其在组方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Angelica dahurica is source of umbrelliferae plant. It has the funtion of eliminating wind and dampness. It also has the effect of relieving stuffy nose and wind the pain,swelling,empyema. In clinical practice,it is applied to traeting nasal obstruction,leucorrhea,sores and carbuncles. It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commonly used medicines. Angelica dahurica is mainly produced in Sichuan and Hangzhou of China. Its chemical constitution are very complex. However,its main components are coumarin and volatile oil.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in recent years,starting from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extraction process,pharmacological effects,safety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 Angelica dahurica. All of these indicate that Angelica dahurica has phramacological function of relieving asthma and antihypertensive,exciting motion and respiratory center,antibacterial,inhibiting adipocyte synthesis and photosensitivity,etc.. These researches provide a bas is for Angelica dahurica′s further research. But part of Angelica dahurica′s mechanism is not clear,especially in the formula of the mechanism is not clear. It remains to be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Angelica dahurica;Extraction technology;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种植、取材广泛,种类繁多。
白芷简介

白芷白芷(拉丁文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
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
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中文学名白芷拉丁学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 别称川白芷、芳香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族前胡族属当归属种白芷分布区域产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域真核域生态环境田野一、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
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
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余,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
白芷综述

关于白芷及关于白芷研究的综述摘要:白芷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我这篇章文章将对白芷及其研究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白芷;香豆素类1. 关于白芷的介绍白芷异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及疮疡肿痛。
来源中国:为伞形科植物禹白芷、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禹白芷主产河南禹州一带。
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
1.1 白芷植物的特性伞形科,多年生草本。
茎高大粗壮,高200~300厘米,茎中空,圆柱形,带紫色。
根生叶大,有长柄,为2~3回羽状分裂,边缘有锯齿。
茎生叶小,基部呈鞘状抱茎。
花小白色,形成顶生或腋生的复伞状花序。
果扁圆形,有种翅,成熟后裂开为两瓣。
根粗大、圆锥形、黄棕色。
1.2 白芷的生长特性白芷适应性很强,耐寒、喜温和湿润气候,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喜向阳、光照充足的环境。
白芷是根深喜肥植物,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在黏土、土壤过沙、浅薄中种植则主根小而分叉多,亦不宜在盐碱地栽培,不宜重茬。
白芷抽蓄后,根部变空心腐烂,不能作药用。
