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中图版(2023)生物技术实践第六单元蛋白质和DNA技术 第6章第2节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选修1第6章 蛋白质和DNA技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PCR技术建立在对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完全已知的基础上B. 该技术需要解旋酶和热稳定的DNA聚合酶C. 该技术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要求一对引物的序列是互补的D. 该技术应用体内DNA双链复制原理也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条件【答案】D【解析】2.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体内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C. 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答案】C【解析】A.变性过程是将DNA解旋成为单链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体内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A正确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 B正确C.延伸过程即DNA子链不断形成的过程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AT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C错误D.PCR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故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D 正确故选C3.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A.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B.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C.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D.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PCR技术是人工合成DNA的方法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故选C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 近几年结合PCR及电泳鉴定、DNA测序等技术 c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PCR反应中设置不同的温度是为了使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B. 在琼脂糖凝胶中 cfDNA的迁移速率与cfDNA分子的大小、构象等有关C. 在进行电泳时要预留一个加样孔加入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D. 对cfDNA进行检测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答案】A【解析】解 A.PCR技术中改变温度是为了使DNA进行不同的阶段的形态变化而且采用的是Taq酶 A错误D.cfDNA是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形成的游离DNA 所以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判断其来自正常或异常细胞并进行癌症的筛查 D正确故选 A5.在表达融合蛋白时可以利用融合PCR技术把两个不同的基因片段连接起来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过程使用的引物P2和P3的碱基完全互补配对所以不能放在一个系统中工作B. 融合PCR的第一步是不需要引物的可能是因为两条链重叠的部位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C. 融合PCR的第一步需要加入耐高温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D. 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了64个融合基因则该过程消耗了128个引物【答案】B【解析】解 A.该过程使用的引物P2和P3存在互补配对片段所以不能放在一个系统中工作否则会发生结合而失去作用 A错误B.融合PCR的第一步是不需要引物的可能是因为两条链重叠的部位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 B正确C.融合PCR的第一步需要加入耐高温DNA聚合酶不需要DNA连接酶 C错误D.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了64个融合基因则该过程消耗了256个引物 D错误故选 B6.在表达融合蛋白时可以利用融合PCR技术把两个不同的基因片段连接起来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过程使用的引物P2和P3的碱基完全互补配对所以不能放在一个系统中工作B. 融合PCR的第一步需要加入耐高温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C. 融合PCR的第一步是不需要引物的可能是因为两条链重叠的部位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D. 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了64个融合基因则该过程消耗了128个引物【答案】C【解析】解 A.该过程使用的引物P2和P3存在互补配对片段所以不能放在一个系统中工作否则会发生结合而失去作用 A错误B.融合PCR的第一步需要加入耐高温DNA聚合酶不需要DNA连接酶 B错误C.融合PCR的第一步是不需要引物的可能是因为两条链重叠的部位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 C正确D.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了64个融合基因则该过程消耗了256个引物 D错误故选 C7.以下为形成cDNA(图中的单链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图示过程中的③是复性④是变性⑤是延伸阶段B. 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C. 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D. 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答案】D【解析】解A.③④⑤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其中③是变性、④是复性、⑤是延伸阶段 A错误B.①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B错误C.图中②⑤过程为DNA复制这两个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其中⑤过程进行的温度是70~75℃因此催化该过程的DNA聚合酶能酶耐高温但催化②过程的酶不耐D.④为复性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互补DNA链结合 D正确故选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B. 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石油分馏、煤的干馏均为物理变化D. 提纯鸡蛋白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经洗涤即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解 A.葡萄糖不能水解而纤维素、蔗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A错误B.液态油含不饱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固态脂肪不能 B错误C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而石油分馏为物理变化 C错误D.浓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沉淀将所得沉淀滤出经洗涤即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 D正确故选 D.9.图表示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部分过程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从理论上推测第二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占3/4B. 在第二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C. 引物之间或引物自身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不能扩增目的基因D. 耐热的DNA聚合酶总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3’端【答案】B【解析】解 A、基因扩增中引物通常是一小段DNA或RNA片段从理论上推测第二轮中含引物A的比例为3/4 第三轮中占7/8 A正确B、由于题图中的引物A和引物B均不在该片段的端点因此第一轮循环后得到的两DNA片段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都不等长通过绘图可推知第二轮中亦不会出现等长的引物所以在第二轮循环产物中不会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B错误C 、引物A和引物B必须与目的基因配对如果引物之间或引物自身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不能扩增目的基因 C正确D、由于复制过程子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所以耐热的DNA聚合酶总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3’端 D正确.故选B.质和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样品中蛋白质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h 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B. 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C. 若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 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存在于沉淀中D. 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答案】A【解析】解 A.透析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能透过半透膜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不能透过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一定保留在袋内 A正确B.凝胶色谱柱分离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路程长、移动慢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其会进入凝胶内部移动速度慢 B错误C.