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 简介

合集下载

因盐筑城、因学兴城的富顺古城(一)

因盐筑城、因学兴城的富顺古城(一)

因盐筑城、因学兴城的富顺古城(一)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古城沿革;古城规划;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论文摘要本文试图依据富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景观遗迹,分析富顺城古代规划发展的特征和脉络,揭示古城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城市复兴的途径。

富顺城在历史上因盐业的开采而逐渐兴起,从村镇发展成为一方经济重镇。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逐渐重视文教事业,把城市的中心的标志从盐业开采转为文化教育,为城市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延续了千余年的繁盛。

富顺古城,地处四川东南部,今为自贡市下属的一县。

自贡市号称为“井盐之都”,这个美名肇自古代的富顺县。

自贡城市名称以及正式设市是在民国初年,而富顺古城的建制设城则始于1500年前。

可以说,自贡市的建设是脱胎于富顺古城。

最近,自贡市将发展旅游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突破口,除了恐龙博物馆资源的再开发和清代中后期盐业历史的发掘外,应当注重开发富顺古城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富顺古城的历史沿革从史书方志记载来看,古代富顺是一个重商重学的地方名城,素有“银富顺”和“才子之乡”的美誉。

古城富顺在建制设城之前属古代江阳郡,其地盛产井盐。

现知最早可查的史料是东汉文学家崔驷(?~92)的《博徒论》,首次提到“江阳之盐”。

江阳,古地名,即今泸州。

富顺民间流传着关于古城产生的传说。

据南宋王象之编著的《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古迹论》以及北宋《元丰九域志》中都记载了西晋太康元年(230年),僚族人梅泽发现盐泉,人们凿之为井、煎之成盐的故事。

在两晋时期,当地盐井出盐极多,商旅辐辏,百姓得其富饶,其中盛名者为“富世井”。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以富世盐井为中心,划出江阳所辖地域东西45公里,南北55公里,以井命名设“富世”县。

唐贞观二十三年,为避太宗名讳,改“富世”为“富义”。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记载:江阳县有富义盐井。

唐时取名本诸此。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宋太宗讳,改“富义”为“富顺”。

富顺:劳务大县的“归雁经济”

富顺:劳务大县的“归雁经济”

富顺:劳务大县的“归雁经济”作者:周淼葭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5年第01期多年的打拼使外出务工人员创新了理念、积累了资金。

他们聚集了大量的项目资金,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他们回乡投资的热情高涨。

在四川盆地南部,悠悠沱江之水的下游,座落着千年古县城——富顺。

1336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上,生活着109.02万人,素来享有“巴蜀才子之乡” “中国豆花之城”等美誉。

富顺是四川省百万人口丘陵农业大县、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

目前,富顺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

立足特色,挖掘潜力,富顺以“归雁经济”为核抓工业强农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

“归雁经济”做强产业项目2013年,富顺有36.5万人外出务工。

这一群体不仅给富顺带来了45亿元的收入,还为富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

富顺抓住机遇,完善“乡情+项目+投资回报”为主的归雁经济模式,加大政策、土地支持力度,推介回引工程项目,建立回引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结合纺织服装产业园、晨光科技园区、农副产品贸易物流加工园区三大园区建设,促成更多在外富顺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兴业,累计回引项目300余个,涉及投资近50亿元,解决就业10000余人。

在2014年9月29日召开的自贡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上,富顺县委书记唐宏就发展归雁经济做了详细说明。

唐宏说,近年来,富顺县针对农村生产经营的土地过于分散、经营方式落后、劳动力大量外出的实际,顺应外出成功人士家乡情结浓厚、愿意回乡创业的势头,将归雁经济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有力抓手,在回引人才、回引资本、回引管理上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有效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实现了深化农村改革与促进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

富顺素来是劳务输出大县,多年的打拼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创新了理念、积累了资金、汇聚了人才、开拓了市场。

一方面,他们聚集了大量的项目资金,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另一方面,他们回乡投资的热情高涨、意愿强烈。

