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两味药的止疼方,腿疼、肌肉痛、胃痛,痉挛性的疼痛就可用!
医圣张仲景治疗小腿抽筋,只用2味药

医圣张仲景治疗小腿抽筋,只用2味药夏天刚刚过去,秋老虎的威力还没有消减,我们经常会见到足球爱好者在运动时常常衣衫浸湿,时有小腿抽筋。
躲在空调屋里的我们呢?有没有经常饮食冰激凌、冰镇啤酒、冰镇西瓜等,下班回家时,有没有腿肚子发酸发沉,有时感觉双腿不像是自己的?我们所谓的“小腿抽筋”西医称之为腓肠肌痉挛。
其特点是腓肠肌突然发作的强直性痛性痉挛,牵掣、痛如扭转,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或更久,其痛楚难以名状。
《灵枢·九针论》:“肝主筋”。
《素问·六节脏象论》又说:“肝者 ....其充在筋。
”说明筋是需要肝的濡养。
筋附于骨节,由于筋的弛张收缩,使全身肌肉关节运动自如,故又有“肝主运动” 之说。
但筋必须在得到充分营养供应的情况下,才能运动有力。
血行缓慢或是不能到达小腿,得不到血液的滋养就容易感觉发酸、抽筋。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中医讲“甘酸化阴”,芍药偏酸,滋养血脉,甘草偏甘,且能通利经脉,利血气,缓急止痛,二药合用阴复而筋得所养,则脚挛急自伸。
打个比方,就像干涸的土壤,只有得到水的滋润,树木才能长得更加茂盛。
郝万山教授是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先生在授课时曾兴致勃勃的说道,有次去看学生踢球,看到有的学生踢着踢着腿就抽筋了。
郝老师就说,他有办法让同学们踢球的时候不会抽筋。
有一次跟其他班级搞足球比赛时,同学们就请教郝老师如何能不腿抽筋,郝老师就让同学们早上先喝芍药甘草汤。
同学们为了不抽筋,都喝了不少,结果呢?比赛还是输了。
同学们都向郝老师反映,大家没有一个抽筋的,但是腿都没有劲,跑不动。
这成了他们班级的一个笑话,说明要注意适量的原则。
芍药甘草汤非常方便配制,芍药和甘草这两味药在一般的中药店都能买到,或用开水冲泡,或用温火煮,可当茶水饮用。
千年止痛名方,2味药,上治肩颈,下治腰腿

千年止痛名方,2味药,上治肩颈,下治腰腿千年止痛名方,2味药,上治肩颈,下治腰腿仅2味药,却能缓解周身疼痛。
不管是肩颈痛,还是腰腿疼痛,膝盖痛都不在话下。
方子出自医圣张仲景的“白芍甘草汤”。
也被界内称为止.痛第一方。
比如男人害怕的痛风,发作的时候疼的要命。
这个方子用上,马上觉得缓解了不少。
这个方真有这么厉害吗?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懂了。
医案:张先生左侧腰腿痛5年,52岁,左手偶尔颤抖,左腿走路有点跛,检查是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
年轻时做重活,日积月累所致,中西药都吃过,膏药也贴,也做过理疗,效果不是很明显。
我看他舌苔,他的情况是舌红少津,脉涩,为皿瘀阻络,筋脉失养。
我用了这个方:白芍、甘草、木瓜、威灵仙、牛膝、鸡皿藤、红藤。
用了2周,他的疼痛明显缓解我常用此方作为一个基础方,再加减其他。
【组方】白芍、甘草【方解】柔肝解痉、和营止.痛。
缓解颈椎、腰椎问题,骨刺,滑膜炎能补体虚、健脾胃。
缓解风湿冷痛、体虚神衰,慢惊风【提醒大家】腰突有很多种类型:寒湿,血瘀,湿热,肝肾亏虚。
根据原因不同,用到的方法也不同。