离心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先沉淀若分子戊沉淀则分子乙、分子丁、分子丙均已沉淀分子甲不一定沉淀 C错误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时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甲和丙之间分子量相差最大其电泳带相距最远 D错误故选 A11.根据某基因上游和下游的碱基序列设计合成了用于该基因PCR的两段引物(单链DNA)引物与该基因的变性DNA(单链DNA)结合为双链DNA的过程称为复性下图是两引物的 T_m(引物熔解温度即 50\%的引物与其互补序列形成双链DNA分子时的温度)测定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常引物1和引物2不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关系B. 两引物分别是子链延伸的起点并可以反复利用C. 若两引物的脱氧核苷酸数相同推测引物2的GC含量较高D. 复性所需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等因素【答案】B【解析】解 A.通常引物1和引物2不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关系以免二者结合 A正确B.两引物参与子链不能反复利用 B错误C.若两引物的脱氧核苷酸数相同引物2的熔解温度较高推测GC含量较高 C正确D.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复性所需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等因素 D正确故选 B12.下列属于PCR技术的条件的是()①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②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③脱氧核苷酸④核糖核苷酸⑤DNA连接酶⑥热稳定的DNA聚合酶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 ①②③⑤B. ①②③⑥C. ①②③⑤⑦D. ①②④⑤⑦【答案】B【解析】PCR需要一对引物即一对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①正确PCR需要模板即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②正确PCR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③正确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而PCR合成的是DNA ④错误采用PCR技术合成DNA时不需要DNA连接酶但需要热稳定的DNA聚合酶⑤错误⑥正确体外合成DNA时不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⑦错误因此 B项正确 A、C、D项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PCR引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引物是PCR过程中与模板DNA部分序列互补并能引导模板DNA的互补链合成的核苷酸序列B. 引物常根据需要扩增的目标DNA的碱基序列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C. PCR过程中需要一种引物或两种引物D: 引物的3端具有游离的—OH【答案】C【解析】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链因此引物是PCR过程中与模板DNA部分序列互补并能引导模板DNA的互补链合成的核苷酸序列 A项正确PCR扩增的DNA片段取决于两种引物的结合位点因此所用的引物通常是根据需要扩增的目标DNA的碱基序列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 B项正确 C项不正确引物的3'端具有游离的—OH D项正确故选C14.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该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 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更高【答案】C【解析】A.95℃下使模板DNA变性是使DNA分子两条链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从而解链解旋酶的作用部位就是氢键 A正确B.引物是单链的DNA片段因此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B正确C.PCR技术实际上就是DNA的复制因此用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C错误D.细胞内DNA复制是生物体内完成的因此最适温度就是生物体的体温而PCR技术的温度是不断循环变化的总体来说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D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A. 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B. 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 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 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答案】C【解析】解 A.红细胞洗涤步骤中应加入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 A错误B.血红蛋白释放时应加入蒸馏水而不是生理盐水 B错误C.分离血红蛋白的操作为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取第三层 C正确D.透析时缓冲液pH应为7.0而不是4.0 D错误故选 C16.通常用哺乳动物的血液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实验时向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B.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避免细胞粘连在一起C. 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血红蛋白D. 分离后血红蛋白还要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答案】B【解析】解 A、实验时向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A正确B、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以去除细胞表面杂蛋白 B错误C 、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血红蛋白 C正确D、分离后血红蛋白还要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________,分离后的油层还需加入________吸水放置过夜过滤17.(2)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17.(3)胡萝卜素根据________分为三类预想胡萝卜素的萃取效果好应选择具有______________有机溶剂如石油醚17.(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步骤依次为________ 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________电泳,其中加入的SDS后使得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________【答案】(1)\ NaCl_2, 无水\ Na_2SO_4【解析】解(1)要想得到较为纯净的玫瑰油应该加入 NaCl_2 增加盐的浓度使得蒸馏后得到的玫瑰油与水分开再加入无水 Na_2SO_4吸收水分静置约12h 过滤得到的液体即为玫瑰油【答案】(2)薄荷油和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解析】(2)薄荷油的化学性质与玫瑰油的相似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答案】(3)双键的数目, 较高沸点的水不溶性【解析】(3)胡萝卜素根据碳碳双键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分为α、β、γ三类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可采用萃取方法进行提取提取时加热可增加胡萝卜素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因此应选择沸点较高、不与水混溶、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答案】(4)样品分离-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分子大小【解析】(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步骤依次为样品分离-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 SDS能使蛋白质完全变性 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 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因此该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18.(1)研究人员在取样后可将样品用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筛选得到所需菌种18.(2)欲从细菌中分离得到耐高温蛋白质一般需进行________、粗分离、纯化和________ 进行蛋白质溶液粗分离时需用________法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18.(3)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时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可在凝胶中加入________来保证蛋白质分子迁移只受单一因素影响18.(4)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和凝胶电泳法鉴定蛋白质时迁移率都取决于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大小两种方法中迁移率最快的分别是相对分子量________的蛋白质【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高温【解析】解(1)研究人员尝试从细菌中分离得到耐高温的蛋白质在取样后可将样品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高温条件下培养筛选得到所需菌种【答案】(2)样品处理, 纯度鉴定, 透析【解析】(2)欲从细菌中分离得到耐高温蛋白质一般需进行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蛋白质溶液粗分离时需进行透析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答案】(3)SDS【解析】(3)利用电泳法对不同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时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都会影响分子的迁移速度可在凝胶中加入SDS来保证影响因素的单一性【答案】(4)最大和最小【解析】(4)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迁移速度最快的是相对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凝胶电泳法鉴定蛋白质时迁移速度最快的是相对分子量最小的蛋白质19.(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19.