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班级姓名学号(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试卷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大题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历史如潮,大道如砥。

十年砥砺前行,化作惊艳跨步。

2020年,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带回约2公斤月壤。

自立项以来,中国探月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

诗歌中的婵娟从书页来到现实,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得以实现。

2021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随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次性实现了“绕、着、巡”三个目标。

同年,随着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迈入“探日”时代。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沿着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的脚步,中国人的宇宙探索终于拓展到这颗始终照耀着华夏儿女的璀璨星球。

“问鼎苍穹”承载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雄心与浪漫;“跨山越海”则改写了神州大地的时空格局,挺起了泱泱大国的发展骨架。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大桥、泉州湾大桥……一座座跨海大桥,让“天堑变通途”,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原来去澳门一天只能跑一趟,现在一天可以跑四趟;通过香港机场走的航空货,原来要提前两天到达香港仓库,现在通过大桥仅需提前半天。

”对于在珠海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郑太龙来说,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让他运货花的时间更少了,收益更高了。

2022年9月5日,在建世界高速公路第一长隧——全长22.035公里的乌尉天山胜利隧道进口端三洞顺利穿越全线最大断层,为隧道顺利贯通和乌尉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创造了良好条件。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已成成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由恩格斯在《致玛·哈克纳斯》中首次提出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认为《城市姑娘》还不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因为作者对其中人物在消极被动方面的描绘,虽说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故事情节发生在一八八七年左右,当时工人运动己在蓬勃发展,而《城市姑娘》却把当时工人阶级描写成一群消极被动的、等待“来自上面”恩施的人,这就不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也就是说,环境不够典型。

环境是“环绕着书中人物而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既不是典型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是典型的了。

恩格斯与人为善,话往往说得很委婉,在肯定她的人物够典型之前加上一句“在他们的限度之内”。

这封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把“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是现实主义的主要因素。

典型既然这样与现实主义联系起来,双方都因此获得一个新的更明确的涵义,就是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推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正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一八一六——一八四八年的历史发展中一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最能说明典型须符合历史发展真实情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答复拉萨尔的两封信。

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指责拉萨尔所谓“革命悲剧”《佛朗茨·封·济金根》里把一个已没落而仍力图维护特权的封建骑士,写成一个要求宗教自由和民族统一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言人,向罗马教廷和封建领主进行斗争。

拉萨尔没有看到当时革命势力是阂泽尔所领导的农民和城市平民。

他这个机会主义者竟歪曲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情况和趋势。

更荒谬的是他把十七世纪的德国封建骑士的内讧的失败说成是“革命悲剧”,而且认为后来的法国革命和一八四八年的欧洲各国革命的失败也都是复演那次骑士内讧的悲剧,并预言将来的革命也会复演那次悲剧,理由是革命者“目的无限而手段有限”,不得不耍“外交手腕”进行欺骗。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

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外露的、张扬的、包装的。

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

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

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不同的意韵。

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

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

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

隐是为了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

关键要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宛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

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

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

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

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

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

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流长。

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

从古至今,期待孩子成长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

今天的人们更加认识到良好的家教家风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使人向上向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纪录片《守望家风》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村的拓氏家族,互帮互助,兴教育才,诗书传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家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更有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事实证明,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是家业兴旺的重要基石。

“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

事实上,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

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奋进新征程,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终将汇聚成国家的进步。

始终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就能更好助力祖国的花朵向阳生长、绚丽绽放。

材料二: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

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

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

箕袭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

这里的“禀”字,就生动地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

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学价值中的“真”为艺术真实,是创作者主观想法与客观生活真实的辩证统一成果。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较为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将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与事作为直接参照,而后者产生于内蕴自我人格与情感评价的客观对象,是创作者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真实面貌的“诗意揭示”。

“合情”意味着文学作品必须反映人们真实、诚挚的感情及意向。

如李白所作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此句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化沉重的忧愁为三千丈的白发,将其壮志难酬的暮年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

“合理”一是指文学作品要符合现实世界的本质性和规定性东西,或是恩格斯所言的人类社会真实的“现实关系”。

例如小说《机器岛》,凡尔纳设想了一个名为“标准岛”的人工世界,但在这虚构的岛屿中却蕴含着“合理”的现实性因素: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纠纷、人类面对利益时的信仰沉沦、资本家内部不断尖锐化的矛盾斗争……作品中诸如此类的“诗意揭示”与客观存在的“现实关系”紧密相连,凝结了创作者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除此之外,“合理”还意味着与人类积极健康的理想相符合,通过虚构的方式可以表达人在社会规律下的美好心愿。

《格列佛游记》通过虚构的幻想展开荒诞离奇的情节叙述,真实地表达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迫切愿望等现实世界问题的否定性评价,赋予了真实以艺术的表现力。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理”不一定达到与现实社会的本质或物理规律完全相合的要求,更多合乎的是人们共通的逻辑与理性能力。

换而言之,不是合乎一种既存的事实之理,而是合乎一种人们将如何存在于世的“未来之维”。

如米兰·昆德拉的作品,集中探求“人之存在”的问题,蕴涵着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生命存在本质的索解。