因此我建议腰突的朋友,先搞清楚自己是什么体质类型?先辨证再用药。
————————————————1味普通中药,能治膝盖滑膜炎、关节积水这就是用中药白芷。
方法:准备中药白芷适量,研成细末加黄酒调。
外敷在患处,外用塑料布盖好,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一般来说,7到10天就会看到效果。
这个方法我之前也分享过,因为效果比较明显,所以今天再拿出来希望能被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前段时间的时候接诊了一个患者,50多岁,被家人搀扶进了我的诊室。
什么毛病呢?左侧膝关节疼痛、肿胀,不敢活动。
仔细询问才知道患者是一所学校的后勤,有一次搬东西的时候。
重心不稳,加上自己有些肥胖,直接摔了下来膝盖着地,当时没什么感觉。
第二天的时候膝盖局部出现了疼痛、肿胀。
经诊断是滑膜炎,后来到医院处理了积液。
但是也因此留下了隐疾,每次阴天下雨或者患者当天走路比较多就会感觉到膝盖就胀满,隐痛。
医圣张仲景的“伸筋方”只有2味药化解筋短、筋缩、抽筋、伸不直

医圣张仲景的“伸筋方”只有2味药化解筋短、筋缩、抽筋、
伸不直
中医认为“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能够贮藏血液,以此来供给全身,来濡养我们的全身,脾能够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精微和气血来滋养我们的肌体;“肝主筋,脾主肌肉”一旦肝脾阴虚了,阴血津液不足,阴血濡养不了我们的筋脉和肌肉,就会有抽筋,筋短,肌肉萎缩等症状的出现。
那今天给大家分析的“伸筋方”,芍药甘草汤,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看。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和甘草简单的两味药组成,但是可不能小瞧了它的功效,那我就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两味药的神奇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芍药,芍药味酸,性寒,归肝经,能够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把肝阴补足,这样就能够缓解因为肝阴虚导致的抽筋,筋脉不受养导致的疼痛等症状。
接着就是甘草,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二药搭配,甘酸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其实芍药甘草汤不仅能够治疗抽筋,筋短,和肌肉萎缩等这些问题,还能够治疗因胃阴不足导致的胃脘痉挛等疼痛,如果你经常胃里一抽一抽的疼,就像抽筋一样,口干舌燥,大便干结,食欲不振,小便短少,舌红少苔,那么也是可以参考这个芍药甘草汤的。
当然,除了上面这两种啊,其实芍药甘草汤还能够治疗肝阴血不足导致的头痛,这是因为肝血不足,饮血不能上达至窍,我们的大脑失去血液的濡养,就会头痛,心烦,耳鸣,头晕,面色潮红等,舌边比较红,少苔,这个时候也可以参考芍药甘草汤了调理。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医圣张仲景的“伸筋方——芍药甘草汤”,你领悟了吗?。
特效止疼万能中药秘方,全身上下的疼痛都可治疗!