(2)甲装置用于________ 原理是________.19.(3)乙装置中 C溶液是________.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__.19.(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19.(5)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其中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________、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纯度鉴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答案】4【解析】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即含有四条肽链所以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答案】透析, 透析袋是半透膜制作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解析】甲装置用于透析原理是透析袋是半透膜制作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答案】磷酸缓冲溶液, 凝胶色谱法【解析】乙装置中C溶液是磷酸缓冲溶液.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凝胶色谱法.【答案】红色的蛋白质【解析】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答案】血红蛋白的释放, SDS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解析】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其中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纯度鉴定常采用的方法是SDS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20.(1)破碎细胞壁的果胶会造成原料液浑浊所以在“酶解处理”环节需加入适量的果胶酶包括________等为提高果胶酶的重复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可采用________法将果胶酶进行固定化一般不采用包埋法的理由是________20.(2)工业生产中若要分离出不同的果胶酶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该方法是利用了各种酶分子________的差异与分离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比分离这些酶分子的困难之处表现在________20.(3)工艺中“发酵”环节所用菌种为________ 苹果汁为其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等20.(4)将“调配”好的酒样置于87℃保温30min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 体积小的酶分子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解析】解(1)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酶固定化比较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答案】(2)相对分子质量, 酶分子没有颜色分离时无法直观判断收集洗脱液的准确时间【解析】(2)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不同的果胶酶该方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由于果胶酶没有颜色分离时无法直观判断什么时候收集洗脱液只能全部收集然后通过后期检测再进一步确定目标蛋白存在于那个收集管中【答案】(3)酵母菌,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答案】(4)杀死微生物利用产品保存延长保质期保证品质【解析】(4)将“调配”好的酒样置于87"C保温30min的目的是杀死微生物利于产品保存延长成品的保质期保证产品品质21.(1)图甲中小分子b是指________ ②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是________21.(2)图乙中表示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在曲线Ⅱ中 ED段呈上升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 曲线Ⅰ中的BC段中效应 T 细胞作用于________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21.(3)如果 HIV 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 U=21% C=24% G=30% 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 DNA 含碱基 A 的比例为________21.(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与 HIV 相同但其所寄生的细胞与 HIV 不同(主要是下图丙中的c细胞)其寄生和破坏的细胞是神经元患者c细胞受破坏后相关下肢会无反应原因是________【答案】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小分子b为核糖核苷酸过程②所需的酶主要为RNA合成酶【答案】Ⅰ,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 靶细胞【解析】图乙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 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随着HIV 浓度上升更多T细胞被破坏数量减少故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Ⅰ曲线Ⅱ中ED段上升状态的原因是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直接作用于靶细胞【答案】23%【解析】由RNA 中含碱基 U=21% C=24% G=30% 可知A=25% 通过逆转录形成的DNA链中其中一条链T_1=25% A_1=21% 另一条链中A_2=25% 故双链DNA中含碱基A的比例为A=(25%+21%)÷2=23%【答案】反射弧结构受破坏兴奋不能传导到效应器【解析】c细胞为传出神经元 c细胞受破坏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元受破坏兴奋不能传导到效应器使相关下肢无反应试卷第11页,总11页。
高二生物中图版选修一课件:第六章 蛋白质和DNA技术 本章整合

等电点 沉淀法
溶度
低温有 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剂 沉淀法
小,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各种蛋白质的 等电点不同,可调节溶液 pH 达到某蛋白质的等 电点;此法一般与盐析法结合使用
在含有蛋白质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于水 的有机溶剂,可使多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 淀析出,此法分离率比盐析高,但蛋白质易变性, 应在低温下进行
实验 解决了 DNA 研究中材 为蛋白质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原
意义 料不足的问题
材料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蛋白质分离方法的归纳
蛋白质的分离应根据不同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性质 分离方法 特点
溶度
蛋白质的 盐析
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溶液浓度,可 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 pH 和蛋白质浓度 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PCR 技术与分离蛋白质的比较
PCR 技术
分离蛋白质
实验 利用 DNA 热变性原理 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不同或
原理 体外扩增 DNA
带电性质差异来分离蛋白质
实验 高温变性→低温复性 点样→电泳→染色→脱色→制干
过程 →中温延伸
胶板
实验 结果
获得大量 DNA
相对分子质量或带电性质不同的 蛋白质得以分离
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 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此法又称分子筛层 析,比“网眼”大的不能进入网格,小的进 入内部
专题一 专题二
所 带
电泳
电
荷 离子交
换层析
凝胶过 滤色谱法
色 离子交换 谱 色谱法
亲和 色谱法
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 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方向移动的现象;具 有简单、快速、分离清晰、灵敏度高、样 品用量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根据物质的酸碱度、极性及分子大小的不 同进行分离的层析技术
高中生物第六章蛋白质和DNA技术章末复习提升课中图版选修1(new)

章末复习提升课(六)蛋白质和DNA技术错误!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优点1.聚丙烯酰胺没有或很少带有离子的侧基,因而其凝胶电泳作用比较小,不易和样品相互作用.2.可以根据需分离物质的分子大小,选择合适的凝胶成分,使之既有适宜的空隙度,又有比较好的机械性能.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聚丙烯酰胺对热稳定.凝胶无色透明,易观察,可用检测仪直接测定。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 PCR由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1.高温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5 ℃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旋,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循环作准备。
2.低温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 ℃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3.中温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个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问题探讨 提示:此节“问题探讨”以基因工程菌的实例,引导学生 思考基因工程的原理。为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 前 面 学 过 的 遗 传 学 知 识 , 如 不 同 生 物 的 DNA 在 结 构 上 的 统 一 性,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等。 (二)练习 基础题 1.基因工程的操作通常包括以下4步:(1)获得目的基因 (外源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3) 将 重 组 DNA 分 子 导 入 受 体 细 胞 ; (4) 目 的 基 因 的 检 测 与 鉴 定。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基因工程的应用
实例
意义
作物育 抗棉铃虫的 种方面 __转__基__因__抗__虫__棉__
