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之---体格检查
常用骨科体格检查

经常使用特殊检查之樊仲川亿创作颈部检查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或者前额部,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呵护,不使头颈歪斜,同时向患侧或健侧屈曲颈椎,也可以前屈后伸,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该试验是使椎间孔变窄,从而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侧屈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test):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并向患侧屈曲,下颌转向健侧,检查者双手放在患者头顶向下挤压。
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患侧手部放射即为阳性。
最罕见于C5椎间盘突出症,此时疼痛向拇指、手及前臂放射。
怀疑有颈椎结核或不稳定性骨折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最好不做此试验。
后仰椎间孔挤压试验(Jackson test):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检查者双手交叉放在患者头顶上,再向下方挤压。
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患侧上肢放射,即为阳性。
阳性结果见于颈椎病。
怀疑有颈椎结核或不稳定性骨折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最好不做此试验。
颈椎间孔分离试验: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该试验可以拉开狭窄的椎间孔,减少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的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椎动脉扭曲试验:用于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头颈放松,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抱住患者头枕两侧,将患者头向后仰的同时转向一侧,若出现眩晕则为阳性。
头顶部扣击试验:患者端坐,医生一手平按患者头顶,用另一手握拳叩击按在患者头顶的手掌背,如果患者感觉颈部疼痛不适或者向上肢串痛、麻木、为阳性。
检查颈椎病或颈椎损伤。
怀疑颈椎损伤时,头顶部叩击力及挤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加重损伤。
屈颈试验:用于检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卧,上肢置于躯干两侧,下肢伸直,令患者抬头屈颈,若出现上下肢放射性麻木则为阳性。
骨科体格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骼系统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通过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生可以确定骨骼系统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体格检查的五个部分,包括外观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神经功能检查、特殊测试和影像学检查。
一、外观检查1.1体型和姿势:医生首先观察患者的体型和姿势,了解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
例如,患者是否有明显的驼背、弯腰或偏斜等情况。
1.2步态:医生观察患者的步态,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行走方式。
例如,患者是否出现跛行、踮脚行走或摇摆步态等。
1.3皮肤变化:医生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有异常变化,例如红肿、瘀斑、破损或疤痕等。
这些变化可能与骨骼系统的病变有关。
二、关节活动度检查2.1活动度:医生检查患者各个关节的活动度,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
通过观察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可能存在的受限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关节问题。
2.2关节稳定性:医生通过特定的手法检查关节的稳定性,例如前后抽拉、侧方抽拉和旋转等。
这有助于评估关节的结构完整性和韧带的稳定性。
2.3关节疼痛:医生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关节疼痛,并观察患者在活动时是否有疼痛反应。
这有助于确定关节疼痛的原因,例如关节炎、韧带损伤或软骨磨损等。
