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大斗笠
初中语文教案《金黄的大斗笠》

初中语文教案《金黄的大斗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运用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正音。
学生分享预习时搜集的资料或图片,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课文: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如:课文讲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4. 小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强调生字词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如: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人物的短篇故事。
3. 搜集更多关于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短篇故事的编写质量。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阅读、讨论和分享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
2. 教学调整: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3. 学生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金黄的大斗笠》教案设计

《金黄的大斗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习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戴斗笠的经历。
2.邀请学生分享戴斗笠的感受,引发学生对斗笠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三、分析课文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各段落的主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明原因。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眷恋。
三、写作技巧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仿写练习。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一、复习课文内容1.学生复述课文,巩固记忆。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生分组,进行创意改编或续写课文。
三、课后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计划,互相鼓励。
四、课堂小结2.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祝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金黄的大斗笠》说课稿

《金黄的大斗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金黄的大斗笠》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新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有家真好》的第二课,是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训练,品味语言,感悟亲情。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因此要注重朗读训练和指导。
2.教材分析:《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抒情色彩相当浓厚,充满诗情画意,感情基调欢愉而轻快。
作者在描写风雨中把姐姐带大斗笠给弟弟遮风雨的故事点出来,记人记事只是轻轻点染,却能让读者充分联想。
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观全文,景美、人美、情美,这些都是通过语言美表现出来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解读课文,感悟本文用儿童视角进行表达的语言形式。
3 .鉴于以上两点,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A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了解本文从儿童视角写作的语言特色。
B 圈划关键词句,体会姐弟俩纯洁真挚的手足情义,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姐弟情深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A 教学难点:圈划关键词句,体会姐弟俩纯洁真挚的手足情义,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姐弟情深的。
B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了解本文从儿童视角写作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法:1.学情分析:六年级学习承担着小学和初中学习的衔接功能。
六年级学生总体而言容易被生动活泼的形式打动,也比较愿意思考问题、参与交流,但是思维容易停留于浅层次,注意力易分散。
2.教学方法:根据教育心理学的量力行原则,我所采取的教法如下:(1)涵咏法:即通过诵读,把自身融入特定情境之中,去细细品味文中的情感。
(2)导问法:即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情思。
语文教案之金黄的大斗笠

优秀语文教案之《金黄的大斗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图片素材。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看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运用生字词和分析人物形象。
语文教案之金黄的大斗笠

优秀语文教案之《金黄的大斗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领悟亲情的伟大,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2. 领悟亲情的伟大,增强家庭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感受课文的语气、情感。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背后的含义。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3. 课堂讨论:4. 写作训练:(1)请学生以“我心中的亲人”为主题,进行细节描写,表现亲人的特点。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分享自己与亲人的感人故事。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2.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的温暖。
七、课后反思: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学生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黄的大斗笠》课件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黄的大斗笠课件3沪教版

“风来啦!”、“雨来啦!” 两个短句合为一段,其表达效果是什 么?
• 突出风雨交加的特点,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分组朗读第二部分, 注意通过语速快慢、声音强弱 读出风雨的变化。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如何理解课题?
• 姐姐: • 弟弟:
聪慧、观察力强、关心疼爱弟弟 天真、可爱、顽皮
一、牧羊图。 偷偷溜来的一团乌云 绿海卷来的道道浪头
为后文风雨到来、猝 不及防做铺垫
• 风、雨有怎样的变化?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圈划出相应的字词。
第一个镜头: (2—5) 风小雨稀 第二个镜头: (6—9) 风急雨骤 第三个镜头: (10—11) 风雨交加
小学复习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黄的大斗笠》课件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2课金黄的大斗笠课件3沪教版
斜青桃西 渔
风箬花塞 歌
细笠流山 子
雨,水前
不绿鳜白 唐
须蓑鱼鹭 归衣肥飞 。,。,
张 志 和
斗笠:用竹篾箬叶编制 的遮阳挡雨的檐帽。
• 姐弟俩在大斗笠下避雨谈笑的情景
你能从对姐弟俩的描写中分析出姐 姐和弟弟各自的性格特点吗?
作业
1 用拟人手法写景(1~2句) 2 写出(20~23)中姐弟俩的心理活动 3 课题有哪两层含义?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沪教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第2课《金黄的大斗笠》教案

(2)、请读2-11段||。(全班齐声朗读)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又它优美的笔尖给我们画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一位同学指出这篇短文描写了几幅画面?分别都是什么?
①:风小、雨稀
②:风大、雨急
③:风雨交加
请同学们看课后第二题:《金黄的大斗笠》用三个镜头表现风雨的变化||,指出它们的起迄||。
(3)、请读课文14||,15段||,思考到底遮着什么?学生朗读
笑||,咩咩声||,笑语||,姐弟的亲情
(4)、姐姐和弟弟分别有什么特点?两人关系怎样?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姐姐聪慧||,识得风雨;弟弟天真||,可爱||,有一点顽皮||。
文章的最后||,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充分体现出了姐弟的情意!“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这是多么美的风景画||,现在同学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姐弟情意了吗?
(1)、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A、小山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B、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C、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2)、仿写句子(根据所给的例句造句)
A、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夜晚大街上的路灯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B、斗笠像个大蘑茹||,是那么美||。
他(她)的眼睛像____________||,是那么______________||。
12、小结
中心思想: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描述结姐姐给弟弟送斗笠||,姐弟二人在金黄的大斗笠下面躲雨、谈笑的情形||,表现出生活的快乐和姐姐弟的亲情||。
《语文园地六》金黄的大斗笠

《语文园地六》金黄的大斗笠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风来啦!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
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
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
雨来啦!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
那又粗又亮的线条,似乎能数得清。
风来啦!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雨来啦!它向小男孩跑来。
小男孩一定很急,连鞋都不穿,光着脚丫跑得噼里啪啦的。
风来啦!雨来啦!姐姐带着斗笠来啦!雨,只赶上洗洗斗笠。
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趾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咩咩声,遮着姐姐和弟弟的笑语:──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姐姐,你要不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
可惜……啪(是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
──嘻嘻。
──咯咯。
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
主要内容: 风雨中,姐姐为弟弟送开头,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这是怎样一幅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勾勒画面) 蓝天 乌云 梯田 男孩 山羊 这是多美丽的牧羊图啊,可是,这中间却有一个景 物是很不协调的,是哪一个呢?
《金黄的大斗笠》用三个镜头表现风雨的变化。大 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这三个镜头来,指出每个镜头 各写了什么。
第一个镜头: 风小,雨稀 (2—5) 第二个镜头: 风疾,雨急 (6—9) 第三个镜头: 风雨交加
(10—13)
风
庄稼
像浪头
树
亲切、柔 和的声音
小山羊
悠闲
男孩
挥着树 枝
小
叶子翻 过背
毛被梳理 好又弄乱 用力摇。 叶子哗 哗响
汗珠被吹 干,调皮 地笑
疾
挤下雨,线线又粗又亮,似乎数得清
雨稀 雨骤
雨 向男孩跑来。男孩很急
风小雨稀
风疾雨骤
“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那么 金黄的大斗笠下遮的是什么呢?
活泼天真的童趣
姐弟亲密的亲情
姐弟在斗笠下戏水,谈笑,非常的快乐,请三位同 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6段到文末,体会文中的生活情趣。 聪 姐 慧 姐 , : 识 得 风 雨 弟弟:天真可爱,
有一点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