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

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

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议题:感受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

执教:徐成莉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交流,初步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初步感知儿童诗的特点。

2、通过对比阅读,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学习创编儿童诗歌。

阅读材料:《巴喳巴喳》、《洗月亮》、《向上摔了一跤》、《爸爸的鼾声》、《我的宠物家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读过很多儿童诗,诗里描绘了我们妙趣横生的童年生活,那大胆离奇的想象紧紧地抓着你我好奇的心。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组儿童诗的阅读,来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齐读课题: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

二、分层推进,感悟体验。

(一)共读《巴喳巴喳》,打开思路,积累经验,感知儿童诗里的大胆想象。

1、读题目并质疑,感受题目里藏着的奇思妙想。

《巴喳巴喳》看到题目,有什么想法?生猜疑提问。

2、诵读诗歌,寻找诗里藏着的奇思妙想。

小声诵读,看看诗人在诗在有哪些奇思妙想。

3、交流体会,感知诗里的奇思妙想。

4、小结:梳理阅读方法刚才我们通过读的方法去找诗里的奇思妙想,找到之后,再通过读把奇思妙想有滋有味地表达出来。

(读―――找―――品―――悟)老师这儿还准备了几首这样的小诗,有兴趣吗?(二)自读《洗月亮》、《向上摔了一跤》、《爸爸的鼾声》,边读边悟,整体推进。

1、明确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阅读。

先看题目《洗月亮》、《向上摔了一跤》、《爸爸的鼾声》,你对哪一首更感兴趣?好好读你感兴趣的那首,找找里面藏着的奇思妙想。

2、边读边悟,寻找诗里的奇思妙想。

3、交流收获。

①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津津有味,现在,把你找到的奇思妙想与大家分享。

你最喜欢的是?你先把诗读给大家听。

师:你发现的奇思妙想是?师:平常我们都知道洗衣服,没想到月亮也可以洗,这想象真离奇!师:像晾衣服一样?风还能像妈妈一样把月亮晾在天上,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把这最有意思的奇思妙想读一读。

刚才的孩子汇报得很精彩,剩下的孩子你们还喜欢哪首呢?接下来,轮到你们汇报了,有信心超越他们吗?你在里发现的奇思妙想是什么?师:孩子们的汇报非常精彩,刚才没读的孩子,听了他们的交流,你有收获吗?你知道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师:这就是分享倾听,交流共好。

小学三年级体育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体育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体育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通过体育群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 选取一些儿童诗,如《小蜘蛛爬天空》、《飞机飞到了月亮上》等,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奇思妙想。

- 通过诗歌朗读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奇思妙想的理解和想法。

- 结合体育活动,设计一些游戏,如模拟飞行、蜘蛛爬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中的奇思妙想。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奇思妙想,为什么儿童诗中常常有奇思妙想的内容。

2. 阅读儿童诗:选择一首儿童诗进行课堂朗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中的奇思妙想,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4. 整体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探讨。

5. 体育活动设计:结合诗中的内容,设计一些体育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其中的奇思妙想。

6. 活动实施: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并引导他们思考和体会其中的奇思妙想。

7. 总结: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总结他们对儿童诗中奇思妙想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儿童诗,培养他们的阅读惯和兴趣。

- 继续进行体育群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体育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诗歌阅读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力和身体素质。

《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案例 1

《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案例 1

《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案例教学年级:三年级上册执教人员:熊娟教学议题:诗中的奇思妙想设计意图:在快乐的童诗阅读中,让孩子们开启想象的大门,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学习明确儿童诗的特点。

即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不但指丰富的修辞,比如:夸张、比喻、拟人、摹声等,同时还有表达形式的多样,如:图像诗。

2、创编儿童诗。

选文篇目:《爸爸的鼾声》《我的宠物家庭》《瞌睡虫》《向上跌了一跤》《巴喳巴喳》《洗月亮》教学重点: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创编儿童诗。

教学准备:学生阅读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诵读诗歌《爸爸的鼾声》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爸爸的鼾声阎妮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生:喜欢。

师:说说理由吧。

生:他把爸爸的打鼾声想象成小火车的声音。

生:爸爸不打鼾醒了的时候想象成火车到站了。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总令人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诗歌中的奇思妙想吧!二、分层推进,感悟体验(一)自读《我的宠物家庭》,边读边悟,整体推进。