药物研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 制方面 _胰__岛__素___
减少了_农__药__的__用__量___,降低 了生产成本,减少了 __农__药__对__环__境__的__污__染
高效率地生产高___质__量___、 低___成__本___的药品
环境保 利用转基因细菌
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分解
护方面 _降__解__有__毒__有__害__化__合_ 物 泄漏石油,处理工业废水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两种观点: ①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__严__格__控__制___; ②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 ____大__范__围__推__广__________。 (2)我国的态度:十分重视转基因生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性 问题。
b.在下图中标出剪切位点:
(2)基因的“针线” ①名称:___D_N_A_连__接__酶__________。 ②作用:连接___脱__氧__核__糖_____和___磷__酸___之间的缺口。 (3)基因的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___受__体__细__胞_____。 ②种类:____质__粒______、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③质粒 a.分布:__细__菌____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 b.特点:能够___自__主__复__制_____。 c.本质:环_状__D_N_A_分__子__________。 3.基因工程的步骤:提__取__目__的__基__因__→目的基因与__运__载__体_ 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__受__体__细__胞___→目的基因的检__测__与__鉴__定_。
高中生物 第6章 DNA和蛋白质技术综合检测 中图版选修1

2013年高中生物第6章 DNA和蛋白质技术综合检测中图版选修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中含有游离的氨基,是碱性电解质B.蛋白质中含有游离的羧基,是酸性电解质C.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解析:选D。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既有游离的氨基,也有游离的羧基,为两性电解质。
在电泳过程中,因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所以蛋白质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
2.在提取和分离血清蛋白的过程中,要进行点样,关于点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用新制血清5 μL点样B.只用质量浓度为0.4 g/mL的蔗糖溶液点样C.只用质量分数为0.1%的溴酚蓝指示剂点样D.用等体积的新制血清、质量浓度为0.4 g/mL的蔗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1%的溴酚蓝指示剂混合液点样答案:D3.下列带电颗粒中泳动速度最快的是( )A.直径大、球形、净电荷多B.直径小、球形、净电荷多C.直径大、方形、净电荷少D.直径小、方形、净电荷多解析:选B。
一般来说,带电颗粒直径越小,越接近于球形,所带净电荷越多,则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4.在利用凝胶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时,一定要加入缓冲溶液,其作用主要是( )A.使酶的活性最高B.使蛋白质的活性最高C.保持蛋白质所带的原有电荷D.使蛋白质带上电荷解析:选C。
蛋白质具有两性,在一定pH下,蛋白质分子的某些基团会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
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因此,加缓冲溶液的目的是维持蛋白质所带的电荷不发生改变而不是使蛋白质带上电荷。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6单元 第2课时 DNA的结构与复制

第2课时DNA的结构与复制课标要求 1.概述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2.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考点一DNA分子的结构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构建过程2.DNA的结构3.DNA结构特点多样性若DNA含有n个碱基对,则其可能有4n种碱基排列顺序特异性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稳定性两条主链上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碱基配对方式不变等源于必修2 P50图3-8: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端,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的,另一条单链是从3′-端到5′-端的。
归纳总结DNA双螺旋结构的热考点4.DNA 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设DNA 一条链为1链,互补链为2链。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 1=T 2,A 2=T 1,G 1=C 2,G 2=C 1。
(1)A 1+A 2=T 1+T 2;G 1+G 2=C 1+C 2。
即:双链中A =T ,G =C ,A +G =T +C =A +C =T +G =12(A +G +T +C)。
规律一:双链DNA 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为碱基总数的一半。
(2)A 1+T 1=A 2+T 2;G 1+C 1=G 2+C 2。
A 1+T 1N 1=A 2+T 2N 2=A +T N (N 为相应的碱基总数),C 1+G 1N 1=C 2+G 2N 2=C +GN。
规律二: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 分子中都相等,简记为“补则等”。
(3)A 1+C 1T 1+G 1与A 2+C 2T 2+G 2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规律三: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简记为“不补则倒”。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2节 自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3.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生命观念——结合实例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科学思维——比较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文尔的自然选择学说,深刻理解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社会责任——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祖先。
知识点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2.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3.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知识点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作化石。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3)不同种真核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有差异,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
(√)(4)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属于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5)达尔文完全否定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强调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6)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
(×)教材P102“图6-3”拓展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相比,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而且排列顺序也基本一致,这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可能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2)这四种前(上)肢内部结构模式非常一致,但功能迥异,在形态上差别也很大,这说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材P106“思考·讨论”拓展2.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提示极地狐狸耳朵短而圆,有利于减少散热,非洲沙狐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增加散热。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选修1第6章 蛋白质和DNA技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 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 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D.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离心管的第三层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答案】C【解析】解 A.洗涤红细胞时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加入的是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B正确C.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比杂蛋白大质量越大的通过凝胶色谱柱的速度越快 C错误D.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离心管的第三层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正确故选 C2.PCR技术作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B. 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C. PCR技术中的变性是指DNA聚合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 利用PCR技术扩增形成的目的基因中一定没有启动子【答案】A【解析】解 A.只要设计出目的基因的引物接下来即可自动进行而不必知道其全部序列A正确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变性、复性、延伸而不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B错误C.