富顺县土地资源利

富顺县土地资源利

• 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2.4亿元,比上年增 长11.2%,年均增长11.1%。旅游业发展加快, 赵化、狮市分别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 化名镇,举办豆花文化旅游节、乡村文化旅游节 等活动,2011年旅游收入实现11.5亿元,年均增 长15%。 •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38户; 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活 动深入开展,五年累计补贴资金7881万元;餐饮、 信息、物流等发展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得到 加强。
• 交通状况:富顺紧靠成(都)渝(重庆) 高速公路和内(江)宜(宾)高速公路, 省道(四)川云(南)中路、邓(关)隆 (昌)公路和沱江河均在县城交汇,境内 公路网络覆盖全部乡镇。富顺县公路通车 里程1850公里,内宜高等级公路、川云中 路、内昆铁路穿境而过。全县内河航道里 程161公里,水路可上溯内江、资阳等,顺 流由泸州入长江
• 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 148亿元、52亿元,比2006年末分别增长131.6%、 14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亿元,比 2006年末增长105.5%。[4] • 2011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富顺再 生稻”、“富顺香辣酱”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 志保护产品。劳务经济提质增收,中加农民工权 益技术合作项目圆满完成,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 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富顺缝纫、富顺建 工被评为全国优秀地方劳务品牌,常年转移劳动 力30万人以上,2011年实现劳务收入32亿元。
数量结构
• 富顺县的大型的住宅区有三个,分别为东 街住宅区,北湖住宅区,江北住宅区。工 业区为晨光工业园区,里面分布有各种工 厂,有化工类,纺织类,塑料制品类等。 大型商业区有两个,分别为后街和商业广 场。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教育强县”战略力促富顺在川南崛起

“教育强县”战略力促富顺在川南崛起

“教育强县”战略力促富顺在川南崛起作者:罗芝家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46期有“ 才子乡”美称的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

富顺人历来把教育当作头等大事,尊师重教、崇文尚学的优良传统融入富顺人民的血脉之中。

昔日荣光与严峻现实富顺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

自公元567年建县以来,英才辈出,仅明清时期就产生进士、举人1000余人,景泰十才子之首的晏铎、嘉庆八才子之一的熊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等均出自富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富顺知县陈锡鬯奉谕,委士绅陈庆文、郭昌翰于城北十字岭创建富顺县官立中学一堂,1953年1月正式定名为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校(以下简称富顺二中),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培养出无数英才。

著名科学家钟声博士,知名金融专家夏阳,国际知名医药专家李忌博士以及不计其数的杰出人才都诞生于富顺二中这个英杰的摇篮里。

1980年,学校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全省首批42所重点中学之一。

整个八十年代,富顺教育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富顺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富顺教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省内发达地区的教育已成明显集聚效应,周边区县教育也迅速崛起,而富顺县高中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十二五”期间,全县义务教育段“大班额”现象突出,优秀教师流失530余人,高中优质生源流失1800余人。

科学决策解难题为解难题、破瓶颈,传承“ 才子之乡”崇文重教的优良文化传统,全面提升全县教育发展水平,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县委、县政府大胆谋划,科学决策,将实施“四川经济强县、川南教育强县、生态宜居中等城市”三大发展战略列入“ 十三五”规划,并和“实现撤县建市”一同作为加快富顺发展的四大重点目标。

明确提出“十三五”始,富顺将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实施“优质发展普高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发展学前教育、着力培养教育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教育信息水平、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七大工程,改(扩)建普通高中6所、扩建职业技术学校60亩、新建学前教育项目64个,招商引资高职院校1所等,总投资约46亿元,通过5-10年的努力建成“ 川南教育强县”。

富顺县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油茶产业

富顺县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油茶产业

富顺县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油茶产业摘要:富顺县隶属四川省自贡市,地处长江上游主要支流沱江的下游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0′48″~105°15′22″北纬28°55′37″~29°28′42″。

东邻泸州市,南接宜宾市,北连内江市。

距省会成都市约250公里,县城富世镇距自贡市区37公里。

全县幅员面积1332.7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盆中丘陵地区农业大县。

关键词:退耕还林;油茶产业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富顺县开始试点,20年来全县累计退耕还林14万余亩,工程建设范围涉及20个镇乡、街道,208个行政村。

退耕还林成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德政工程,奠定并巩固富顺县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富顺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围绕“山上油茶山下竹”的指导思想,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引导业主在位于龙贯山、青山岭、尖山坡及五福岭山脉所在的8个镇乡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全县油茶品种及质量获得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2万亩油茶,集中分布于琵琶镇、童寺镇、福善镇等几个镇乡,油茶林平均树龄4年。

1管理创新激发油茶经济发展从实际出发,创新科学管理。

富顺县油茶坚持“良种+良法”的栽培管理技术路线。

运用川南丘陵区乡土油茶良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与示范(川科鉴字【2013】第325号),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库号14100027。

结合富顺县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实际情况,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油茶林幼林期阶段,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促进树体养分积累,促使树冠迅速扩展,为进入盛果期打下基础。

于是采取了以下措施:(1)除草松土:在5~6月、9~10月各除草一次,将铲下的草皮覆盖于树蔸周围的表面,给树基培篼,以减轻地表高温灼伤和旱害;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有限的垦复。

