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思想史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点总结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点总结外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外国经济理论和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不同经济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古代奴隶制时代到现代市场经济时代的关键思想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外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考点。
1. 古代奴隶制时代经济思想在古代奴隶制时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城邦国家的经济组织和农奴制度的辩证分析上。
例如,亚里士多德强调经济活动应当为公民利益服务,而斯多拉提认为经济自由竞争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还对财富的积累和分配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亚历山大·亨伯格和柏拉图都对财富积累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2. 中世纪封建社会经济思想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经济思想主要关注农奴制度和土地所有权等问题。
重要的经济思想家如托马斯·阿奎纳斯认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注重耕地的利用和维护。
同时,教会的教义也对经济思想产生了影响,例如,圣托马斯·阿奎纳斯和约翰·卡尔文都强调工作是个人道德的一部分,有助于个人的灵魂救赎。
3. 18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想18世纪是重商主义思想盛行的时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富强取决于贸易和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和实体经济发展来增加国家财富。
该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包括孟德斯鸠和戈塞努。
4.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8至19世纪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该学派主张市场自由竞争有助于经济效率和个人自由。
亚当·斯密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许多经济理论,如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也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经济计划,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公正分配。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外国经济思想史第二版课后答案

外国经济思想史第二版课后答案1、简要说明贸易和贸易政策的重商主义观点。
为什么大卫·休谟认为这个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亚当斯密提出了另一种什么样的贸易和贸易政策的观点?答: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
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
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
休谟认为,货币只不过是一种计算或估价劳动和商品量的工具,商品价格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除以流通中的商品量,所以商品价格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来决定,并同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成正比。
也因此,一国货币的增加不会使该国变富,只会使物价上升。
休谟的货币数量论是与重商主义相对立的,并在很长时期中在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斯密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取消限制经济。
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斯密认为,经济自由主义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
他积极主张实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的垄断和限制。
2、解释重农学派。
答:重农学派,又称重农主义学派,它指的是十八世纪下半期法国大革命前夕以魁奈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所组成的学派。
3、解释古典经济学。
答: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成长到确立阶段形成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开始于17世纪中叶(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9世纪初。
大约经历了近二百年时间。
4、解释斯密教条。
答: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外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外国经济思想史所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当今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 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避免重蹈覆辙,更好地应对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外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
古代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涉及对财富的追求和对国家经济的治理,如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与宗教和封建制度相关,如经院哲学的经 济思想。
古希腊经济思想
总结词:重商主义
详细描述:古希腊经济思想中也有重商主义的倾向,强调国家应该通过控制贸易和货币流通来增加财富。代表人物包括色诺 芬和亚历山大大帝。
古希腊经济思想
总结词
经济自由主义
详细描述
古希腊经济思想中也有经济自由主义 的倾向,认为个人应该自由地追求自 己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受到国家或社 会的限制。代表人物包括伊壁鸠鲁和 斯多葛学派。
详细描述
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宏观经 济的稳定。同时,市场机制应该在微观层面 上发挥作用,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该学 派强调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实现 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新自由主义学派
总结词
新自由主义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经济学派别,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加强市场机 制的作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效率。
3
技术变革加速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模 式带来了巨大冲击,需要适应和应对。
未来经济思想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 主流,强调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协调,追求长期 稳定的经济增长。
创新驱动
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重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鼓励创新、创 业,提升国家竞争力。
外国经济思想史笔记