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C错误D.利用PCR技术扩增形成的目的基因中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可能含有启动子 D错误故选 A3.实验室常用PCR技术对DNA进行体外扩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95℃时DNA的磷酸二酯键断开B. 引物与模板结合后向引物的3′端延伸C. 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延伸→复性D. 需要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答案】B【解析】A、95℃时DNA的氢键断开磷酸二酯键没有断裂 A错误B、引物与模板结合后向引物的3′端延伸 B正确C、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延伸 C错误D、PCR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解旋酶 D错误4.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 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 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行程大D. 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答案】C【解析】解 A、洗涤红细胞时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加入的是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A 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B 正确C 、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比杂蛋白大质量越大的通过凝胶色谱柱的速度越快 C错误D、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如果操作都正确 D正确故选 C.5.PCR技术中 DNA变性所需的温度为()A. 90~95℃B. 70~75℃C. 55~60℃D. 35~40℃【答案】A【解析】解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三十多次下述循环 95℃下变性(使模板DNA解旋)→55℃下复性(引物与DNA 模板链结合)→72℃下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故选 A6.下列关于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PCR技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使核糖核苷酸序列呈指数方式增加B. 扩增目的基因前需要设计可与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互补的两种双链引物C. 基因的扩增依赖于模板、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和原料等物质D. 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使基因的磷酸二酯键断裂【答案】C【解析】A、PCR技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使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呈指数方式增加 A错误B、扩增目的基因前需要设计可与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互补的两种单链DNA片段做引物 B错误C、基因的扩增依赖于模板、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和原料等物质 C正确D、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使基因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开使DNA得双链打开没有破坏磷酸二酯键断裂 D错误7.引物长度通常为20\sim 30个核苷酸的一段()A. DNAB. RNAC. DNA或RNAD. 双链DNA【答案】C【解析】解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 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存在于自然中生物的DNA复制(RNA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人工合成的引物(通常为DNA引物).故选 C.8.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B. 血红蛋白之所以能携带氧气与它独特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C. 用生理盐水透析血红蛋白溶液以保持血红蛋白的活性D.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答案】C【解析】解解 A.用0.9%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A正确B.结构决定功能血红蛋白之所以能携带氧气与它独特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B正确C.将盛有血红蛋白溶液的透析袋放入一定浓度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 C错误D.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D正确故选 C9.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PCR反应体系中需要添加解旋酶以获得单链模板B. PCR体系中一定要添加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C. 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时也可用PCR方法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D. 在设计两种引物时需要让引物和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互补【答案】C【解析】A、PCR技术中通过高温来使DNA解旋不需要解旋酶 A错误B、PCR体系中需要加入一种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而不是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 B错误C、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时也可用PCR方法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 C正确D、在设计两种引物时不能让引物和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互补否则引物之间会相互结合 D错误10.有关PCR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设计的引物要有两种B. 设置循环变化的温度并由ATP为反应供能C. 将不断消耗引物和原料D. 原理是DNA双链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B【解析】解 A、PCR中需要一对引物因此设计的引物要有两种 A正确B、PCR扩增不需要ATP供能 B错误C 、PCR扩增过程中会不断消耗引物和原料 C正确D、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正确.故选 B.11.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的处理分析正确的是()A.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除去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B. 洗涤时离心速度过慢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C. 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为0.1%的NaCl溶液D. 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答案】D【解析】1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B.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低速短时间离心C. 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就可D. 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答案】D【解析】解 A.分离红细胞时采用的离心方法是低速短时间离心 A错误B.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高速长时间时间离心(转速2000r/min 离心10分钟) B错误C.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要加入甲苯以溶解磷脂促进血红蛋白释放 C错误D.透析时所用的透析液是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时间是12h D正确故选 D13.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在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进行DNA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生物DNA上Ori多于染色体的数目B. 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磷酸二酯键的作用C. DNA子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氢键形成D. 每个细胞周期Ori处可起始多次以保证子代DNA快速合成【答案】A【解析】解 A.因DNA是多起点复制且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 因此Ori多于染色体数目 A正确B.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氢键的作用 B错误C.DNA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C错误D.每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 Ori处只起始一次 D错误故选 A14.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杂蛋白B. 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 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D. 这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答案】D【解析】A.对红细胞洗涤时应该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故A项错误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故B项错误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溶解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故C项错误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pH相对稳定防止和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故选D15.