特效止疼万能中药秘方,全身上下的疼痛都可治疗!芍药甘草汤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
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止痛妙方,其实很简单,两味药,叫做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云:“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小肠腑发咳,咳而失气。
四时伤寒腹痛;小儿热腹痛……”仲景在此明确地指出了本方的适应症。
腰酸背痛其实是肌肉酸痛,腿抽筋自然是筋脉痉挛,脾主人一身肌肉,肝主筋脉,肌肉和筋脉有了问题,就要找准主因,调和肝脾。
芍药性酸,酸味入肝,甘草性甘,甘味入脾,因而这味芍药甘草汤被誉为止痛的良药,并且一点都不苦口。
芍药甘草汤非常方便配制,芍药和甘草这两味药在一般的中药店都能买到,取白芍20克,甘草10克,或用开水冲泡,或用温火煮,可当茶水饮用。
注意,我这里说的芍药、甘草一定要是生白芍、生甘草,不要炙过的,炙过的药性就变了。
继仲景后,历代医家验证本方的疗效的记载实不鲜见,如“治热脚气,不能行步”,去杖汤“治脚弱无力,步行艰难”,“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治拘挛急迫者”(就是肌肉筋骨紧张的都可以用白芍来舒缓),“治腹中拘挛而痛者,小儿夜啼不止、腹中拘急亦奇效……”等。
后世医家根据仲景的治病范围,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临床可用于很多有“拘急、疼痛”症状的疾病,常有速效。
小小药方,仅仅两味药,功力竟能如此之大,足见仲景对方药运用的娴熟与精湛。
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无论人体上下内外诸般痛症,均可用此方为主,随证加味。
自古迄今,善用芍药甘草汤的中医很多,有的甚至把它作为打天下的魔棒。
可见,这个仅有两味药物的小方威力有多大。
有的疾病在此方基础上加几味药,连患者都感觉方子太小,怀疑其疗效,然而,一经服用,却常常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脚气肿痛】一老汉,因生活在靠水的地方,水气重,脚肿得像冬瓜。
腰疼、腿疼、全身疼,老中医教你简单两味药泡水,祛风湿、壮筋骨

腰疼、腿疼、全身疼,老中医教你简单两味药泡水,祛风湿、
壮筋骨
原创2022-12-25 16:37·中医赵文
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啊,门诊上看疼痛的病人都特别多,好多老年人都是拄着拐杖来,拄着拐杖走,看着都难受,今天赵医生给大家分享简单两味药泡水,平时在家自己都能做,不用来医院,来帮助你缓解疼痛。
这些疼痛的朋友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常年都手脚冰凉,稍微见点风、见点冷,疼痛就加重了,严重的甚至走路都变得困难。
有的呢关节还会变得发红、肿胀。
平时还总是感觉肌肉酸痛,身体特别沉重,同时还可能出现下肢水肿。
吃了很多药,效果都不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些症状在中医看来,大多是因为风寒湿侵袭人体的经络,堵塞经络,影响气血在我们身体里面的运行,再加上风寒湿的影响就会形成腰腿疼痛的症状。
所以这时,我们不仅要把身体里面的风寒湿全部给清除出去,活血止痛,强壮筋骨。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今天,赵医生就来教你用透骨草和杜仲这两味中药泡水,帮你祛除风湿、活血、补肝肾、壮筋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味药吧。
首先是透骨草了,它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我们身体筋骨疼痛大多都是因为风寒湿侵袭经络导致,而透骨草可以把体内的风湿全部给清除出去,改善风湿引起的筋骨疼痛。
在临床上经常被用来治疗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其次就是杜仲了,杜仲被称为“植物黄金”,它药性温和,入肝肾两经,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的功效。
可以改善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筋骨疼痛,头晕目眩等症状。
还能强壮筋骨,使你活力满满。
好了,以上这两味祛风湿、活血通络、强壮筋骨的中成药你学会了吗?。