三、神经功能检查3.1感觉:医生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痛觉和温度感觉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区域,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感觉是否正常。
3.2肌力:医生检查患者的肌力,通过让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评估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这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肌肉损伤或神经问题。
3.3反射:医生检查患者的反射,例如膝反射、跟腱反射和肱二头肌反射等。
通过观察反射的强度和速度,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问题。
四、特殊测试4.1特殊体位测试:医生让患者采取特定的体位,例如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等,以评估特定部位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4.2压痛测试:医生通过轻压特定的部位,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骨科体格检查 (2)

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
通过骨科体格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骨科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正文内容:1. 骨骼外观检查1.1 骨骼形态: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包括骨骼的长度、曲线和角度等。
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角度。
1.2 骨骼畸形:检查是否存在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1.3 骨骼变形:观察是否有骨质疏松、骨折或者关节畸形等。
2. 关节功能检查2.1 关节活动度:评估关节的活动度,包括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和外展等。
2.2 关节稳定性:检查关节的稳定性,如髋关节的稳定性测试、膝关节的先后抽屉试验等。
2.3 关节疼痛:观察关节是否存在疼痛、肿胀或者红肿等症状。
3. 肌肉力量检查3.1 肌力测试:评估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如肩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力量测试。
3.2 肌肉张力:检查肌肉的张力,如四肢的肌肉张力是否正常。
3.3 肌肉痉挛:观察是否有肌肉痉挛或者僵硬的现象。
4. 神经功能检查4.1 感觉检查: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如触觉、温度感觉和位置感觉等。
4.2 运动检查:检查患者的运动功能,如肌肉的协调性和运动的灵便性。
4.3 反射检查:观察患者的反射活动,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5. 步态检查5.1 步态分析:观察患者的步态,包括步态的稳定性、步幅和步伐等。
5.2 行走姿式:检查患者的行走姿式,如是否有跛行或者踮脚行走等异常现象。
5.3 步态异常: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步态异常,如外展步态、跛行等。
6. 特殊测试6.1 压痛检查:用手指或者其他工具对疼痛区域进行轻压,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
6.2 稳定性测试:检查关节的稳定性,如踝关节的先后抽屉试验、髋关节的稳定性测试等。
6.3 拉伸测试:评估骨骼或者肌肉的柔韧性,如腿部的伸展测试。
总结:通过骨科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骨骼系统状况,包括外观、功能、力量、神经功能、步态以及特殊测试等方面。
膝关节专科查体[内容详细]
![膝关节专科查体[内容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0a4366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1.png)
膝关节专科查体[内容详细]膝关节专科查体摘要膝关节是人体的重要关节之一,也是易受损伤和疾病侵袭的部位。
膝关节专科查体是帮助医生判断膝关节健康状况和诊断相关疾病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膝关节专科查体的步骤和常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相应的处理建议。
一、查体步骤步骤一:病史采集首先,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关于膝关节的病史,包括受伤时间、症状的起始和发展过程、有无相关家族病史等。
病史采集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背景,指导下一步的查体和诊断。