2.白芷的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与抗炎作用: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生药)/kg灌胃, 对背部皮下注射蛋白胨所致发热的家兔有明显解热作用, 其效优于0.1g/kg的阿司匹林.白芷煎剂、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8g(生药)/kg灌胃, 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69.6%, 52.86%和40.53%;小鼠热板法试验也使痛哿明显提高, 白芷煎剂4g(生药)/kg灌胃, 对二甲苯所鼓小鼠耳部炎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另有报道, 白芷对夹尾和烫尾致痛无抑制作用.2)对心血管的作用:白芷和杭白芷醇提醚溶性成分对离休免耳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 而白芷的水溶性成分有血管收缩作用.白芷的香豆精类成分白当归素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异欧前胡内酯有降低离体蛙心收缩力作用.3)对平滑肌的作用:白芷或杭自芷的醚溶性及水溶性成分均能抑制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性运动;醚溶性成分尚能对抗毒扁豆碱、甲基新斯的明和氯化钡所致强直性收缩, 水溶性成分也能对抗氯化钡所致强直性收缩.异欧前胡素对兔回肠有解痉作用, 对兔子宫收缩力和蚯蚓肌紧张性有增强作用.4)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和白芷所含呋喃香豆精类成分花椒毒素、欧前胡内酷和水合氧化前胡素等, 在浓度为5×10-4mol/L时与大鼠离体脂肪细胞共孵, 对脂肪代谢虽无明显影响, 但能增强肾上腺素和ACTH 所诱导的脂肪分解作用, 抑制胰岛素诱导的由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作用, 而发挥间接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5)光敏作用:白芷中所含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有光敏作用, 当其进入体内后, 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 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 使受照部位红肿, 色素增加, 表皮增厚等, 可用于光化学疗法治疗银屑病.6)抗微生物作用:白芷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宋氏和弗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 1:3水浸剂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 1:10煎剂对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7)其他作用:白芷有中枢兴奋作用, 白芷毒素在小量时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 血管运动中枢、迷走中枢和脊髓, 使呼吸兴奋, 血压升高, 心率减慢, 并引起流涎;大量时可致间歇性惊厥, 继而导致麻痹.白芷强烈抑制12-0-十四碳酰基佛波醇-13-乙酸酯(TPA, 肿瘤促进剂)促进32P1掺入培养Hela细胞磷脂中的作用, 其有效成分欧前胡内酯和异欧前胡内酯在50μg/ml时即有明显作用.此外, 白芷甲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放射性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杭白芷提取物对钙通道阻滞剂受体和卜羟基亏β亏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有抑制作用, 己烷及醚提取物对肝药物代谢酶有抑制作用, 但从其中分离出的珊瑚菜素和白当归素对肝药酶却有抑制和诱导双向作用.8)毒性:白芷小鼠灌胃的LD50为42~45g/kg;川白芷煎剂和醚提取物小鼠灌胃的LD50分别为43g(生药)/kg和54g(生药)/kg.白芷光敏胶囊小鼠灌胃的LDso为人体剂量的190.6~212.7倍.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 白芷光敏胶囊引起肾功轻度改变, 体重增加减慢, 活动减少, 实质脏器有轻度变性, 停药后均恢复正常.3.白芷的化学成分白芷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含有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
白芷的药用特性

白芷的药用特性白芷,又称白薯蓣、草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独特的药用特性,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芷的药用特性。
1. 白芷的植物特性白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伞形科植物,高度可达50-150厘米。
它的茎呈淡紫色,叶子为羽状复叶,花呈白色或淡黄色。
白芷的根茎肥大,呈纺锤状,内部有明显的分隔。
整个植物具有浓烈的芳香气味。
2. 白芷的化学成分白芷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挥发油。
挥发油是白芷的主要药用部分,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萜烯类物质、酮类物质和醇类物质等。
此外,白芷还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分。
3. 白芷的药理作用白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抗菌作用:白芷中的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2)抗炎作用:白芷内含有多种抗炎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3)舒筋活络作用:白芷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于舒筋活络的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关节不适。
(4)镇痛作用:白芷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包括头痛、牙痛、经期痛等。