【孙思邈】主治疼痛、腰腿、肩臂、手足等一身疼痛的经方

【孙思邈】主治疼痛、腰腿、肩臂、手足等一身疼痛的经方岐黄名家经方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学习岐黄名家秘方偏方大全腰、腿、肩、臂、手、足疼痛门满身皆痛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
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不可头痛救头,足痛救足也。
方用:柴胡、甘草、陈皮、栀子各一钱,白芍、薏仁、茯苓各五钱,当归、苍术各二钱。
水煎服。
此逍遥散之变化也,舒肝而又去湿去火,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
腰痛不能俯痛而不能俯者湿气也。
方用:柴胡、泽泻、猪苓、白芥子各一钱,防己二钱,肉桂、山药各三钱,白术、甘草各五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入腎去湿,不是入腎而补水。
初痛者一二剂可以奏功,日久必多服为妙。
腰痛不能直痛而不能直者风寒也,方用逍遥散加防己二钱一剂可愈。
若日久者,当加杜仲一两,改白术二钱,酒煎服十剂而愈。
又方:杜仲盐炒一两,破故纸盐炒五钱,熟地、白术各三两,核桃仁二钱。
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服完可愈。
如未痊愈,再服一料可愈。
腰痛而不止凡痛而不止者,腎经之病,乃脾湿之故。
方用:白术四两,薏仁三两,芡实二两。
水六杯煎一杯一气饮之。
此方治梦遗之病亦神效。
腰腿筋骨痛方用养血汤:当归、生地、肉桂、牛膝、杜仲各一钱,川芎五分,甘草三分,山萸、土茯苓各二钱,核桃二个,破故纸、茯苓、防风各一钱。
水、酒煎服。
腰痛足亦痛方用:黄芪半斤,防风、茯苓各五钱,薏仁五两,杜仲一两,车前子三钱,肉桂一钱。
水十碗煎二碗,入酒以醉为主即愈。
腰足痛明系是腎虚而气衰,更加之湿自必作楚,妙在不补腎而单益气,盖气足则血生,血生则邪退,又助之薏仁、茯苓、车前之类去湿,湿去而血活矣。
况又有杜仲之健腎,肉桂之温腎,防风之荡风乎!腿痛身不离床褥伛偻之状可掬,乃寒气之侵也。
方用:白术五钱,芡实二钱,茯苓、萆薢各一两,肉桂一钱,杜仲三钱,薏仁二两。
水煎,日日服之,不必改方,久之自奏大功。
两臂肩膊痛此手经之病,肝气之郁也。
方用:当归、白芍各三两,柴胡、陈皮各五钱,羌活、白芥子、半夏、秦艽各三钱,附子一钱。
两味药,养血柔筋止痛,既可改善腿脚抽筋,又能破解头疼

两味药,养血柔筋止痛,既可改善腿脚抽筋,又能破解头疼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有这样一张方子,仅需要2味药,功效却不得了。
它就是著名的芍药甘草汤。
这方子,特别简单,就是取白芍和炙甘草各12克,水煎服。
(一般来说,白芍为佳),这是是张圣人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以养血、柔筋、止痛为主要目的的方子。
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十几年前我才刚开始跟着老师学医的时候有一回,我老师接待一个60多岁的患者。
她就是每到晚上,右腿准抽筋,无论怎么防寒保暖,都不行。
当时,我老师仔细诊察,发现舌红少苔,脉细数,晚上还睡不好觉,于是就给开了芍药甘草汤的配伍,配了点鸡血藤之类的东西。
结果,用药之后第四天,患者诸证悉平,晚上睡觉不抽筋了。
事后,我老师告诉我,只要遇上腿抽筋、脚抽筋的人,你看他是不是舌红少苔,脉细数,疼痛处不红不肿。
如果是,用上芍药甘草汤,准好使。
总之,肝阴肝血不足,引发筋脉失养,才导致了筋痛。
芍药甘草汤,濡养肝阴肝血,从而能够柔筋止痛。
当然,引发痛症的,可不光是一种原因。
其他类型的疼痛,用芍药甘草汤是否合适,就需要辨证论治了。
但从临床观察来看,部分人,到了一定年龄,反复出现抽筋、拘挛、麻木、筋疼的毛病,证属肝阴肝血不足的,还是占了很大比例。
关于这个芍药甘草汤,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吧。
我希望专业的读者朋友,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非专业的读者朋友,如果你也动不动抽筋、筋疼,小腿肚子痉挛,或者走路的时候,腿脚不利,您也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肝阴肝血不足。
如果大家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也可以说说,希望能尽我毕生所学帮助到大家。
腿脚抽筋、腹中疼痛怎么办?医圣张仲景:可以用这个两味药的良方

