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A卷

合集下载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教案新人教版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另外,对于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月亮的美好情感难以共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月亮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自然现象,培养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3.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审美情感,能够欣赏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4.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⑤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应包括讨论主题的选择、小组分工和展示要求,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准备。
⑥教学评价与反馈:本节课的重点是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并提供反馈。板书设计应包括评价标准和反馈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用课文中的词语“盈盈”和“皎洁”造句。
月亮,也是我心中最美好的象征。它象征着宁静、祥和,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每当我仰望夜空,看到那轮明月,我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喜悦和宁静。月亮,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它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守护着大地上的生灵,给予我们关爱和温暖。
月亮,也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梦想。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我相信,只要我像月亮一样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美好的未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好奇,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课文较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互动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对于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较为适应。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4课《月迹》(课堂实录)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4课《月迹》(课堂实录)

24.《月迹》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多媒体图片:深蓝的夜空中一轮明月)同学们,请看,深蓝的天,明亮的月,空旷,宁静,在那浓浓的月光下,有多少精彩的童年故事。

你们瞧那──这月,圆吗?生(齐声说):圆师:美吗?生:美。

师:可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不用月圆、月美,却用月──生:“迹”。

(师板书课题:月迹)师:谁写的?生:贾平凹(āo)师(笑答):我们都称他为贾平凹(wā)先生,贾平凹先生为什么写月迹,他是来自童年的回忆。

(播放月夜录像:夜空中一轮明月在云中时隐时现,月下突然传来一个孩子稚嫩的喊声:“十五的月亮——圆又圆”,紧接着一群孩子一齐高兴地反复地合着“十五的月亮圆又圆……”,顿时欢笑、嬉闹声不绝于耳。

)师:诶,谁来了?生:一群的孩子。

师:你们想象一下,孩子们在月下干什么?生1:看月亮。

生2:在月下玩耍。

生3:在高喊月亮很圆。

生4:在寻找月亮。

师:他们在赏月、谈月、寻月,课后也有这么一个问题,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亮?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现在请你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孩子们寻月的足迹,先寻到哪儿,再寻到哪儿,又寻到哪儿?(生自读)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师:读好了吗?现在谁来说说,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生:中堂生:院子里。

生:院门外。

师:很好,(师板书:中堂院子里院门外)你们读书很认真,预习也很充分。

孩子们就是这样寻找月亮的足迹的。

三、儿化训练,品读悟情,朗读指导板块一:师:先请大家看看中堂里寻到的月亮。

请一位同学把写中堂里寻到的月的这段课文读一遍。

生读(师边听读边板书学生读不好的字词:屏气儿亏了末了)师:(师指亏了、末了)这两个词,你刚才怎么读的?生:亏了,没了(le)。

师:大家听见了吗?对吗?生:应该读末了(liǎo)。

师:很好,这个“了”字是个多音字,在这读“亏了(le)”,在这读“末了(liǎo)”,“末了”就是最后的意思,全班一起读一遍。

(生读)师:“屏气儿”这个词请你再读一遍。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学生版) 24-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统编版)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学生版) 24-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统编版)

第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鍪()活动二:字词释义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

神州:这里指。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

兜鍪:指。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

休:。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辛弃疾,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中年曰,因此自号“ ”。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2.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活动四:诗歌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清单·巧练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清单·巧练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统编版五上第七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第七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读错的字王孙.(sūn)对愁.(chóu)眠那畔.(pàn)行寒山寺.(sì)聒.(guō)碎闲逸.(yì) 红晕.(yùn) 漆.(qī)黑凛.(lǐn)冽木桩.(zhuāng)袅.(niǎo)袅心旷.(kuàng)神怡(chánɡ é) 应接不暇.(xiá) 船桨.(jiǎng)嫉.(jí)妒嫦娥..二、易写错的字愁:上下结构,要写得上大下小。

寺:第三笔是一长横,“土”的竖和“寸”的竖钩要错开,不要对齐。

榆:左边“木”末笔捺变点,右边“俞”中“人”下面的短横不要丢掉。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漆: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暇: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因为它和时间有关。