(5)祛痰止咳作用:白芷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具有祛痰化湿、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4. 白芷的临床应用(1)皮肤病治疗:白芷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疖肿、湿疮等皮肤感染病症。
(2)风湿病治疗:白芷具有舒筋活络的特性,对风湿病和关节炎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3)呼吸道疾病治疗:白芷祛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4)疼痛缓解:白芷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
(5)消化不良:白芷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5. 白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白芷常见的使用方法有煎汤、炒烂、制成浸膏等。
在使用白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量控制: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使用的白芷量,不可过量使用。
(2)过敏风险:白芷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白芷过敏的人应慎重使用。
白芷开发现状与前景

白芷开发现状与前景摘要:白芷为我国常用的一种中药材之一。
该文综述了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包括治疗多种疼痛,治疗鼻炎、治疗烧伤、治疗白癜风、治疗灰指甲、治疗治疗痣疮、治疗银屑病等药用价值和美容,祛斑,减肥的美容美体功能;白芷可作调味品,香料等运用;另外,概述了白芷在除虫杀菌,抗菌消毒等情况,并分析了白芷综合开发的前景,为白芷综合开发现状和前景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芷、开发现状、前景白芷为伞形科植物。
白芷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散风、祛寒、燥湿、排脓、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牙痛、鼻渊、风湿痹通、妇女赤白带下、疮毒等症。
近年来又被用于治疗白癜风,牛皮鲜等皮肤病,还被用于化妆品,香味剂等方面,在中药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现代所用的白芷均为栽培品,但其野生原植物来源尚未真正搞清,药材的原植物名曾有多次变化,至今尚无统一定论。
1 白芷的开发现状1.1 治疗多种疼痛白芷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医家在止痛中使用白芷的频率极高。
九味活汤,柴葛解肌汤等名方中的白芷所发挥的效用之一就是止头痛。
白芷与马钱子等制成的筋骨活络丸是治疗风湿痛,关节炎的中国专利产品【1】。
元胡止痛片,元胡止痛胶囊均可用于头痛的治疗。
疼痒清由白芷,草乌,红花等制成,专利跌打损伤,肩周炎,腰腿疼及急慢性湿疹,皮肤瘙痒及皮癣等皮肤病。
1.2 治疗鼻炎白芷有化湿通鼻窍之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其可治鼻渊,鼻。
其常与苍耳子。
辛夷等药同用治疗鼻炎。
有报道取白芷,薄荷,苍耳子等药熏蒸,以鼻吸收热蒸气克治疗慢性鼻窦炎【2】。
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含白芷治疗鼻炎的成方制剂有通窍鼻炎片,鼻炎片,鼻渊舒口服液,千柏鼻炎片等。
与细辛,黄芩等组成的辛芩冲剂也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
1.3 治疗烧伤白芷糊外用软管对烧伤,烫伤的患者使用效果很好【3】;白芷烧伤酊适用于烧烫伤的早期治疗,可作为野外紧急抢救和家庭常备用药【4】。
复方白芷油纱布用于烧,烫伤换药外伤后创面换药,手术后换药的效果明显。
白芷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白芷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摘要】白芷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
该文综述了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其止痛、治疗鼻炎、咽炎、白癜风、银屑病、烧伤等药用价值和美白、祛斑、减肥的美容美体功能;白芷可作调味品、香料,可在药膳中运用;另外,概述了白芷在除虫杀菌、农畜yezhong和其他领域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白芷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为白芷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芷综合利用开发前景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 et Hook. f. 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为40 种大宗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具有祛风散寒、燥湿排脓、止痛等功效[1]。
临床上尤以止痛、通窍见长。
据统计, 《中国药典》Ⅰ部2005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至第二十册、1995~2005年的文献资料以及部分新药中含白芷中成药的剂型和白芷入药方式共收载有423个。
白芷除供药用外,在食品、保健品、香料、护肤美容、日用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川是白芷的道地药材主产区,其产量占全国传统商品白芷的70%左右,商品量大、质优,除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销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地。
