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强度和硬度:合金元素如锰、硅、铬等,能有效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使其更具耐磨性和耐久性。
这些元素在钢中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能提高钢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2. 改善韧性:某些合金元素如钒、钛等,能细化钢的组织结构,从而提升其韧性。
它们在钢中形成碳化物,这些碳化物能有效地阻止裂纹扩展,从而增加钢的断裂抗力。
3. 改善工艺性能: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加工性能,例如改善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性能等。
例如,磷可以提高钢的流动性,但过高的磷含量会导致钢的冷脆性增加。
4. 抗腐蚀性:合金元素如铬、镍等可以增加钢的抗腐蚀性。
它们在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阻止进一步的氧化腐蚀。
5. 热处理性能: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和效果。
例如,硅、锰等元素可以加速奥氏体化和冷却速度,而钛、钒等元素则可以减缓奥氏体化和冷却速度。
6. 改善磁性:一些合金元素如钴、铁等可以改变钢的磁性。
这些元素在钢中能影响铁磁畴的取向,从而改变其磁性能。
7. 降低导电性:合金元素如铜、镍等可以增加钢的导电性。
它们在钢中形成电子散射中心,增加电子的散射几率,降低电导率。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来优化钢的性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添加合金元素时需控制适当的比例,否则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1.碳(C):碳是钢铁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适当的碳含量可以增强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碳含量低于0.2%的钢称为低碳钢,适用于焊接和冷冲压加工;碳含量在0.2%到0.5%之间的钢称为中碳钢,具有适中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碳含量大于0.5%的钢称为高碳钢,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作刀具和弹簧。
2.硅(Si):硅可以提高钢铁的热强度和耐腐蚀性,减少钢铁的热膨胀系数。
适当的硅含量可以提高钢铁的刚性和强度,并且有利于热处理。
3.锰(Mn):锰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强度。
锰的含量越高,钢的强度和硬度越高。
锰还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4.磷(P):在低碳钢中,磷可减少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在高碳钢中,磷可改善钢铁的切削性能。
因此,磷含量需要适度控制。
5.硫(S):硫可增加钢铁的切削性,但会降低钢铁的塑性和韧性。
因此,在高质量的钢铁制造中,硫含量需要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6.铬(Cr):铬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铬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氧化性。
不锈钢中的铬含量一般在10%到30%之间。
7.镍(Ni):镍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镍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疲劳性。
镍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8%到25%之间。
8.钼(Mo):钼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硬度和抗热变形能力。
钼还可以改善钢的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钼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1%到10%之间。
9.钛(Ti)、铌(Nb)、钒(V)等微量合金元素:这些元素通常用作钢铁的强化剂,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改善钢铁的热处理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适的合金化处理,可以改善钢铁的力学性能、耐蚀性和热处理性能,使其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合金元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入到基本金属中,以改变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材料。
钢是一种合金,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碳和其他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性。
首先,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
例如,添加镍和铬可以增强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钴和钨的添加可以增强钢的抗磨性和高温强度,使其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
钛和铌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焊接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其次,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化学性质。
例如,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硬化性能,促进碳的溶解和扩散。
磷和硫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硅的加入可以提高钢的热导率和抗腐蚀性能。
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钢的化学性质。
此外,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热性能。
例如,添加铝和钛可以提高钢的氧化稳定性,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镍和铜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导热性能,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能。
铍和银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导电性能,使其适用于电气工程。
同时,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结构和相变性。
例如,钼和钒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定向结构,提高其强度和塑性。
锑和铅的添加可以促进钢的相变行为,改善其物理性能。
通过对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控制,可以调节钢的晶粒尺寸、晶界强度和晶界活性,从而改善钢的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它们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热性能和结构性能,使钢具有更好的性能和适用性。
合理的合金设计和控制是制造高品质钢材的关键。
第七章 合金元素在钢中作用

4.常用钢种
40 40 4ZSiMn 低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Cr、 MnB、 38 40 中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CrMoAl、 CrNi 高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CrMnMo、 Cr Ni4WA 40 25 2
四、合金弹簧钢
1.弹簧性能特点
要求必须具有高的弹性极限,高的屈 要求必须具有高的弹性极限, 强比(Gs/50)高的疲劳强度( 强比(Gs/50)高的疲劳强度(尤其 是缺口疲劳强度) 是缺口疲劳强度)及足够韧性。
4.合金元素对M相变温度也有影响 4.合金元素对M
大多数合金元素使Ms点下降 大多数合金元素使Ms点下降
第二节 合金钢的分类与编号
一、合金钢分类 通用分类方法有 : 1.按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 2.按合金元素的种类分:铬钢、锰钢、铬镍 按合金元素的种类分:铬钢、锰钢、 钢、硅锰钼钒钢等 3.按主要用途分