眉:半包围结构,象形字,本意指眉毛。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三、一字组多词。

孙(sūn):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泊(bó):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愁(chóu):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寺(sì):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榆(yú):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畔(pàn):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黎(lí):黎明巴黎黎民百姓晕(yūn):红晕日晕月晕晕场晕船漆(qī):漆黑油漆喷漆如胶似漆幕(mù):夜幕开幕幕布屏幕内幕愈(yù):愈加愈发愈合痊愈愈来愈好旷(kuàng):旷达空旷旷课旷工旷日持久怡(yí):怡然怡悦心旷神怡怡然自得逸(yì):安逸闲逸逃逸逸闻以逸待劳免(miǎn):未免避免免疫免职免费闲人免进桨(jiǎng):船桨划桨摇桨螺旋桨榕(róng):榕树榕城纠(jiū):纠正纠缠纠纷纠结有错必纠桩(zhuāng):树桩木桩打桩桩子一桩事涨(zhǎng):涨潮涨水涨钱涨价水涨船高塔(tǎ):宝塔铁塔水塔塔楼灯塔梢(shāo):末梢树梢辫梢喜上眉梢暇(xiá):无暇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眉(méi):眉毛喜上眉梢眉飞色舞眉开眼笑抛(pāo):抛弃抛到抛锚抛头露面抛砖引玉四、多音字。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4、最后一分钟课型:阅读教师:目标(三维融通表述):一、科学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2.介绍诗歌所抒发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抒发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唱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背诵诗歌唤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看图交流,揭题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恳请认真看看这幅图,你晓得这就是一个怎样特定的时刻吗?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民主自由读诗,化解字词障碍,介绍诗歌内容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民主自由明确提出困难,共同化解。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三)书法展诗歌,体会、唤起情感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第一处“最后一分钟”1、指名读第一小节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藏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够把它找出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第二处“最后一分钟”1、师:当艳丽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飘扬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是极其的--(兴奋、自豪)。

恳请大家...第二小节,边念边体会这一份兴奋和自豪。

2019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总目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

2019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总目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伸出我们的手(口语交际)
第三组
9日月潭
10 葡萄沟
11 难忘的泼水节
12 北京亮起来了
语文园地三
夸家乡(口语交际)
第四组
13 动手做做看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15 画风
16 充气雨衣
语文园地四
我们的小制作(口语交际)
第五组
17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11 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三
大自然的启示(口语交际)
第四组
13 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四
小小新闻发布会(口语交际)
第五组
17 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五
热爱生命(口语交际)
复习三
汉语拼音(an en in un ün)
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
复习四
课文 6 静夜思
课文 7 小小的船
课文 8 阳光
课文 9 影子
课文 10 比尾巴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1 比一比
识字(二)1 比一比
识字(二)2 自选商场
识字(二)3 菜园里
识字(二)4 日月明
语文园地四
我会拼图(口语交际)
8 人造发光植物
生字表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第一组
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及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及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及原文《河中石兽》课文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纪昀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ù)?《河中石兽》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

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1、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4课最后一分钟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4课最后一分钟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kòu wèn xiāo yān zhù jìn zhǎn xīn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ǐ jīng jǐ liang sī suìgǔ suǐ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形近字组词斩________ 随________ 搂________ 俏________ 顷________ 崭________ 髓________ 缕________ 硝________ 倾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日出________的脚步________的脊梁________的寂静________的嘴唇________的旧条约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刹那(chà shà ) ________ 颤抖(zhàn chàn ) ________ 骨髓( suǐsuí ) ________悄然(qiǎo qiāo) ________ 拥抱(rōng yōng ) ________ 扎根( zhāzā ) ________5.查字典填空。

(1)“刹”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2)“缕”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6.按意思写词语。

①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________②骨头空腔中柔软橡胶一样的物质。

________③真诚热切地询问。

________④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第24课《最后一
分钟》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54分)
1. (6分)给下面的字注音。

叩________问刹________那
骨髓________ 悄________然
2. (16分)看拼音写汉字
kòu xiāo zhùchàs uǐ
________头________石________造________那骨________
3. (8分)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________
②灰心失望。

________
③智力低下。

________
④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

________
⑤众所仰望的名声。

________
4. (6分)用“静”组四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内。

①看了这条新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________。

②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四周一片________。

③一声枪响,打破了夜晚的________。

④班主任走进教室,我们才________下来。

5. (13分)把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

________这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撒在睡莲身上。

________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________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欣喜地等待着。

________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________湖里的睡莲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________东方刚露出晨曦。

6. (5分)请根据括号里的意思,用“,”在下列句中相应的地方断句。

①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贝贝着急)
②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妈妈着急)
③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爸妈着急)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3分)
7. (10分)阅读理解
雅鲁藏布大峡谷(节选)
根据科学考查得到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和形成的。

它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千米,两侧高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最窄处宽度仅二十几米。

人们可以隔着峡谷交谈,但从这边走到那边最少也要三天。

它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人敢于漂流,它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人能全程穿行。

人们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根据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这段话主要介绍了________。

8. (13分)日积月累
古朗月行(节选)
_____ _____不识_____,呼作白玉盘。

_____疑瑶台镜,_____青_____端。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__[唐宋]代诗人________[杜甫李白]写的。

(3)诗人把月亮说成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并写一写月亮还像什么。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54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3分)
7-1、7-2、7-3、8-1、8-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