白芷作为药品、食品、中药香料、香精及除臭剂的开发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文根据有关研究文献对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作一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白芷这一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 白芷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1.1 中药白芷(含白芷的药物)的临床药用1.1.1 止痛白芷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医家在止痛中使用白芷的频率极高。
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等名方中的白芷所发挥的效用之一就是止头痛。
现有的制剂如源于古方的都梁丸(由白芷、川芎配伍而成)广泛应用于风寒头痛、鼻渊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为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2]。
白芷药食两用的神奇植物

白芷可以用于炒菜、煮汤、炖肉等各种烹饪方式。常见的做法有将白芷切成细丝后加入炒菜中,或将其 放入汤锅中煮熟后食用。此外,白芷也可以用来腌制蔬菜,增加口感与营养。
白芷的烹饪技巧
烹饪白芷时,需要注意适当的烹饪时间和温度,以免破坏其风味和营养成分。最佳做法是将切好的白芷 适量加入,在最后阶段烹炒或煮汤,让其充分释放香味。适当调整调料搭配,可以进一步突出白芷的独特 风味。
白芷在美容保健中的应用
皮肤美白
白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酚 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 和美白作用。常用白芷煮水 外敷或制作面膜,可以有效改 善肤色,淡化色斑,使肌肤变得 更加洁白透亮。
抗衰老
白芷中的挥发油和其他生物 活性成分能促进胶原蛋白的 合成,改善皮肤弹性,延缓肌肤 老化。将白芷制作成面膜或 化妆品使用,有助于延缓皮肤 老化,保持肌肤的青春活力。
综合而言,白芷丰富的化学成分赋予了它广泛的药食两用价值。它在中医理论 中被认为能够理气、祛风、散寒等,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 节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同时,白芷还可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以发挥其卓越的抗氧化、美容养颜等作用。
白芷在饮食中的应用
白芷的食用价值
白芷不仅是一种中药材,还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食材。它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微苦的口感,可以用来烹饪 各种菜肴,增加菜品的风味。白芷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对人体非常有益。
白芷在皮肤护理中的作用
白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美容养生的神奇植物。它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如挥发油、香豆素等,在皮肤护理中发挥着多重功效。
$10M
15%
25%
抗菌
白芷含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可有效预防皮肤感染 。
抗炎
白芷的相关介绍

白芷的相关介绍白芷的相关介绍白芷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味香色白,是我国传统的古老中药材之一。
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
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
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
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
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白芷的作用1、白芷具治疗粉刺的作用如果青春期的女孩子脸部长粉刺,会让皮肤变得粗糙难看,这时候,不妨试一下白芷,也许不久,皮肤就会变得光滑许多。
2、白芷具治疗面部雀斑的作用女孩子白白嫩嫩的皮肤非常好看,一旦出现雀斑,就让人烦恼不已,而白芷就着治疗雀斑的功效,女孩子们可以试一下。
3、白芷具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功效白芷除了美白,还可以养眼,因为白芷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从而让皮肤白里透红,显得更为健康。
白芷的医疗作用除了可以养颜美容白嫩皮肤,白芷还可以入药,治疗一些疾病,像感冒、头痛,鼻塞,疮疡、疖子、毒蛇咬伤,都可以用白芷治疗。
白芷的美容功效1、白芷还有抑制脂肪合成、解热镇痛、止血、平喘等功效。
2、治疗行经不舒。
传说北宋时期,有一个富商女儿每次月经都会疼痛难忍,身体日渐衰弱,富商甚是着急,准备带女儿到京城寻名医诊治,后途遇一个草药老翁,摸清情况之后,从自己的药篓里取白芷一份相赠,让其煎水服用。
没想到喝了几次,竟然药到病除,这里主要说明白芷具有治疗行经不舒之功效。
3、白芷能够治疗皮肤问题,如白芷中含有“光活性物质”,如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这一类的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以有效的治疗白癜风;白芷还能抑制皮炎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芷综述一、概述白芷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和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
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瘘,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等,近年来用于银屑病,白癜风的光化学治疗。