腿脚抽筋、腹中疼痛怎么办?医圣张仲景:可以用这个两味药的良方腿脚抽筋、腹中疼痛怎么办?医圣张仲景:可以用这个两味药的良方原创金兰中医学社2021-02-26 12:34:00腿脚抽筋这样的情况,估计很多人或许有过经历,那种感觉是难以描述的,不过很多时候,人们的腿脚抽筋只是一过性的,并不会长时间出现,假如长时间出现腿脚抽筋,那种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看似不是什么大病,但却让人饱受折磨。
那么,如果真的遇到了腿脚抽筋的情况,究竟该如何是好呢?其实,中医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良方良药了。
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一个专门针对腿脚抽筋的良方,名唤芍药甘草汤。
张仲景说服用了这个芍药甘草汤,可以起到“其脚即伸”的作用。
足以看出芍药甘草汤在解决腿脚抽筋方面的强大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奇妙作用,《朱氏集验方》直接将芍药甘草汤的名字改为“去杖汤”。
什么意思呢?就是腿脚抽筋,都需要拄拐杖,服用了芍药甘草汤之后,就可以扔掉拐杖了,因此而得名。
那么,这芍药甘草汤究竟用了哪些中药呢?会有这么奇妙的作用?打开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看,才发现,这个良方仅仅两味药而已。
“芍药、甘草各四两”,用600毫升水,煮取200毫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也就是一次服用100毫升。
芍药和甘草是极其寻常的两味中药,没想到却可以发挥如此奇妙的作用,这两味药究竟有何奥秘呢?方中芍药主要起到养血益阴、缓急止痛的作用,而甘草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芍药与甘草的搭配,可以起到解痉挛、止腹痛的作用。
芍药甘草汤其实不仅仅只是用于腿脚抽筋这种病症,对于腹痛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尤其是小腹疼痛,腹部拘急,绞痛难忍,辨证属于肝脾不和的,均可以采用芍药甘草汤。
当然,如果腹痛是因为受寒或者瘀血之类的,就不太适合使用芍药甘草汤。
不仅如此,很多女性容易出现的痛经,也可以使用芍药甘草汤,还有胃痛,也可以使用芍药甘草汤。
别小看芍药甘草就这么两味药,它在组方上大道至简,它在功效上专注如一,有比较好的润养、解痉、止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圣两味药的止疼方,腿疼、肌肉痛、胃痛,痉挛性的疼痛就
可用!
2023-03-02 09:01·上洋中医宛医生
记得大概1年前,有一个朋友跟我诉苦,几乎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出现小腿抽筋、剧烈疼痛的情况,持续几分钟之后会慢慢缓解。
起初他认为这个问题不大,过几天就好了。
但是有一周多了,还是每天晚上都会犯,特别影响睡眠质量。
尝试过一些办法也没有明显效果,于是向我询问有没有什么“高招”。
于是我建议他用白芍、甘草,2:1比例煮水服用。
过了4天左右,他便痊愈了。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会产生疼痛呢?是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用芍药甘草汤呢?
疼从哪里来?
中医认为,疼痛类的疾病有两种机理: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是由于各种邪气,比如寒邪、瘀血等阻滞经络,气血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产生的疼痛。
打个比方,前者就好比是一个被堵住的管道,水如果再想流过去的话,对周围的压力就会更高,管壁也更容易损坏,在人体就会表现为疼痛。
又再比如谁摔倒了磕了一下,皮肤青紫,一碰就疼,也是因为局部气血不通了导致的,过一段时间,看着皮肤的瘀血散去了,自然也就不疼了。
不荣则痛是由于身体的阴液、阳气等正气无法濡养局部,产生的疼痛。
就像是一个大树的树枝干枯了,慢慢就会裂开甚至断裂一样,在人体就会表现局部的疼痛,有些还会表现为筋的挛缩。
前者多疼痛剧烈,后者多隐隐作痛,但也不乏像小腿抽筋这样的剧痛,所以区分两者的方法并不绝对,需要四诊合参,才能正确地辨清疼痛的虚实。
芍药甘草汤解
芍药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是一个从东汉开始沿用
至今的经方。