一 、“ 三史”的区别 与联系
经济思想史(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范围最宽,包括成体系和不成体系的观 点、学说和思想
经济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范围窄,仅包括对经济现象分析的历史 经济学说史(History of Economic Doctrines)——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它形成理论体系,
托马斯·史密斯 Thomas Smith—— 《对近来我国同胞常有一些抱怨的简单考察》
马林斯 Gerard de Malynes—— 《论英国公共福利衰败的祸根》
3
托马斯·曼 Thomas Mun——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强调商人和商业活动的重要性 提出“stock”的概念,用以代表实际的商业资本 主张国家取消禁止货币出口的法令,以扩大对外贸易 强调贸易顺差 实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的国家政策
关于利息:认为利息率的高低在利润的限度内取决于借贷货币的供求状况 高利息的原因:(1)借贷需求大;(2)满足该需求的财富少;(3)经营利润高。
8
2.2.4 为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做出贡献的其他经济学家
范德林特 Jacob Vanderlint
《货币万能》:“世界贸易”的基础;最先提出利润是资本主义经营的唯一目的。 系统性不强,关注问题较狭窄,在斯密《国富论》出版前很少得到关注;后来经济史学
9
学术地位与影响 英国重商主义最后的代表,也是探讨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英国人; 其著作(见上面绿色标出)是第一本以“政治经济学”为书名的英文著作; 马克思曾称他为“建立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 对英国古典价值理论最大贡献是劳动二重性,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最早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利润问题,并将利润分为绝对利润与自然利润。
外国经济思想史-ja1-精选文档

1.2 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经济、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色诺芬(Xenophon,前440—前355)是古代希腊哲 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强调,经济(家 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优秀的 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
亚里士多德比色诺芬前进一步,明确地规定了经
第1章 西欧奴Βιβλιοθήκη 制社会的经济思想1.1 《圣经》的经济思想 1.2 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1.1 《圣经》的经济思想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出现在 罗马的奴隶制社会,它是受古罗马压迫、 剥削的奴隶和自由贫民的宗教,是“奴隶 和解放的农奴,穷人和无权利人,被罗马 人征服或被他们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史》)
公元117年的古罗马帝国疆域图
古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复原图
《圣经》简介
《圣经》(1611年初版扉页)
《圣经》现代版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由《旧约》和《新约》
两部分组成。《旧约》全书所记时间约为公元 前2500—前1500年。《新约》全书所记时间 从耶稣诞生至公元2世纪。
重视农业
《圣经》反映了以农业为根本的思想,这
柏拉图式的共产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为私有财产的辩护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 前322)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 公元前335年返回雅典,创立逍遥 学派。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 《政治论》和《伦理学》中。 阿拉伯人描绘的《亚里土多德授课图》(公元8~11世纪) ↑
柏拉图反对私有制,希望一个共产社会。与柏拉
图不同,亚里斯多德支持私有制。
可以从《旧约》的谚语卷中看出。有格 言说:“贸易之利虽大,可以失之于俄顷之 间,故不应对买田之事有疑惑。” 又有格 言说:“惟耕田之人所获为多。”
外国经济思想史精选课件

❖ M=M0+mY
(10-8)
❖ 其中政府支出和出口分别都被假设为独立于收入;
2024年3月4日星期一
16
❖ 进口中一部分是独立于收入的进口(M0),另一部分则 与收入有关,边际进口倾向为m。将4-8式全部代入10-1 式中,得:
❖ Y s b1 m t za b0 T I0 G 0 X 0 M 0 (10-9)
资
I2
B2
I1
B1
O
I1 I2
利 率 投资需求曲线
投资
储 蓄
S2
I=S
S1
O
利 率
(c) C1
储蓄曲线 C2
Y1
Y2 收入
i1 i2
A1 A2
O
I1 I2
(a)
投资
❖ 图10.1
2024年3月4日星期一
7
i1
D1
D2 IS曲线
i2
O
Y1
Y2 收入
(d)
交
(b)
易
需
求
Lt2
B2
Lt1
B1
45。 M
O
❖ 其中,s为边际储蓄倾向,即1-b。
1
❖ 10-9式中的分数 sbtmz 是一个复合乘数,其中s、t、m 越大,该乘数越小。因为储蓄、税收和进口都被当作是 国民收入的漏出;相反,边际投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越大,乘数越大。
❖ 这就是凯恩斯学派的总需求模型的基本框架。
❖ (四)凯恩斯十字
❖ 上述模型含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2024年3月4日星期一
3
❖ 言和图表。 ❖ (二)希克斯 ❖Sir John R. Hicks, 1904-1989 ❖ 与汉森不同,希克斯爵士很难归为
外国经济思想史复习笔记