建 筑 及 工 程 用 结 构 钢 结构钢 机 械 制 造 用 结 构 钢 工 具 钢 特 殊 性 能 钢
二、合金钢的牌号
命名原则:由钢中碳的质量分数、 命名原则:由钢中碳的质量分数、 合金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分数的组合 来表示。 来表示。当钢中合金元素的平均质 量分数<1.5%钢号中只标出元素符 量分数<1.5%钢号中只标出元素符 不标明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 号,不标明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 >1.5%、2.5%、3.5%在元素符 当>1.5%、2.5%、3.5%在元素符 号的后面相应标出2 ……。 号的后面相应标出2、3、4……。
例:20crMnTi钢制造汽车变速箱 20crMnTi钢制造汽车变速箱 齿轮工艺路线: 齿轮工艺路线: 锻造 正火 加工齿形 局部镀 铜(防渗碳) 渗碳 防渗碳) 预冷淬火+ 预冷淬火+ 低温回火 喷丸 磨齿 20crMnTi汽车变速齿轮热处理工 20crMnTi汽车变速齿轮热处理工 艺曲线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艺曲线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钢材中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铁材料洁净度、均匀度、组织细度等影响材料性能,提高冶金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促进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晶强化。
结晶强化就是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在凝固结晶以后获得良好的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它包括:(2)形变强化。
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可以提高其强度。
这是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所致。
(3)固溶强化.通过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组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固溶强化。
(4)相变强化。
合金化的金属材料,通过热处理等手段发生固态相变,获得需要的组织结构,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相变强化。
(5)晶界强化。
晶界部位的自由能较高,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和空穴,在低温时,晶界阻碍了位错的运动,因而晶界强度高于晶粒本身;但在高温时,沿晶界的扩散速度比晶内扩散速度大得,晶界强度显著降低。
因此强化晶界对提高钢的热强性是很有效的。
硼对晶界的强化作用,是由于硼偏集于晶界上,使晶界区域的晶格缺位和空穴减少,晶界自由能降低;硼还减缓了合金元素沿晶界的扩散过程;硼能使沿晶界的析出物降低,改善了晶界状态,加入微量硼、锆或硼+锆能延迟晶界上的裂纹形成过程;此外,它们还有利于碳化物相的稳定。
(6)综合强化。
在实际生产上,强化金属材料大都是同时采用几种强化方法的综合强化,以充分发挥强化能力。
例如:1)固溶强化十形变强化,常用于固溶体系合金的强化。
2)结晶强化+沉淀强化,用于铸件强化。
3)马氏体强化+表面形变强化。
对一些承受疲劳载荷的构件,常在调质处理后再进行喷丸或滚压处理。
4)固溶强化+沉淀强化。
对于高温承压元件常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
有时还采用硼的强化晶界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
2.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根据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不同,可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们比Fe具有更强的亲碳能力,在钢中将优先形成碳化物,依其强弱顺序为Zr、Ti、Nb、V、W、Mo、Cr、Mn、Fe等,它们大多是过渡族元素,在周期表上均位于Fe的左侧;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Ni、Si、Co、Al等,他们与碳一般不生成碳化物而固溶于固溶体中,或生成其它化合物如AlN,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和作用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和作用钢是由铁与一定量的碳组成的一种合金,它通过合金化的方法加入其他元素来改变其性能和结构。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钢的硬度和强度:合金元素通过形成固溶体、细化晶粒和形成弥散的硬质相等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其中,铬、钼、钒、钨等元素能够形成固溶体并加强晶体上的固溶体强化效应;而锰、镍等元素则能够细化晶粒;添加碳可以增加钢的淬透性,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2.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耐腐蚀性能。
例如,添加铬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抵御大气、水等介质中的腐蚀;添加镍能够提高钢的耐酸性和抗氢脆性;添加钼可以提高钢的抗氯离子腐蚀性能等。
3.提高钢的热强度和耐热性: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抗高温氧化和热加工性能。
例如,添加铬、铝等元素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钢的耐高温氧化能力;添加钨、钼等元素能够提高钢的耐高温强度和耐热疲劳性能。
4.改善钢的冷热加工性能: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冷热加工性能。
例如,添加铌、钒等元素可以细化晶粒,改善钢的冷加工硬化性能;添加锰、铬等元素可以降低冷脆性,增加钢的冷加工塑性等。
5.调整钢的组织和相变温度:合金元素还能够调整钢的组织和相变温度。
例如,添加铌、钒等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相变温度,防止低温组织相变;添加碳可以调整钢的组织结构,使其形成马氏体、贝氏体、奥氏体等不同的组织结构。
6.改善钢的磁性能: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磁性能。
例如,添加铁、镍等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从而改善钢的磁性能。
7.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磨损性: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磨损性。
例如,添加硼、钛等元素可以形成高硬度的碳化物,从而显著提高钢的耐磨性;添加铬、钼等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抗磨损性能。
总之,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耐热性、冷热加工性能、组织和相变温度、磁性能、耐磨性和耐磨损性等。
§5—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5—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1、促进钢的淬火性能:钢中的淬火性能是指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性能。
合金元素的存在有助于提高钢的淬火性能,使钢在冷却过程中有助于形成好的晶体结构。
2、提高钢的硬度:合金元素加入钢中有助于提高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合金元素的类别和数量。
3、增加钢的韧性:经过合金元素处理后,钢的抗屈服性可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钢的韧性,韧性指的是钢材在沿着其中一方向的钢材断裂时,它所承受的变形能力,也就是钢材在拉伸时断裂前所耗费的能量。
4、改善钢的耐腐蚀性能: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可以改善钢的耐腐蚀性能,使钢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中能更好地保持完好的外观,同时也增加了钢的耐磨性。
5、提升钢的强度:合金元素加入钢中有助于提高钢的强度。
合金元素例如铬、锰等可以在钢中形成一种稳定的均质化套结构,使钢的强度提高。
6、增加钢的热稳定性:加入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热稳定性,使钢能够耐受更高温度的处理,同时还可以改善晶粒细化。