(2)施肥:每年施两次肥。

①在11月实施以复合肥为主的越冬肥。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被誉为“才子之乡”!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被誉为“才子之乡”!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被誉为“才子之乡”!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省共辖1个副省级市、17个地级市,其中包括52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111个县。

其中,就富顺县来说,人口超100万,被誉为“才子之乡”。

一首先,富顺县属于四川省自贡市,在地理位置上,富顺县东与北邻内江市隆昌县,西靠自贡市沿滩区,南接泸州市泸县,西北与自贡市大安区相连,西南与宜宾市接壤,距自贡市区25公里,省会成都210公里,距直辖市重庆150公里。

早在商周时期,该地区为古蜀国辖地。

战国中后期,秦国不仅和山东六国交战,而且派军进入该地区,在消灭了蜀国、巴国等诸侯国后,秦国在富顺等地区置蜀郡。

二到了汉朝时期,该地区属于犍为郡江阳县。

东汉时期,自贡地区即生产井盐,著名的盐井有富世井等。

公元567年,北周划出富世盐井及周围地区设雒原郡及所辖设富世县。

由此,对于该地区来说,建县历史已经超过1300年了。

公元582年,隋朝建立后,富世县隶于泸州,县域约15万公顷。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因为避讳皇帝李世民的‘世’字,富世县更名为富义县。

三公元966年,该地区隶于梓州(潼川)府路,境域约30万公顷。

公元976年,因避讳皇帝赵匡义的‘义’字,富义易名富顺。

由此,对于富顺县来说,历史上两次因为避皇帝名讳而改名。

元朝建立,升为富顺州隶于四川行中书省。

公元1371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富顺州将为富顺县隶于叙州府。

清代因之。

在明清这一历史阶段,今富顺县一带人才辈出。

明朝,富顺县考中进士139人、举人492人、贡生386人。

四最后,明朝时期,熊过为自贡富顺县人,是明朝“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著《南沙文集》被收入《四库全书总录》中。

《明史》有传。

清代,富顺县考中进士31人、举人315人、贡生477人,从而享有“人才之乡”的赞誉。

富顺县:精准帮扶拔“穷根”

富顺县:精准帮扶拔“穷根”

富顺县:精准帮扶拔“穷根”作者:但茂宇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7年第23期初冬时节,沱江河畔,马安村处处是火热的建设场面。

“我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楼房,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

”富顺县狮市镇马安村贫困户罗德洪指着快完工的新楼房,眼里闪着喜悦的泪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像罗德洪这样的脱贫故事正在富顺县不断上演。

脱贫成绩取得的背后,是无数艰辛的努力与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

富顺县位于丘陵地区,面临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复杂多样、贫困人口呈“插花式”分布状态、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三大难题。

怎么干才能解决难题?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瞄准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富顺以精准扶贫脱贫为抓手,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精准、统筹、整合”的原则,努力探索丘陵地区“插花式”扶贫新路子。

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推进实效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富顺县委看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要有长效的机制作保障。

在富顺县,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已蔚然成风。

“我们创建了‘54321’结对帮扶机制,把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

”富顺县扶贫移民局局长赵勇介绍,富顺要求,1名正县级领导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1名副县级领导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1名正科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1名副科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帮扶实现全覆盖。

结对之后,如何帮扶?“首先是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贫困户量身制定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

”县委组织部帮扶干部彭万松介绍,“此外,领导干部还为贫困户‘跑腿’,为其发展产业争取项目和资金”。

不仅如此,富顺还充分调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人民团体投身扶贫工作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建立老板分级帮扶、企业建专合组织带领发展产业、盘活资产带动发展产业等机制。