他运用更加真实并且贴合生活的视角,看待人的精神及行为的存在方式,将存在的真实指向“未来的真实”,而这指向未来的维度即是“理”的所在。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有机体的全部基因都遗传自祖先,而非祖先那些未能成功繁衍后代的同辈,因此所有有机体都倾向于拥有那些自带成功特质的基因。

这些有机体天生便拥有成为祖先的本事,也就是说,它们善于生存繁衍。

这也是为什么有机体倾向于遗传的那些基因,都有能力构建出一部设计精良的“机器”——一具积极工作、不停努力成为后代祖先的躯体。

这就是鸟儿如此善于飞翔,鱼儿如此善于游动,猴子如此善于攀爬,病毒如此善于散播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热爱生命、热爱孩子的原因。

因为所有人继承的所有基因,都来自从未中断过的一连串的成功祖先,毫无例外。

这个世界充满了有能力成为后代祖先的有机体。

关于上一段落,有一种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方式。

有人认为,当祖先成功繁衍,它们传递给儿孙的基因便由此获得了升级,超越了它们从父母处获得的基因。

它们的成功对基因发挥了某些作用,而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后代如此善于飞翔、遨游、求偶。

错了。

基因不会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它们只是得到了继承,除了某些非常罕见的随机错误之外,基因根本不会发生变化。

并不是成功塑造了优秀的基因,而是优秀的基因造就了成功。

个体终其一生做过的所有事情,都不会对其基因产生丝毫的影响。

生而具有优秀基因的个体,是最有可能成长为后代的成功祖先的。

因此,优秀的基因更有可能被继承到未来。

每一代都是一道过滤、一个筛子:优秀的基因容易穿过筛子,进入下一代;拙劣的基因容易留存在早年离世的个体身上,或是那些没有繁殖的个体身上。

拙劣的基因也许会因为运气好,与优秀的基因共存于同一个躯体之内,闯过一两个世代的过滤。

但是,若想成功闯过数千道连续不断的过滤,不能只靠运气。

在数千个连续的世代之后,依然存在的基因大概率是优秀的基因。

《基因之河》中谈到的“河”,是一条DNA之河。

这条河在沿着时间之岸缓缓流淌。

这是一条信息之河,而非血肉之河,是一条充满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河流,而非由肉身构成的河流。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9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5分)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素材刘庆邦麻小雨是县里曲剧团的演员,剧团一解散,麻小雨就失了业。

有那么十来年时间,古装戏一律不许再演。

不料十年河东转河西,忽如一夜春风来,古装戏又回来了。

县曲剧团得风光之先,赶紧排出了两台古装大戏。

一台是《陈三两爬堂》,另一台是《卷席筒》。

在《陈三两爬堂》里,麻小雨饰演的是陈三两。

在《卷席筒》里,麻小雨饰演的是苍娃的嫂嫂。

麻小雨是曲剧团的台柱子。

在麻小雨开唱之前,如果台下鸦也叫,雀也鸣,还乱糟糟的,麻小雨一声唱,台下鸦也息,雀也停,顿时鸦雀无声。

这地方的戏迷给麻小雨起的外号叫麻瓢泼。

那意思是说,麻小雨唱到高潮处,台下听众的眼泪流得可不止像下小雨,而是像大雨下得像瓢泼一样。

谁能料得到呢,也就是十几年光景,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随着老一代听戏人老成凋零,麻瓢泼的戏说没人听就没人听了。

不光曲剧团是这样,县里的豫剧团、曲艺团也是如此。

因麻小雨的才华和名气在那里放着,她的境况不是很差。

有人在酒店里聚会喝酒,约她去包间里唱。

有人家办喜事,点她去家里唱堂会。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有一家人家死了爹,爹的儿媳请麻小雨代为哭丧,她去,还是不去?如同代购、代驾等,代哭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过去,谁家死了老人,亲人们都是要哭的,凡是沾亲带故的人,都有责任哭一哭。

哭得声音越大、越痛心,越显得子女有孝心。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死了老人,后代人不再哭了,他们哭不出来了,或者说不会哭了。

他们或许认为,哭起来太难听了,太累人了,所以就算了,不哭了。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

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

《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

”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通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

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

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

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

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

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

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3题“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

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

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

《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

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

”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

“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

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

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

《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

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

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

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

”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

“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

”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

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

诗歌与思想融为一体,将济世情感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样是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风格。

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又以“道”“心”表明他内心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实际上是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

他在《南浦道中》一诗中写道:“已喜间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征。

迂疏何有甘棠惠,渐愧香灯父老迎。

”这首诗体现了阳明再次到南浦时的心境,以及对民众生产、生活的关切,类似诗句还有《还赣》一诗中的“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

可以说,仁民、亲民贯穿阳明的思想世界。

这样的情感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是个人济世情感的抒发方式,又是一种特有的思想阐发方式。

阳明的诗歌特别凸显对百姓的关注,例如《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一诗中写道:“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