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B. 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C. 1个DNA片段经过5次循环会得到32个相同的DNA片段D. 1个DNA片段作为模板经过2次循环含引物Ⅰ的DNA单链占总链的比值为1/4 【答案】C【解析】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与它互补的子链应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与引物Ⅱ结合延伸DNA子链 A、B错误经过5次循环 DNA复制了5次以得到的DNA分子数是2^5=32个 C正确1个DNA片段作为模板经过2次循环会形成4个DNA片段 8条链其中含有原始模板链(不含引物的)2条另外6条链中含有引物Ⅰ的是3条含有引物Ⅱ的是3条即含引物Ⅰ的DNA单链占总链的比值为3/8 D错误故选C16.如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 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B. a链中 frac(A + C)(G + T)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C. a链中 frac(A + T)(G + 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D. a链中 frac(G + T)(A + 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答案】C【解析】A、a和c都与d互补因此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a和d的碱基序列互补则b 和c的碱基序列也互补 A错误B、a和d的碱基序列互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链中 \frac(A + C)(G + T)的比值与d 链中同项比值互为倒数 B错误C、a和b是互补的两条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中 \fracA + TC + G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C正确D、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因此a链中\frac(A + T)(G + 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 错误17.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B. 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C. 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D. 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答案】D【解析】解 A.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A正确B.PCR技术以解开的双链作为模版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 B正确C.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C正确D.双链DNA模版在受热条件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 可见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解开双链DNA D错误故选 D18.下列关于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凝胶色谱柱内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B. 从凝胶色谱柱中最后分离出来的是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C. 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标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D.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需要的是离心管中的从上往下数第三层溶液【答案】A【解析】解 A.在凝胶色谱柱内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A错误B.分子量小的蛋白质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从凝胶色谱柱中最后分离出来 B正确C.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常用来进行鉴定蛋白质的纯度 C正确D.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从上往下依次是有机溶剂、脂类物质、血红蛋白、红细胞破碎物沉淀需要的是离心管中的从上往下数第三层溶液 D正确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9.(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__ 该碳源进入细菌细胞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19.(2)培养基含有 KH_2PO_4和 Na_2 HPO_4 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19.(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19.(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样品中有多种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为_______组设置的目的是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19.(5)若要测定⑦培养液中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19.(6)若要固定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若要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根据分子量大小采用_________方法也可以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因素采用电泳方法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答案】(1)对羟基苯甲酸, 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解析】解(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的碳源为对羟基苯甲酸该碳源进入细菌细胞内的主要作用是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答案】(2)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解析】(2)培养基含有 KH_2PO_4和 Na_2 HPO_4 其作用有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答案】(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解析】(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答案】(4)一定条件下同种细菌形成的菌落特征是相同的(不同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 对照【解析】(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样品中有多种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依据是一定条件下同种细菌形成的菌落特征是相同的(不同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⑥为对照组设置的目的是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答案】(5)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解析】(5)若要测定⑦培养液中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答案】(6)包埋(固定), 凝胶色谱, 所带电荷的差异, 分子大小(形状)【解析】(6)若要固定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一般采用包埋(固定)的方法若要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根据分子量大小采用凝胶色谱方法也可以根据所带电荷的差异和分子大小(形状)等因素采用电泳方法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20.(1)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时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其重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常用滤膜法并接种在_____________固体培养基上统计黑色菌落的数量20.(2)若要从土壤中分离某种能降解敌百虫(分子式为 C_4H_8Cl_3O_4P)的细菌需要配制______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20.(3)分离血红蛋白时将搅拌好的混和液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可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可分出红色透明液体20.(4)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需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20.(5)因为胡萝卜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所以常用萃取法提取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 提取到的胡萝卜素粗品常通过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答案】(1)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 伊红-美蓝【解析】解(1)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微生物菌种其重要操作是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用滤膜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量时先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再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量计算水样中活菌数【答案】(2)以敌百虫为唯一碳源【解析】(2)若要从土壤中分离某种能降解敌百虫(分子式为 C_4H_8Cl_3O_4P)的细菌需要配制以敌百虫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答案】(3)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脂类物质)【解析】(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可除去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在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可分出红色透明液体【答案】(4)提高出油率防滑脱降低黏稠度以避免堵塞筛眼等【解析】(4)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需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能提高出油率防滑脱降低黏稠度以避免堵塞筛眼等【答案】(5)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纸层析【解析】(5)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提取到的胡萝卜素粗品常通过纸层析法法进行鉴定21.