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亏平衡点分析

合集下载

盈亏平衡点分析法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分析法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分析法计算公式盈亏平衡点分析法是一种用来确定企业盈亏平衡点的方法,也就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所需达到的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通过盈亏平衡点分析法,企业可以确定销售目标,制定定价策略,以及评估经营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盈亏平衡点分析法的计算公式,并且讨论如何应用这一方法来指导企业经营决策。

盈亏平衡点分析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盈亏平衡点(单位)= 固定成本 / (单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固定成本 / (1 (变动成本 / 销售额))。

其中,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不随销售量变化的成本,如房租、工资等;单位销售价格是企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售价;单位变动成本是企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销售额是企业的总销售收入。

通过这些公式,企业可以计算出盈亏平衡点,即需要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以使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从而实现盈亏平衡。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这一计算结果来制定销售目标,定价策略,以及评估经营风险。

首先,企业可以利用盈亏平衡点分析法来确定销售目标。

通过计算盈亏平衡点,企业可以了解到需要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从而制定合理的销售目标。

例如,如果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为1000个产品,那么企业可以设定销售目标为1200个产品,以确保能够实现盈利。

其次,企业可以利用盈亏平衡点分析法来制定定价策略。

通过计算盈亏平衡点,企业可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最低售价,以确保能够覆盖所有成本,并且实现盈利。

例如,如果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为1000个产品,而单位销售价格为10元,那么企业可以考虑提高售价,以确保能够实现盈利。

最后,企业可以利用盈亏平衡点分析法来评估经营风险。

通过计算盈亏平衡点,企业可以了解到在当前销售价格和成本下,需要达到的最低销售量或销售额,从而评估经营风险。

例如,如果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为1000个产品,而当前销售量仅为800个产品,那么企业就需要警惕可能面临的亏损风险,并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盈亏平衡点分析2篇

盈亏平衡点分析2篇

盈亏平衡点分析2篇篇一:盈亏平衡点分析概述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的时点或销售量。

该点是企业确定售价、成本控制、市场份额和产品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计算方法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个是成本法,一个是边际贡献法。

成本法成本法以总成本为基础,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是与产量无关的,如折旧费、租金等;变动成本是与产量呈正比的,如材料费、工资等。

设企业年固定成本为F,每件产品生产成本为c,售价为p,则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Q = F / (p – c)其中,Q为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边际贡献法边际贡献法以每件产品的边际贡献为基础,边际贡献是指每件产品销售所带来的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

设每件产品边际贡献为m,固定成本为F,则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Q = F / m其中,Q为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应用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可以作为企业制定售价、成本管控、营销计划和生产计划的依据。

售价制定计算盈亏平衡点后,企业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售价。

如果销售价格高于盈亏平衡点,则企业能够获得利润;如果低于盈亏平衡点,则会亏损。

成本管控计算盈亏平衡点后,企业可以对成本进行管控,以实现盈亏平衡。

如果企业的成本控制不力,则会使盈亏平衡点上升,导致销售失败。

营销计划企业可以通过计算盈亏平衡点,制定出有利于销售的市场策略。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售价,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量,从而实现盈亏平衡。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企业确定产品生产量和产能利用率的重要依据。

计算盈亏平衡点后,企业可以根据销售量安排生产计划,实现利润最大化。

结语盈亏平衡点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指标之一,通过计算盈亏平衡点,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售价、成本管控、营销计划和生产计划,实现盈利最大化。

篇二:盈亏平衡点分析概述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盈利,就必须掌握盈亏平衡点的概念。

