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地理及宗教景观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3.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5. 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 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 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 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6.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 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3.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 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2. 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3. 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4. 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2.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7章宗教与宗教地理

第7章宗教与宗教地理

一、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
(一)宗教起源与地理环境 (二)宗教源地与地理环境 (三)宗教习俗、禁忌、教义 与地理环境 (四)宗教的分布与地理环境

(一)宗教起源与地理环境
• 原始宗教起源于人们对地理环境 事象的恐惧(雷电、风雨、地震 等)和崇拜(山、水、土地等)。
(二)宗教源地与地理环境
(1)约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2)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发展: • 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10世纪普遍传 播——15世纪黄教兴起(前教达摩;后教 班禅)
(二)基督教
1、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奉耶酥基督 为救世主。 2、基本教义: 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 犯有原罪,并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 子耶酥基督才能获救。 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1)以超自然的神秘形式来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 是唯心主义的一种思想体系,都相信和崇拜幻想 的、超自然的神灵,都认为物质世界和人的生死、 命运由神主宰等。(马克思、恩格斯) (2)每种宗教都有与宗教信仰中的上帝和诸神有关 的一套教义和信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繁琐的宗 教仪式,通过这些仪式表达其信仰。这样的仪式 往往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举行,如生与死、成 年、结婚。很多还按常规方式有规律地出现,如 多数西方国家都有礼拜天(星期日),有的人在 日出日落、晚上睡觉早上起床、用餐时都要祈祷。
• 世界主要宗教几乎都起源于西亚和南亚。西亚和南亚 位于北纬10-40度,属干旱气候和季风气候区。“人只 有靠眼睛才能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 的”(费尔巴哈),天空是容易使人产生幻想的对象。 上述地区能见度好,是观察天象的理想地区,夜晚, 因温差大所致的凉爽天气,摆脱了白天炎热给人们带 来的烦恼,人们心灵宁静,仰望苍穹,浩瀚星空和皎 洁明月及其有规律的运行和重复,使人浮想联翩,幻 想有一个天堂在星空之间,一个神灵的巨手在控制一 切。 • 这里大多数地区环境恶劣:沙漠、烈日、干旱等严酷 的自然环境也促使人们产生幻想,寻求精神寄托,于 是,上帝、真主等便应运而生。

《人文地理学》20个常考名词解释总结

《人文地理学》20个常考名词解释总结

《人文地理学》常考20个名词解释总结1.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改变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涉及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多个分支,旨在全面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2.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由人类活动所塑造和影响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的综合体。

它不仅包括建筑物、道路、农田等有形文化元素,还涵盖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无形文化特征。

文化景观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3.文化区:文化区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域范围。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

文化区的形成往往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划分文化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4.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

它主张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和资源等,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具有决定性影响。

然而,这一理论也受到了批判,因为它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5.文化扩散:文化扩散是指文化特征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这种扩散可以通过贸易、迁移、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

文化扩散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还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根据扩散方式和速度的不同,文化扩散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等类型。

— 1 —6.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人口变动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人口地理学对于制定人口政策、城市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7.迁移流:迁移流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现象。

它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人文地理学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人文地理学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二)宗教影响政治地图变化
印度政治地图变化是典型一例。印度原为 英国殖民地,内部教派林立,宗教矛盾重 重。二战后,英国为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搞了臭名昭著的“蒙巴顿方案”,按宗教 信仰不同,把印度分为以印度教为主的印 度国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国。
(三)宗教影响文化景观
▪ 不同的宗教区所呈现的文化景观不同,使 每个宗教文化区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泰国号称“黄袍佛国”,首都曼谷寺庙400 多座,占城市面积约1/6( );
移模式 (五)宗教影响区域经济活动 (六)宗教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功能
(一)宗教影响生态环境
• 许多宗教提倡不杀戮,对保护动植物资 源、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宗教某些习俗礼仪也给地理环境带来不 良影响。如印度教禁吃牛肉,使神牛遍 地,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犹太教引导 早婚、多子,天主教不许堕胎,对控制 人口增长不利。
(二)宗教源地与地理环境
世界主要宗教几乎都起源于西亚和南亚。西亚和南亚位 于北纬10-40度,属干旱气候和季风气候区。“人只有靠 眼睛才能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 (费尔巴哈),天空是容易使人产生幻想的对象。上述 地区能见度好,是观察天象的理想地区,夜晚,因温差 大所致的凉爽天气,摆脱了白天炎热给人们带来的烦恼, 人们心灵宁静,仰望苍穹,浩瀚星空和皎洁明月及其有 规律的运行和重复,使人浮想联翩,幻想有一个天堂在 星空之间,一个神灵的巨手在控制一切。
三、民族宗教
▪ (一)宗教分类 ▪ (二)民族宗教
(二)民族宗教
(1)犹太教: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信奉《圣 经》(旧约),以部落神雅赫威(Yahven)为惟一的神。
(2)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是民族宗教中人数 最多的宗教。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学?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地理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元论的科学观,是综合的两类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4.地理学传统的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或者说平面的。

一般的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

局限于理论层次。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6.人文地理学科特性: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7.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①人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①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b.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c.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③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9.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人文地理问题?判断原则:一横加一纵,“一横”指人文事物的空间分布。

“一纵”指人文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纵向关系。

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物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区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细节课本P24)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a.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十大宗教名山

十大宗教名山

十大宗教名山第一位:武当山武当山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

自元代以来,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

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

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

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

共建有三十三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历经数百年沧桑,现仍存有近5万平方米。

•其整个建筑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

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因山就势,错落有致,前呼后应,巧妙布局。

或建于高山险峰之巅,或隐于悬崖绝壁之内,深山丛林之中,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位:峨眉山峨眉山峨眉山金顶雪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位於四川盆地西南缘。

