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思想史知识讲解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点总结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点总结外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外国经济理论和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不同经济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古代奴隶制时代到现代市场经济时代的关键思想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外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考点。
1. 古代奴隶制时代经济思想在古代奴隶制时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城邦国家的经济组织和农奴制度的辩证分析上。
例如,亚里士多德强调经济活动应当为公民利益服务,而斯多拉提认为经济自由竞争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还对财富的积累和分配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亚历山大·亨伯格和柏拉图都对财富积累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2. 中世纪封建社会经济思想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经济思想主要关注农奴制度和土地所有权等问题。
重要的经济思想家如托马斯·阿奎纳斯认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注重耕地的利用和维护。
同时,教会的教义也对经济思想产生了影响,例如,圣托马斯·阿奎纳斯和约翰·卡尔文都强调工作是个人道德的一部分,有助于个人的灵魂救赎。
3. 18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想18世纪是重商主义思想盛行的时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富强取决于贸易和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和实体经济发展来增加国家财富。
该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包括孟德斯鸠和戈塞努。
4.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8至19世纪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该学派主张市场自由竞争有助于经济效率和个人自由。
亚当·斯密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许多经济理论,如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也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经济计划,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公正分配。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西方经济思想史

、重农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统的经济思想体系。
这个学说体系因重视农业、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并把这种作用强调到过分的地步而得名。
“重农主义”含有自然支配、自然力量之意,引申其义,就是主张遵从自然法则,便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法国的重商主义靠牺牲农民和农业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使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并处于极度衰落的境地。
农村经济的衰败,反过来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当国家财政陷于严重困难之时,法国政府却继续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然而由重商主义者约翰〃罗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却使法国经济濒临崩溃。
严峻的社会现实,要求一种新的理论。
重农主义便是在激烈批判重商主义,并与之彻底决裂中产生的,所以,它与重商主义便构成对立的两极:与重商主义重视和只强调商品的货币形态相反,重农主义重视和只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形态;与重商主义只强调贸易是财富的源泉相反,重农主义只强调农业和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与重商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相反,重农主义主张自由放任。
重农主义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派。
它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和宗旨,即尊重农业。
对农业为什么要尊重以及如何尊重等问题构成这个学派井然有序的思想体系。
1.简述布阿吉尔贝尔重视农业的思想。
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17世纪思想家,重农学派的先驱。
他认为:(1)农业是其它产业部门得以形成的出发点,随着农业的发展,才产生其他部门的收入。
(2)农业的繁荣是社会其他部门存在和繁荣的基础。
(3)一切财富源于土地的耕种。
他呼吁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税负,提高谷价。
2.简述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的动机和中心意图。
巴师夏是19世纪30~40年代法国最有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经济和谐论”。
(1)他的动机是从正面阐述自然和谐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反驳对资本主义的各种指责。
(2)中心意图,论证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一定能达到自然和谐境界。
(3)中心思想:在私有财产制度不受侵犯及经济自由主义的条件下,各经济主体之间,各阶级之间是利益一致的、协调的。
《外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外国经济思想史所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当今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 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避免重蹈覆辙,更好地应对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外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
古代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涉及对财富的追求和对国家经济的治理,如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与宗教和封建制度相关,如经院哲学的经 济思想。
古希腊经济思想
总结词:重商主义
详细描述:古希腊经济思想中也有重商主义的倾向,强调国家应该通过控制贸易和货币流通来增加财富。代表人物包括色诺 芬和亚历山大大帝。
古希腊经济思想
总结词
经济自由主义
详细描述
古希腊经济思想中也有经济自由主义 的倾向,认为个人应该自由地追求自 己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受到国家或社 会的限制。代表人物包括伊壁鸠鲁和 斯多葛学派。
详细描述
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宏观经 济的稳定。同时,市场机制应该在微观层面 上发挥作用,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该学 派强调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实现 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新自由主义学派
