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图表题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地理图表

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地理图表

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图表专题题型一:等值线图1、描述某一条等值线的(走向、延伸方向)特点。

只要求描述某一条等值线的特点。

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

【强化训练一】描述右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

2、描述多条等值线的分布特点。

数值变化规律;弯曲方向;疏密情况;走向;闭合处。

注意:疏密情况可表明等值线之间差值的大小,即等值线越密,表明差值越大;反之越小。

【强化训练二】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 130°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的显著特点。

3、描述某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等值线图)。

某地理事物的数量范围及其变化规律;中部与两侧对比,差值大小;空间变化情况;高低值中心分布方位。

【强化训练三】(图与强化训练二相同)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

题型二:点状分布图方位;疏密;与其它地理事物的联系(气候、地形、河流、交通等)。

【强化训练四】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题型三:面状分布图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对其面积大小、形状、极值应加以注意。

答题模式:形状;延伸方向;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极值;面积大小。

【强化训练五】图中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题型四:统计图表1、变化型统计图表典型特征:一般数据以百分比出现:结构、比重、比例等考查方式:①读数值;②描述变化趋势;③描述变化速度;④描述变化规律;⑤描述特点。

描述用语:读数值:水平高低。

描述变化趋势: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稳定、不变。

描述变化速度(看斜率):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长倍数。

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正、负)相关;大致相当。

描述变化规律:周期性、季节性。

周期性:相邻两个最值时间相差相等季节性:同一季节,某地理现象变化一样【强化训练五】图6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高考真题】2020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新高考)解析版!

【高考真题】2020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新高考)解析版!

【高考真题】2020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新高考)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 由北向南B. 由西向东C. 由西北向东南D. 由东北向西南2. 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②③④①B. ②①③④C. ③①④②D. ③②①④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

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

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

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A. 生态效益高B.木材销路好C. 劳动投入少D.种树有补贴4. 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 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木材进口C. 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

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

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A. 安庆—池州B. 合肥—巢湖C. 亳州—阜阳D.芜湖—铜陵6. 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A. 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 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 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 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

2020北京高考地理试卷(原图)及解析

2020北京高考地理试卷(原图)及解析

机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北京市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共9 页,100 分。

考试时长9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 题,每题 3 分,共45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

读图1,回答第1、2题。

1.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该山脉南北坡A.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B.基带海拔在3000 米以上C.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D.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答案】1.A 2.D【分析】试题考查中国区域差异。

1.从图中可读出,①为黑龙江、②为西藏、③为广东、④为台湾。

四个省区中,①黑龙江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A正确。

2.③北部的山脉为南岭。

南岭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A错。

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小于1000米,B错。

南岭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C错。

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 正确。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是地理第1页(共18页)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和差异,依次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

图2 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4 题。

图23.图中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C.③ D.④A.① B.②4.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3.C4.A【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3.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一)(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一)(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如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A.①B.②C.③D.④5.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

如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参照如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高考地理 “图表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解析版)

高考地理 “图表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解析版)

高考地理“图表型”选择题答题技巧(解析版)【第一部分方法指导】这种题目的材料是以数据表格或是统计图表的形式展现,常见相关知识点有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化、河流径流量等。

答题时,考生首先要在审题时将关键的词句、数字圈出来,然后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有何规定性。

这类题的解答方式因材料不同而有所不同。

1.常见统计图表的类型2.统计图表的判读步骤第一步:看图名;第二步:读题目,画关键词第三步,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第四步,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3.常见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1)三角坐标图三角形统计图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可用来表示三个项目所占整体的百分比。

我们常遇到的类型有人口年龄结构的比重、三大产业构成比重、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一个重点中的重点。

判读步骤:首先找出三个坐标轴的原点,然后过某点分别作半行于和每一个坐标轴的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2)曲线图(含折线图)曲线图指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字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形。

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等。

判读步骤:1.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则表示变化幅度小;3.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如右图,流量过程线图中该地4月份和7-8月份均有汛期,且流量较大。

(3)风玫瑰图风玫瑰图是在极坐标图上绘出一地在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的频率。

因图形与玫瑰花朵相似,故名。

判读步骤:1.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多边形,表示频率,且与同心多边形的大小成正比关系;2.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3.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得出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及解题指导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及解题指导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及解题指导一、高考地理图表题的主要类型地理图表题是高考地理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其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是考查考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地理图表题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根据图表性质分类(1)等值线图: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闭合的曲线表示某种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变化。

(2)统计图表: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直观的数据和图形来呈现某种地理现象或趋势。

(3)区域图: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经纬网或轮廓形状来表示区域特征。

(4)地理景观图:包括照片、素描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直观的形象来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

2、根据图表内容分类(1)地球运动类图表:包括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轨道及速度等。

(2)大气运动类图表:包括气压分布及变化、风向及风速、气候类型分布、降水分布及变化等。

(3)水体运动类图表:包括洋流分布及变化、河流径流量及变化、水循环过程等。

(4)地壳运动类图表:包括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造及地貌形成等。

(5)人文地理类图表: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形态及规划、交通线路及布局等。

二、高考地理图表题的解题指导解答高考地理图表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以下是一些解题指导: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在解答地理图表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审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清题目所给的图表类型和名称,明确图表的性质和主题。

(2)审清题目所问的问题,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和考察的知识点。

(3)审清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限制,明确条件和限制的范围和程度。

2、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在审清题目后,接下来需要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提取有效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取图表的特征信息,如数值大小、形状变化等。

2020年高考地理(山东卷)高清重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山东卷)高清重绘(含答案解析)
A.7:20以前B.7:20~7:39
C.7:40~8:00D.8:00以后
答案:A
解析:从题意可知,温州和珠峰同纬度,因此,同一天两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由5月27日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可推出:温州日出地方时=12-13时44分/2=5时8分。因此,珠峰顶部的日出地方时也是5时8分。根据地方时的换算规律可知,珠峰顶部的日出北京时为5时8分+2时12分=7时20分。由于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温州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应早于7时20分。故选A。
【2020年·山东卷】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第7~8题。
4.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D
解析: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因此,A错。“农地杨树化”的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当地木材缺乏造成的,增加木材进口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问题,因此,B错。增加粮食进口会进一步造成耕地的弃耕,C错。鼓励农地流转(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一方面,可使当地农民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因此,D对,故选D。
3.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B.木材销路好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12020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以稳为主,基本延续近几年的特点,但试题稳中有新,紧扣主干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能力考核。

一、情境的选取符合时代精神:试题的情境选取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等具有时代精神的素材为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凸显地理学科特性:地理学科以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主,强调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征,选择题1-2题主要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另一地理学科特色之一--探穿地理原理,6-8题主要探究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原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考核生活中的地理实践力:选择3-5题,以农业生产为考核背景,通过打沟、翻耕等农业生产环节,探究农事活动中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关注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重视区域特征的分析:选择9-11题,呈现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两个典型区域的区位,从认识区域特征到区域差异的比较,引导学生对区域及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五。

地理区位条件的应用:综合题36题,以玉米油生产为主要情境,分析地理区位条件,考核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区位条件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劳动的思想理念。

六、强化地理过程:对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综合题第37题,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对区域及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五。

地理区位条件的应用:综合题36题,以玉米油生产为主要情境,分析地理区位条件,考核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区位条件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劳动的思想理念。

六、强化地理过程:综合题第37题,通过对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重视地理过程的探究。

地理过程分析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