步骤二:观察检查在膝关节专科查体中,医生首先通过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和行走方式来初步判断膝关节的问题。
观察时需要注意膝关节是否肿胀、畸形、色泽异常等情况,并观察双侧膝关节对比。
步骤三:触诊检查接下来,医生会通过触诊来检查患者的膝关节。
触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关节肿胀:轻轻触摸膝关节四周,感受是否有肿胀或骨性突起。
2.检查关节温度:用手掌触摸膝关节的温度,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3.检查疼痛点:用手指轻压膝关节的不同区域,寻找患者的疼痛点,以确定疼痛的具体位置。
步骤四:功能检查膝关节的功能检查是判断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功能检查:1.活动度检查:医生会让患者主动屈曲和伸直膝关节,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是否受限。
2.稳定性检查:医生会做一系列的稳定性测试,如前后抽踢试验、内外侧抽踢试验等,以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和韧带的完整性。
步骤五:辅助检查如有必要,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X线、MRI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膝关节的状况,确诊相关疾病。
二、常见异常情况及处理建议1.膝关节肿胀若患者的膝关节出现肿胀,可能是炎症反应或关节腔内积液所引起。
处理建议包括:尽快找到肿胀的原因,针对炎症或积液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休息、卧床保持关节相对高位,减轻关节的负担和压力。
如有必要,对肿胀部位进行冷敷,以缓解炎症反应。
2.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韧带损伤、滑膜炎、骨关节炎等。
常用的膝关节体格检查

常⽤的膝关节体格检查2019-08-21 H珠Q来源⽂章源于《⾻科体格检查》书⽬并经由作者整理步骤1:嘱患者站⽴并观察。
步骤2:观察步态。
步骤3:患者取坐位。
(评估膝盖⾼度,髂⾻活动轨迹和捻发⾳。
)步骤4:患者取卧位。
(1)视诊(量化股四头肌萎缩程度)。
(2)触诊积液或压痛。
(3)动诊。
步骤5:评估韧带。
(1)交叉韧带。
(2)侧副韧带。
步骤6:根据上⾯的发现进⼀步检查。
(1)半⽉板。
(2)髌韧带。
(3)髌股关节。
步骤1、嘱患者站⽴并观察在患者处于站⽴位从前⾯、内外侧和后⾯观察腘窝。
记录下各种瘢痕、肿胀、萎缩和畸形。
从正⾯观察和环视评价Q⾓同样重要。
初次检查时患者应采取站⽴姿势,以评估下肢整体的轴线是否对称及有⽆缩短Q⾓(股四头肌⾓)通过改变股四头肌牵引髌⾻的⾓度来影响髌股关节的症状。
Q⾓是髂前上棘与髌⾻中点的连线和髌⾻中点与胫⾻结节的连线所形成的⾓,平均值约15°,但由于⾻盆的宽度不同,⼥性的Q⾓⽐男性略微偏⼤。
下肢轴线对称性的检查应包括任何股⾻或胫⾻的轴线旋转不对称性,这对膝关节功能会有影响。
检查双⾜的位置,评估有⽆异常,如有过度内旋,则可能影响髌股关节功能。
在这个阶段可以更容易地评估膝关节后部的瘢痕、肿胀及淤⾎。
可在此阶段检查膝前部,也可等到后期仰卧位时进⾏。
步骤2、观察步态此步骤是观察步态,室内应有⾜够⼤的空间⽅便患者⾛向和远离检查者以观察步态。
嘱患者⾏⾛以观察有⽆膝关节旋转畸形及⾏⾛蹒跚。
需重点观察的是患者步⾏时的⾜前进⾓(⾜长轴与前进⽅向的假想线之间的夹⾓,正常为外展10°~15°)和髌⾻前进⾓(髌⾻与前进⽅向的假想线之间的夹⾓为0°)。
这些⾓度出现异常提⽰旋转不对称。
膝关节内翻或外翻也是重要的体征,内翻可能表明内侧室⾻关节炎或外侧韧带松弛,⽽外翻可能提⽰外侧室⾻关节炎或内侧韧带松弛。
尤其要在有明显的内翻或外翻的情况下进⾏评估。
注意⾜前进⾓和髌⾻前进⾓。
韧带损伤体格检查方法

韧带损伤体格检查方法
韧带损伤的体格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侧压试验、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旋转试验等。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侧压试验(分离试验):患者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的踝部,另一只手用大鱼际顶住膝上部的内侧或外侧,用力使得小腿内收或者外展。
若是患者是内侧副韧带部位损伤,则在外展时会感觉到疼痛加重。
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判断是否是完全断裂。
2. 抽屉试验:该检查主要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损伤。
患者平卧,屈膝
90度,足平放于床上,检查者双手握住患者的胫骨上端,前后推动胫骨上端。
若是有交叉韧带断裂的情况,会在胫骨上端的活动幅度较对侧明显加大。
3. 轴移试验:该检查用于判断是否有前交叉韧带的断裂。
患者坐在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然后主动将膝关节从完全伸直变为完全屈曲,检查者在膝关节外侧施加阻力,若是有前交叉韧带断裂,胫骨会向前移动。
4. 旋转试验:该检查用于判断膝关节侧副韧带的损伤。
患者坐在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然后主动将膝关节从完全伸直变为完全屈曲,再由完全屈曲变为完全伸直,在此过程中检查者观察膝关节的稳定性。