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

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

主峰3079.3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公尺。

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

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公尺。

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山上多佛教寺庙,向为著名游览地。

峨眉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

全山形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故有“雄秀”美称。

因为高度可观、面积庞大,登山路线几近百里,对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战。

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已可轻松登临,去极顶俯瞰万里云海,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

佛光是峨眉山最壮美的奇观。

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数十处,寺内珍藏有许多精美的佛教瑰宝。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圣地与地理景观
第4节 宗教景观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与文化内涵与地理环境有着 直接关系,反过来宗教一旦形成,又会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这 些景观与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氛围具有同一性,成为大地上最具特色、 最具魅力、最具影响的文化表征。主要的宗教景观有基督教堂、伊 斯兰清真寺、佛教寺庙等。
内容摘要
宗教是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 上许多国家不但信奉宗教,而且创造了灿烂的宗 教文化。宗教不仅影响到这些国家的政治,也建 造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包括各类宗教建筑、 宗教仪规、宗教节日、宗教禁忌、宗教习俗等。 这些伴随宗教信仰而出现的人文景观大大丰富了 人类文化的内涵,许多甚至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探讨宗教景观区域性发展特点以及宗教体系的空 间变化过程既是宗教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 本章需要阐述的重点。
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原始宗教: 1 原始宗教的存在并没有特定的时段,具有这一类型特 征的宗 教可以出现在数千年以前,也可以存在于今天世界上 的某些部落中。 2 原始宗教无需探讨“摇篮”或源地问题,一般认为各地 原始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大多都是自生的,基本不存在一种 信仰最初在一群人中产生,然后通过思想输出传播到其他人 群中这样的现象。
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世界宗教分布
世界主要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欧洲和美洲、亚洲北部、南非、 大洋洲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中东、北非以及西南亚、东南亚
佛教
东南亚和东亚地区
第3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二、宗教与文化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四、宗教圣地与地理景观
在各类宗教中天主教的宗教组织可称是最严密的。 而同样是世界性宗教的佛教却是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教 区。伊斯兰教更没有传教的教士,信仰的传播多数在 征服区内实现,或通过商贸活动。
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 分、南非、澳洲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 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
4 儒教: 以孔子为崇拜对象。 5 神道教:是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最初以万物
有灵和崇拜祖先为主要内容。佛教和儒教学说传入日本后, 吸收儒教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逐步形成完 整的体系。
第2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一、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与主要宗教的传播 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 三、宗教组织 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一、宗教的定义以及在文化中的作用
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 之外还存在一个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这个力量主 宰着自然和社会。
詹•乔•弗雷泽认为宗教是人们向一种高于人的权利的妥协。 赫•斯宾塞认为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力量的信仰。 布雷德雷强调宗教是人生对善的追求。 迈克塔格特宣称宗教是人追求与宇宙和谐的一种感情。 恩格斯认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 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 宗教既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内容摘要 第1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第2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第3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第4节 宗教景观 思考题
第1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一、宗教的定义以及在文化中的作用 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三、民族宗教 四、世界三大宗教 1 佛教 2 基督教 3 伊斯兰教
二、宗教与文化
由宗教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除在视觉、听觉 上可以感到的文化类型外,观念与特定崇拜物也会造成 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胜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由宗教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除在视 觉、听觉上可以感到的文化类型外,观念与特 定崇拜物也会造成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胜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一、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 二、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
三、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
万年寺 接引殿
雷洞坪 金顶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玉佛寺
玉佛寺
大皇宫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古罗马竞技场位于罗马市中心, 这座巍峨壮观的巨大建筑可以说是古罗马帝国宏基伟业的 缩影。而今,这个几乎是残垣断壁的巨型物体已成为罗马
三、民族宗教
1 犹太教: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 2 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是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
宗教。
3 道教: 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鬼 神崇拜为基础;以神仙可求论诱使人们用方术修持追求长 生不死,登仙享乐为主体内容;以道家、阴阳五行家、儒 家学说为神学理论,带有浓厚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性质的 宗教。
一、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与主要宗教的传播
一、移民:当某种宗教信仰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将 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
二、传播:分为交流和转教、有组织的传教两种形式。 三、领土竞争:当宗教势力与政治势力合为一体时,往
往会以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 到新的领地。 四、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 1 和平共处 2 竞争 3 排斥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地域性的环境差异对宗教信仰以及宗教风俗有很大的影 响,地理环境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原始宗教与民间崇拜中尤 其突出,通常在处于部族阶段的人们中,宗教几乎完全表现 为一种生态仪式,成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媒介。如在低纬湿 热地区,绝大多数定居或半定居从事农业的民族,在处理人 与环境的关系中有细致的仪式,通过各种象征性的仪式表达 人们对农业的需求,对丰收的祈望。
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
政治组织和政治势力是影响文化现象空间变化的一 个重要因素,政治势力的扩张与衰退往往决定着文化地 理界限的进退,在各类文化现象之中,宗教对于政治的 依附程度更高,受政治影响造成的空间变化特征也更明 显。
1 神权政治 2 政府与宗教 3 民族与宗教
三、宗教组织
宗教组织是宗教存在的必要前提,宗教组织不但 执行对地方宗教事物的管理、教友之间感情上的联系、 宗教仪式的参与,而且往往成为传教、布道的重要推 动力,因此宗教组织本身虽然并不能造成宗教景观, 但是却是宗教地理发展过程中重要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