总结词
新自由主义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经济学派别,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加强市场机 制的作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效率。
3
技术变革加速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模 式带来了巨大冲击,需要适应和应对。
未来经济思想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 主流,强调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协调,追求长期 稳定的经济增长。
创新驱动
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重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鼓励创新、创 业,提升国家竞争力。
马歇尔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知识介绍

马歇尔经济学强调微观经济基础的重要性,认为个体经济行为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这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是,政府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反应。
提倡自由竞争
马歇尔经济学提倡自由竞争,认为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是,政府应创造 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和竞争。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启示
马歇尔经济学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均衡分析方法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支撑。
04
CHAPTER
马歇尔经济学的局限性与批 评
马歇尔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批评
未能预测到经济大萧条
马歇尔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未能准确预测, 使得人们对该学说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3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比,马歇尔的经济思想更 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强调了市场经济和 私有制的优越性。
02
CHAPTER
西方经济思想史概述
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古代经济思想
中世纪经济思想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强调了经 济生活中的自然秩序和公平交换。
以宗教为中心,强调了财富的积累和劳动 分工的重要性。
关注现实问题
加强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将 马歇尔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结合,以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05
CHAPTER
结论:马歇尔经济学与现代 经济的联系
马歇尔经济学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强调市场供需平衡
马歇尔经济学认为市场供需平衡是经济稳定的基础,这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是,政府应尊重市场机制,避免过度干预, 保持供需平衡。
马歇尔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 知识介绍
目录
CONTENTS
西方经济学说史讲义重点

西方经济学说史讲义重点西方经济学说史导言一、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研究系统的经济思想,范围小于经济思想史(1从地域上,这里的经济学指流行于西欧、北美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国家和地区;(2从时间上,主要指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来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3从内容上,主要指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2、任务(1揭示资产阶级经济学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2研究和吸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1、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进程以及阶级矛盾的尖锐程度来划分(1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的重商主义阶段早期:约翰·海尔斯(英威廉·斯塔福德(英孟克列钦(法1621年提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晚期:托马斯·孟(英柯尔培尔(法(2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发展和完成时期英国:威廉·配第(产生1662《赋税论》亚当·斯密(发展1776《国富论》1759《道德情操论》大卫·李嘉图(完成181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法国:布阿吉尔贝尔(产生以魁奈为首的重农学派(发展西斯蒙第(完成1819《政治经济学新原理》(3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产生、发展阶段第一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时期,特点:以“注释”和“通俗化”的方式对古典经济学进行隐蔽的修正。
19世纪20年代之前:将斯密理论庸俗化时期自称斯密信徒的萨伊和马尔萨斯。
19世纪30年代:将李嘉图理论庸俗化时期自称李嘉图忠实门徒的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第二期:(19世纪30-70年代进一步庸俗化时期,即庸俗经济学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占统治地位时期,抛弃了“注释”和“通俗化”方式,正式反对古典经济学。
西尼尔(英巴斯夏(法凯里(美李斯特和罗雪尔(德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第三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是资产阶级经济学随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而更加庸俗化时期。
外国经济思想史-ja1-精选文档

1.2 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经济、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色诺芬(Xenophon,前440—前355)是古代希腊哲 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强调,经济(家 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优秀的 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
亚里士多德比色诺芬前进一步,明确地规定了经
第1章 西欧奴Βιβλιοθήκη 制社会的经济思想1.1 《圣经》的经济思想 1.2 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1.1 《圣经》的经济思想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出现在 罗马的奴隶制社会,它是受古罗马压迫、 剥削的奴隶和自由贫民的宗教,是“奴隶 和解放的农奴,穷人和无权利人,被罗马 人征服或被他们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史》)