若有侧副韧带损伤,会在某个角度出现“软腿”的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局部疼痛、肿胀以及附近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韧带损伤。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专业帮助。
膝关节查体专科检查模板

膝关节的专科检查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几项:X线检查:利用X线的物理特性,对膝关节进行检查,可以检查膝关节是否存在骨折、骨质增生、关节畸形等情况。
CT检查: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可以用于检查膝关节是否存在骨折、关节脱位、关节腔积液等情况。
磁共振检查:一种影像学检查,可以对膝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成像,发现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等病变。
浮髌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的情况。
患者仰卧,膝伸直放平,股四头肌放松。
检查者一手掌置于髌骨上方,从髌上4横指处起(髌上囊上缘)向下施压,将囊内液体挤入关节腔内,使髌骨浮起;再用另一手食指叩按髌骨,如感到髌骨与股骨有撞击感为阳性。
一般积液量为10mL以上浮髌试验即可为阳性。
膝过伸过屈实验:患者仰卧或坐位,伸膝,检查者一手扶按其大腿下1/3前方,适当用力下压。
另一手握小腿踝上适当用力上提,使膝被动过伸,检查有无疼痛,然后再使膝尽量屈曲。
过伸时股胫关节间隙前区痛可能为半月板前角损伤、髌下脂肪垫炎或膝横韧带损伤;若腘部疼痛则可能为腘斜韧带损伤。
膝屈曲痛可见于半月板后角损伤或滑膜炎等。
麦氏征实验:用于检查半月板损伤(内外侧)。
患者仰卧床上,髋膝屈曲呈锐角,尽量使足靠近臀部,检查者一手放在其膝部,手指摸关节间隙,另一手握其踝部。
令患者肌肉放松。
检查方法有原始法和改良法两种,主要是重复半月板受伤动作。
将患者的髋与膝由被动屈曲而逐渐伸直,同时使其小腿外展内旋;再使小腿内收外旋。
如果在某一固定角度触到或听到响声,并伴有疼痛,即为半月板损伤。
挤压或研磨实验:患者俯卧,患膝屈曲,检查者沿小腿用力向下按压,同时作旋转动作,并在不同的屈曲角度做这一动作。
痛在内侧关节间隙为半月板损伤;痛在外侧间隙则考虑是外侧半月板损伤。
屈曲位痛时病在后角,伸直位痛时病在前角。
请注意,在进行专科检查之前应保持平静的状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告知医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症状。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向医生询问或停止检查。
膝关节体格检查

膝关节体格检查
52/67
十三、股四头肌担心度 和 屈膝抗阻试验
股 四 头 肌 担 心 度
膝关节体格检查
53/67
十三、股四头肌担心度 和 屈膝抗阻试验
屈膝抗阻试验
诱发腘绳肌止点痛
膝关节体格检查
54/67
病例分析1
• 病史:48岁男性,膝关节外侧疼痛 • PE:膝关节外侧压痛 • MRI:外侧半月板Ⅱ度损伤 • 术前诊疗:外侧半月板损伤 • 术中发觉:内外侧半月板退变,无显著裂伤 • 处理:内外侧半月板成形 • 结果:症状无显著缓解
12/67
二、髌骨相关检验
•关节积液 •髌骨内移度 •Shelf征 •恐惧征 •髌后撞击痛 •Q角(股四头肌角)
膝关节体格检查
13/67
髌骨相关检验
Q角(股四头肌角) • 男性: 8-10 ° • 女性:10-20 °
膝关节体格检查
14/67
髌骨相关检验
Q角——股四头肌角 髌骨脱位
• 术前因为髌骨处于脱位或者偏移状态,易出 现Q角假性正常
膝关节体检
膝关节体格检查
1/67
膝关节体格检查
2/67
一、膝关节力线检验
光足站立位 双膝并拢 双踝间距4-6cm
膝关节体格检查
3/67
膝关节力线检验
膝关节体格检查
4/67
二、髌骨相关检验
• 关节积液 • 髌骨内移度 • Shelf征 • 恐惧征 • 髌后撞击痛 • Q角
浮髌征: 关节积液+++
膝关节体格检查
65/67
病例分析4
分析 • 疼痛较为猛烈时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仰卧位 , 让病人慢慢地过度屈膝几次 , 检查者手放在髌骨上 , 当病人伸 屈时触及髌骨 , 疼痛伴有捻发间为阳性
提示 : 髌股关节炎 3. 髌骨活动度 :
完全伸膝位 , 以两拇指置于髌骨外侧缘 , 向内推移髌骨。一般将髌骨的四分之 一宽度定为一度。正常情况下髌骨的内移程度在 1-2 度之间 , 超过二度说明髌骨
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首先由内侧副韧带来提供 , 其次为交叉韧带
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首先由髂胫束、外侧副韧带与关节囊韧带来提
供 , 其次也就是交叉韧带
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时首先说明内侧副韧带损伤 , 随着不稳定程度的增
加也可伴发交叉韧带损伤
当膝关节外侧出现不稳时首先说明髂胫束、外侧副韧带与关节囊韧带损
伤 , 同样随着不稳定程度的增加也可伴发交叉韧带损伤
位而产生弹响感 , 此为反向轴移试验阳性。 轴移试验检查的就是前交叉韧带的受损情况或者松弛情况