名词解释1.重农主义: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统的经济思想体系,其主题和宗旨是尊重重视农业,提出了自然秩序、纯产品理论、社会阶级结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哥等。
重农主义是经济学说史的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流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证明,马克思称其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2.比较成本:比较成本理论是19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之上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各国不应单纯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还应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双方均能获利。
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揭示了相对优势原理,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需要,受到资产阶级的欢迎,但没有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存在不足.3.斯密教条:斯密生活在18世纪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度的时期.斯密认为每个商品的构成及其合起来的整个社会生产的一切商品价值都由三部分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可以还原为商品价值等于(v+m),结果丢掉了不变资本(C)的部分,从而混同了商品的全部价值c+v+m和新创造的价值v+m.堵塞了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分析的道路,他的见解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马克思称之为“私密教条”。
4.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是19世纪初法国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时期,由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让·萨伊提出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在生产销售问题上,萨伊否定资本主义存在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并断言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商品销售就是商品交换的过程,一种商品的出售就是对另一种商品的购买,货币只是媒介,它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最后相等。
”萨伊定律”具有明显的庸俗性,满足了为当时资产阶级辩护的需要,但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
5.三位一体公式:法国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需要为资产阶级进行辩护的理论萨伊理论应运而生。
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萨伊认为,生产三要素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各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根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来取得各自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地主得到地租,这样本来由劳动创造的三种收入被说成是有各自独立的源泉,从而掩饰了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工人的剥削和社会各阶级间的对立,马克思严加批判萨伊的分配理论,把它讽刺的称为“三位一体公式”。
外国经济思想史-ja12-PPT文档资料

12.2 先驱者: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 hList,1789—1846)是著名经济学 家、贸易保护主义者和历史学派先驱。 代表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841)。
1.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旨在说明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的 必要性。李斯特认为,当时的德国正向农工商业时 期过渡,国家工业相对于英国发达的工业体系来说 还很弱小,必须依靠关税保护制度来扶植农工商业 的发展,通过“工业关税教育”提高德国的工业生 产力。当德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建立之后,它也要参 与全球自由竞争,使自己达到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 高度繁荣的农工商业时期。
在19 世纪中叶以后,德国逐渐走向统一。1871年,一个由容克地主和资产阶 级相联合的统一政权──德意志帝国──建立以起来。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 迅猛发展。
历史学派可以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历史学派发 生于19世纪40至70 年代,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 历史/归纳方法;(2)利益倾向性。 新历史学派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与 旧历史学派相比,它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新历史学派不再象旧历史学派那样,全然否定 经济规律的存在; (2)提出“历史统计方法”; (3)新历史学派特别强调心理、道德和法律的等意 识形态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解释各种 社会经济现象,提出经济观点; (4)新历史学派不仅与古典经济学相对立,还攻击 马克思主义学说。它极力推崇国家的超阶级性。
第12章 历史学派
12.1 12.2 12.3 12.4 历史学派的产生及学说特点 先驱者:李斯特 旧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
12.1 历史学派的产生及学说特点
思想萌芽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历了多次历史的变化,变化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和文化传统。
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思想,经济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外国经济思想也对中国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外国经济思想的丰富多样的变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外国经济思想也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开始,外国经济思想就为中国经济思想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在某些方面丰富了中国的经济思想。
例如,欧洲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于18世纪,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法国经济学家里昂什罗普(Lionel Robbe-Grillet)。
他们提出了著名的“放任自流”理论,认为市场自身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政府干预是不必要的,应该尊重市场的决定。
此外,在这一时期,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也开始了,把西方经济学理论推广到中国当中,对中国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20世纪初竞争经济学的发展,外国经济思想进一步扩大了
它的范围和影响,学者们开始关注企业成本构成以及企业价值创造,企业价值链研究也由此得到发展。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即社会性质的经济发展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的“皇帝新衣”思想也是由外国经济思想渗透而来的,他认为,政府有责任保护民众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让市场自由发展。
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外国经济思想又迎来了新的发展,
人们开始重视社会和文化因素,认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开始提出,应该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通过结合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健康的经济发展。
总之,外国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经济思想,而且也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繁荣。
外国经济思想从古典经济学派、竞争经济学到文化经济学,不断融合,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