公元117年的古罗马帝国疆域图
古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复原图
《圣经》简介
《圣经》(1611年初版扉页)
《圣经》现代版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由《旧约》和《新约》
两部分组成。《旧约》全书所记时间约为公元 前2500—前1500年。《新约》全书所记时间 从耶稣诞生至公元2世纪。
重视农业
《圣经》反映了以农业为根本的思想,这
柏拉图式的共产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为私有财产的辩护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 前322)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 公元前335年返回雅典,创立逍遥 学派。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 《政治论》和《伦理学》中。 阿拉伯人描绘的《亚里土多德授课图》(公元8~11世纪) ↑
柏拉图反对私有制,希望一个共产社会。与柏拉
图不同,亚里斯多德支持私有制。
可以从《旧约》的谚语卷中看出。有格 言说:“贸易之利虽大,可以失之于俄顷之 间,故不应对买田之事有疑惑。” 又有格 言说:“惟耕田之人所获为多。”
第二讲西方经济思想史.pptx

➢ 为了强制农奴从事这种无偿的繁重劳动,封建领 主对农奴拥有行政和司法权力。庄园领主派管家 主持生产,监督农民劳动,并设置庄园法庭,以 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庄园法庭每年召开数次,主 要审理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纠纷,以保护领主的 利益。另外也审理农奴与自由农民之间的一些纠 纷或农民违犯公共利益等案件。一般判决多处以 罚金,而罚金则归领主所有。所以司法权是一项 有利可图的特权。封建主对其领地上的农奴拥有 行政和司法权力,这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一 大特点。
➢ 庄园的农业生产实行三圃耕作制,即把耕地分作 春播地、秋播地和休耕地三部分,轮流耕种。休 耕地和收获后的耕地作为公共牧场,集体使用。 庄园生产者主要是农奴,此外还有自由佃户、雇 工和奴仆等。农奴除耕种自己的份地外,还须无 偿地为领主耕种自营地。农奴大部分时间要为领 主劳动,一般每周3—4天,农忙时增加。农忙时 必须优先完成领主自营地的耕作义务。这就是所 谓的劳役地租。此外,农奴还必须交纳各种捐税, 如人头税。结婚税、死手捐(即财产继承税)、 什一税(向教会交纳的宗教税),农民使用领主 的磨坊、烤面包坊也得交税。租税之外,还须缴 纳各种贡物并服劳役,如献纳家禽、鸡蛋、酒及 其他土特产品,杂役如修桥、筑路、砍柴、运输、 盖房等等。
➢ 2、罗马之后的欧洲 ➢ 476年西罗马灭亡后,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 ➢ 这种封建社会的基础有两个: ➢ 日耳曼人的氏族公社制(分封的基础) ➢ 衰落的罗马奴隶制(农奴制的基础)
➢ 3、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基本特征
➢ 中世纪欧洲的基本特征是封建庄园制经济
➢ 西欧封建庄园 是随着西欧封建制确立而 形成的经济实体。其基本特征是:封建主 用劳役地租剥削农奴,在经济上实行独立 经营和核算,内部能自给自足。它是西欧 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也是农业生产 的基本组织单位。
西方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制度学派:出现于19世纪末,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它以正统经济学的异端面目出现,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正统经济学严加批评,反对主流学派的均衡分析方法,主张采取制度分析或者结构分析的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信息及其发展趋势,宣扬社会改良,主张国家通过法律和经济措施来干预私人经济。
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
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
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斯密教条: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重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不过,纯产品只生产农业生产中,而在其他生产活动中是不存在的.因此,纯产品就是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以外的产品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史是以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本身为对象的,是阐述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历史柯尔贝尔主义:法国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并且鼓励和发展本国的工厂手工业,积极发展航运视野,同时坚决实施保护关税政策、萨伊定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边际革命之“谜” ❖ 1、不是革命的革命; ❖ 2、神秘的1871年; ❖ 3、错综复杂的思想源流; ❖ 4、相互否定的分析方法;
❖ 无论如何,边际主义的遗产在种种争论和反对声中被 有选择地接受下来,边际分析、主观价值论、数学工 具,成为当代主流经济理论的基本分析模式。
❖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古典经济学饱受攻击的原因一方 面是由于方法论,另一方面则是其理论本身。而就理 论本身来说,最重要的是两点:土地没有为价值作贡 献,为何地租参与价值分配(地租是不道德的);劳 动为什么不能得到全部的回报。
❖ 由此可见,古典经济学的阿喀琉斯脚踵正是“劳动价 值论”。
❖ 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我们可以见到有许多学者主张用 效用或者有用性来定义价值,也就是主观价值论,例 如萨伊、劳德戴尔、西尼尔以及一批牛津传统的经济 学家。
❖ 2、《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1838)
❖ 从经济思想史角度来说,古诺最大的贡献在于第一次 把边际原理应用于构建一套精致的生产者理论,但实 际上古诺提出了许多如今看似经济学常识的东西。
❖ 1)供给和需求 ❖ 古诺将需求解释为价格的函数,从而得到了我们现在
见到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有一处不一致):
2020年5月2日星期六
9
❖ 这个游戏的期望值是无限大:
❖ 但是没有人愿意付无限的钱玩这个游戏。
❖ 伯努力用“人进行估价的特殊条件”来回答这个悖论,个人估 价是按照对这种特殊条件的估计而不是数学期望值(道德期望 值)。这其实就是效用理论。同时,“边际效用递减”(一阶 导数大于零,二阶导数小于零):
数量
供给曲线
S
需求曲线
O T
价格
❖ 横轴为数量、纵轴为价格的传统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拉 乌(Karl Heinrich Rau, 1792-1870)开创的。
❖ 2)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
❖ 古诺对生产者的分析和现代理论不同,他是从垄断条 件开始逐步推进到完全竞争市场环境的。他对于垄断 厂商的分析关注的是总成本和收入函数的变化率,也 就是现在我们说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复旦大学2011年春本科选修课程
外国经济思想史
方 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
联系方式:errantking@
上讲提要
❖ 所有“社会主义”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质疑为“资本主义” 辩护的古典经济学。而他们的理论出发点来自于古典经济学 的“基石”:劳动价值论。既然价值由劳动创造,为什么工 人的不能得到劳动全部的报酬?