反向轴移试验检查的则就是后外侧角 ( 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与腘肌腱 ) 的完整性轴移试验与反向轴移试验实质上就是胫骨的一种旋转活动 , 但就是这种 旋转活动不就是围绕胫骨本身的轴心 , 而就是围绕着另外一个异常的轴心 , 也就 就是说 , 胫骨本身的轴心在围绕着另一个异常轴心在移动 , 因而有“轴移”之称。 轴移试验与反向轴移试验所检查的韧带结构并非对应。
5. 恐惧症
完全伸膝位 , 向外侧持续推移髌骨 , 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
接近 45°时患者产生髌骨脱位的恐惧感而拒绝该检查继续进行 , 此为恐惧症阳
性。恐惧症检查就是检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个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6. 股四头肌角 ( Q 角)
仰卧 , 伸膝位。自髂前上棘向髌骨中心点做连线并向远侧延伸 , 自髌骨
做轴移试验时 , 在完全伸膝位 , 由于后外侧角 ( 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与腘肌腱 )
接上文
三、膝周压痛点检查 膝周压痛点就是确定疼痛具体病因最可靠的依据 , 根据压痛点可以初步鉴别
关节内与关节外因素 1、膝关节外侧压痛点 :
腓骨头处——股二头肌止点炎 , 长期股二头肌紧张性活动引起 , 疼痛 可以向小腿中上段前外侧放射 , 结合屈膝抗阻试验可进一步确诊
外侧副韧带走行部—— --- 外侧副韧带损伤 股骨外上髁— --------- —髂胫束炎 , 由于髂胫束挛缩或髂胫束于 股骨外上髁部位反复刺激引起 , 行髂胫束牵伸试验可以进一步确诊 股骨外上髁— --------- —腘肌腱止点炎 , 压痛点在外侧副韧带止
膝关节内侧复合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鹅足、半膜肌与腘斜韧带 鹅足、半膜肌与腘斜韧带组
成后内侧角 膝关节外侧复合结构包括髂胫束、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与腘肌腱
膝关节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之 --- 体格检查
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与 腘肌腱组成后外侧角 1、完全伸膝位内外侧不稳 :
检查方法 : 用腋部夹持患侧足 , 双手扶小腿 , 施以外翻及内翻应力 , 分别检查关
接上文
六、轴移试验与反向轴移试验 轴移试验 : 仰卧位 , 完全伸直膝关节 , 如同检查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时
用腋部夹持患侧足 , 双手扶小腿施以外翻应力 , 逐渐屈曲膝关节 , 在屈膝接近 20°时可以感觉到外侧胫骨平台向前移位的弹响 , 继续屈曲膝关节 , 在接近 40° 时可以感觉到胫骨外侧平台复位的弹响 , 此为轴移试验阳性。
当完全伸膝位有明显内翻不稳时 , 也意味着这三组结构同时受损 2、屈膝 20°内外侧不稳 :
检查方法 :
用腋部夹持患侧 , 以双手扶小腿 , 屈膝 20°, 分别施以外翻及内翻
应力 , 检查膝关节内侧与外侧的稳定程度
不稳定程度的分级同完全伸膝位
2、屈膝 20°内外侧不稳 :
屈膝 20° 时 , 后内侧角与后外侧角松弛
膝关节积液三度 (+++) ——即通常所说的浮髌征 : 一手于髌上囊加压 , 另一手向后点击髌骨 , 有髌骨与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 , 此时关节内约有 60ml-80ml 积液。
膝关节积液二度 (++): 浮髌征阴性时 , 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髌韧带两 侧“膝眼”处 , 另一手于髌上囊加压 , 如果拇食指由于关节内压力作用而张开 , 则 为阳性。此时关节积液 30ml-40ml, 尚不足以浮起髌骨。
膝关节活动度的记录按中立位 0°标记 例如 : 正常膝关节过伸 10°, 屈膝 130°
记录为 10 °- 0° - 130° 膝关节有 10°伸膝受限 , 屈膝为 90°
记录为 0° - 10° - 90° 五、内外侧稳定性检查
膝关节侧向稳定性不单单由内外侧副韧带来保证 , 而就是由膝关节内侧复合稳 定结构、外侧复合稳定结构来保证
当完全伸膝位有明显外翻不稳时 , 常意味着这三组结构同时受损 , 当仅 有内侧副韧带或者交叉韧带损伤时 , 由于后内侧角的完整性 , 并表现不出外翻稳 定性的变化
在完全伸膝位 , 膝关节外侧的稳定结构首先由紧张的后外侧角 ( 外侧 副韧带、股二头肌腱与腘肌腱 ) 来保证 , 其次为髂胫束与关节囊韧带 , 再次为交叉 韧带。
膝关节积液一度 (+): 膝关节二度检查阴性时 , 用一横指沿髌骨外侧 支持带处施压 , 另一手食指于髌骨内侧支持带处检查液压传递感或波动感 , 如果 有此感觉则为阳性
意义 急性外伤所引起的关节积液 : 关节血肿 陈旧性损伤所导致的关节积液 : 关节内的组织结构损伤尚未修复 无明显外伤原因的关节积液 : 关节退变物对滑膜刺激所引起或全身性疾病
节外翻与内翻时的松弛程度 概念 内外侧复合结构受损程度 ( 松弛程度 ) 分为三度 理论上从关节间隙张开的程度来区分 , 张开达 5mm为一度 ,10mm为二
度 ,15mm为三度。这需要经过应力位摄片来确定 , 在临床体检时常难以准确判定 由于膝关节外翻及内翻每增加 1°, 内侧或者外侧关节间隙张开近