以“万企帮万村”活动为契机,完成34个企业与全县34个贫困村“一对一”结对帮扶。

在土地流转上,狮市镇在全市率先推行土地预流转模式。

自贡城市研究报告

自贡城市研究报告
片区和组团: 以快速通畅为目标,加快片区和组团之间 的交通通道建设,构建三横、三纵的城市 快速路网络;确定主要货运联系方向,建 设大件货运通道,规划至宜宾港大件运输 通道。
新建:自贡东迎宾大道,自贡北迎宾大道 ,自贡西迎宾大道,将内宜高速自贡南湖 出口改为自贡南,南湖迎宾大道为自贡南 迎宾大道。
规划:自贡轻轨1,2号线及环线
地理位置 位于四川省南部,是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
历史地位
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三个市之一,历史上 自贡因产井盐而富商云集,中国最富庶的 城市之一 战略地位 自贡市的城市性质定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盐、龙、灯为特色的文化旅游 城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现代工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城市概况-川南城市群
城市规划-中心城区建设规划
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聚居人口达到100万以上; 202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15平方公里,聚居人口达到120万; 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40平方公里,聚居人口达到 150万。
城市规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未来将形成一绿心、两片区、三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港口: 1.自贡港(位于牛佛、狮市镇附近,50 万吨标箱级港口)
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体系
自贡产业规划呈现一带、四园、七区的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自贡主城区附近最为重要的 是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
一带: 指沿乐自高速的产业发展带,集中
规划市域四个重要工业园
四园: 为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沿滩
工业园、富顺晨光工业园、荣县工业园;
多楔: 是沟通都市绿心和周边山水环境的 生态绿楔。
Part 4 城市人文
1.1 自贡盐业 1.2 自贡彩灯 1.3 自贡恐龙 1.4 自贡小三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顺县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位于东经104°40′~105°15′、北纬28°55′~29°28′之间。

东邻隆昌,西靠沿滩,南接泸州,东北与隆昌临界,西北与大安相连,西南与宜宾接壤,距省会成都约250公里。

全县幅员面积199.95万亩。

200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03.46万人,常住人口81.95万人,城镇化率21.34%。

201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07.71万人.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富顺县原为古代江阳县治域,北周天和2年(公元567年)划出富世盐井及周围地区设雒原郡及所辖设富世县。

富顺是中国井盐发祥地之一,自贡市的第一口盐井――富世盐井就诞生在这座古老的县城,曾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全川,被誉为“银富顺”。

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撤郡存县,隶于泸州,县域约15万公顷。

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更名为富义县。

北宋乾德4年(公元966年)升县为监,隶于梓州(潼川)府路,境域约30万公顷。

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名富顺盐监。

元世祖至元12年(公元1275年)改富顺盐监为富顺安抚使司,20年(公元1283年)升为州,隶于四川行中书省之叙州。

明洪武4年(公元1371年)降州为县,隶于叙州府。

清代因之。

民国前期先后隶于川南道、永宁道。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裁道,隶属四川省。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隶于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县域331.2万亩。

解放后,富顺县先后隶于泸县、隆昌、泸州、宜宾专区。

1983年3月,划归自贡市管辖。

2001年4月,撤区并镇,全县辖27个镇、4个乡。

2005年7月,自贡市区划调整,富顺县庙坝、牛佛、回龙镇划归大安区管辖,瓦市、仙市镇划归沿滩区管辖。

区划调整后,全县辖22个镇、4个乡,幅员面积由240万亩减少到199.95万亩,人口由121.3万人减少到101.55万人。

【地形】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90%以上,丘陵多呈馒头状。

河流属沱江水系,沱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境内沱江河段长94公里,年平均流量350立方米/秒。

【气候】县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

2006年,平均气温19.2℃,比正常年份偏高1.3℃;年极端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1.2℃;降雨量819.1毫米,比正常年份偏少20%;年总日照时数1062小时,比正常年份偏少10%。

主要气候特点:隆冬无严寒,初春气温回升不稳定、波动大,夏有酷暑,秋季绵雨不明显。

年内出现寒潮、暴雨、高温、特大伏旱等自然灾害,尤以高温、伏旱造成危害最严重。

【自然资源】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沱江富顺段可开发电能6.8万千瓦,现已开发装机容量1.4万千瓦和1.8万千瓦水电站各1座。

矿产资源以煤炭、石灰石、卵石、河沙、料石、沙金为主。

野生植物药材60余种;野生动物以鱼类为主,还有龟、鳖、野兔等。

经济作物以笋竹、花生、油菜籽、大豆、芝麻、甘蔗、优质柑桔、茶叶、蚕桑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薯为主。

禽畜业以生猪、肉羊、鸡、鸭、鹅、兔为主。

森林覆盖率25%,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树、大头茶桉、泡桐等。

【旅游资源】富顺县旅游资源概括为“五个一”,即“一城、一江、一山、一沟、
一镇”。

一城,指富顺县城,这里聚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墓、西湖、五府山、钟秀山、千佛岩、锁江塔、文化走廊、天然石佛、福源灏清代民居、后街——市中花园古城区等景点。

一江,指沱江,其上游有晋代葛洪炼过丹的葛仙山,下游有与合川钓鱼城齐名的虎头城等古迹遗址,沿江有狮市古镇、赵化古镇等景点,还分布着黄泥滩、黄葛灏2座人工湖;沱江生态走廊建设与沿江景点有机融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一山,即青山岭山脉,包括从龙贯山、天池湖到天山坡的众多大小山峰组成的山脉,其中有普法寺、天池湖、明建文皇帝隐居的金田寺、上下仙鹅洞、仙女洞等,其喀斯特地貌和溶洞在自贡市独具特性。