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例1:某产品有两种生产方案,方案A初始投资为70万元,预 期年净收益15万元;方案B初始投资170万元,预期年收益35 万元。该项目产品的市场寿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给 定基准折现率为 15% ,不考虑期末资产残值,试就项目寿命 期分析两方案的临界点。 例2:某产品有两种生产方案,方案A初始投资为100万元,预 期年利润40万元;方案B初始投资200万元,预期利润60万元。 (1)该项目产品的市场寿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给定 基准折现率为 10% ,不考虑期末资产残值,试就项目寿命期 分析两方案取舍的临界点。 (2)如果市场寿命期为10年,而基准折现率波动较大,试就 项目折现率分析两个方案取舍的临界点。
(三)图形:基本的量本利图
销售收入 金额 利 润
盈利区
盈亏平衡 点
总成本
可变成本
亏损区
固定成本
产量 盈亏平衡产量
(四)公式 B—利润; P—单位产品售价; Q—产销量; t—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Cv—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CF—总固定成本。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税金 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售价×销量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产量 + 固定成本
三、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图:非线性盈亏平衡图
最后出现的盈亏平衡点称为盈利限制点。
产量处于 Ql≤Q≤Q2时,项目处在盈利区域,因此Ql和Q2 也是项目的两个盈亏平衡点。 假设产品的产量等于其销售量,均为Q,则产品的销售收 益和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TR(Q) = a1Q2 + b1Q + c1 TC(Q) = a2Q2 + b2Q + c2
例 2 :某建设项目需要安装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现在有三种 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从国外引进全套生产线,年固定成本为1350万元,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1800元。 B方案:仅从国外引进主机,国内组装生产线,年固定成 本为95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2000。 C 方案:采用国内生产线,年固定成本为 680 万元,单位 产品可变成本为2300元。 假设各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相同的,试分析各种方案 适用的生产规模。

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分析是企业决策分析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了解和掌握盈亏平衡点分析有助于充分发挥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

简单来说,盈亏平衡点分析即为企业确定一个合适的数量,以使总收入大于或等于总成本,使企业能获得最大利润。

因此,要通过盈亏平衡点分析,帮助企业对其经营效果有更好的了解,在最佳状态下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持续提升。

首先,要明确盈亏平衡点分析的含义。

盈亏平衡点分析是指企业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定量,以达到总收入等于总成本的状况,即为盈亏平衡点。

其实,盈亏平衡点也可以称为企业的收入最大化分析。

其次,要对各种因素以及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进行分析。

在此分析中,要考虑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销售量、产量、价格和成本等因素。

这些证据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盈亏平衡点。

此外,要考虑外部因素,如社会经济变化、政治变化、市场状况等,因为这些因素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收入和支出产生重大影响。

再次,需要衡量企业的收益水平,并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根据企业收益和成本分析,可以推算出盈亏平衡点。

通过对收益和成本的分析,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行性参考。

最后,要重视盈亏平衡点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比如,在制定销售策略、进行资源决策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应当参考盈亏平衡点分析,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盈亏平衡点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于企业而言,充分利用这一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因此,掌握盈亏平衡点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必须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量本利分析)(一)基本的损益方程式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假设产量等于销售量,并且项目的销售收入与总成本均是产量的线性函数,则式中:销售收入=单位售价×销量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量+固定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率量本利方程式,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公式,实际算得的平衡点,就是利润等于0,即:收入等于支出的点。

它含有相互联系的6个变量,给定其中5个,便可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将产销量、成本、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基本的量本利图.(二)盈亏平衡分析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前提条件:(1)生产量等于销售量;(2)生产量变化,单位可变成本不变,从而使总生产成本成为生产量的线性函数;(3)生产量变化,销售单价不变,从而使销售收入成为销售量的线性函数;(4)只生产单一产品;或者生产多种产品,但可以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

项目盈亏平衡点(BEP)的表达形式有多种。

可以用实物产销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以及年固定总成本的绝对量表示,也可以用某些相对值表示,例如,生产能力利用率。

其中,以产量和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应用最为广泛。

1.用产销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Q)BEP(Q)=年固定总成本/(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单位产品增值税)2.用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是指盈亏平衡点产销量占企业正常产销量的比重。

所谓正常产销量,是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产销数量,也可以用销售金额来表示。

BEP(%)=(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正常产销量)*100%进行项目评价时,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常常根据正常年份的产品产销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品价格和销售税金等数据来计算,即:BEP(%)=(年固定总成本/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年增值税)*100%换算关系为:BEP(Q)=BEP(%)×设计生产能力盈亏平衡点应按项目的正常年份计算,不能按计算期内的平均值计算。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也称保本分析),是指分析、测定盈亏平衡点或保本点(break- even point ),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

盈亏平衡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是,通过计算企业在营业利润为零时处于盈亏平衡的业务量,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盈亏平衡分析包括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和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

1.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通常可以采用公式法和图示法。

(1)公式法。

含义与公式: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点可以分为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业务量)与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其计算公式分别为: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单位销售价格×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的含义就是指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的数额。