(1)取新鲜的血液前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抗凝剂用_______________反复洗涤红细胞红细胞已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 21.(2)在洗涤好的红细胞中加入____________(试剂) 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所得混合液再经过较高速离心、过滤和__________ 即完成血红蛋白的粗分离21.(3)利用凝胶色谱法纯化血红蛋白时用___________液进行洗脱如果洗脱过程中红色区带_____________ 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分离效果较好洗脱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比小分子___________(填“先”或“后”)被洗脱出来【答案】(1)柠檬酸钠, 生理盐水, 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解析】解(1)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釆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比例是每100mL血液加入3.0g柠檬酸钠用生理盐水重复洗涤红细胞三次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答案】(2)蒸馏水和甲苯, 透析【解析】(2)对血液样品进行处理及粗分离时首先要进行红细胞洗涤其目的是除去杂蛋白第二在蒸馏水和甲苯试剂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然后离心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最后用透析的方法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质【答案】(3)缓冲(洗脱), 均匀一致地移动, 先【解析】(3)在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若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解决的办法是重新装填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判断色谱柱制作成功的方法和标准是观察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若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22.(1)皂荚中含有大量的皂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若要提高萃取的产量和品质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一般不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的原因是________ 22.(2)皂素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没有洗衣粉之前人们常用皂角洗衣服、洗头发等现在家庭使用的都是工业生产的加酶洗衣粉或洗衣液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________酶若要固定化这些酶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3)皂角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含有合成人体蛋白质必需的氨基酸提取皂角种子中的蛋白质时一般分为________、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其中粗分离时可采用透析法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 分离蛋白质可采用电泳法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答案】(1)提高温度, 适当的延长萃取时间, 原料会发生焦糊【解析】解(1)皂荚中含有大量的皂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若要提高萃取的产量和品质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温度和适当的延长萃取时间其一般不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的原因是蒸馏法会导致原料焦糊故一般采用萃取法【答案】(2)纤维素, 化学结合法, 物理吸附法【解析】(2)皂素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没有洗衣粉之前人们常用皂角洗衣服、洗头发等现在家庭使用的都是工业生产的加酶洗衣粉或洗衣液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若要固定化这些酶宜采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答案】(3)样品处理,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中, 不同分子因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将样品中各种分子分离【解析】(3)皂角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含有合成人体蛋白质必需的氨基酸提取皂角种子中的蛋白质时一般分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其中粗分离时可采用透析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中分离蛋白质可采用电泳法其依据的原理是不同分子因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将样品中各种分子分离23.(1)传统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23.(2)在RT—PCR中每一步都有酶的参与上图中过程1中的关键酶是________ PCR 中的关键酶是________ 该酶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NA双链复制【解析】解(1)传统PCR技术应用了DNA双链复制的原理【答案】(2)逆转录酶, Taq酶, 耐高温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解析】(2)过程1是遗传信息从RNA到DNA 是反转录所以该过程中的关键酶是逆转录酶 PCR中的关键酶是具有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即TaqDNA聚合酶该酶的作用特点是热稳定性高即耐高温不能从头合成DNA 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24.(1)用于生产物柴油的植物没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从油料作物中提取24.(2)筛选产脂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 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法24.(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________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________ 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________技术使脂肪能够重复使用24.(4)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应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的________技术【答案】(1)压榨, 萃取【解析】解(1)因为植物油不挥发所以不适合采用蒸馏法提取应采用压榨法或萃取法提取【答案】(2)碳源, 高压蒸汽灭菌【解析】(2)植物油中不含有矿质元素只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培养基适合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答案】(3)显微镜直接计数, 酶活性(酶活力), 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解析】(3)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分离出的脂肪酶要对其活性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实用价值可以利用酶固定技术重复使用脂肪酶【答案】(4)PCR(多聚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解析】(4)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基因25.(1)图甲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25.(2)自己制作凝胶色谱柱时在色谱柱底部d位置相当于多孔板的结构可由________替代25.(3)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原因是________25.(4)若图乙被分离的蛋白质混合液中含有肌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6900)、血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8500)、牛乳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5000)、牛胰岛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则图乙中A、B、C、D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答案】(1)a, a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解析】(1)由于不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速度快易洗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则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路程长速度慢【答案】(2)尼龙网和100目的尼龙纱【解析】(2)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底部橡皮塞的凹穴上覆盖尼龙网和100目的尼龙纱相当于多孔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一、DNA在细胞内的复制1.所需的酶:解旋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等。
2.引物:一段RNA。
3.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二、PCR技术的过程1.把PCR缓冲液、DNA模板、一对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Mg2+等成分加入到微量离心管中。