1、标题猜想,展开想象师:孩子们读了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生1:作者家里养了许多的宠物。

生2:他生活在一个像动物园的家里。

师:恩,有道理。

那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宠物”吗?生3:宠物就是小动物。

师:是的,“宠物”就是喂养在家里给我们作伴和特别喜爱的小动物,所以从这个标题我们就不难猜想到作者对这个宠物家庭的……生:喜爱。

师:是啊。

那到底宠物家庭有哪些成员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在读之前老师请上课专心坐姿漂亮的女同学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2、明确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1)自读诗歌并用“”画出诗中描写的家庭成员。

(2)找出诗中你喜欢的奇思妙想,并想想妙在哪里?(3)再读诗歌看谁读得更美。

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勒特”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从诗中感受到了奇思妙想,把自己感受到的奇思妙想与人分享,就会收获更多的奇思妙想。下面请孩子们在小组先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再填群文阅读记录卡。(课件提示: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你读的儿童诗是什么?诗中最奇妙的想象是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填写:群文阅读记录卡。最后,小组推选一个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致六年级的你们
我喜欢你们——
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机灵的耳朵
还有能说会道的你们
亲爱的孩子们啊
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作业拖拉、字体潦草……
这些顽劣的“小老鼠”,
我们将用长长的一个学期
教会它们
纪律、诚实、专心、责任
……
我相信
等期末一到
我们会拥有
许多许多
可爱的“米老鼠”。
(三)推荐阅读篇目,延续阅读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自由阅读儿童诗《致老鼠 》《爸爸的鼾声》和《我的宠物家庭》,画一画:勾画出儿童诗中最奇妙的想象是什么?反复读一读。
想一想:你还想到了什么?)
群 文 阅 读 记 录 卡
我读的儿童诗是:
我觉得最奇妙的“想象”是:
我还想到了
(二)小组交流,分享诗里的奇思妙想
1. 在小组交流阅读收获。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猫要吃老鼠,他们不可能成为朋友的。
师: 正因为我们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所以才觉得特别神奇!
生: 我还想给老鼠介绍蛇呢!
师: (竖起大拇指)哇塞!你的想象更奇妙!(板书:奇妙)
……
生3:我读的儿童诗是《我的宠物家庭》,我觉得最奇妙的想象是“把妹妹想象成猫头鹰,把爸爸想象成大熊,把奶奶想象成大象,把妈妈想象成母鸡,把自己想象成猴子,一家都是动物”。

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刘芳阅读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讨论、交流,初步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感知儿童诗的特点。

2.引导学生仿写儿童诗。

阅读过程:课前播放歌曲《虫儿飞》,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请听,(播放鼾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的爸爸会打鼾吗?爸爸的鼾声美吗?你的妈妈作何评价?一位作者由爸爸的鼾声创作了一首儿童诗,我们一起朗读诗歌《爸爸的鼾声》,作者由爸爸的鼾声想到了哪些事物?(小火车、森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句、为什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大胆想象)二、揭示课题正因为有了大胆离奇的想象,所以儿童诗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被誉为是诗歌世界里的小精灵,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去探寻诗中的奇思妙想。

请齐读课题。

二、共读《我要把自己寄给你》,感知诗中的大胆想象。

1.有一首诗,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我要把自己寄给你》,哪个字让你好奇?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寄?怎样寄?)2.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细细地读一读诗歌,看看诗中藏着什么样的奇思妙想?3.齐读诗歌第一小节,奇在何处?哪些是你没想到的?四个动词写出了什么?怎样读出奇妙的感觉?4.在寄出之前,你一定没有想到,我是这样精心打扮自己的?请继续读第二小节。

把自己包在纸里,涂胶水、贴邮票,还精心打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板书:大胆想象)5.当你收到寄来的我,又会发生哪些惊奇的事呢?请你大胆猜一猜。

指名读第三第四小节,谈谈你没有想到的地方,感受奇妙的情景。

6.这首奇妙的小诗,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大家猜猜,作者会把自己寄给谁?他为什么要用寄的方式?(寄给朋友或者爸爸妈妈)请带着思念,迫不及待的心情读最后一小节。