边际贡献有两种表现形式:单位边际贡献(cm表示)和边际贡献总额(Tcm表示)(A)单位边际贡献(cm)是指产品的销售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它反映了单位产品的获利能力。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B)边际贡献总额(Tcm)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与相应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C)边际贡献率(cmR)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

常计算产品边际贡献率与企业的综合边际贡献率。

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cmR= Tcm/ px=cm/p(D)变动成本率(bR)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常计算某产品的变动成本率与企业综合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bR= ∑bx / ∑px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bR= bx / px=b/p(E)边际贡献率(cmR)与变动成本率(bR)的关系:cmR+bR=1举例已知:某企业只生产A产品,单价p为30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b为1800元/件,固定成本a为600万元。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管理会计方法,用于确定企业在不同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下的盈亏平衡点。

通过盈亏平衡分析,企业能够了解到达盈亏平衡点所需的最低销售数量,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销售目标。

本文将介绍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1)售价不变:在盈亏平衡分析中,假设售价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

(2)成本固定性:假设单位产品的成本在考虑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3)线性收入和成本函数: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假设销售收入和成本是线性函数。

(4)单一产品假设:在分析中通常假设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

2. 盈亏平衡分析的应用步骤(1)确定固定成本:首先,企业需要确定与生产和销售相关的固定成本,如租金、折旧等。

(2)计算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是指每销售一件产品所产生的变动成本,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3)估计售价: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企业需合理估计产品的售价。

(4)计算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的销售量达到零盈亏的状态。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 / (单位售价 - 单位变动成本)3. 盈亏平衡分析的相关注意事项(1)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是基于假设的,而实际市场需求和价格可能存在变动。

因此,企业在使用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2)多产品企业情况: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假设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对于多产品企业来说,需要将销售量和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3)模型的局限性: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只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经营中可能存在许多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如市场推广费用、税收等。

综上所述,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管理会计工具,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盈亏平衡点和制定合理的定价和销售策略。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多产品企业情况以及模型的局限性。

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是一种利用数学模型、财务数据和经济假设,分析企业或项目在不同经营条件下的盈利能力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1. 盈亏平衡点分析: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或项目达到利润为零的销售数量或收入。

通过计算盈亏平衡点可以确定企业或项目的最低销售额或收入,以保持盈利或避免亏损。

2. 边际成本分析:边际成本是指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可以确定企业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实现盈亏平衡。

3. 收入-费用分析:将企业或项目的所有收入和费用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收入来源和费用类型进行分析,确定各个收入和费用在盈亏平衡中的影响程度。

4. 灵敏度分析:通过对关键变量进行灵敏度测试,可以评估这些变量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

这可以帮助企业或项目识别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5. 假设分析:通过对不同经济假设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评估这些假设对盈亏平衡的影响。

这有助于企业或项目预测未来可能的情景,并制定相应的决策。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企业或个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亏平衡点分析盈亏平衡点分析盈亏平衡点分析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简称BEP)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

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

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

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盈亏平衡点的基本作法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盈亏平衡点分析图编辑本段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率盈亏平衡点分析盈亏平衡点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性质和可变性质来确定获利所必需的产量范围。

如果我们能够将全部成本划分为两类:一类随产量而变化,另一类不随产量而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给定产量的单位平均总成本。

半可变成本能够分解为一固定成本和一可变成本。

但是,对不同的产量平均固定成本时,单位成本的固定成本是不相同的,因而这种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概念,只对个所计算的产量值是正确的。

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将固定成本看作成本汇集总额是有益的,此汇集总额在扣除可变成本之后,必须被纯收入所补偿,这种经营才能产生利润,如果扣除可变成本之后的纯收入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汇集总额,那么这一点或是这样的销售水平称为盈亏平衡点。

精确地来说,正是因为在销售进程的这一点上,总的纯收入刚好补偿了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低于这一点就会发生亏损,而超过这一点就会产生利润。

一个简单的盈亏平衡点结构图。

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销售额或成本。

假定销售额与销售量成正比,那么销售线是一条起于原点的直线。

总成本线在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与纵轴相交,且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地表现为增长趋势。