由芍药和甘草两味中药组成。
在《伤寒论》中出现是为了治小腿的挛急。
《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上述条文讲的是病人出现了阴阳两虚的表现,庸医误用桂枝汤解表,导致阳伤更甚,此时先用甘草干姜汤温阳,待阳气充足后,再用芍药甘草汤,病人挛急的小腿便伸展开了。
可见芍药甘草汤在此是治由于阴血不足导致的小腿挛急,这时的小腿就像因为没有油而锈住的弹簧一样,不能自由活动。
那么这张小方子是如何起的作用呢?如何辨证使用呢?这要从这两味药说起。
芍药
《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从这就可以直接看出它具有止痛的功效。
另外,看过这味药的人就会发现,它质地比较重,比较紧实,苦味是属阴的,所以这个药整体是收敛、向下。
它收敛的是阴血,使这些阴血集中起来濡养局部,并且还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因此不会使拘挛、疼痛加重。
因而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也就不奇怪了。
甘草
《神农本草经》载其:味甘,平。
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
《神农本草经》中对于甘草的记载以补益之功为主,它是植物的根,味道比较甜,甘味可以缓急止痛,一个生了气的人,多喜欢吃甜食,也与甘味的缓急作用相关。
此外,它又可以入中土以补脾益气。
因此,芍药甘草汤具有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对于由于辨证属阴血不足的疾病疗效较好,尤其是疼痛、痉挛类疾病。
患者疼痛一般为拘挛性,也有隐隐作痛,伴有面色无华,形体瘦弱,或曾出汗过多,口干想喝水,大便干燥,舌淡苔少,脉细等。
疗效突出的背后,除了准确辨证之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张仲景时代不分赤芍与白芍,所以芍药甘草汤用哪种芍药也是一个谜团。
成无己认为“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如取其收敛阴血的作用,以白芍较为妥当,根据病情如有血热、瘀血或肝火也可以选择赤芍,或两者同用。
第二,关于芍药与甘草的比例,原方是采用的1:1的比例,有人通过梳理张仲景所用含有芍药甘草汤的方子发现,比例多在1:1或以上。
关于每味药的具体用量也是众说纷纭,因为本身对于《伤寒论》中的药量与现在药量的换算就有很多说法。
刘渡舟刘老曾单用白芍、甘草,比例2:1治腿肚转筋,剂量可供参考,可以根据病情适当增减剂量。
除了对于小腿抽筋有很好的疗效,临床通过辨证论治,还广泛用于胃痛、神经性头痛、痉挛性斜颈、痛经、不宁腿综合征等疼痛、痉挛性疾病。
应用分析
1、腓肠肌痉挛
腓肠肌痉挛俗称小腿抽筋,西医认为多与缺钙或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尤其是老年人,多与年龄比较大,气血虚弱,下肢腓肠肌不得濡养,进而导致痉挛。
此类患者多素体虚弱,或年老肝肾亏损,或大汗之后损伤气血,多伴有面色无华,口干,皮肤干燥或痒,大便干,舌淡少苔,脉细等阴血不足的表现,此时可以用芍药甘草汤加味。
临床可以加鸡血藤以增强补血活血,舒筋通络之力;若具有平素气短乏力等气虚表现,可以加黄芪以补气。
年龄比较大的患者,伴有腰痛或腰膝酸软者,可以加杜仲以补益肝肾。
2、不宁腿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征是西医病名,是一种主要累及腿部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难以形容的双下肢不适,从而使患者被迫活动双腿。
并且这种疾病经常在夜间加重,因而很多患者是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
多伴有形体偏瘦,皮肤干燥,总感觉口干想喝水,大便干,舌淡苔薄白,脉细。
中医辨证为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局部,因而会产生下肢麻木、疼痛等不适感。
此时也可以加牛膝以引药下行,并且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若舌紫暗,为有瘀血,可以加赤芍以散瘀血。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疼痛的症状时,需要及时明确病因,解决导致疼痛的根本问题。
不然暂时的止痛反而会掩盖疾病的症状,延误病情。
服用本方时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