7.真没想到,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竟有这么有趣的方式。

三、自读《萤火虫》、《风》、《云》《鞋》,感悟诗歌的自由大胆的想象的同时,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蝴蝶有了斑斓的翅膀,才能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鸟有了美丽的翅膀,才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诗歌也有自己的翅膀,那是——1.拿出群文阅读材料,出示阅读提示。

小学三年级美术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美术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美术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
思妙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帮助三年级学生培养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引入:介绍儿童诗的特点和作用,为学生建立研究美术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2. 诗歌欣赏:选择数首儿童诗,让学生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作品解读:挑选几幅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与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和解读作品的符号、色彩等表现手法;
4.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是绘画、折纸、拼贴等形式;
5.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特点和作用;
2. 诗歌欣赏:选择一首简单易懂的儿童诗,让学生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意境;
3. 作品解读:选择一幅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与学生一起观察、分析作品的符号、色彩等表现手法;
4. 创作活动:根据所选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示范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5. 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可以进行小组展示或全班展示,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分享创作的心得;
6. 总结:通过讨论和回顾,总结学生对于诗歌和美术作品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创作体验和收获。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诗歌欣赏和作品解读环节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作活动中的创意和表现力;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和心得体会,形成学生的作品集和个人发展档案。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一组诗歌的学习,找出诗歌中的奇妙想象,了解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展开想象的特点。

2、能运用拟人或比喻展开想象创作诗歌。

本质议题:通过一组诗歌的学习,了解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展开想象的特点。

能运用拟人或比喻展开想象创作诗歌。

议题综述: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拟人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更具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儿童诗中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儿童诗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本组织:《水果们的晚会》《林中月夜》《雨中森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一)、展开想象、猜一猜师: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能让死板的画面活起来,瞧!(出示植物、动物的图片)师:柳树在风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谁还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这幅图更生动、更有趣?生:柳树在风中梳着它那长长的头发。

师:多奇妙的想象呀,谁还想说?生:柳树在风中歌唱。

师:一定是一首动听、快乐的歌。

师:谁能让这幅图也动起来呢?(单张动物图)生: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师:舞姿一定很美,谁还想说?生:蝴蝶正在和花儿游戏呢!师:你的想象很丰富。

谁能让这张图片也动起来了?生:两只小白兔正在说悄悄话呢!师:一定在说有趣的事吧。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想象的天才,能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这些画面都活起来了。

今天我们就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三首儿童诗,去感受想象的无穷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诗歌它们是:《水果们的晚会》《林中月夜》《雨中森林》。

(二)、板书: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让图片“活”起来的形式,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打开想象的空间。

】二、学习诗歌,感受想象的魅力。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第一篇诗歌去感受想象的魅力,读之前老师要给孩子们一个自读小提示:出示自读小提示:请你自由小声的读《水果们的晚会》,勾画出你认想象最奇妙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音乐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让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音乐群文阅读《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培养他们对音乐和诗歌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介绍《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这本音乐群文阅读书籍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阅读并理解书中的不同儿童诗歌,研究欣赏和欣赏诗歌的技巧。

3.使用音乐的方式诠释和表达诗歌,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4.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步骤第一课:介绍《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1.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这本书的作者、内容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儿童诗歌的特点和作用,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课:欣赏和理解诗歌1.分发《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这本书给学生,并指导他们阅读其中的几首诗歌。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三课:用音乐演绎诗歌1.教授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和动作,并与学生一起演绎其中的一首诗歌。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音乐的方式诠释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第四课:小组讨论和分享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交流,增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对诗歌的理解、音乐表达的准确性和小组讨论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态度,了解他们对音乐群文阅读的兴趣和研究效果。

参考资源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这本书音乐节奏和动作的教学材料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指导问题学生笔记和反馈记录教学总结通过本次音乐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学生能够在欣赏和理解儿童诗歌的同时,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诗歌的美妙之处。

他们将提高阅读和文学素养,并培养对音乐和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
《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以“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根据孩子们年龄和认知特点进行组文,融入生本教育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评价补充”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选文篇目:《小真的长头发》《下巴上的洞洞》《爸爸的鼾声》《冰冻的梦》
推荐篇目:《太阳打翻了》《大海睡了》《小蚂蚁》《我想》《我要把自己寄给你》
教学目标:
1.孩子们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激发阅读兴趣、推进阅读。