反向轴移试验 : 仰卧位 , 一手扶足部 , 另一手扶小腿 , 先屈曲膝关节至最大限度 , 同 时外旋小腿 , 如果有后外侧角 ( 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与腘肌腱 ) 不稳 , 这时会有 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的脱位 , 此时施以外翻应力 , 并逐渐伸膝关节 , 在接近 40°时 , 由于髂胫束自股骨外上髁后侧向前侧的滑动 , 带动胫骨外侧平台复
膝关节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之 --- 体格检查
活动度太大 , 小于一度说明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 , 即髌骨内移受限检查阳性。
4. 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 (Shelf 症):
伸膝位 , 向内侧持续推移髌骨 , 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 , 在屈膝接近 45°
时产生髌骨内侧的明显疼痛 , 进一步屈曲膝关节则产生弹响感 , 而后疼痛缓解 , 此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 , 双踝之间应当有 4-6cm 间距。 膝关节不能并拢 : 膝内翻 踝关节间距过大 : 膝外翻
意义 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 , 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 , 提示内侧或
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 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的损伤 , 相反外
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二、髌骨相关检查 1. 关节积液 :
为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阳性。
4. 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 (Shelf 症): 分型
Ⅰ型 发育不全型 , 靠近内侧滑膜壁处仅有一条滑膜皱襞的残迹
Ⅱ型正常
发育型 , 内侧滑膜皱襞如一层货架 (Shelf) 由上到下纵行置于前内侧关节囊壁 , 但
就是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骨内髁无接触
Ⅲ型异常增生型 , 指滑膜皱襞增生肥厚呈条索样 , 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
3、膝关节内侧压痛点 : 胫骨结节内侧部——鹅足止点炎 , 鹅足滑囊炎 , 长期腘绳肌紧张性活
动引起 , 疼痛可向小腿前内侧放射 , 屈膝抗阻试验阳性 内侧副韧带走行部——内侧副韧带损伤 胫骨平台后内侧部——半膜肌止点炎 关节线平面——半月板损伤 , 关节囊韧带损伤 , 局限性滑膜炎
四、膝关节活动度
髂胫束、外侧副韧带与外侧关节囊韧带损伤
4 、屈膝 20°位与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外侧均不稳
--------------------------
整个外侧复合结构损伤
5 、严重的膝关节内外侧不稳均可能包括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损伤就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 早期准确的体格检查以及诊断损 伤 , 对于避免进一步的损伤以及后期的恢复都有重要作用 , 也就是对于关节外科 医生以及运动医学医生的基本要求 , 现将常见的检查方法以及提示的可能的损伤 总结如下
总结
1 、屈膝 20°膝关节内侧不稳而完全伸膝位稳定
--------------------------
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
2 、屈膝 20°位与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内侧均不稳
--------------------------
整个内侧复合结构损伤
膝关节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之 --- 体格检查
3 、屈膝 20°膝关节外侧不稳而完全伸膝位稳定 -------------------------
中心点向胫骨结节做连线 , 这两条线之间的锐性夹角就就是股四头肌角 (Q 角) 。
正常 Q角男性为 10° - 15°, 女性就是 10° - 19°。, 如果 Q角女性大
于 25°, 男性大于 15°, 则属于不正常角度 , 易发生髌骨软化、髌骨脱位
膝关节损伤就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 早期准确的体格检查以及诊断损 伤 , 对于避免进一步的损伤以及后期的恢复都有重要作用 , 也就是对于关节外科 医生以及运动医学医生的基本要求 , 现将常见的检查方法以及提示的可能的损伤 总结如下
膝关节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之 --- 体格检查
点前缘 , 屈膝位内旋抗阻试验阳性 , 外伤、劳损或者髂胫束刺激均可引起 , 有人将 其与髂胫束炎一起称为膝外侧疼痛综合症 2、膝关节前侧压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