药理实验证明白芷具有抗菌作用。
白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香豆素等,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以线型呋喃香豆素为主,有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别异欧前胡素等。
二、基本情况2.1来源白芷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浙白芷、川白芷等的干燥根。
2.2 品种2.2.1浙白芷(杭白芷)长圆锥形且四棱明显,“疙瘩丁”多排成4行且较粗大,表面灰青或浅灰棕色,皱纹较少,断面方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
气香浓烈。
2.2.2川白芷较浙白芷粗,但四棱不及断白芷明显,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皱纹较明显,断面方形亦不及浙白芷明显,常呈类圆环。
“疙瘩丁”较粗大。
气香浓郁。
过去川白芷以四川遂宁所产为最佳,铜梁所产次之,其他产地叉次。
2.2.3禹白芷(会白芷)形似胡萝卜,类圆形而细长,直径细于前二种.表面较光滑,横向皮孔(疙瘩丁)少且不及前二种明显,体轻,粉性不足,香气较弱。
2.2.4祁白芷多指主产于河北安国一带的白芷,条细小,形似禹白芷,表面较光滑,“疙瘩丁”较少且不明显,粉性小,气微香,下部多有分支细尾。
2.2.5其他其他产地(如湖南、陕西等地)所产白芷则条细,支根多,且粉性不足香气弱,多自产自销。
2.3科属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科前胡族当归属。
2.4分布2.4.1习性分布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白芷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
2.4.2地理分布主产四川、杭州,东北华北地区大部分自产自销。
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1]三、药理活性3.1抗炎作用白芷辛温,能行散祛寒;气味芳香,能走善通,通窍止痛,临床常用于风寒、各类头痛以及鼻炎、肠胃炎、月经不调、妇科炎症等。
3.2解热镇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对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米g/kg类似,P<0.001。
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01和0.01。
3.3解痉作用白芷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子宫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
东莨菪素对雌激素或氯化钡所致在体或离体大鼠子宫痉挛有解痉作用。
3.4对心血管的作用白芷的主要成分之一香豆素类化合物对冠状动脉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对钙离子拮抗作用以及松弛平滑肌,因此可以用于高血压疾病。
通过对复方白芷胶囊活血化瘀的作用进行研究后表明复方白芷胶囊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用于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心脑血管意外。
3.5抗菌作用白芷具有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等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感染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3.6光敏作用本品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
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为最强,香柑内酯次之,异欧前胡素乙较弱。
光敏活性物质可用来治疗白癜风。
异欧前胡素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临床用红斑量测定证明有效。
3.7抗癌作用3.7.1有文献表明白芷及白芷的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可以抑制毒激素一L所诱导的脂肪分解反应,从而遏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3.7.2研究发现白芷中戊烯氧呋豆素能抑制毒霉素一L在大鼠体内产生的诱导恶病质样表现,包括引起大鼠体内自由脂肪酸的释放量增加、血糖和血锌降低、血铜升高和摄食行为被抑制,证明了白芷对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3.7.3独活素和欧前胡素可经开发成为对肿瘤细胞具有毒性选择性的药物,其中的独活素能够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3.7.4此外,呋喃香豆素在体内还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体内很多生理生化反应例。
3.8对中枢神经作用白芷中自芷毒素在小剂量时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迷走中枢和脊髓.从而产生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减慢、流涎等作用;大剂量时导致间歇性惊厥,继而导致麻痹。
[2]四、临床应用4.1治疗头痛及其他疼痛白芷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解表药,在治疗各种类型的疼痛症状中出现频率相当高,尤其在治疗头面部疼痛及疮疡肿痛方面,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良药。
经适当配伍可以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疼痛病症[6]。