2.展开想象,续编儿童诗。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创编儿童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练习卡、阅读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想象的世界
师:孩子们好,想不想出去玩?
生:想!
师:走,咱们这就去“想象国”逛一逛(课件出示:想象国)。

这里的人们可喜欢想象啦!瞧,短头发的小真就常常在想(课件出示:我的头发能长多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小真站在小桥上用她的长辫子钓鱼,站在栅栏前用她的长辫子套牛,站在院子里用她的长辫子晾衣服,躺在小河边清洗她的长头发,坐在椅子上,十个妹妹排在身后用手拿着她的长头发帮她梳理长头发)。

小真的想象可真丰富,她把这些奇妙的想象都写进了儿童诗里。

现在我们走进儿童诗里去感受诗中的奇思妙想。

(板书: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二、走进儿童诗,感受诗中想象的神奇
(一)读儿童诗,引导感受儿童诗里奇妙的想象。

1. 自读儿童诗《小真的长头发》,感受诗里奇妙的想象。

(课件出示图文:小真的长头发)
师:请孩子们自由的读一读《小真的长头发》,想一想:小真的哪一种想象奇妙?
生1:我觉得“小真站在小桥上,把头发垂下去就能把鱼儿钓起”这种想象最神奇!因为我爸爸最喜欢钓鱼,他每次钓鱼都要用鱼竿和鱼线,小真只用头发就可以把鱼钓起来了,既经济又方便,所以我觉得这种想象最神奇。

师:宝贝,你的感受真好!你能从儿童诗中走进生活,真棒!为你们小组加2分。

生2:我觉得诗中最奇妙的想象是“小真站在院子里,把辫子绑在树杈上一拉,就能把所有的衣服都晾完”。

如果我的头发也可以晾衣服就好了,就可以帮助妈妈,让妈妈不那么辛苦。

师:宝贝,百善孝为先,你做到了!孩子们,把掌声送给我们的孝心之星(加3分)
……
2. 师:小真的想象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呢?因为她的想象很大胆(板书:大胆)现在,我们也来大胆的想象一下:“小真的长头发还可以做什么?”
生1:还可以当跳绳,和小朋友们一起跳。

师:这个想法真奇妙!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拥有了长长的头发,把它当跳绳跳一跳吧。


(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了,立刻走进了想象的世界。

)学生起立一起试着跳30秒跳绳。

生2:还可以当长线,拿去放风筝。

师:你的想法太奇妙了,今天的“奇思妙想大王”就是你了!(加3分)
……
3. 自读儿童诗,填写阅读记录卡。

师:大胆的想象真是太神奇了!它让我们的儿童诗充满了奇思妙想。

接下来,请孩子们拿出阅读单,走进儿童诗,再次去感受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吧!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自由阅读儿童诗《下巴上的洞洞》《爸爸的鼾声》和《冰冻的梦》,边读边思考:儿童诗中最奇妙的想象是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并完成阅读记录卡。

”)
(二)小组交流,分享诗里的奇思妙想
1. 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勒特”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从诗中感受到了奇思妙想,把自己感受到的奇思妙想与人分享,就会收获更多的奇思妙想。

下面请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课件提示: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你读的儿童诗是什么?诗中最奇妙的想象是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最后,推选一个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2. 全班交流(课件: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声音洪亮、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评价。


生1:我读的儿童诗是《爸爸的鼾声》,我觉得最奇妙的想象是“爸爸的鼾声就像山上的小火车”,我爸爸也会打呼噜,有时就像猪一样(全场大笑)
师:喔!能学给我们听一听吗?
生:呼~~~ zzzzz~~~ (全场再次大笑)
师:哈哈,爸爸的鼾声真有趣,你的模仿也特别棒!都参加“模仿秀”了!(加3分)
……
生2:我读的儿童诗是《冰冻的梦》,我觉得最奇妙的想象是“我要把昨天我做的梦,拿到冰箱里冷冻。


师:为什么?
生:因为冰箱都是用来放蔬菜、水果、饮料,从来没听说过把梦拿到冰箱里冷冻的。

师:正因为我们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所以才觉得特别神奇!(加3分)
生:我还想把我的愿望放到冰箱里保鲜呢!
师:(竖起大拇指)哇塞!你的想象更奇妙!(加5分)(板书:奇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