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教学文档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2.条件一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3.战国时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此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法家的思想D.墨家的思想4.“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5.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6.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7.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主要共同点是()A、总统或首相都拥有行政实权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C、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D、都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参考答案:C2.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参考答案:C3.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参考答案:A4. 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①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享有特权的贸易公司②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往的扩大③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④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主要的表现是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享有特权的贸易公司,商业上发生了明显的变革,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往的扩大,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
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说法错误,应该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造成的商业上的影响。
其他的影响也需要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富顺一中高2019级2019—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2.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第 2 页第 3 页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5.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皇帝军机大臣人数乾隆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嘉庆、道光、咸丰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同治五到六人光绪76.5%的时间四至六人A.权力稳固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D.保密性强6.“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第 4 页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
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 .设立内阁7.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
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A.权力制衡的危害B.精英文化的缺失C.直接民主的弊端D.城邦制度的衰落8.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
罗第 5 页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
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
这两种思潮是指()A.法家与道家B.法家与儒家C.墨家与兵家D.黄老与儒家2.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段文字流行状况。
下列有关由A到B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造纸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变化的前提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③促成了秦朝文学和思想的繁荣④促进了秦国统一大业的实现A.②B.③C.②④D.①④3.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A.“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4.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
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
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A.山水景物B.真实情景C.情趣意境D.人物形象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6.《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7.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A.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C.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8.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2.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3.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
这些措施意在说明A.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B.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C.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D.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4.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
材料反映出唐代A.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5.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A.权力稳固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D.保密性强6.“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
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7.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
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A.权力制衡的危害 B.精英文化的缺失C.直接民主的弊端 D.城邦制度的衰落8.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富顺一中高2019级2019—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2.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3.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
这些措施意在说明A.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B.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C.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D.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4.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
材料反映出唐代A.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5.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A.权力稳固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D.保密性强6.“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
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7.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2.哲学家冯友兰提到:“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
”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B.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C.宋明时期心学的创立D.明清时期新思想出现3.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C.孔子韩非子墨子D.孔子韩非子老子4.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
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教育系统的形象说明。
据图,判断下列评论正确的是A.士阶层崛起,私学开始兴起B.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C.少数下层士人得到入仕机会D.私人书院兴盛,理学广泛传播6.西汉后期,帝王诏令中多见涉及灾异的内容,而东汉帝诏中更是频繁出现因灾异而“惧恐一二,修省一二”的内容。
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富顺县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富顺县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有的“材料”分别是()A、清朝封建制度和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制度和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统治和养兵练兵之法参考答案:A2. 1918年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到欧州参加巴黎和会时,欧洲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
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参加一战对打败同盟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B.美国可以给欧洲提供经济援助C.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倡导世界和平与安全D.欧洲人民痛恨本国的封建统治,要求进行改革参考答案:C略3. 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元杂剧的产生B.昆曲艺术的产生C.京剧的形成D.明代传奇的兴盛参考答案:考点:3R: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戏曲艺术.需要掌握元杂剧的产生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元杂剧的产生的意义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元杂剧的产生是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A.4.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C.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参考答案:C5.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不害·大体篇》)。
这实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集权 B.君臣共理国政 C.君权兼并相权 D.君臣分工明确参考答案:A6. 根据以下古代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行政疆域图(局部),推断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建制是 ()A.郡、县B.郡国并行制C.路、州、县D.行省、路、府、州、县参考答案:D7. 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顺一中高2019级2019—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2.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3.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
这些措施意在说明A.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B.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C.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D.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4.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
材料反映出唐代A.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5.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A.权力稳固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D.保密性强6.“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
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7.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
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A.权力制衡的危害B.精英文化的缺失C.直接民主的弊端 D.城邦制度的衰落8.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
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
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
这说明罗马法A.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9.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B.广泛采用铁犁牛耕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D.人们生活美满幸福10.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理想,但人们出于求生的欲望,对农业的开发并非永远处于理智状态。
下列属于非理智状态的是A.“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B.“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C.“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D.“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11.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12.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13.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
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
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A.都来自官营手工业B.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C.与市场联系紧密D.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14.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
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
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当时中国输出的商品之一是丝织品 B.当时中国输出的瓷器受到国际市场欢迎C.当时中国造船业进步,对外贸易发展 D.当时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15.下面是唐宋时期茶叶变化表(单位:吨),从表中可以推出A.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区域分工渐趋合理D.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16.《盐铁论·水旱》曰:冶铁者“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
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赊欠)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
”材料中蕴含的信息有①官营冶铁作坊的经营方式②有强烈的追求利润的要求③注重产品质量和经营方法④注意市场信息和成本核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④17.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下列言论能反映孔子智慧的是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B.治民无常,唯法为冶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8.易中天说:“从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横线处依次应为A.孔子墨子孟子韩非B.孔子孟子墨子韩非C.墨子韩非孔子孟子D.墨子孔子韩非孟子19.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 多人。
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辉映。
宋词的繁荣A.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D.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20.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
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
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女权意识的日益觉醒B.反映了明清社会动荡日益加剧C.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反映理学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22.清代学者黄宗羲曾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黄宗羲的意思是A.倡导工商皆本 B.治贫须先启蒙C.革除奢侈之风 D.轻赋方能致富23.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
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
”材料中的“他”A.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反对埋首书册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4.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材料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C.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D.工业革命在亚洲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
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
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
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
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所谓的“天下之法”,也就是使天下之人都能”自私”、“自利”,或都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之法。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
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摘编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相同点和本质上的区别,并分析二者思想主张产生差异的原因。
(12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史中每个朝代的发展都各具特色,可以通过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个朝代的发展特色和脉络。
例如: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秦,开放多元的盛世华章——唐,崇文抑武的王朝——宋,铁骑踏出的强悍帝国——元,万里长城拱卫的文明——明,盛极而衰的天朝上国——清等。
请任意选择一个朝代,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采用策问(考试)的方法,凡对策公开讲黄老刑名纵横的人一概罢黜不取,独取董仲舒、公孙弘等儒生,都给好官做。
从此诸子百家被黜,儒学独尊,特别是《春秋公羊》学成为最通显的儒学。
武帝时下令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各级官吏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通过考核,择优录用。
对那些确有才干而不肯出来作官的人,通过“征召”的方式,由汉武帝亲自召见,即授给官职。
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
天下官吏百姓都可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其所长,授予职位。
汉武帝采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太学),以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
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
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两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
自从汉武帝立官学,两汉学术上只有儒家派别间的争辩,不再有儒与非儒不同学派的斗争。
这是封建国家统一后自然产生的结果。
这个结果不利于学术思想的发展,但也有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