白芷的镇痛疗效显著,尤其在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药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白芷配羌活细辛治寒头痛;配石膏、知母治牙齿痛。
4.2各种炎症4.2.1 溃疡病及结肠炎白芷配伍冬青叶、川楝子治疗溃疡病患者70例,治愈62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7%,其中有龛影者62例,治疗后有58例消失,占93.3%。
用白芷、广木香、白术等10味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64例,总有效率91%。
4.3皮肤病4.3.1 银屑病第三军医大学观察白芷及其制剂内服、外用加黑光照射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发现用川白芷浸膏内服,川白芷配外用加黑光照射有较好的疗效。
周永华等报道采用口服白芷丸加黑光照射治疗银屑病20例,总治愈率为80%。
4.3.2 治疗烧烫伤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配制的白芷糊软膏(白芷、紫草、冰片等)用于烧烫伤有较好的效果。
4.5妇科疾病4.5.1慢性盆腔炎白芷9g,当归、川续断、杜仲各12g,鸡血藤、茯苓各30g,生薏苡仁20g,甘草6g。
白芷为君,3剂尽,带下止、腹痛消,依证加减,继进3周,诸苦悉除。
4.5.2 痛经肉桂、白芷等量,研极细粉填脐,经前10d始用,间日更换1次,效力奇特,连用3个月经周期,痼疾遁消。
4.6 痤疮采用中药白芨、白芷进行面部皮肤按摩和石膏倒模治疗痤疮患者50例,qod,5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98%。
4.7 其他作用临床中应用白芷治疗其他病症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用白芷、大黄治疗肝炎,患者用药后对降低转氨酶、消除肋痛、增进食欲等疗效明显[29]。
配大黄治痛疽赤肿;配当归、川芎治神经衰弱;配王不留行治头皮屑过多;配黄芩、党参治肺痈吐脓;配蒲公英对黑头粉刺有松动作用,对角质层有软化作用;配雄黄、蜈蚣治毒蛇咬伤。
五、白芷中的化学成分5.1香豆素类成分香豆素类,含量为0.211%~1.221%,其中主要有氧化前胡素0.06%~0.43%,欧前胡素0.1%~0.83%,异欧前胡素0.05%~0.15%。
其他香豆素类成分有白当归素,白当归脑,脱水比克白芷素,佛手柑内酯、伞形花内酯等。
此外,卢嘉等在杭白芷药材中首次分得佛手酚、广金钱草碱。
白芷中分得的水溶性成分有棕榈酸、豆甾醇、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等。
5.1.1欧前胡素结构理化性质:熔点:98-100°C储存条件:2-8°CCAS结构鉴定方法:鉴定方法: 质谱(Mass), 核磁(NMR)5.1.2异欧前胡素物理性质:浅黄色块状结晶(醋酸乙酯),熔点109~110℃。
白色片状结晶(无水乙醇)熔点106~107℃,溶于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乙醇,不溶于水。
密度:1.242g/cm3沸点:448.3°C at 760 mmHg闪点:224.9°C蒸汽压:3.13E-08mmHg at 25°C成分分类:香豆素结构鉴定方法:Mass, NMR5.2挥发油成分白芷含挥发油约0.24%,周爱德等分离鉴定了30个成分,主要成分是正十二醇、正十四醇、萜品14一醇、甲基一环癸烷、乙酸正十二醇等。
其中饱和烃类含量最高(如甲基一环癸烷、环十四碳烷、环十二碳烷等),其次为醇类以及各种不饱和烃类。
此外还有酯、苯等衍生物。
文献报道的白芷挥发油成分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与药材的种属、产地及炮制方法的不同有关。
[3]5.3其他成分除此之外,白芷还含有胡萝卜苷、生物碱、谷甾醇以及钙、铜、铁、锌、镁、镍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以钠、镁、铁、钙、磷含量较高。
而对人体有害的铅等物质含量极低,不会引起毒副作用。
[4]六、白芷的药用成分提取方法6.1乙醇浓度的考察分别称取约2g白芷细粉,共5份,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分别加20%、40%、60%、80%、95%乙醇至近刻度处,超声1h,冷至室温。
以同浓度乙醇稀释至刻度,测定含量,计算转移率。
各乙醇浓度的欧前胡素转移率分别为27179%、74192%、85135%、87114%、85166%。
提取率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乙醇浓度达60%后,提取率变化不大。
6.2提取方法的考察分别称取约50g白芷细粉2份,精密称定。
1份采用12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4h×3)。
另1份采用12倍量60%乙醇超声1h。
另取约50g白芷粗粉1份,加60%乙醇浸泡6h,以3ml・min-1速度进行渗滤提取,得12倍量渗滤液。
测定提取液的含量,计算转移率。
在上述条件下,欧前胡素的转移率分别为84194%、80162%、92166%,以渗滤法提取率最高。
6.3溶媒用量的考察取约50g白芷粗粉,加60%乙醇浸泡6h,进行渗滤。
当渗滤量到达2、4、6、8、10、12倍量时,分别取样测定。
上述条件下,欧前胡素的转移率分别为60179%、85126%、91178%、92158%、94171%、94199%,可见提取率随溶媒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溶媒量达到6倍量时,溶媒用量增加,提取率增加不显著。
6.4正交试验设计以白芷中欧前胡素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取白芷粗粉进行正交试验。
主要因素为乙醇浓度(A)、浸泡时间(B)、溶媒用量(C),选择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
得F0101(2,11)=7121,因素A与因素C有显著性差异,因素B无显著性差异,其影响因素大小为A>C>B。
由直观分析最佳方案分析。
6.5验证试验按“11314”项下确定的优化工艺参数,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欧前胡素的平均转移率说明此工艺稳定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