2.把离心管置于95℃的高温中,使DN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DNA双链拆开成为两条单链。
3.将离心管置于55℃的环境中,使一对引物分别结合到两条分开的模板链上。
4.再将离心管转置于72℃的环境中,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从引物的一端进行顺次连接,从而形成两条新的子链。
这样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三个步骤便构成了PCR过程的一个循环。
三、实验操作1.准备(1)为了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离心管、吸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
(2)如果没有PCR仪,可以设置3个恒温水浴锅,温度分别为95℃、55℃和72℃,然后按要求在3个水浴锅中来回转移PCR的微量离心管即可。
2.扩增3.检测利用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的吸收值曲线来测定相应含量。
即:DNA的浓度(μg/mL)=错误!×稀释倍数。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一、DNA复制(体内)与PCR技术(体外)体内复制PCR反应不同点解旋在解旋酶作用下,细胞提供能量,部分解开加热至95 ℃左右,双链全部解开,不需解旋酶引物一小段RNA 单链DNA分子片段合成子链在引物基础上,一条链连续合成,另一条链不连续合成分别从两条链的引物端开始,都是连续合成,控制温度72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体外迅速扩增TaqDNA聚合酶不需要需要循环次数受生物体自身控制30多次温度体内温和条件高温(可变)相同点①需提供DNA复制的模板②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③都需要一定的缓冲溶液④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5′端到3′端①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两条链的氢键断开,而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都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②DNA 聚合酶是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单链片段的3′端上,需要模板,而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两条DNA 片段的缺口,不需要模板。
二、PCR 技术的实验操作程序 1.PCR 扩增前的准备 移液⎩⎨⎧高压灭菌每次更换吸头准备三个水浴锅 ↓2.PCR 扩增循环 预变性时间延长 最后一次延伸时间延长 ↓3.检测PCR 扩增效果 (1)稀释 (2)测量光吸收值(3)计算DNA 含量↓4.绘图(DNA 的紫外线吸收曲线图)PCR 技术的原理及过程如图为某一次循环的产物,请 据图回答问题。
(1)PCR 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步骤。
(2)PCR 技术与细胞内DNA 复制在解旋时原理不同:细胞内复制利用________使双链间氢键断裂,而PCR 技术利用________原理,使双链氢键断裂。
以引物为标识,可判断出此产物最早为第________次循环的产物。
(3)PCR 反应中,如果以引物为标识,共有几种DNA 分子产生?你能把它们画出来吗? 【审题导析】【精讲精析】(1)PCR的每一轮循环包括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三步,从第二轮循环开始,每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
(2)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氢键断裂,而在体外,DNA在95 ℃的高温中变性。
即双螺旋解开,成为单链;当温度慢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单链又会重新结合形成双链。
在PCR反应中,以引物为标记,第一次循环时,以加入的DNA为模板,两条DNA链可分别由引物Ⅰ和引物Ⅱ与其结合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所以形成的每个子DNA中只有一种引物;从第二次循环开始,上次产生的DNA分子又可作为模板参与反应,所以会出现DNA分子两端均含引物的情况,如图所示:因此题干中所出现的情况是第一次循环的产物。
(3)产生的DNA分子有3种:只含引物Ⅰ的,只含引物Ⅱ的和既含引物Ⅰ也含引物Ⅱ的。
【答案】(1)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2)解旋酶热变性一(3)共有3种,分别为:当PCR反应体系的温度由变性后快速冷却到50 ℃左右时,引物与模板结合,一般不考虑解开的两个DNA模板链的重新结合,原因:a.模板DNA比引物长得多而且复杂的多,不易重新结合;b.引物与模板间的碰撞机会远远多于模板互补链间的碰撞;c.加入的引物量足够大而模板链数量少。
PCR技术是把DNA片段在体外酶的作用下,合成许许多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地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它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注:图中短线表示每次扩增过程中需要的引物。
每个引物约含20~30个脱氧核苷酸,并分别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其作用是引导合成DNA子链。
(1)PCR技术的原理是模拟生物体内________的过程。
(2)PCR扩增过程中需要对DNA片段进行高温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此过程在生物体内称为______,需________酶的参与。
(3)假如引物都用3H标记,从理论上计算,所得DNA分子中含有3H标记的占________。
(4)假定DNA片段含200对脱氧核苷酸,经3次扩增,从理论上计算需要____________个游离脱氧核苷酸。
【解析】(1)(2)由图可知高温变性的过程就是DNA在高温条件下解旋的过程,在生物体内则需要酶的催化才能进行。
低温复性时两条DNA分子都需要引物;(3)每次低温复性时,引物都与两条单链DNA结合,进而形成双链DNA,所以所得DNA中均含3H。
扩增3次一共形成了8个子代DNA片段,需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8-1)×400=2 800个。
【答案】(1)DNA复制(2)使DNA两条链彼此分开解旋解旋(3)100%(4)2 8001.PCR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是()A.原理简单B.原料易找C.所用DNA聚合酶具有耐热性D.快速、高效、灵活、易于操作【解析】PCR技术实际上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形成大量特异性的DNA 片段。
原理复杂、原料多样,但操作却十分简单。
快速、高效、灵活和易于操作正是PCR技术的突出优点。
【答案】 D2.下列哪种温度下DNA会发生复性()A.95 ℃B.55 ℃C.37.5 ℃D.72 ℃【解析】DNA解旋在95 ℃环境下,复性温度为55 ℃,在72 ℃时,DNA链得以延伸。
【答案】 B3.Taq DNA聚合酶由水栖高温菌分离而得。
其生长适宜温度为70 ℃~75 ℃。
回答下列问题:(1)用Taq DNA聚合酶代替一般的DNA聚合酶是使PCR普及应用的关键。
因为普通的酶不能耐受94 ℃时使双链DNA变性的温度。
因此,每次循环都要______,Taq DNA聚合酶的发现和应用解决了上述问题,提高了PCR的效率,使PCR技术趋向________。
(2)PCR反应扩增DNA片段时,________决定了扩增片段的长短。
(3)若加入的模板是两个相同的DNA分子,如果只想要“拷贝”这两个长长的DNA分子中“特定区间”,在其他条件均理想时,经过三十次循环,理论上能获得______个“特定区间”片段。
【解析】普通DNA聚合酶在DNA变性温度条件下失活,因此,必须循环一次更换一次新酶才能保证DNA复制顺利进行,而Taq DNA聚合酶在94 ℃的DNA变性条件下不会失活,故可以反复利用,解决了PCR聚合酶只能从两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是DNA片段延伸的起始位点,两引物的5′端决定了扩增产物DNA片段终点。
每个DNA分子中“特定区间”经过30次PCR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230个“特定区间”,其中两个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不是“特定区间”片段。
故两个DNA经30次PCR循环后获得的“特定区间”片段理论上有230×2-4。
【答案】(1)加入新酶自动化(2)两个引物(3)230×2-4学业达标测评(十五)一、选择题1.RNA引物的合成所需的酶是()A.DNA解旋酶B.DNA聚合酶C.RNA聚合酶D.RNA解旋酶【解析】细胞内DNA复制时的RNA引物是由RNA聚合酶催化形成的。
【答案】 C2.PCR过程与细胞内的DNA复制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它们是()①PCR过程需要的引物是人工合成的DNA单链②PCR过程不需要DNA聚合酶③PCR过程中DNA解旋不依靠解旋酶,而是通过对反应温度的控制来实现的④PCR过程不需要解旋,直接以双链DNA为模板进行复制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解析】PCR过程与细胞内的DNA复制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①是引物不同,PCR过程以DNA为引物,细胞内DNA复制时以RNA为引物。
②是解旋的方法不同,PCR过程通过热变性解旋,DNA复制依靠解旋酶解旋。
【答案】 B3.PCR技术利用了DNA的________原理,来控制DNA的解聚与结合()A.特异性B.稳定性C.热变性D.多样性【解析】在PCR中,DNA的解聚与结合是通过热变性来完成的。
【答案】 C4.PCR仪实质上是一台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下列关于它调控不同温度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95 ℃,使DNA分子变性,解开螺旋B.55 ℃,使DNA分子恢复双螺旋结构,恢复活性C.72 ℃,使DNA分子开始复制,延伸D.72 ℃,使DNA分子恢复双螺旋结构,恢复活性【解析】72 ℃时,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开始复制、延伸。
【答案】 D5.DNA在________nm的紫外线波段存在一强烈的吸收峰,其峰值的大小与DNA含量有关()A.220 B.240C.260 D.280【解析】DNA对紫外线的吸收峰值在260 nm处。
【答案】 C6.下图中PCR第二轮产物a、b、c、d分别是以PCR第一轮产物的哪一条单链DNA为模板复制产生的()A.②①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解析】以①链为模板复制而来的DNA应只含有引物Ⅰ(a);以④链为模板复制而来的只有引物Ⅱ(d);b、c是以②、③为模板复制而来的。
【答案】 D7.在PCR扩增DNA的实验中,根据设计,一分子DNA经30次循环后,应得到约230个DNA 分子,但结果只有约210个DNA分子。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循环次数不够②TaqDNA聚合酶活力不够或其活性受到抑制③引物不能与亲链结合④系统设计欠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该现象属于在PCR扩增中假阴性现象。
其原因有:(1)TaqDNA聚合酶活力不够或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催化效率降低,得到的产物比预期的少;(2)引物设计不合理,可能不能与模板DNA结合,导致无法进行扩增;(3)提取的模板数量或质量不过关,可能不能起模板作用,也无法进行扩增;(4)PCR系统设置不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5)循环次数过少,产物的量比预期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