高于盈亏平衡点时,利润与销售额之比随每一售出的产品而增加。

这是因为贡献呈一固定比率,而分摊固定成本的基础却扩大了。

什么是贡献?如何应用贡献呢?贡献是销售额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差额,或者说它是对固定成本和利润的贡献,即式中:C=贡献,F=不变成本;S=销售额 P=利润;V=可变成本。

S和V都随产量而变化,因此C也随产量而变化。

已知V占销售额S的百分比,就可以计算出C。

假定有这样一个例子,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60%,且不变成本为3000000美元,那么,由方程(1)可知,C为销售额的40%。

未减去的唯一成本为不变成本,所以: C=F+P 或P=C-F 现在,可以计算出任一销售水平的利润。

如果总销售额为10000000美元,那么C是它的40%,即4000000美元,且 P=C一F=4000000-3000000=1000000(美元),如果整个销售额为8000000美元,C是它的40%,即3200000美元,且P=C一F=$ 3200000-3000000=200000(美元)贡献这个概念使我们很容易计算出各销售水平上的总利润。

贡献常被称为“利润探测器”。

一、盈亏平衡点图的结构尽管盈亏平衡点图所依据的理论很简单,但是,因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界线是不明确的,因而要获得绘图时的理想数据却不那么容易。

如果我们把不经调查就随意进行的分类看作是有效的,那将是靠不住的。

我们猜测某种直接劳动应该是可变的,但实际情况这样的吗?其中很可能会含有固定因素。

关键的问题在于:从成本因素中构造一精确的盈亏平衡点图来反映成本因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实际特性,需要许多的先期工作。

好的盈亏平衡点图要求有好的成本会计制度。

利用成本的散布点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方法。

先在图中标出几年的总成本数据,这样就可以据此绘出一条平均线。

假定不同年份有不同的销售量,那么与销售量相关联的总成本线就可以由此推动出来。

此线与纵轴相交点即为固定成本的估计值,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数据,并把其绘于图5-3中。

结果看起来还不错,且容易得到。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提出来,即:成本与销售额的关系是不是更大程度地反映了这一时期通货膨胀的趋势,而并不是反映了成本随销售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这样一种情形呢?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为了去掉成本和价格上涨的影响,就必须将数据缩小。

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即:几年的数据代表的是一系列条件,诸如工艺,产品品种和成本情况等。

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了主要的工艺变化,我们就不能指望仅靠这几年就能提供据以绘制盈亏平衡点图的一系列稳定数据。

二、盈亏平衡点和利润为什么会变化盈亏平衡点[b.e.p]曲线图下面列出了一些项目,它们可能影响利润,或者对盈亏平衡点和利润都有影响。

1、销售量的变化。

它对利润有直接影响,但对盈亏平衡点和贡献比率没什么影响。

2、产品品种变化。

利润、盈亏平衡点和贡献比卒都会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以产品为基础来绘制盈亏平衡点图。