——Léon Walras, 1874, 页55
2020年5月2日星期六
4
❖ (一)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 自1776年开始,古典经济学经历了不平凡的一百年, 她曾使多少人心驰神往,又引来多少人厉声责骂。在 这百年间,古典经济学经受住了保守主义者的攻击、 浪漫主义者的谩骂、社会主义者的质疑、历史学派的 诘难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冲击。但是,1871年,古典经 济学遭遇了真正的对手。当穆勒离开人世时,他苦心 经营、为之奋斗一生的古典经济学大厦终于也随他而 去。
❖ 但是应用主观价值理论不仅仅只是涉及价值理论的问 题,其意味着整个李嘉图体系的重建,生产、分配和 交换理论都需要进行改写。
❖ 【劳动不是价值源泉,这就是说劳动、资本和土地的 关系不再是李嘉图模式的价值分配体系下那种关系, 三者在财富生产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财富的分配又 如何,都需要重新定义。】
❖ (二)古典经济学重建
❖ 同样,所有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都反对启蒙精神那种对 个人的强调,认为这个社会的“恶”不是来自于人本身,而 是来自于社会制度。
❖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构建于李嘉图经济学之上的。 ❖ 凡勃伦同样批判资本主义,却基于完全不同的立场。 ❖ 韦伯命题的批评者或多或少都犯了历史学派的错误。 ❖ 韦伯命题是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维度的逻辑演绎,而不是历史
❖ 如果我们拒绝接受对古典经济学颠覆性的破坏,那么 我们必须在抛弃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重建古典经济学 体系。
❖ 古典经济学的重建要完成三方面内容:1)边际收益 与边际成本原理(生产者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们已 经认识到边际收益问题,但是只有放到生产理论中, 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分析才能形成,古诺对此作出 了贡献】;2)以边际生产力为基础的分配理论【由J. B. 克拉克完成了基于边际生产力基础上的分配理论】 ;3)边际效用(消费者理论)。
Q
正 s’ 效 用
CB
A
D
负 效s
用
q
S 财富 R
❖ (二)古诺
❖1、Antoine Augustin Cournot, 1801-1877
❖ 法国数学家,毕业于巴黎高师,曾任格勒
诺布尔地方高等专科学校校长(1834),
并于1838年任巴黎总督学。古诺身前以
数学家闻名,然而影响深远的却是他的经济学著作: 《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1838)。晚年古诺 花费十余年时间写出《经济学说概论》(1876),这 本书中他反而取消了数学应用。
❖ 20世纪开始,一个统一于边际原理下的、充满数学符 号的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的经济学体系 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先驱者
❖ (一)伯努力
❖Daniel Bernoulli, 1700-1782
❖ 第一次将微积分和解析几何应用于经济
学(当然,那时还没有认识到所谓经济
学问题)的是瑞士数学家伯努力。
❖ 伯努力的这一贡献源自他解决“圣彼得堡悖论”(St. Petersburg paradox, 1738):掷硬币,若第一次掷出正 面,你就赚1元。若第一次掷出反面,那就要再掷一次 ,若第二次掷的是正面,你便赚2元。若第二次掷出反 面,那就要掷第三次,若第三次掷的是正面,你便赚 2×2元...如此类推,你最多肯付多少钱参加这个游戏?
经验总结。
2020年5月2日星期六
2
第十二讲 主流传统的奠基(一):边际革命的兴起
1
边际革命
2
先驱者
3
杰文斯
4
瓦尔拉斯
2020年5月2日星期六
3
一、边际革命
❖“如果经济学纯粹理论或交换及交换 价值理论,也就是就其本身来考虑的 社会财富理论,是同力学或水力学一 样的一门物理数学科学,那末经济学 家就不应当害怕使用数学的方法和语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