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阳明不仅表达深切的同情,而且期盼能解决问题。

阳明的诗歌既“缘情”,又“言志”,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互动共生的诗性阐释方式。

例如《无相寺金沙泉次韵》中有这样的诗句:“黄金不布地,倾沙泻流泉。

潭净长开镜,池分或铸莲。

兴云为大雨,济世作丰年。

”该诗对金沙泉的描写细致入微,形象生动,手法娴熟,由“兴云为大雨”升华至“济世作丰年”的理想,不但拓展了思维空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境界。

在这首诗中,自然世界与人文世界的融合,使得阳明的诗歌创作不拘于具体的咏物,同时抒发了他胸怀天下、关心世事、关注民生的济世情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表现出的宏大的圣人志向,比表现出的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更重要。

B.《龙冈漫兴五首》表现了王阳明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说王阳明没有家国情怀。

C.王阳明认为,个体在处境艰难时,应该修养身心;个体在通达时,不应关注个人心态,而应心系天下。

D.王阳明把济世情感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表现了他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以及对儒学价值的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由“家国”论及家国情怀,然后引出王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并阐释其不同的表现。

B.文章举《立春》之例,论证了王阳明诗歌流露出家国情怀,诗人胸怀天下,充满关切和忧虑。

C.文章将王阳明的家国情怀与济世情感对比,论证了王阳明在诗歌中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

D.文章整体上为总—分式结构,先总说,提出观点,然后深入阐释观点,文章思路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阳明诗歌的理想在于用诗“言志”和用圣人之道“治世”,王阳明的诗歌表现出家国情怀。

B.《庐陵诗六首》字里行间可见王阳明在困境之中对气节操守的坚守,他仍然心系“家国天下”。

C.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就是济世,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也是济世。

D.王阳明的思想蕴含着仁民、亲民;王阳明的诗歌蕴含着仁民、亲民,凸显对百姓的关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至6题。

森林的枢纽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

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

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

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

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会发生重大改变。

1969年,美国生态学家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species,其中keystone 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

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

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

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

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至80%的空间。

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

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

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

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在于,一旦环境变得不适于这区区几个物种的生存,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去除了几只能够控制固着生物生长的海星。

这个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称之为“关键种”。

它们虽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种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我们只要保护好这个物种,那么生态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

而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像海星这样通过捕食稳定生态系统结构的例子很多,比如地上的老虎、天上的雄鹰和海边的海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保护这些动物的意义所在。

但是关键种至少还有另外两种可能的形式,其中一种是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关键种。

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食蜜鸟给很多种植物传粉,也取食它们的花蜜,彼此互惠互利、互相依赖。

但到橡子山龙眼开花的季节,它的花却是食蜜鸟的唯一蜜源。

在这种情况下,橡子山龙眼就成了关键种,因为一旦它开不了花,食蜜鸟种群就会衰落,其他的植物也将跟随着无法繁殖。

与上面两类关键种不同,生态工程师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位,是另一种形式的关键种。

比如啄木鸟,它在树上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为真菌、昆虫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给各种小型兽类、鸟类的隐蔽和繁殖提供了空间。

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这是因为物种间的复杂关系,往往远超常人的想象。

我们能做的,就是到森林里多走走,多观察、多体会、多分析,大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

也许,这就是荒野精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键种在英文里的意思与枢纽的意义相近,它所起的作用也和枢纽一样,一旦缺失,整个系统就会发生重大改变。

B.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在去除样地“关键种”海星后,导致生物量提高,而物种数却迅速减少。

C.只要保护好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这个生态系统就能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较长久地生存下去。

D.由于物种之间有着复杂关系,因此要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可见关键种只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概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以“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的描写,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B.在“关键种”概念提出时,文章先引用《辞源》中关于“枢纽”的解释,再用英文的构成,准确而形象地说明其作用,这一方式体现了科普文的特点。

C.关于佩因教授的去除实验,文章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详细地讲解了实验的样本特点和实验的过程,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实验的意义。

D.作者以海星的去除实验为例,通过海星在维护海滩生态系统多样性上的不可或缺,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

6.在生态环境中,关键种有哪些作用?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至9题。

抱孙难怪王老太太盼孙子呀;不为抱孙子,娶儿媳妇干吗?也不能怪儿媳妇成天着急;本来嘛,不是不努力生养呀,可是生下来不活,或是不活着生下来,有什么法儿呢!就拿头一胎说吧:自从一有孕,王老太太就禁止儿媳妇有任何操作,夜里睡觉都不许翻身。

哪里知道,到了五个多月,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小产了!难道这还算不小心?哼,他竟自死了。

命该如此!现在,王少奶奶又有了喜,肚子大得惊人,看着颇象轧马路的石碾。

看着这个肚子,王老太太心里仿佛长出两只小手,成天抓弄得自己怪要发笑的。

王老太太可不只是祷告烧香呀,儿媳要吃活人脑子,老太太也不驳回。

半夜三更还给儿媳妇送肘子汤,鸡丝挂面……儿媳妇呢,点心就能吃二斤翻毛月饼:吃得顺着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