3、劳动或材料利用方面的变化。

利润、盈亏平衡点和贡献比率都将变化。

4.、固定成本变化。

它将影响利润和盈亏平衡点,但不影响贡献比。

5、销售价格变化。

利润、盈亏平衡点和贡献比都会发生变化。

三、管理决策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下面列出了一些重要的典型的关于决策的例子。

1.陈旧工厂和设备的更新即使处理掉现有资产,固定成本也常常会上升。

关于陈旧的最一般的原因是,可能开发出了能降低可变成本的新设备。

对盈亏平衡点的纯影响有两种情况:其一可能没有任何影响;其二可能使盈亏平衡点降低,从而导致利润的增加。

这是由于降低了的可变成本(总成本线的斜率较低)所致,或者是由于可变成本和盈亏平衡点都降低了的缘故。

产品设计的变化是造成陈旧的另一原因,它将会引起其他形式的变化。

2.制造以前是外购的组件按照通常情况,如果以前没有被利用的生产能力可以发挥作用的话,那么所造成的纯影响只是针对可变成本的,而可变成本对盈亏平衡点有直接影响。

如果需要添置新设备,那么固定成本就会上升,这样,可变成本变化的方面和幅度就将造成对盈亏平衡点和毛利的纯影响。

3.购买以前是自己生产的组件产生的影响将取决于可以卖掉的成本的实际幅度。

可能卖掉一些资产,但大多数固定成本被保留下来了。

可变成本可以按照增加和减少两个方向来变动,对工厂盈亏平衡点和毛利的纯影响可正也可负,这取决于卖掉的资产和增加了的可变成本的相关幅度。

4.在季节性波动的最低点决定保留某些劳动技巧一些可变成本己转变为固定成本。

这样工厂盈亏平衡点可能上升。

5.决定采用加班措施来增加生产能力可变成本增加,盈亏平衡点就上升。

假定产量已增加,对利润的纯影响就依赖于总成本线的斜率和实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四、盈亏平衡点分析法的用途对许多生产问题和全公司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时,盈亏平衡点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可是,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对公司盈亏平衡“点”的最佳估计,在图上实际上也只是一个相当大的包括该点本身的“斑块”。

这是因为要获取关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比率的精确数据,实在是具有内在的困难,同时也由于日常管理决策常常改变盈亏平衡点。

在多产品综合性的企业中,数字的意义变得粗略而模糊不清,因而所得出的关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产量等项目的粗略数字使许多重要细节不是那么清晰,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使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看起来,整个公司的状况还是可以接受的。

例如,在计算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营业额时,必须包括汽车、冰箱、大型内燃机、货车、洗衣机、火花塞和其他许多项目。

一个产品或一个部门良好的成绩掩盖了其他产品或部门的不良情况。

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对每个产品应该使用不同的盈亏平衡点图,这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常常很难合理摊派许多成本,特别当产品品种易于发生变化时更是如此。

以下这种情况最容易看清楚,即生产的产品是同类型,且产量可以用诸如件数、或单位数、吨数、加仑数、桶数等来计量。

尽管存在着这些困难,但对于形成有关预算控制、利润计划和生产过程选择的概念框架,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很重要的。

它使管理部门能够获悉,产量变化或准备采取的行动路线将怎样影响盈亏平衡点和利润。

盈亏平衡点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性质如可变性质来确定获利所必需的产量范围。

如果我们能够将全部成本划分为两类:一类随产量而变化,另一类不随产量而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给定产量的单位平均总成本。

半可变成本能够分解为一固定成本和一可变成本。

但是,对不同的产量平均固定成本时,单位成本的固定成本是不相同的,因而这种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概念,只对那个所计算的产量值是正确的。

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将固定成本看作成本汇集总额是有益的,此汇集总额在扣除可变成本之后,必须被纯收入所补偿,这种经营才能产生利润,如果扣除可变成本之后的纯收入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汇集总额,那么这一点或是这样的销售水平称为盈亏平衡点。

精确地来说,正是因为在销售进程的这一点上,总的纯收入刚好补偿了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低于这一点就会发生亏损,而超过这一点就会产生利润。

图5一2是一个简单的盈亏平衡点结构图。

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销售额或成本。

假定销售额与销售量成正比,那么销售线是一条起于原点的直线。

总成本线在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与纵轴相交,且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地表现为增长趋势。

高于盈亏平衡点时,利润与销售额之比随每一售出的产品而增加。

这是因为贡献呈一固定比率,而分摊固定成本的基础却扩大了。

什么是贡献?如何应用贡献呢?贡献是销售额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差额,或者说它是对固定成本和利润的C=贡献F=不变成本;S=销售额 P=利润;V=可变成本。

S和V都随产量而变化,因此C也随产量而变化。

已知V占销售额S的百分比,就可以计算出C。

假定有这样一个例子,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60%,且不变成本为3000000美元,那么,由方程(1)可知,C为销售额的40%。

未减去的唯一成本为不变成本,所以:现在,可以计算出任一销售水平的利润。

如果总销售额为10000000美元,那么C是它的40%,即4000000美元,且P=C一F=4000000-3000000=1000000(美元)如果整个销售额为8000000美元,C是它的40%,即3200000美元,且P=C一F=$ 3200000-3000000=200000(美元)贡献这个概念使我们很容易计算出各销售水平上的总利润。

贡献常被称为“利润探测器”。

一、盈亏平衡点图的结构尽管盈亏平衡点图所依据的理论很简单,但是,因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界线是不明确的,因而要获得绘图时的理想数据却不那么容易。

如果我们把不经调查就随意进行的分类看作是有效的,那将是靠不住的。

我们猜测某种直接劳动应该是可变的,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其中很可能会含有固定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