7、改善钢的焊接性能: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焊接性能。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是一种合金,主要由铁和碳组成,但它可以添加大量其他合金元素来改变其性能和特性。
各种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影响钢的强度、硬度、延展性、耐蚀性、耐磨性、热稳定性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1.碳(C):碳是钢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可以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使其适用于制作刀具、机械零部件和结构材料。
高碳钢通常具有优异的切削性能,但其耐腐蚀性较差。
2.锰(Mn):锰是一种强化元素,可以通过形成固溶体或精细分散的化合物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锰还可以改善钢的韧性和耐磨性,并促进晶界清洁。
锰在高碳钢和耐磨钢中的含量通常较高。
3.硅(Si):硅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并降低磁性。
硅还可以提高钢的耐热性和抗腐蚀性。
高硅钢常用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的铁芯。
4.铬(Cr):铬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元素,可以使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
它在钢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表面层,称为铬化合物。
这层表面层可以防止钢的进一步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
铬还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
不锈钢中的铬含量通常较高,以增加其抵抗腐蚀的能力。
5.钼(Mo):钼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
它还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
钼常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工具钢、不锈钢和耐火材料。
6.镍(Ni):镍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并改善其耐腐蚀性。
镍对低温性能和抗蠕变性能也有积极影响。
镍合金钢被广泛用于制造高温压力容器、船舶构件和化学设备。
7.钼(Mo):钼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
它还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
钼常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工具钢、不锈钢和耐火材料。
8.钛(Ti):钛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蚀性。
添加钛可以在晶界处形成碳化物,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钛还可以降低钢的热处理敏感性。
9.铌(Nb):铌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热性。
它可以与碳结合形成稳定的碳化物,并提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
铌钢适用于高温和高压工作条件下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008-03-27 20:3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这是一般弹簧钢。
(3)耐腐蚀性。
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
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
在碳素钢中加入%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 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锰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
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优质钢要求小于%。
在钢中加入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1)铬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4)阻止石墨化
(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
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
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
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
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
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
改善焊接性能。
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
钢中加%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
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
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12、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
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
铌可改善焊接性能。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13、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14、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
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腐蚀性能。
缺点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铜含量超过%塑性显著降低。
当铜含量小于%对焊接性无影响。
15、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
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08Al钢。
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
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1)用作炼钢时的脱氧定氮剂,细化晶粒,抑制低碳钢的时效,改善钢在低温
时的韧性,特别是降低了钢的脆性转变温度;
(2)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曾对铁铝合金的抗氧化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4%AI即可改变氧化皮的结构,加入6%A1可使钢在980C以下具有抗氧化性。
当铝和铬配合并用时,其抗氧化性能有更大的提高。
例如,含铁50%一55%、铬30%一35%、铝10%一15%的合金,在1400C高温时,仍具有相当好的抗氧化性。
由于铝的这一作用,近年来,常把铝作为合金元素加入耐热钢中。
(3)此外,铝还能提高对硫化氢和V2O5,的抗腐蚀性。
缺点:①脱氧时如用铝量过多,将促进钢的石墨化倾向。
②当含铝较高时.其高温强度和韧性较低。
16、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
17、氮(N):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增加时效敏感性。
18、稀土(Xt):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个镧系元素。
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但他们的氧化物很象“土”,所以习惯上称稀土。
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变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分布和性质,从而改善了钢的各种性能,如韧性、焊接性,冷加工性能。
在犁铧钢中加入稀土,可提高耐磨性。