一沟,系李桥镇五条沟,方圆1.5万余亩,山高林密,风光秀美,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一镇,即狮市古镇,古镇风貌保存完整,建筑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

【交通】富顺县公路通车里程1850公里,内宜高等级公路、川云中路、内昆铁路穿境而过。

全县内河航道里程161公里,水路可上溯内江、资阳等,顺流由泸州入长江。

【经济发展】
富顺工业以化工、食品、建材、能源为基础,创立了富顺香辣酱、牛佛烘肘、西湖茶叶、东方变压器等名优品牌。

2013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94.6亿元,增长11.7%。

固定资产投资89.04亿元,增长30.4%,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增速。

城乡品质逐步提高。

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县城招公山片区、东湖新城控规编制完成,南环路、东街片区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通过阶段评审,板桥等18个镇乡总规、飞龙等6个镇乡控规编制完成。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西城文体中心、瑞祥五星级酒店、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工建设,西湖休闲广场建成,釜江大道B段、S305绕城改线A段景观绿化完成,红旗大桥上段旧城改造有序推进,实施东街至大转盘风貌整治、县城区重要节点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省级卫生县城复查通过验收;建立打击违法占地违章建筑长效机制,拆除违章建筑1.36万平方米。

乡镇形象逐步改善,代寺场镇主街道实现黑化,永年新区综合体开工建设,赵化新区综合体投入运营,童寺等16个镇乡污水处理设施有序推进、富和等6个建成投运。

农村面貌得到改观,开工建设新村点63个、建成面积25万平方米,板永、东环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进展顺利,黄泥、金竹等4个新农村综合体加快建设,东湖山林村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沿线8个镇乡风貌改造完成。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4%,县城空气质量达标率90%,森林覆盖率达33.5%,成功创建省绿化模范县。

【旅游资源】
富顺县旅游资源概括为“五个一”,即“一城、一江、一山、一沟、一镇”。

一城,指富顺县城——富世镇。

一江,指沱江。

一山,即青山岭山脉。

一沟,系李桥镇五条沟。

一镇,即狮市古镇。

境内名胜古迹400余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光第墓。

刘光第墓
刘光第墓,原在富顺赵化镇罗汉寺,1984年,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刘光第先生骨殖迁葬于富顺县城五府山革命烈士陵园后部,供后人凭吊。

由赵朴初为刘光第墓题写了墓碑。

富顺文庙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

富顺文庙
富顺西湖
富顺西湖
位于县城中心,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

千佛寺
富顺千佛寺(又名千佛岩),位于富顺县城中心的玛瑙山中部,背负玛瑙,前瞰西湖。

北岩居左,澜岩居右,又名中岩。

其形似半月,故称月岩。

文光塔
文光塔位于富顺县城东一公里的同心山上,始建于明朝,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培修,塔高38米,为七重楼阁式八楞形砖盘绕至顶,是典型的明代风格的风水塔。

塔名含“文章兴盛,光耀四方”之意,被视为富顺的“文笋”。

回澜塔
回澜塔位于富顺县城西南五里许,沱江西岸的大佛岩上。

清道光二十六年兴建。

塔高56米,砖石结构,九层八角。

回澜塔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去处。

春光明媚或秋高气爽之际,登塔北可远眺自流井之天车;南览绵延苍翠的青山山脉;西望烟云缭绕的群山,东瞰县城全貌。

青山岭森林公园
省级森林公园—青山岭位于富顺县万寿镇境内,距县城约17公里处,有青山山脉亘横。

沱江纵流其中,形成青山锁峡,青山岭省级森林公园森林面积达五万余亩,园内山清水秀,云飘雾绕,普法寺香客不断,佛音悠远。

五条沟
五条沟
五条沟位于富顺境内的李桥镇和福善镇,并与宜宾南溪县大坪乡接壤.总面积有15平方公里之宽.有人说五条沟是自贡人的香格里拉。

天山坡
天山坡,据《富顺县志》记载,原名尖山坡,相传有仙女下凡到尖山坡,治妖除害,于是被百姓称为"天山坡"。

木桥沟人工湖
木桥沟人工湖位于县西镇溪河上游,中和乡境内,距县城36公里。

利用天然山沟改造。

四周山峦起伏,九曲连环,并有几公里长的峡谷。

沿谷树木成阴,风景秀丽,水鸟多聚集在穿山洞、玉河沟两条岔河栖息。

马鞍山侧有一岭埂直插潭水,形若象鼻。

地方特产
富顺豆花诞生至今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了。

富顺豆花及蘸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